农村妇女的先进事迹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妇女的先进事迹

论丁玲延安时期的农村妇女书写

内容摘要:“女性”与“革命”是丁玲文学的两大元素,其在关注女性命运的同时,不断追求主流革命话语。延安时期的丁玲担负着现代知识分子、女性、革命者三重身份,视野逐渐下沉,从过去的关注资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下沉到了解放区农村妇女的现实困境。书写并探讨了女性身体和心灵长期积累的痛苦转化下的现代“新女性”,以及对于孤弱无奈、软弱无能的落后农村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切。

关键词:丁玲 革命立场 女性意识 农村妇女

丁玲是一位独具女性魅力的作家,也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丁玲的文学创作是伴随着中国的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其文学话语不断随着社会主流话语的转变进行自我调适。丁玲前期写作紧紧跟随五四思想革命和个性解放的命题,作为“新女性”的她敏锐地洞察了在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觉醒后的知识女性在走出封建家庭以及面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所存在的尴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上的幻灭感。以处女作《梦珂》敲响了文坛的大门,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轰动了整个文学界,发出了“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绝叫”①,彰显了新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真实的生命感受。随后《阿毛姑娘》《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自杀日记》等一系列作品,都书写着莎菲式的个人主义者的现代女性主体的困境,挖掘出女性在面对病态的社会、追求上的失望和孤独中大胆地控诉封建礼教的极具叛逆精神的一面。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知识分子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走向了革命,革命文学运动发展起来并且在左翼思潮的推动下,促使更多作家走向转型,而此时也正是丁玲创作的转变期,集体主义的革命主题开始替代了前期小说中的个性主义主题,女性意识也在逐渐消退,创作了《韦护》《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一)(之二)等文本,而《田家冲》之后的《水》则是丁玲成功转型的标志之作,随后又创作了《法网》《消息》《夜会》等作品。而在30年代后期至以后的延安时期,经历了岁月的动荡和生命的沉潜,女性意识的再次复苏,使得丁玲在革命书写和女性书写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此时关注的视点则从早期的知识女性下沉到农村妇女,如《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等文本。延安政治环境的差异及变化,现代知识分子、女性身份、革命战士的多重身份,都使其面临对着更多的矛盾和挣扎。文章通過梳理和深入分析丁玲在延安的创作文本中的农村妇女书写,揭示其在延安时期具有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与批判意识,身为女性的生命体验以及作为革命者的民族国家的革命热情等种种复杂缠绕的诉求。

一.延安时期丁玲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

“到延安后,丁玲的小说努力摒弃先前的自我情绪创作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但此时的女性意识与阶级社会意识并不能充分地融合,预设的理念往往与创作效果出现断裂,导致事态发展变得突然或牵强。”[1]从前线退回到延安修整的时间里,丁玲的心境从一开始的昂扬豪迈转向低落沉郁。革命的想象、战斗的豪情沉静落实到解放区的生活常态,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丁玲在矛盾与冲突中去面对、认知外在世界,并在创作中重新构造自他、主客关系,形成新的女性自我,或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与主观诉求转化形成的“新女性”,或是几千年来“依然故我”的落后农村妇女。

从1937年到1942年,丁玲先后创作的文本凸显了解放区妇女的现实困境,视点从过去的资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下移到了落后的农村妇女、受侮辱的妇女、革命劳动妇女,是丁玲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意识的重新复苏。而知识分子自觉地批判意识和启蒙意识下形成的暴露书写,显示了知识分子在自我和大众的转换中的矛盾与反复,是宏大叙事中集体语言遮蔽下的个体言语挣扎。

1.女性身体和心灵长期积累的痛苦转化下自立、自尊、自强的现代“新女性”

丁玲从男权文化深根固柢的性别暴政中深入关注到女性生存的困境,并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寻求妇女解放,以及在政治化、社会化过程中女性的个体价值的凸显。不同于丁玲早期笔下的莎菲、薇底们是苦闷、迷茫、封闭,有着极度自我情绪的女性,《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等文本中,丁玲塑造了一群有着全新社会经验和政治信仰的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即敢于面对命运、反抗社会压迫的陈老太婆、贞贞,她们是在女性身体和心灵长期积累的痛苦转化下积极的现代农村“新女性”,她们在生活中面临着的真实的困境、肩负的责任担当和在社会历史中艰难的抗争和成长,并最终升华为新的历史主体。

1938年7月丁玲创作了《新的信念》,以民族求生存反侵略的宏大叙事为题材,主人公是被日军强暴的陈老太婆。骆宾基高度评价文本成功地“雕塑了一个农村老妇有着倔强灵魂的塑像。那灵魂是早已锈蚀的,在大风浪的冲击之下,开始剥落,开始透明,开始带着锈蚀斑痕而发光了”。“这已经是一个新的老太婆了,…… 新的中国农村妇女。”[2]在亲眼目睹孙女儿惨死在日本鬼子的蹂躏下,孙子英勇赴死,以及太多的罪恶后,老太婆凭借令人震撼的生的顽强意志,活着回来,彻底发生转变。她从前是脆弱无助的,即使在家庭内部也没有存在感,可能如许多普通农妇一样悄无声息的过完一生。这次悲惨遭遇使她与乡亲们在差不多的思想中建立了新感情,最后加入了妇女会,到处奔走,控告敌人恶性,唤起全村父老乡亲奔向革命的“洪流”。老太婆“新女性”形象的“新”体现在哪里?她不是忍辱偷生、在他人的指指点点中对女性失贞感到屈辱沉默地承受一切的传统女性主体,“她宣说那些残酷的事实,她又看见了眼泪……她跟着就来抚摸那些受了伤的灵魂,她又把那些兴奋人、鼓励人的故事,渲染出来,于是人们又笑了。她便在这时劝大家都上队伍去,只要别人一迟疑,她就吼起来”②,老太婆是敢于正视自己惨痛经历的,她向大众揭开自己的伤疤克服沉重的耻辱感,并对经验进行整理、重新编排构造,通过分享在自我与大众中建立了一种共同的对于敌人的仇恨的共情纽带,鼓舞激励人们奔向革命的洪流。她将女性身体和心灵长期积累的痛苦进行积极地转化,主动地肩负起了一份“启蒙”鼓舞大众的责任担当。当然,丁玲的描写是理想化的,老太婆觉醒的人物形象崇高,真实性不足,但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意义的,显示了革命和女性的共同成长。

冯雪峰评论《我在霞村的时候》时说“作者所探究的一个‘灵魂’……在非常的革命的展开和非常事件的遭遇下,这在落后的穷乡僻壤中的小女子的灵魂,却展开出了她的丰富和有光芒的伟大”[3]。十八岁的解放区乡村女孩儿贞贞在遭到日军的糟践后,以慰安妇的身份成为边区的情报员,患上性病,为着革命工作舍弃了个人康健和女性贞节。这样忍辱负重的贞贞,是有个性、有自我、有着倔强“生”的信念的社会底层女性,同时也是有着自我牺牲精神的革命同志。贞贞是防御型人格,在受到巨大的心灵和生理创伤后,她平静不动声色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在平静背后有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同时,贞贞的心灵纯洁坦然、开朗坚韧,她只是愿意去好好活着,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并过好以及追求更好的明天,不去背负受害的经历和旁人的议论。她在认同传统的同时又狠狠反抗传统,贞贞早就表示无需任何人的同情可怜,于是她决定离开,忙忙碌碌地活在不相识的人面前,比活在家里,活在有亲友邻里的地方好些。到了延安,还别有一番新的景象,还可以从新再做一个人。霞村有着一套千百年来形成的“正常的”农村伦理机制,贞贞面对个人受害经验的大方与坦然“理应”是不应该且不能存在的,她应该是羞耻的、接受人们同情的,但也正是因为贞贞的这一份傲气,使她在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遭际时,能够在动荡的时代洪流中拓展自身的生命体验,而坦然面对及为边区政府送情报时她选择的生存的姿态和意义,也是她在长期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积累的痛苦中升华为“新女性”的艰难成长。“新的东西又在她身上表现出来了”。

2.孤弱无奈、软弱无能的落后农村妇女

丁玲在《三八节有感》(1942)中说女人“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4]不是每个人都是陈老太婆,都是贞贞,此时农村妇女多数仍是孤弱无能的,《夜》里何华明的老妻以及清子,都是此类妇女的书写,显示着丁玲对农村妇女问题的关注。

《夜》文本最初部分书写了傍晚回家的何华明的心路历程。何华明眼里的清子“发育的很好。长而黑的发辫上扎着粉红的绒绳,从黑看见的两边伸出条纹花布袖子的臂膀”③,这是对清子身体性的描写,包含着何华明隐秘的性的欲望。而在这种奇异的感觉之后,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为了压抑这种欲望产生的鄙夷,即政治上的“落后”。同样引起何华明“奇异的感觉”的侯桂英,她的政治优势是“落后农村妇女”无法比的,她同样是有女性魅力的。而到了老妻这里,徒留下的只是嫌厌和不耐烦,认为她是“老怪物”“老东西”。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孤弱无耐,落后软弱,丁玲隐含的女性意识有着对她的同情和关注。她大丈夫十二岁,满是灰尘的长发,苍白的瘦手,年老色衰;她在情感上被丈夫厌恶嫌弃,也无子女依靠,封闭的家庭中无人过问,政治思想意识是落后的。她用放肆的哭泣、捶打、大声咒骂来企图激怒丈夫,换来的仍是丈夫的冷落和无视,“好像他的脾气变得好了,而她的更坏,其实是他离去的更远,她毫不能把握住他”④。《夜》描绘出了这类农村妇女群体的真实处境,像何华明的老妻,她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作为母亲的些许温馨回忆也没有,失去肉体的光鲜和做母亲的权力,沦落抛弃的下场。但这样可怜卑微的女人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她为他守着这个家,烧好的饭,新孵的豆芽,炕角上的篓子里新生的一窝小鸡。文本末尾写道“黄瘦的老婆已经睡熟了,有一颗眼泪嵌在那凹下去了的眼角上。”這颗泪把人们带进她们苦楚的精神世界。何华明苦恼于“宣传工作不够啰,农村落后呀,妇女工作等于零……”却没有想过如何帮助他老妻这样的落后妇女群体。《夜》显示了新政权推选的部分革命工作者情感上的冷漠以及在思想和工作中的局限,同时也是革命政权下新、旧两类妇女都隐含着的主体性危机,尤其表达了对那些孤弱无奈的落后妇女的生活和命运的关注[5],在革命与权力话语中凸显女性问题。

二.作家身份与丁玲书写革命与女性的原因

丁玲及丁玲创作的复杂性源于其身份的多重性。她既是作家,也是女性,同时还是自主寻求革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联结缠绕并于生活和作品中彰显,形成复杂的文学形态。丁玲一生的文学创作折射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转折,她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个人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反映了知识分子与文学、政治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当然,她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在不断追寻靠近主流话语的同时,并未放弃自我个体的言说,将个性追求融进时代革命。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和革命者,以女性的生命体验,独特的个性和文体风格以及自发的革命热情,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和情绪逻辑;同时,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她与延安主流之间的抵牾又包含了明确的性别观念的冲突在内[6]。多重身份的交织,使其创作的文本呈现相互矛盾或话语裂缝的特点。丁玲也在通过书写不断地调试和确定着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因此通过探讨丁玲的身份问题及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来研究和理解丁玲及丁玲文学书写有着重要意义的。

三.延安时期丁玲农村妇女书写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贯穿丁玲整个文学创作始终的。其早期是对“新女性”困境和出路的思考,延安时期农村妇女的书写拓宽了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视野。直到四十年代左右,延安的农村女性仍然是处在战争、封建观念、贫穷、劳动、生育等重压下,虽说不断在进步,但改善农村妇女的精神和生活仍然面临着多重困境。革命话语下的女性言说是被压抑掩盖的,而丁玲是具有着强烈女性批判意识的,她的视线下沉,在贴近并真正深入到这些失落的农村妇女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后,内心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在质疑与矛盾中,从《新的信念》到《夜》试图展现这些妇女真实的困境和艰难的成长过程。因此延安时期农村妇女书写时有价值和意义的。

中国妇女解放的漫漫历程是艰难的,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与民族危亡、社会革命相关联,是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延安时期,被压迫被剥削的妇女开始慢慢觉醒,并不断参加到反抗民族压迫和社会解放的战斗中”,党动员妇女参与日常劳动生产和边区建设、社会管理中,锻炼了妇女的能力并提高了社会地位。但不可否认,延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仍是稍显艰难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是经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想要在朝夕间让女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困境并试图去摆脱,显见是不容易的。从早期的城市知识女性到延安时期的普通农村妇女,女性解放与发展的正确道路从来都是丁玲在书写中不断探索的主题。而丁玲深入探讨在身体和精神中都几被忽略的农村妇女面临的生活困境,显示中国农村妇女在寻求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障碍,对于探索女性解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丁玲占有着独特的地位,她不仅是一位独具魅力的女性作家,也是一位饱含革命热情的无产阶级战士。“女性”与“革命”是丁玲文学绕不开的话题。与生俱来的女性主义意识、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注定着丁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而其文学话语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变革不断地在进行着自我调适和变化,“左联”时期追求主流革命话语过程中,走向“政治化”的过程中一度放弃了性别书写,而延安时期女性意识的再次复苏,并与革命话语交织缠绕,表明丁玲并未放弃自我个体的言说,而是将个性追求融进时代革命,这也正是其不同于其他作者的特殊之处。

参考文献

①茅盾:《女作家丁玲》,《茅盾现代作家论》,郑州大学中文系一九七九年十月印,第101页。

②丁玲:《新的信念》,《丁玲全集》第七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页。

③丁玲:《夜》,《丁玲全集》第四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④丁玲:《夜》,《丁玲全集》第四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页。

注 释

[1]论丁玲小说女性意识与革命意识的历史化呈现[D].王珍.重庆师范大学.2017.

[2]战争、家国与“新女性”的诞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对农村妇女的书写[J]. 冷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05).

[3]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J].冯雪峰.中国作家,1948,(1).

[4]“三八”节有感[A].丁玲全集(7) [C].丁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5]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J]贺桂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02).

[6]建构与失落:丁玲早期小说主体身份言说的特点[J].凌菁.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6).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作者:马晓娟

第2篇:大耕家:一位农村妇女的创业选择

种粮至今已6年,每逢天气异常,叶华香总是如临大敌。“农业和农村妇女创业一样脆弱,经不起风险。”作为连平县农村致富女能手,45岁的叶华香如此总结自己的经历。

超强台风“鲇鱼”最终没有正面袭击广东,这让广东省连平县田源镇种粮大户叶华香终于松了一口气。她承包的200多亩水稻正处于扬花期,马上就可以收割了,一场风灾可能让她颗粒无收。

种粮至今已6年,每逢天气异常,叶华香总是如临大敌。“农业和农村妇女创业一样脆弱,经不起风险。”作为连平县农村致富女能手,45岁的叶华香如此总结自己的经历。

妇道人家成不了事?

2002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叶华香回到老家田源镇,开了一家农资店。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一段时间之后,叶华香逐渐发现,村里人买农资有赊账的习惯,导致她常常资金周转不灵。最严重的时候,店里有近八成的货是赊出去的,有些账两三年收不回来。“也许是因我心软吧!”叶华香苦笑道,“反正这生意是不好做了。”于是她思考:作为3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一个女人家到底还能做什么?

经营农资的这段时间,叶华香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田,或外{=¨务工,或随子女到城镇居住,导致不少农田丢荒。这让她觉得很可惜。经过一番分析,叶华香认为,如果能形成规模,种粮还是有利可图的。

有了这个想法,叶华香便经常跑村里去了解种粮情况,到县农业局咨询技术问题,再到市场了解行情。在充分“论证”后,2005年,叶华香决定放弃农资生意,租田种粮。

叶华香打听到本镇长翠村有180亩农田准备出租,便跑了过去。没想到,人家却不肯租给她。

“别开玩笑了,种几亩地就很辛苦了,何况是上百亩!”——在村民们看来,叶华香一个妇道人家成不了事。让村民产生这种想法的“前车之鉴”是,一男子曾承包这片地种菜,结果没干多久就跑了。因此村民想把地租给“有实力”的老板。叶华香偏不信这个邪:“女人为啥就干不了?”为了租下那片地,她前前后后跑了多次,“嘴皮都磨破了。”直到叶华香拿出承包金,村民见到“真金白银”才同意租给她。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种粮投入的几万元,是叶华香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她算过账:每年两造,除去150元的租金,每亩的纯利润应该有五六百元。如果顺利,很快就可以还清欠债。但此时的叶华香并未意识到创业前路上的坎坷。

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的叶华香没有种田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由于农村大部分男人外出打工,所以请来帮忙插秧的多数是和她一样的农村妇女。叶华香跟着她们起早摸黑,边学边干。虽然刚开始感到很累,但她都咬牙坚持。

2005年7月,叶华香终于盼来了一片丰收在望的金黄稻田。不料此时却突然下起了连天大雨,面对稻谷随时可能烂在田里的危险,心急如焚的叶华香“吃不下、睡不着”,天天盯着电视里的气象预报,祈求大雨赶快停下。“那时真的很灰心,种第一造就遇到这种天气,身边又没个可以商量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叶华香回忆道,身边有些朋友骂她笨,偏要干这既辛苦、效益又差的活。

十几天后,雨终于停了。叶华香赶紧找人抢收,可正值农忙,帮工很难找。无奈之下,叶华香决定买一台收割机。可是,钱从哪里来?听说政府对农民有“农机补贴”,叶华香便找到农业部门,可又听说还要填表、排队,没一两个月办不下来。

所幸,当地农业局了解情况后,设法帮叶华香拿到了副县长的特批条。一个星期后,她就拉回了收割机,除了政府补贴的5000元外,叶华香又向别人借了1万元,

之后便是马不停蹄地抢收。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开工,一直干到天黑。尽管如此,还是有20多亩因受涝绝收。卖完稻谷,叶华香一算账,亏了几千块。“最坏结果应该也就这样了吧。”她自我安慰道。

虽然2005年的晚造“风调雨顺”,但由于叶华香缺乏管理经验,每亩收益只有100多元。

2006年,叶华香的粮田又遭遇了新灾害的考验——40多亩稻田突发稻瘟病;扬花时,又赶上了台风。这一年,叶华香损失更为惨重。

叶华香明显感到了创业的艰难。3个小孩在读书,每月开销不小。如果这地继续种下去,就必须再投入资金。有人告诉她,可以尝试申请创业贷款,但叶华香失望了——没有担保、抵押,没有银行肯贷给她。

与此同时,叶华香又被发包土地的村民索要种粮补贴,一时之间让她焦头烂额。当地政府出面调解后,她和村民之间的矛盾才得以化解。

最终,在朋友合力帮助下,叶华香筹集到了继续经营所需的资金。

此后几年,叶华香慢慢种出了经验,技术也过关了,种粮收益稳步上升,种植面积也一点点增加,如今已达到200多亩,也算得上是一个“大耕家”了。

2010年10月14日,虽然已经走出低谷,但叶华香说得最多的还是“妇女创业真的不容易!”她告诉笔者,很多时候,自己一个人出去找销路,人生地不熟,有的根本不理她,有的则对她的产品抱怀疑态度。叶华香只得让人把稻子先拉去检验,质量合格才付钱;请来帮工的人,有的欺负她是女人,不懂使用农机,趁机刁难要求提高工钱,不然拒绝开工……

小额贷款僧多粥少

5年多来,叶华香没能从银行贷到一分钱,创业投入几乎都是借来的。对她而言,资金仍是最大瓶颈。

叶华香自家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晒谷坪,根本无法容纳单造10多万斤稻谷,因此只能放在当地村道和空地上晾晒。这样做耗损大,一旦遇上坏天气,损失也会很严重。如果想提高效益,就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烘干设备和插秧机,都是必不可少的。叶华香还想办个粮食加工厂,但以她目前的能力,很难办到。

和平县彭寨镇星丰村创业妇女黄谷英也面临与叶华香同样的问题。她2003年从江西引进脐橙,带动本村40多户村民种植,成为该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虽然效益不错,技术也日臻成熟,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目前全村仅种植500来亩,且零星分布,难以形成规模。

将脐橙园从最初的60亩扩张到如今的240亩,黄谷英已经将赚到的钱都投进去了,但果园的配套设施还是无法跟上,有些地方甚至要靠人工挑水灌溉。她曾多次尝试贷款,申请总是被打了回来。“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慢慢走。”黄谷英说。

2010年1月,广东推出由政府贴息的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正在或打算创业的农村妇女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此后,不少妇女前往省内各地妇联咨询中请贷款。但从实施情况看,这种小额贷款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

以先行先试的肇庆为例,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是8万元,但实际上很多妇女贷不到这么多。该市鼎湖区莲花镇的梁爱群,创业养鹧鸪,由于2009年行情不好,亏了两三万元。2010年依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粱爱群贷到1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但她觉得这点钱还不够,“最少需要2万元”。而在广东其他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等问题,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在河源,仅东源县在进行试点,其他县区暂时还没有动静。

编辑/万晓艳

作者:苏晓璇

第3篇: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介入

摘要:论述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专业性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介绍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及其特点,讨论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和形式。

关键词: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对象;内容;方法

近年来,“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不断上升趋势。婚姻破裂带给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创伤相当严重。农村妇女是农村的“边缘人”,婚姻危机留守妇女更是边缘中的边缘人,她们不仅饱尝最基本生活保障困难的折磨,而且还经受着情感危机的煎熬,她们特别需要社会的关怀。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致力于改善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外部环境,增强其自主性意识,提高她们的自身素质和自我解决情感危机的能力,帮助她们处理婚姻危机中问题,早日走出婚姻困境,实现其个人福利的提升。特别是当前,农村妇女工作处于“休眠”状态,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

1.它是改善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福利的需要。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对感情极度悲观和失望,她们渴望得到亲属、朋友及邻人的帮助,但农村的社区情景使得她们的亲属、朋友及邻人对她们的帮助不足,并且严重影响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对婚姻的正确认识,使她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解决自己的婚姻及其相关问题感到茫然无措。专业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工作原则方法和理论技巧,充分利用农村社区及社区外部的各种社会资源,探究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具体方案并加以执行和实施,这对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炭,不仅解决了她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还重新点燃了她们生活的希望,增添了她们生活的信心。

2.它是促进我国男女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需要。长期以来,不论是公共生活领域还是家庭私人生活领域,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整体上低于男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受传统“男高女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农村妇女更是处于男权统治之下,尤其是在家庭与外部的联系方面女性更处于劣势地位。再者,农村妇女与外界接触机会少,文化程度低,继续社会化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因此,对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开展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生活状况,而且在对婚姻危机中农村妇女开展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的同时,也为农村中其他女性提供了继续社会化的机会,对农村其他女性自主意识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男女两性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3.它是保障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子女福利的需要。女性是养育子女重要承担者,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在养育子女方面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当多的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其丈夫常年在外,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很少,与子女情感的交流几乎没有,照料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基本全部落在她们的肩上。然而,由于自身婚姻状况的变故,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处于极度的情感混乱状态,容易对未成年子女发脾气,使性子;或者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在离婚时被迫放弃子女的抚养权,被男方“扫地出门”,子女就失去了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母亲,这样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子女福利也就急剧下降。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在帮助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女性恢复正常的情感状态、重建家庭关系或者帮助离婚妇女解决离异后子女的抚养问题等方面,极力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在给予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支持的同时,也为其子女进行了比较妥善的安排。

二、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及其特点

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对象是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部分特殊的人,它还应包括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配偶、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她们所属的社区环境等。具体而言,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此,笔者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的说明。

1.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是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由于农村社区的特殊环境,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与婚姻危机中的城市妇女相比有着较多的不同:(1)经济条件更加困难,“柴米油盐”日常生活难以为继;(2)某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由于经常不理家庭财政,如果家庭关系发展到离婚地步,经济损失惨重,合法的财产权利难以得到保护;(3)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薄;(4)“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一旦离婚,身无居所现象严重;(5)“婚前靠父亲,婚后靠丈夫”,自主性意识严重不足;(6)容易情绪化,出现婚姻危机问题,“一哭二闹三上吊”,或者“弃子抛女”,回娘家,走亲戚,进一步恶化夫妻感情,对子女的教育和监护不力;(7)与外界接触交少,生活封闭,求助渠道有限等。

2.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配偶。婚姻生活的幸福依赖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配偶作为主要当事人在婚姻发生变故的过程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工作者争取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配偶的积极配合,改变其配偶的态度和行为,有利于危机中夫妻婚姻关系的存续,对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析和把握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配偶的特征有利于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问题的解决,其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配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男子主义较重,对其妻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与自己的妻子情感交流很少,对妻子的关心照顾不够;作风粗暴,喜暴力解决家庭问题等。

3.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亲属关系。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亲属关系主要包括男女双方的家庭和亲属,即娘家人和婆家人。在农村社区中,虽说亲属关系在解决当事人家庭矛盾,为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提供临时住所等方面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但不管是娘家人还是婆家人,都持有与婚姻危机中农村妇女相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这限制了他们开辟更加广阔的渠道有效地解决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潜在问题,如当事人家庭关系破损存在,多是相劝受害妇女得过且过,“今天有吃的不想明天的”,或者家庭关系被迫走向破裂,娘家人有的就大动干戈,闹得男方乌烟瘴气。如果当事人已有子女,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亲属关系这些不理智的行为将严重地割裂母子或父子之间的关系,“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孩子利益的损失,对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4.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所处的社区环境和其邻里关系。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所处的社区环境是婚姻危机中农村妇女情感状况的背景因素,也是影响婚姻危机农村妇女行为方式的重要变量。“女人天生是弱者”、“好女不嫁二男”和“离婚丢人”等是不利于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对自己婚姻做出正确决择的社区文化环境。邻里关系是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重要的社会资源,自古道“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与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发生着频繁的互动,促使他们积极地帮助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对及时地减缓或排解当事人情感痛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清官难断家务事”,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其邻里一般对别人家的事漠不关心,只是偶尔在夫妻双方打架时拉拉架,稍微劝阻两句,涉入过多就可能沾上招惹是非、挑拨离间的骂名。而且,男人是本家的男人,女人是外面娶进来的媳妇,自然而然心理顾忌很多,不可能为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出谋划策,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三、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内容

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而言,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化解她们因情感变化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帮助她们分析婚姻危机产生的原因所在,提供较多解决婚姻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供其选择,使她们早日走出婚姻危机;提高她们的自主意识,促进个人成长;为保障她们财产安全提供方案和方法,为提高经济创收能力提供途径;提供相关法律方面的服务;重建她们的自信,使她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婚姻变化所产生的重重困难;为她们在婚姻危机阶段较妥当地处理母子关系、公婆关系及邻里关系等各方面的关系提供服务,这是婚姻危机中农村妇女最重要的社会资源。

2.就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配偶而言,就是要重塑他们的价值观,改变他们对“男高女低,男尊女卑”不平等男女关系的错误认识;说服他们重新认识目前的婚姻状况,发现其问题所在;让其再次梳理和重新评估妻子对家庭所做的贡献,认清妻子的价值所在;鼓励他们多与妻子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夫妻双方的感情变化;对其使用暴力解决家庭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向其传递协商交流是解决夫妻不和问题最好手段。

3.就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亲属关系而言,就是要说服他们尽量地多做牺牲,为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提供精神、经济、住所等方面帮助;平稳他们急躁的心情,冷静地看待婚姻当事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否则可能会火上浇油,引发事情的发展扩大;改变其传统的婚姻观念,防止他们代替婚姻危机农村妇女作决定等。

4.就婚姻危机农村的邻里关系和社区环境而言,就是要改变那种根深蒂固的“今朝嫁人,终生为妻”观念和文化氛围;让他们明白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离开男人的女人生活照样精彩;说服其邻里积极地改善同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关系,不能“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对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持冷漠观望态度,更不能冷言风语,对婚姻危机农村妇女进行人身攻击等。

四、婚姻危机中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和形式

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四种,对于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来说,具体主要有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咨询服务及综合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等。

个案辅导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对案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估,然后拟订计划对案主进行逐步的辅导。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工作形式——个案辅导工作就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首先分别听取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及其配偶的相关倾诉,发现其产生婚姻危机的问题所在,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从认识上澄清问题,在思想上对症下药,她们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然后再运用各种社会资源解决面临婚姻危机农村妇女迫切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

小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建立发展妇女小组,由于妇女小组中的姐妹们心连心,互动频繁,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及时地为婚姻危机农村妇女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同时,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在与其他姐妹的接触和互动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她们独立地解决自己婚姻中问题。

咨询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给婚姻危机中的农村妇女、其配偶、子女及亲属的服务,为他们排解心中的苦恼,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和资料,补充其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综合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就是通过演说、事例讲解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婚姻观、性别观,为婚姻危机农村妇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减轻其背负在婚姻危机农村妇女身上的舆论和文化压力,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轻装上阵解决问题。因此,积极地改善这种不利于妇女健康发展的社区人文环境,为婚姻危机农村妇女问题的顺利解决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是要求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紧紧围绕工作对象的特点及其工作对象所处的社区情景,针对性地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以服务婚姻危机农村妇女为目的,帮助她们走出婚姻困境,这不仅提升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的福利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女性地位,改善了社会两性关系,确保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促进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东武.婚姻危机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C] //载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作者:李建玲

第4篇:农村妇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党中央一个又一个心系农民子弟的好政策接二连三出台之际,**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就地创业,率先致富,带领周边的妇女同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在农村四个文明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1967年4月出生,现住**县**镇**街道,2000年之前,她住在**镇罗庄村苏郢组,从事农业生产,当时提倡开创第三产

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年她就在**街道上开了一个小吃部,通过她的半年经营,自我感觉非常好,比在农村种田收入要多得多。从一个以在农村种田为主的媳妇,到走上街开店经营,她的接触面不断扩大,思想也不断转变,这是她时常在谈话中听到有人提到**北大洼老头会烧“全羊”,隔三差五都有人去距离滁天路20多里路的山上吃全羊,而且吃过人都说非常好吃。顿时她就有了主意,心想20多里的山路都有人去吃全羊,我要是把技术学到手,在**街道开一个全羊馆,交通便利,效益应该比开这个小吃部强多了吧。于是她第一反应就要学技术,她通过人际关系,多次上山拜师学艺,找刘师傅要求学艺,老刘看她态度非常坚决,便满口同意,并且认为她在街上开全羊馆效益肯定不会差,刘师傅非常认可,负责把全羊制作的全部流程、配方全部让她熟悉掌握,有了这样一棵定心丸,她的第二反应就是筹集资金,经过多方筹措,她在原来门面房后新建一幢小楼,对厨房、餐厅的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2006年10月**全羊馆正式开业了,而刘老亲自下山,为全羊馆亲自撑勺,通过不到一年的经营,效益明显,近年她始终在**全羊馆上下功夫,现在合肥、南京、滁州、天长、扬州、六合周边地区都知晓**县**全羊的特色,经常赶几百里路光临**全羊馆。她经营的全羊馆不仅提高了当地餐饮特色的知名度,自己也达到了致富的目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力共同致富,2008年度在滁洲市文化部主办的红色旅游线路定点饭馆评比中,**经营的**全羊馆成功被参评为**县**镇红色旅游线路农家乐旅游景点和定点餐馆。

**县**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在省、市、县都占领先地位,面对以山芋种植为主要农副产品的河坝村,山芋种植面积年年猛增,为了真正做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不让山芋集中上市,产生价格下降的冲击,她于2005年率先试建山芋储存地窑,当年增收50多万元。成功后,她不忘左右乡邻,2006年她又带动身边的群众建起10多个山芋储存地窑,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2007年在她的技术指导以及资金的帮扶下,周边又建起了30余个山芋储成地窑,年储山芋3000万斤以下,仅此就能为农民增收600余万元,在价格稳定来讲,给农民增收超千万。

2005年她承包了300多亩荒山,投资50万元植树造林,树木品种齐全,而且每年都及时更新死树,每次用工近百人,工资按时计算,每人都达千元以上。现时全省山下正在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在**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期间,她又积极宣传,发动承包山场者为今冬明春绿化成功,为林权制度改革带了个好头。在2007年,她通过公开竞争共买荒山1000多亩,2008年通过全省的林权改制办理林权证,她又增加信心,又投入20多万元,租赁挖掘机对土地进行荒山整地400余亩,今冬明春全部进行荒山绿化,给当地植树造林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不仅自己带头致富,带领身边的人共同致富,同时也非常热心当地的公益事业,她对**街道环境治理、文明创建、路灯亮化、多次给予资助,经常对身边的困难老人给予帮助,每年年底她都带着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到本村困难老人家慰问,并给她们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同时为孤儿、半孤儿送去棉衣、学习用品,在当地群众中,口碑非常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在2004年和2007年高票被当地群众推评为**县十四届和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2007年被评为**县优秀人大代表。

她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学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热心公益,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履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心中威信高,评价好,连续两次被评选为**县人大代表,是当代农村妇女中的典型,是“双学双比”女能手的楷模,是十星级文明户的典范。

第5篇:新农村建设妇女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53岁,是**县**乡**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九间棚精神,架电、修路、搬迁村庄、行政村合并摩合……改善库区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村由过去靠救济过日子的贫穷落后的库区混乱村、光棍村,一跃变为山绿、路通、街畅、瓦房成排、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村庄。穷村变富村

**村

是一个山区库区村,原先叫石门南岭村。2004年秋,村庄合并,乡里把有753人的焦庄村合并到只有420人的石门南岭村,重新取名为**村。

原先的石门南岭村,135户、420人,只有173亩山岭薄地。前些年,村里发展水库养鱼。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群众对此十分不满,加上因为穷引发的各种矛盾激化,群众上访不断。这个时候,村支部班子陷入瘫痪状态。整个村子乱成一锅粥:村民不交三提五统、不出义务工、抢地、抢宅基,一个好端端的村乱了,人心散了,石门南岭村成了全乡有名的“底子村”、“老大难村”。最让人难忘的是,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本村的姑娘不愿留,外村的姑娘不愿嫁,石门南岭十年没有娶进一个媳妇,成为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1998年10月,乡党委让***挑“大梁”担任村支部书记,说实话,一开始,***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家庭压力大,***的丈夫94年冬天身患重病去世后,撇下她和14岁的儿子,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儿子上学,顾了外边顾不上家里。二是村里的工作难度大。当时,村里的10名党员,除了一名留党察看处理的、一名80多岁卧床不起的以外,其余8名至少都在村中干过二次小组长以上职务。村两委成员中,书记留党察看,主任是好人,但不识字、没有魄力,会计业务很棒,但无法挑大梁。各项工作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三是她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乡党委和乡亲们的厚望,可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义不容辞地接过了支部书记的这副担子。一上任,冷嘲热讽就来了:“一个娘们能治理好这个村?”。俗话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而做一名落后村的女支部书记真是难上加难。作为当时**乡唯一全县也少有的女支部书记,***感到压力不小。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干出咱沂蒙妇女的风采来。***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治村方案和村庄发展的长远规划。

***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是清理财务。当时,村集体财务混乱,村欠户、户欠村,三角帐剪不断,理还乱,往来帐6万多元,致使村民以此为借口多年不交农业税费。在清理中,***组织部分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现场监督,并把每天清理的帐务经他们审查后张榜公布。经过多次查帐、对帐,最终把所有的帐清得一是一,二是二。乡亲们开始对***另眼相看,他们打心眼里认为***能把村庄治理好,***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第二件事是清理耕地。前些年村里没人管,一些村民抢占、多占耕地现象十分严重,群众意见很大,要求清理的呼声很高。村两委一班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下,硬是把部分村民多占的地收了回来,重新分配到户。

第三件事是搬迁村庄。**村由南片、西片、北片三个自然村组成,散居在水库周围,不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占用了不少耕地,搬迁成了村民们多年的梦想和愿望。2000年5月,他们抓住市县把**村作为帮扶村的机会,借助帮扶政策,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把搬迁村庄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制定了搬迁方案。计划首批搬迁41户,上级扶持41万元,需自筹资金13万元。虽然自筹资金的数量不多,但对搬迁户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因为搬迁户中老弱病残户和特困户近30户,到哪儿弄这么多钱。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帮大伙出主意想办法,实行了党员干部包户制,帮着搬迁户借钱和贷款,***也把自己家中仅有1000元拿出来,半个月时间,搬迁资金全部到位,保证了新村工程按时施工。就这样,一排排小康房建起来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修上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搬迁那天,整个村庄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敲锣打鼓,放起鞭炮,大门上贴上了“搬迁村,谢党恩”的大红对联,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石门南岭村从此换了新颜。紧接着,随后又对第二批16户村民进行了搬迁。至此,全村共搬迁57户,实现了三村合一。

此后,***又带领干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先后修环山路5条,4000米,建扬水站2座,建蓄水池3个,大小桥涵20个,建配电室一座,铺设管道3000米,使全村80的耕地都浇上水,并在旧村址上复垦土地108亩,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两委还利用库区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林果,水面养鱼和畜牧养殖业,让群众尽快富起来。1999年以来,**村先后栽植优质凯特杏、金太阳杏200亩

;发展早春西瓜100亩;发展网箱养鱼500个;发展养猪大户22户、养羊大户16户、2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3户、养鱼大户11户,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多元,一跃成为全乡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小村变大村

石门南岭村与焦庄村的合并属于小村并大村,当时原焦庄村的干部不服气,村民不信任。面对原村干部的仇视、村民的疑惑

,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敢于直面矛盾,从解决村民最关注的焦点着手,以实际行动赢得原村干部的信服和村民的信任。

村两委首先从解决部分村民在耕地上种树,影响地邻引发村民之间矛盾入手,***组织全村28名党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耐心地说服教育,在春耕春种之时,这些户终于同意将树苗移出耕地,栽植到河滩和荒滩上。为尽快将树苗移出又不误农时,村里还找来三轮车、拖拉机帮忙,农户说移栽到哪里,村干部就让车把树苗送到哪里,就这样,近百亩耕地又恢复了原貌。这个春天,让焦庄自然村的群众欣喜地看到生机和希望。

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划,疏于管理,致使焦庄自然村街道狭窄,“三堆”林立,三轮车进不来,出不去,还一度发生过车翻人伤的事故,通街势在必行。村两委抓住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齐心协力地搞好村庄规划。村干部靠上了,党员、群众代表靠上了,通过反复做工作,使农户主动改墙300米,拆房40余间。紧接着,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投资10万余元,投工2000多个,搬运土石6000余方,对村内3条主要街道进行改造,架设了2座桥涵,使昔日坑洼不平的街道变得平坦整齐。1200余米中心街通开后,这个村不到一年新增6辆机动车。如今的焦庄自然村村风正,民风顺,各项事业都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经党员会议和三支队伍会议反复讨论,村两委制定了详细的06年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规划,打算利用当前农闲时间,将村南200多亩荒岭荒滩进行复垦,承包到户,栽植上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质果树。到那时,不仅给群众带来丰厚的收入,而且能增加村集体积累。新修环山路4000米,让大车小辆能直接开到山上,让焦庄自然村农民种地彻底告别肩挑人扛的历史,改善群众生产条件。

创建文明村

村民富了,但富了口袋,不能空了脑袋。***在抓村民致富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抓精神文明创建。结合县乡妇联实施的“46810”工程,以“平安家庭”创建促进平安村庄创建,动员村民签定赡养老人、晚婚晚育等四项协议,搞好好媳妇、好婆婆及“‘美在农家’明星户”等六项“十佳”评选表彰活动,为村民做好八件实事,在村内倡导十种风气。

针对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村里以妇女老人为主体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广大家庭妇女作用,成立了巾帼文明服务队、巾帼科技致富服务队等,特别是巾帼卫生服务队作用发挥得好,她们把全村划分成4个卫生区,每天都有服务队的妇女义务打扫大街,还督促各家各户清理“三堆”,保证了村内大街清洁卫生。村里的站岗巡逻队,由村干部带班,户户编组,实行白天妇女站岗巡逻、晚上男劳力值班的形式,通过开展“我为大家站一天,大家为我站一年”等活动,村民有了安全感。与此同时,村两委每年为评选出来的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好妯娌披红戴花,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号召全村村民向她们看齐,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极大好转,形成了邻里团结、夫妻和睦、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文明和谐局面。

第6篇:农村妇女养猪致富事迹材料

农村妇女养猪致富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妇女致富事迹材料

孙xx生于“三年困难时期”。自记事起,就一直在贫困中煎熬。高中毕业,由于母亲患病,生活贫困,她和妹妹不得不辍学务农。

1980年,20岁的孙xx和父亲承包了村里的20亩果园,连续2年的秋冬她都在县城大街上摆摊卖沙果。1983年,她经人介绍和马鹿沟村的农民朱世臣结了婚。婚后,她在镇幼儿园当了老师。但,靠劳动致富的追求,她一直没有放弃。上班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她要和丈夫承包小工程。为此,她学会了瓦工活,她还和丈夫种植中草药,但仍然没

走上致富路。

1997年秋,幼儿园解体,孙xx和丈夫看好了养猪致富这条路。她在电视上看到河北大午技校免费开办养殖业培训班,她就去参加了两个月的培训。回来后,她用多年的积蓄,在院子里盖了简易猪圈,先后购进种猪、商品猪81头。

孙xx和丈夫视猪如子,精心喂养,细心照料。但是,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猪购回来的第二天就有10头商品猪的猪拱嘴和蹄丫起泡、溃烂,不思进食。孙xx害怕了,凭她掌握的知识,猪可能患了可怕的口蹄疫。经兽医诊断果真是口蹄疫, 81头猪在全家的哭声中被全部捕杀。

灾难,并没压倒天生刚强的孙xx,她和丈夫决定在村南山坡地上重新建造标准化猪舍。没有资金,她就和丈夫靠铁锹、尖镐、独轮车,硬是平出2014多平米的平地。3个月,整整3个月时间,她和丈夫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她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本是很娇嫩的脸被冷

风吹起了一道道血口。但是,看着整齐的猪舍和房屋,她很是欣慰。尽管盖猪舍很辛苦,但她每天晚间还要坚持学习《猪病防疫》等大量书籍,而且还自费订阅了《农村新技术》、《中国畜牧》等杂志。她认为,第一次失败就在于忽视了对猪的检疫,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再发展的宝贵经验。1998年8月,在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后,孙xx和丈夫重新筹措资金15万元,在镇兽医站指导下,购进新品种种猪、商品猪292头。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出栏180头,纯收入2万余元。2万元,虽然距返本相差甚远,但却是对孙xx夫妇莫大的鼓舞。

为了降低成本,孙xx和丈夫精心饲养着300多头猪。她本来是很爱干净的人,穿戴也很讲究。但为了早日走上致富路,她整日在猪舍里,整年一套工作服,身上充满了臭臊味。特别是猪产仔时,他要和丈夫守在猪舍10多个小时。但孙xx无怨无悔。孙xx感到购买猪饲料成本过高,质量也没有保障。于是,

她到外地学习考察猪饲料加工技术,她按照自己的配方制作饲料,每斤降低成本0.2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数万元,每头猪增加利润50到70元。她还改原始的喂湿拌料为喂干料,增设了自动料槽和自动饮水设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她掌握了猪的疾病预防、治疗、去势、打耳号等各项技术。猪的死亡率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1999年和2014年是猪价最低的时候,但孙xx根据资料信息,提前对市场行情有了准确的估价,先后到黑龙江、左家等地学习考察特禽养殖。引进了番鸭、贵妃鸡、火鸡、绿壳蛋鸡等多种特禽。最多时特禽存栏量近千只。因为买不起孵化设备,她就利用热炕自己孵化。最多时,一次要孵化500枚蛋。每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昼夜守在孵化箱旁。夜里,多少次她伏在孵化箱上睡着了,多少次又被惊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养猪业最低

迷的时候,她的特禽创造价值10多万元,为养猪业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孙xx发展养猪业10多年来,一直在走自繁自养的道路,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出栏生猪900头,产值120余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今年,存栏生猪近600头,出栏700余头。尽管上半年生猪价格走低,年纯利润仍然可达10多万元。

孙xx富了,但她又给自己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扶持贫困户。凡是被有关部门确定的贫困户到他猪场买仔猪,一律享受半价。有的贫困户没有现金,她就赊欠。10多年来,经她扶持的贫困户达30多户。林志军、王兆德、赵永花等都已经成为存栏30多头猪的富裕户。至今,她赊欠出的猪仔款5万多元、饲料款达10多万元。

孙xx和丈夫终于通过科学养猪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文章标题: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路上领头人-记***区***镇**村***

***今年36岁,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酿酒专家、办厂女能人,固定资产达数百万元、年获利几十万元的致富女强人。这里无不饱含着创业的坚辛、勇于拼

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下,各级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1998年被***市评为“跨世纪青年星火带头人”、2014-2014年被自治区、***市评为劳动模范、2014年被***区委“三级联创”活动中评为“双强”党员、2014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女能手;同时被推选为***市党代表、自治区党代表。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

一九八九年底***与本村青年***结婚了,当时婆家很穷,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公婆、姐姐、妹妹全家十来口

人,吃的是粗粮,住的是要倒塌的土房,靠仅有的十几亩土地生存,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穷则思变,一个种养加的新思路在年仅22岁的***的脑海中形成了,靠自己给别人打工时学来的烧酒技术,决定办一个小酒厂。提起办酒厂,当时是困难重重,缺资金、少设备、没厂房,仅有的是几百元钱和自己自强不息的决心,缺钱找亲戚朋友借;少设备,土法上马;因陋就简没厂房,借人家仓库,一切准备就绪,一九九一年年底随着一阵鞭炮的炸响声,一座土法烧酒的小酒厂在***镇**村正式开业了,日产白酒百余斤。梅花香至苦寒来,百般周折一个生产周期下来,终于立稳了脚跟,通过艰辛劳动经济效益还不错,略有盈余,***衣带渐宽终不悔,人虽瘦了一圈但腰包却鼓了起来,在艰苦创业的路上看到了一丝光明。

为了篮图大展必须扩大酒厂规模,托亲戚找朋友借了两万元贷款,加之几年来剩余资金,扩建了酒厂规模,靠毛

驴车送酒根本不行,两天两夜没合眼,***只身一人从锡盟表哥处借来两万元买了机动车,散酒销路不好,****千辛万苦找人设计了商标,买了灌装机,并在工商局注了册,当时酒厂林立销酒很困难,为了打开销路,她带着自己生产的酒样品三下霍林河,四下辽宁,请人家品偿,甚至到了销完付款的地步,为了销酒经常是吃上顿顾不了下顿凤餐露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开了销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使酒厂经济效益有了大转机,年产60多万斤酒,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九三年以来由于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步加强,每年安排就业劳力30多人,转化玉米130多万斤,玉米秆10多万捆。生产白酒关键是质量,规模大了人员多了,群众对酒的质量要求也高了,要有市场、有销路,必须严格管理,通过质检部门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当地被群众戏称为“侯爵”每年仅酒一项就收入30多万元,上缴税金5万余元。

二、发展养殖业,带动一方村民

当时酒厂生产酒糟低价卖出,不如自己搞育肥牛,九五年首批糟牛出栏,获利一万元。育肥牛获利快,***通过自己育肥,也带动了亲戚朋友。***、***两家人口多,家庭困难,通过她的带动和帮助,都养育肥牛发了家,分别盖起了瓦房,全村出售育肥牛近千头。养育肥牛销路也是难题,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她经常和外地客户联系,牛肉直接销往外地,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近百万元。**地区后搬来的***,生活非常困难,***借给他钱买牛,赊给酒糟搞育肥,使之两年就脱了贫步入致富行列。

2014年区委提出了奶牛兴区的口号,***抓住契机,投资20多万元,买了20头奶牛,联系亲属***办起奶站,带动村民***、***、***等户养起来奶牛,自己家年产鲜奶40余吨,获利10万元,全村仅养奶牛一项人均收入近500元。

三、拓展致富门路,五业并举奔小康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为了使广大农民思想意识由小富即安转向全面奔小康新观念。需要再学习,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提高致富本领,拓宽致富门路,***掌握信息,瞄准了市场。

根据通过地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情况,原有的水井和自吸井水都供不上抽,打深水井是一项很好的项目,于是她又投资十余万元建了一座水泥井管厂,在其它乡镇请来了技术员,安排十余人就业年产水泥管2万余节,获利14万元。后来荫发了自己成立一个打井队的想法,于是买了打井设备,招聘技术员走村入户到周边村屯打深水井,每年打井200多眼,这样既方便了群众解决了十余人就业,自己又增加收入,仅此一项就收入十余万元。

四、致富路上不忘众乡亲、扶贫救困共同富

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富了不

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最终目的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几年来在她的带动下每年都有十几户通过养牛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于***懂经济善管理,使自己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不仅安排剩余劳力减轻了社会压力,而且还大量转化玉米,同时产出大量的优质酒糟养育肥牛。真可谓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一人富带动全村富。

***在富了的同时,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这块热土,学校学生开运动会,党员外出考察,拥军优属自己都无私捐献。村民种地没钱买种子、化肥,大事小情,天

灾病业,缺钱都去找她,她从来都是慷慨解囊相助,几年来在这笔花费上不下五万元。

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从一个农家子弟发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拥

有个人固定资产数百万元的致富女强人,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

《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

我镇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开展以来,深入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以帮助农村妇女增加收入为重点。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农村经济中,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妇女在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了新的进步与发展。

一、政策引导、加强培训,增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

今年来,我镇结合进城务工农民培训班的活动,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班,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妇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从

而达到更新知识。并把学习到知识及时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双学双比”活动开展,激发了一大批农村妇女学习的热情,广大妇女十分珍惜学习机会。镇妇联积极引导农村妇女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使农村妇女从中尝到甜头,掌握致富技能,勤劳致富的道路。目前,我镇从事种养业的55%是妇女,她们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根据本地的特点,宜养则养,宜种则种,走勤劳致富之路。特别是**居委会广大农村妇女在妇女主任带领下,通过辛勤耕耘,科学栽培,种植烤烟700亩,亩产400斤,产值达3600元,仅此一项为**居委会带来了纯收入79万元。

二、健全机制,立足推动,进一步浓厚服务经济发展氛围

妇女的发展是与各级妇联组织的发动息息相关的镇妇联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职能,为搭建创业平台,提

供创业服务竭尽全力。一是健全推动机制,强化服务经济建设职能。村妇女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中,除妇联常年工作绩效考核外,重要的是服务经济的硬指标考核,妇联根据本地特色产业,建立了“妇代会+协会”的工作模式,引领农村妇女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扶持一个、发动一片、带动一方、共同致富的效果。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服务经济建设,为引导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妇联牵头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加强协调,争取各有关部门在技术、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妇女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支持。2014年,各部门累计提供技术指导636人次,技术资料1365份,协调解决资金3000多元。

三、关注健康、服务妇女,促进妇女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为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群众利益,镇妇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拨专款由妇联牵头、计育办、卫生院部门参与,在石江、达峰、泮春、**、焦桥等

村开展针对所有已婚妇女免费妇科普查工作,共对1500名妇女进行了检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妇联与市妇联争取社会资源,在**中学、泮春中学开展了免费健康讲座及现场义诊咨询活动。

一年来,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妇联政策指导及时,协调服务有力,形成了一种工作互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农村妇女办了许多实事,也为“双学双比”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和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中,为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

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

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

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

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军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领航工程推动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庆先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的带领下,去年43名党员与38名农户结成了领航对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领航的队伍中。其中有8户一年脱贫。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事情增多了,从而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帮贫致富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整个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确定了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措施;一是发展养殖业,全村养奶牛12头,黄牛728头,养羊户共24户,共养羊1700多只,养猪1500头,家禽4000多只;二是根据庆先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处潜山区的优势,大搞退耕还林,建造绿色银行。截止xx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亩(其中人造林600亩,经济林8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有20户栽种了果树,22户栽种草莓,7户种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庆先村有一批养殖业、

种植业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可以为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使庆先村的经济水平和集体集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春山同志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开展了党员与农民搞好“一带十”式的对接“领航小组”,积极为农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使“领航工程”工作持久稳定,不走过场,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领航工程”记录簿,实行党员与困难户进行帮扶活动 ,确定了“领航”任务、目标及“领航”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任务目标一定三年。

通过“领航工程”这一载体,伴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学习,以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为核心的庆先村党支部,在“领航工程”活动中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共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累

计20余万元,解决修道等急难问题10余件。庆先村党支部也先后多次被镇里评为先进党支部,李春山同志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xx年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xx年又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李春山同志正以他的实干精神带领庆先村村民去打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做给乡邻看,领着乡亲干,泰兴两千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成为百万农民致富路上的“灯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0月,该市农民在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下增收4500多万元,预计占农民全年增收总额的四分之一。

农村专业大户多有效益好的项目。泰兴农民张继忠1998年租赁姚王镇的一座闲置厂

房办起了种鸽养殖场,当年2000对鸽子给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附近的林祝山、黄习生、毛幸福等

13个农民看到他养鸽发了财,也大胆进厂搞起了鸽子养殖,去年,效益最好的一户纯收入达3万多元。闲置厂房中一下子冒出14个种鸽养殖大户,名声不胫而走,前来观摩的农民络绎不绝。短短一年时间,姚王又冒出了80多个养鸽户,饲养总量5万多对,年产值达600多万元。镇上为了把这块蛋糕做大,还成立了特种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专门为养鸽大户服务。

随着分工的细化,专业大户的优势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农民与其配套,使项目走向产业化。黄桥镇小二房村的猪头加工堪称一绝,一只不起眼的猪头竟能分解成13个产品。村民张桂萍是这个村猪头加工的第一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涌现出60多个猪头加工户,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消化猪头近10万只。围绕这一项目,在60多个大小老板的指挥下,近千个农民有条不紊地从事市场采购、猪头分割、真空包装,从事产业配套的农民一年收入

最多的有2万多元。

专业大户不仅教会了泰兴农民赚钱的本领,更带动了农家思想大解放。闻名全省的“鸡司令”——分界乡农村专业大户曾小明,靠在苏南搞特禽批发,生意越做越大,引得四乡八邻刮目相看。一开始只有五六个农民跟在他后面做鸡贩子,在后来的两年时间里,又有100多个农民聚集在他周围,一天购销家禽数万羽。曾小明牵头的这个家禽购销联合体成功地打进沪、苏、锡市场。

第7篇: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富人,这些富人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随着原始资本的积累,中国农村与城市的收入、文化差距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农村的贫穷现象越来越突出,农村的青年们大多只能通过外出务工来改变现状,而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大量的已婚女性留在家中,这样就造成了一类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据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调查中发现,留守妇女隐讳地表达了她们的性压抑问题,“她们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这也导致了连锁的负面情绪。”69.8%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烦躁,50.6%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焦虑,39.0%的妇女经常感到压抑。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全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广大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农民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爱集体,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很严重,长期的独自面对各种生产生活压力,长久的夫妻分离, 给留守妇女及其家庭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 既主内又主外的双重劳作加重了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致使她们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而更让她们沮丧的是,由于农业劳动收益相对偏低,她们的超额劳动正在被其丈夫和她们自己归结为家内的劳动而贬值。其次,教育水平偏低和技术培训机会与可能的缺失,使她们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人不得不止步于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门槛之外。再次,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与忧虑是留守妇女的难隐之痛,主要靠电话的沟通和互动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和丈夫的情感需求,不时出现的留守妻子抑或外出打工丈夫情感与身体出轨的事件威胁着历来比较稳定的中国农村家庭夫妻关系,而受流动影响,儿童的成长问题也令父母和社会各界心痛不已。此外,女多男少的主力军队伍已经让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后续乏力。

留守妇女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建设新农村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农民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对于大多适龄男性外出的农村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不可避免的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她们则成为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留守妇女既是这些地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从事者,又是该地区农村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分析和思考留守妇女问题,既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 自身素质低。留守妇女作为流出地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化的进程。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低,首先表现在文化知识水平低。据统计,1997 年全国共有女性劳动力2.24 亿, 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1.58 亿人,占总数的70.2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0.6 亿人,占总数的27.16%,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数的2.58%。

(二)正是由于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外出打工困难,才滞留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低,还表现在其科技素质低。由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低,就决定了其掌握科学技术比较困难,往往被排斥在农业技术队伍之外,只能从事简单粗放、基本上依靠体力劳动的种植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资料显示,“留守家乡的妇女从事的多是第一产业,安徽和四川两省接受调查的农村妇女,69.1%自我报告的职业都是务农,还有14.8%的为家务劳动。”

(三)最后,由于留守妇女长年的劳作、生育及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再加上营养的欠缺,使她们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且这部分农村妇女一般都比较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安于生活现状。留守妇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劳动者,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农村生产发展的快慢,主要靠农村劳动者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和重视作为流出地农村主要生产者和建设者的留守妇女的科技和文化素质问题,以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 二) 市场应对能力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种市场也在逐步的形成和发展,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冲击着我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的市场应对能力对流出地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留守妇女的市场应对能力相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留守妇女的市场信息获得量少且形式渠道单一。留守妇女作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她们既要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各方面的生活。白天,她们基本上都是在田间地头渡过,回到家中则要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这就使她们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去获取需要的市场信息。此外,在农闲季节,留守妇女的闲暇时间就会相应的多些,她们也有了一定的精力去收集信息。但是,她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则只有看电视,电视是帮助她们学习的主要媒体。从报纸和书上获取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至于互连网,对大多数留守妇女来说,则是知之甚少了。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使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生产,从而造成某种程度的生产浪费。其次,留守妇女的市场意识比较差。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有强烈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市场

的需求。留守妇女由于长期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与外界的接触较少,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不懂得学习和知识在当前社会中的深远影响,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就很难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愿望。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改变落后的思想意识,不与市场接轨,就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会有效地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再次,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进行继续学习困难。对于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来说, 还是有接受继学习的愿望的。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当她们想要主动去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时,却遇到了理解和实际应用上的困难,无法很好的掌握她们需要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农业生产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妇女的继续学习, 使她们不能及时、准确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农业市场知识。

( 三) 政治参与意识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扩大基层民主, 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留守妇女是流出地农村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但她们对农村的村务公开、村委会选举等问题,普遍表现出比较冷漠的态度。她们认为这些都应该是男人的事,与她们无关,她们不懂这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去弄懂。虽然她们是农业生产和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但男性却是家庭与社会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在农村社区,除了妇女队长需要有妇女来承担以外,其他的社区工作几乎都有男性来干,从调查妇女的职业构成来看,担任各级干部(企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妇女比例只有1.1%。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妇女既要承担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又要忍受与丈夫两地相隔的孤独,所以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做出以下方案:

一、帮助留守妇女发展生产

1、根据留守妇女遇到的生产困难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2、要充分利用信贷和农村金融体系,为留守妇女提供金融和信贷支持,支持有能力的妇女发展生产。

3、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留守妇女的参与,使她们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生产。

二、生活现状

1、改变收入方式,尽量让留守妇女的收入方式多元化,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开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副业经营以及非农产业发展等。

2、尽力改善农村的基础生活设施,积极发展留守妇女参与到建设中。

三、乡风文明建设。

1、组织留守妇女开展文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改善农村社会治安,增强留守妇女的安全感。

3、在规划村庄街道、饮用水设施、牲畜饲养圈舍、垃圾处理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留守妇女的意见。

四、调动留守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同时,留守妇女也应该冲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世俗偏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村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满足留守妇女的长远利益需求,就要转变以农村家庭夫妻分居、父母子女分

离为代价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和分流。这就要求: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和经营收益,吸引更多的精英留在或回到农村创业发展;将医疗、卫生、教育、金融等各种资源引向农村,加强农村各项软、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的吸引力,使农民无须进入城市即可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为他们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等生活设施,实行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创造农民工夫妻团聚、举家迁移的条件。加大农村妇女的转移培训力度,增强其非农就业的能力和城镇生活的适应。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 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加大民主法制宣传力度, 增强留守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留守妇女的思想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除了要不断地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 还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展学院教授。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蒋永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岳雷波(南充市第六中学, 四川南充637000)

第8篇: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

作者:彭晨晨 曾凡潮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依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源泉。我国当前仍属农业大国,拥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因此,我国一直致力于立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立法保护体系,而对我国农村另外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却不容乐观。本文试从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当前立法保护的现状与不足,尝试对完善我国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机制做一些有益的研探。

【关键词】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保护

一、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概述

崔建远教授认为,土地所有权所包括的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可派生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典权等。[1]那么,对农村离异妇女的权益保护,可从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衍生的附属权利即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权等方面考查。

(一)农村离异妇女的宅基地使用权

《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享有的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占有和使用,并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申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便享有对宅基地的独占使用并排除他人的非法侵害权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和非法剥夺其宅基地。然而,由于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离异妇女往往因为婚姻关系的变动而丧失农村集体成员身份,故而无法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宅基地使用权。

(二)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另外,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在广大的农村,由于男尊女卑观念还比较普遍,导致妇女离异后往往无法获得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仍是最基本生产资料的中国农村,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无疑意味着生活无法保障,也违背了立法的意旨,因此着力保护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权

土地征收补偿,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照特定的法律程序,在利用公权力将集体土地收归国有的同时,给予集体组织和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或其他权益,以保障集体经济的利益和失地农民的生活。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权是由土地承包经营权衍生的附属权利,主要以获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等经济利益来表现出来。土地征收补偿金的分配对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根据公平公正原则,凡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都享有获得土地征收补偿金分配的请求权,不论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性别、年龄如何。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农村离异妇女往往因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其他原因而丧失土地征收补偿金分配权。因此,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征收补偿金分配权的保护也是土地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之现状

2005年底,某调查组在江西某县10个乡镇18个村委作了一项调查,在30名农村离婚妇女中,嫁入男方后,离婚前和离婚后一直没有分配土地的有14人,占46.7%。离婚后男方家虽然保留其土地,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相关权益归男方所有的妇女共有10人,占33.3%。在这些农村离婚妇女中,只有6人真正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相关权益的仅占受调查人数的20%。[2]上述数据表明,对我国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失衡的现象极为严重。这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三条关于禁止因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而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规定背道而驰。

实践中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利用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资格侵害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致使离异妇女的丧失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附属的补偿款分配权等权利,即便回到娘家,也因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资格的丧失难以再分到土地。第二,利用传统的婚嫁观念侵害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由于农村男尊女卑的思想残余影响,离异妇女在婚前就只能分到较少的土地。另外,传统的婚嫁习俗是女性结婚后要到男方落户,此时,农村妇女的户籍流动性与土地不可移转性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此种情况下,通常牺牲的是妇女的土地权益。第三,利用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济制度不同理解侵害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总体上是大稳定、小调整。但由于地域差异,观念差异等原因,各个地方对于制度的理解存在差异,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具体调整规则。妇女如果在不同规则的村庄之间变更其长期居住地,其土地权益必然发生变动,从而得不到有效、统一的保障。

三、现行立法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虽然我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都明确了对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的保护,但由于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各地情况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规定还存有诸多不明确甚至空白之处。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法规之间联系不紧密

我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都对农村夫妇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原则作出了规定。但由于立法不够完善,且法律之间缺乏密切的关联性,造成立法与实践相脱节,导致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方面,采对婚前财产的个人财产部分仍属离婚后的个人所有的处理机制,那么农民夫妻在离婚时基于对个人婚前财产的保护,其土地权益往往在婚前即为男方所有,那么女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为由主张分割相关土地权益的请求往往不到法院的支持,这样就形成了《婚姻法》的婚后财产处理机制与各法律主张保护离异妇女的权益的原则冲突。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标准不明确

由于我国尚未立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作出统一标准的认定,导致各地在实践中的执行标准不一致,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以户籍为标准认定集体成员的资格。[3]而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又与土地权益直接挂钩,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农村妇女离异后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根据传统的婚嫁习俗,女性结婚后要到男方落户,当夫妻感情破裂,离异妇女的户口又被迁出,户籍变动非常频繁,这与土地制度的稳定性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以户籍作为认定集体成员资格的标准,极有可能导致妇女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实践也证实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侵害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情况不在少数。

(三)村民自治制度成为权益实现的羁束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大会极大的自治权。在村民大会上,村民可以凭借村民自治制度赋予他们的自治权制定村规民约。而这些在农村男尊女卑观念的大环境下制定的村规民约往往未顾及到离异妇女合法的土地权益。村规民约由于有民主自治的外衣,相关部门在处理此类问题存在极大的阻碍,这也给保护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四)救济渠道缺失

虽然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问题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了相应的规定,但在现实中遇到这类问题,农村离异妇女还是没有合理的救济渠道。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村组织或是基层政府机构解决问题,往往无法获得救济。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人非常之少,即便是部分离异妇女选择了诉至法院,却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缺乏对离异妇女土地权益保护详细的可操作性规定,又因为法律之间不紧密性,很多地方的法院不愿意受理此类案件,一些法院即使在受理后审判和执行时难度也非常大。这就造成了离异妇女因为救济渠道的缺失,而无法有效的主张权利。

四、完善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议

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极其普遍,这一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关系到众多离异妇女的生活保障和法律权益,也是实现女性解放、人权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针对我国现行立法制度的不足,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

保护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针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具体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细致完备的法律条文,明确法律之间效力的大小,预防法律之前的立法冲突,专章专条在立法中对此类型化问题予以规定。从立法层面上消除农村男尊女卑思想残余的影响,明确村规民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不得利用村规民约侵害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

(二)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标准

立法统一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妇女可以依据户口来主张相关权利,即与其户口所在地的村民享有同等的土地权益;如婚后未办理户口迁移且在居住地劳动的,也应当与居住地的村民享有同等的土地权益。这样,人户分离情况下妇女可以依据其实际居住情况向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主张获得相关的资格以及权益,从而避免了妇女因婚姻变化而丧失相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以及相关土地权益的发生。[4]

(三)明确并细化相关的土地权制度

我国物权法应当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相关的土地权制度。在立法上,应将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附属的征收补偿金分配权确立为家庭共有财产,进而保护妇女因参与家庭生活而在离异后获得相应权利分享的资格。正如王利明教授在《物权法论》一书中提到“流转的权利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项重要内容。”[5]因此,还应明确规定允许离异妇女在承包期内继续行使流转权,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下通过拍卖等方式继续享有宅基地使用权。这样一来,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最大限度地防止妇女因婚姻变化而丧失土地权益。

(四)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司法救济是普通民众维权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要真正达到保障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目的,就必须进一步明晰权益保障的救济途径。首先,可以通过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高妇女政治参与的比例,确保妇女在村民自治组织中的地位。其次,现有法律、司法解释对农村离异妇女权利的救济途径规定比较滞后,应通过完善诉讼程序来进一步保障该类型化中离异妇女的诉讼权益。再次,可尝试设立专门的妇女土地权益纠纷调解机构,与政府调解和法院诉讼相结合,形成基层纠纷多边解决机制。最后,加强相关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鼓励农村离异妇女以适当的方式、使用正确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自古以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农民群体中的一个较为弱势的群体的农村离异妇女,立法更不应该有失偏颇,而导致群体内部利益保障的失衡,从而与我国法治精神背道而驰。追求群体内部的公平正义和普适发展,是我国法制建设、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因而关注这一群体的基本利益诉求,谋求农民群体利益的最佳平衡点,是文章的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熊小红,刘斌.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现状及其影响研究——来自江西H县的调查[J].农业考古,2006(3):300.

[3]张雅维.山东省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查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3).

[4]袁敏殊,韩志才.安徽省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5]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6]李锡鹤.侵权行为究竟侵害了什么[J].东方法学,2011(2).

[7]刘道云.我国人格权保护的限度[J].东方法学,2011(3).

[8]关保英.论社会管理公众有序参与的法律保障[J].东方法学,2012(5).

第9篇: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11年9月

调查对象: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长沙市宁乡县花明楼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留守家庭的妻子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注意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县留守妇女的现状,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我对此特地进行了一番调查,其结果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我县留守妇女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占64%;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占19%;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占17%。30-40岁年龄段的留守妇女占一半以上,因为这部分家庭的子女在校上学,且丈夫正值中壮年,是外出挣钱的最佳时机。

2、文化程度。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

3、生活状况。本次调查中,有85%的妇女从业,从业妇女中,76%左右的人都从事传统种植、养殖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占24%左右。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一肩挑,既要从事生产,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和兼顾家务,比较辛苦,压力也很大。

4、家庭情况。留守妇女家庭一般属中等规模,多数家庭都有正在上学的孩子,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家庭最多,为61.95%,两个孩子的为35.34%,三个孩子的只占2.71%。

5、留守原因。在留守妇女中,曾经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留守妇女占留守妇女总数的63.93%,打工时间1至5年不等。导致她们结束务工回家的最主要原因是要照顾家庭,占51.49%;其次是要回家生小孩,占17.91%;第三是因为工资太低,占11.75%。而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留守妇女,79.05%的也是因为要照顾家庭和传统妻主内的分工所致。因为建设家庭的需要,绝大部分已婚育的妇女选择了回归家庭,照顾家庭。这说明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挣钱、女人顾家的传统分工模式仍然是农村的主导家庭模式。

二、存在问题

1、劳动强度大。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调查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不太好的占75%左右。这些留守妇女中,抚养1名小孩的占44%,抚养两名小孩的占47%,抚养三名及以上小孩的占4%;赡养1位或2位老人的占31%。有87.5%的人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强度相对较大的种植业。

2、精神压力大。农村留守妇女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产劳动、家务劳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重要责任,同时,面临着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的多重压力。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身体上承受劳动之苦,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心理上时刻担心丈夫的人身安全和“生理安全”,担心丈夫变心,精神负担很重。这种由于夫妻长期分居造成男女双方生活寂寞精神苦闷,极大地造成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

3、子女教育压力大。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要承担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教育子女的时间很少,再加上自身的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势必影响到她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80 %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她)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亲情的部分缺失也影响了孩子正常性格的形成。

4、文化生活贫乏。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除了生产劳动、扶老携幼,就是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没有其它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对她们来说,生活是单调、枯燥、无味的。

5、发展能力较弱。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以为丈夫在外打工能往家里寄回点钱就满足了。自己没有专长,致富无门路,又不去学一些实用技术,只好守着家里的几亩责任田;部分在家务农的农村留守妇女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家庭依赖过大。

6、法律知识比较欠缺。调查中发现,有40%以上的留守妇女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相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只有不到30%的妇女表示,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会找政府、妇联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28%的妇女表示找当事人协商;40%以上的妇女则选择忍耐。

三、对策和建议.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新农村建设。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增加本地农民就业机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扶持已有一定经济

基础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少农村留守家庭。

2、提高留守妇女的发展能力。一是针对留守妇女现状,筛选适合妇女特点的培训项目,依托县乡两级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开展实用性、普及型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留守妇女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二是多方位深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用好用足政策,扎实推进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的实施,推动留守妇女自主创业。

3、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借助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因势利导,加快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娱乐内容,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加乡村组织的健康向上的文化节目,让她们精神有所依靠。同时,开展“邻里节”、“好婆媳”评选、“平安家庭”创建、“美德在农家”等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4、切实维护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一是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二是在乡村两级建立、完善集法制宣传、矛盾调处、法律帮助、心理咨询等为一体的“妇女维权站”,把服务送到留守妇女身边,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5、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络。一是在各中小学中建立留守学生信息档案,组建留守关爱团队,通过定期走访、谈心交流、师生结对等方式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二是发动老干部、教师和巾帼志愿者组成关爱工作团,通过建办校外辅导站、儿童快乐家园、开设七彩假日乐园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6、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妇女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妇女群体自身互帮互助的作用,在“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的前提下,成立乡、村“农村妇女协会或农村妇女合作小组”、“生产联合互助组”,以

减轻劳动强度;“生活联合互助组”以互相关心实现情感上的诉

求;“文化活动联合组”以共同分享娱乐等。同时,鼓励她们利用协会或互助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加强留守妇女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级妇联组织的紧密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全社会都应关注、关心、关爱、援助这一弱势群体,使农村留守妇女早日走出困境,让她们由“守家园”变为“建家园”。

这次调查了解到了农村留守妇女的无奈和辛酸,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个弱势群体吧。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项目策划书下一篇:p2p互联网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