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砥砺前行

2023-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扬帆起航砥砺前行

扬帆起航正当时 砥砺前行铸辉煌

回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60多年成长发展,经历过快速发展时期,也遭遇过严峻的市场寒冬,“敢为人先”,一直是他们骨血里不屈不挠的遗传基因。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设计院顺应时代潮流,勇立改革潮头,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能,提升发展质效,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击楫中流,敢为人先,改革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黄河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人民治黄伊始,便着手培养和组建了作为治黄重要技术支撑的勘测设计队伍,1956年2月,正式成立了全面负责流域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的黄河设计院。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治黄工作受到较大影响,1963年1月,黄河设计院奉命撤销,人员大部分被下放。几经磨难,但黄河设计人精益求精、严细管理、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传统始终不变。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黄河设计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经水电部批准,1978年,中共黄委临时党组决定撤销黄河规划设计大队,恢复建立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黄委院”)。消息传来,黄河设计人无不欢欣鼓舞。

1981年,逐步实行独立核算和收费制度。1984年,开始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上级安排和承担的勘察设计任务按数量、质量和规定标准取费,职工奖金通过考核分配,不搞平均主义。1987年,实行院长负责制,步入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轨道。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思想新解放。1995年至1998年,黄委院开展了“转机制、练内功、抓管理、上水平”活动。坚持“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的方针,业务从水利水电向建筑、路桥、火电等行业拓展,设计向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业务延伸,勘察向岩土工程、基础处理、桩基检测等业务延伸。黄委院逐渐成为自负盈亏、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奠定了改企的坚实基础。

世纪之交,勘察设计单位“事改企”步伐明显加快。2000年9月建设部等9部委《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黄委院等6个水利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2003年9月,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工商注册,实现了体制变革。内部机制改革随之启动,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改企后分步走的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黄河设计院敏锐把握国家政策和行业形势,开拓了改革发展新阶段。2016年,黄河设计院60年座谈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涉及国内国际市场的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资本运营‘三驾马车’,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2019年,更名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踏着新时代节拍,开创了改革新境界。

黄河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说,回首黄河设计院披荆斩棘的几十年历程,改革是最鲜明特征,正是顺应时代需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我们才始终保持着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治黄生产凯歌高奏

黄河设计院为服务治黄而创立,并在治黄实践中成长壮大。立足黄河、服务治黄是黄河设计院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长期以来,黄河设计院以服务治黄为己任,演绎出了精彩的华美篇章。

黃河治理,规划先行。按照黄委统一安排,1990年黄河设计院提出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报告》,编制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1998年开始开展了历时3年的“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加快黄河治理开发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随后以此为依据编制《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2002年得到国务院批复。

21世纪以来,黄河设计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等近百项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成果,点、线、面结合,长、中、近期协调,覆盖全面、重点突出。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随着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治黄工作面临新挑战。黄河设计院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究,开展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框架体系、黄河流域历史洪水调查、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论证、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等一系列治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为破解治黄难题提供了决策依据。

历经多年的期盼和呼唤,20世纪80年代,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浮出水面。作为工程设计总成单位,黄河设计院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程见证,几代人接力前行、呕心沥血,铸就了这座治黄史上的丰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科技奇迹,成为黄河设计院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与此同时,设计建成了故县水库、西霞院水库、河口村水库、石门坎水电站……一座座工程见证了黄河设计院奋勇前进的历史。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王牌工程”,几代治黄人为此情牵梦绕。2018年11月,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黄河人的艰辛付出使古贤工程前期工作迈出关键一步,进入崭新阶段。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提出“南水北调”宏伟构想以来,黄河设计院牵头和参与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的工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了极大心血、汗水乃至职工的宝贵生命。改革开放以来,矢志不渝开展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研究、规划和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目前南水北调西线这座跨世纪宏伟工程的前期工作仍在积极开展、迎难而进。

泾河东庄水库承载着三秦父老长久的期盼。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6次启动设计工作,都因开发目标、泥沙淤积、地质岩溶“三大技术难题”而搁浅。2010年,黄河设计院承担了新一轮工程前期工作。凭借长期在多泥沙河流治理开发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综合甲级设计单位的技术实力,黄河设计人逐一攻克了困扰东庄项目多年的难题。

奋力开拓,勇闯市场,企业经营阔步前行

“打造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资本运营‘三驾马车’”,是黄河设计院承担使命、筑梦江河,结合实际谋定而后动作出的全面、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

2003年刚改为企业之际,市场竞争无序,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壁垒森严,大江大河上的重大项目基本“名花有主”。在缺乏大的在建项目支撑、项目储备不足、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局面下,黄河设计院以改企为契机,确立了“立足黄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战略,把市场领域拓展和业务领域拓宽相结合,积极开拓水利、水电、建筑、市政、生态景观、公路桥梁、轨道交通等行业。黄河设计人克难奋进,在改革发展中逐渐提升市场份额,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院领导班子并没有因为改企以来的持续发展而沾沾自喜,而是深刻认识到,要养活养好这个4000多人的单位,必须由单纯依靠人力、知识资本向依靠复合型资本转换,实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6年,黄河设计院认真梳理企业发展方向: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水利水电为主业,以工程总承包为发展重点,以生态环境、新能源、市政等多元化为突破,加快打造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资本运营“三驾马车”竞驰局面,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咨询公司。

新的业务发展战略鼓舞着黄河设计人奋发图强。全公司一盘棋,坚持以市场经营为龙头,形成了立体经营、多业引领、区域负责、平台共用的经营网络体系。

抓住根本,巩固扩大水利水电主业。黄河设计院服务治黄的同时,积极进军甘肃、云南、海南、青海、广东等市场,赢得了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黄三段隧洞、青海三滩、蓄集峡等一批水利水电项目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等项目。

积极推动多元发展,新兴业务多点开花。发展生态水利、新能源、地下空间等领域勘察设计业务,承担了济南穿黄隧道、呼鄂高速、郑州和洛阳地铁等项目。推进工程总承包、岩土工程,拉长业务链,承接了十几项工程总承包项目。积极开展了古贤、禹门口工程开发投资。黄河设计院发展成为集流域和区域规划,水利、电力、生态、交通、市政、建筑等行业的勘察、设计、科研、咨询、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及投资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勘察设计企业,业务多元化架构得到巩固和扩展。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黄河设计院放眼全球,与中电建、中水对外、葛洲坝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市场范围扩展到亚洲、非洲、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设计参建了一批关系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项目:全球最大的未开发铜金矿蒙古奥尤陶勒盖(OT)项目的供水工程项目;赤道几内亚的“三峡工程”——吉布洛水电站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型城网工程——赤几巴塔城市电网改扩建工程;被誉为刚果(金)电力重建开篇之作——宗戈Ⅱ水电站;几内亚政府优先发展的能源项目——装机24万千瓦的凯乐塔水电站;中国在海外承建的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厄瓜多尔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项目等。这些工程项目得到海内外业界高度评价,也让“黄河设计”品牌叫响国际市场。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设计院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并被评为全国首批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AAA﹢级诚信单位、全国水利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黄河设计院总经理安新代说,正是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市场风雨的打磨,黄河设计人才能百炼成钢,成為驰名中外的工程咨询设计行业铁军。

大道行远敢为先,黄河设计院将顺势而为,乘势而进,投身更加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不断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创造新优势,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咨询公司,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樊荣

第2篇:砥砺前行谋发展潮平风正好扬帆

(建湖县第一中学校长)

摘要:历经60年积淀与发展,建湖一中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留下了一串熠熠生辉的印迹,承载着满满的振奋与希望。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该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全校上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激情高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素质教育

科学规划引领学校发展

三星级学校复审成功后,该校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学校管理,以更新、更高的目标引导发展,注重内涵发展,实现了学校形象的再次提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秉承“求真”的校训,进一步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谋划学校的办学方向。确立了“让每一位师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坚持“建设一流的校园环境、创构一流的办学机制、实施一流的教育管理、锻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流的社会人才”的办学目标,打造“突出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发扬“事在人为、奋发有为”的学校精神,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善导”的教风,“博学、善思、好问、敏行”的学风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张扬。2014年1月按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制定了《建湖一中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优质、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教学行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多元发展。2015年5月,学校制定《建湖一中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办学品牌的任务要求,以“艺术教育特色”作为立校和强校的突破口,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多元化成才之路,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较高的办学品位。2016年初,学校又进一步制订了《建湖县第一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以《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为参照,深入解放思想,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力争十三五期间把学校办成有特色、有底蕴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近期,学校重新修订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利用三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一所内部管理一流,办学实力雄厚,跻身盐城市同层次普通高中前列。

近年来,学校不断巩固行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核心,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目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抓党建促发展,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学校,多年来,学校 “三风”建设赢得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校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和谐校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加大投入优化育人环境

精心完善校园硬件建设。近年来,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调整为6、6、4个,实验仪器、药品满足教学需要。新建标准的400米8道的塑胶田径运动场、6片塑胶篮球场、4片排球场、20个室外乒乓球台、30组单双杠器材、20组健身器材等,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运动场总面积27260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达9.04平方米,学校还有社团活动室、健身房、乒乓球室、舞蹈房供师生开展活动、锻炼健身。

精心打造园林式校园。晋星以来,建设了奋飞广场,在校园绿化方面总投入达200万元,绿化面积达6320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62.7%,各种树木、花草品种达200多种。基本形成了乔、灌、花、草相搭配,使校园绿化布局合理,景观效果突出,环境优雅,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意境。倘佯于校园,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漫步在校园美丽的环境之中,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学校还做了二十多只人工鸟巢挂在树上,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近年来,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

精心构建校园环境文化。围绕办学理念,在命名校园道路和建筑、校园固定标语等方面处处阐述“让每一位师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内涵。校园五座主体建筑分别命名为崇正楼、崇智楼、崇德楼、崇信楼、崇文楼。并在醒目位置雕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标语,树立学校发展新形象;一棵树木、一块草坪、名人名言警句都赋予德育功能,让师生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能有所感悟,陶情养性,润物无声,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一流教师队伍。精心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出彩的机会。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建立了学校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使每一位教师恪守职业操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采取较为严格的评价制约措施,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廉洁文化进校园”,“学规范,塑师德,树形象”、“坚定信念,改进作风,树立形象,注重实践”、“保持纯洁性、深化‘评定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师德培训,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开展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评选活动和校级“先进工作者”、“十佳巾帼英雄”评选活动。通过师德行风建设,使全体教职工强化了依法从教意识,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学校被评为“省四星级教工之家”、“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加强师能素质培养。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量化评估,从工作态度和纪律遵守、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学生和家长评教等方面整体评价每一位教师。组织以专家引领为方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校本培训活动。先后聘请马小为、雷鸣、陆长根、张五力、孙胜银、陆庆龙等教科研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以学校网络平台、教师论坛为载体,促进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资源质量。每学年开展“青蓝”工程活动,每年暑期组建班主任培训班,进一步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组织教师赴盐城市第一中学、淮安市清河中学、山东青岛即墨市二十八中、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等知名中学参观学习;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考察,近年来,学校先后选派多名优秀教师赴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进修学习、考察;定期组织以“两个有效”为核心内容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教学活动,让校本培训立足于课堂教学;大力倡导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之风,学校教师主持课题研究省、市、县级课题共20余项,七项已经成功结题。五年来,有300多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县等骨干教师培训或业务进修,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名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高中现有市、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0人;在市级以上的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各级教育学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奖论文共400多篇;有100多人次在市县级多种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全面落实“让学引思”教学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该校有1位教師获得部级优课,11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课,20几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该校郑尧利老师在今年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县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县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县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年学校又获盐城市教育学会先进会员单位。

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完成各学科模块的教学任务;积极探索学校自主构建的“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模式,全面落实“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与要求,树立“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理念,“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积极发言的学生大大增加,且发言观点新颖,涉及面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校采用了姜茂友、徐清国同志编著的《建湖方言》作为校本课程,并先后开发了《建湖地理》、《漫话建湖的历史与传说》、《里下河民俗风情》、《盐阜地区革命斗争简史》、《建湖文化》等多门与本地情况紧密结合的校本课程,深受选修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不断丰富德育内涵。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抓好以良好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和遵纪守法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开展以争创示范班集体的常规管理达标活动,实行日反馈,周总结,月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活动,通过编制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遵守文明礼仪常规的自觉性;关爱学习、家庭、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并且每年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学校还每年为低保家庭的学生减免学费、伙食费约100人次。针对高中生心理世界较为丰富的特点,学校设立了心灵氧吧、心情驿站等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出刊专题板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德育资源,学校组织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社区,进行民风民俗、生态环境调查、开展环保见行动、社区卫生保洁、社区积雪清扫、废品分类回收、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法制安全等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影响社会。学校还与建湖城北派出所、建湖武警中队建立军民、警民共建单位;聘请盐城师范学院法律系顾永景主任等同志定期到校作法制教育;积极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赵凯教授、盐城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钟榕梅等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师生受益匪浅。近年来,学校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军训工作先进学校”、“省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中学生英语听读能力竞赛先进集体”、“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学校 ”等多项荣誉。

艺体特色助力学校发展

在“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构建“突出艺体,全面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建章立制抓管理。成立了艺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艺体处,科学拟定艺体教育计划,建设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艺体教育体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力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对艺体教育工作的过程指导,采取“目标管理”机制,要求学生艺体、文化齐头并进,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根据教学需要,单独为艺术班学生设计教学案,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江苏省艺术省统考,学校美术组连续多年荣获“县高考质量奖”。

创先争优抓队伍。首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校与滨海、射阳等地的县际间的艺术交流已呈常态化;不定期的派艺术教师赴南京等地进修学习;还聘请了南艺陆长庚、盐师吴林香等高校知名教授担任指导专家,定期来该校传经送宝。其次,拥有一支14人的艺术专业教师团队,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涵盖面广,专业功底比较扎实。14名艺术专业教师100%达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2人,县教学能手1人,市县教坛新秀各1人。近年来,该校艺体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艺体类基本功大赛中捷报频传,曾朝霞老师荣获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薛大力、刘晶老师荣获盐城市普通高中体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吴学勇、周丽丽老师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展评中,分获全国美术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相继开设了《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高中教育艺术特色发展研究》、《高中美术写生能力的培养》等一批省市级研究课题。多篇论文在《艺术教育》、《新课程导学》等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级论文竞赛中获奖。

搭建平台抓内涵。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灵活多样地开展艺体教育,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搭建了空间与舞台。在校内,成立合唱团、舞蹈队、诗画社等;在校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如进行服务演出,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有数百名有艺体特长的学生被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录取,学校已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生源基地,学校被评为“盐城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体育教学先进学校”、“全国美术教育先进学校”, 2012年创建成为“盐城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6年创建成为“ 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在各级各类艺术、体育赛事中,学校屡创佳绩。近几年来,先后获建湖县中小学广播操比赛第一名,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第二名,中学生冬季长跑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建湖县第十届运动会上,学校获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开幕式团体表演优秀组织奖。该校艺术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艺术教育成绩斐然。2013年:杨培等同学荣获第四届“素质教育杯”全国少儿书画作品南京邀请赛金、银、铜奖;朱静同学荣获江苏省青少年俱乐部武术对练、软器械第二名;舞蹈《秀色》获建湖县第十二届“世纪之星”中小学生文艺比赛中学组一等奖。2014年:陆紫怡、商夏和成鑫等同学分获建湖县第十三届“世纪之星”中小学书法比赛中学组一、二、三等奖;2015年:合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获建湖县第十四届“世纪之星”中小学文艺比赛中一等奖、盐城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二等奖;杨晓云、许雪同学获盐城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二、三等奖;朱进等同学获建湖县第十四届“世纪之星”中小学国画、美术比赛中一、二等奖。学校获县第十四届“世纪之星”中小学生文艺比赛中学组一等奖。《扬子晚报》、《建湖日报》、建湖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分别報道了学校的艺体教育办学特色。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找准目标,才能把握航向;沉着清醒,方能坚定前行。“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砥砺前行的建湖一中,汇聚全校每一个人的力量,同心同德共筑学校创星梦想。

作者:王端成

第3篇:砥砺前行七十载,扬帆奋进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姚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砥砺前行七十载扬帆奋进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姚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一、引言

姚安县位于楚雄州西北部,地处北纬25°13′~25°45′,东经100°56′~101°34′,县人民政府驻地栋川镇,海拔1870米。东邻牟定县、南连南华县,西与大理州祥云县接壤,北接大姚县。南(华)永(仁)公路穿境而过,广(通)大(理)铁路在县境有弥兴镇小苴火车站。县境东西横距64千米,南北纵距48.5千米,国土面积1699平方千米。距州府楚雄市城区78千米,距省会昆明市城区243千米。2018年末,姚安县辖栋川、光禄、前场、弥兴、太平官屯6镇和适中、左门、大河口3乡。全县共64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1205个村(居)民小组。辖区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6%。

二、70年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姚安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促进民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70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新中国诞生时,我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2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3元。经过长期努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0.08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51.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44倍,年均增长7.3%,期间1988年突破1亿元、达到1.33亿元;

2005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45亿元;

2010年突破20亿元、达到20.47亿元;

2014年突破30亿元、达到32.9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元增加到2018年的24920元。

——70年来,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952年的86:8:6演进为2018年的30.8:22.2:47.0,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55.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调了14.2和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类型由1952年的“一二三型”转变为2018年的“三一二型”,第三产业已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正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70年来,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我县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52年1625万元跃升到2018年27.65亿元,按可比接计算,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96倍,年均增长7.8%,期间1988年突破1亿元、达到1.14亿元;

2008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72亿元;

2013年突破20亿元,达到22.02亿元;

2018年突破25亿元,达到27.66亿元。粮食产量由1952年的37600吨,增加到2018年的105553吨,是195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4%。油料产量由1952年的70吨,增加到2018年的7322吨,是1952年的104.6倍,年均增长6.9%。肉类产量由1952年的1136吨,增加到2018年的23773吨,是1952年的20.9倍,年均增长4.4%。

——70年来,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解放初期,全县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整体水平较低。1952年全县仅有工业生产企业1户,工业总产值146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突破1亿元,达到1.05亿元;

2007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26亿元;

2010年突破20亿元,达到20.47亿元;

2012年突破30亿元,达到39.90亿元;

2013年突破40亿元,达到45.66亿元,2015年突破50亿元,达到55.19亿元。2018年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达到20.68亿元。经过70年发展,姚安县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70年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县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195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62万元;

2000年突破1亿元、达到1.73亿元;

2009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46亿元;

2013年突破20亿元、达到24.43亿元;

2013年突破30亿元、达到33.04亿元;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57亿元,增幅达31.2%,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动能,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195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仅为102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80元,比2004年增长3.92倍。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70元,比1952年增长388.2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加。1952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万元,1979年突破100万元、达到100万元,1987年突破1000万元、达到1130万元,1995年突破1亿元、达到1.26亿元,2009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93亿元,2013年突破20亿元、达到24.94亿元,2016年突破30亿元、达到31.68亿元,201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6.52亿元,是1952年的93040倍,年均增长17.76%。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52年0.41元跃升至2018年的22064元,是1952年的53814倍,年均增长16.84%。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年由上升至2018年的16.75亿元,是1952年的835倍,年均增长10.1%,期间1978年突破1千万元、达到1154万元,1997年突破1亿元、达到1.15亿元,2014年突破10亿元、达到10.45亿元,2018年达到16.75亿元。201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1885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9357元。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末,全县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65.8辆、108.5台,人均住房面积达47.1平方米;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41.4辆、105.2台,人均住房面积达44.7平方米;

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幅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由2004年的4.36下降至2018年3.11。

——70年来,财政实力大幅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建国初期,我县财政十分困难。1952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3万元,1978年增加到293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1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进入新世纪后,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1年达到1.05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4亿元,是1952年的2415倍,年均增长11.77%。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70年来,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1952年城镇人口仅有0.98万人;

1978年突破2万人、达到2.69万人;

2018年达到5.41万人,比1952年增加4.43万人,是1952年的5.5倍,年均增长2.4%。城镇化水平由1952年的0.8%上升到2018年的39.92%,提高了39.1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5.7个百分点。

——70年来,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建国初期,姚安县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44.6%,专任教师473人,其中,小学455人,普通中学18人;

在校学生1.4万人,小学1.35万人,普通中学0.0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得到不断完善,2005学龄儿童入学率首次达到95.5%,后续一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到2018年,全县学龄儿童毛入学率99.97%;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8.76%;

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13.2%;

高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76.2%。残疾儿童入学率96.6%。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和100%。全县拥有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初中9所、小学70所、幼儿园82所,拥有教职员工2265人(含幼儿园),专任教师1775人(含幼儿园),在校生(含幼儿园)20455人。

——70年来,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建国初期,全县有卫生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20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6人,其中医生2人。改革开放以来,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建立健全。2018年末,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1个,私立医院2个,村卫生室9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9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83张,其中:县级医院782张,乡镇卫生院301张。

——70年来,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我县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随着人口较快增长,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农村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到目前为止,姚安县路网总里程2216.1公里,其中国道1条46.49公里,省道2条97.9公里,县道19条192.2公里,乡道89条455.8公里,专用公路4条14.3公里,村道697条1409.5公里。全县共有二级公路(南永公路)37.5公里,三级公路52.7公里,四级公路678.3公里,等外公路1447.6公里。全县9个乡镇均实现通油路,77个村委会全部通硬化路面,全县所有自然村全部通路,其中已硬化1606.7公里,基本形成了以两条省道为主干,县乡公路为骨架,遍布乡村的农村公路为联络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网络。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末,实现了全县77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话,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

——7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2020年建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姚安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特别是近年来,姚安县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减贫成效十分明显,到2017年末全县实现脱贫出列贫困村4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493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末的14.56%下降到2017年末的1.2%。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努力促进姚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

第4篇:砥砺奋进,扬帆启航

砥砺奋进 扬帆起航

腊梅迎风铮傲骨,潇湘大地裹新衣。当大家还在为今冬第一场雪兴奋不已时,2011就这般悄然而逝,如白驹过隙。当人们都换上新衣,怀揣着一年的丰收,踏上幸福的归途时,却还有这样一群人在痴痴地等待、遥望,却还有那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坚守、奉献。

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全省唯一一所关押未成年罪犯的监狱,地处长沙边陲,占地不到200亩。可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关押着1800多名服刑学员,有近500名司法民警在此驻守。过去的2011已是我所连续十四年实现“四无”目标,完成了使命,履行了天职,守好了这座火山口、炸药库,为湖南的和谐发展贡献出了我们的力量。

回眸过去的一年,那是充满自信的一年。从二道门的改建到禁闭室的落成,从隔离带的建立到闭路监控系统的翻新,监管改造安全设施大步升级;从罪犯内务规范化管理到新希望超市的落成,从“6s”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罪犯改造环境显著改善;我所的“技防、物防、人防”三防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回眸过去的一年,那是充满骄傲的一年。在省局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所全体民警职工顽强拼搏,迎难而上,不仅较好的完成了省厅局下达的各项改造指标,而且还完成了集团总公司给我所下达的经济任务,全年创收 万元,并一举获得司法厅颁布的文明单位称号,确保了红旗不倒,荣誉不丢。

一年过去,我们发现,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所民警职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没有不能抵御的风暴,每一次磨难最终都化作了砥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代表我们前行之路从此平坦通畅。面对“文明执法”的日趋严格,面对社会舆论关注度的日趋提升,新的一年要夺取新胜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教育转化,增强罪犯自身改造动力;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性管理,宽严相济;注重基层基础建设,突出规范化管理,“6S”管理,建设节能环保型单位;注重执法能力建设,保持我所和谐稳定,从而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展望2012年,我们任重道远。1800名罪犯代表着1800个尚未团聚的家庭。失去自由面临的是离散之苦、失亲之悲、良心之痛。他们身陷囹圄,如笼中鸟、池中鱼,惶惶不可终日。而服刑改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脱胎换骨过程,它有阵痛、有忏悔、有欲望、有激励、有光明。疼痛不是生命的力量,忏悔不能洗去罪恶。但是疼痛能够转化为力量,忏悔能够让心境得以明朗。我们监狱人民警察不仅是仗剑执法的管教员,更是诲人不倦的教师、释疑解惑的心理医生、重塑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他们在“罪与罚”、“罪与悔”、“罪与醒”的自我觉醒中融入改造,洗心革面。引导他们认识一个“罚”字,认知一个“悔”字,认清一个“醒”字,唯有这样才能忘故革新,追回明天。

展望2012年,我们重担在肩。新的一年是“十二五”计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湖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之年,是富民强省规划展示成果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责任、仁爱、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首要价值追求;以教育、转化、挽救服刑学员作为首要工作目标;以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首要标准;确保监管改造的绝对稳定喜迎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天仪再始,岁律更新,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让我们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不断在监狱事业上创造新的辉煌。

第5篇:扬帆起航

扬帆启航,努力打造有品位的基础教育

——台洲小学迎市教育局目标考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开发区台洲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进行学校目标管理考评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诚请各位领导对我校教育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下面,我代表学校就我校教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单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台洲小学创办于1937年,有着75年悠久历史的农村小学,自2010年8月迁至新校区以来,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努力,台洲小学从昔日的一所袖珍小学一跃成办学条件一流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363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0.2平方米,建筑面积 2193 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1.3 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共有学生193人,平均班额为32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区骨干教师1人,是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台洲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本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近两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奖50余项,学校集体项目获得市、区级奖励8项。2011年,学校被评为开发区“教育先进集体”、“萍乡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萍乡市德育示范学校”、“萍乡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二、学校主要工作

<一>.强化规范管理,精抓师资建设

1.重师德师风建设,促教育“行风”转变。

一是抓学习,促认识。学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萍乡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及区教育体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十不准”规定》等上级有关文件为指导,结合学校制定的师德考评细则,以此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认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二是抓自查,促整改。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教职工人人对照检查,认真查找本人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好辫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进而开展名符其实的整改工作。三是抓典型,促效果。师德师风有重大问题,造成了重大影响和后果的个人,考核定为不合格,取消绩效工资,职评、评先一票否决。学校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使我校教职工真正弘扬起不计较得失的奉献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 2.重教师专业培训,提教师专业素养。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之本,在抓好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一是加强了师能建设,我校出台了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进修,以提高学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011年有2人参加了省级举办的语文、班主任培训。所有教师均参加了市、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以及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二是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本着“培养骨干,提高整体”的指导思想,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采取内挖潜力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业务培训,课堂实践,课例研究”等多种途径,逐步培养一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地教书育人,规范地教书育人,智慧地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目前校园内已经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语、数、英等学科教研组如期开展了系列的教研活动,有时会围绕一周的教学工作畅谈自己的感情,有时会围绕着在教学中发现类似的问题,集中讨论研究,每位教师能围绕自己的课题与同事交流,互相指导,取长补短。“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辛勤的汗水结出了硕果,老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获得佳绩,2011年中师生先后有25篇作品在省、市、区中获奖,其中李琼指导学生姚祥裕写作文《读<小学生之友>有感》参加“新蕾杯”全省中小学师生优秀教育期刊读刊用刊征文活动获省级小学中高段组一等奖,廖红获“市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刘小朋获“市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青年教师邬嫦获区级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李琼获区级语文教学比武二等奖。

3.重深化课题研究,强教师科研意识。

“教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我校一直以“校本研究”推进课程改革,提出科研与教学一体化,一是以教研课题为依托,提倡同伴互助。小学教师的特征是课多、工作量大,课上多了,有时就会麻木,不知道自己在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就需要别人的提醒。我校“每期每师一节公开教研课”制度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认识,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二是以日常教学为主线,做到人人有课题。我们树立课题来自课堂上的思想,将课题做到课堂上,强调有课题必有课堂,以自我反思为前提,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学会“思考”,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教学成功有哪些方面,不足又有哪些方面,学生课堂参与表现如何?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是否有课堂资源的生成?”等等把这些反思记录下来,然后总结,提炼,确立研究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让课题研究在我校得到了普及。

<二>.强化规范管理, 重视学生教育

我校始终以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为此学校开展了很多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 一是与登岸小学结成“对子”,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每期有20位同学结成对子,经常以书信交流,并派出学校代表到登岸小学参加学生活动,感受了登岸小学的行为礼仪、学习、课外活动氛围。二是引进登岸小学礼仪教材,开设小学礼仪教育。三是加强班级管理力度,认真开展了“五星耀台小”评比活动。每月底、期末评出月度、守纪之星、心灵之星、环保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好学之星。四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师生轮换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思想,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小区、新农村建设点、广场进行义务劳动。五是切实加强国防、法制、环保、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经常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开展了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等主题讲座。

<三>.强化规范管理 做优学校教育 1.科学管理,协调发展。

管理有格、管理有序、管理有方、管理有效逐步形成科学性和人文性以及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文化,是我校管理工作的追求目标。学校制订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依靠广大教职工实现民主管理。学校分线,分部门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逐一经教师大会通过并实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全校教师更加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使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学校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将岗位绩效与考核挂钩,考核遵循合格有奖,优秀加奖的原则,重在对常规与质量进行测评,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此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

2.教秩有序,落实到位。

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规格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章可依,工作有计划,措施有落实,检查有反馈,总结有交流;并遵循教育规律,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走轻负高效之路,做到管理有效,事事抓落实,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样?在教学环节上加大教学过程的监管力度,鼓励教师向40分钟要成绩,向科研要质量,在该学年中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稳步上升,学生在省、市、区级以上的作文、写字等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初步显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潜在力量。

<四>.强化综治管理,狠抓安全工作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和职责及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 几年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园内外安全进行排查隐患,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学校定期出墙报、班级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对交通、食品卫生、用电、防火等教育指导,培养学生进行自救、自护的基本意识。组织学生观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光盘,让学生懂得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的解救方法。尤其针对甲流、手足口病的防护工作,每天对教室进行消毒、通风、宣传流感知识,值班教师每天早晨、中午组织学生测体温,同时,我校还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们配合做好安全防患工作。通过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学校环境愈加和谐稳定,该学年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矛盾纠纷事故。

四.学校办学特色 1.彰显特色,提高品位

利用学校有效资源,以“绘画特色”为突破口,打造一校一品。为贯彻落实区教体局“一校一品”的创建工作要求,根据当前义务教育改革的形式,以及本校发展现状,以学校品牌创建工作为契机,利用学校有效资源,以绘画特色为突破口,打造“一校一品”。学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以及部分老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订了科学合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计划,编写了校本教材,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次是与萍乡高专艺术系青年协会开展了“手拉手”结对活动,开展了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开设了初级班、提高班、高级班。初级班主要学习蜡笔画、想象画;提高班主要学习水粉画、想象画;高级班主要学习素描、国画、版画等。每月进行一小型画展,期终一大型画展,学生得到艺术熏陶,艺术素养得到很大提高。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突出学校美育个性,创建学校特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校教育今后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2.立足素质,全面发展

我校在教育教学上注重特色教育,但更注意全面质量与特色教育相协调原则,是在规范办学,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教育,所以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除了狠抓常规教学质量以外,我校还以“六一”“元旦”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了大型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书画作品展、少儿卡拉OK大赛,为学生展示艺术提供了平台。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滑板等兴趣小组,经常开展小型趣味体育竞赛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写作、书画、体育、手工技能等各级竞赛活动,取得一些成绩.其中有罗姿萍、张华辅导的廖思宇、刘苏创作《校园风景线》获二〇一一年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二等奖,罗姿萍教师辅导学生刘馨怡创作《节日贺卡》获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三等奖。

总之,回顾本学年的工作,台洲小学教育工作既有收获又有很多不足,不足点:一是学校管理不够规范,管理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建校历史虽然悠久,但学校文化底蕴不足;三是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不稳定,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提升,成为台洲小学发展的“瓶颈”。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坚信,台洲小学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关怀下,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台洲小学将会扬帆启航。努力打造有品位的基础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石。

第6篇:承载梦想扬帆起航

-------献给阳光恒昌成立十三周年的歌

我们从这里起航

乐观自信是我们的风帆 严谨自律是我们的导航 专业分工

高效合作

我们无惧骄阳似火 顶风破浪

驶向梦想

人生从这里起航

以德为基是我们坚实甲板 注重态度是我们钢铁之锚 唯才是用

注重培养

我们无惧大风大浪 众志成城

奔向梦想

追求从这里起航

诚信求实是柔韧的桅杆 高效合作是卓越的基石 持续创新

豪情万丈

我们无惧艰难险阻 风雨同舟

追逐梦想

舰队从这里起航

前进的号角已在耳边吹响 整装待发

士气高涨

承载着神圣的使命 憧憬希望

携手恒昌

驰骋远方

共创辉煌

第7篇:青春扬帆 梦想起航

青春是迎风舞动的扬帆,牵引着人生的航船不断的征服波涛汹涌的碧海蓝天;梦想是蓄势待发的旗舰,承载着扬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当青春与梦想相融相吸,我迸发出强烈的激情与力量。

国税工作,是我很久以来的梦想。此次仁寿国税局招考国税税收员,为我的梦想搭建了一个舞台,使我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国税新兵,那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骄傲和自豪,更多的是共和国税务工作的庄严与高尚。看着挂在墙上的税徽,使我强烈的感受到那是祖国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新一代的仁寿国税,新一代青春力量。我爱国税,选择国税,虽然我只是税海中的一粟,但我会和其他千千万万国税人员一样,坚持战斗在基层税收一线,为共和国税收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从现在开始,在国税这个大家庭里,让我们肩负责任与使命,怀揣抱负与梦想,挥洒青春与热血,为国税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忠诚、智慧和力量。

第8篇:为梦想,扬帆起航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XXX,很荣幸能做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为梦想,扬帆起航》。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带来新的机会,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憧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自己的梦想,书写新学年的满意答卷。

一直以来,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一天天在发展,环境一天天在改善。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学校美丽的形象,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举止言行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展现的就是学校的品味。

同学们,当我们早上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开始第一天的学习时,我们要抬头,我们要挺胸,我们要精神振作,信心百倍,我们的心里要装上一个伟大的决心;当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要摸摸自己的书包,问问自己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有没有白白浪费一天的光阴?距离我们那神奇的梦、伟大的理想、美好的愿望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更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要在心中播下善良、友爱、责任的种子,做一个谦恭有礼,品格优良的人;要热爱学习 ,做个成绩优秀的人;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说话要彬彬有礼,做一个谈吐文明的人;要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一个尊师敬长的人。新学期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书海中遨游,使自己更加优秀。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新学期为起点,认真地学习,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个崭新的开始。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起点,新的航程中扬起前进的风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上一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