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学校素质教育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刚开始是指道德方面的教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21世纪的到来,国家领导人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者和专家将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联系到一起慢慢完善了素质教育的定义。

第一篇: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3):学校健康教育需求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教育部门修订相关政策,完善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26个省(市),采用阶段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校153所,接受调查学生8 008名,家长8 008名,教师771名。结果 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顺位有所不同,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存在一定的选择倾向。结论 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框架的形成必须与学生的整体健康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学生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应进一步探讨学校健康教育适宜的课程载体,以便为学生提供系统、可操作、实用的健康知识、技能和实践。

【关键词】 健康教育;卫生服务需求;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诸多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需求为依据[1]。1992年,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颁布《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2],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指南,至今已近15 a。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群疾病谱发生变化,中小学生也面临新的健康挑战。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教育部门修订相关政策,完善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涉及受教育者和实施教育者两方面,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相关人员。鉴于小学生对问卷的理解能力,需求研究仅选择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际调查全国26个省市(包括2个直辖市和24个省、自治区),共调查学校153所,其中中学76所。接受调查学生共计8 008名,其中有效中学生3 974名(男生1 881名,女生2 093名)。同时,调查家长8 008名,教师771名(来自小、中学分别为387名与384名,各占50.2%和49.8%)。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研究有关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由研究者参照教育部、卫生部1992年联合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以及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18206-2000):《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3]中所涉及的要点为基础,自行完成设计《中学生调查问卷》与《教师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除一般情况,有关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外,还涉及对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教材等问题的需求等。问卷均经过预试验和专家论证。同时,制定半结构访谈提纲,包括《教育部门分管教学领导访谈提纲》、《学校领导访谈提纲》、《任课教师访谈提纲》。对主要涉及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教育政策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如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学校校长、课任教师等进行个别深入访谈。

1.3 数据分析 问卷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对合格问卷重新编码,用EPI data 2.0建立数据库,采用平行双录入和逻辑检错的方法进行数据录入质量控制,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仅对合格问卷中的应答项目进行统计)。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包括确切概率法)等。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需求与学生主要的健康问题 问卷中涉及的健康知识需求包括个人生活方式、食物营养、伤害预防、心理卫生、青春期发育等14个方面,分别对学生、教师、家长3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健康知识需求方面,学生提出的前5位是人际交往、缓解压力、心理卫生、食物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等,而怀孕避孕知识、艾滋病和性病预防知识排在最后。按不同教育方式划分,目前采用独立授课组的学生对健康知识需要的顺位与总体略有差别,渴望了解营养知识上升至第3位。独立授课组学生想了解环境与健康、预防伤害与安全、体育锻炼与健康、近视、龋齿等常见病预防、人际交往的比例高于分散授课组的学生。而分散授课组学生想了解怀孕与避孕、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的比例高于独立授课组。

教师对学生应该主要掌握的健康知识的观点与学生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教师提出的知识内容居前5位的分别是个人卫生、体育锻炼与健康、环境卫生、心理卫生、伤害预防等。虽然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学校对知识需求的序位有所不同,但依然集中在此5个方面。另外,还有6.7%的分散授课组教师和5.8%的独立授课组教师提出学生还应该掌握自我保护、道德伦理等知识。

家长认为子女在该年龄阶段应该掌握的主要健康知识也与教师不尽一致。保护视力一项上升至首位,其他居于前5位者依次为环境卫生、体育锻炼与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等,排在最后的为艾滋病预防。同样,存在不同学校类别的差异,分散授课组的家长将食物营养上升至第5位,独立授课组将预防龋齿上升至第5位,而伤害预防在2组中均下降至第6位。此外,还有8.1%的家长觉得孩子应该掌握一些其他的健康知识,其中以自我保护、个人卫生为主,分散授课组家长的比例高于独立授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就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健康或行为问题,研究问卷设计20余项。教师认为,挑食、不注意食品卫生、近视、偏食、缺乏锻炼是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前5位主要健康或行为问题,吸毒、过早性行为、受他人性暴力/性骚扰、酗酒、情绪不稳定则位居后5位。此外,还有2.4%的教师把经常上网、睡眠时间不足认定为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近视、不注意食品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道路意外、校园安全等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出现的前5位健康问题,与教师的观点相近;酗酒、吸毒、过早性行为、吸烟、轻生/不尊重生命被排在后5位。此外,上网、早恋、因课程重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也同样被家长提出。

2.2 对现有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 通过定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超过90%)中、小学生都认为学习健康知识很重要,并喜欢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有73.0%的学生认为健康比学习重要。由此反映出学生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倾向。99.7%的教师对健康教育也持肯定态度,99.6%的分散授课组教师和100.0%的独立授课组教师认为在学校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有必要。定性研究也显示,多数教师十分认同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同时,97.7%的家长也认为学校有必要为孩子提供健康教育。

2.3 对学校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 问卷设计了3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学生、教师、家长的选择倾向有所不同。由表1可以看出,在单独授课、分散教学和两者相结合3种方式中,2组学生倾向单独授课和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比例大于单独授课和分散教学,而分散教学相对来说不为他(她)们所喜欢。对学生倾向学校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的方式进行比较发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倾向两者结合的比例>单独授课>分散教学。

教师倾向在学校中采取的健康教育方式见表2。结果显示,在单独授课、分散教学及单独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3种方式中,教师选择单独授课所占比例最高,分散授课方式最低。比较分析发现,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其选择比例进行排列,其顺位为倾向单独授课>两者结合>分散教学。

学生家长倾向学校采取的健康教育方式也是以单独授课所占的比例最高,分散教学最低。此外,还有1.2%的家长提出通过电视、宣传片、图片展、讲座等方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家长选择的教学方式排位与教师相同。见表3。

3 讨论与建议

3.1 现有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近视、不良饮食习惯与食品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交通安全和校园安全等被家庭和学校认定为学生最常见的主要健康问题。在对学校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方面,学生、家长、教师的顺位有所不同。学生把发展个人心理社会能力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渴望了解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卫生;教师、家长更多地是与学生现实存在的健康问题相联系,关注视力保护、个人卫生、体育锻炼、伤害预防等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知识与能力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艾滋病和性病预防的内容均被学生、教师、家长列在后位。此外,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伦理教育的知识也被教师和家长提出。本需求研究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该年龄阶段人群正值青春发育时期,对如何合理、适宜地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方面的需求较高,教师和家长也更看重学生健康实用能力的发展。但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还多仅限于讲解一般知识,缺乏对儿童青少年有效健康保健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实践与发展。由此提示,健康教育内容框架的形成必须与学生的整体健康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中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学生健康知信行的调查结果也发现,现有健康教育内容与其存在差距[4],主要表现在伤害防范,特别是与学校生活环境相关的运动损伤、校园伤害、学校常见问题和多发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青春期保健等。建议根据社会发展的环境,依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健康需求以及现代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要求,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关爱生命、应急防范、疾病预防、减少和避免健康危险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

3.2 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对待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上,绝大多数(超过90%)学生以及教师和家长都持认同态度,认为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十分必要。在对现有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方式,如單独授课、分散教学和两者相结合3种方式的选择上,学生更倾向采用单独授课和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最不喜欢分散式授课;而教师和家长最肯定的方式均以单独授课为首选,与学生相同,分散教学方式也居于最后。而该教学方式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实际操作性、学校师资和教学资源受限。提示学校健康教育依然应是未来促进学生健康的主要手段,而学校采用何种适宜的课程载体,为学生提供系统、可操作性强、实用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综合考虑学生、教师等学校主体人群的意见,进一步探索与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的适宜发展模式,将现有不同机构提出并规定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如艾滋病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等综合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整体体系,实际解决学校健康教育课时设置、执行能力、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余小鸣 张 芯 石晓燕 周绍英 杨土保 王书梅 朱广荣 柴海鹰 张 兵 王 嘉

第二篇: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摘 要:只要在学校里,学生就有成绩好坏之分,但是在道德上,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都应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讨论了如何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下,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道德教育;和谐发展;教师

在现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只培养高成绩的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①,教师重视在教课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一、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领导要认识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学校教师也要重视起学校道德教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可以在日常讲课中注意灌输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这样,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里更容易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出更多品行优秀的人才。所以,只有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引起重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开展加强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在一个正确的道德氛围内形成的。因此,学校可以多开展有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让学生办主题与思想道德有关的海报、写主题与思想道德有关的作文等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都能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自主地了解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从而,也更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三、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作用

学生的时间除了大部分在学校里,另外一大部分就是在家里,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想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首先便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学校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开展加强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讲座,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这样使家长意识到加强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使家长更能密切地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总之,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更快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培养出品性优秀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徐冬青.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1(04).

To Strengthen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Wang Aijie,Sheng Meilan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accord development;teacher

編辑 韩 晓

作者:王爱杰 盛美兰

第三篇: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刚开始是指道德方面的教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21世纪的到来,国家领导人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者和专家将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联系到一起慢慢完善了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博山区经济概况

学过政治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抛开经济谈教育无异于本末倒置、痴人说梦。博山区位于淄博市南部山区,由于煤矿、陶瓷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使得这些年博山的经济一直处于淄博市中下游水平,财政入不敷出。因此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

二、博山区乡村学校生源及基础设施现状

博山区现有初中15所,小学37所,其中乡村中学12所占80%,乡村小学30所占81%。各乡村学校之间又有所差距,靠近城区的乡镇学校生源较稳定,偏远山区家庭条件好点的子女随父母去城区学校就读导致学校生源逐年流失,部分乡村中学一个年级只剩一个班,个别小学一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

受教育均衡县验收影响,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很多乡村学校都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各功能室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塑胶跑道、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三、博山区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

由于小学升学压力小、文化课内容相对简单,学校基本能按照课程表课程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个乡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匮乏。像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课程缺乏专业教师,很多课程都是由主课教师兼任,效果可想而知。

中学涉及到升高中,学科内容多,难度与小学相比也有所提升。虽然这些年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减负,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很多课程只停留在课程表上。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等地方课程多沦为主课的自习,甚至于美术、音乐、体育等考试科目也没有按课程表开足。

四、乡村学校素质教育进展缓慢的原因

(一)经济水平较低

2019年我国GDP总量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是1.01万美元世界排名71位。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并且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虽然这几年乡村经济得到国家大力扶持,但城乡差距还很明显。这直接制约了乡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部分相关领导观念落后

1.政府部门领导过分看重经济发展,轻视教育发展

前面我们谈到过受教育均衡县达标影响,有关部门不得不加大教育投入,硬件设施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毕竟投入有限,像体育馆、游泳池、图书馆等只有极少数城区学校拥有,绝大部分初中小学还是欠缺的。特别是乡村学校,像科技活动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乒乓球室等室内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比较火的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全区只有几所城区学校拥有。

2.学校领导重分数轻能力

受我国国情的影响,现阶段高考依然是绝大部分学子通往大学的独木桥。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在为最后的高考做准备。分数依然是学校领导关注的重心,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分数是教学的生命线”。对学生排名的同时也对任课教师进行排名,学生、教师压力都很非常大,导致学生、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学生的学校生活变得枯燥、单调,兴趣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乡村家长素质较低、对孩子教育意识淡薄

乡村学校家长很多都是高中毕业甚至是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或开货车,每天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使得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流连于网络虚拟世界,对其它事情缺乏兴趣和专注度。

(四)乡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乡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教师岗位也随之减少。很多乡村学校只保留主课专业教师。像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都非常缺少专业教师。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使得主课教师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对于非考试科目都是现学现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不大。

五、改进策略

(一)有关部门领导要强化教育理念

国家要加大对偏远山区教育投入。市县级要合理应用教育专项资金,认真把好科学教育质量关,树立德育为先、科学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政府要担当其发展素质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理念,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杜绝用学生分数定教师绩效,减轻教师教学压力。鼓励学生组建社团,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二)家长要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素质

家長要转变“金钱万能论”思想,加强对孩子道德素质的教育。家长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闪光点,在生活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平时多涉猎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三)教育部门合理规划使用人才

乡村学校最缺的就是专业教师,教育部门可以统筹安排,通过城乡交流轮岗、招考教师等为乡村学校补充专业教师。对于一些稀缺人才,如心理健康、国防教育、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人才可以和当地大学协调,与大四学生的实习相结合,把大学生“请进来”。

六、结语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只有高度重视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只依靠高等教育,要从初等教育抓起,从乡村学校抓起。学生从小培养起的兴趣会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华雷 辛开富

第四篇:改进学校体育管理提升学校体育教育

摘 要:毫无以为体育是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没有体育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体育教育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体育教育中直观具体的规则意识培养,体育纪律和体育规律都是学生认识自然界基本规律,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规律的有效示范和教育引领,体育精神培养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状态,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体育教育应该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角度去重视与加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改进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有效的切入口,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加强;体育教学

當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变化仍很脆弱,而且积极的变化也是在很低水平上的状态性好转,维持上升势头的压力很大。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是关系着社会健康发展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体育教育应该超越体育教育本身去看待,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能有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课教学的发展。认识到这些,我们应该超越体育教育来改进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加强学校体育教育。

一、转变观念,重视学校体育教育

好久以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以前我国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年代,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虽然有些缺憾,体育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但是就学生身体健康来说,由于学生在假期、周末、甚至在每天放学后都能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或者城市服务活动,而且在机械化相对落后的年代,学生参与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多以体力活动为主,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足够的锻炼,学校体育应有的功能没有发挥,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没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体力劳动起到了应有的锻炼作用,甚至有时候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热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下,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成年人的生产生活已经基本不需要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作为学生的未成年人,更是彻底的从体力劳动中得到了解放,在这种状态下还不重视体育教育,不光是体育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更严重的是学生严重缺乏锻炼,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肥胖与虚弱伴随着今天学生的青春与成长。面对这一状况,一定要彻底改变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的现状,要在学校教育中重点关注学生体育教育。长期以来,教育中德智体教育根据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规律,其排列顺序为德智体的顺序,今天,虽然不能在学校教育中将体育排在智育的前边,但一定要将体育与智育同等重视,因为在现实中,人们往往重视智育,轻视体育和德育。然而,这两方面的教育显然比智育更加重要。

二、改进管理,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比重

长期以来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全靠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引领和支撑,然而近年来看到的是学校运动场上,运动会不再是学生力量和爆发力的展示,而是学生虚弱和娇柔的集中反馈,每年运动会报名者寥寥,除了学校不多几位运动员,骐达被强拉上场的学生,不说竞赛成绩高低,一场比赛下来,晕倒的拉伤的成为常态。甚至学校每年组织的军训活动,就有不少学生晕倒。这些都显示着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缺乏导致的严重后果。近年来,为了促进体育教育发展,在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中,体育占了50分,这一举措,使得初中学校在初三对体育教育有了较高的重视,学生在课间和课外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体育运动,有效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提升,同时,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纪律性的培养积极作用,初三学生积极投身学习,专注自身发展,体育运动的贡献不可忽视。然而,在当前教育中,这种改变只是起到了部分作用,要真正提高体育教育,这远远不够。要真正改变现状,应该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教育内容,同时将体育同语文数学等科目同等重视,各年龄段设置一定的标准作为体育测试的分值标准,确保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加强锻炼,应该将学生每年的体育测试成绩都纳入到学生升学分数中进行计算,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坚持锻炼,确保学校真正重视体育教育。

三、重视体育,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主要分为德智体三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最受重视的往往是文化课教学,多年以来学校教育重在知识教学,缺乏真正的德智体教育,不受重视或者重视程度落不到实处的除了体育还有德育教育,但实际上,德智体教育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任何一种教育得不到重视,就难以实现知识教学的有效提升,就难以实现高效教学。但就体育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体育教育对于智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学校教学改革中最受强调和重视的便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来解决相关问题,但在学生教育中,最能体现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的便是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中的任何集体项目,没有成员之间的积极配合,就无法实现赢得比赛的目标,这种结果比任何文化课教学来的更加直观,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策略,做好积极配合,才能形成合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体育运动中学生积极配合更容易形成融洽友好的合作氛围,这种合作氛围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智育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人的规则意识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规则被破坏最严重的的便是智育教育中的各类考试,每次考试,都有学生因为抄袭被通报,为了防止抄袭,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安检活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监考教师手执金属探测仪,尽管如此,各类抄袭事件屡禁不绝,虽然,在体育运动中,也会有争议内容语序裁判裁决,然而在学校运动中,冒着错误故意的体育运动犯规现象并不多见,体育教育中人更愿意坚守体育运动的规则来赢得比赛。所以体育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总之,体育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无论是从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智育发展还是体育教育规则意识培养和体育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的角度,体育教育都应该予以重视,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可能有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赵艳艳,彭国强.新中国成立70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6):85-94.

[2]鲍昕.学校体育竞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以武汉市部分中小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02):181-184.

[3]郑燊宇,李军,刘小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J].体育科技,2019,40(06):140-141.

作者简介:

陈耀文(1966年5月生),男,汉族,甘肃定西人!毕业于甘肃省教育学院,大专学历!现为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学校教师,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作者:陈耀文

第五篇:探索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异同

【摘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都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宗旨,学生通过音乐素养的提高,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异同

一、中職学校音乐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不同点

(一)两者在音乐课堂的设置方面有所不同

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设置数量较少,选修课的设置造成只有1%的学生能够接受音乐教育,音乐课堂设置的内容主要以五线谱等音乐的基础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和自身的兴趣,音乐课堂沉闷无趣,学生厌课甚至逃课的现象严重,课后检验以记忆音乐理论和常识等枯燥无效的形式展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丢失,通过音乐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思想教育更无从谈起。

普通高校的音乐课堂设置主要以音乐鉴赏课为主,而且音乐鉴赏课为必修课,每位学生在鉴赏中获得音乐知识,获得音乐美的感受。与音乐联系相密切的专业,音乐课堂的设置呈阶梯状态,音乐课堂设置有条不紊。课后的检验以论文为主,促进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两者在开设文艺实践活动和社团方面有所区别

中职学校的音乐社团和文艺实践活动数量不足。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中职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重视不够,音乐相对于其它专业性的学科来说基本形同虚设,文艺实践活动和音乐社团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相比较弱,因自主组建社团或者组织文艺大赛困难重重半途放弃的学生占大多数,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建设成功社团,但又因设备和资金的不足导致运作障碍,不能继续建设和完善。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相同点

(一)两者的音乐教育都重教学结果,轻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应试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却忽略了音乐自身传递美、表达美、唤醒学生创新欲望的功能。音乐课堂上只是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分析作品时转向了作品的思想性、德育性方面,音乐作品中艺术形象和音乐环境的美感被埋没遗漏了。虽然普通高校以音乐鉴赏课为主,但是学生并不能沉浸在音乐的情境中,不能陶冶情操、心灵升华,创造灵感难以被激发。音乐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音乐的制作和演奏几乎处于零基础状态,音乐教育的美育和创造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两者的音乐教师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设备都较低

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和歌曲的示唱,缺乏扎实的乐理知识和熟练的乐器演奏及文化内涵解读能力,不能满足实现学生情感共鸣和提高欣赏创造美的能力需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落后于时代潮流,不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不能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和交流,难以构建愉快有趣的音乐课堂,最终造成教学质量和学生对音乐态度的消减。音乐教师只顾音乐教学,缺乏对学生音乐实践的指导,实践能力不足,很难协助学生完成文艺大赛和社团活动的创办。

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普通高校的音乐设备低级老化,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口琴、吉他等乐器教学资源缺乏,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紧缺,演出的设备、衣服、道具等必备硬件设施的数量和水准都急需提高。新媒介资源引入缓慢,不能塑造相应的音乐情境,不能把实现器乐教学。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开展音乐教育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实施措施

1.课程设置符合中职学生学情,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2.创新音乐实践形式。

(二)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实施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设音乐高效课堂;2.整合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的公共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为基准,以感化心灵、完善人格的功效令无数学生竞折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校应依据学生的性格和对音乐认知的基础进行有效地改进,让学生在公共音乐教育中,享受隽永秀美的旋律,享受音乐带给心灵和人生的美好,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取审美感受、获取前进动力、获取人生激励。

参考文献

[1]罗依琪.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95-98.

[2]黄鹭璐.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01):52-53,70.

作者:张满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论文下一篇:新课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