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足球梦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梦足球梦

足球助力山区孩子筑梦前行

河南省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90个行政村(社区)、51万人,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曾是国定贫困县、革命老区县,是中原文明、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有成建制学校103所、在校生67930余人。近年来,洛宁县认真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以普及为导向、以教学为关键、以赛事为支撑”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坚持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工作,作为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爱工程,作为用球技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追梦事业,用一枚丰富多彩的足球撬动全县相关产业驱动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洛宁特色的青少年足球发展之路,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插上一双让梦想腾飞的翅膀。

一、强化政府主导 坚持科学规划

为持续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确保国家足球改革发展各项政策举措在洛宁老区落地生根,洛宁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对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研究和具体指导。一是成立机构,明确职责。2015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东柯为组长的校园足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洛宁县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调整和完善了足球发展改革体制、赛事管理体制、足球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投入机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职责。二是制订规划,确定目标。近期目标(2018年—2020年):建立健全发展体制,落实配套政策与资金投入,使洛宁足球在洛阳市取得领先地位。中期目标(2021年—2025年):全县足球人才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洛宁籍队员在全省青少年、业余、职业联赛中崭露头角,为省市培养出大量优秀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远期目标(2026年—2030年):成为全省知名的足球强县,向各级职业俱乐部输送更多洛宁籍队员。三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洛宁县先后投资3900万元建设了55块草坪足球场,为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场地保障。

二、狠抓场地建设 促进高效发展

县委、县政府研究制订了全县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一是抢抓机遇打基础。2016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洛宁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足球场的选址、规划,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2070万元。同时,又利用改薄资金920万元,自筹资金910万元,在全县中小学学校内、附近人口密集的区域新建了55块足球场,其中十一人制球场7块,七人制球场7块,五人制球场41块,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实现了足球场地“乡乡全覆盖”。二是克难攻坚建场地。洛宁县地处山区,建设足球场的选址难度远大于平原地区。洛宁县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填沟建场地。故县镇足球场是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坡的山窝里,挖出一块30亩的平地,建成了十一人制的标准足球场。目前,拥有51万人口的洛宁县已建成55块标准足球场,非标准场地6块,每万人平均拥有足球场地超过1块,这远远高于河南省以及全国到2020年的规划标准。2018年11月,在海口召开的中国足球协会年会上,河南省足球协会秘书长李激扬代表河南省以《现代化足球场在大山深处盛开》为题介绍了洛宁县足球场地建设经验。该县教体局体卫办主任郭雪平被中国足球协会授予“人民足球2018优秀草根个人贡献奖”。2019年7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带领18个省辖市、10个直管县(市)主管领导到洛宁观摩调研足球场地建设和校园足球工作,对洛宁县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洛宁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全省推广学习。

三、创新体系建设 打造足球品牌

5年来,洛宁县加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设计,完善竞赛机制,扩大竞赛规模,逐步形成了赛制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校园足球赛事格局。一是创新联赛机制。根据各中小学足球发展状况和场地、师资情况,洛宁县设立了一批校园足球项目推进学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目前,洛宁县已有1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县创新建立了“校长杯”“乡长杯”“战区杯”和“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扩大联赛规模,为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创造比赛机会,拓宽校园足球发展平台。2019年6月11日,洛宁县“战区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拉开序幕,全县分5个战区共有84支代表队、85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分小学男女组、中学男女组4个组别共136场比赛,每个战区都有1名县委常委为比赛开球。同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洛宁县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超级联赛,11个单位26支代表队利用每周六或周日分别在洛宁一高中、思源实验学校、明善学校3个赛场同时进行比赛。二是注重梯队建设。洛宁县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逐级建立培训基地,坚持从娃娃抓起,分别在洛宁县直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明善国际学校、思源实验学校、第一高级中学成立足球特长班,为那些有足球天赋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成才渠道。在2019年“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期间,洛宁县聘请了省、市足球教练员到比赛现场,从参赛队员中选拔了96名优秀队员组建中小学足球班开始集训。三是赛绩捷报频传。近几年,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种比赛,并取得了喜人成绩。洛宁县未来之星足球队曾参加2018年“五星榮耀上海安吉物流杯”全国青少年足球精英赛。洛宁一高中曾获得2017年“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女子高中组第4名。在2018年洛阳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洛宁一高中以全胜战绩荣获一等奖。实验二小、王东小学、余庄小学、实验一中等学校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分别荣获初中、小学组一、二等奖。洛宁一高中有5名学生入选2018年河南省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12名学生被认定为国家二级运动员。2019年4月,城郊乡余庄小学李世杰、王东小学乔江峰被评为河南省第三届“百名优秀小球员”。四是备受媒体推崇。洛宁县校园足球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2018年以来,各级媒体多次报道了洛宁县的经验做法。7月14日,《洛阳晚报》以《足球梦,在山里娃的心里生根发芽》为题,指出足球场和足球运动带给山里娃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悄然植根于他们心中的足球梦。7月31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在洛宁县拍摄的“老家河南”微视频第十七部《深山里的足球场》获得热播。8月1日,《洛阳日报》以《山里娃的足球梦》报道了洛宁县大山里的学生,有学上,快乐踢球,健康成长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9月26日,郑州报业集团《大山里的第一支足球队》报道:“因为足球,孩子们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者仅是在大山里看到自己的未来多了一种可能,就是深山里这一方方绿色最美的意义了。”11月22日,人民网以《贫困县倔强足球梦:挖山填沟造球场 留守儿童收获快乐》为题报道了洛宁县足球场建设、培训师资、足球让留守儿童增强幸福感等方面的典型做法。

四、强化教师培训 夯实发展基础

创新健全师资培育体系,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足球教师,先后组织县直学校、乡(镇)中心校校长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培训,分批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练员培训,观摩郑州校园足球大课间,争取省知名足球教练员刘翔等举办教练员培训班,争取省功勋教练员、“山娃足球”爱心公益项目发起人王随生和亚足联、中足协、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组讲师、专家等,来洛宁开展足球捐赠活动、足球辅导培训,累计受益900多人次,洛宁一高中教师李增辉受教育部选派赴英国留学。通过培训既提高了校园足球师资专业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了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2019年11月8日,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一行到洛宁调研校园足球工作,对洛宁县校园足球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邀请洛宁小队员们前往建业足球基地参观学习、观看比赛,表示2020年将带来职业球队为洛宁的足球队员和球迷进行交流、表演,为足球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脱贫攻坚

据统计,洛宁县共有留守儿童5600多人。洛宁县各乡镇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了体育兴趣班,尤其是足球最受欢迎,成为留守儿童沟通最流畅的语言。踢球,成了学生们放学之后最喜欢做的事情。业余时间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足球技能,通过足球的训练比赛,学生们增进了沟通,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凝聚力,培养了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怀,学生们活泼开朗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活了,农家院里也传出了祖孙和谐的笑声,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父母可以在外安心务工,增加务工收入,有效助力了全县脱贫攻坚,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好评。洛宁县2018年已脱贫,现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梦燕(化名),是洛宁县陈吴乡坡头村的一名贫困家庭的农村女孩,曾经,家人给她的人生规划是——初中毕业去郑州打工,过几年回乡相亲、嫁人。面对“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人生规划,小梦燕既恐惧又不安,更多的是不服气、不愿意。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渴望山外的世界,她想有自己做主的人生,她那么喜欢足球,她想带着这枚小小足球,一起去闯荡世界、实现梦想。倔强的女孩,参加了洛宁县足球体育特长生选拔,如愿跨入了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大门。学校教师给梦燕的家长讲了孩子未来的出路,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闺女比我强,比我幸运,遇到了好老师,连命运都改变了!”

校园足球已进入2.0时代。在未来的日子里,洛宁县将继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扎实,把训练工作做得更有序,把竞赛工作做得覆盖面更广、水平更高。一是在优化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将进一步明确职责,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持续创新开展“校长杯”“乡长杯”“战区杯”和“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以“名校办名队、一校一品”的教体融合做法,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多形式开展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邀请省市优秀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担任讲师,为校园足球发展积聚师资力量。各学校成立男、女足球队,积极参与省、市级赛事,力争为各级足球运动队输送更多更優秀的后备人才。三是在提升保障能力上下功夫。全面实现校园足球进课堂、进大课间、进中考。建立完善足球特长生中考升学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校园足球活动的经费投入,积极引进社会赞助机制,为各种足球活动的举办、比赛的开展创造条件。四是在弘扬足球文化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提炼足球特色文化,挖掘足球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意志磨炼、团队精神和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各类赛事中弘扬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努力营造阳光、正能量的和谐足球运动氛围和文化环境。

校园足球,为梦起航,将筑梦前行,必将圆梦未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下,洛宁县将克难攻坚,乘势而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和管理体制,形成完善的发现、选拔、培养、输出足球的人才体系。洛宁县有信心、有决心通过3年的努力把洛宁县建成全市领先、全省闻名、全国挂号的“足球强县”,将校园足球打造成洛宁的一张名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2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同心共筑校园足球梦

党中央、国务院对足球运动发展特别是青少年校园足球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校园足球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历来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校园足球是青岛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如火如荼, 以普及性为基础的“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已举办了29届,自2015年4月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市校园足球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足球教学改革,促进校园足球改革提质增效,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构建起了价值理念引领、工作机制创新、政策激励保障相结合的校园足球立体化、精细化发展模式。

一、基本情况

1.健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夯实校园足球改革基础

2016年1月,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创新价值理念,引领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坚持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规范了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规章制度,将校园足球工作列入政府政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加强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与监督力度,基本构建形成“特色学校+区市校园足球联赛+‘满天星’分营+市级校园足球联赛+‘满天星’总营+市级夏令营、精英赛”六位一体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推进格局。坚持足球从娃娃抓起,通过足球游戏方式将普及范围延伸至学前教育(幼儿园)。设立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经费支持力度,保障教学、竞赛和活动经费,鼓励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进行合作,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财政和社会资源多元投入机制。

2.搭建足球科研服务平台,推进足球课程改革

青岛市出台了青少年校园足球课程标准,通过高质量的教材、科学的课程设计,规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不同年齡段技能考核标准。编写出版地方教材《快乐足球》,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为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为推动足球发展的摇篮和阵地,青岛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按照1∶3比例,从城乡、区域、学校类型统筹考虑,培植了一批典型示范学校,使其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带动校园足球全面发展。

搭建教科研服务平台,通过与高校合作,发挥驻青高校科研优势,针对课程标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育人模式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提升教科研水平,同华奥国科体育大数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出国内领先的校园足球赛事服务管理系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足球赛事中,从大数据角度分析足球发展情况,为校园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3.完善竞赛体系,创新联赛体制,加大普及力度,提升竞赛水平

建立覆盖面广、技战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全方位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全市设“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各区(市)组织“区(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各学校有“校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涉及五人制、八人制、十一人制各类赛制,赛程周期基本覆盖整个学年,实现校园足球赛事全面化、一体化建设。“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根据学校足球竞技水平实施甲、乙、丙分级联赛,小学男子甲组乙级比赛前四名队伍将在下一届“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甲组比赛中晋级为小学男子甲组甲级队伍。为发挥校园足球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学生、家长参与校园足球、关注校园足球,扩大校园足球联赛的社会影响力,“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实行主客场制联赛,将周末比赛日,改为设置在周中,并鼓励主、客队组织学生观看比赛,通过校园足球文化长廊、足球啦啦队表演等形式,将比赛场地打造成展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的舞台,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提高足球运动的育人意蕴。在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同时,结合城市特点和学校实际,组织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谁是球王”比赛、国际邀请赛、改革试验区邀请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联谊赛、足球特色学校联赛、学校社团足球比赛等多类赛事,为省、市、区(市)、学校间的比赛、交流搭建平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训练机制,建立精英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教育部《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采取引进骨干教师、聘请专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补充校园足球师资,并以承接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足球培训为契机,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非足球专项体育教师、足球裁判员、足球教练员等培训。创建以学校为主体的“教体结合”模式,足球俱乐部每年派出大批教练员深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足球执教。引进来自足球发达国家足球教师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推进足球名师、高水平教练队伍建设。

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组建1个国家级总营、4个分营,10个市级训练营和多个学区级训练营。依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基本要求(试行)》,进行资源整合,多层次多方位合作,构建“中西合璧”足球青训合作模式。引入足球俱乐部、青训机构优质资源,组建常态化各级别“满天星”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营训练模式。突破政策瓶颈,建立高水平校园足球运动员交流制度,实施职业俱乐部梯队与足球强校运动队共建,推进市队校办,创新足球精英培养模式。

出台青岛市足球后备人才招收办法及选拔测试办法与标准,完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制度,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组织制订高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专项培养方案,注重足球技能的培养,强化足球后备人才文化课学习,建立高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文化课学习情况监控体系。与高校合作,设置足球专项师资班面向青岛市招生。鼓励高中毕业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报考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和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打通优秀运动员升学的“最后一公里”。

5.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探索校园足球发展思路

探索将文化自信教育、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全过程的路径和方法,发挥校园足球文化的育人功能,构建校园足球文化育人机制,弘扬“快乐足球,健康成长”的运动理念,将校园足球文化培育与学校教学活动、学生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通过电视台、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学校、自媒体等途径宣传,逐步形成从校内到校外、从教育到全方位,全社会关注、参与、营造青少年校园足球加快发展的舆论氛围。借承办国家级足球活动的东风,举办“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高峰论坛”,邀请国外、教科所、高校、改革试验区的校园足球工作者,共同研讨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思路。

6.细化保障措施,助推校园足球提质增效

将校园足球工作列入政府政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建立足球教师激励机制,将体育教师组织课外足球活动、足球训练、足球竞赛和辅导足球社团等纳入工作量,在评定职称时按规定计入辅导员工作年限。所训练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向专业运动队输送足球后备人才情况纳入教学成果奖,在职务评聘、评优表彰等方面优先推荐。对辅导运动员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奖的体育教师进行补助奖励。

探索设立校园足球发展专项基金,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形成财政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足球经费来源。强化场地保障投入经费,新建及改造足球场,推动体育资源共享,推进社区运动场和村镇级学校操场建设,满足青少年校园踢球和就近踢球需求。

实施校方责任险、校方无责任险和学生平安保险,探索建立学生体育运动保险基金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解决了学生踢球安全之忧。加强队医团队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聘任兼职运动医学专家相结合等方式,解决专业队医不足问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青岛市校园足球师资力量不足,高水平教练员数量不足;二是青岛市各区市发展势头不平衡;三是青岛市在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中,经费保障力度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以青岛市促进学生发展的“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为统领,充分抓住“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这个抓手,进一步普及足球课程,夯实教学根基,提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水平,推进建设高水平足球教师队伍,建立体育教师足球专项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一是要继续加大足球专项体育教师引进力度,鼓励退役足球运动员入校授课,保障足球课程普及需要;二是要强化体育教师足球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同时,启动体育教师足球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建立针对不同学段足球教学需求的分学段、分层次培训机制;三是要培育教学团队,开展最佳教学团队评选带动体育教师提高专项教学能力,推动足球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足球教学名师工程;四是要推进职业俱乐部、青训机构等校园足球外聘教练员的教师素养培训,建立学校外聘校园足球教练员资格准入制度;五是要定期开展足球教学讲课大赛及足球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促进体育教师提升自身足球专项教学能力,使体育教师足球技能传授能力、课余训练管控能力、学生未来发展指导能力、足球赛事组织能力、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2.丰富赛事,推进竞赛体系提升计划

要继续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青岛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一体化组织,构建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拔性竞赛和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相衔接的精英竞赛体系。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青岛市青少年足球初中组、高中組锦标赛,设计把高中和初中年龄段校园足球精英赛纳入青岛市运动会比赛项目实施方案。继续举办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创造与国外足球强队运动员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运动员国际视野,同时提升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国际化建设水平。并以提高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组织水平为目标,推进裁判员队伍建设,要加大培训力度,同时,建立校园足球裁判员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全面提升校园足球裁判员执法能力和赛事组织能力。

3.营造文化氛围,创建文化品牌提升计划

以培育青少年校园足球城市文化品牌为目标,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加强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合作与沟通,积极挖掘校园足球文化内涵,扩大校园足球的社会影响力,加大社会资源的引进力度,以推进足球文化进课堂、进社团、进活动为发力点,通过举办足球文化节、足球主题日等活动,构建校园足球文化活动载体,充分发挥足球社团、家长学校等作用,鼓励职业俱乐部、青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构建校园足球文化组织载体,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品牌,让青少年在足球运动中充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全面推进保障激励机制提升计划

聚焦校园足球短板,瞄准难点、重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强化教体联动、政策规范、考核激励为重点,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考核激励、经费保障、场地保障、安全防控,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保障条件不到位的短板和难题,全面优化青少年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条件。

第3篇:“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摘 要: 纵观历次基础教育改革,尽管改革成效与改革预期相距甚远,但每次改革都说是成功的,都得到全国推广。虽然都没能解决困扰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难题,但每一次变革相对过去都有一定的进步性。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困局的根本方法是针对我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高考制度,从而解放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广大学生和一线教师们,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转型。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高考改革 自主高考

一、教育背景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时至今日却是“学好语数外,考遍华夏我好拽”。最新一轮“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是“语数外”三“必考”科目加三“选考”科目的高考模式,调整有关学科分值比重,英语学科实行一年两考,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要做到两次命题难度系数相同实属不易,绝大多数考生都要参考两次,无疑加重学生考试的经济、生理和心理负担。这种“必考+选考”的考试模式改革与现行高中教材的“必修+选修”的教材改革类似,实践结果却是学生没有选择权利,而是相关教育管理的领导为了自己的管理业绩“替”学生作了选择。这样的高考改革除了告诉学生高考科目中哪门学科更重要,迫使中小学校按高考学科分值调整相关学科教学课时外,对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毫无意义。这样的高考改革只能导致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单位“新瓶装旧酒”,按照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或实行走班制继续搞应试教学而已。

随着各地高考逐步回归使用全国统一试题,高中各年级的补课行为愈演愈烈。某省市在高考自主命题时高三在寒、暑假和小长假是不能违规补课的,周末补课也是不能收补课费的。然而该市从2016年起高考使用全国卷后,高三可补课60天,各学校具体补课多少天,则是无人问津的。财力不济的区县违规收取补课费或克扣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补贴高中补课,财力雄厚的区县甚至打算动用财政支持高三补课,为了领导的政绩和面子可坑苦了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根源不在学生和家长们身上,也不在一线教师们身上,而是在各地主管教育的中高层领导们身上。

“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虽然有了尊重学生自主高考的“萌芽”意识,但没有“真正”尊重高校各专业的自主招生需求,也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需求,而且便于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高考数据对高中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便于高中学校搞集体应试教学,其改革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教材和高考命题的“地方化”不但没有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浪费相当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限的教育资源。照抄照搬别国教育模式,没有尊重我国的国情,这一“百花齐放”的教改实践,最终结果为“封建割据”的应试教育。现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目标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完全”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有利于高校发现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别国高考模式,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高考模式。

二、变革梦想

高考考哪些学科,不考哪些学科,高校办学各专业院系最有发言权,由高校各院、系自主确定;学生高考愿考哪些科目,不考哪些科目,这是学生的人生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决定。文史类专业不一定都要考(或仅考)语数外历地政,而理工类专业不一定都要考(或仅考)语数外理化生。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替高校做主,也不该为学生抉择。

我们不妨采用“自助餐”模式改革高考,将我国现行的分省命题考试改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取消文理综合考试,采用各学科分科考试模式。让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特点“自主”确定各院、系(或专业)考生的“必考”科目,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自主”确定高考志愿及其“选考”科目,从而实现学生与高校各院、系(或专业)间的“双向”自主高考。

(一)教材和命题

全国统一教材,统一命题。

(二)考试和阅卷

分省组织考试、阅卷。

(三)招生与录取

各高校制订各省市招生计划,分省录取。

(四)科目设置

取消传统高考的“必考”科目,所有学科均为“选考”科目,高考科目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科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语文为150分钟,其余学科均为120分钟。

目前的高考模式都以行政化方式统一规定报考文史类专业要考哪些科目,报考理工类专业要考哪些科目,没有尊重高校各院系相关专业的招生需求,也没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需求,导致高中学校过早文理分科,文科生不学理化生,理科生不学政史地,多数高中学校从高二下到高三这一年多时间里都在复习、做题、讲评。过去和现行的国内高考模式,因为好“集体”应试,所以才应试,致使基层教育管理干部、高中学校和一线教师为各自的政绩、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大搞“集体”应试教学,从考试模式的设计上就易导致学生产生“群体”偏科现象。

取消全体学生的“宏观”必考科目,代之以高校各院、系或专业的“微观”必考科目,不但完全尊重高校的自主招生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还有利于根治基础教育的“集体应试”教学。传统高考都设“必考”科目,在历届高考中语文不及格的大有人在,外语和数学考三、四十分甚至更低的学生为数不少,其他学科何尝不是如此。学生能否学好某学科主要由其兴趣和自身能力起决定作用,与其是否是高考“必考”科目无关。

“语数外”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可通过高校招生时对各专业“必考”科目的设置上予以突出:90%的专业要求考语文,90%左右的考生都得考语文;85%的专业要求考数学,85%左右的考生都得考数学;70%的专业要求考外语,70%左右的考生都得考外语;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还可通过中、小学平时教学课时安排上予以倾斜来体现。将语数外纳入选考科目不但没降低其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让各种诊断性考试或联合考试从此销声匿迹,同时这是解放中小学“语数外”应试教学的需要。

(五)考试成绩

1.有效期:三年。

现行高考一年一考,高考成绩是一考一用(即将全国推广的“3+3选考”高考改革方案中仅是部分或个别科目“两考一用”),一考必用。在这种一考定终身、分分计较的考试模式中,往往一两门学科的考试成败对考生升学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考生备考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都非常大。

将高考成绩有效期确定为三年,使得考生的各门选考学科均有三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参与高校招生录取,实现高考成绩的多考多用,多考选用。这不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充分发挥考出学科实力,还从招考制度角度鼓励学生尽量多学、多选、多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强度,全面发展考出综合水平。学生最终考上某所大学是对其三年长期考查的结果,与一两门学科的一两次考试成败毫无联系。三年有效期的设置让高考平常化,不但能根治传统高考的复读顽疾,有利于高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的人才选拔,还能充分降低高考成绩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副作用。

2.学科成绩。

学科成绩不再以传统考分作为高校录取依据,而是将学生考分按学科排序后,以学科排序成绩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例如学科考分在前1‰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100分;在前1‰~2‰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99.9分;在前2‰~3‰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99.8分;在前3‰~4‰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99.7分;……学生高考成绩均以三年内各学科最好排序成绩记载,其高考成绩单如下表所示:

目前的综合学科最高分300分,最低分0分,在历届高考中综合学科考分低于120分的考生为数不少,而在浙江“3+3选考”试点方案中3选考学科总分最高300分,最低120分。从消灭低分角度看,浙江和上海的试点方案无疑是相当成功的,部分考生因此改革获得几十甚至上百的加分实惠。选考学科的最高与最低分差在浙江方案中只有60分,在上海方案中仅有30分,必考学科与选考学科的地位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人才成长与选拔。在传统高考中,各学科的难度系数不同,学科考分含金量不同,无法比较考生的各学科能力。同一学科在不同年份命题难度系数有较大差异,以学科最高考分记入高校招生录取,既不科学、有失公平,又会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

学科排序成绩体现了学科平等,不但消除了不同学科命题难度系数的影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各学科能力,有利于高校根据专业特点招生,而且排除不同年份同一学科的试题难度变化影响,很好地比较不同年份参考考生的学科实力,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学科排序成绩不但能有效消除全国统一试卷后各省市间的教学质量攀比压力,还能有效消除各地阅卷尺度和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可全国通用有利于异地高考的根本解决。学科排序成绩还能很好地兼容传统高考(将传统高考学科考分排序后转换为排序成绩即可),实现新旧高考的自然过渡,降低高考改革对往届考生和社会考生的冲击。

(六)录取资格

考生在国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合格,将获得高校招生录取资格。考生填报高校升学志愿后,其高考成绩自动进入当年高校招生系统,各学科均以三年内最好排序成绩参与各高校当年的招生录取。

当前地方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沦为“经济”型考试,在学生、家长、教师和基层教育管理者看来是典型的“水”考。不但不能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平衡发展,还对学生德育教育起着“恶劣”的反作用。既然这些年交给地方组织,搞得乌烟瘴气,就应由国家主导,将其升格为国家级统一考试,严肃考风考纪,既能治理现行高中毕业会考试中的种种乱象,又能纠正高中阶段的集体和个体偏科行为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平衡发展,还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录取资格的设置从学生“毕业和升学”角度强调各学科同等重要,无学科歧视,要求高中学校按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好各门课程,要求高中学生必须全面学习达标,方能高中毕业和升学。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定程度上发挥高校招生的预选功能,必将促使教育考试部门、学校、考生和社会认真对待,严肃考风考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一年一考,将合格率设定为100%是教育浮夸,既不合理,又不科学,不利于给高中学生维持最低限度的学习压力。即使高中实行义务教育,也不应将合格率设定为100%,高中实行“义务”教育不是“义务”毕业。过低的合格率会增加学校、学生和社会的教育成本,浪费教育资源;过高的合格率无异于目前各省市的高中毕业“水”考,不利于纠正基础教育的群体和个体偏科行为,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平衡发展。例如全国高考升学率为65%,其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可确定为85%(即学业考试中学科考分在前85%以内的学生视为合格),学生可多次参考,合格为止。

对尚未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全部达标的学生,可参加高考,其高考成绩只做档案记载,不能参与高校招生录取。为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可考虑将学生的高考学科成绩在高校录取率以上的视为该科学业考试合格,该举措还能防止各级教育部门利用学考合格率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只毕业不升学的学生,同一学科在三年学业考试中未能达标,该科学考成绩可视为合格(对学困生从规则上有条件的通过,比在命题、监考和阅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混过要好)。

(七)考试时间

1.春季高考:主要安排考文科类学科。

时间:2月17、18、19;

科目: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外语口语等;

2.夏季高考:主要安排考理科类学科。

时间:7月7、8、9;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高考时间安排春、夏两次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强度和密度,同时降低高考对正常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八)方案说明

1.高校各院、系有权根据所设专业特点“自主”确定各院、系(或专业)考生当年的高考“必考”科目(当年有效),交国家教育部网站于当年1月1日统一公示。如浙江大学2041年在江西省的招生计划和学科要求为例:

高校招生录取除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专业必考科目外,其招录程序与传统高考基本相同,高校不但有了高考自主权,而且招录成本不会增加。取消传统高考的加分录取,变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招生政策自主分类录取,对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达标较好的高校从财政、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对未达标的高校从相关方面则予减持和惩罚。

2.考生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自主”确定高考志愿及其“选考”科目。如:

考生报考科目的多少,只决定其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面广度的大小;决定考生是否录取不是其所考科目的总成绩,而是其高考志愿填报专业要求的必考科目总成绩。如上表中赵犇姗同学:报考浙江大学的会计专业时,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总成绩参与录取;报考浙江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时,仅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四科总成绩参与录取;该同学因缺生物成绩,不能报考浙江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专业必考科目总成绩相同时,高校有权根据专业特点和考生的单科成绩、体检情况等综合信息择优录取。

考生应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选考门数不宜太少,太少导致考生升学志愿可选择的高校及专业较少,将影响考生升学机会和质量,甚至落榜;选考门数不宜太多,过多虽然考生升学志愿可选择的高校及专业机会较多,但会导致考生备考任务过重,也可能影响考生各学科考试的综合质量。考生的选考门数大多集中在4到7门,选考科目数量与考试成绩既非正比函数,又不是反比关系,往往选考科目多的考生比选考科目少的考生考得还要好。选考门数多少应量力而行,做到能者多选、愿者多考才好。

选考少于6门的考生相比传统高考无疑是减负,选考多于6门的考生因为是自愿也无所谓负担加重。高考选考多的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门数可能就少,选考少的考生其学业水平考试门数就会多,但大多数考生通过9次考试就完成毕业和升学,在“3+3选考”的试点方案中考生要通过16次(9堂会考+7堂高考)考试才能毕业和升学。如此变革将为考生节省出7次的考试时间和备考成本,学生则可将这些时间和成本有效利用在选考科目的学习与备考中。

(九)作弊处罚

对在高考和学业考试中考试违规考生将记入本人诚信档案,该考生三年内不能参与高校招生录取,触犯法律的考生及相关人员移送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处理。

(十)弃录处理

为了维护高校招生的严肃性,充分利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凡被高校录取的考生,因本人原因末报到注册的,该生三年内不能参与高校招生录取。

三、结语

从“3+2”到“3+文/理综合”再到即将全国推广的“3+3选考”等高考制度改革都未能摆脱一座必考“3”的禁锢,加之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化教育管理体制,是导致相关教育改革失效的根本原因。必考“3”的存在必将导致选考学科的教学内容被压缩在2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在高三年级则仅剩必考“3”的应试教学。必考“3”的存在,让中小学搞群体应试教学的难度大幅降低,既没有充分尊重高校各专业的自主招生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又不能有效解决基础教育必考“3”的应试教学难题。必考“3”与只能选考“3”的门数规定是行政化手段还在干预高考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应试教育必将长期存在的根源。只有突破必考“3”和只能选考“3”的束缚,让高校自主确定各专业的必考科目,让考生自主确定自个的选考科目,才能让高考全面自主化,实现高考成绩由“考必用、一考一用”到“考备用、多考多用”的转变,彻底消除传统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副作用。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是组织好各学科的教育专家科学、合理命好高考题,实施和监督好高考的考试、阅卷、录取工作,为广大考生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为各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服好务。中小学校不再承担高考的应试职能,而是根据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按质按量开好每一门课,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好务。高考是学生的事,让学生自己去考。让全体中小学校和教师们放下高考应试的包袱,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

附方案图解:

参考文献:

[1]樊富本.统一与自主之争:高考改革之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

[2]赵玉成.科学与公正:高考的改革历程.上海教育,2014,10.

作者:黄海龙

第4篇:中国梦作文:中国梦,梦中国

中国梦作文:中国梦,梦中国

多少个夜晚,灯下的我目光停驻在那泛黄的纸页上,却怎么也无法走近。无奈,我只得用那些残损的片段,拼凑出一段千年的梦!

千年一醉,一醉千年!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该如何来追溯?我不禁这么问自己。我们肤色里透露出的黄色,是祖先耕耘的土地的颜色,是黄河水千万年淘洗的颜色!我们眼眸里深邃的黑色,是对浩渺宇宙的探索,是百家争鸣、多元文化的积淀。这一切的一切,如千年窖藏的美酒,浅尝一口,就能醉入心脾!可是,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

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之时,这只盛满美酒的杯盏,被列强的铁蹄,打翻在地!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从香港到北京,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六十多年里,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些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是他们,领导了“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是他们,掀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不论结果成与败,这些救亡图存的仁人义士,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舍身救国。百年后的我们回首这段历史,唯有一声深深地叹息,告慰这些逝去的英勇的魂灵!

千年一梦,一梦千年!

1921年7月1日,纸醉金迷的上

海到处是歌舞升平,然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一个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悄然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使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一抹极其耀眼而温暖人心的红色之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中国人的梦更近了!图强梦、小康梦、飞天梦、奥运梦……这么多许许多多的梦,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见到了曙光,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春天,在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后,中国人的梦更丰满了!两个全新的“百年梦”诞生了: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责任。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的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求我们

的社会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这些梦都将一个个的成为现实,中国人民不仅仅站起来了,更是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我们做到这24个字的时候,就是我们两个“百年梦”变成现实的时刻!

中国梦,梦中国,从塞北的“大漠孤烟”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都市的高楼林立到村庄的袅袅炊烟;从神舟飞船访月球探宇宙,到寻常百姓家的衣食住行,我们无处不见的是祖国的日益强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中国如梦,如梦中国!

第5篇:企业梦,中国梦 实现企业梦,助推中国梦

富钛梦,中国梦 实现“企业梦”助推“中国梦”

——宝鸡富士特钛业集团

统一目标,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主席讲话精神给我们企业给我们每个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展梦想之翼、扬梦想之帆,正当其时! 开拓进取,中国梦照耀着我们每个人的梦

习主席讲: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企业、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企业梦”、“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因此当我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分享梦想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就会更有力量。我们富钛人一定要牢记使命——创建国际品牌,打造百年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共同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团队合力,在富钛的舞台上让人生出彩、让梦想成真! 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实现中国梦圆我企业梦

“企业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助力“中国梦”是我们富钛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国家是企业的坚强后盾,国家强大,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出路;企业是员工强有力的支撑,只有企业强大了,员工才会更强大,只有企业不断圆梦了,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圆梦平台。因此,我们每个富钛人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做世界一流钛企的理念,锲而不舍主动作为。每个部门、岗位、每个人要树立“质量无小事”、“服务无止境”的责任意识,不断超越,追求卓越,全力打造助推社会和谐进步的富钛文化。

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总是不乏艰辛。希望我们每个富钛人把自己的成长梦、企业梦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发挥聪明才智,凝聚实干共识,自觉把心思精力往企业发展上集中、聚力,强化学习,不懈奋斗,以实干为基础,以创新为翅膀,在成就企业梦的同时更好的成长自己,共同打造“中国梦”最美丽的风景! 领头领先领一行,报国报民报一方

用一句歌词“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可以拿来形容富钛的发展成就和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富钛文化“领头领先领一行,报国报民报一方”的引领下,富钛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世界钛行业领头长啸的同时,时刻不忘政府的期望,饮水思源,践行感恩。

从捐资办学到扶危济困,从抗震救灾到慈善义捐,从关爱弱势群体到建立爱心基金……富钛的善举涉及各个领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多次被评为“爱心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富钛在品牌文化上更加强调以传承时代精神为使命,融入“中国梦”,传播正能量,塑造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品牌精神,激发国人追逐“中国梦”,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这一份坚守,富钛不离不弃,用心铺筑。更难能可贵的是,以“中国梦”的品牌主张为载体富钛还通过自身能力积极传递正能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实现梦想和理想。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这是一个人人敢做梦,人人能圆梦的好时代,而创新报国服务大众始终是我们富钛人的梦想和追求。相信有使命、责任和梦想的富钛,不仅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骄傲,也一定会成为助推民族企业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宝鸡富士特钛业集团 二零一三年六十日

第6篇:中国梦引领强军梦 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等重大命题,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历史担当和统筹推进强国强军的战略眼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深远战略意蕴和重大历史意义,为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梦、强军梦的内在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一、实现强军梦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强军战略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军梦不仅是中国梦的内在组成,也是其坚强支撑。这一点,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根本性战略意义。

强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富国和强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富国是强军的基本依托,强军是富国的安全保障。强军梦不圆,中国梦也难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但倘若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作后盾,经济实力再强大也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要看到,国家越是富裕,就越可能引来贪婪目光和入侵者,如果没有与之适应的国防力量来保障,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据估算,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1/3,但由于军事落后,清朝的百万军队竟被数千英军击败,国家很快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历史昭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国家的繁荣兴盛就没有安全保障,实现民族复兴只能是海市蜃楼。

强军是保证中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一方面,民族复兴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另一方面,民族复兴遇到的阻力从未如此之大。这种阻力,在国内表现为深化改革要遇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国际上则表现为我国和平发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遏。当前,我国和平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任务艰巨;西方国家不断强化与我周边一些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同盟关系,策动其挑起与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我们既要应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利益和力量格局的牵制,又要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带来的现实安全压力;既要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以冷战思维对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公平参与构建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抵制和阻碍,又要应对新形势下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可以预见,国际社会的利益矛盾会随着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向我聚焦。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强军有效应对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强军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安全保证。中国梦的实现以追求和谐、和平为先决条件。我们提倡各个国家、民族在发展中实现共存共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决不会以实现中国梦损害他国利益,但也决不会吞下牺牲我们国家、民族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充分阐明了中国梦强军梦的价值底蕴是和平发展。因此,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也就越强大;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福祉。我们要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提供战略支撑,就必须做强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硬实力,为国家发展撑起强大的“保护伞”。

二、在中国梦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强军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着眼点和战略谋划的落脚点。谋划强军梦,必须遵循有利于实现中国梦这一根本原则。

强军战略必须始终与强国战略相协调。中国梦是强军梦的目标指向,强军梦是中国梦的战略支撑,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国家利益全局高度思考谋划军队建设,从政治大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是遵循战略谋划规律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利益同世界发展变化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只有从国家根本利益这个全局和大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世界发展大势。这就要求军事战略与国家总体战略必须高度协调一致。一方面,军事力量发展要与国家地位相适应,即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轻重缓急关系;另一方面,军队建设和改革要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适应。习主席在提出中国梦、强国梦的同时提出强军梦,就包含着强军必须与强国战略相协调的思想,强军梦的实现必须着眼于保证中国梦的实现。

强军实践必须与国家发展的安全需求相适应。实现强军梦,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和全社会力量的支持。强军进程与强国进程相适应、相协调,是正确战略筹划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资源配置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超出国力可承受的程度推进强军进程,就可能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不仅强军欲速不达,而且强国也必受影响。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决定了我国始终要把发展重心放在经济建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上。冷战时期,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倾其国力与美搞军备竞赛,由此把苏联的国家建设引入错误轨道,耗尽了国力。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保持高度警惕和战略定力,不能偏离发展重心,犯历史性错误。

强军成果必须为强国战略提供牢固底线支撑。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基本价值观不受挑战,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战略底线。战略底线是发展的立足点和生命线。核心利益不被损害、战略底线不受冲击,是发展的前提。否则,即使发展起来了,其成果也难以保住。历史经验表明,国家的核心利益是否有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实力。军事实力强,就会产生战略威慑力,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实现和平发展。反之,军事实力弱,不仅会受人欺负,而且战争还会被强加到自己头上。强军的根本意义就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我们要始终着眼确保国家不被侵略、不被颠覆、不被分裂,确保发展稳定大局不被破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不被打断,来思考谋划强军战略。要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快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保证。

三、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奋力实现强军梦

习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要牢记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强军目标,是我们实现强军梦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实现强军梦的根本路径。我们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引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强军梦最终实现。

把铸牢强军之魂与激发强军活力统一起来。实现强军梦首先要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个“不变”,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这个“变”,就是要在世界形势已经并正在和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因势而变、谋势而变,因敌而变、先敌而变,以“变”制敌。新形势下铸牢强军之魂,不能仅仅是政治上的表态,关键是要在“八面来风”中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命令、指示。做到这一点,必须激发强军活力,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创新,形成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强军人才大量涌现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军队建设才能充满活力,不断向前推进。

把聚力强军之要与确立强军标准统一起来。聚力强军之要,关键是确立强军标准。只有确立了强军标准,才能一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提起军队建设的总纲。习主席强调,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就明确地把战斗力标准确立为强军标尺。新形势下,我们要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把新的战斗力标尺检验部队建设和一切工作,坚决更新一切与战斗力提升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违背战斗力标准要求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和制约战斗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战斗力标准为锐利武器,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军队改革,使之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协调,与世界军事变革的进程相一致,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相适应,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运作方式和新型军事力量体系。

把夯实强军之基与抓好强军规划统一起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大系统。毋庸置疑,军队的战备训练、军事装备、军事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战斗意志等重要因素及其组合方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同时也要看到,现代战争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国防基础建设、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乃至国防文化建设和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说,夯实强军之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在更高层次上搞好强军规划。我们既要坚持依法从严治军,用严格的条令法规管理部队,用严格的训练演练磨砺部队,把每一支部队都锻造成为精锐之师;又要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充分体现强军目标要求,提升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统筹能力。要强化大国防意识,确立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全局观,积极探索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导在国家立法和行政层面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协调能力,在推进强军实践中促进富国和强军高度统一。

(执笔:任天佑 赵周贤 刘光明)

第7篇:中国梦演讲稿:中国梦 复兴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梦,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人都在怀揣梦想赶路。梦想是什么?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梦想就是开启亿万中国人的心智和灵魂,在卖火柴小女孩的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运动员眼里,梦想是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敢拼搏、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是责任、道义、博大的宽容和爱心。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让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梦想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是对人性、正义、公平的礼赞和对生命的高度敬畏。拥有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就成了我们崇高的信仰。拥有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坚实、由彷徨走向坚定、由卑微走向自信自尊自强;并走向成功。

拥有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无限动力;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上帝虽然没有给我们翅膀,却赐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一个会梦想的大脑、一双“隐形的翅膀”。人生因梦想而激情倍增,人性因梦想而魅力四射。无论是人或人类;无论是国家和民族都有梦想。人类的梦想就是世界的梦;而每一个人梦想的组合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一个人拥有了梦想,生命就有无形的宽度与高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梦想、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能走向强盛、杰出与辉煌。一个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是充满希望和无穷力量的;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而高歌前行,让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而艰苦奋斗、矢志努力。

中国梦,我们的梦!

中国梦!全世界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富强。

愿:我们伟大的民族富足、和谐、安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8篇:我的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两次重要会议上都提到了“中国梦”,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呢,习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当然,我也有也不例外。我的这个中国梦虽然不起眼,却在我心里闪闪发光,时刻提醒着我,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为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大家可能会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梦想就是当一名合格而且优秀的老师。

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以后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深深的敬意,有这样两个人,一对感动了中国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俩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我, 他俩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长大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孝敬父母。他们的脸上已然没了城里人的感觉,多的是一份乡村人的朴实,乡村人的真诚。在胡忠工作的这12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晋升为一个学校的元首———校长。但他的另一个身份却没变。他,依然是那个志愿者,那个不要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志愿者,那个受到孩子纯真内心感动的志愿者。 12年间,谢晓君无数次因为身体过于劳累,躺倒在床上,无法直身,只能在床上不断呻吟。但是,即使是连医生,连丈夫都曾希望她能回到城里,好好休息。她,却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她知道,她走了,学校里就没人给学生授课了,学生就不能汲取知识了。她是放不下学生啊!于是,她坚持下来了。他们坚持下来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社会,总是有着很多些污浊之气,但感动中国的人物却是给我们刮来一阵清风,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虽然精神上的触动没有什么强制力,但是在这些感人事迹下,怎能不激励我们勇敢的奉献自己呢?

记得在去年的春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赵文卓领着一群孩子们表演武术——《少年志》,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梦想,是要用青春、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来实现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许多挫折。那时侯,我门就要用耐心,恒心,还有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克服眼前的种种困难。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让古老的长城听见,让古老的长城见证我们的梦想!我的梦在长城上生长,这梦想的长城,似乎在延伸着中国的荣光!长城脚下是五千年文明的土壤,长城的头上是一个名为未来的地方!我相信每个人的梦想聚集在一起,一定能让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每个人不断地坚持与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青春当有梦,有一天,当生活这把无情刻刀让你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庸庸碌碌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纯真稚气不在的时候,翻开记事本,你会发现梦想这东西跟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时间褪色,反而更加珍贵„„

而现实是,我们的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的围墙早已成为商业和市场的沦陷区,理想主义早已搁浅和消亡,我们的青年都早熟得很。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了梦想,也没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没有了思考的能力。我们不再是承载梦想和未来的的容器,而是需要金钱、权力来满足躯体欲望的野兽。被给予了太多希望的中国青年,在干什么?上了大学的,那些我们称之为优秀的青年们在忙着出国深造,忙着毕业论文,忙着考公务员,忙着学生会争权夺利,忙着与官员们打交道。剩下的在迷茫颓废着,在对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麻木着、观望着。没有上大学的,小小年纪不得不提前踏入社会,迫于生计不得不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和父辈一样成为新型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埋头苦干在电子厂房的流水线上,日夜加班,思想局限的他们只知道加班能多挣些钱,过节能放松有钱花,别的基本上都是不管不问。你千万别妄想他们有什么作为,思想还是单纯简单一些为好,在目前这个神奇的国度里不需要他们能改变什么,只求祖国的GDP能更上一层楼吧。我们为何没了梦想,没了以梦为马,只有庸俗的梦想,低级的趣味。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中国青年缺少信仰,这一点,我不是很赞同。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信仰是家,家和万事兴。家国之梦,有时候仅在于方寸之间。唯一的解释是人实在受的束缚太多了,生活的夹逼准则把我们都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坐不住,静不下来,因而我们感受不到爱和幸福。我们可以继续努力追寻梦想,不要轻易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别让它们死去,别放弃,别气馁。我想最终,你们会看到自己与那些失去梦想的人不一样的生命质量。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当下,我们周围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街上走的,乡下种田的,教室里念书的,甚至引车卖浆的,他们心中所存有的美好梦想,与千百年来人类理想中的高尚境界是相通的。“中国梦”从五千年中国文化中长大。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未中断过,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中国人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的辉煌其实才刚刚开始。“中国梦”还在延伸之中。中国参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努力,也会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添加来自中国的资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民众怀揣梦想,但又要脚踏实地,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科学的途径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为共同目标而奋斗。“中国梦”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正给这个社会增添正能量。中国梦,人民的梦,一个个的小梦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全社会共同期待的大梦,梦想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梦想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加坚强。如今,有了心中的中国梦,有了圆梦的路径,相信中国人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9篇:中国梦-寻梦中国

寻梦中国

华夏文明,亘古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多如繁星,泱泱大国,在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沉沦的时候,中国以昂首的姿态雄踞世界的东方。

五帝时期,中国的祖先开始了部落式的生活,中国的文明正式启程;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国统一的开端;汉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强大王朝,犹如一颗灿烂的东方明珠;唐朝,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亚洲最辉煌的时代,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强大;宋朝,一个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有了人人路不拾遗;元朝,中国领土在南征北战中扩大的王朝,蒙古族的铁骑踏至欧洲;清朝,中国疆土猛然扩张的朝代,中国黄金时代的鼎盛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无不让中国受尽了屈辱。在曾经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创造过如此令人艳羡的骄人文化,曾经的文明古国,曾经的东方巨龙在创造过昙花一现般的古代文化后便就从此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文化。

中国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摧残变得满目疮痍,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刻不容缓,在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伟大的英雄为国家挺身而出,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抗战胜利,国共内战,直至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正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向21世纪现代化,中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民族的大团结让中国变得更加牢固,雄狮苏醒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了。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一路上涨,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一跃成为世界第二,这样的成就是值得我们欣慰的,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活在数字中,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我,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这就要求我们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这个目标应该存在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那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所渴望实现的,他代表的是一份信仰,一份信念,一份奋斗。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迅速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地位和素质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人民共同享有各项权利,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共同担任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中国梦就是人民梦,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人民能够真正当家做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中国梦应该怎么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本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富强,中国崛起,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各族民族大团结的力量,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为了人民的梦想,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以主人公身份实现,以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中国梦就是

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功崇惟志,业广为勤,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中国梦,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国家发展的基础。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深切地表述了古人对少年寄予的期望与热爱,他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的强大,民族的崛起是我们年轻人的责任与义务。当周恩来坚定而清晰的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明白这句话所代表的内涵。每当我体会这句话,我的内心都有一种激情的火焰在燃烧,激励我成长并为之奋斗!女航天员刘洋说:“梦想有多远,探索的足迹就有多远。”我们有梦,我们担当着中华崛起的重任!

也许我们不都像他们一样有智慧,有能力。但是我们赤诚的心和坚定的信念是明确的,那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梦想奋斗,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们应舍小家,顾大家,力争为中华的崛起奋斗!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读过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曾为之激动,忧伤,愤慨,骄傲,中国的命运时时牵挂着我的心。古人云:“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内心,我为之骄傲和感到荣耀,这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我们中华民族荣耀了几千年,沉沦了几百年,这并不代表我们民族的贫弱,而是说明了中华民族依然有资质在现代的发展中引领全球。

中国是崛起中的大国,中国30年的发展相当于美国几百年的发展,两弹一星事业是中国在国际上找到了自己的地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为人类的进步做了贡献,中国是最大的制造大国,中国的GDP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用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度经历非典,地震,洪水,雪灾,但中国的反应是迅速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社会的和平发展中贡献最大,为联合国维和出兵最多,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对世界经济拉动最大。

中国梦有大有小,每个人都有理想追求,每个人的梦都与中国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重回世界之巅!

中国的进步以及经济危机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战略的东移,军事的现代化让战争不再那么的简单,单靠人员是无法打赢战争的,现在的战争打得是经济战,是科技战,落后就要挨打同样适应,我们应该怎么才能不挨打呢,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军事。因为宋代已经给我们做了失败的例子,强大的国家背后必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做后盾,一方面的发展不可能是永久之道。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挑衅一直存在,资源的掠夺仍在进行,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仍旧还在,中国的工业水平仍然落后。中国要走出去,面向世界现代化,吸收先进技术,摒弃陈旧思想,招揽国际人才,提高国际影响力。中国不再是17,18世纪的一直惨遭蹂躏与强国践踏的东亚病夫了,中国在崛起,在奋速崛起中。中国不再

是曾经的那个中国,中国在振兴,在重回王者之位。

中国梦,梦中国,我梦想在中国,人人平等,政府清廉,人人尽职尽责,人才选拔公平,教育体系质量卓越,老有所依,社会福利保障健全,孩子健康成长,宪法制度能够兑现。更希望《史记》中的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相联系,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应该让自己“智”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人人心中不再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为我们心中有着共同的一个梦,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民族的崛起,为了实现中国梦!

上一篇:学生一日常规表下一篇:初中数学培优补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