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民族梦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梦民族梦

走近民族文化,实现中国梦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民族小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以“走近民族文化,实现中国梦”为主题,从氛围熏陶、融入常规,活动引领,民族体育文化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对师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让学生从小走近民族文化,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实现中国梦。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氛围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体现民族文化教育氛围。整个校园分主题设置校园环境文化。操场布置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民族文化墙。“走近民族文化”分期设置不同主题,有民族简介、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文化等,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学楼每一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了鲜明的主题文化。一楼是传统文化唐诗、二楼是中华民族英雄。三楼是宋词文化,让师生时刻浸潤在祖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综合楼分主题设置了楼层文化,一楼为“骄傲中国”,让同学们从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二楼为“走向世界”,激励同学们从小放眼世界,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校园文化与课程相结合。编订《爱我民族》校本教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程内容包括:民族礼仪、饮食文化、民俗风情、民族英雄、名胜古迹、走近孔子。让学生从小了解各民族文化。从学生入学起,有计划、分步骤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启蒙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融入德育常规工作,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宽了天地。学校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载体和窗口,按照学校、级部、月份分成不同活动主题,将民族文化教育与德育常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设民族文化社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设民族文化社团。社团活动以学习了解民族文化为主,让学生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尊重民族习惯,与同学友好相处,让民族大团结的信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特色活动引领,民族团结教育扎实有效。《爱我中华,幸福成长》阳光大课间特色活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爱我中华,幸福成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自编的阳光体育学校大课间活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阳光体育2+1项目建设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理念下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以音乐为背景串联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由快乐民族舞、班级特色游戏和两次眼保健操组成。在《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中,孩子们跳起了民族舞,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马兰开花二十一”的快乐童谣中,孩子们快乐地跳起皮筋,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阳光大课间荣获山东省首届中小学特色校本课程二等奖,《山东省体卫艺杂志》做了专题报道,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阳光体育优秀案例。

三、提升民族体育文化,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为继承与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结合本校地处曲阜市西关大街回族聚居地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回族穆林扇、方棋、毽球、推铁环、跳绳等回族体育活动,研究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扬》课题,传承和发展适合小学生的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尝试,并大胆想象、实践,激发创新的火花,感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无穷魅力。体育项目《穆林扇》在曲阜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获文体表演一等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探索研究》课题被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并顺利结题。《回族穆林扇》项目荣获山东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牌,将于2019年9月份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民族小学是曲阜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学校,多年来,学校以“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为育人理念,以“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为目标,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民族文化教育特色,把“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突破口,突出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规范化校”、“曲阜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幼儿园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

作者:孔芳

第2篇: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研究

【摘 要】“中国梦”与“社会动员”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社会动员”是西南民族地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手段,“中国梦”是西南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动员”的精神支撑。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西南民族地区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应加强价值动员、文化动员、民生动员。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 “中国梦” 社会动员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的社会动员过程就是彰显“中国梦”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力、在社会建设中的引导力、在深化改革中的影响力、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公信力的过程,它的社会动员过程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为老百姓所接受、所践行。

对于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这一话题开展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基于“中国梦”的特殊时代内涵,其次是基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梦”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内涵的。从近3年全国上下对“中国梦”的宣传动员过程来看,“中国梦”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生态政治能量,以其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中国梦”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动员,是指在西南民族地区通过集合与组织人员与物资等手段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该地区人民开展“中国梦”的价值引导,使之能够为该地区人民所接受和内化,从而产生对“中国梦”的一致认同,最终达成动员该地区人民与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积极行动。广泛动员西南民族地区人民认同“中国梦”、共筑“中国梦”,这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梦”与“社会动员”的内在逻辑

(一)“社会动员”是西南民族地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手段

社会动员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其涵义被界定为:“与国家现代化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成员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认同等方面转变的过程”。国外的诸多学者对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我国,郑永廷、吴忠民、骆郁廷等学者也均在较早就涉足此话题的研究,并有大量的成果佐证。社会动员在我国的运用实践中,最先出现在军事领域,无论是在大革命阶段、中央苏区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其强大的动员力,赢取了革命的节节胜利,社会动员成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名副其实的制胜法宝。

当前,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社会动员这一有效载体。西南民族地区地处我国西南一隅,相对东中部地区而言其信息接收的及时有效性及传播速度均相对落后,发展的观念迫切需要及时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要求,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及时地帮助西南民族地区化解这一发展难题,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的助推手段。

(二)“中国梦”是西南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动员”的精神支撑

社会动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拥护程度,以及在行动上对社会主流倡导事件的支持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主流的意识形态面临挑战。只有通过社会共识的构建,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梦”的提出无疑是及时的、是符合民意的,它成为当代中国普遍的社会大众意识聚合的新载体,引领这一个思想多元且多变的社会发展,以及承载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的新变化。实践证明,“中国梦”进一步激活了我们深化改革的动力,增进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公民认同,惠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必然离不开一个共同支持、认同的思想核心,而在西南民资地区开展社会动员,这一思想核心的重任必然坚定地落在“中国梦”的价值引导上。所以,“中国梦”是西南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动员”的精神支撑。
二、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现状

(一)动员主体过于单一

“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的主体,即为在对“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也就是“中国梦”发起者、动员者。“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全体人民应该有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到“中国梦”的宣传与实践中去,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梦”是一个官方的政治词汇,它的发起和动员自然只能是政府、是政党。所以,从目前对“中国梦”的宣传动员效果来看,动员主体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层面,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党内,而普遍的社会民众还未进入主动传播的状态。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特殊的地位以及自身拥有的强大的组织资源,使其在“中国梦”的社会动员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他的不同社会群体亦应同时承担起“中国梦”的动员主体的角色,因为不同动员主体对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二)动员对象不够广泛

目前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对象主要集中在对体制内人员的动员上,比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而事实上体制外群体更加需要加强社会动员,让“中国梦”的观念与意识入脑入心。比如体制外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以及普通的人民大众,都可以成为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的主要对象,让其也成为传播、贯彻、践行“中国梦”的主张要求的主要成员。一旦自国家政权机构到社会底层民众都能成为“中国梦”强有力的发起者与参与者,这将对“中国梦”的动员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动员效果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由传播学中的“知沟”理论可以推测,不同地区、不同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传播、动员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梦”的动员效果也同样如此。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各方面的影响,其参与“中国梦”的社会动员的条件、能力均不如东中部地区,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参与度亦明显不如东中部地区,由此也导致西南民族地区对“中国梦”的动员效果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三、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路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西南民族地区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应将价值动员、文化动员以及关系到百姓实惠的民生动员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西南民族地区各个阶层自觉认同与践行“中国梦”,才能有助于“中国梦”的全面实现。

(一)加强价值动员,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认同“中国梦”

在利益格局分化和意识形态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层面增强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认识,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大众认同,这是“中国梦”的动员与实现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推进“中国梦”大众认同必须同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相接轨才能提高它的实效性。在西南民族地区对“中国梦”的社会动员思路应逐渐由“物质动员”向“精神动员”、“价值动员”层面依次推进,引导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梦”的高度认同,激起其共筑“中国梦”的热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加强理论引导,在西南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中国梦”的理论研究及宣讲活动。“中国梦”的理论研究不能泛泛而谈,亦不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框架,它应根据西南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而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同时,要积极开展理论宣传。“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各级党校、各地市县级讲师团的骨干作用,在学校教育体系、干部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体系中不同程度地融入“中国梦”的宣讲,将“中国梦”的相关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中国梦”日益深入人心。

其次,要不断拓展“中国梦”的主导传播路径,这其中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借助新兴媒体,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宣传“中国梦”。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宣传动员“中国梦”的过程中固然可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可以进一步拓宽“中国梦”的动员范围、增强“中国梦”的动员效力、提高“中国梦”的认同程度,从而凝聚“中国梦”的筑梦力量。

最后,要突出典型示范效应,拓展“中国梦”的引领传播路径。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大众认同,有必要通过树立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来展开。比如在2016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广西化缘校长莫振高,在教育领域树立了一个具有强大正能量的典型,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这样的典型案例,让“中国梦”在传播动员过程中逐步变得可亲、可信、可行,从而发挥出巨大的辐射和引领效应。

(二)加强文化动员,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聚力“中国梦”

我国的西南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是充满特色与个性的。如何尊重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包容思想文化的多样性,调适西南民族文化、引领西南民族地区文化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让西南民族地区人民成为助推“中国梦”实现的积极力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话题。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根据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结合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在西南民族地区推进“中国梦”的文化认同,最大程度地形成对“中国梦”所涵括的文化共性的理解和支持,向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发出同心共建“中国梦”的号召。

安德森曾经在《想象的共同体》这本民族理论研究经典中指出:“为何民族竟会在人们心中激发如此强烈的依恋之情,促使他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呢?这是因为民族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所致。”“中国梦”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文化形态。通过探索研究,挖掘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与“中国梦”这一文化形态的一致性所在,拓展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与“中国梦”相融合的大众文化传播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西南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使西南民族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能够理解和领会“中国梦”,并且焕发出其潜在的历史使命感,从而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齐心协力、聚力“中国梦”。

(三)加强民生动员,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共享“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关注民生、凝聚民心,是为西南民族地区“中国梦”的实践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有效之举。“中国梦”是否能获得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认同,关键看它是否代表了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在对“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过程中不关注、不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那么社会成员也一定不会对“中国梦”产生共鸣。在西南民族地区推进“中国梦”的社会动员,不能仅在意识形态方面下工夫,同时还应运用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民生建设、塑造经济利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目标,凝聚不同(下转第36页)(上接第15页)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让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共同享有“中国梦”带来的喜悦与实惠。

进入21世纪以来,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改革开放的深入等多方面举措下,人民群众的“小康梦、富裕梦”等梦想实现的进程在加快。但是,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继续在扩大却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西南民族地区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群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体。同时,地区差异、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矛盾和问题依然有所存在,这些都成为阻碍“中国梦”的社会动员推进的因素,使得“中国梦”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动员面临较大的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把基于社会共同理想的“中国梦”与西南民族地区人民的民生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当前精准扶贫的号角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逐步解决贫富差距大、社会发展不公等问题,在开展“中国梦”的社会动员过程中,既彰显社会共同发展愿景,又符合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宣传、鼓励和争取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筑梦”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卡尔·多伊奇.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Z].美国政治科学评论,第55号

[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刘金菊

第3篇:中国梦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摘 要: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而且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还很落后。这就需要:加强治理,克服传统的治理习惯和治理思想,破除传统的土司制度观念;走现代治理之道,研究和把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规律;走科学治理之道,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为本,走人本治理之道。

关键词: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国梦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中国梦以国家、民族和人民为主体,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国梦不仅把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而且把中国的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联系起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状况不仅关系到西南边疆的稳定和繁荣,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西南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本文拟探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治理和中国梦三者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

我们讲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指的以云南、广西、西藏为主体的边疆民族地方。这些地方代表了中国边疆、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3,有民族县231个,占全国民族县的36.49%,有国家扶贫的重点县101个,占全国的17.06%,有边境县51个,占全国的39.53%。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更是有目共睹。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总体上讲还很落后。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从未超过全国的5%,1990年最高达到4.96%,最近10年最高才到达4.47%。其中广西和云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维持在2%—3%之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基本维持在60%上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和排位基本稳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和排位虽然有所上升,但依然处于最后五位(列27位);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均一路下降,由1990年的2.42%和74.45%分别下降到2011年的1.86%和54.03%,在全国的排位急剧下降到24位和30位;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90年的77.62%急剧下降到2011年的57.23%,排名28位。”[1]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非常微弱,还在急剧下降。也就是说,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就全国所占的比重来讲是微不足道的,随着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总量下降的趋势急剧加快。到2011年广西的生产总值达到上海的61.03%,云南到达上海的45.59%,而西藏为3.16%。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更是无法与上海相比。西南边疆民族地區不仅经济发展差距与我国发展地区越来越大,而且平困人口的面积分布广泛,发展水平低。

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传统治理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落后与治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治理观念落后,治理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有了历史性的转变,但是从根本上讲,传统的农牧业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结构并没有彻底动摇,自然经济和农耕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浓厚的宗法至上观念、重家族血缘的传统治理方式,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人的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我国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土司制度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制度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今天,加速开发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转变治理观念的历史转折时期,不可忽视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土司:从字面上讲,土即土人,也就是当地人;司是管理的意思,即任命当地头人管理当地的行政、赋税、招兵、官司等事务。土司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社会治理的意思。土司分为广义的土司和狭义的土司,在广义上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土人在封建国家法律许可下建构土衙门署,统治本地区,在狭义上是指土官,土官的特权是: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治其所、世袭其职、世受其封、世入其流。土司制度实质上是封建王朝同边疆民族地区的首脑人物相互达成的妥协协议,双方用协议的形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也可以说,土司制度是专门在边疆民族地区适用的封建政治制度,它以国家的形式确认了封建的中央集权政府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关系。肯定了边疆民族地区的首领在服从中央的大前提下有自主地处理本民族地方事务的权利。

土司制度作为一种治理方式,是极端落后的,其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影响是深刻的。土司渊源于汉代,元朝开始设置,明朝增加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职务,土司对封建王朝承担赋税,对族内人民实行种种盘剥,在清朝的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流指任职不断流动,人员更新),发动了对少数民族的战争,但是土司制度到清王朝灭亡也没有彻底消失,“中华民国”时期的地方土司接受国民党政府的任命,对其统治的地区自治,这与土司制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剿匪、土改、民族区域自治,土司制度才彻底消灭。在今天,虽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不存在了,但是,作为一种封建文化、传统习俗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土司制度对治理的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容易导致治理选才范围狭窄,任人唯亲。土司治理的主体是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族民,这就导致了在治理时依靠的对象是同族、同宗,所选治理人才的范围必然限制了治理的文明程度。任人唯亲的结果是族内的利益能得到较好保护,族外的利益就谈不上保护了,这就造成血亲担罪盛行,例如,“傣族规定,家族内有人偷牛犯罪,因行为人是家族内的一块血肉,就须由全家族共同凑钱交土司将行为人赎出。而后再犯法到三次,则全族公共商议将该行为人从家族开出,再犯新罪,任杀任罚,家族不再管。”[2]

传统的土司文化积淀,使现今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具有封闭性,不善于学习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的治理经验;土司制度的等级特权思想影响严重;国家法的实施困难;人文关怀不足。总之,传统的治理方式严重地影响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质和量,使其发展与我国中部和东部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差距,探索治理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现代化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梦,也不单单是某一个局部地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整个中国的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梦。

破除传统的土司制度观念,走现代治理之道。治理的词源表示主导、驾驭某事物,起初是选择航向,后来演变为根据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不断调整。在治理理念确立时,只代表一种含义,即权力的等级化和统治的思想、垂直和自上而下的指挥关系,以及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推行意志,这可以说是传统的治理思想,而“我们现在正经历着从一个权力等级和主权观念转变为一个更加注重调节的观念,新治理观的形象更加强调明示谈判、组织学习和开放公众讨论。”[3]这可以说是对现代治理之道的一个诠释。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出传统的治理误区,破除人们头脑中残存的土司观念,在社会治理中克服特权思想,尤其是要克服那种只讲服从上级的唯意志论,要走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

研究和把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规律,走科学治理之道。“治理是一种偏重于技术的政治行为,不同政治制度下的政府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行政成本,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公民支持。”[4]治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研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定性,并把这种特定性与我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相比较,从中找出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提高我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效益。在把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规律时要注意对人的治理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盲目地无意识地起作用,而人的治理规律是通过有一定意图的、有目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起作用,在治理中不仅客观制约着主观,而且主观也制约着客观,自然规规律在具备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反复出现,而治理规律是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表现形式不同,同时,对治理规律的认识还受到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限制。可见,对边疆民族地区科学治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不断深化、实践的过程。

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为本,走人本治理之道。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处边陲,民族矛盾突出,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这就容易导致只重视任务、制度、物本,而忽视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本。一些部门和人在决策中忽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脱离实际和人民的需要,劳民伤财;有的表面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实际上对人民群众的生产问题和生活问题置若罔闻;有的表面上对群众问寒问暖,而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这都迫切要求在西南边疆民族的治理中,走人本治理之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主要的、突出的、根本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赵曦,刘天平.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研究[J].西南金融,2012(8).

[2]刘艺兵.论云南土司制度与古代地方法制[J].思想战线,1994(6).

[3][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M].钟震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0.

[4]张小劲,于晓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7.

作者:蒲鸿志

第4篇:中国梦征文:中国梦,民族梦

中国梦,民族梦

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 2012 级材料成型技术一班 张 翠

2013 年 05 月 21 日 13:4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梦想作帆,努力作桨,我们的小舟才能驶向远方。 ——题记 这是一个梦,一个叫做中国梦的梦,一个被所有人呼唤的梦。那是高尚的, 美好的中国梦, 是十三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 是十三亿中国人追求的幸福梦, 是凝聚全社会全民族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它使全体人民享有政治、经 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权利,生活更加富足、和平、自由、安全的开始。 回首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历史, 从传说中的黄炎帝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清 王朝的覆灭,历经沧桑而不衰,但其中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地阻碍了我国 的经济发展, 由

,心怀着梦想,记着祖国,因为中华民族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它 无形的翅膀却载着全民族向更高处飞翔。 中国强,民族强:中国梦,民族梦。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培育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孕育出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大地是中国人民的永久家园,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精神相通,心心相印,价 值所趋的牢固纽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更好,正因为如此,盼民族好, 国家旺成为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同仇敌忾,抗击侵略,宁死不 屈成为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成为千古传唱的民族楷模。 “中国梦”的源泉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坚守 的爱国基因生成了中国梦,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的 梦。 中国梦的总体轮廓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建设学 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这一系列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 深刻揭示了实现中 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 未来。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每个人会有自己或大或小的 愿望和追求, 而中国是一个大家庭, 是一个民族共同体, 只有民族国家全面发展, 个人的愿望才得以实现,但只有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时,中国梦才会更美丽。 但梦却是可望不可及的,但我坚信经历沧桑变迁的民族必定敢于正视历史,中国 梦也在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中,在全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在历经艰苦奋斗中实现 了,它的光芒散发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骄傲的,令世人瞩目的中国梦实 现了,流淌在岁月里。沙滩上一颗颗闪亮的贝壳正是我国历史所取得的中国梦, 面对无数的中国梦依然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前进着,我们的视线还在执著着,

我们会默默地奉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让我们仰视奖牌下的每一个奋斗忙碌的身影, 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矫健 足印,俯身捧起岁月中流淌过的每项荣誉。让我们扬身敬礼,大声的喊出“中国 梦,民族梦。”心中已有准备,种下中国蒙的种子,辛勤耕耘,乘着小舟,驶向 未来丰收的彼岸!

第5篇:中国梦作文:民族魂,中国梦

中国梦作文:民族魂,中国梦

每当我看到书上的长城时,一个高昂的声音总在我耳边响起:你到过长城吗?你登过长城吗?听爸爸常念毛主席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多么富有魅力的诗啊!于是,我向往,我渴求,盼望着有一天能够领略长城的风采。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第一次去长城,看见许多黄头发、蓝眼珠,黑皮肤、卷毛的外国人。我问爸爸:“长城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呢?”爸爸说:“因为长城雄伟壮丽,因为长城象征中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两千多年前,为了防御外国人的侵略,秦始皇筑起了长城。”

长城,我为你骄傲!你是中华山河的锦绣,是中华历史的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我为你骄傲。多少中外游人,来到长城都用相机为她拍下一幕幕美丽的容貌。壮丽的雄姿。

今后,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民族。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辉煌!

评语:这篇文章小作者对长城景色的赞美及亲自有长城的体会表达的淋漓尽致,表达了小作者对雄伟的长城,对伟大中华的热爱之情。

第6篇:中国梦既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

思想汇报

(五)

——写给两个月后的我

敬爱的党组织:

50年前,有一个黑人,在林肯纪念堂前,面对着抗议的人群,发表了他后来享誉历史的《我有一个梦》演说。他说:“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这位黑人就是民权运动领袖、牧师马丁·路德·金。他之所以在黑人反歧视运动的重重困难中依然怀有一个梦,是因为他坚信:“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中国梦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奋斗过程中表现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走向发展走向现代化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所自然产生的梦想。

习近平在讲话中,虽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但正是在“凝聚中国力量”上,习近平对中国梦赋予了新意,这就是人民之梦。用习近平的话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之梦当然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所以,习近平又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样就把民族梦和个人梦联系起来了,超越了中国梦的单纯的意识形态色彩。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身边有这这么一群人。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励志带领村民们致富的杨代显。让农民的收入多一点,村里的矛盾少一点;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一点,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缩小一点。这是大学生村官陈秋的“中国梦”。

践行“中国梦”应始终坚持:

1.明志,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

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

春理想,离不开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

2.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

3.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坚信,“中国梦”的前途是光明的,它必然会指引我们走向未来。而我们,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将其具体为我们的一个个行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第7篇: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

泱泱华夏,中国圆梦;百年追梦,梦将成真!

2012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特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此参观,首次正式提出“中国梦”这一激动人心的理念。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3年3月17日,辉煌壮丽的人民大会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激情澎湃地发表讲话: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将近25分钟的讲话,他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

自此,“中国梦”已然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最喜欢引用与宣示的热词,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流行语”和全国人民的新期待,也引起了中外媒体以及广大民众的热议和解读。

那么,究竟何为中国梦?其深刻思想内涵又是什么呢?

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是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位一体之梦,这是再明确不过的光明愿景!

中国梦:国家富强梦

国家富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首要期盼。

正如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近代以来中国人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惨痛经历,弱国无外交的现实教训,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激发出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自尊的强烈渴望。时势是不容许以个人奋斗为先期考量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书记对此也多次作出强调性解释。

概而言之,我们的国家富强之梦,即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中国梦是发展梦。这是一套宏伟壮丽的富强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中国梦是富民梦。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按照党的十八大所描绘的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有外国专家指出,1980年,中国经济产值仅为美国的百分之七,现在却是美国的一半,2025年将超越美国。这显然与美国19世纪跻身世界舞台相似:1820年,美国经济总量仅为英国的三分之一,1870年两国并驾齐驱,1913年美国经济总量已是英国的两倍。

中国梦也是强国梦。总书记在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特别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国家富与强,不可偏颇,只能兼顾。近代中国的灾难,是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比中国强大并欺负中国开始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珍惜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韬光养晦,谋求发展自己,甚至在国防建设投入上作出牺牲的话,那么,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建设我们强大的现代化国防,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势,进而有效保卫我们的陆海空疆域,则是顺势而为、正当其时。

中国梦:民族振兴梦

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拓展,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现实强调。

中国人的民族振兴梦由来久远。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代雄风,汉唐文明,宋元文采,乃至康乾盛世,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进入近代以后,我们逐渐落伍了。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王朝的腐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陷于绝境而猛醒的中华民族,为民族大义所激奋,日益紧密地凝聚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下。

“民族复兴”可谓是中国近现代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口号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开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历史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百年夙愿,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

的光明前景。

追求民族振兴梦适逢其时。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升华为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我们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也圆了航天深潜梦。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

民族振兴梦也是和谐世界之梦。一个和平崛起共谋发展的美丽新中国,一个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不仅不会带给世界威胁,而且必将有利于繁荣发展和谐世界的建设,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较大的贡献。外国专家说,中国复兴将在成为世界变革的主要因素。

完全实现民族振兴梦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辉煌灿烂的前景,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这又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划,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尽管赶上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有关方面计算,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日本的百分之十。半个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总量即使超过了最发达国家,但如果除以十几亿人口基数,人均指标的差距还很大很大。对此,我们只

有保持清醒。

中国梦:人民幸福梦

中国梦就是人民幸福梦,就是人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

升的期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立场和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永远牢记的宗旨。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决不能谋求人民不满意的、“被幸福”的所谓发展,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必然选择,成为描绘美丽中国的必要条件。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评判一切工作的基本标准。

人民幸福也应该体现人生价值的完美实现。《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如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能否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指标要求。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统一体。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制度设计,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人民幸福梦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新的。党中央重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变。但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我们又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随着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日渐更新,人民对幸福的社会需要,在结构、层次、内容、形式、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将在更快的速度和更深的层次上继续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之所以出现幸福感下降、不满意增加的心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需要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所以,今天仅仅用“物质文化”来概括人们的需要,显然已经不够全面和准确。很多需要已经超越了过去意义上的物质和文化内涵,如政治诉求、生态需求、公共需求等。改革开放必须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新期待,永远是我们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不竭的动力之源。

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梦齐圆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本是三梦一体,密不可分;分而言之,只是为了描述方便。所以,必须统一于中国梦的整体真谛,三梦齐圆方为真正圆满。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石与出发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每个人对于个体希望之梦的追求与好梦成真,聚合起来,才能构筑起中国梦的恢弘而坚实的大厦。如今新闻媒体上经常报道的老百姓的幸福故事,虽然看起来有些微小琐碎,但却都是有血有肉的追梦者的美好企盼。

实现人民幸福梦,则有赖于国家富强的宏大平台。国家正在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逐步完善夯实对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保障机制,个人幸福的实现才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而要让人民幸福梦实现得自足圆满,又必须依托民族振兴光明前景的逐步展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一定会让个体眼前的幸福感觉变得踏实,让远大追求变得信心倍增。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国家有目标,社会有共识,个人有希望。中国梦又是中国特色之梦,是中华儿女倾心拥抱的美好向往之梦。

如今,我们有了充满集体主义品格,与个体奋斗和谐统一的中国梦,这个梦想也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同样,它也必将给予中国人民以美好的希冀与坚实有力的激励。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中国梦是我们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国家有国家的梦想,城市有城市的追求”。历史上扬州曾经数度繁华,打造名城盛景,实现名城复兴的梦想,已经深深镌刻在扬州人灵魂深处。在建成江苏名城、中国名城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彰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努力打造一座世界名城,这就是扬州人的中国梦。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告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第8篇:中国梦演讲: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人都在怀揣着梦想赶路。梦想是什么?在鲁迅先生眼里,梦想是开启亿万中国人的心智,是唤醒他们的灵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鸭,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运动员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永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

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是博大的胸怀与爱心,是勇于担当的责任和道义,是对公平、正义和人性的崇高礼赞。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就成了我们执着追求的崇高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从浮躁走向踏实,从彷徨走向坚实、坚定,从失败走向成功。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上帝虽然没有给我们翅膀,但只要有梦想,我们照样可以飞翔,因为梦想让我们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从小给自己一个梦想,一个前程远大的目标,从而让梦想带着我们在人生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惟有梦想才能激发我们的生命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平庸和低俗,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优秀、杰出与辉煌。 一个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一个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同样,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是伟大的,一个有梦想的国家是必然会走向强盛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中国梦,就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第9篇:中国梦民族魂

冯晓娟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传承着梦想的文明史,更是一部为实现梦想而不懈追求的奋斗史。美丽与梦想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未来。 从古至今,我国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仁人志士比比皆是。孔子,为实现自己的开化文明之梦,周游列国,传业布道,使中华文明得以发扬和传承;谭嗣同,为寻求救国之梦,倡导和推行维新变法,不惜用自己的头颅去惊醒民众!鲁迅,为民族的希望,东渡日本,医学救国。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之时,毅然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用自己犀利的笔触“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梦想奋斗终生!„„

古人的梦想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嫦娥奔月,是我们祖先最早的飞天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是我们祖先征服太空、征服自然的伟大梦想„„正是由于有了我们祖先的这许许多多的梦想,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卫星上天,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千里眼顺风耳”——通讯工具,也才会有我们的神舟飞船和探月工程!——有梦才会有奇迹,有梦才会有辉煌!

现在,总书记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伟大中国梦而不遗余力,锐意进取。我们这些工作在最基层的普通人员又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呢?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如果

是一名航天员,我如果是一名科学家,我也会为实现祖国腾飞的梦想而做出杰出贡献的!”这种说法恐怕不正确吧!难道只有身居要职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吗?难道作为一名普通人就没有梦想,就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了吗?答案是确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离不开祖国的大“梦”。其实梦是一个很具体的理想,中国梦是一个很宏伟的蓝图。实现中国梦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梦想建立在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上。这方面也曾有很多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雷锋,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一件件好事,实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梦想,成就了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兰辉,一个极其普通的基层领导干部,汶川地震后,他担任北川县副县长,为了实现做一个人民好公仆的梦想,他查险情,察民情,心系百姓,努力工作。2013年5月23日,他在下乡途中,不幸以身殉职。用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践行了中国梦。因此,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我们的民族精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把个人的梦想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

中国梦,民族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大海中一样,迷失了方向,梦想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你前进的方向,梦想就像远方的一座灯塔,闪烁着迷离的灯光,照亮你前进的道路,并通过自己刻苦的练习,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来完成自己美丽又快乐的梦,去为伟大的中国梦添加亮丽的一笔……

有了梦,我们就有了理想,有了梦,我们才有了方向。我们要实

现中国梦,每个人必须立足现实,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富民强国的梦吧。

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我们担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个人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所以,我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学问,让知识的大门永远向我敞开;让知识的营养灌输进大脑;让知识充溢我五彩斑斓的梦!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兢兢业业,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用自己的梦去开拓学生的梦想,托起孩子们心中火红的太阳。 梁启超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正直我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让我们携起手来,高举中国梦的旗帜,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到底!

上一篇:小学环境保护教育教案下一篇:小学爱心捐款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