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意识研究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高中阶段,教师應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文章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生创新意识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生创新意识研究论文 篇1:

加强中专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研究

摘 要:化学是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奠定坚实基础。要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专化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成长成才

化学学科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而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离不开广大教师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化学能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为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中专教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学生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这使得很多中专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出现了思维僵化、发展潜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中等专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一线优秀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能为人才需求提供保障。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员工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自身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中等专业院校在化学课堂上存在教师核心现象,即课堂教学活动完全围绕教师要求展开,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们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与指示开展学习活动或完成操作任务。这就使得学生们的思维空间被完全压缩,在课堂上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中专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表现自己,勇敢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注重良好师生感情的建立,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例如,在“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实验演示并安排学生独立操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进行一系列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固体之间微粒是否存在空隙”的问题,这说明学生们的思维被充分激活,能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

二、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广大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材中,编者选取了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常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到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气体燃烧的颜色差异。在讲解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处理人体所接触的强酸或强碱。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围绕学生实验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鼓励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实践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创新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中专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操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工作发展方向设定研究课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课题设定,将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些课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当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提供调查报告。学生们在完成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搜集资料,还需要全面探索,记录实验情况,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探索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用人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专业化和全面化。中专学生在毕业后即将走向一线工作岗位,他们在工作中将会面临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不仅需要掌握教师传授给他们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更好地完成工作并体现个人价值。创新能力培养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有效研究,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海.关于中专化学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

[2]李健.职业中专的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3]任会娟.改进中专化学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2013(10).

[4]王素英.试议中专化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肖娟

学生创新意识研究论文 篇2:

加强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研究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教师應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文章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新的解决方法,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化学教学特点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化学教学非常重视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才能有效进行实验。因此,教师应善于总结实验特点和实验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多是进行理论教学,很少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锻炼。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多是听教师讲,实际思考的环节比较少,在课后也仅仅是通过习题练习提高自身的成绩。但这样麻木的习题练习,会造成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囫囵吞枣,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锻炼。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分析

(1)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言,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让学生能打破以往的思维屏障,敢于质疑。而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分类”的时候,通常会布置几个课前问题如“为什么物质需要分类”“物质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会让学生对课前问题进行解答。在以往,学生答对了教师会让他们进行笔记整理,答错了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在课堂上听课不认真或者课前预习不够等。而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应换一种教学方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应急于给予肯定或者否定,而应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证实答案是否正确,进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是漫长的,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实验中的色、态、味、光、声等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钠、钾、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时候,教师可将钠、钾等的焰色反应展示给学生看。另外,二氧化碳等的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均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借助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中阶段,教师借助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借助探索性实验帮助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属性”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回家后,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如铝、铁、铜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常见金属的物理属性并进行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家里的醋进行检验,即把醋倒在常见的金属上,看上述金属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并详细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在学生学习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将上一节课中学生自己记录的化学性质引入本节中,深层次地分析金属的属性。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氧化还原反应”的形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套装置用来实验。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每一个装置的可行性以及其设计是否合理等。对于方案较好、比较有创意的设计,教师要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化学学习,进而提高其创新意识。

(4)在发散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教师应尽量多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如建立课外学习小组等,让学生多了解书本外的一些科学常识与自然现象,并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家庭小实验,将不懂、不成功或者成功后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在总结后,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均离不开创新。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促进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仁绥.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2]竺锦屏.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02).

作者:刘鹏

学生创新意识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

摘 要:在我国教育领域积极开展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经逐渐成为关键教学目标。政治课程在教学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该门课程会给学生自身的三观以及道德品质带来直接影响,尤其是初中正处于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对此,本文首先介绍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然后全面阐述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新意识;培养

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提升对人才的要求,现阶段社会中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那么要充分发挥出教育事业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提倡积极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针对我国初中阶段政治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该门课程的教学依旧需要不断创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一、 创新意识的介绍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一)创新意识的介绍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可以按照社会以及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形成创造前没有出现的事物或观念方面的动机,在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自身的愿望以及意向。其实,创新意识指的是人们在意识活动中相对更加积极且具有一定成果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在参与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出发点,同时还是十分关键的内在动力。创造意识可以被当作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创新意识的概念最开始在科技领域提出,在教育领域积极开展改革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价值

第一点,创新意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初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中,应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角度着手,保证学生能够连续学习知识。在以往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占据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性知识,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以及压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老师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从创新教学着手,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自身创造意识的同时,使其能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使课堂学习效果不断提高。第二点,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使其能够积极表达出自身的看法。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各种知识,还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基于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在促使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着手,令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政治知识。另外,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老师在教学时,要在学生的实际发展着手,在尊重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创新思维,解决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第三点,老师要满足学生学习方面的各种需求。在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需求变化的关注,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同之处,积极主动为学生布置不同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加入到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中,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二、 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办法

(一)加强沟通,建立创新意识发展氛围

通过观察我国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现状能够看出,很多老师依旧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限制,将自身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依旧采取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位置上,其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思考能力缺乏锻炼,一些学生还存在害怕老师的現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无法提升。如果老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第一步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特点,掌握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政治基础,围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政治教学,针对新时代的教学优势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设计更加科学和针对性更强的创新意识培养计划。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一方面能够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和学生构建平等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加舒服的创新意识养成氛围,这样能够为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二)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创新动机

以往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各种知识,缺乏独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思维也缺乏锻炼,进而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发展。面对这种情况的存在,老师应该把政治课程教学和问题情境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思考机会,运用问题情境给学生带来疑问,使其自身的创新动机能够被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譬如,在针对《揭开情绪的面纱》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开展新课导入,对学生说:我们每个人有情绪,快乐、难过以及悲伤等都是我们的情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通过这种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探索如何管理情绪的热情,描述自己是如何管理情绪。很多学生会说情绪不佳的时候会选择发泄的方式,很多学生会在展现各种情绪,冷静十秒钟等。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完成新教学内容的导入,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自身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在表达不同见解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掌控自己,导致自身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制定的各种教学目标。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造开放式教学课堂

在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时代不断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领域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初中政治课程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时,不能仅仅依靠枯燥的语言完成培养任务,这样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无法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理解。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把信息技术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工作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向着多样化方向,带来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在政治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效果。

举个例子,在针对《生活需要法律》这课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前在互联网查找一些有关违法的案例,在开展新课导入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资料,像是人们违法后失去自由等图片,让学生观看各种图片和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答出是因为人们做了违法的事情。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对比视频,分别为有法律和失去法律的区别,当学生观看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生活失去法律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既能够很好的完成新课导入,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建立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使其今后的生活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相对比较特殊,虽然缺乏较强的认知能力,但是却对任何事物都存在浓厚的好奇心,自身的注意力极易于被各种有趣的事物吸引,所以,老师可以运用初中阶段学生好奇的内容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游戏深受各个阶段学生的喜欢,其中也包括初中学生,所以,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游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把各种教学内容和游戏充分结合到一起,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游戏教学方法,还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中不想学习等情绪,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中。

譬如,在针对《法不可违》这课内容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游戏进行教学。首先,选择几位学生要求他们上台表演一些简短的小故事,然后要求台下的学生猜测学生在做哪些事,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个故事老师可以要求两位学生分别表演路人和小偷,小偷将路人兜里的钱包偷走。当学生表演结束后,老师可以提问几位学生这两位表演学生在做哪些事,很多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答出路人被小偷偷了钱包,这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小偷的行为是否正确,学生明白小偷的行為是错误的,他们违反了法律。最后,老师可以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各种违法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违法意识,使其警惕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违法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调动自身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三、 结语

对于各个阶段学生来说,创新意识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其中也包括初中生。政治课程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使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进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为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树坤.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高考,2014(12).117.

[2]其木格.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99).131.

[3]李军.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3(30).

[4]叶银珍.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6):178-179.

作者简介:蔺珍,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

作者:蔺珍

上一篇:科员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战士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