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023-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讲课追求讲深讲透, 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认识也有所偏差, 长此以往, 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 而只是解题技巧。

随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 转变教师观念, 树立创新理念

新课标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其基本理念之一, 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着重于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思考, 教会学生探索,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确实, 新课标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转变。

2 积极探索, 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形成“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呢?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2.1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找准学生的起点, 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 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 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 打开学生思维之闸, 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 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原动力。

如:在教学“简单的单位换算 (复习课) ”时, 通过小兔、小猪、小狗、小猴举行了一次立定跳运比赛, 小乌龟做裁判, 小兔跳了18分米;小猪跳了800毫米;小猴跳了2米;小狗跳了95厘米。小乌龟裁判宣布:冠军是小猪, 亚军是小狗, 季军是小兔, 第四名是小猴这个实例, 提出:你觉得乌龟讲得有道理吗?问题一提出,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涨了起来, 他们很快就投入到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中去了。

2.2 探索新的教学组织方式, 关注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但由于各种因素, 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特别要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

探索并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 如采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 往往出现被提问的学生 (往往也是举手的同学) 早就会了, 而没有掌握的学生却得不到回答的机会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谈自己的看法, 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质疑。让那些想得快、做得好的同学, 自觉地养成帮助他人的习惯, 最后再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此时, 教师也可有意地指定学习小组的一位“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为代表, 代表本小组发言, 然后大加表扬, 让他 (她) 感受成功的快乐。经过一次次的成功, 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我能学好数学”, 这正是数学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 长此以往, 学生对数学学习将会充满信心和热情。

2.3 注重数学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 若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数学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课, 如数学游戏、动手实践、参加社会调查等, 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让他们在“做中学数学”, 在“乐中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对平面图中的方位已有较多认识的情况下, 怎样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呢?在教学《测定方向》一节时, 笔者的设计是:首先出示一幅在校园测定方位的场景图, 让学生根据图中指南针的方位来说说图中各建筑物的方位。然后引导学生走出教室, 在校园里进行方位测定的实践活动, 填写记录, 并交流测定方位的体会。

2.4 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巩固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 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 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就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如, 某班有45个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到一个风景点春游。他们准备买票时, 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请游客购票, 每张票价2元, 50人或5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 票价八折优惠。”请你帮他们算一下怎样买票合算。也许当你遇到这种情形时, 你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购买46张个人票的决定。确实如此吗?要知道我们感兴趣的是“钱数”, 而不是“票数”, 通过计算、比较, 可知买团体票合算些。通过本例的解答, 使学生意识到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思考身边事物, 原来是这样奇妙!同样, 日常生活中各类常见的统计图表的阅读, 水费、电费的计算问题, 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尤其当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以解决后, 又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一些体验和感受, 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去探索、去培养、去完善、去呵护。只有让学生形成了“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 才能真正地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析JC公司内部资金往来成本考核优化下一篇:浅谈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