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语言学概论

2022-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六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的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事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分析说明: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了人类的文化。(× 分析说明: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要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非拼音文字同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5、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分析说明:如果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分析说明: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分析说明: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分析说明: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分析说明: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分析说明: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由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语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3、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说明:本题可以从赞同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否定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自己的观点。正反方面的观点从以有如下方面的考虑: ①汉字是语素文字,其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汉字字数多,现代汉语用字有1万左右,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通用字有7千,常用字也有3千5百个,这些字要个个都记住是很困难的;第二,汉字笔画繁多,部件多,结构方式多,结构复杂,组合排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单向行进的,而是多向展开的,因此知道笔画和部件不知道组合方式也不能写出这个汉字来,同拼音文字相比结构规律性差,而且一个字笔画无论多少都只能书写在一个同样大小的方块空间中,非常难写;第三,汉字结构上不表音,没有专

门的表音符号,现有的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总数数量比例比较少,形声字的音符在汉字中没有固定的位置,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内或外,或者偏于一角,难以捉摸,而且还有许多多音字,占现代汉字总数的10%,有些多音字有好几个读音,读音多,十分难读,总之,汉字难学难用。②拼音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例如拉丁字母只有26个字母,阿拉伯文字28个字母,俄罗斯文33个字母,日文假名也才50个字母符号,而且字形结构排列有很强的规律性,基本单位同语音联系紧密,或者表示音素,或者表示音节,易学易用,便于国际交流。因此汉字应该改革为拼音文字。

反对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的理由思路要点:①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词形简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汉字在书面上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词,而用拼音文字无法区别,没有字形上的差别,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就都是一样,无法区别,将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汉字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实际情况,汉语方言分歧,差别很大,而由于汉字同语音联系不是很紧密,记录汉语,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人都能看懂,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假如不用汉字而用拼音文字,那么各个方言按方音拼写,词形上区别非常大,别的方言区的人根本就看不懂,文字无法起到沟通交际的作用,拼音文字无法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②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正好,比如汉语语素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而汉字也是表示音节的,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正好同语素的特点相适应;汉语是孤立语,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没有词形变化,而写法上固定的汉字也是适应汉语的这个特点的。③汉民族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记录汉语,还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都同汉字的特点密切相关,保留汉字,就是保留汉文化,就是继承汉民族文化,而将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就将割断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其结果是毁灭了汉民族文化。

4、简要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互相依存,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共同发展。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活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存在的前

提、发展的动力。没有口语的存在,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书面语是不能离开口语而独立存在的。第二,书面语又不是被动地记录语言,它对口语的发展变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形式,选词用句十分规范,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使得口语也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汉语,方言众多,差别很大,统一的汉语书面语对限制方言分化、沟通各地人民之间的交际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七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语言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因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4、共同语: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5、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

1、(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3、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5、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阶级方言、(科学技术术语。

6、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这些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亲属语言,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

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

11、语言的统一,主要指(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2、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

13、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15、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分析说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可能发生突变,只能是渐变,所有的语言都不会有例外。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分析说明:语言三要素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发展变化最迅速。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 分析说明: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别而在语言的使用 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可能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 分析说明: 划分地域方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 还要看使用方言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 各方言之上是不是还有一个共同语作为各地区人们的交际工具。总之,在确定方言身分时要同时考虑 到两方面的因素,即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 分析说明: 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等多方面的条件。 比如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文化的原因,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则主要是政 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方言则是经济的原因。

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分析说明: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7、语言发展也有先于社会发展的情况。(× ) 分析说明: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走到前面。语言必须 适应社会需要,只能与社会同步发展,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那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发展是不可想 象的。

8、分布最广的语系是汉藏语系。(× ) 分析说明:分布最广的是印欧语系,在世界上六大洲均有。印欧语系诸多语言之所以能分布这样 广,主要是在殖民主义时代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的力量推行的缘故。

9、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 ) 分析说明: 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除方言隔阂, 便于各个方言区的人相互交际沟通感情需要。

10、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话语音。(√) 分析说明:普通话以北京话语音作为标准音,但不是全盘吸收北京话语音的特点,有些土音、不 符合规范的读音就不吸收。

四、问答题(30 分,每小题 5 分)

1、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 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 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 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第 二,社会的分化、统

一、互相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要推动语言的 进一步发展。

2、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特点?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 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 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 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老是处于急剧的变化 之中,更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 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 基础。 不同点: 首先,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 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其次,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 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 别。最后,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能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 独立的语言。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 化最快,语音发展变化较慢,语法发展变化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 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有的地 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第三,社会成员的分工不同,使语言的发展变化出

现不平衡 性,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这样的词语,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那样的词语,结果形成社会方言。

5、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结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是不 是一定相同?为什么?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 并按照语言间的亲 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的, 通常把世界上的语 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一 系属的语言,不一定结构类别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属于同一个谱系。

6、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 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 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 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 要的条件。

第2篇:社区·第六章 社区概论

第六章

社区概论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

“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著作。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从此,“社区”成为社会学中的专用概念,滕尼斯也因此成为社区理论的创建者。滕尼斯认为,社区首先是在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血缘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

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ark)。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色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

我国社区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翻译过来的。他将英文community翻译成“社区”,意在用“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用“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区是社会学中概念最复杂、歧义最多的词之一,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出发点和理论依据的不同,对社区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义,社会学对社区定义有100多种。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们所讲的社区应该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群体或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这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具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精神纽带,感情相依、利益相连、出入相连、守望相助、危困相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把社区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面。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 1.社区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和“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市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

两者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其一,在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社区的地域范围比社会小,更具体,社区是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或纽带,社区成员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其二,在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同一社区的居民普遍具有共同归属感,具有共同的目标,相互间的关系较一般社会成员间更加亲密,甚至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其三,在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的功能更加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更加接近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则更多执行国家的功能,在功能方面更接近于国家。

在对两者的区别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社区与社会关系非常密切,以至于有人将社区等同于社会,或者说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这种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其一,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所拥有的人口、地域和设施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其二,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内部人口、地域等具体因素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其内部关系的复杂程度。社会不是社区的简单相加,社区也不能反映出社会的整个内涵,但是整个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社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区中的关系可能有社会的特点,而社会中的关系也可能在社区中得以反映。 2.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生活在一个社区的居民由于其频繁的交往而产生共同体的意识,并同时产生比较稳固的社会关系。在社区共同体意识和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会产生出一定的组织形态,并且需要一定的组织去发挥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系以及推动社区发展。

社会组织在社会学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并自觉参与,以公益或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其基本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组织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 (2)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内;

(3)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要建构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 (4)组织成员自由进入、退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由此看出,伴随着社区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始终承担着完善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系的职责。传统农业社区中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所需要的服务一般通过家庭、家族和邻里就可以满足,社区社会组织表现为广义的社会组织;进入工业化社会,社区人员构成、经济活动类型、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日趋复杂化,一般性的家庭和邻里无法满足社区管理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对社区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逐步就形成了各种社区组织,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个组织体系,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强调依靠血缘、地缘关系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强调依靠行政力量法定形成的用以实现各种职能的政权机构。两者的区别非常清晰。

由于行政区划的划分要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因此,行政区划单位在一定范围内与社区出现了交叉,出现了基层法定社区,即在自然性社区的基础上,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共同体,具有明确的社区边界和法定的社区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党组织、居委会等。这些法定社区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人为划定的,有明确的界限,并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区相对提出。

(三)现代社区的特征 通过对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社区含义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与传统社会的社区相比,现代社区具有这样的特征: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从社区与社会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一个成熟的社区不仅包括一定的人口、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产生生活设施、一定的社区群体意识和一定的社区文化等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而且包含人们的多种社会关系、多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多种社会活动,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和自己的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小社会”。

2.社区是人类活动的承载体

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社区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也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人类社会生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社区这一地域空间内进行的。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社区居民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文化现象,它受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社区文化是社区与社区之间相互区别的关键。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产地、生存地和传播地,社区文化无不带有本社区特有的烙印。

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

社区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场所,人们在社区进行生产、生活、交往、娱乐等各种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社区所承载的功能。概括起来,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服务、保障、参与、教育和社会控制等功能。 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它的变化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进入现代社会,社区的变迁速度不断加快,并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步入良性运行阶段,社区环境不断改善,社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职能化社区的出现成为社区变迁过程的一个崭新形式。

二、社区的基本要素

(一)人口要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人口是社区发展的承担者,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社区的人口要素进行分析,主要从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和流动等方面进行。

社区人口数量是指生活在某一时期社区的人数。人口数量决定了社区社会关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它既是衡量社会规模的重要标志,又是确定社区层次的重要依据。人口质量是指一定时间、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质量既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和基础,又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和表现。人口结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区人口的内部组合状态,如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情况。社区的人口结构有时间上的规定性,没有具体时间标志的社区人口结构是不存在的。人口分布是指居民及其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即社区内人口的自然或地理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大小、距离、互相交往或其他社区相互联系的方式。人口流动是指社区内居民数量的进出和增减,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二)地域要素

地域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人们基本的生存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地域要素是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社区要求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社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动植物等,对整个社区的性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组织要素

社区内成员在一起生活,需要有一定的机构来协调人们的行为,这样就产生了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保证了社区内人们共同、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它也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根据社区内组织的人际关系性质的不同,社区组织科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组织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以及固定的场地、设备、资源等特点,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银行、学校等;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规模较小、组织规范约束力弱、成员间关系紧密和认同感强等特点,如社会合唱团、舞蹈队等。

(四)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内容。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获得相似的行为或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使社区产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五)心理要素

社区的心理要素是指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同社区的不同结构会对社区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社区会产生或自豪或羞耻的情感,这就是社区的归属感;一个人与他人互动,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成员并承担一定的义务,这就是社区的认同感,与血缘、地缘、业缘等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紧密相连,使社区居民与社区荣辱与共。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有助于社区共同行为的产生,使社区共同体的生命得以发展。

(六)物质要素

社区的物质要素主要是指为社区成员生活、活动和发展所提供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基本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如各种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等。它是保障社区成员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

社区的类型和功能

通过对社区进行分类可以明晰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把握不同类型社区的工作规律。通过对社区分类的梳理可以了解为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分类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区理论。

一、社区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和城市的出现都是在进入以农耕和定居为特征的文明社会以后,伴随着非农业劳动人口的出现和壮大,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就开始逐渐分化,工业化革命加速推进了这两种社区的差异,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成为人们居住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两种社区在经济活动、人口、社会组织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带有普遍性,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也成为社区分类中最为重要的类型。

1.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血缘为纽带的自然起源,即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过程扩大为一个农村社区;或者由若干独立的农业家庭迁移、组合而形成村落;或者在群体运动的推动下产生一个新社区。

在生产方式上,农村社区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农村社区的主导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在经济活动方式上,农村社区是一家一户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生产上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劳动分工不明晰,社区经济活动简单。

从地域和人口的特征来看,农村社区人们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小,人口的职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结构的同质性强。

从社会组织形态来看,农村社区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以及长期在一起生活形成的乡亲关系。农村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家庭体系的基础上,甚至完全以家庭体系的结构来行使社会组织的功能。家庭在生产、生活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和娱乐单位。农村生活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家庭、亲属、邻里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上作用突出,因此农村社区中家庭、亲属、邻里等初级关系和初级群体非常重要。

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看,农村社区生产方式简单,生活方式单调,生活节奏缓慢,人们活动的范围较小,交往面较窄,因而获得的信息较少,思想上偏于保守。

2.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结果。从经济活动方式来看,城市社区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加快了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

从地域和人口方面来看,城市往往建设在交通要道、军事要塞,或是具有某种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地貌特点通常是比较平坦且有充足易取的水资源,同时城市之间的地理位置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城市沿交通线成长形成;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人口结构的异质性特点突出。城市人口相对集中,有利于人们的相互交往和服务,有利于人口智力资源的开发,但过于集中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住房、交通、犯罪等问题。同时,城市社区人口流动性大,生活多样化,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直接接触,人际交往多向而且频繁,因此社会关系趋向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

从社会组织形态上来看,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人口稠密,各种组织、机构林立,盛产和生活的社会化需要有规模庞大、内部职能分工和权力分层复杂的科层制管理结构。所以相比之下,城市社区人际关系复杂。

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社区中不同职业、阶层、文化背景的人居住在一起,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出较大差异,使城市社区文化表现为多元化、异质化和现代化的特点。

(二)按照空间特征进行划分 1.法定社区 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人为划定的,有明确的界限,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统治区域和社会群体组织,是国家对于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也可称为行政社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强大的管理力量是社区和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法定社区就是政府管理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然,法定社区的划分也可以自然地域为参照确定,在城市,行政区划就是国家行政的分级管理形式,我国现行城市化社区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是非人为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自然形成、共生共存的社会地理空间。由于自然社区是人们为了谋生自然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规模小,家庭为社会核心单位,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和传统的约束,社区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3.专能社区

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也可指在社区的多重功能中,某一功能具有主导地位,形成独有的社区特色的社区。按照社区所承担的功能进行划分,如城市中经济特区、文化社区、工业社区、旅游社区等,就是具有或多或少的功能特色的社区。专能社区的划分主要以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

4.虚拟社区

即出现在互联网时代的非现实社区。它是由有共同需要的社会成员(网民)组成,依托互联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并形成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虚拟社区提供的功能与现实社区有相似之处:具有新闻传播、社区通信、网络聊天、讨论、投票等功能,进入虚拟社区的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地获得所需的服务,进行个人间的人际互动。虚拟社区具有人际互动的非地域性、匿名性等特征,是人类活动空间扩展的一个飞跃。

(三)按照社区的层次进行划分 1.微型社区(初级社区)

微型社区是指那些人口数量少、地域面积小的自然村或城市居民委员会辖区共同体;初级社区是指那些人口数量较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等。

2.中型社区(二级社区)

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较大的中小城市。 3.大型社区(三级社区)

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更大的大城市。

二、社区的功能

社区有五大主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等社会功能,这是作为社区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实现的功能。

1.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社区必须设立与生产、分配和消费有关的制度结构,以满足当代和下一代对物质和服务的需求。不同类型的社区实现经济功能的产业不尽相同,农村社区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城市社区主要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

2.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自然人学习和传递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习做人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人能够学习和获得其所处的社会的知识、共享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能够学习多种社会角色。社区中的家庭、邻里和学校等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主要在学校和社区中受同龄群体的影响,社区的各类文体活动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格的形成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区文化教育可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理想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社区的社会化功能,形成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和设施广泛开展各种社区文体活动,例如社区中的剧院、公园、游乐场以及各种健康娱乐活动,使人们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在潜移默化中使社区居民受到教育,从而形成共住共生,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理念。

3.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社区通过社区控制使其成员遵守社区规范,并对违规的人进行教育或惩罚,使社会生活保持一定的秩序。

社会控制分为软控制和硬控制两种。软控制是通过风俗习惯、规范和道德对个人的行为产生控制力量。这种控制在社区中一般是通过赞誉、谴责、舆论、亲近或孤立等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起控制作用,承担这些功能的机构通常是邻里、社团等。硬控制是指社区所拥有的一套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组织相结合的社会控制体系及运行机制,通过行政执法、司法机关与社区治安、保卫、帮教配合,打击和预防犯罪。社区通过社会控制功能的实现,达到维护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协调社区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社区系统正常运转。

4.社会参与

社区是连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桥梁和纽带,个人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感受各项社会生活,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是形成和谐社区的基础。同时,社区参与是社区实践的核心,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通过社会参与,形成和发展社区性格,传递和实现社区的价值观。

5.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社区在其成员及其家庭遇到困难,且不能依靠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关系获得帮助时,向居民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传统社区中,初级和次级群体是提供社会支持和帮扶的第一道保障,随着现代社区的发展,社区中出现了一些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来实现和履行社会支持的功能,如福利机构、保险公司、志愿者队伍、教育机构等。

第三节

社区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

关于社区发展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致力于推动社区发展工作,1960年联合国出版的《社区发展和经济发展》一书,提出了关于社区发展的操作定义:“‘社区发展’这个词已经变成为一个国际习惯用语,用以指依靠人民自己的努力和政府当局的努力,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并把这些社区整合进国家生活,使其全力以赴对全国进步作出贡献的过程。”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教授认为:“所谓社区发展,概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社会质量的过程,是塑造社区居民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养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黎熙元认为:“社区发展是社会行为过程在社区中的具体化。它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具体社区中,将社区各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根据社区的共同需求,协调社区中的各种力量,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采取一系列的步骤,更好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使整个社区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社区发展的原则

联合国1995年出版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中提出了十项原则: (1)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愿望及需要,来拟定初始的工作计划;

(2)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工作的进行;

(3)在推行社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重要; (4)社区各种计划的拟订、执行,均应由社区居民共同参加; (5)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训练;

(6)发动并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 (7)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助计划,政府应当给予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

(8)全面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和完善的行政组织,并应同时注重工作者的挑选、培训,地方与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

(9)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充分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0)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协调发展。

为了使社区发展更符合我国社区工作的原则,社区发展中应遵循如下工作原则: 1.民主过程原则

民主过程原则是指社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方法是民主的,是由社区居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这一过程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基本符合多数人的兴趣和意志。

在民主过程中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处于协助的地位,而不是采取强制命令。民主选举时社区民主的一个基本表现,社区居民有权通过一定的形式选举和被选举为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成员、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民主决策是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定社区的重大事项(特殊情况下还必须召开全体社区成员大会进行表决),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执行。民主管理是由居民委员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代表社区居民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民主监督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承担的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2.全体参与原则

全体参与是指社区全体居民参与本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是社区居民对自己社区责任的分担和对自己社区成果的分享。居民参与不仅是社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社区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也就无所谓社区发展,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发展的效果。参与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决不能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迫居民参与。社区公众的参与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由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和监督社区发展事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少数人操纵社区发展。因此,居民的广泛参与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广泛合作原则

广泛合作原则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社区自治不是拒绝援助和支持,而是广纳资源,不仅包括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外部资源也需要吸收进来为社区发展服务。社区发展需要多种合作途径才能实现,这是由社区发展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

4.自下而上原则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中指出,“社区发展工作要符合社区多数人的利益;工作组织应具有社区各方面的代表”。因此,自下而上原则是需求导向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要求真正从社区居民的需要出发,从他们的角度和心态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社区发展项目,避免行政部门或某些高层人士为了个人或者某些群体利益损害多数居民的利益。在社区发展中,推进社区自治,必须建设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社区的领导人要依据居民的意见,提出社区发展目标,先由居民进行讨论,然后做出决策并贯彻执行。

当然,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实现社区发展目标过程中,也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政府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的援助。自下而上原则还要求社区发展要选好自己的领导人才,避免偏离了社区发展目标。

5.问题解决原则

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一书中认为,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首先就是从发现社区问题入手。问题解决原则也是需求导向原则,社区发展应该指向解决是社区问题,促使社区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否则发展就不能有效地改进社区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合乎社区的迫切需要。社区的问题复杂多样,首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因为对社区居民而言这些问题有大小、轻重和缓急之分1,从长远看,社区发展目标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短时间内人力、财力、资源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原则上先解决居民迫切需要的问题,就是那些不解决就会较严重威胁到多数人利益的问题,那些不解决就会危害居民生活最基本层面的问题。

6.协调发展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主要指社区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社区建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社区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社区发展中,不同社区群体之间存在各种矛盾,为实现发展目标,社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各方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社区协调发展原则包含内容非常丰富,宏观方面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等,微观方面如社区发展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社区资源配置和利用,居民自治与政府主导的关系协调等。和谐社区是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

二、社区发展的程序

根据社区发展的原则,社区发展的程序应该是自下而上、全民合作的民主过程。

(一)了解社区

了解社区是制订社区发展计划的首要步骤。主要了解社区的四个方面: 1.社区的基本情况

包括社区的发展历程,社区的区域特点、人口特点,社区的经济情况,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

2.社区的需求

采取各种社会调查方法了解社区需求。在了解过程中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居民的需求能否得到可持续性满足,是判断一个社区是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重要标志。

3.社区的问题

社区问题非常复杂,有的问题比较明显,有的问题比较隐蔽,需要调动社区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还要能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众多的社区问题中,首要应了解的是居民亟需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4.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社区的各种设施及其利用情况,如教育、医疗卫生、娱乐与休闲、社会福利、宗教、体育等各种设施,还包括社区可以利用的外部潜在资源。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重置,整合管理资源、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调动和整合社区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潜在资源,使之变成社区发展的现实资源。

(二)制订发展计划

为了社区发展目标进行有效地安排,必须制订周密完善的发展计划。制订有效的社区发展计划必须让全体居民都能了解并广泛参与;必须考虑其适合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与整体规划;必须考虑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必须考虑到社区各机构、各组织之间的协调,计划各阶段的衔接等方面的因素。

(三)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社区发展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过程。如果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发现计划不当或有偏差时应立即讨论、研究并改进计划。作为居民要积极参与、推动和监督计划的实施,也可推荐合适的人才来实施计划。作为实施计划的工作人员不能违背居民的意愿而独断专行。专职社区工作者要从专业化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控计划实施进度;居民委员会应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街道办事处起到指导与协调的作用,共同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促进社区发展。

(四)评估工作成效

评估是检验社区发展成效的重要方法,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目标是否实现、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等。社区发展工作的评估以居民的满意度为核心,社区发展工作的评估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的评估人是居民和街道办事处,也可以请其他社区主体作为评估人表达意见。评估有助于随时修正方案,使发展计划更加完善;有利于客u观地观测社区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便于未来工作的开展与方案设计。

第3篇:第六章社区概论(推荐)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社区首先是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rark)。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 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 我国社区概念最早由费孝通翻译过来。“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把社区的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次。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

1、社区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是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区别具体表现为: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功能更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不是社区简单的相加。

2、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区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会组织在社会学中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社会组织:家庭、氏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狭义社会组织: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社区社会组织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自觉参与,以公益或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基本要素:组成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要构建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组织成员自由进入、推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着完善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系的职责。

3、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

(三)现代社区的特征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人类活动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社区文化是社区与社区相互区别的关键,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产地、生存地、传播地。

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社区主要功能服务、保障、参与、教育和社会控制。

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区变迁速度加快,职能社区的出现成为社区变迁的一个崭新形式。

二、社区的基本要素

(一)人口要素

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从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和流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人口数量决定社区关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是衡量社区规模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社区层次的重要依据。

(二)地域要素

地域要素是社区与社区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

(三)组织要素

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组织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以及固定的场地、设备、资源等特点,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银行、学校等。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规模较小、组织规范约束力弱,成员之间关系紧密和认同感强等特点,如:社区唱团、舞蹈队等。

(四)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内。

(五)心里要素

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六)物质要素

为社区成员生活、活动和发展所提供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基本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如各种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他是保障社区成员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 社区的类型和功能

一、社区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

1、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学员为纽带的自然起源。生产方式上,农村社区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农村社区的主导产业,身缠上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劳动分工不明晰,社区经济活动简单。从地狱和人口特征来看,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小,人口职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结构同质性强。从社会组织形态来看,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以及长期在一起生活形成的乡亲关系。家庭在生产、生活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和娱乐单位。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看,农村社区生产方式简单,生活方式单调,生活节奏缓慢,人们活动的范围较小,交往面较窄,因而活得信息较少,思想上偏于保守。

2、城市社区

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加快了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从地域和人口方面来看,城市往往那个建设在交通要道、军事要塞、或者具有某种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地貌特点通常是比较平坦且有充足易取的水资源。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人口结构的异质性突出。人口流量大,生活多样化,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直接接触,人际交往多向而且频繁,社会关系趋于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从社会组织形态上来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

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人口稠密,各种组织、机构林立、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化需要有规模庞大、内部职能分工和权力分层复杂的科层制管理结构,人际关系复杂。从文化和生活上看,城市社区文化表现为多元化,异质化和现代化。

(二)按照空间特点进行划分

1、法定社区: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认为设定的,有明确的界限,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统治区域和社会群体组织,是国家对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也可以成为行政社区。政府强大的管理力量是社区和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法定社区是政府管理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过现行行政社区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是非认为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自然形成,共生共存的社会地理空间,特征:规模小,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元,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和传统的约束,社区同质性强。

3、专能社区

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的划分

4、虚拟社区

人际互动的非地域性、匿名性特征。

(三)按照社区层次进行划分

1、微型社区(初级社区)自然村,居民委员会辖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

2、中型社区(二级社区)中小城市

3、大型社区(三级社区)大城市

二、社区功能

1、经济功能:社区基本功能

2、社会化:一个自然人学习和传递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习做人的过程。

3、社会控制: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

3、社会参与:连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桥梁和纽带,个人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感受各项社会生活,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是形成和谐社区的基础。

4、社会支持:社区在其成员及其家庭遇到困难,且不能依靠自己家庭和个人关系获得帮助时,向居民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如:福利机构,保险公司,志愿者队伍,教育机构。

第三节:社区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

1960年联合过出版的《社区发展和经济发展》提出:“社区发展”这个词。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社会质量的过程,是塑造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养互动与自制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国社区发展实际: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社区发展的原则

联合国1955年出版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中提出事项原则:

1、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愿望及需要,来拟定出是的工作计划;

2、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工作的进行;

3、在推行社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中要;

4、社区各种计划的拟定,执行,均应由社区居民共同参加;

5、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训练;

6、发动并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

7、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主计划,政府应当给予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

8、全国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和完善的行政组织,并应同时注重工作者的挑选,培训,地方和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

9、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酬能股份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0、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协调发展;

我国社区工作的原则:

1、民主过程原则: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协助而不强制命令。

2、全体参与原则:全体居民参与本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3、广泛合作原则:社区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吸收进来为社区发展服务。

4、自下而上原则: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中指出:社区发展工作要符合社区多数人的利益,工作组织应具有社区各方面的代表。

5、问题解决原则: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中认为,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首先就是想哦那个发现社区问题入手。

6、协调发展原则: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社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社区是现代社区的发展目标。

二、社区发展的程序

(一)了解社区

1、社区基本情况

2、社区需求

3、社区问题

4、社区资源

(二)制定发展计划:必须考虑适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目标明确,整体规划。

(三)实施计划

居民要积极参与,推动和监督计划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要从专业化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控计划实施进度,居民委员会应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街道办事处起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四)评估工作成效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目标是否实现,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经费使用是否合理。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评估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的评估人是居民和街道办事处。

第4篇:语言学概论第十六章[最终版]

超过六千万人的语言用十三种: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度斯坦语(有印地语,乌尔都语两种标准语),日语,印尼语,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其中汉语的使用人数最多,近十亿人使用。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大会及其各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大会及其各主要委员会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饿语,保语,波语是亲属语言,来自共同斯拉夫语。 斯拉夫语和日耳曼语也是亲属语言。 语言的类型分类 

按照词的结构和词素的相互关系可把各语言分为:根词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史综合语。 1.根词语的特点是:词极少构形后缀,因此也很少形态变化。词与词的关系一般通过词序和辅助词来表现。例如: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

属于根词语的:越南语,缅甸语,马来语。

2.粘着语的特点是:具有构形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词根可单独使用,构形词缀粘着在词根上,结合不紧密。

属于粘着语的有:日语,朝鲜语,班图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3.屈折语的特点是:一个构形词缀可表示若干语法意义,词素内部音的交替也被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词缀和词根的结合紧密。

属于屈折语的有:印欧语系,闪含语系。

4.多史综合语的特点是:宾语,状语甚至主语作为词缀形式包含在动词谓语中,以动词为中心构成一个相当于句子的词形。

例如:北美印第安的

i-n-i-a-l-u-d-am (我把它交给了她) 属于多史综合语的有:美洲印第安诸语言,古亚西亚语。 根据把语言分为综合语和分析语两种。

1.综合语的主要特点是:用词本身的形态化来表示词的语法关系和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 例如:

属于综合语的有:俄语 ,德语,立陶宛语,印地语。

2.分析语的主要特点是:用词序和辅助词等词外手段表示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

i read a book of your father.(我读过一本你父亲的书) 属于分析语的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保加利亚语,汉语。 按主语,谓语,宾语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可把语言分为SVO(主动宾)型,SOV(主宾动)型,VSO(动主宾)型几种。

1.SVO型语言大部分句子按主动宾的词序排列,如汉语: 我学日语 属于SVO的有:英语,汉语,罗曼语族诸语言。 2.SOV型语言大部分句子按主宾动的词序排列,例如: 属于SOV的有:日语,土耳其语

3.VSO 型语言大部分句子按动主宾的词序排列, 属于VSO的有:阿拉伯语,威尔士语,希伯莱语 侧重主语或主题分类

语言可分为四种类型:侧重主语型,侧重主题型,主语主题并重型,主语主题合并型。 1.侧重主语型的语言特点是:句子结构主要用主语谓语关系加以描写,虽然也不包含主题述题关系,但不必作为描写重点。 例如:i read a book (我读过一本书)

属于侧重主语型的有:印欧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闪语族的许多语言和印尼语。 2.侧重主题型的特点是:句子结构主要用主题述题关系进行描写,可以描写得很深刻,描写时可主谓关系。例如:那本书出版了 属于侧重主题型的有:汉藏语系...... 3.主语主题并重型语言的特点是:语言中主谓结构和主述结构同等重要,多数句子中主题和主语并存。

属于它的是:日语,朝鲜语。

4.主语主题合并型语言的特点是:句子中的主语和主题合并,难以区分。如菲律宾语既不侧重主题,也不侧重主题。

按语言的使用范围,可把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1.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国语。 2.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 3.区域性官方语言。

4.宗教语言,如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 5.国际组织语言。

语言功能特征分类

1.规范性:指整个语言集体所接受的,全社会公认的标准。有规范的就是标准语。 2.生命力:指存在说该语言的社会集体。

3.历史性:语言是否是历史发展来的,还是人工的。

4.独立性:使用该语言的人是否把它看作同别的语言或别的变体有区别的语言。 克里奥耳语是从皮钦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混合语。 

35.语言的功能特征:规范性 生命力 历史性 独立性

皮钦语:

- 克里奥尔语:

-

+

±

- 36.联合国工作语言:英语 法语 汉语 俄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37.语言分类:汉语(根词语、分析语、汉藏语系傣语语族) 英语:屈析语 分析语 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德语:屈析语 综合语 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法语:屈析语 分析语 印欧语系罗曼语族 俄语:屈析语 综合语 斯拉夫语系东部语族 日语:粘着语 综合语 系属不明 韩语:粘着语 分析语 系属不明

第5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革命》

2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

(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9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0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1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个人消费的分配的论述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投资分配

D.按个人劳动成果分配 12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B.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C.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13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二、多项选选题: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有:

(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它:

(

) A.是彻底消灭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B.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3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

A.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过程

5在西方出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而在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军突起,表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模式: (

) 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B.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C.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唯一正确模式

6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无产阶级执政党应: (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B.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C.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D.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应予坚决的排斥和抵制

7社会主义制度在曲折中持续前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 (

)

A.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B.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C.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D.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8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

(

)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3、科学社会主义源自空想社会主义,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区别。

4、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5、吸收来自工人阶级以外的其他阶级或阶层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入党,会影响党的先进性。

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7、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应该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各尽所能

C.按需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具体说来消亡的是:

(

) A.国家的全部职能 B.国家的全部机构 C.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D.政治国家即作为阶级压迫的国家机器

3、共产主义劳动的最大特点是:

(

) A.生活的第一需要

B.奴隶般地服从分工 C.取得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D.谋生的手段

二、多项选选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3、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

)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4、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因为:

(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

D、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只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就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都只是谋生的手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

第6篇:【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辨析近义成语谨记六个角度提升训练

专题一 辨析近义成语谨记六个角度

1.(2015·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________,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愈烈。

②在美国中期选举________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大堆的棘手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世界变化快”。

③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________,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解析:选B。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昔日稳定、文明、富足的香港因为愈演愈烈的所谓“占中”运动而变得________。 ②季羡林先生________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③在________的漫漫长夜,鲁迅的杂文成为号召革命者向黑暗势力抗击的檄文。 A.风风雨雨 风雨如磐 风雨飘摇 B.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C.风雨飘摇 风风雨雨 风雨如磐 D.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解析:选C。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各种艰难困苦。 风雨如磐:风雨像磐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解析:选B。“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莫衷一是”强调很多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①句中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各执一词”最合适。②句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才符合。③ 1 句中“莫衷一是”最合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台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________的发展大环境。

②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________的文化现象。

③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________,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B.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D.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解析:选B。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意思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5.(2015·西宁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遏制。

②日本安倍政府一系列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A.营私舞弊 东山再起 不约而同 B.徇私舞弊 死灰复燃 不谋而合 C.营私舞弊 死灰复燃 不约而同 D.徇私舞弊 东山再起 不谋而合

解析:选C。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徇私舞弊: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做违法乱纪的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6.(2015·长春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盛夏的武汉城真不愧“火炉”之称,炎天烈日,________,不仅罕见外地旅游者,即使是本地市民也都愿意待在家中,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

②在确定国家旅游日的具体日期时,我们期待有关部门________,排除各种沾染了浓厚商业气息的建议的干扰,使“中国旅游日”真正成为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节日。

③作为一名检察官,唯有常怀一颗检察“初心”,持之以恒地在检察岗位上恪尽职守、________、激情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A.流金铄石 探骊得珠 宵衣旰食 B.吴牛喘月 披沙拣金 俾昼作夜 C.吴牛喘月 探骊得珠 俾昼作夜 D.流金铄石 披沙拣金 宵衣旰食

解析:选D。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探骊得珠:比喻文章含意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服,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 2 限制地享乐。

7.(2015·云南省玉溪市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过多次试验,“嫦娥”三号终于突破了三大关键技术。关键问题一解决,探月工程的其他问题就________了。

②这部深邃悠远、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国内外画廊与国际友人所收藏。

③联欢晚会上,平时较内向的小王被主持人请上台模仿迈克尔·杰克逊,他那个腿蹬地的舞蹈动作________,赢得大家一片喝彩。

A.迎刃而解 栩栩如生 得天独厚 B.不攻自破 栩栩如生 匠心独运 C.不攻自破 得天独厚 惟妙惟肖 D.迎刃而解 匠心独运 惟妙惟肖

解析:选D。“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不攻自破”是指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或站不住脚,比喻事物的荒谬;“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匠心独运”形容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得天独厚”指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8.(2015·银川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____、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________的保守思想。

③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________。 A.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犹豫不决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解析:选A 。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__,不值一提。 ②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③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B.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C.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解析:选B。九牛一毛:比喻众多数量中的一点点,指极少,很轻微。一般用于数量的比较 。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强调“不足道”。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强调数量少。

10.(2015·海口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15年6月,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率先亮相,预示着无人驾驶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并促进汽车行业________的发展。

②当食品安全与________的二维码技术相结合,人们就能够仔细了解食品的“身世”,甚至还能找到鸡蛋的“鸡妈妈”。

③在沿海农村地区生活的老王一家,虽然没有豪车奢衣,但是自家经营种植的葡萄园生意________,生活过得悠然自得。

A.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

3 B.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 蒸蒸日上 C.突飞猛进 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 D.突飞猛进 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解析:选C。三个成语都有快的意思。突飞猛进:侧重速度快,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侧重变化大,日日都有更新。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

11.(2015·大连三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去年查办28老虎情节________,贪腐令人心悸!如此众多的省部级以上高官案件被查办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一大批被打下的“老虎”或将陆续站上被告席受审。

②羊年开始的头几周,新片内容多数围绕“骗”字打转,有趣的是,________的骗术和电影水准相当一致,高有所高,低有所低,“骗”中之王也是片中之王。

③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曾明确表态,反腐巡视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________,要全部扫描。

A.耸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B.骇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C.耸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D.骇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解析:选B。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其词,使人听了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12.(2015·四川五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________的感觉。

②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________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③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________,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

A.言不尽意 词不达意 言不由衷 B.言不及义 含糊其辞 言不由衷 C.言不及义 词不达意 言人人殊 D.言不尽意 含糊其辞 言人人殊

解析:选A。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词不达意: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含糊其辞:指话说得不清不楚。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人人殊: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13.(2015·广西柳州市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小张被提拔为部门领导三个月以来,凡事________,消瘦了不少。 ②面对肆虐的大火,消防队长________,冲进火中去营救被困的人们。

③作为班长,你应该________,不能在这么点小事上犯错误。 A.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B.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C.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4 D.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解析:选D。 “身体力行”着重于亲自实践,努力去做。“身先士卒”原指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多引申为职位高的人首先干在前面,带头去做。“以身作则”着重于自身作出榜样。

14. (2015·沈阳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B.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C.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 D.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解析:选C。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

15.(2015·贵阳三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各级领导干部不能________,要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破除思想桎梏,真正做到站位高、谋事深,让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________,固守传统习惯和传统商业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能勉强果腹,甚至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③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不应________,害怕变化,害怕新事物,因为正是它们孕育着发展的生机,引领我们开启新的篇章。

A.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固步自封 C.固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D.墨守成规 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解析:选C。“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固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进,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上一篇:学校冬季取暖自查情况下一篇:党员教师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