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总结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语言学概论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语言学概论总结

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概论

[摘要]本文回顾了翻译思想与语言学紧密联系研究的概况,通过深入研究这种联系,提出了基于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基础、翻译过程的语言学描写方法和翻译的语言学标准的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

[关键词]翻译语言学 模型 理论

1 翻译思想与语言学紧密联系研究的概况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所涉及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可以从《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中看出。伴随着对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引进,中国翻译研究者们在20世纪的后20年开拓了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本土的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因此,语言学和翻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进行深究后,本文提出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

2 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的建立

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型如下图:

2.1 翻譯研究的语言学基础。翻译语言学注重语言学理论基础。语言学一向与翻译研究关系密切,当代语言学,尤其是语篇语言学,更有可能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翻译研究所要拥抱的是集语言与文化分析于一体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模式。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基础,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指导,才能构建起翻译学的理论体系。语义的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替代论、关系论都有各自的翻译观,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弥补这些翻译理论之不足。

2.2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描写方法。翻译语言学运用语义取向法、话语分析取向法、语用学取向法、语篇语言学取向法和语料库取向法等语言学方法描述翻译过程。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话语分析已发展成语言学的一支新兴学科,话语分析的成果(主位推进、衔接连贯、问题—解决模式及宏观语篇结构)也逐步深入地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来。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流派,语篇分析在对翻译研究发生影响。例如,在具体的篇章中,存在由于语境制约而导致的所指义偏离、贬损义偏离、褒奖义偏离和情感义偏离。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翻译理论也在不断成熟。维索尔伦的语境动态顺应论不仅可将翻译理论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而且动态顺应也为拓宽翻译研究的发展空间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解决好了语料的代表性问题,语料库翻译研究才能更好地健康发展。

2.3 翻译的语言学标准。翻译研究只有以语言学的理论作为主干框架,才会对翻译活动有本质的认识。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既不能够把它们作简单的比较,更不能用甲的标准(规则)来衡量乙的做法。[13]翻译的标准是语言学理论。当理性意义与联想意义一致时,翻译是确定的,直译可达到“信”“忠实”的标准;当理性意义与联想意义不一致时,可采用翻译的一些软标准,如: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译文的普遍可接受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参考文献

[1]黄国文.关于翻译研究语言学探索的几个问题[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3).

[2]李林波.中国语言学模式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回顾[J].外语教学,2007(5).

[3]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3).

[4]司显柱.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5]吕俊.普遍语用学的翻译观——一种交往理论的翻译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6]李弘,王寅.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7]黄兴军.从奈达的翻译思想看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科技资讯,2007(32).

[8]沈伟栋.话语分析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0(6).

[9]姚喜明,焦俊峰.翻译中的词义偏离[J].外语教学,2003(2).

[10]杨俊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11]罗选民.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兼评Maeve Olohan的《翻译研究语料库入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12]蒋林,金兵.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代表性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7(1).

[13]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作者:孙圣勇

第2篇: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问题评析

摘 要: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面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富有借鉴意义的解决办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种种看法作出了评析,同时指出,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切合教学实际,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直观化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必修课。就学科体系来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很不乐观,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喜欢学。学界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非常关注,要求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争论最多的是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不少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了很多有益见解,颇有借鉴意义。但批评归批评,问题照样存在,这种现状令人深思。我们的改革是否脱离了实际?带着这一质疑,我们对学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措施和建议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内容方面的问题评析

教材内容方面的首要问题是“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这方面批判的声音较多。[1][2]比如:按目前通行的教材,“现代汉语”是以语言结构要素来编排的,除绪论外,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或语用)等五章,而“语言学概论”也有语音、文字、语义、语法、语用等内容。另外,不少现代汉语教材为了提高理论意识,大量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所以,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再开设“语言学概论”课。能不能用“现代汉语”取代“语言学概论”?该如何看待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呢?

当然,现代汉语事实的分析需要运用一些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我们在向中国学生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时也离不开汉语事实,甚至主要用汉语事实去解释说明一般语言学理论。另外,两门学科都属于语言学,都要讲语言的结构要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两门课程应有所侧重,“现代汉语”侧重应用,“语言学概论”侧重理论。“语言学概论”课程中涉及汉语,事实是为普通语言理论服务的,比如语音学这一章,重点应放在国际音标和音位学理论上。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和辅音,学生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学习过,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先领着学生复习一遍,重点讲述汉语中没有的音素的发音要领,如辅音中的齿间音和舌叶音等。“现代汉语”课程重点是分析汉语事实,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比如语音学这一章,可以重点讲汉语拼音方案中各音素的发音方法和音节拼写规则、语音规范、普通话推广等问题,而不必讲音位理论。教材编写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好两门课程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回避相关内容。但遗憾的是,两门课程的教材编写往往缺乏协调性。[3]教学实践证明,个别内容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由于“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概念多,理论多,初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内容虽然“现代汉语”中讲过了,但很多学生往往一知半解,理解不深刻,所以,“语言学概论”中虽然重复但学生并没有感到多余,不同角度的讲解有利于理解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内容方面的第二个问题是理论框架的问题,目前通用教材理论主要局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框架内。有些学者认为这跟当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极不相称,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语言学理论没有被及时吸纳到教材中去。跟语言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介绍得也很不充分。[1][2][4][5]我们认为这种批判脱离了教学实际,当代语言学理论确实很重要,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但这门课程在各高校学时都很少,多者50个左右,少者30个左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事无巨细地把语言学的各个理论都讲清楚根本做不到。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转变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文秘”“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在这一大背景下,增加学时很不现实。与其把上述理论都拉来急匆匆地蜻蜓点水式地讲,还不如集中时间讲清楚某一理论。而结构主义是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着力讲结构主义也符合教学大纲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所以无可厚非。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根据条件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语言学概论”一门课程包揽不了这么多内容。

另外,关于教材语料选用问题也颇有争议,有人批判教材选用的语料主要局限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上。[3]但实际上,就国内中文系讲授这门课程的一线教师和学生来看,懂多种外语的人很少,大多以英语为主。如果以一种授课者和听课者都不懂的语言为例来讲解抽象的理论,没有感性的认识,必然理解不深刻,其效果可想而知。并且,我们学习的语言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到转换生成到功能语言学,都主要以英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跟其他语言对比,验证总结出来的理论,以汉英语料为主是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科自身实际的。汉语中有的语言现象重点讲汉语,然后推及英语,因为相对于外语,可能汉语(包括方言)更符合学生和教师的语感,容易获得感性认识,比如讲到形态,学生比较难理解,因为普通话缺乏形态变化,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很多方言里有形态变化,如果把这些汉语方言的语料吸收进教材,能够加深学生关于什么是形态的认识。

教材的发展永远跟不上学术研究和社会的发展。教材只是教师上课的蓝本,不等于课程体系,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在把握系统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与教材有联系又不完全一样。既要反映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要适时地穿插反映该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学术动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关系,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什么都包揽。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而又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评析

为了提高“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師在批判反思传统的靠教师一张嘴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许多富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趣味性教学法等。[5](P82-83)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运用这些方法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看其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实际。

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究,自主获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比较抽象,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听懂就不错了。另外,中文系的学生绝大多数喜欢文学,读读文学作品觉得很有趣,容易融入其中。而相比之下,语言学则显得生硬、枯燥,平时上课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学生还比较爱听,但一涉及到理论问题,很多学生就懵了。加之扩招之后,学生的素质普遍不如从前,要想让他们跟着课程看点参考书,多数学生做不到。由于学生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少,纯粹的讨论课根本展不开。但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讨论,比如把一些有争议问题的不同观点告诉学生,启发他们思考,然后让他们说说哪种说法更有道理,最后教师总结并表明自己的看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要走向实践。教学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语言学概论”也不例外。其实践式教学主要体现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语言调查,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语言生活,用语言学理论解释和规范我们的日常用语。比如在讲授“地域方言”时,可以鼓励学生比较自己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讲授“语言规划”时,安排学生调查校园中不规范的用语现象。讲授“语言的演变”时,安排学生调查近两年出现的新词语或校园流行语,使其真正感受到语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也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安排实践的,另外,开展语言调查前,教师要设计好调查的内容,明确集中训练的知识点,最后才好驾驭,这样的训练才有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喜欢文学不喜欢语言学的原因是语言学没有文学有趣。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语言学与文学属于不同的学科,没有可比性,但把差别如此大的两个学科放在一起教给学生时,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比较。为什么学生不会把物理、数学拿来跟文学相比?因为学生心里很清楚它们与文学属于不同的专业。所以近年来有学者呼吁把语言学从中文系独立出来,这无论对语言学科的教学还是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现有的体制下,使这门学科能够吸引学生的关键还是靠趣味性,每节课都要有能够吸引学生的亮点,比如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某个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最好以学生身边的语言现象或者有趣的相声小品的语言作为分析对象,多举一些反映时代信息的例子。例如在讲语言的演变时,不妨举出一些流行词语,有的是新产生的词语,有些以前有但语义发生了变化,如“小姐、美女”等,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语言的变化。但不是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找到有贴切而又有趣的例子,对某个知识点的周密推演,思辨式的评述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点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开动脑筋,把学生吸引到课程中来。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要联系实际有选择地运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为了追求方法的新颖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和训练。

三、结语

“语言学概论”作为一门抽象的基础理论课,教材内容的编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切合教学实际,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教材内容的编排要切合教学实际,不要故意回避某些“现代汉语”中讲过的内容,也不要什么都包揽。对于重复的内容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导。由已知到未知,符合认知的规律。例如教语音的发音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发“现代汉语”中讲过的汉语普通话的音,复习这些音的发音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及汉语普通话中没有但方言中有的音,再推及英语和其他外语中常见的音,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语料选择的优先序列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英语>其他语言,这样更符合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语感,更直观。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切合教学实际,能使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化。讨论和实践都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生活,并且学会由熟悉的语言现象概括或推导出抽象的理论。趣味教学法是通过有趣的例子形象化地阐释抽象的理论。都是为了把理论就跟鲜活的语言事实联系起来,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解和各种类型的语言事实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的博大精深。

(本研究得到了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语言学概论’教学中问题导入研究”和“河南大学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的资助。特此申谢!)

参考文献:

[1]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2005,(5):102-103.

[2]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1,(1):71.

[3]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协

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136-137.

[4]刘丽丽.“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教学创新尝试

[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7):139.

[5]许晋、李树新.高等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探析[J].内蒙

古師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112-113.

[6]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咸宁学院学报,

2010,(2).

(董秀英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1;程波涛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475001)

作者:董秀英 程波涛

第3篇:语言学概论微课教学原则初探

【摘要】语言学概论课程系统性强,理论难度大,遗忘率较高,可以利用短小的微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微课教学需要遵循引导原则、区别原则、拓展原则和结合原则,恰当的微课教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的进步。

【关键词】教学原则 微课 语言学

【课题项目】本文是防灾科技学院语言学概论精品建设课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语言类课程中唯一一门必修的理论课。与文学类课程相比,语言学理论课程具有逻辑性思辨性强、重视实证和检验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学习难度也显得更大。近年来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比较丰富全面,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用例、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关系协调等方面均有涉及,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语言学概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研究,为这一课程的教学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数字教学资源和方式,其主要特点是“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很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载体”(《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特别适合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小知识点的预习复习、移动学习和分层学习。语言学概论理论性强,一些理论点难度较大,需要深度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 一些知识点遗忘率很高,需要及时复习巩固以加强记忆 还有很多知识点系统性很强,需要梳理贯通等等,适合使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课程组对语言学概论的微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小型微课库,对语言学概论微课教学的特点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微课教学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今后的课程建设及其他类似的课程建设积累有益的经验。

一、引导原则

引导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逐步探索、不断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并验证的过程。好的引导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且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语言学概论是典型的理论类课程,理论的推理、论证、运用都是比较严密复杂的过程。如果仅仅由教师讲授或者推证一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容易印象不深,理解不透,遗忘率高。因此,语言学概论的授课要遵循引导原则 微课教学也不例外。微课可以将一个小知识点的推证、理解过程进行步步引导,学生既能摸透知识点,又可以在反复观看学习中学会推证的方法,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反复学习是课堂教学给不了的,也是微信教学的优势之一。

例如講解“语言的层级体系”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一般能记住层级体系的基本内容,但从哪里开始进行语言层级体系的分析,怎样分析和描写出来的并不清楚 今后面对类似的复杂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层级分析仍然不知如何着手。微课中,我运用一系列问题着重引导层级体系的认识和分析过程:

1.我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基本单位是什么?比如:“我喜欢语言学。”——句子

2.句子是由什么语法单位组成的?——短语和词

3.词是由什么组成的?——语素

4.语素包含哪些部分?——音和义

5.语素的音和义都来自哪里?那个是来自语言内部的?——语音是来自语言内部的

6.语音最常用常见的基本单位是什么?——音节

7.音节由什么组成?——音位(音素)

把刚才这些问题的答案从上到下列出来,语言的各级基本就出来了。

8.下一级和上一级之间一般是什么关系?——下一级组合形成上一级

9.有一处上下关系与众不同,是哪一处?——音节——语素

10.音节以下的单位有什么共性?语素以上呢?——分开语音层和符号层

……

作为课堂教学有效补充的微课,只讲这一个问题,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以在预习或者复习时反复理解这一过程,领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微课的引导与课堂教学的引导不同,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现场,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参与和回应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微课教学中,学生只是观看微课,并不能真正形成回答或者讨论,需要调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就语言学概论来说,微课引导问题的设置需要更细致,推演论证过程要更清晰,且在时间上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最后可以增加总结和梳理的环节。

二、区别原则

微课教学如果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片段重复,那么与教学录像没有什么区别,失去了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因此,微课教学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的区别,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区别。具体到语言学概论课程上,区别主要体现为:教学方式上的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上的切入角度、知识点选取、深度广度等方面。

翻转课堂教学方面,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的关系等问题,会布置学生先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课堂上再就问题进行发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这样既节约了课内时间,还有效的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方面,微课选取的知识点有的就是教学重点、难点,但是换一个角度,使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对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刻的把握,如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课内主要讲理论,微课主要作练习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组定义的理解。有的知识点是课本上没有或者基本没有,但有深度、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如不同语言对现实的划分不同 有的是对某一知识点的继续深入挖掘,如音位,微课会从音位的定义引申到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的社会属性。

微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与课堂教学保持区别,便于利用更为丰富的手段和资源进行高效的教学和学习,也有利于对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三、拓展原则

不同院校的语言学概论课时一般为32—54课时不等,对于一门理论课程是较为有限的。我院语言学概论课程在上一轮课改中课时从32增加到了48,但仍然比较紧张,很多知识点仅仅能完成讲解和练习,难以向更深的层面进行挖掘,也难以联系研究前沿及社会热点进行进一步讲解。微课可以成为一种拓展课程容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进行深度拓展,另一方面进行广度拓展。

有深度的知识点一般是难点或者学生掌握的薄弱点,微课教学中选取有深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反复学习和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课堂教学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一些问题的探讨需要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微课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更有深度的讲解或者练习,可以有效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例如“不同语言对现实的划分不同”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理解 但是大部分教材对这一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晦涩难懂。由于课时限制,这一知识点并不适合在课内进行深入讲授,可以在微课上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拓展,循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和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这两个方向进行梳理和引导,并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近年来语言学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应用成果也随处可见。将更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交叉学科知识等等引入微课学习,可以有效增加课程的广度,打开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学并进行专业研究提供条件。例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节,教材虽然已经修订,但仍然采用的是较为保守的“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这一观点 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后,语言变成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對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认识转变为“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思维”,“学语言就是学思维”,这一点就可以在微课中进行拓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知识点也适合在微课中进行拓展。

四、结合原则

作为一门理论基础深厚的概论性课程,语言学概论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形式仍然应该是课堂教学,微课目标单一、内容短小,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课内教学服务,而不是脱离课堂教学,成为独立的课程内容。这是由语言学的理论性、系统性等特点决定的。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主要有翻转课堂结合、课堂讲解与微课练习结合、微课复习等几种形式。

例如徐通锵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修订后,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的关系图有了较大改动。对比改动前后的关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的关系,因此可以将两张图对比放在微课中,列出思考提纲让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进行对比、分析和学习,课上可以由学生讲解、检查学习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即可。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概论中的一个传统理论重点,课上会进行十分深入透彻的讲解 可以在微课中增加部分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并将其中的疑难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在不断发展,新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及时学习和利用微课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进步。上述四个原则是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微课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希望对其他文科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微课教学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小兵.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2]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01).

[3]郜峰.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原则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08).

作者简介:

刘宏川(1979-),女,河北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认知语法,语言学理论。

作者:刘宏川

第4篇: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增音等几种类型。

5、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如“单身汉”的概念意义就是“没有妻子或者没有跟妻子一起生活的男人”;“卖”的概念意义就是“用东西换钱”。它的作用是区别不同的事物现象,它反映所指对象的共同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区别。

概念意义可分为若干小类,如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认知意义和指称意义。

通俗意义反映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性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肤浅、模糊。如“糖”和“盐”一般人只理解为产生甜味、咸味的调味品。

专门意义反映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如具备化学知识的人“糖”和“盐”的化学性质不同。

通俗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专门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 认知意义:反映概念的内涵,表示概念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

指称意义:反映概念的外延,表示所指对象的范围和类型。

如“人”的内涵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外延是男女老少、古今中外所有的人。

6、评价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评价意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评价意义,一种是隐性评价意义。

显性评价意义,又称感情意义或感情色彩,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明显褒贬态度,大体上分为褒义和贬义的两种。凡是表示说话人所对所指对象的赞扬、喜爱、尊重、亲切等感情态度的,就是褒义,如“聪明”、“顽强”、“好走”。凡是表示说话人所对所指对象的压抑、厌恶、轻蔑、疏远等感情态度的,就是贬义。如“狡猾”、“顽固”。

隐性评价意义,又称含蓄意义或内涵意义,是指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含蓄的评价,也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如“男人”常常意味着坚强、勇敢、有气度、有主见等。

7、间接语言行为: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语言行为是指用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它可以分为两种: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立即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意”。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语言行为。

8、预设触发语:预设往往是由话语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引发出来的,这些引发预设的词语称为预设触发语。它包括

A、动词性预设触发语,主要包括叙实动词和变化动词。

B、副词性预设触发语,如“又”、“在”等,表示关联,预设存在着同类现象。

C、代词性预设触发语。疑问代词用于特指问句,一般疑问代词以外的部分为预设、例如“谁去北京?(预设:有人去北京)”。

D、领属性、限定性预设触发语。这种预设触发语预设存在某事物或状态。

二、分析题(4*8=32)

1、常见音素的描写方法。(P74)

2、义素分析法分析一组词。(P103)

3、述谓结构分析法分析一个句子。(P118)

4、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歧义句式。(P140)

5、句法变换法分析一组句子。(P145)

6、预设和预设触发语的分析。(P225)

7、间接言语行为的分析。(P207)

三、简答题(2*12=24)

1、语言层级及其特点。

语言系统是多层级系统,根据语言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级:下层和上层。语言的下层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层,即语音层,包括音位和音节;语言的上层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包括语素、词和句子。语言层级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从语言的下层到语言的上层是质的变化。下层语言单位有形式无意义,不是语言符号;上层语言单位既有形式又有意义,是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组合。

②从下一级语言单位到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量的扩充。有限的音位可以构成成百上千的音节,再构成音素、词和句子。

③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下一级语言单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下一级语言单位都是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构成部分。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和言语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主要区别在于:

①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② 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③ 语言实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④ 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⑤ 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主要联系在于:

①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

②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语言系统是一套社会惯例,个人言语必须符合这个惯例。

3、句法变换的方式与作用。(一个句子为例)

不同的句型或句类之间有时可以相互变换,句法变换的基本方式有五种:省略(去掉句子的某些成分)、移位(改变词语的先后位置)、插入(在句式变换时添加某些词语)、代替(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和复写(重复某些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

句法变换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语言教学,而是用于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中句法变换是学习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的一种有效手段;语言研究中句法变换是语法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4、语法形式的定义与分类。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等;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下面是几种主要显性语法形式:

⑦ 词序,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区别不同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形式; 辅助词,专门或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主要是虚词和助动词; 词缀,定位黏着语素,附在词根上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 内部曲折,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 重叠,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词调和重音; 异根式和零形式,异根式用不同的词根表示不同语法意义,零形式不改变词型

直接用原形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四、考察你对语言现象的认识与看法。(20)

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心语言,其基本单位是词和句。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这个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社会现象没有。

2、语言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同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的词汇必将日益丰富。

语言的本质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这种需求。可以说,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新的语言现象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也随着发展变化的必然现象。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许多变化,而且还将有更多的变化。因此,新的语言现象无时而不存在。如果有一种语言长期没有“新的语言现象”出现,那么这种语言一定是极少被使用、正在日趋消失的语种。

这是新的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是,并非所有“新的语言现象”都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某些新的语言现象,譬如说网话、广告语,有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挑战,说严重些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的亵渎。对此,有人主张一味推崇以“促进”语言的发展;有人主张不予理睬,“顺其自然”;有人主张堵塞、遏制。我认为,一味积极甚至狂热地推崇只能助长某些“语言垃圾”随着新语言现象的出现而“满天飞”,非但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语言污染,阻止了健康语言的发展;“顺其自然”是一种消极措施,也不可取;堵塞、遏制手段却恐怕无济于事。正确的积极的措施是疏导——通过所有媒体总结、推荐、宣传那些新鲜的、正面的、形象的、生动的语言,包括外来语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语言,同时分析、批判、抵制新出现的“语言垃圾”。这种疏导工作的导向作用不可低估。

第5篇:语言学概论

1.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义、语法

语言学是以语言(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共同特点、一般规律

性质: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音的表达内容。(语言的结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语言中,符号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2.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层级结构 “两层三级”

音位层和符号层

“三级”

语素、词、句子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生成性

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小于60个),语素的数目则有几千个。

3.

组合关系

指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与符号是怎样组合的?

在语流中,语言符号之间的线性连接关系,横向组合,有规则,并非任意的

连接中的每一环都可以拆卸下来进行组装。

聚合关系

语流之外,语言符号根据某一种共同特点(语音、语义、语法),而聚集在一起的类聚关系。

4. 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说出来的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语言的规则组装出来的句子

任意性

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两层结构装置。动物“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

开放性

人类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动物“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够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

传授性

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人类语言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的限制。

5.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生理属性)发出的代表一定语言意义(社会属性)的声音(物理属性)

音位是在语流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从国际音标上讲)分为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

音位学是研究语音的社会学,即研究语音的社会功能。

语音的单位:音节、音素、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音标

音节是人们从听觉和发音感知上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单位

音素(元音、辅音)——音节(声、韵、声韵)——语流

语音四要素 音高、音强(重)、音长、音色

发声器官三大部分:动力区(肺)、发音体(喉头、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6.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P59)

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对立原则

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P60)

辅音(P62)

7.

音位对立和互补原则(P70)

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其间的相互交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的,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叫做调位

语言学中把这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叫做重位或势位

英语还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

8.

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临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9.

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

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

10.

语法

定义:

语言的结构规则

研究语法结构的语法语或语法理论

包括 词法和句法,以词为界限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这个定义强调“独立运用”和“最小”两层意思 ①

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

不能扩展,或者通俗地说,就是中间不能插入任何别的成分

词法包括构词法和词的构形;句法包括词组、句子的构成

性质包括 抽象性、递归性和民族性

语法单位包括句子、词组、词、语素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把它们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汉语中绝大多数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

11.

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分析)P95

汉语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词根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是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词序来确定结构关系

我们将组合规则的时候给句子定出了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它们是句子结构里的组合位置,每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要到有关的聚合里去选择。这种聚合就是词类

。所以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组合的层次性指语法单位在相互组合时不是简单的线型排列,而是一层一层套合起来的

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的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变更词尾,也有一些是使词根内部的元音、辅音发生变化

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进一步概括得到的种类,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12.

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代表语言如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

屈折语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代表语如俄、德、法、英语

粘着语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曲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有一个变词语素表示。代表语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日、朝鲜语等

复综语主要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多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如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美诺米尼语

13.

词和词汇是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基本词汇主要特点是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

一般词汇特点: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较若。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词义的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14.

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

15.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语言包括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方言

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在确定方言分支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本身的差异。

汉语一般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方言间的词汇区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

研究方言意义:①推广普通话②对在方言区工作的外地人掌握方言有重要意义

为研究语言的历史提供可靠的宝贵资料

16.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世界上各种语言按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使用人数最多)、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系

17.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洋泾浜

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第6篇: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 [i,u]

B. [e,o]

C. [A,y]

D. [æ,a] [ ]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 [

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

D.仿译词

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

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 ]

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 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

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 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

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 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D.“面貌”本指相貌,后引申指事物所呈现景象、状态 E.“锯”本指一种工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工具的行为 31.在“语言转用”现象中,哪种语言能够取代其他语言主要取决于

A.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B.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C.语言使用者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地位 D.语言使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地位 E.语言使用者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地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解释的是

A.模仿说

B、天赋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

A.失读症

B.布洛卡失语症 C.失名症

D.维尔尼克失语症 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

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 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 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

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

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 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

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

二、多项选择题

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

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 C.浊辅音变成清辅音

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 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 [ ] 28.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A.逻辑

B.幽默

C.寂寞

D.忘记

E.崎岖 29.语体色彩最基本的类型有

A.口语色彩

B.科技语体色彩 C.公文语体色彩

D.政论语体色彩 E.书面语色彩

3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借代方式的有 A.“领航”本指一种行为,后引申指实施这一行为的人 B.“脉络”本指动脉和静脉,后引申指条理或头绪 C.“谜”本指谜语,后引申指尚未弄明白的事物

3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33.语义指向

34.意音文字

35.语言规划

四、简答题

36.举例说明为什么说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37.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8.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五、分析题

39.试从词语构造方式(A)和词类(B)两个角度对下

列重叠形式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星星 猩猩 妈妈 刚刚 蝈蝈 个个 试试 大大方方 热闹热闹 A1叠音式单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重叠式合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语法重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名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动词性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其他词类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 A 想起来了 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33.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34.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35.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B 我们三个人一组

六、论述题

41.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4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541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B 5. A 6. D 7. D 8. D 9. C 10. C 11. C 12. A 13. A 14. C 15. C 16. B 17. A 18. B 19. C 20. A 21. C 22. B 23. B 24. B 25. C 26. D

二、多项选择题

27.ABE 28.CD 29.AE 30.AE 31.BCE

三、名词解释

32.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

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四、简答题

36.(1)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来负担的。

(2)例如,汉语普通话里/k//k„/和/p/三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它们的语音特征分别是“舌根、闭塞、不送气”、 “舌根、闭塞、送气”和“双唇、闭塞、不送气,”/k/通过“不送气”和/k„/相区别·,通过“舌根”和/p/相区别。因此,像“干”/kan51八“看”/k„an51/和“办”/pan51/等三个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这三个音位在区别特征上的对立。

37.(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

(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

(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38.(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 (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

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42.(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

五、分析题 39.A1 猩猩 蝈蝈

A2 星星 妈妈 刚刚 大大方方 A3 个个 试试 热闹热闹 B1 星星 猩猩 妈妈 蝈蝈 B2 试试 热闹热闹 B3 刚刚 个个 大大方方

40.(1)①A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A1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算起床”;A2是动补结构,意思是“回想起”。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1中“起来”要重读,A2中“起来”要轻读。

(2)①B片段有两种结构和意思:Bl“我们”是主语, “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B2“我们三个人”是主语, “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②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B1中在“我们”后停顿,B2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六、论述题

41.(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

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

(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4)出现语言的混合。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语言学概论试题

(三)

一 单项选择题;

1.盐“巴”中的“巴”属于(

)。

①词根

②词尾

③词干

④后缀 2.多义词的中心意义与本义(

)。

①完全一致

②在多数词中一致

③在少数词中一致

④完全不一致

3.语言是由(

)够成的系统。 ①词组和句子

②语义和语法

③词汇和语法

①具有反义因素

②全民常用

③具④组合规则和聚和规则

4.孤立语最重要的特点是(

)。

①有词形变化

②没有词形变化

③词序不严格

④虚词的作用不大

5.语言符号音义之间的关系(

)。 具有线条性的特点 ②具有任意性的特点 ③是一种组合关系 ④是一种聚合关系 6.语言是一种(

)现象。

①个人

②个人心理

③社会

④自然 7.词的理性意义(

)以现实现象为基础。 有一大批同义词

④具有稳固性

⑤有较强的够词能力 ⒊发元音[i]时,(

)。 ④舌位半高

⑤舌位高 ⒋汉语中沙发这个词(

)。

①包含有两个语素

②只包含一个语素

③应当被看成是一个词组

④是一个单纯词

⑤是一个复合词

三、解释题

①要圆唇

②不用圆唇

③舌位靠前

①必须

②大多数

③少数

④可以不

8.英语的sing→sang 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①加词尾

②变换重音的位置

③加词缀

④词根内部音素的变化

9.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

)。

词法和句法 ②构词法和语法范畴 ③句法和形态 ④内部屈折和词序

10.语音可以从它的(

)属性方面去进行研究。 ①历史

②阶级

③自然 ④美学

11.英语同义词few(少)和little(少)的主要不同点是(

)不同。 ①强调的重点和方面

②搭配习惯

③感情色彩 ④风格色彩

12.对于拉丁字母来说(

)是它的子语。 ①匈牙利语

②英语

③法语

④俄语 13.“超人”一词属于(

)。

①基本词汇里的词

②借词

③仿译词

④方言词

14.在汉语普通话中,(

)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①[t][s]

②[u][y]

③[a][e]

④[m][ ] 15.共同语的基础是建立在(

)之上的。

①一种方言

②书面语言

③文学语言

④统治者所用的语言

二 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⒈一组同义词里面各个词的意义(

)。

具有重叠关系 ②具有对立关系 ③往往同中有异 ④异中有同 ⑤完全没有反义因素 ⒉基本词汇最重要的特点是(

)。

⒈非音质音位

⒉复合词

⒊词尾

⒋区别特征 四 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⒈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音的发展速度最快。 ⒉在语言的融和中,统治民族的语言最终会取代被统治民族的语言。

3.社会方言不等于地域方言。

简答题(只要求简要回答,不要求分析举例) ⒈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亲属语言?

论述题

⒈举例论述什么叫组合关系,什么叫聚合关系? ⒉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怎样?文字是怎样去记录语言的?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第三章 语汇

一、单项选择题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

“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

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

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

(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

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

34.“学校派我来听课”的句子类型是兼语句:“那支笔我送给小丁了”的句子类型是话题句。

35.“妈妈和***同事”属于联合词组:“接待过上海的同志”属于述宾词组。

36.复句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前后有较小停顿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叫做分句。

37.“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两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为条件关系。

38.句子“我们厂一个戴安全帽的都没有”可切分为5个层次。

39.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子的功能类。

40.“饭我吃完了”变换为“我把饭吃完了”所用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

41.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叫做独词句。

42.“舒舒服服睡它一觉”的正确切分是: 舒舒服服睡它一觉

43.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适用于分布标准。

44.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各种语言内部最复杂的词类是动词。

45.“你听过吗?”属于完全主谓句:“非常生气”属于状中偏正词组。

46.动宾词组“踢足球”的语义关系为“动词+受事”:“的”字词组属于“体词性词组”。

47.英语句子“He is reading the book”(他正在读书)

所属的句型为SVO.

48.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

) A.爸爸 星星 娃娃 B.听听 个个 次次

C.~乎乎 ~甸甸 ~兮兮 D.姥姥 狒狒 蝈蝈

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B.基本语汇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C.基本语汇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

D.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

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

9.英语名词lab(实验室)原来的形式是laboratory,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

)

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

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

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

2.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

)

A.功能语言学 B.社会语言学

C.认知语言学 D.结构语言学

3.下列关于舌尖元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音时舌面不起主要作用 B.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

C.没有圆唇音和不圆唇音的区别 D. 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舌尖元音

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舌面后音的一组是(

)

5.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B.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C.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D.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6.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粘着语素的一组是(

)

A.偷袭 赠送 B.买卖 肤浅

C.老人 初五 D.蔬菜 电器

A.直接成词 B.变形成词

C.变性成词 D.逆序成词

10.英语动词“去”的原形是“go”,过去时的形式是“went”,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

A.附加 B.屈折

C.异根 D.零形式

11.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虚词可以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个小类

B.虚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C.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D.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

12.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正词组 B.动补词组

C.动宾词组 D.向心词组

13.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型类是主谓句 B.句式类是把字句

C.功能类是陈述句 D.繁简类是单句

14.“年龄”和“岁数”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

A.感情色彩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

)

A.音位文字 B.音节文字

C.语素文字 D.意音文字

16.在下面的几种古老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

A.腓尼基文字 B.苏美尔文字

C.中国的甲骨文 D.古埃及文字

17.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

)

A.语法规则 B.音位系统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8.下列各项中,不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

)

A.共同语的推广 B.语言成分的借用

C.语言的转用 D.非克里奥耳化

19.亲属语言的“亲属”是指(

)

A.历史同源 B.地域接近

C.结构相似 D.类型相同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方言的一项是(

)

A.土语 B.隐语

C.行话 D.黑话

第7篇:语言学概论:

1、如何理解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2、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4、请举例说明语境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

1.如何理解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从语言的符号性质方面对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进行比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我们把语言中的句子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单位,每一个部分也都是音义结合体。语音和意义的这种密切关系,有人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好比一张纸,正面是语音,背面是语义,用剪刀剪也剪不开。"这个比方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意性

任意性是符号最重要的特征。虽然蜜蜂的舞蹈比较复杂一些,有点任意性在里面。比方说,表示花蜜质量的动作方式是任意的,走出圆形和8字形表示蜜源的大概距离,看来也是任意的,但是摆尾舞的前进速度越慢,标志距离越远,又不是任意的。以8字的细腰或半圆的直径和垂角线的交角表示蜜源的方向,更不是任意的。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没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很低,都说明其符号性很弱。

(2)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说出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而动物所谓的“语言”,其表现无论是借助声音还是形体,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声或舞蹈动作来表示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3)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系层和符号层(或称语法层),两个层面上都有大小不同的单位。两个层面上都是以数量有限的最小单位,按照有限的规则组装起来,生成数量无限多的大单元。相反,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

(4)能产性(开放性)

语言的能产性,也称创造性或开放性,是指人们总是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话语来。人们可以理解会说出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句子。动物的“语言”只能表达有限的信息,它能传递的信息时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

(5)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显示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比如小鹰在出壳的时候就配备有对付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搏击、觅食、求偶等各种事情的本能,它的“语言”是一种本能,像电路一样在脑子里预先装好了。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动物的交际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蜜蜂发现蜜源,回巢后立即做出必要的舞蹈动作,它从不为昨天的发现而舞,也不猜测未来的发现。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

根据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虽然很多动物之间的交际方式比较高明,但他们还缺乏语言很多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以上六个特征,才可以称得上语言,所以,上述任意性、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能产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六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2.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

4. 请举例说明语境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如姿势、手势)等。

第8篇:语言学概论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

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中具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

形式,音位变体包括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对比语言学: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构造要素进行比较的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专语语言学。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变音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因而称为“范畴”。

言语: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

条件变体: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

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四、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10分,每个词2分) 1.女人[+人 +女性 +成年] 女孩[+人 +女性–成年]

2.黑板[+黑色 +用于写字 +木板或玻璃板等制成] 3.食物[+吃的东西 -范围大] 食品[+吃的东西 +范围大] 4.丈人(古义)[+人 +男性 +年长的]

丈人(今义)[+人 +男性 +年长的+妻子之父] 5.朋友[+人 +有交情的] 敌人[+人 +敌对的] 6.酒精[+无色液体 +药品 +用于消毒]

五、分析题(10分,每题5分)

1.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并说明关系。 松花江的洪水终于退下去一米多了 2.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化下列歧义。 咬死了猎人的狗鸡不吃了 山上架着炮爸爸看见我不高兴

六、简答题( 15分,每题5分) 1.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

1)客观事物本身有模糊性;2)词义是通过比较而来的相对性概念;3)词义的概括性导致模糊性。

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主要语法手段。

词序:例如汉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日语的宾语在后,主语在前. 虚词:例如联合结构中,用“和”、“或”等连词;又如偏正结构中,用“的”做连词. 重叠:有形容词、动词、量词、数量词等的重叠。

语调:主要指的是停顿.例如:我知道,你不知道.(联合);我知道你不知道.(主谓) 3.举例说明国际音标的特点。

1)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现象,如汉语拼音中的“pa、zhang、ai、ian”,其中的四个a其实是四个不同的音素,但都用一个字母a表示,国际音标则分别用四个不同形体的字母表示这些不同的音素,只用a表示这几个音素构成的音位;

2)形体简单清晰,国际音标符号所代表的音素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与传统的拉丁字母所表示的音类一致,如字母b、p、m是唇音,国际音标就用来表示双唇部位的音素,其中双唇部位送气的p可用小号的h附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

3)使用灵活。国际音标表上的符号是有限的,在记录一些语言时,不免要碰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音素,因此可以根据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创造新的符号。 4)通行范围广

4.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先天就有的一种机制,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语言能力和语言的获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人类的语言能力指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这是先天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而语言的获得是后天的。离开社会就不可能学会语言。乔姆斯基的说法仅仅指语言能力。 5.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的时候都是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的时候,声道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 6.说明汉藏语系的主要特点。

1)有声调;2)单音节词根占多数(单音节语素);3)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量词丰富

7.划分词类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标准?

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种:1)意义标准;2)形态标准;3)语法功能标准 8.应当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这是20世纪初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①创制符号时,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大型猫科食肉类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汉语:虎(hǔ)英语:tiger ti汉语:梯(登高的一种用具);锑(一种金属,银灰色,性脆);英语:tea,用茶叶沏成的饮料。

②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确定,进入交际,依存于某一社会群体,便对使用者具有强制性,

不能擅自变更。

七、论述题(25分,第1题12分,第2题13分) 1.试论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类特有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一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鲜卑语的消失;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与汉族同化,鲜卑民族社会终止。)

3、语言具有全民性。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是统一的,共同的。①任何阶级,任何集团都不能垄断语言,语言一视同仁为之服务。②语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变异、不同风格,都没有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

文字、旗语、数字符号、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身势、表情等伴随动作。这些交际工具,

1、在语言或文字的基础上产生;

2、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是辅助性的。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哪种标准最适用汉语?为什么?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语法功能标准。语法功能标准最适用于汉语。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无法从形态上区分词类。意义标准过于抽象,不易辨认,且词类是语法上的分类,理当从语法的考虑。形态标准从本质上看也是功能。

3.试论述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关系: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

1、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字,每一个字必须能够读出音来,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和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相联系。这是文字的本质。

2、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要求有一定的书写要素和书写规则,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

3、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4、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用什么文字体系去记录语音,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5、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 4.指出下列句子中“语言”的含义有何区别?在此基础上,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四美”是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2)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 (3)鲁迅是运用语言的楷模。

例一和例二指言语,例三指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不同点:1.一般与个别;2.封闭性与开放性;3.言语的时间先于语言。 5.试论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一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①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9篇:《语言学概论》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言: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3、符号:符号是用于传递信息、指代事物或思想的标记。

4、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5、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6、语音:语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的语言的声音

7、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8、发音部位:发音部位是指发辅音时形成阻碍的器官部位。

9、音位:音位是指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 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0、音位变体:是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11、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

12、音节:音节是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3、语法: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14、句子:句子是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15、词: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16、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言的最小单位;

17、变词语素:没有构词作用,但是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是变词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

18、构词语素:具有构词作用的语素就是构词语素,词根和词缀能参与构词,就是构词语素。

19、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的“人、手、水、河、啊、琵琶、枇杷、哗啦、坦克”等,英语如man、teach、book、moon、sun、long等都是单纯词。 20、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21、复合词:完全由几个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构成的词就是复合词。例如汉语的“思想、学习、黄瓜、大豆、胆怯”等,英语的如“snowwhite、makeblieve、earthfall、friendship、motherland”等。

22、语法意义:指相对于词汇意义而言由词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23、形态:也叫做词形变化,指词与词组合时发生的词形变化所形成的聚合。

24、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变体。

25、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指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或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

26、借词:也叫外来词,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二、填空:

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分为专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两类。

4、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三个分支学派。

5、文字是建立在语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6、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7、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两个特点。

8、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一群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在同一个环节可以互相替换,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9、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能区别词的

1 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10、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1、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12、音质是由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3、人体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

14、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5、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a是前、低、不圆唇元音,u是后、高、圆唇元音。

16、辅音的音质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如s是舌尖前清擦辅音,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辅音。

17、音位变体可分两种,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的是条件变体,没有条件限制的是自由变体。

18、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叫非音质音位。

19、汉语声调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调值分别是

55、

35、214和51。 20、t和k的区别特征是:t是舌尖前音,k是舌面后音。

21、汉语音节可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22、从韵头情况看,汉语韵母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23、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

24、语素可分词根、词缀、词尾三类,其中词根、词缀是构词语素,又叫词干,词尾是变词语素。如dislikes,其中dis是前缀 ,like词根,dislike是词干,s是词尾。

25、词从结构成分看可分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类。

26、合成词可分复合词与派生词两类,如“女性”是复合词,“弹性”是派生词。

27、语法组合的基本类型有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五种,如“热爱生活”是述宾,“说不清楚”是述补。

28、常用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29、常见的语法范畴包括性、数、格、时和体、人称、态、级等。 30、基本词汇具有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特点。

31、词义概括性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

32、词义引申的方式有两种,如“红领巾”本义是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这是换喻;“高峰”本义是指高的山峰,派生义指事物发展的最高点,这是隐喻。

33、同义词“妻子”和“夫人”的语体色彩不同,“团结”和“勾结”感情色彩不同。

34、“桃树”、“李树”、“杏树”可归入果树义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可归入交通工具义场。

35、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36、文字的主要作用是突破了语言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使用范围。

37、从造字法看,文字经历了表意、意音和表音三个阶段的发展。

38、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9、语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40、语言系统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特点。

41、社会方言包括行业用语、阶级方言、科技术语等。

42、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如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3、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法语属于印欧语系。

44、从语法结构角度看,语言可分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四种。

45、共同语一般是在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6、汉语借词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和半音译半意译等方式。

47、从词义演变结果看,新义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三、判断:

1、“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内容。 ( 对 )

2、古人研究语言,以口语为主,目的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 ( 错 )

3、专语语言学以某一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如现代汉语就是专语语言学。 ( 对 )

4、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 对 )

5、索绪尔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 错 )

6、单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 ( 对 )

7、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具体的。 ( 对 )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错 )

9、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有不同的特点,这反映了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 错 )

10、符号的意义内容比符号的外在形式更重要。 ( 错 )

11、没有形式,符号不可能存在,因此符号的形式比意义内容更重要。 ( 错 )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指语言的运用是依据个人好恶组织材料的。 ( 错 )

13、人类不同的语言说明了语言的任意性特点,是语言任意性的反映。 ( 对 )

14、语言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反映了语言的生成性特点。 ( 对 )

15、聚合反映了语言的结构法则,组合是对法则的运用和扩展。 ( 错 )

16、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位,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 ( 错 )

17、汉语拼音中的h,国际音标用x表示。 ( 对 )

18、生理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9、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0、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21、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上腭。

22、元音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其他方面没有区别。

23、辅音的音质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决定的。

24、[b]的发音情况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25、音位和音素的内涵是一样的,一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位。

26、国际音标[t‘]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和zh。

27、普通话的声调分四类,其中上声的调值是35。

28、音位/p/和/p‘/只有一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29、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 30、后缀又叫词尾,具有构词功能。

31、一个词中的变词语素是指除去词根的部分。

32、词干通常由一个语素构成。

33、一个语素一般不能小于一个音节。

34、词从结构成分角度看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35、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加词缀的词都是合成词。

36、“买一本”是述宾结构,“买一次”是述补结构。

37、“红”的语法意义就是指一种颜色,与白、黑等相对而言。

38、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的概括,语法手段是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

39、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加词尾或内部曲折都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如果印刷错误“屈折”印成“曲折”也算错,那就是错的) 40、“He write a letters”这个句子,在人称和数的方面都错了。

41、施事就是主语,主语就是施事,二者是对应的。

42、“那是一只狼也不怕的狗”,就是一个歧义句。

4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

44、“啊”“五”“的”等词能产性差,不是基本词汇。

45、词义的模糊性不是说词的意义不可捉摸。

46、“铁窗”本义指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牢,这是换喻。

47、同义词“商量—磋商”的意义差别主要是语体风格不同。

48、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记录语言的声音和意义。

49、汉字的特点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 50、汉字是非拼音文字,主要记录意义。

51、英文是拼音文字,主要记录语音。

52、汉字以形声字为主,是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

( 错 ) ( 对 ) ( 对 ) ( 错 ) ( 对 ) ( 错 ) ( 错 ) ( 错 ) ( 错 ) ( 错 ) ( 对 ) ( 对 ) ( 错 ) ( 错 ) ( 错 ) ( 对 ) ( 对 ) ( 对 ) ( 对 ) ( 错 ) ( 错 ) ( 对 ) ( 对 )( 错 ) ( 对 ) ( 对 ) ( 错 ) ( 对 ) ( 对 ) ( 对 ) ( 对 ) ( 对 ) ( 错 ) ( 错 ) ( 对 )

 

53、口语是在书面语基础上产生的,其发展离不开书面语的发展。 ( 错 )

54、腓尼基字母是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字母的源头。 ( 对 )

55、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从根本上说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 ( 对 )

5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其实都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 对 )

57、共同语基础方言的确立是任意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 错 )

58、语言可以从谱系和类型角度分类,分类结果是一样的,具有对应关系。 ( 错 )

59、意译词和仿译词的来源都是外来词,所以都是借词。 ( 错 ) 60、一种语言驱动另一种语言,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要起决定作用。 ( 错 ) 6

1、洋泾浜就是皮钦语,混合语就是克里奥尔语。 ( 对 ) 6

2、洋泾浜就是克里奥尔语,混合语就是皮钦语。 ( 错 ) 6

3、有些古诗今天读来不押韵,那是因为语音上发生了变化的缘故。 ( 对 ) 6

4、语法的组合规则总是有例外的,不能完全类推。 ( 对 ) 6

5、古代汉语中的“鹰”、“梅”今天使用“老鹰”,“梅花”,这是词语的替换。 ( 对 )

四、单项选择

1、(B)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A、历史比较语言学;B、哥本哈根学派;C、转换生成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

2、《普通语言学教程》著名语言学家(A)的代表作。 A、索绪尔;B、鲍厄斯;C、萨丕尔;D、乔姆斯基。

3、下列说法(A)不正确。

A、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B、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C、语言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意识,但没有阶级性; D、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

4、下列说法只有(C)正确。

A、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B、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 C、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D、汉语的“主席”,英语用“chairman”表示,这里反映了思维能力的民族性。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说明了(D)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B、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C、语言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D、语言是一种社会特有的现象。

6、语言符号的层级性的核心是(A)

A、以少驭多;B、具有生成性;C、语言比较复杂;D、可以任意组合。

7、从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D) A、元音;B、辅音;C、音素;D、音位。

8、国际音标主要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B、法语;C、拉丁;D、希腊。

9、汉语拼音中的ǖ、c、h,国际音标分别标写作(C)。

10、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11、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开头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12、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13、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d—[d];B、p—[p];C、h—[x];D、b—[b]。

14、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B、[b]—[p];C、[s]—[z];D、[t]—[k]。

 

15、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后a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6、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B)

A、[x]—[h];B、[t]—[d];C、[x]—[k];D、[ts]—[ts‘]。

17、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8、我们在念“展览”时,通常要把“展”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

19、对英语单词“congratulations”的结构要素的分析。(C)是正确的。 A、congr是前缀;B、tions是后缀;C、ion是后缀;D、s是构词语素。 20、对英语单词“classmate”的结构要素分析,(B)是正确的。 A、只有class是词根B、class和mate都是构词语素 C、mate是后缀D、mate是唯一的词根;

21、“看电影”属于相同组合类型的词组是(A) A、看一本;B、看一回;C、看一次;D、看一遍。

22、从语法范畴诸要素看,下列句子(C)是正确的。

A、l has many thing. B、she have a brothers. C、Smith likes to play ball. D、Mother doing housework.

2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B)

A、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B、缺乏词形变化;C、具有较丰富的形态变化;D变词语丰富。

24、下列各种说法,(D)不正确的。

A、 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 B、词义的一般性指词义不是反映个别事物现象的 C、词义的全民性是说词义没有阶级性 D、没有能产性特征特点的词不是基本词

25、汉字与汉语相适应,(D)正说明了这一点。

A、汉字的字形反映了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B、汉字结构反映了汉语语素的特点;

C、汉字是意音文字,记录了汉语的音和义; D、汉字表示音节,同汉语语素特点比较一致。

26、汉字是意音文字,这里的“音”是指(D)

A、音位 B、音素 C、音质 D、音节

27、下列各种说法,(A)是不正确的。

A、书面语一般要先于口语产生;B、书面语的发展离不开口语; C、书面语的发展是口语促进的;D、书面语比较严谨规范。

28、下列说法只有(C)是正确的。

A、语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B、社会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

C、语汇反映社会发展的情况最为直接;D、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元音比辅音变化快。

29、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A)方面。

A、语音;B、词汇;C、语法;D、词义。 30、下列谱系分类,(D)是错误的。

A、印欧语系;B、乌拉尔语系;C、汉藏语系;D、日尔曼语系。

31、(B)词语全都是借词。

A、激光、民主;B、芭蕾、镭射;C、蜜月、躺椅;D、面包、水泥。

32、(C)是柴门霍夫创造的。

A、洋泾浜;B、皮钦语;C、世界语;D、克里奥尔。

33、“瓦”原来是陶制品的总称,现指盖房用的土器,这是(B)。 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D、词义的消失。

五、综合分析:

1、分析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1):前、低、不圆唇元音; (2):后、半高、圆唇元音; (3):前、高、圆唇元音; (4):后、低、不圆唇元音; (5):前、次低、不圆唇元音; (6):齿间、清、擦辅音; (7):舌面前、清、擦辅音; (8):舌面后、清、擦辅音;

(9):双唇、浊、塞辅音; (10):双唇、不送气、清、塞辅音。

2、给下面的句子注上国际音标:

A、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5121455552145135B、万水千山总是情[]

3、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秘密(并);诗篇(补);觉醒(并);捐献(并);伤心(支);诚心(偏);称心(支);卧铺(偏);火红(偏);火海(偏);脸红(陈);热爱(偏);火热(偏);眼热(陈);围墙(偏);围脖(支);围嘴(支);围巾(偏);围困(补);围裙(偏);包裹(并);裹腿(支);拖鞋(偏);皮鞋(偏)。

4、分析下列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如果是多义词组,要作不同分析,同时放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其变成单义的词组。

(1) 发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 发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

| || | | || | 述 宾 偏 正

| || | | || || || | 偏 正 述 宾 偏 正

| || | 偏 正

我们发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我们的先头部队发现了敌人。

(2)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

| || | 偏 正

| || | 述 宾

| || | 偏 正

(3) 咬死了敌人的狗; 咬死了敌人的狗;

| || | | || | 述 宾 偏 正

| || || || | | || | 述 补 偏 正 述 宾 | || | 述补

我们的狗咬死了敌人的狗——我们的狗咬死了敌人。

(4) 热爱人民的好干部; 热爱人民的好干部;

| || | | || | 述 宾 偏 正

| || | | || | | || | 偏 正 述 宾 偏正 | || | 偏 正

我们热爱人民的好干部——这位好干部热爱人民。

(5)这个人他认识。

| || | 主 谓

| || || || | 偏 正 主 谓

5、比较下列英汉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说明其中的语法上的差异。 (1)a.英语:He does homework。 They do homework。

6 21

43

5214

5

1055

51

55

0

35

51b.汉语:他做家务。 他们做家务。

(英语中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有区别;汉语中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没有区别) (2)a.英语:He let me help him。 They let us help them。 b.汉语:他让我帮助他。 他们让我们帮助他们。

(英语中人称代词作主格和宾格不一样;汉语中人称代词作主格和宾格一样) (3)a.英语:I have a book。 I have seven books。

b.汉语:我有一本书。 我有七本书。

(英语中名词单数和复数是不一样的;汉语中名词单数和复数是一样的) (4)a.英语:I have a black pen。 I have a blacker pen。

b.汉语:我有一支黑钢笔。 我有一支较黑的钢笔。 (英语中原级和比较级不一样,后者在原级的基础上,用了“er”;汉语中,在形容词前加一“较”字) (5)a.英语:I write a letter。 I wrote a letter。 I shall write a let。

b.汉语:我写信。 我写了信。 我将写信。

(英语中,一用了一般现在时,一用了过去时,一用了将来时;汉语中,第二句后面用“了”表示“过去”,第三句前面用“将”表示“将来”)

6、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 我们找到了丢失的孩子 丢失的孩子我们找到了

丢失的孩子,被我们找到了 我们把丢失的孩子找到了。 (2)我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我认识。

7、分析划线部分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 (1)I am doing housework. 语法范畴:体;语法意义: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2)He works hard。

语法范畴:人称;语法意义:动词加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与其他人称对立。 (3)She had lost her keys。

语法范畴:数;语法意义:名词加s表示复数,与单数对立。 (4)She gave him a book

语法范畴:格;语法意义:代词的主格形式。

语法范畴:时;语法意义:动词的过去时表示动作已经发生。 语法范畴:格;语法意义:代词的宾格形式。 (5) He studies better than I 语法范畴:人称;语法意义:动词加去y加ie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与其他人称对立。 语法范畴:级;语法意义:异根的词形变化表示比较级。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谱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语言有哪些社会职能?对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3、为什么说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答: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1)如果语言是自然的,其产生发展就应该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

7 志为转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会给语言造成任何的影响,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2)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就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规律,不受人类的约束。自然的东西只能利用,不可能创造,而语言却是人类创造的,同人类一道发展的。比如古代汉语没有电视、电脑、广播等词,而现代汉语有这些词,这是因为社会发展了,客观世界有了这些事物,语言中才相应地有了这些词。(3)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其词汇系统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差别。可见,语言是完全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服从社会的需要的。语言与社会的联系是如此密切,对人类社会有如空气和水一样重要;(4)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这样多的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达5千多种,还有许多没有发现,这都只能从社会性方面才能加以解释,从自然现象角度就无法解释清楚。

第二问„„„„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

5、语言和思维有怎样的关系?

答:

6、符号应具备哪些条件?语言和一般符号有何异同?

答:

7、什么是语言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语言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核心是以少驭多。如汉语的底层是30个左右的音位,它们组成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8、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答:

9、语音有哪些属性?什么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答: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

10、不同的音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举例说明。

答: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这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具体看《学习指导书》第42页末三段。

11、元音和辅音的差别有哪几个方面?

答:见书第59页,三点。

12、音位和音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

13、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形式?二者有怎样的关系?

答:

1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一是词序,二是虚词。具体见书第99页。

15、语言的结构类型可分哪几种?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具体见《学习指导书》第84—85页。

16、文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具体见《学习指导书》第114—115页。

17、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答:

18、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答:书第246页,三点原因。(1)社会的因素;(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3)语言表达的精密化。 20、词汇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具体见《学习指导书》第168页。

19、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体现在两个方面:

8 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20、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答:

1、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这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例如“reader”加上词尾s、“working”加上词尾ing都只能在词根或后缀的后面。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例如“记者、读者、西化、年头、鼓手、凳子、really、teacher、widen、happiness”;有的在词的前面,如“dislike、rebuild、informal、disagree、enlarge、unhappy、老乡、阿爸、第一”;少数还在词的中间,比较少见,有人认为汉语“胡里糊涂、罗里罗嗦、肮里肮脏”中间的成分是中缀。

2、从功能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属于变词语素。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语法单位(例如词或语素)的组合体现出来的,一般只在具体的句子中才出现,单独一个词,没有组合,没有语境,没有与具体的语法意义相联系,也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当然就不可能出现词尾。比如“reader”加上词尾s变成readers,仍然是“读者”的意思,其中的s表示复数,“working”加上词尾ing变成working,意思仍然是“工作”,其中的词尾ing表示进行体。因此,词尾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是构成不同的词,如works、worked、working,仍然是单词work,没有变成别的词。汉语没有词尾。

21、“太阳红”和“红太阳”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二者区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太阳红”是主谓短语,表示的语法意义是“陈述”。“红太阳”是偏正短语,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修饰”。这两种语法意义的不同是通过词序(语序)的不同表现出来的。

22、词汇系统的变化有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答: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如“火箭、导弹、电冰箱、摄像机、大腕、款爷、个体户、抢滩、网友、网民”等。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皇帝、太监、娘娘、顶戴、马褂、红卫兵、走资派”等词语,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

2.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 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上一篇:免费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下一篇:混凝土浇捣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