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返狼群有感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重返狼群有感

读《重返狼群》有感

最近,我读了李微漪写的《重返狼群》。

由于人类的捕杀,仅出生5天的小狼就成了奄奄一息的孤儿。出于热爱动物,李微漪将它救活并带回城市收养,起名为“格林”。随着格林狼性的显现以及城市环境的特殊,她毅然将它带回它的出生地——若尔盖草原,开始了野化格林的生活„„以至历尽艰辛寻找狼群,最终格林得以重返,回归狼群。

李微漪生病了,格林对她日夜坚守以及奉献它挚爱的存粮给她,表达了格林对她的爱。遇到险情,彼此舍命共患难。掌心与爪心相贴,读懂彼此的心。大雪封山,断粮的艰难时期,格林把自己的存粮与李微漪一起分享。格林回归狼群后,与李微漪的重逢,彼此眼神中的依恋与不舍,演绎着这异类间的母子情,是我热泪盈眶。

狼,它们十分崇尚自由。书中的格林就是为自由而生,不惜把自己的爪子磨破,也不让李微漪牵着它。

读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狼的认识:凶残狠毒、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这本书,也彻底颠覆了我对动画片里“灰太狼”的认识。我认为,这部动画片,真正的侮辱了狼的精神和狼的信念!

我十分敬佩狼的精神:自由独立、顽强斗争、勇敢进取„„我要向狼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份“狼性”。这样,我一定会变得更好、更坚强。

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也使我产生了对狼的敬佩与爱慕。 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田畅

第2篇:读《重返狼群》有感

“狼女”四川女孩李薇漪,“狼女”的由来是源自于他养的一头名叫格林的狼,而书籍《重返狼群》则记述了她自己在若尔盖草原偶然拯救了一只出生近五天的小狼崽,从此与狼一起生活的酸甜苦辣,最后成功放归狼崽的故事。

以前读《狼图腾》,感觉这是一部惊世之作,狼的智慧让我由衷的折服。然而,在我读完《重返狼群》之后,他有给我的另一种震撼,让狼的凶残、狡猾在我心中当然无存。《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到:本书给与我精神上空前的震撼!是啊,确实是这样的精神洗礼。

读这本书,我是在一阵哭、一阵笑、一阵佩服、一阵愤怒中度过的。当格林受伤的时候,我很担心和哭泣;当看到他那狡猾的手段是我又激动的大笑;当看到他的那种为自由也可牺牲自我,为同伴,不惜受伤的精神时,我又由衷的佩服;当看到那些可恶的偷猎人时,我又特别的愤怒。一本书,让我感到了深深地不安,也让我深深的期盼,不知道现在格林过的怎么样了?他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打不到猎物?种种的一切,都因为这本书而改变。

读完《重返狼群》,我为自己以前的无知而汗颜;为自己的狭隘而懊悔;更为自己的盲目而痛惜。狼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是凶残、邪恶的象征,我以前也是盲目相信,但是我现在明白了。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当作者生病严重时,格林把唯一的口粮留给作者而感动,读到这我曾经已经是泪流满面。这一刻,我重新认识了狼,认识了这个在我们心中邪恶的代表。读完整部书,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作者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人类丑陋的一面。有时宁可遇见狼,也不要遇见人。作者如此的感叹,引起了我的共鸣。更是刺痛了我的的心灵。是的,现在的社会人有时候比狼还险恶。

一部书,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狼图腾》是我懂得了智慧、团队等的重要,而《重返狼群》使我感受到了狼的另一面。他们都将影响着我的人生。

第3篇:读《重返狼群》有感:爱他,就给他自由。

爱他,就给他自由。

——读《重返狼群》有感

荣建

今夏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到友人在朋友圈推荐了【重返狼群】的电影,被深深的温暖感动了。随即找到了苏州唯一排片的影院,认真看完,数次,红了眼圈。接下来,淘来书本,细细品味。于是,一段人和狼的传奇故事,改变了很多我对人性,对于人和动物共生共存的看法。故事本身,带给我们除了长久的震撼,还有众生平等的可贵,以及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一、故事梗概

7年前,年轻的女画家李微漪,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四川若尔盖大草原写生,偶然之间遇到了一条刚刚失去父母兄弟,出生还没有睁开双眼却即将要断气的小狼。可能是命中注定,李微漪的一声悲痛长嚎,小狼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小狼求生的目光触动了姑娘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她把它抱回城里(成都),取名“格林”。从此,她把格林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它,陪伴它,训练它。但是,钢筋水泥林立的繁华都市,不是野性草原狼的真正家园,为了狼的尊严自由,和满心对原始故土的向往,作者剑走偏锋,带着小狼重回荒原。一路上,一人一狼,如母子,如伙伴,如战友,相依相守,倔强坚强,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小狼终于重返群狼。迄今为止,小狼格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条由人工养大后,成功放归荒原的野性狼。

二、一情一景一评说

1,人把狼咬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算是新闻,人咬狼算是重磅新闻了。在作者激发格林的野性时,就发生了人咬狼的事件。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可能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作者在训练格林的过程中,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细节。回头想想,每一个伟大事件的背后,势必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过程枯燥,但结局圆满。人生有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的成功和光环,但背后的辛酸和汗水,又有几个人知道?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苦楚,你就能接受多大的赞美和荣耀。

2,狼在城市丢失。因为一次意外,格林在城市跑丢了。一只狼在城市跑丢了,比违禁的武器遗失还要可怕,足以引起社会的恐慌。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难寻找后,在车流不息,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作者把狼找回来了。作者最开始的本意,只是想让格林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面,健康成长,但是她没有想到,狼的野性,在这次跑丢事件中得以充分的展现。格林终究是不属于城市的,他应该放归草原。人性的本意其实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违背了动物自然成长的规律,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联想到生活中有多少家庭养宠物的初衷,到底是用爱陪伴,还是作为寂寞的消遣?

3,狼獒和谐共处。藏獒和野狼自古就是天敌,水火不容。人类为了驯养出野性十足的藏獒,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关进地窖,主人扔一只活狼进去,让小藏獒全力拼杀斗狼,养大一点后,再放两只活的狼,甚至更凶险的猛兽,直到藏獒把对手全部杀死,成为最勇敢的斗士。藏獒是忠诚护家的动物,狼是群体观念极强的动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重情重义!在大草原的腹地,藏獒以他们的憨厚宽容接纳了格林,格林以他的坚韧和智慧取得了藏獒的认可。其实,所谓的不和谐,都是由于人的残忍所致,都源自于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杀戮,没有买卖,又哪来的伤害。

4,格林误吞炭火。小格林出于对火苗的好奇,误吞了一块小炭火。格林惊叫着甩出嘴里的碳渣,却甩不掉揪心的疼痛。舌头是他最敏感的部位,但也遭遇了最特殊的疼痛。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是在好奇中成长,探寻这个世界的神秘!成长的过程,也是伴随着冒险的旅程,之所以我们会变得羽翼渐丰,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无数的挫败和伤痛后,才会越来越坚强。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锻造出什么样的品格。想想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温室里长不出强壮的孩童,父母能够给予的,不是一味的娇惯,而是应给孩子历练成长的环境,给他合适的土壤,顺着自然规律,让他茁壮成长。有些伤痛,是必须要经历的,痛过才会记得,这也是成长一定要付出的代价。

5,狼之柔情。作者因为淋了一场冰雹,咳嗽感冒,患上肺水肿。格林看到病床上昏昏欲睡的妈妈,坐卧不安,时不时爬上窗户,隔着玻璃,探着大脑袋向屋里端详。格林叼来了半只野兔,前半截已经被吃掉了,最肥美的后半截,透过窗户扔了进来,落在了床前。作者知道格林对她有感情的,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只有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会为她在病中送来自己的存粮。平时拼命抢食护食的狼,真正到了自己亲人危难的时刻,他会毫不犹豫的忍受饥饿,把自己的救命粮拿出来。格林长大了,像一个懂事的孩子一样学会关心妈妈了。狼都如此,人做得怎样。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白眼狼”,扔下年迈的双亲,过着自己开心的“小日子”。如果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又何谈责任感,何谈孝义。此情此景,小狼格林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6,人偷狼食。在草原深处等待格林回归狼群的日子里,作者和她的男友亦风只能靠干粮度日,他们的手脚浮肿,嘴唇手掌和脚跟都在开裂,虎口更是累的东西都使不上劲。大草原的冰天雪地,猎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了格林藏食的雪窝有只兔子,在饥饿难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们炖了汤锅,把兔子肉吃了。狼的本性里面对于藏食的地点是非常警惕的,一旦被泄露,就会马上转移场地,但是格林并没有这样。他还是在藏食的地方,把猎来的野兔,使劲的刨坑,把它们藏到里面,因为格林知道,他的妈妈,比他更需要那些食物。人和狼之所以能共生共存,在荒野求生的大背景下,格林能做出如此举动,彰显的就是人与狼之间的真情!狼需要放归,人要帮助狼实现放归,这个过程虽然漫长,异常艰苦,但是,信仰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7,为自由远行。在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狼群,格林即将要回归的那一刻,作者解下套在格林脖子上的铁链,长久的,凝望着这个一手养大的孩子,泪水长流,万般不舍。曾经,他们在成都的城市里,也考虑过把格林带去动物园,让它过上安逸的日子,但是他们知道,大草原才是格林最终的归宿,但是真的等来了这一天时,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是万般不舍的。一对养父母要将他们一手带大的孩子,交还给他的血亲,让孩子走到更大的世界中去,欣慰和悲凉交织着,欢笑和泪水交替着。在分别的那刻,他们从格林悲伤的眼神里读懂了答案,那就是自由!无论对于人,还是狼,对于任何生灵来说,自由胜过一切。谁都不能为谁铺一辈子的路,谁都不能为谁牵一辈子的手,格林是自由的,剩下的路,该它自己走。

爱他,就给他自由!

三、作者语录摘选【超出篇幅部分】

1,格林,如果有来生我愿转世为狼和你成为真正的母子,我们一起奔跑在天边,也许只有这样我才会真正明白你为什么悄悄的来,又为什么默默地离开。我今生为人,很贪心,见了还想再见,聚了还想再聚,我已经把你当成我所拥有的。其实在生命的尽头,我们注定将失去所有,也许这“所有”原本就不属于我们。

2,格林,好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独自出生,独自死亡。但是妈妈多么希望在你生命的一始一终都能与你相伴。你选择了荒野,野生狼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等你老了,我们还在这片草原,或许你还能回到我们身边,对我说:“妈妈,我跑不动了,我也累了,我想回到从前没有忧伤没有怨恨的日子。”你会像小时候那样靠在我的臂弯,什么都不再想了,只想着往妈妈的怀里钻的更深。

3,人们也许会认为自己曾经施以恩惠的动物应该对人感恩戴德,似乎他不亲热就算狼心狗肺,不温暖就是“白眼狼”。但我现在更能理解格林。在狼的眼里爱一定平等的,可是人与狼之间的大关系从来都是不平等的。人狼之争中处于劣势的狼,几近灭绝。

4,曾经,我们幻想着有一天格林能带着妻儿来看我们,还一厢情愿地想叫他的妻子作“格桑”,谁知这个“格林童话”我们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结局来得这么残酷,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不在了早知道这些就是他的孩子,可能当初我们不会那么一味地去盲目寻找,去哀思。我会好好珍惜这份本来就很圆满的圆满,这就是天伦之乐吧。原来我们所追求的团圆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追求到底时,它已不再美满。曾经,幸福围绕在我们身侧的时候,我们却追寻不停,被期待所迷惑,为求之不得而苦恼,可是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第4篇:《重返狼群》读书笔记

经老师的推荐,我揣着好奇,随着文字走进了《重返狼群》……

读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真真切切感受到文字所告诉人们关于自由、竞争、生存、梦想、尊严、情谊以及草原和狼之间无尽传说的同时,也对这些作者在极力表达的关键词有了更深的感悟。

狼之生存---“出生一个半月的小狼格林惊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别说比狗,就是比一两岁小孩的智力都要强得多,它不断地试探着,学习着,分辨着,成长着……将他所认识的事物一一分类,把这些学习来的宝贵信息储存在脑海里。”

感悟生存:每一位家长都不能用担忧限制孩子的尝试,自身的体验比传授的经验更具意义。

狼之探索---“随着小狼格林渐渐长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俨然成了小恶霸兼破坏专家,他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花招和捣乱伎俩,跟在他后面给人赔礼道歉补偿损失成了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我生怕他再给别人添麻烦,从此以后把他的活动范围严格控制在了天台,再也不带他到楼下去了。”

感悟探索:曾几何时,孩子们的探索精神是否一如格林之执着?而那时的我们都做了什么?是否无情的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在书中,作者始终以狼妈自居,因为是她抚养了小狼格林,并且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教育了格林。如果从她对格林的教育方式上看,是摒弃了我们早已习惯的约束阻挠和意志强加,而更多的采取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即崇尚自然规律和引导自由发挥。我想,如果能够将这些感悟和家庭教育相融合,也算不枉读一本好书。

第5篇:重返狼群读后感

(一)

狼性与人性

读完《重返狼群》,我久久不能释怀,多想当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与狼来一场邂逅。

格林,奄奄一息的被作者救起的那一刻,它的生命旅程也拉开了帷幕。故事中的它,与作者家的狗争夺地盘,尽显王者风范;与它的天敌——藏獒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起对抗野狗群;与作者成为一家人,在作者生病的时候,拿出仅剩的一点粮食……其实,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我不得不感叹,甚至于惊叹这样的狼性!

而书中的人,似乎有各种各样的面具:像作者这样善良的;像游牧民族那种豪迈的;像外来人群那样肆无忌惮破坏生态的。人性,千姿百态!

格林给我触动的,是它和黑虎(藏獒群中的一只)的感情。藏獒群和野狗群进行了一场混战,黑虎为了保护格林受了很重的伤,却不让人类靠近给伤口抹药,伤口化脓,黑虎命悬一线,格林,就一点点舔舐着伤口,不时碰碰黑虎的鼻子,那几天,格林没有离开黑虎半步,尽心竭力照顾它,伤口在几天后痊愈。这就是狼性!

书中,作者和格林的感情同样让人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作者为了格林,从繁华的城市来到空旷的大草原,几次将自己置身危险之中。后来,终于将格林成功放生,成为了中国第一狼女。这就是人性!

书中将狼性和人性描写的淋漓尽致,当文章结尾,作者与格林掌心一印,是在感恩?还是在约定?我不得而知,但是,就是那一印,似乎,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重返狼群读后感

(二)

张颖

《重返狼群》主要讲述了成都女画家李微漪,她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救活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狼,经过短暂的都市生活后,李微漪决定带小狼重返草原。从夏到冬,"狼妈"与小狼数次遭遇猛兽攻击、天气突变,甚至弹尽粮绝,但他们以命相爱,小狼终于重返狼群,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首次个人成功野化放归的狼。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次重读,感触和认识又更深了一层,我喜欢小狼格林小时候的调皮和淘气,喜欢它与"狼妈"的"两军对垒",更感慨格林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和天生的"狡猾"和自信,它玩弄的小聪明、与藏獒的斗智斗勇和面对困难的一往无前等充分印证了格林的智慧、坚定和勇敢。然而,让我最感动的还是"狼妈"几经周折、锲而不舍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将格林送还大自然的这种遵从自然规律的精神,但我更担心,格林回归,它能快乐的生活吗?

书中描述,在格林回归时,也只能依稀看到或听见偶尔的狼嚎,更谈不上有狼群出没。我看到一则报道,人类活动带给了茫茫大草原巨大的伤害,随着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草原面积越来越小,植被也越来越差。现在,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风吹荒野沙满天".几乎没有狼群的生存空间,想到这些情景令人心痛也非常担心。

在人狼不能共存的现代草原,格林,我为你祈祷!

重返狼群读后感

(三)

今天,我买了一本《重返狼群》 ,是创新作文的王老师推荐给我读的。

书的作者是李微漪,汉族,四川人。画家、作者曾在草原与狼同生共死长达八个月。历时两年半,根据当时她记录日记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整理成一本四十万字的《重返狼群》 .这是一人一狼以命成就的一本书。李微漪说:其实我是一个记录者,真正的作者是小狼, 它是我书中所有故事的创造者。我在它的故事里笑着哭,哭着笑……它要透过我的文字向人们讲述自由、竞争、生存、梦想、尊严、情谊、草原和狼。

我喜欢这本书。这部书经常让我读得或冷汗淋漓,或者热血沸腾,或潸然泪下。最让我情感冲动和意想不到的是小狼最后成功融入狼群。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为了让小狼格林重返狼群这个目标大胆进取,不惜冒生命危险的狼的勇敢性格。一个柔弱的女子这种胆大妄为、把这种成功概率几乎为零的冒险,居然圆满完成,给予我精神上空前的震撼。相比之下,我们又有何理由在困难面前低头呢

我喜欢《重返狼群》 这本书,它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作者; 五年级张鹏宇

第6篇:《重返狼群》读后感

在多石的地方搭毡房,在有狼的地方放狼。

————蒙古谚语

故事很简单,画家李微漪在蒙古草原上,收养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狼,并把它抚养成人,最后送回了大自然,简单的情节,却有着不简单的情节和不平凡的情感。姑且不论人随时会有被狼吃掉的危险,即使狼长大成熟,由人养大的狼也很难在荒野中生存,更别说融入狼群。但李微漪做到了,这是一本纪实书,正是因为纪实,这里面包含的种种细节才会如此真实,触摸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她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又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书的封面上的李微漪,一袭白色的长裙,靓丽的外表,优雅的身姿,腼腆的微笑, 这一位宛若天仙,在我眼里颇有些柔弱的姑娘,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狼野化放归的人,虽然很难想象这是“中国第一狼女”,但她对小狼格林有着他人所没有的最真诚的爱,所以她说:“我爱格林,它不是实验品,我也不是专家,但是缘分让我们遇上了,我希望它好好地生存下去,我想像个称职的狼妈妈那样,为格林的生存一丝不苟地打好基础。”

这一切的发生,因为狼的独立、竞争、倔强、智慧,更因为她的爱心,坚韧,以及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无限怜悯。

正是因为不同于常人的李微漪和不同于小狗的小狼格林,造就了这一份不同于人与宠物的情缘,这是一份母亲和孩子的爱,不以永恒占有或相伴为目的的爱,李微漪将这关系称之为“抚养”。

与“喂养”不同,她不仅仅要满足小狼格林对食物的需求,更要丰富其精神层面——心智的成熟、智力的开启、经验的累积和生命的阅历,令格林具备与动物园中的狼完全不同的狡黠且凌厉的眼神,让格林在广袤的草原自由奔跑,享受自然,遵循其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这是李微漪与格林与自然的约定。 他坚信他的孩子,能和草原上的狼一样,快乐的过一辈子。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现代化都市容得下渐次鳞比的高楼大厦,日渐膨胀的汽车尾气,却容不下一匹仅仅存活数月的小狼,两个月大的格林的狂野和它嗥叫的狼性就开始显现,同时也陷入自我确定的茫然和没有同伴的孤独,对人类的不设防更让他的都市生活危险丛生,随着小狼的长大,城市已经愈发的容不下它了,李微漪被迫孤身一人同格林一起回到若尔盖草原,试图帮助格林回归本族,令其用本该拥有的姿态纵横草原。

在草原上安营扎寨长达半年时间,从夏到冬,李微漪带着格林寻找狼迹,数次遭遇猛禽与藏獒攻击、天气突变、弹尽粮绝。尽管李微漪深深爱着格林,她愿意为格林遮风避雨,与格林永不分离,但她更想面带微笑看到生命回归本位,傲然立于生物链中,因为“生存竞争是残酷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努力,为自身继续存在而努力。”所以他在草原上,让格林不惜几次冒着几乎命丧獒牙的危险在猛兽群中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寻找保护伞、学会如何表达臣服的肢体语音、学会与藏獒斗智斗勇,甚至欺负大奥,而最后渴望群体生活的小狼居然创造了化敌为友——与藏獒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的奇迹。到了草原上,格林需要自己找吃的,否则就要饿肚子,最后,在饥饿的驱使下,小狼学会了捕食,经历种种艰辛,格林终于得以野化,重返狼群。

不敢想象李微漪是经历了怎么的心痛,让格林走,走向自由,走向野性,走向生死未卜。她的约定是一段珍惜与失去的过程,在草原上从格林每日清晨的“morning call”到病中的野兔肉,她对格林的珍惜与日俱增,同时格林也离她越来越远,三日不见,半月寻得,最终格林回归狼族。

那天中午,狼群的集结令到了,当小狼一步三回头离开的时候,李微漪在冬日草原上洒满泪花。

让我们以珍惜为名,为生命,为勇敢,为爱,为分离祝福,动物和人的冲突不断爆发的今天,为小狼格林祝福。

2012213819物师1班吴维康

上一篇:劳动节演讲稿参考下一篇:孟子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