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应当作为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体系当中。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简要分析古诗审美教育积极作用的基础上,着眼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审美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便是提升其审美水平。采用“讲解”“解读”“赏析”“练习”和“诵读”等方法,应用到小学古诗审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之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教育;古诗

古诗是宝贵的文学财富,小学古诗教育既要注重教材的内容和课堂的反馈,又要致力于教学的深度探索与进一步研究,牢牢抓住古诗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核心素养与古诗审美教育的联系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使学生拥有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良品格和核心能力。在人的一生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关键,所以,核心教育的重点自然也是放到小学教师身上。可是,面对教育、社会以及学生求知欲的压力,许多小学教师无法完全达到将核心素养与实际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程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而作为流传已久的古诗,配合专业的教育学家团队精心挑选,出现在书本上的古诗具备深入浅出的思想和哲学内涵,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理解知识和运用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批判精神以及探求真理的能力。这些古诗并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极其浓厚的美感,让人过目不忘。如何去审视、提取古诗中蕴含的美感,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做到的。

二、選择合适的方法,探索古诗真谛

1.采用讲解法,了解古诗美

教师采用古诗与相关背景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迅速对古诗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可以通过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和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从而让学生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情基础。古诗教学要贯彻审美教育的理念,要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而理解古诗内在的美感。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教师首先要介绍杜甫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后,四处波折,终于在蜀中度过一段较为安定生活的背景。这个背景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感触自然,并且心情是较为愉悦的。在成都草堂居住两年后,亲自耕作,这个时候见到春雨落下,立刻觉得这是在恩泽万物。在教师描绘出如此美景后,学生的情绪会被调动起来,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核。同时,这也是表达了诗人杜甫对于大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

2.使用解读法,体会古诗美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古诗大意、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就会对古诗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就会萌生出自己的想法。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是从“初识”到“解读”的过渡,在学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学生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就会自主去解读诗句,将古诗作为一个简短的故事去自我翻译和自我叙述。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从古诗重要组成部分“诗眼”入手,通过“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利用现在的流行语和通俗话给古诗赋予新意,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古诗内容。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望岳》,通过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刻画诗人对于困难的强烈征服心理与雄心壮志。可以让学生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诗人对于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从而塑造学生有自主能力、有远见的优良品格。

3.巧用赏析法,感受古诗美

小学阶段推荐的古诗文,内容丰富,情感表达更为具体。有的写别离乡愁之情,有的写田园生活感悟,有的写传统文化,也有的借物抒情。题材之丰富,情感之丰富,是远超学生当下生活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故事,挑选出情感最为具体的诗句,相互交流,从而进一步感受古诗之美。

比如,汉乐府的《江南》用极其简单的话语描绘出一幅鲤鱼在江南水乡的莲叶之下嬉戏游玩的场景,实际上反映了采莲人在水中欢快的心情,借助鱼儿和莲叶的互动表达出来。在鱼儿和莲叶的画面中,将视角拉远拉长,就能看得到一望无际的荷叶从脚边连接到天边。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不仅仅是游鱼戏水的画面,还能加入自己对未来生活美好向往的体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诗人看到的真实场景和包含的真实情感。这样学习古诗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

4.运用练习法,创造古诗美

学习古诗时情绪要连贯,从始至终,有起伏,有低潮,有情绪调动。教师可以使用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创造古诗美,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去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世界。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创作的《咏鹅》,在诗句鉴赏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作者用什么样的笔触描绘了白鹅戏水的场景?学生活跃的思维自然会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活动状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从表现手法上入手,将白色、绿色、红色与蓝色四种颜色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学生自行描绘出属于他们心中的景色。生机盎然的场面会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同时,在学习古诗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内心感受付诸实践,或者用白话文的形式写出自己对古诗的感受,或者借助合适的诗句拼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亦可仿照古诗的行文样式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

5.贯穿诵读法,享受古诗美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朗读和品味,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传递的情感,增强对古诗美的体验。可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古诗感兴趣,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才会持续不断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才不会进行天马行空的无关想象。教师要让诵读贯穿始终,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古诗教学。

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内的接力式阅读,小组之间的竞赛式阅读。只有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欢快的氛围中沉浸到古诗情感中,才会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学生在沉浸式诵读中爱上古诗,喜欢上古诗。古诗本身自带极强的韵律感,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关注每个重音节、每个情绪高涨、每个情感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古诗之美,让教师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营造诗意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其中。当学生自己诵读的时候,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泛读去读,可以读出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特点,甚至可以提出自己对于古诗的想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参与,教师才会更容易地引导学生前进,班级整体的审美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审美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如果说对于教材的古诗进行讲解、解读、赏析、练习、诵读这些方法是向古诗的内核进行挖掘,那么,联系各类优秀名著和当下较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为古诗赋予新的含义就是向外拓展。虽然教材中的故事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及各种教育类专家的精细挑选,可是,单篇文章的学习往往过于单薄,需要在同一作者的其他古诗陪衬、其他作者的同类型古诗对比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经典古诗的感悟逐渐加深、建立起来。比如,可以将李白的《静夜思》与《望天门山》进行对照讲解,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人生经历,将古诗的内容与李白的感悟做完整的对照。如此一来,一个对生活有激情,对古代官场黑暗不能容忍,对未来有极强向往的诗人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除了阅读优秀的古诗,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古诗的思想,让学生理解文字之美,理解文学之美,理解古诗之美,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引入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中编录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古诗,虽然字数并不多,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文化素养,而且能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增强自我创造能力。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古诗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人的思想,理解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将古诗等传统文化有创新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婷.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

[2]苏伟毅.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J].语文建设,2017,(30).

[3]黄美虹.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古诗审美教育[J].新课程,2020,(34).

[4]何莉.多样化古诗文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

(责任编辑 冯 璐)

作者:尚洪波

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篇2: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的深入思考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应当作为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体系当中。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简要分析古诗审美教育积极作用的基础上,着眼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求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更是深受大众喜欢,高中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卓有成效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古诗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上升到“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高中语文“新课标”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因而在开展古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加强古诗审美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理解古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是为学生搭建审美精神阶梯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创造个性审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古诗审美教育,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外,由于古诗当中拥有很多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审美与鉴赏,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综合素质必然会持续得到提升。

二、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培养古诗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高中生对古诗的兴趣,因而开展兴趣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大力开展兴趣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且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古诗的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且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体现了“家”的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其与“家国”情怀进行有效的联系,进而使学生能够领悟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审美。培养高中学生对古诗的审美兴趣,还要更加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至关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古诗审美与鉴赏能力,并影响和带动学生。

(二)搭建古诗审美桥梁

培养高中学生古诗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一定要在建立审美桥梁方面下功夫,将古诗与学生紧密连结起来,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进而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努力使其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古诗是精工富丽、高度凝练的语言,而且不同的时代背景所运用的语言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因而可以采取“可视化”的方式搭建桥梁,比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由于其主要表现的是秋天的景物,都可以运用多媒体PPT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并从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进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并且能够在心中形成“意象”。总之,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一定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化、可视化的方式,使学生“由表及里”和“由浅及深”的理解古诗的意境。

(三)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要在启发引导方面取得突破,使学生在形成较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因而,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文化传播意识,将古诗审美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进而能够发挥更加多元化、系统化、全面化的作用。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江”尽管具有很复杂的情感,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不断加深理解,特别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对“系”的读音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对“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对古诗所体现的各种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审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是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引起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古诗审美教育的有效路径,重点要在培养古诗审美兴趣、搭建古诗审美桥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教育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诗波.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与鉴赏的鼎新[J].文学教育(上),2018(11):58-59.

作者:陈平相

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审美教育方法

如何让古诗的美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里去呢?笔者以为应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诵、画、歌、背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美,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一、诵,体会古诗的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让孩子反复地吟诵,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诗的跌宕起伏,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美妙的古诗意境中,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味。比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诗句,而应先让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之美和创作艺术之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对李白的诗歌奔放、洒脱、飘逸、雄浑的风格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潜在含义。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凝练含蓄的句子要把它们形象化,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如:在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语气很重)

师:我怎么感觉香炉峰在冒着滚滚的烟火?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师:再轻柔些。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再读“生紫烟”时,眯着眼睛,陶醉在紫烟里)

教师的巧加点拨,让学生读中感悟诗句的意境美,吟中入境,学生自然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画,欣赏古诗的美

古诗有很美的意境,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通过读者的再想象,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丰富的。画画更是富于想象的孩子们的专利,他们最擅长也最喜爱用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如教学《小池》,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画出涓涓细流、清澈见底的小池、将展未展的荷叶、轻盈的蜻蜓……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画出诗外画。画,使古诗的美在儿童的幼小心灵中更加形象、生动。

三、歌,唱出古诗的美

古诗本身就是流动的歌。小学低年级孩子,特别喜欢唱歌。一首古诗能用歌唱出来,会使他们觉得有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给孩子们编的新学堂歌,便是十几首古代诗词。如《春晓》《咏鹅》《悯农》等等。古诗教学时,可以先播放相应的歌曲,让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而让孩子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喜欢的曲调,更是他们极其愿意做的。如教学《所见》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见》的意境,选择曲调。有《小红帽》版的,有《数鸭子》版的,还有《世上只有妈妈好》版的,等等。课堂上歌声起伏,笑声不断。古诗本来就是唱出来的,用歌唱出古诗,古诗更美了,学生更喜爱了。古诗所散发出的芬芳也随着美丽的乐曲深深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四、背,积累古诗的美

从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诸如意境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等美的形式,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教育。古诗的积累,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人们的审美追求。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优秀古诗,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可以受到古诗中所表达出的中华美德的潜移默化,达到言谈举止上“质”的提升。低年级学生如何积累古诗呢?首先,课堂上的引导很重要。如在《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又让他们接触一首或几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古诗,如《访戴天道士不遇》《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这样既能帮助理解《游园不值》这首古诗,又能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虽然学生不可能在一堂课里把它们全背下,但课堂上的引导便是积累的开始。其次,课后,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门别类地去背诵古诗。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分门别类背诵、根据时间背、轮换背、接龙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等。

五、趣味活动,诗美的延伸

1. 形成古诗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1)诗上墙。在校园墙壁醒目位置和教室内贴挂古诗文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

(2)诗广播。利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台,播放有关的配乐古诗朗诵和诗文歌曲。

(3)诗欣赏。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配画、配乐诗音像,从中想象、体会、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2.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活动,让古诗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让古诗的美熏陶孩子们的心灵。

(1)诗朗诵。推行每周一诵。将教室黑板报一角辟为古诗园地,每星期一抄上一首新的古诗,让学生读、悟、吟、背。

(2)诗故事。鼓励学生广泛收集诗文故事和诗人趣闻,或把诗改编成故事,通过举行班级、学校故事会,评选出“诗文故事大王”。

(3)诗健体。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拍手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课间活动。那么,一些短小精悍、节奏感强的诗词,也能成为孩子们快乐游戏时口中吟诵的歌儿,如拍手游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形式多样的古诗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古诗中丰富的世界,了解古诗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美。通过古诗教学,学生的情操将得到陶冶,审美情趣也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责任编辑:辛铭)

作者:许茹霜

上一篇:人力资源计量论文下一篇:切削机械加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