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鲁巷实验小学语文课内比教案

《给孩子们的信》教学设计

四语

李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巴金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揭示题目。

2、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巴金都有一定了解了,那么,巴金爷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咱们来说说。

3、屏幕出示句子:

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笔。(男生读)

并不是我不愿意去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女生读)

过渡:你还想更多地了解巴金爷爷吗?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看看巴金爷爷在信中还写了什么,重点表达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学习任务一,自学: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巴金爷爷在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对巴金爷爷有哪些了解?画出重点语句,做批注。

(二)全班交流:

1、理清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我写作的目的;明白生命的意义;解释“开花结果”。

2、从中对巴金爷爷有哪些了解?结合重点语句交流体会。

A、了解巴金写作的目的,体会巴金谦虚的品质及对祖国和同胞的爱。

鲁巷实验小学语文课内比教案

出示: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引导:巴金怎么评价自己,他是一个普通人吗?这里和普通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齐读“不要把我……我只是……”。

巴金爷爷对祖国的爱深刻吗?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无限”是什么意思? 引读“我写作不是……而是……。”

是呀,爱就是巴金爷爷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啊!同学们,只有用爱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感动读者呀。这就启发我们平时写作文也要„„(写出心中的爱,写出真实情感)。

B、懂得生命的意义,体会巴金乐于奉献的精神。

出示: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一个87岁的老人还在思索,还在追求,他用一辈子的经历和思考告诉孩子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而不在于什么?巴金是这样做的吗?

出示: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同学们,“开花结果”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巴金爷爷是怎么说的? 出示: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里的开花不是自然意义的开花,而是指为社会增光添彩。那么,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能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巴金为社会增添了那些光彩呢?(著作等身、谦逊的品德、关爱孩子等方面)

同学们都说出来自己的理解,都很有道理。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了,让我们读读屏幕上的这段文字感受一下。

出示:巴金爷爷不是富翁,他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1995年以来,巴金爷爷向希望工程捐款59万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没有忘记叮嘱他的儿女们,别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

巴金爷爷用他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如何开花结果。正如他在第三自然段中说的,我们的生命怎样才能开花?

出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同学们来一起读读这段文字。思考:这里的“花费它们”是指? 板书:爱、同情、精力、时间

鲁巷实验小学语文课内比教案

能找到文中一个词来替代“花费”这个词语吗? 学生圈画并回答:奉献 板书:奉献

师:只有为他人奉献出自己爱、同情、精力和时间,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才会有意义。让我们深情朗读这段文字。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事情做起才能让生命开花呢?(提示:可以从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与同学的相处等方面说说。)

师:同学们,老师听出来了,要想生命开花,生命有意义,就要奉献,就像巴金爷爷在文中说的„„

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师:让我们一齐读巴金爷爷的人生箴言,铭记在我们心中。

老师总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哪怕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微笑,也能让我们生命的花朵散发出幽香。

过渡:巴金爷爷一直是这么做的,可是他还觉得不够,并且还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也能开花结果。继续读读后两段。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学习任务

(二): 默读五六自然段,思考:在这两段中巴金爷爷表达了什么希望?画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主交流,板书关键词:珍惜、爱惜。

3、引导:巴金爷爷也想让自己的生命继续开花,散发出幽香,但是生命是有限的,于是巴金爷爷这样感慨:

出示: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现在我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所以,巴金爷爷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身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

出示: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同学们,巴金爷爷是怎么称呼孩子们的?(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这表明什么?(巴金爷爷很爱孩子们)巴金羡慕孩子们什么呢?谁来用亲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聆听巴金爷爷的殷切期望。

师:同学们,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仅仅是家乡孩子们的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领会巴金爷爷对我

鲁巷实验小学语文课内比教案

们的期望吗?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

师:巴金老爷爷真是用心良苦啊,他通过这封信教育我们要谦逊、要奉献、要让生命开花结果、要珍惜时间,我们怎能辜负他的希望呢?把最后一段中的“你们”换成“我们” (朗读要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充满希望。)

让我们全体起立向巴金爷爷立下我们的决心。(再读课件: “我们.....”)

从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好好学习的决心。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认识。

1、读颁奖词。

同学们,巴金爷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全中国,因此,他被评为200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们的颁奖辞。

出示(播放音乐):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叩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老师范读)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真诚的感动读出对巴金的崇敬之情吧!(生齐读)

2、从同学们的动情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爷爷的无比热爱与崇敬之情。师结束语:同学们,就让我们把对巴金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化为实际行动,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巴金的名句。

2、课后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五、板书:

给家乡孩子的信

同情

让生命开花

更多的

精力

奉献给他人,社会

时间

第2篇: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家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自己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创作了20多部长篇小说,12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和译文。

有这样一位老人,著名剧作家曹禺称赞他是文学巨人,高举火把照亮人心。他是光,是热,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有这样一位老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他来了,坐在那里,哪怕不发言,也是一种威严。”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全部都奉献给了文学事业。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2005年10月17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就是著名的世纪老人巴金。

1991年,87岁高龄的巴金爷爷收到了来自家乡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孩子们的来信,满心欢喜与温暖。这封信是巴金爷爷给孩子们的回信,他选入了课文,所以其实也是写给我们的。

二、自主学习

自由阅读,边读边想

1.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填一填:

本文是一封(),作家()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的表达了对()真诚的()、亲切的()、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的美好情感。教育孩子们要珍惜(),好好(),为社会(),为别人(),和他一样,也能让生命()。

东城根小学校长回忆到,学校师生与巴金先生的情缘,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爱家乡”系列少先队活动。孩子们自发寻访家乡名人的过程中,走近了巴金,认识了巴金,爱上了巴金。出于对巴金先生的崇敬,孩子们第一次给巴老写信。没想到巴老竟在重病中,捏着有些不听指挥的笔,给孩子们回信了。这封饱含着巴老对家乡、对家乡孩子深情厚谊的来信已被镌刻在学校正门大厅,信中“让生命开花”的话语早已成为每个东小师生的座右铭。

三、展示交流

1.表示感谢

这是一封怎样的回信?请大家齐读第一段。

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带病回信

87岁的巴金爷爷写信容易吗?自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

怎样理解“终于”这个词?

小结:“终于”强调了巴金在提笔写字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给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也要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补充资料:为什么写字困难?

1983年巴金确定为帕金森症,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四肢和舌、唇、下颌等出现有节律的颤动,僵硬,关节活动不灵活,行动困难,面部表情减少等。后来说话也困难,手颤抖,歇息困难,行动不便等,但是巴金老人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他写作时常常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是什么让巴金爷爷感到温暖?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巴金爷爷拿起了千斤重的笔?这就是爱,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力量。

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人生感悟

默读课文

3、4段,拿起笔,写下你读书的思考,用笔与巴金爷爷作无声的交流。

重点句1: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的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从中你看到了一个(谦逊、和蔼可亲)的巴金爷爷。

(2)小结:这句话写出了巴金爷爷无限的创作动力来源于作者心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爱,爱祖国,爱同胞。只有爱才能感动读者,波动心弦。

重点句2: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1)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结:这句话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就是他的人生价值观。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在于()。

(3)“终于”能省略吗?为什么?

(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通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终于”如果省略了,不仅语气上显得平缓,也失去了强调作用,而且能体现感悟来之不易。)

我愿意在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人活着不是为了百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

(1)这里的“让生命开花结果”和“自然意义的开花结果”是一样的吗?(这里的“开花结果”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2)小结:巴金爷爷活了101岁,他用一生的时间去思索、去追求,他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在回答同学的信中说,“我愿意在活一次„„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这是一位老人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感悟、去实践。

巴金老人的生命在开花结果。

a.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b.巴金关心再去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他为帮助灾区和希望工程默默四五做了许多工作,但总有一个条件:不要宣传、报道。

c.1998年,巴金获得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得到一笔巨款,立即以“个老人”的名义捐献给希望工程。

d.近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捐款累计达到了50多万元。

e.101岁的文学老人把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再去共捐款6万元。

f.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曾把在日本获奖的5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了上海作协基金会。

师:插图中,年金九十的他,坐在轮椅上,面对渐渐西沉的斜阳,在想些什么?仍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让生命更有意义。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敬佩的高尚品质呀!让我们再齐读这两句话。

师:这朴实的话语,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没有许多优美的语言,但我们从中感悟到巴金的真诚。他的文字穿越时空,感动了我们,还将一代代的感动下去,正如一块金子,永远在岁月中闪闪发光。

这就是巴金,他的生命在开花结果,他在为社会添光彩。

(3)你觉得还有哪些人的生命也可以称得上“开花结果”?

(4)小结: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岗位,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让人生放出光彩,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让生命开花结果。

重点句4: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开花。

(1)谈谈你的理解。

(2)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让我们给别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帮助,为他人,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的生命就能开花结果。

让生命开花,就是(),而不是()。就是能为他人,能为社会()。

让我们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

一次无偿的鲜血,是一朵花,

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一次及时的救助,是一朵花,

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事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伟大的人,

欣赏名人名言

生命在于付出,我愿意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饭吃,每颗心都得到温暖。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泥土,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与鹿,与花束、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让我做一份火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能力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少的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4.美好祝福

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巴老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

在这封信里,巴老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读来真切感人。

四、总结全文

2003年巴金老人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1)抽生读,感受巴金的魅力。

(2)齐读感悟

师:你们前面有无比广阔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的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真诚的祝福你们。

第3篇: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 张灵静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3、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巴金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分享资料,走近巴金

1、(投影出示巴金照片)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家》《春》《秋》等数以千万字的作品,他就是——巴金!

2、你们了解巴金吗?(指名介绍)

3、同学们善于收集资料、阅读有用的信息,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巴金是一种非常快捷的办法。但要深入了解巴金老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巴金的作品,因为文字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今天我们就接着来学习巴金老人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他的心灵世界。(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感受巴金

1、巴金写给孩子们的这封书信,文字质朴却饱含深情,用心去读才能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现在,请你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书信,边读边勾画出深深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读完想想巴金老人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爱孩子、乐于奉献、淡薄名利、对写作的不懈追求等)

2、同学们,相信读完这封信后,大家都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可敬的巴金爷爷,但是他已经于2005年10月17日走完了他101岁开花结果的一生。

三、品词析句,感悟真爱

1、一位诗人在《敬寿巴金百年》中这样写到: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投影出示,齐读)这是诗人眼中的巴金。在我们的眼中,巴金老人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

生是成功的。而他自己却说——(投影出示)齐读: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2、你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巴金老人?

3、多么谦虚的一位老人呀,刚才同学们就介绍了巴金老人的很多成就和荣誉。信中的哪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呢?

4、(投影出示文字,学生读)“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5、再次默读这段话,用一个字概括出巴金爷爷写作的动力。(爱)

6、(出示补充资料,动情朗诵)是的,巴金在创作《家》这部作品时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他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起诉它们的痛苦,我忘记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就是这样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作品的。”这份热情,这份为弱者说话的豪情就是巴金的真心真爱,深意深情,一起来读出巴金的心声——(投影齐读)“我写作不是„„”

过渡:正是缘于这种爱,巴金爷爷所理解的生命意义才会如此伟大。请同学们从信中找出:巴金爷爷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

1、学生读出圈画的重点句子,教师将文字出示在屏幕上(投影)。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2、请三名同学来读句子,每人读一句话。从这些话语中你又读出一位怎样的巴金?(乐于奉献)

3、巴金爷爷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他要为谁奉献?(祖国和同胞)他奉献的又是什么呢?(是爱、同情、精力和时间)(课件强调四个关键词)

4、瞧,读得多细啊。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是这样做的,巴金爷爷不是富翁,他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1995年以来,巴金爷爷向希望工程捐款59万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没有忘记叮嘱他的儿女们,别

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多么可敬的巴金爷爷呀!巴金爷爷不仅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每一个人都像他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做,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5、巴金老人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那你认为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

6、是啊,他写的每一个字,献出的每一份爱,都说明了他的生命之花开得特别——艳;特别——美。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话或者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是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说说对“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理解。

(投影出示)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 。(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自己的精力,时间,爱心奉献给需要的人„„)

过渡:巴金爷爷虽然是一个国际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87岁了,他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他还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他还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让我们再读读老人的这段话,感受巴金生命之花散发的幽香。(投影出示:虽然,随着岁月的远去,郁郁葱葱的大树也会枝枯叶落,生命耗尽!那么,姑且劈成干柴,“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一点点温暖,直到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待到那时,再度地“生命开花”,燃薪为烬,委身为泥„„)

1、读完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吗?(到生命的最后都没有放弃人生的信念、对人民和祖国充满着爱„„)

2、正如那位诗人说的:(投影出示、齐读)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3、感受着诗人的赞扬,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聆听期望,升华情感

1、巴金爷爷在信中还说,(朗读: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巴金爷爷是多么想再次延续自己的生命,继续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巴金爷爷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

2、巴金爷爷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希望呢?同学们快到信文中看看。(投影出示第五节,齐读)

3、能用一句话概括老人对我们的期望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4、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了将来能给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为了能为别人付出更多的爱心)

5、是啊,巴金爷爷希望我们也能像他那样,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别人身上。

6、捧读着巴金爷爷这封散发着墨香的信,感受着巴金爷爷亲切的关怀,品味着他的谦虚,聆听着他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殷切希望。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亲爱的巴金爷爷——”这句话为开头,写上几句你最想说的话。(指名汇报)

四、总结全文,内化情感

1、同学们请起立,聆听着巴金老人的希望,让我们齐声读出这段话,向巴金爷爷立下我们的决心。(投影:我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我们身上!)

2、巴金爷爷,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再次齐声朗读。

3、现在,巴金爷爷已经逝世5周年了,读着老人的信,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温暖和怀念。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了那首诗。(出示: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朗读。

五、作业 必做题:

1、读课文,抄写本课的词语,抄写你认为重要的话,背下来。 选做题:

1、进一步走近巴金爷爷,了解巴金爷爷的杰出与伟大或拜读他的作品。

2、想对巴金爷爷说什么,给他写封信,(注意写信的格式),在祭拜时读给他听。

第4篇: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这封信,感受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7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

一、二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走近巴金

1.同学们知道“鲁郭茅巴老曹”一说吗?这六位都是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其中的“巴”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巴金。 2.学生根据资料自由介绍巴金,要求言简意明。 学生介绍巴金,教师再给予适当补充。

3.观看“走近巴金”(配乐),说说:什么时候的巴金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二、揭题导入

1.巴金,一个远离故土多年的游子,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崇高声誉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热情都奉献给了文学的老人,在他87岁的时候,在他收到家乡孩子写给他的信时,克服着年老体弱写回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信里,通过他的文字去感受一位老作家的美好情怀。 2.板书课题 读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三、读文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信的格式和内容。

2.回忆书信格式,你觉得这是一封怎样的信?(格式规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事严谨,润物无声)

3.自由读正文部分,感知信的内容。

4.指名分节读正文部分,再说说:从内容这个角度,这是一封怎样的信? 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

四、学习第

1、2段

1.自由读第

1、2段课文,说说巴金写信的原因。(表达谢意,代替见面) 2.默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巴金的思想感情,随时写下点滴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关心下一代,想念家乡)

第二课时(总第74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通过这封信,感受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 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说训练:“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2.这句话中两个“多么”说明了什么?(巴金爷爷十分想念家乡的孩子) 3.用“多么„„多么„„”说一句话,表达强烈的感情。

4.回忆巴金写信的原因。过渡:他仅仅是为了感谢家乡的孩子,用信来代替与他们见面吗?

二、学习第3段

默读课文第三节,想想在这一部分哪一句话写出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看法。 交流。 用心读一读这一部分,如果你就是那些收到这封信的孩子,你从这封信中都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默读课文第三段,找一找:在这一段中,巴金爷爷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 谈自己 2.谈写作 3.谈人生)并划出相关句子。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谈自己”:(投影出示)读划出的句子,找出几对反义词。(杰出——普通,失败——成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巴金的谦逊、平和,淡泊名利。) 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他的?(投影出示)

(2)“谈写作”:交流找到的语句(投影出示),交流感想。(巴金的爱国;所有成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功,并受人欢迎的原因是:让爱充满自己的心灵,用真情感动读者的心灵。)

师:巴金爷爷一生都将 “讲真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生活中他是这样去做的,在作品中他也是这样写的。

(3)“谈人生”:这是巴金爷爷的来信主要要传达的信息。选择对你最有启发的一句话,写下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感想。

师:巴金爷爷一生的心愿就是“让生命开花结果”。(投影出示他的话) (4)投影出示“谈人生”的三段话,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三则都涉及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第一则是个原则性的结论,第二则是对它的具体解释,第三则则是指出了相应的做法。说得有理有据,是巴金人生经验的高度浓缩。)

3、师小结: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巴金老人朴实真诚的话语就像是一盏明灯,可以点亮我们心灵的角落。综观巴金的这段文字,他实在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位充满爱的哲学家。

三、学习第

4、5段

1.巴金写信时已是87岁,他还有什么人生的打算?又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齐读课文第

4、5段。

2.年迈体弱的巴金爷爷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 ,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何况是我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少年呢?这封信难道仅仅是写给家乡孩子的吗?(是写给所有孩子的)难道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吗?(是写给所有人看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媒介。巴金爷爷这封信无论从格式,还是从内容,无不给我们这些读信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以真情的心灵感动。

2.学完全文,请用“不是„„而是„„”说一句话,可以评价一下巴金,也可谈一下自己的启发。

3.写一封回信,表达你的思想和感情,注意信的格式。

五、课外阅读

“好书推荐”——《感觉巴金》:

记录巴金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巴金对于文学与创伤的态度,记录巴金对于年青朋友的鼓励与帮助,记录巴金面对病痛的豁达与坚强,更记录了巴金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女、对亲人、对朋友、对工作人员甚至是对普普通通的陌生读者的真实情感。在巴金老年生活的细节描写之中,穿插着对其一生主要经历与成就的回顾。巴金是怎样看待自己作品?巴金是怎样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巴金是怎样对待金钱与名气„„这些都能够在《感觉巴金》一书中得到一个真实的答案。

课外资料:

巴金与轿夫老周的故事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是一位轿夫当年送给年青巴金的一句话,那时巴金还是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少爷。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巴金走上革命道路和文学道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巴金迎来了他的百岁生日,虽然已拥有1000多万字的26卷创作作品和10卷本译文作品的骄人文学成就,但老人却还是认为,他的作品不如家仆说过的这8个字。

巴金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轿夫、厨子、奶妈、丫环、马夫„„被唤作“四少爷”的巴金,却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

轿夫老周,是巴金一生中最敬重、最不能忘怀的人。老周很瘦弱,儿子死在战场上,老婆跟人跑了,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马房里。巴金常去那儿,躺在老周的烟灯旁,听他讲故事。讲完后,老周总要“教育”他:“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

真实,不你怎样,要走错脚不要骗亏待人,人的便

马房

管别人待自己总不步。自己人,不要不要占别宜。” 后有一个轿夫们的厨房。他们做饭时,巴金就去帮他们烧火。坐在灶前的一块石头上,巴金不停地把柴放进去,结果常常把火弄灭了。这时,老周就把他拉开,用钳子往灶膛里捅几下,火又“蹭”地冒了起来。放下钳子,老周告诉巴金:“你要记住: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次记者与巴金聊天,巴金说自己这辈子没做什么,现在又成为大家的包袱。记者安慰他,说他的那些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巴金却地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8个字。”

巴金名言积累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 巴金《随想录.一篇序文》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 巴金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 巴金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

—— 巴金

第5篇: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一个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作家,他的家乡在四川成都,那儿的孩子非常想念他,经常给他写信。关于他,你在预习课文时了解了多少?

2、P 110作家卡片也有介绍。谁来给大家读读。

3、小结:巴金爷爷是一位享誉文坛、著作很多的著名作家,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复习书信的格式

(1)指名说,出示。

(2)对照书信的格式,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写在旁边) (3)全班交流。

6、质疑:他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好生字词

2、指名读生字词,指导书写,描红。

3、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点评。

4、默读课文,思考每段中巴金爷爷说了什么。

5、交流,梳理板示。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在给巴金爷爷的信中讲了些什么?

巴金爷爷,

提示:(1)巴金爷爷创作了千万字的作品

(2)巴金爷爷87岁的高龄,身体又有病;

(3)作为家乡的孩子,可以向巴金爷爷介绍家乡的„„ (4)作为小学生,还可以向巴金爷爷汇报„„

四、总结:

1、家乡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敬仰、问候、祝福和爱戴,以及他们的勤奋努力都让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感到温暖。

2、再次齐读第1自然段。

五、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巴金爷爷要给家乡孩子们回一封信遇到了哪些困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交流。

2、出示句子,理解“终于”一词的作用

过渡:但巴金爷爷没有因为自己写字困难就让孩子们失望。出示两组句子对比—— (1) 指名读

(2) 说说:“终于”一词能否省略。

3、抓住两个“多么”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思念

齐读体会。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段,找出巴金爷爷“谈自己”、“谈写作”和“谈人生”对应的句子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谈自己”:指名读划出的句子,找出几对反义词(普通——杰出,失败——成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谦逊、平和,淡泊名利)看看中国当代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是怎样评价他的?(出示)他的平和谦虚和对后人的呵护是给后人留下的另一笔财富。 ——王蒙 (2)“谈写作” 交流找到的语句,交流感想

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他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巴金爷爷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他用作品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

②出示名言

a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b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 真 字 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 笃实坦荡表里如一 一个是 爱 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3)“谈人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①(投影出示三段话),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则都涉及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第一则是个原则性的结论,第二则是对它的具体解释,第三则指出了相应的做法。说得有理有据,是巴金人生经验的高度浓缩。)

② 理解第一则中“终于”的作用。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于奉献)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你对“奉献”怎么理解?你能用身边的事情说一说怎么做是“奉献”吗? ③理解第二则中的“开花结果”:

a、

巴金爷爷说的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 b、

你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④小结:巴金爷爷不仅奉献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这句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断思索、不断追求,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齐读感受。

三、学习第

4、5段

1.巴金写信时已是87岁,他还有什么人生的打算?又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齐读课文第

4、5段。 2.年迈体弱的巴金爷爷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 ,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何况是我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少年呢?这封信难道仅仅是写给家乡孩子的吗?(是写给所有孩子的)难道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吗?(是写给所有人看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媒介。巴金爷爷这封信无论从格式,还是从内容,无不给我们这些读信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以真情的心灵感动。

2.学完全文,请用“不是„„而是„„”说一句话,可以评价一下巴金,也可谈一下自己的启发。 3.写一封回信,表达你的思想和感情,注意信的格式。

五、课外拓展

1、颁奖词:巴金以真诚感动中国 。2003年,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评委会这样评价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好书推荐”——《感觉巴金》:

巴金名言积累

第6篇: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复习书信的格式,能回信。

3.理解重点语句,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增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介绍巴金:①读作家卡片。②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

2.预习反馈:①检查字词。②复习书信的格式。③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二、探究训练

1.巴金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这封信?学生默读一二自然段思考。 知道这是一封回信,体会他对家乡孩子的爱。

2.“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这句话中的“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结合“千斤重”、“一小段话”“不听指挥”理解。(表现了巴金爷爷几经考虑、克服困难,到底下定决心,开始了写回信的行动。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家乡孩子们回信,真的很不容易。如果省略了,不仅语气上显得平淡,表意上也失去了强调的作用。)

3.观察书中巴金爷爷的两幅图,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体会一下巴金爷爷写回信的情景。

4.收到来信,孩子们心头感受是什么?指导读出千斤的感动。

5.默读三到五自然段,画出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使你感动的语句,你是怎么理解的,在书上写批注。

6.交流。

(1)“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学生交流。

抓住“杰出”与“普通”相反的词理解,结合文本与课外资料,解读巴金爷爷的谦虚。 小结:抓住关键词可以理解句子。

(2)“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巴金爷爷所说的“奉献”到底指什么?你知道吗?可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补充巴金的资料。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他一直靠稿费生活,还不断捐款。 这里的“终于”是什么意思?能否去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考”“追求”之后得来的。同样不能去掉,因为如果省略了,不仅语气上显得平淡,表意上也失去了强调的作用。】

指导朗读。

小结: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可以理解句子。 (3)“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着重理解“开花结果”

7.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想想巴金爷爷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如果让你给巴金爷爷写回信,你又会怎么写?

三、课后延伸

1.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2.推荐阅读《海上日出》

上一篇:线下专业市场下一篇:创文巩卫要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