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反思

2022-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反思

中小学在职教师师德培训的困境反思

摘 要:当前中小学在职教师师德培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职业道德”未居于首要地位,培训形式化、效果虚无化,培训方法缺乏科学性。分析其原因有如下三点:“师本”意识缺失,培训者缺乏专业性,培训对象缺乏主观能动性。为解决困境,师德培训过程中应做到以师为本,从实际出发,并采取案例讨论式的方法进行培训,以期实现师德培训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在职教师;师德培训;“师本”意识;案例式讨论教学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职业发展与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好坏。现实中,不乏教师师德尚未达到应有水平,因此对其开展师德培训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维护整个教师行业师德水平底线不低的重要途径。但师德作为一个人文性概念,特别是面对业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师德观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们,培训过程中该如何将师德的崇高性倡导进行实践化呢?这是本文将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师德培训困境现状

(一)“职业道德”未居于首位

由于大多数培训者并未厘清师德内涵,师德培训时职业道德往往未居于首要地位,未聚焦于教师工作过程中的细小问题并进行培训和引导。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其中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有关行为的规范等”。根据定义,师德培训应注重培训教师明确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以及与之配套的道德观念和品质,而非一步登天地针对个人道德,提出超越教师工作范围的要求。毕竟道德是一个大概念,如果一个教师首先连基本的职业素养都尚未做到合格和完善,如何期待和奢望其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大道德人?

(二)培训形式化、效果虚无化

当前,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师德培训远离教师的道德生活情境,培训目标空泛、培训内容伪圣。首先,培训目标“高大空”,缺乏操作性、针对性,不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情境实践。如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只高呼口号“要崇高师德”,却并不结合本校教师现有的思想行为和出现的实际问题。其次,培训内容伪圣化,只用一套政治性的话语对各种师德规范进行无限拔高,培训内容难以内化为培训对象的道德意识。最后,培训模式多为简单的几个专题式讲座。作为一种需要平时不断潜移默化影响才可能会取得效果的道德教育,只靠几个专题讲座很难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因此,由于师德培训的目标空泛、内容伪圣,培训流于形式,最终培训效果虚无。

(三)培训方法缺乏科学性

师德培训方法实质是灌输,缺乏科学性。大多数德育工作者简单地把灌输理论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把道德知识的成功灌输理解为德育任务的完成与德育目标的实现,甚至在评价系统中也以道德知识的多少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如果说对师范生进行培养时进行适当的灌输是有必要的,但在职教师已经受过多年的灌输式德育教育,他们对师德规范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不顾实际状况强行灌输,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会使已经具有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培训对象产生反感甚至逆反心理,轻则对师德要求产生抵触情绪,重则与师德戒律唱反调。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按需施教,围绕中小学在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才能使师德培训具有实效。

二、师德培训困境原因探析

(一)“师本”意识缺失

师德培训课程极易一味追求师德崇高化,导致“师本”意识缺失。在舆论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等说法的大力宣扬下,本该是对教师精神的歌颂和赞扬日益演变成为社会对教师理所应当的必备品质。社会普遍认为,教师应该是德行完美的人,师德应该是崇高性和神圣性的象征,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因此师德培训中尤其强调教师要成为最高道德涵养的表率。这本来是没有错的,问题是只一味过度追求师德的崇高化忽视了作为师德承受者的教师的个人,不考虑教师个人的承受能力和现实情况,没有做到以师为本。

(二)培训专家缺乏专业性

培训专家不够“专家”。培训者的水平决定着培训的水平,而我国师德培训的专家通常由高校研究德育的学者、中小学师德标兵和教育部门行政领导担任。当研究德育的高校学者作为培训专家时,强理论性、学术型的课程对听者来说往往乏味且没有实际指导作用,效果微乎其微。当来自一线的师德标兵作為培训专家时,虽然可以通过分享讲述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博得培训对象的感动和赞誉,但其容易对自己的事迹过度升华导致“伪圣化”,使他们的经历缺少真正的感召力。当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作为培训专家时,其政治性风格明显,“行政”色彩、“训话”“管教”意味浓烈,这类心口不一的说教极易导致听者情绪低落、情感冷漠,从而导致培训低效甚至无效。

(三)培训对象缺乏主观能动性

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对师德和师德培训都存在认知偏差。一方面,他们认为师德是外在强加,师德不是出于自身主体道德需求产生的追求,而是被用来制约教师的外在枷锁。“师德”成为一种外部性的存在,是“别人的要求”,而不是发生于教师主体的“自己的需求”。这种认知让教师对师德规范产生了对立心态,因此导致培训对象缺乏心理前提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师德培训流于形式但不得不被迫参加。因此这种指向性体现为强硬的规约性,“师德”不再是“主动修为的”,而是“被动接受的”。不管是学校制定的行为准则,还是国家颁布的政策规范,多为禁止性的规定。这种缺乏情感性、强硬性的“师德”规范,外在地规范着教师,使教师很难在“师德”的范畴里感受到修养性、成长性的精神因素。

三、师德培训困境的出路

(一)以师为本

师德培训是针对教师的培训,因此首先必须以“师”为本,回到教师德行德性发展的真实需求上。培训时必须认识到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道德主体,不能把以学生为本片面地理解为牺牲教师的发展以成全学生的发展。师德培训要实现以教师为本,要真正把教师的发展置于师德建设中核心、本体性的地位。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是教师的自我发展离不开师德的提高,是一种成长需求。师德培训还应聚焦于教师作为人际关系主体的地位,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师德成长是在其人际关系圈完成的,因此师德培训必须引导教师在关系圈中确认自己的道德坐标,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养成积极的道德行为。另外,培训时应将重点放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面,依附“教师”的“职业角色”,强调教师在“职场”必须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从实际出发

师德培训必须着眼于教师在真实教育场中的道德需求,从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培训要想取得實际效果,就要从实际出发,直面教师的现实生活,不能脱离教师自身的真实生活,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全过程中有机渗透,从而以教师个体和群体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师德整体水平的提升。培训专家应鼓励教师将自己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困惑的具体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并解决。在此过程中,培训专家要善于创设平等对话的环境,鼓励教师选择最近发生的、最困扰的事件主动探讨,并带领大家尽量还原到教育困境中,鼓励教师们开放心灵坦诚既有的价值观积极参与讨论,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只有当教师认为师德是其急切需要的培训内容时,师德培训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三)案例讨论式培训

师德是成人道德。未成年尚可算是成长中的幼苗,稍施外力是较容易完全改变其生长方向的。但成人其生长方向近乎定型甚至依然定型,此时外力已很难完全转变,只有采取慢慢持续的浸润引导其的走向。因此,面对已形成较为稳定师德观的在职教师群体,可借鉴商业培训的经验把案例教学和工作坊模式引入到培训中,即进行案例讨论式培训——在对师德案例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受训教师的需求,选择典型案例为基本素材,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引入、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强化教师的道德情感,提升教师的师德能力。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案例,在培训专家的引导下,培训对象分析、讨论、分享、交流,运用已有的师德理论来认识案例,或从案例中总结理论,或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双向进行。案例讨论式师德培训的提升实实在在,培训效果更深入、更长效。

结束语

师德培训需要通过教育实践一点一滴积累,先灌输假大空的理论再让理论指导实践的传统培训模式需要培训对象高度的道德自觉性,效果不佳。“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润是道德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也是育德的途径。如果师德培训坚持对教师们进行长期的、细致的、持续的点滴浸润,量变必将引起质变。

参考文献:

[1]于进、于源溟.从灌输到交往:师德培训问题的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4(10):42-46.

[2]陈韵妃.回到“人”:师德培训课程整体架构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17):28-31.

[3]姚林群.当前师德培训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5):57-72.

[4]吴全华.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5(3):26-29.

[5]吴振利.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培训的问题、原因及改善对策[J].教育科学,2017(8):49-54.

[6]闾彬.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师德?——兼论当前师德建设要实现“四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34-37.

[7]王强.从缺失到超越: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7):20-23.

[8]石学斌.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3):28-30.

[9]王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5):61-64.

作者简介:

闵长欢(1997-),女,汉族,籍贯:重庆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师道德。

作者:闵长欢

第2篇:教师继续教育“反思型”培训模式及策略

摘 要:反思型教师培训是一种以反思为中介的培训。针对传统的被动接受和指导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敝端,本文提出“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并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阐述了“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策略;中小学教师

一、“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及其特征

(一) “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概述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内省,而是一种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式。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反思型”培训模式要求培训不在于为课堂应用提供规则与指令,而旨在提供能够在思考教学问题和实践中有用的探究性知识与方法。培训要引导受训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要突出培植他们“反思”的意识,引导受训者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和解决问题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引导受训者通过自身的反思和研究,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智慧,学会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学实践问题。

(二) “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特征

与传统的接受和指导式教师培训相比,以反思为中介的教师培训具有以下特征:

1、从理论假设上看:

传统培训认为教师获得新知识,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改变。“反思型”培训则认为,真正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是教育内隐的“个人实践知识”,外授的教育理论只有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实践智慧,指导教师自己日常行动时,才会产生指导实践、改造实践的力量。教师培训的起点不是新思想的接受,而在于教师对自己教育活动的自我省察,努力认识到自己教育活动中以前未被注意到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

2、从知识观上看:

传统培训的内容侧重于学问性知识,即符合科学标准、能够言说的理论化知识。“反思型”培训则强调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学问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如下:在功能方面,前者是理解世界,后者是完成任务;在内容性质方面,前者是普遍性和简单性,后者是情境性和复杂性;在存在形态方面,前者是命题性和内在逻辑组织,而后者是过程性和任务逻辑;在获得方式方面,前者是言传式的,而后者是在实践中学。

3、从培训目的和过程上看:

传统培训的目的直接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反思型”培训则注重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分析和改进,培训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也直接为此服务。在传统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处于支配地位,作为被培训者的教师则处于次要的、被动的地位;而在“反思型”培训中,参加培训的教师处于主动建构的主体地位。

二、实施“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目标和内容

(一) “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目标

1、激发和提高教师的反思动力

具体包括:促进教师进行生涯规划和设计,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提高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感和成就感,建立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责任感,提高教师对变化和发展的敏感性,形成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健康”怀疑态度,乐于与他人分享经验,愿意暴露失败与困惑等。

2、提高反思能力和形成反思行为习惯

具体包括:能经常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去观察和理解学生,能坚持从学生的反应中检讨自己教育观念和行为的适当性,能从与同行的经常性切磋中获得启发,能从坚持理论学习中受益;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能在对研究、经验、其他教师的建议、个人信念和价值观等多种知识来源权衡的基础上,从学生现状、活动目标、物质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思考,而后做出决策,设想多种可能性。

3、营造鼓励和支持反思的群体氛围

具体包括:建立相互开放、相互分享、相互鼓励的融洽人际关系。形成思维上相互激发、行为上积极协作的氛围等。

(二)“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内容

1、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不能保证教师行为的改变,但它至少能为教师们反思教育行为提供了参照,为教育行为的改变提供可能性。理论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如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关教育的基本法规等;现代教育理论方面,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新的课程标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生成性问题培训

面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新情况,教师在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上都会出现新的不适应。因此,培训必须抓住教师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开展针对生成性问题的培训。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也经常会出现困惑和疑虑,如对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感到迷惑,怀疑职业价值和自我效能,出现职业倦怠和心理枯竭,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就可以成为培训的内容之一。

三、施“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策略

(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1、提出教学问题,教师发表看法

培训过程中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让教师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方案。然后,培训者针对这些解决方案与看法提出其不合理性的质疑,并通过组织教师对这些看法或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由低水平的反思向高水平的反思过渡。对于反思水平的问题有如下的划分:

(1)回忆水平(R1)

一个人描述他所经验到的,通过不寻求另外的解释与企图模仿他所观察到的或以被教导的方式回忆他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情景。

(2)合理性水平(R2)

一个人努力地寻求他各种经验之间的关系,通过理性原则来阐释环境,寻求其是其所是的原因,并将他的经验汇总或提升为指导原则。

(3)反思水平(R3)

“一个人通过有目的地改变或改进他的未来来获取他的经验。从各种视角分析他的经验,并且能够看到他的合作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成绩的影响。”通

过教师自身反思水平一步步发展,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或改变。

2、学生陈述感受,反证观念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上的做法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即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做法是正确的、受学生欢迎的。但事实可能会与教师的观点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自主反思或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很好的做法一一陈述出来,然后设计成调查表,让学生发表他们对教师这种做法的意见。通过师生两种观点的交融,使教师产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知冲突,进而加速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进程。

3、依照观念教学,录像获取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看不到自身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而让教师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则是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教学情况的最好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看到的不仅是自己在课堂中的行为过程,而且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应,这可以使教师在改变自身不科学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过程

1、案例教学

第一阶段,筛选或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核心,以案例为主要载体的。在案例教学中,培训者与受训者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出适当的案例,还可以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因此,培训者应充分考虑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等特点,认真筛选或撰编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呈现和研讨教学案例。培训者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要求,结合受训者的实际,有目的地选用语言描述、音像、电脑光盘等形式把案例呈现展示给受训者,让他们在对案例感知的同时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情境,并围绕案例开展研究讨论。同时受训者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培训者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学有用的结论来。培训者要引导受训者把案例中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共同研讨等形式,揭示案例内部特征以及案例与理论间的必然联系,最终提出并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第三阶段,评价与总结案例教学。讨论结束后,培训者应引导受训者对各种类型的观点和主张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评价,重申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核心,并指出本次讨论的成功与不足所在。在综合评价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启发受训者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教学问题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性、工具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结论,从而为受训者将来创造性地解决教学新问题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第四阶段,迁移和创新性地实践教学。在案例研讨结束后,培训者可考虑采用完成各种设计型作业(针对具体情境提出教学活动方案)的策略,给受训者提供迁移的实践机会。同时,指导受训者在现实中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提高其创造性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方面强调受训者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亦不应忽视培训者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培训者要处理好自身在课前、课上、课后中的地位、作用和应扮演的角色。

2、行动研究

这里的行动研究是指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为提高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课程依赖的背景的理解,从实际教学中寻找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改善教学行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起点是受训者对教学实践的不满和反思;对象是教学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核心是使受训者学会批判性反思即以新视角去看待日常的和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实践。其行动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分析问题,确定课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分类和全面的阐述,形成受训者在不同时期内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域”。并从中确定各个时期的问题重点,作为各个时期的研究课题。

第二,收集资料初步分析。培训者和受训者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资料。受训者应深入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充分分析并占有资料,同时获取和吸收各方意见,确定开展行动研究、改进教学的操作因子,以便为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和准备。

第三,制定行动方案。以大量的事实发现和调查研究为前提,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设想各种有关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人员、条件等如何组合,使行动研究者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实施行动方案。这是整个行动研究成败的关键。这一环节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行动方案的过程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从而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第五,总结反思。这是对整个行动过程及行动结果的思考。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自己行动过程和行动结果进行再认识和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肯定成功和进步,找出不足和问题,实现对自己工作的有效监控,从而实现对行动计划的修正设想和形成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作者:刘琼华

第3篇: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摘 要 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期、反思建构期、深入探讨期等三个阶段。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主要涉及培训内容、目的和作用、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保障措施和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现有研究存在重视实践探索、忽视理论建构,重视国内经验总结、缺乏国际视野分析,重视共性研究、忽视特色探索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深化研究。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校本培训 研究 反思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相关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有益参考。

一、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历程回顾

我们以“农村教师”并含“校本培训”为检索主题,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到212篇相关学术文章。以研究内容、发表时间和研究对象等为依据,对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历程大致分为萌芽发展期、反思建构期和深入探讨期三个阶段。

1.萌芽发展期(1999-2004)

1999年,国家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首提校本培训的概念,并提出各中小学校都要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学者们开始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如肖成全分析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施可行性[1];侯正安则研究了在以县为主背景下,如何保障、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2]。这一时期,学者们在借鉴国外及国内城区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反思建构期(2005-2010)

自2005年开始,学者们开始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进行专题研究。这期间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对早期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试验进行初步总结和反思,开始逐渐由最初的可行性探究,转入对培训方式、方法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为构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寻找理论基础。如有的学者开始从“远程教育”或“三级教研网络”的视角探索构建新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体系。这一时期,学者们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着力从反思和建构两个方面探索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新策略。

3.深入探讨期(2011至今)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了学界对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热情。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如有学者以“从关照群体到关照全体”为主题探索了校本培训的八个发展方向[3];有学者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校本培训模式,提出了5种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当前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模式建构阶段,相关研究日益深入。

二、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内容分析

1.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研究

曾诚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类、政治思想类、教育理念类、实践技能类、教研科研类和现代教育技术类等六大板块,认为政治思想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灵魂课程、教育理论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背景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基础课程、实践技能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支柱课程、教研科研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关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是校本培训的重点课程[4]。有学者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进行层级式分类,强调根据全体教师的共性和个性,设置“新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技能训练、自我研究教学、教学评议、教学研究等几个层级“菜单”[5],教师根据自己所在的层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菜单”。

2.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目的和作用的研究

(1)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

学界普遍认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农村地区的校本培训,以农村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校本培训,可以从知识、技能、理论、道德素养等几个方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效促进农村教师发展。二是通过校本培训,促进学校发展。校本培训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以解决学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研讨,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都立足于客观实际,着力优化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人力资源,以实现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我國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作用

对于我国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会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并且帮助教师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教师教学归根结底是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教师更好地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并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通过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提升教学和沟通技巧,真正将教学转化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农村学校校本培训,使教师立足于学校实际,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校本身的研究和再认识过程当中,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学校相关管理决策,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共同应对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教师发展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将校本培训分为“三维一体”的互助合作式培训、教师反思诊断式培训、教师的开发研制式培训、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网络式培训、教师的自我发展式培训等[6];有的学者从教师的需要层级进行分类,将校本培训分为“达标式”“提高式”“研修式”[7];有的学者从教师培训的实际过程进行分类将校本培训分为“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问题探究式、自修一反思式”等[8];有的学者从教师培训采取的媒介进行分类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分为“媒体资料培训模式、空中课堂培训模式、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等[5]。

4.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管理、理念、内容和教师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缺乏协调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校本培训未能形成培训合力,效率低下,没有达到培训预期目的[9]。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到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中,校本培训的教育理念一直存在表面的适应教师需要,“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10],农村校本培训仍旧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级层面,把精力都放在了做表面文章,并没有深挖校本培训的核心内涵,严重限制了校本培训功用的有效发挥。有的学者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并没有契合教师实际需要和教学实践问题”[11]。农村教师真正需要的是涵盖着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思想信念等多方面内容的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内容,以此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但现有的校本培训并没有“急教师之所需“,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在实践中未能起到好的效果。还有的学者从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作为校本培训主体的广大农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农村教师考核评价方式、个人工作精力、个人意愿等方面的问题,农村教师往往不愿意将很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本培训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农村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5.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措施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认为应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指标”[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形式、职责,并有相应的考核、评估等。有的学者从文化保障方面研究,认为学校内要创造一种校园文化,促进教师自主自动地参与校本培训,改变校本培训的外在强迫性。有的学者从服务保障方面入手,认为应为教师培训提供一个舒适的良好环境,并提供培训所需的相关器材。还有学者提出因校制宜和校际互补保障,建立独具特色适合本校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并且应追求校与校之间结对,学科互补、资源共享等。

6.关于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评价反馈机制的研究

有学者专门就评价机制提出了“三级评估制度”,即每年末,先由学校对教师的年度学习发展情况进行逐一检查评估,再由乡镇教育办公室对各学校的校本培训情况作专项评估检查,最后市教育局组织专人对各乡镇校本培训年度情况进行专项评估[9]。有的学者提出培训基地负责人组织统一考核。还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应大规模的展开,其评价应由学术研究的鉴定转入行政督导评估,主要包含自我模糊评估、定性定量评估、远期高层评估等三种形式。有的学者认为,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客观公正、积极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如教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与教师互评相结合、学生评教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学校等。

三、对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反思

1.重视实践探索,忽视理论建构

现有的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多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却忽视了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证研究是了解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但这种调查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体系进行,没有理论基础的探索只能是限于表面的分析,很难实现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探索。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在相关研究中,应着力探求其理论基础,构建起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理论体系,以保障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有“理”可依。

2.重视国内经验总结,缺乏国际视野分析

现有的对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多借鉴国内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对国外先进经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但国内现有研究仅有个别学者对国外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进行了初步探索,尚缺乏深入、细致和全面的分析。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在做好国内经验总结等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着力国外先进经验的“移植性”研究。

3.重视共性研究,忽视特色探索

现有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大多从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提出某一种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方法、内容,很少有专对于某一区域或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内容、方法、路徑、制度等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共性探索,缺乏地方和学校特性研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差别,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间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存在差别,各区域和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自然有不同需求,理应各具特色。相关研究在关注我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共性、探索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应关注区域和学校间差异性,强化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特色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成全,等.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的有效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3).

[2] 侯正安,孙建业.县级区域全面开展校本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5).

[3] 白晓明,从关照群体到关注全体——对深入推进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2).

[4] 曾诚.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5] 张榕玲.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研究—基于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5).

[6] 艾红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

[7] 金辉.增强校本培训实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7).

[8] 吴淑芳.新课程实施中农村教师课程适应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康乐县为个案[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9] 马冉冉.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实施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7(3).

[10] 高丽.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困境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8(3).

[11] 姜平编.解读校本怎样做校本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 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3(3).

[作者:李汉学(1987-),男,山东菏泽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成维(1990-),女,湖北天门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

作者:李汉学 成维

第4篇:体育教师外出教学培训总结

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坝墙子学校

倪梦迪

2014年9月21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此次培训是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由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大连教育学院、锦州市教育局联手实施,为加强我省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是2014年第一期培训者从10月21日开始一直到26日结束,为期6天。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我们每一个培训者来说却意义深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自我完善的机会。原本日常度过的一周总会让我们觉得冗长而无趣,劳心而嘈杂。每天都是重复着工作带来的繁琐,觉得时间就是种煎熬。可在沈阳参加培训的这6天,反而觉得时间流逝的很快。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学习快乐,每天能静静地聆听讲座,使我远离喧嚣和忙乱,让茫然与困惑渐渐褪去。在专家精彩的讲座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每一位专家学者和各位授课老师的艰辛努力和无私付出,而我也随着课程跟进,知识上,观念上、精神上的收获也越来越大。真的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让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消化这次培训学习带来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除了让我在理论上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还在自我价值、专业思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收获。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刘海燕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那份亲切与随和,这样的一种平易近人一下就拉近了他和我们的距离。在她《做个积极快乐的教师》的讲座中,刘老师从哲学的角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找”字的微妙解读,让每一个在座的体育教师学会了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在工作中找寻自我,确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信仰,实现自我的价值归属,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去理解将来应当如何地来学习,如何来读书,做到格物致知,习行致用;接着,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陈莹老师主讲的《走进信息时代,实践MOOC》,又真正地当了一回我们学员“白日梦的牧羊人”,在讲座中,她用一种最有效、同时又是极其简单和快乐的方式让我们享受到了身心的愉悦,轻松地达到了教学效果和讲座的目的,让我们见识到了国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先进发展,顿时觉得开拓眼界和思维的必要;而沈阳师范大学,景敏老师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讲座中则通过一个个不同形式内容的教学片断,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通过这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与教让教师知道未来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教,学生该如何去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最直观最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她反复细致的讲授,使我们恍悟到了原来之前所采取的有些教学方法是不正确、不科学的,通过这次培训使之得到了修正;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曲生平教授的讲座的“漫谈《教学建议》”则以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一系列鲜活的教学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那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鼓励我们要敢于尝试,才能走向成功;在沈阳市一七三中学的研修基地的支建伟指导老师更是亲自在授课中为我们进行了示范讲解,通过肢体语言的实效指导,把最好的东西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学员,通过用她多年研究并实践得出的数据让我们明白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段教学录像又让我们直观地理解了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以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注意并加以改进和提高。两天下来,几位专家教授就已经让我们的知识背囊装的满满的,着实受益匪浅。加上第四天培训方又安排了实践观摩研讨,让我们领略了沈阳市一七三中学体育课、大课间、传统特色项目训练的无限魅力。第六天,一七三中学之建伟老师和郑海燕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对学校体教结合和教师专业发展又有了重新的定位。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我们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体育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有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远!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和运用,在常态体育课中,去实践、消化、整合、创新。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会让它细水长流。六天的学习,让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面对漫长而坎坷的教学之路,我们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抱着走小步,不停步,永远有进步的思想,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最终走向成功的专业发展道路。就让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做一个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的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

第5篇: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曹东升

2012年4月18日—22日我和本校其他两名体育教师参加了森工系统体育教师岗位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期间,我们集中并认真系统地听了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课以及专家的讲座。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快乐地练、主动地思考。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从课程的内容、目标、设计到体育课实际中实施都是在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头脑是充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新教材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采取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运动精神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

2012年4月25日

第6篇: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前几天XX市教育局给全体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王局长亲自主持,张局长作了重要的发言。这次学习感触颇多,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先说一下张双利局长的讲话。我总体感受就是:发自肺腑。姑且不谈论局长的专业情况,就从他的谈话就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积极向上、责任心强的好领导。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局长站在为全体学生根本利益、人生发展的高度去谈论这次培训。我觉得很实际到位,需要我们每个一线的体育教师深刻的反思! 其次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让我从中受益非浅,解决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东西。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赫海涛老师的田径裁判知识。讲的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还用了许多大型比赛的具体实例说明,形象生动、易于识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针对学校的运动会让我们有了大概的轮廓,虽然是基层的小比赛,我们也应该做到认真细致、具体到位,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我们才能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听了赫老师的讲座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备要素,只有不断的充电,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就是篮球的裁判培训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裁判有时候更新的很快,每当遇到大型的比赛,出现有争议的时候,心里总是那么的不坚决。原因就是对规则的拿不准,吃不透,总是似是而非的。这样时间长了,也就越差越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教学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次的培训把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加以清晰化,明朗化、规范化,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教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把平时的体育课当做是自己不断充电的过程,认真去研究每一位学生,“找己不足、扬己之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争取师生共同进步。

二、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体育教学的中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课时目标一定要明确,甚至是每一节你要干什么一定要清楚,让学生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只有做到事无巨细,教学实践才不盲目。

三、灵活运用资源。把现有的资源和周围的(学生及生活中)资源加以利用,力求普遍化,多强化,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什么样的运动孩子们都能够灵活运用,否则再多的都是空话!

四、多学习研究。只有平时下功夫,才能做到课堂不盲目。体育课看似简单要想上好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就好比“画虎画皮难画骨”、形似神不似,就是这个道理。

五、还有一个建议:这样的培训要经常进行,最好多做一些具体的教学培训,不能老是高高在上,起不到教学的实际意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想搞好体育的教学,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需要领导阶层转变思想,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8月,我来到民乐三中参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是在,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自已要进步,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要去学习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学习。 首先,李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由学院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杨翠玉老师,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培训的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风格各异的体育实践课。张老师的亲和力、林老师的严谨、李老师的优美姿态及王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学。所谓“愉快”就必须先“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前几天XX市教育局给全体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王局长亲自主持,张局长作了重要的发言。这次学习感触颇多,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先说一下张双利局长的讲话。我总体感受就是:发自肺腑。姑且不谈论局长的专业情况,就从他的谈话就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积极向上、责任心强的好领导。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局长站在为全体学生根本利益、人生发展的高度去谈论这次培训。我觉得很实际到位,需要我们每个一线的体育教师深刻的反思! 其次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让我从中受益非浅,解决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东西。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赫海涛老师的田径裁判知识。讲的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还用了许多大型比赛的具体实例说明,形象生动、易于识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针对学校的运动会让我们有了大概的轮廓,虽然是基层的小比赛,我们也应该做到认真细致、具体到位,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我们才能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听了赫老师的讲座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备要素,只有不断的充电,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就是篮球的裁判培训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裁判有时候更新的很快,每当遇到大型的比赛,出现有争议的时候,心里总是那么的不坚决。原因就是对规则的拿不准,吃不透,总是似是而非的。这样时间长了,也就越差越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教学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次的培训把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加以清晰化,明朗化、规范化,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教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把平时的体育课当做是自己不断充电的过程,认真去研究每一位学生,“找己不足、扬己之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争取师生共同进步。

二、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体育教学的中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课时目标一定要明确,甚至是每一节你要干什么一定要清楚,让学生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只有做到事无巨细,教学实践才不盲目。

三、灵活运用资源。把现有的资源和周围的(学生及生活中)资源加以利用,力求普遍化,多强化,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什么样的运动孩子们都能够灵活运用,否则再多的都是空话!

四、多学习研究。只有平时下功夫,才能做到课堂不盲目。体育课看似简单要想上好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就好比“画虎画皮难画骨”、形似神不似,就是这个道理。

五、还有一个建议:这样的培训要经常进行,最好多做一些具体的教学培训,不能老是高高在上,起不到教学的实际意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想搞好体育的教学,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需要领导阶层转变思想,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8月,我来到民乐三中参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是在,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自已要进步,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要去学习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学习。 首先,李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由学院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杨翠玉老师,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培训的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风格各异的体育实践课。张老师的亲和力、林老师的严谨、李老师的优美姿态及王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学。所谓“愉快”就必须先“ 痛”而后“快”,否则谈何“愉快”!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头脑是充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新教材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快乐地练、主动地思考。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听教学专家教授的讲座,结合自已从教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认识到上好一堂体育课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这里面需要任教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下面我说一说学习的感受:

一、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支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我认为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上这堂课,我让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不管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这堂课注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课上完,学生学会没有,有多少人基本学会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要求是师生互动,这里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包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而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另一个问题是采取“放羊式“教学,教师上课后给学生发放体育器材,让学生自已去玩,这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起到组织、主导作用。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这个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结果也会令人满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热闹场面,简单地认为学生笑了、动了、气氛热烈了这就是好课。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玩,它要求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心得体会

五、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比如在跳跃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了模仿青蛙跳为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都见过青蛙,而且也喜爱青蛙,在这节课中,我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现实出现的“捕蛙”情况,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和处理。学生在这节课中练习了各种跳跃动作,掌握了跳跃动作的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在情感、合作、环保几方面的意识。

六、组织纪律性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上对学生服装、整队集合、解散、练习中等,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否则就容易产生教学事故、突发事件等,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隐患。

七、场地、器材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充分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

总之,我认为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本人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会释放自已全身的能量,扑到教学工作中去,才会教好课,才能教好学生。

第7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外出培训制度

西坪镇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锻造一支优秀的教伍队,并使每次学习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值。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必须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字通知,经中心学校统筹考虑安排,再由本校教务处按审批意见安排并作好登记。

2、教师外出学习时,必须提前调好课并向教务处汇报,以便教务处作好课程安排。

3、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返校后将学习材料、学习笔记上交,并写好学习心得。

4、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虚心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处处为人师表,维护学校声誉。不得借外出学习、培训之机公事私办,不得迟到早退。

5、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学习结束后要将学习情况向教务处进行汇报,教务处再安排适合的时间通过汇报课或讲座开展好二级培训。

6、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按时返回学校,学习培训费用在完成汇报、上交材料,检查学习或听课笔记本后,由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证明、校长签字审批,方可到中心校会计处报销。

7、对未参加学习、培训和学习、培训期间没有完成培训要求或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一律不予报销相关培训经费。对学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8、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既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任务,希望各校正确对待,认真执行。

一般情况下,中心学校尽可能多的安排学习培训,有名额限制或外出脱产培训时,按对应年级安排,同时优先考虑写了申请的教师。

西坪镇中心学校

2011-09-12

第8篇:体育特长生外出考试培训安全协议书

学生外出考试安全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学生家长

(以下简称乙方)

学生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确保学生在外出参加专业考试期间的人身安全,严格责任界限,健全学校、家庭对学生人身安全的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校高三体育考生外出考试的实际,特签订学生外出考试安全协议书:

1、考试期间由领队老师代表甲方对乙方进行途中和考试过程中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指导。教育内容包括听从指挥、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运动安全、安全自救、遵纪守法增强防范意识等;技术指导包括制定考前训练计划,考前心理辅导等。

2、学生外出期间必须服从领队老师的安排,同乘车、同住宿、同就餐。擅自行动者,后果自负。

3、外出考试期间学生个人与外界一切纠纷由乙方负责,老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的责任。

4、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出现交通事故的,与学校无关,学校概不负责。

5、学生外出必须征得教师的同意,并三人以上结伴而行,上街行走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防意外事故发生;不从事危险、违法活动;不进营业性网吧、歌厅等具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与陌生人交往,主动辨别对方真伪;购物不贪便宜,以防上当受骗。

6、考试或培训学习完毕后,学生应该及时返回学校,擅自在外滞留,造成伤害的,责任自负。

7、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学生结束考试回校。

甲方(学校) 盖章:

代表(领队) 签字:

乙方(学生监护人) 签字:

年 月 日

本协议一式两份,学校和学生各留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和学生在外出考试期间相对应。

第9篇:教师外出培训心得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学习先进的保教保育经验和提高幼儿园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幼教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2016年5月9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共30位中小学校长、书记,园长、来到张江港市进行参观学习,我有幸也参加了此次学习。现将参观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参观学习前的思考

学习之前我结合本园的实际,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惑,为此行拟定了几个参观学习的侧重点:

(一)参观大环创,看他们是如果体现特色?为我园大环境的打造提供思考。

(二)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如何通过课程,活动提高保教质量?如: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构建园本课程?如何开设特色课程?

(三)师资水平如何整体提高?提高教师水平的途径有哪些?

二、参观学习基本情况

在教育局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三所幼儿园、分别是江帆幼儿园、南丰幼儿园和福前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各具特色,现分别说说我的感受。

江帆幼儿园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文化特色,创意卓越、色彩清新、和谐大方。以“帆”文化设计理念。景观独到,教育寓意深厚,外部环境与内在精神交相辉映。她们以“扬帆童年”为教育追求,以“大自然、真游戏、活课堂”为课程实施载体,以“孩子气、灵动心、蓬勃劲”为成长目标,让每一位孩子在江帆幼儿园这温馨的港湾学习生活,扬帆起航。

南丰幼儿园 围绕“乐学、自信、合作、创新”的幼儿发展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将研究融入于幼儿的生活、游戏、环境之中。充分利用民俗演绎馆、手工创意室、生活创意间、探索发现室、蓝色畅想园、快乐阅读吧、娃娃电脑室、童话故事屋等专用室,以及宽敞的走道和幼儿园建筑的各个角落、墙面,为孩子提供了开放式、互动式的操作空间与条件。在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发散性想象、艺术化创作、探索性操作、拓展性实践,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形成具有创造性教育的园本特色。南丰幼儿园以“沙”为特色,尤其“沙画”是南丰幼儿园的一大亮点,孩子在活动室尽情的玩沙,在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沙画的制作。

福前实验幼儿园努力打造“田园教育”特色,着力追寻“诗意栖居的幸福田园”之办学愿景。在“自然、自为、自由”办园理念指引下,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开展特色课程活动,培养“亲自然,爱生活,有梦想”的灵性儿童,使幼儿园成为“幼儿灵心绽放,教师天性充盈,园所诗意盎然”的幸福田园。福前幼儿园幼儿园无论从主题环境的创设还是区域环境都体现了“田园”风格,饲养区,种植区、美工坊、沙滩排球、、、

三、我园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专业成长方面,我们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学习更专业的,更深的幼教理论与实践做为大家工作的风向标,比如《指南》的准确把握。

第二,我们建园短,别说是园本课程,特色课堂的构建,可能就是给我们课堂,去正确的定位自己去选课都还有一个过程,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目前的难点。

第三,教师经验不足,多从教不久,基本功不扎实,理论把握不准,实践少,而幼教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的过于快速化,就要求老师必须快速地成长。

第四,家园工作上,指南的宣传不到位。不到位的原因回归本位,还是对指南掌握与教师自身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后进。我们没有充足的理论做支撑,我们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做后盾,所以我们觉得工作难,工作累,必须要我们园内自己努力,加强学习,包括理论的提高与教师们自我意识的升华。

四、体会与本园的思考

(一)园长是园所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园长起决定作用。江帆幼儿园园儿童观思路下的园本课程构建,南丰幼儿园特色课程“沙画”以及福前幼儿园“田园”气息的体现。首先都是基于园长的思考,认真观察,分析,提出自己想把幼儿园引向什么方向,然后再与业务园长,保教,再到教师,家长及幼儿,多方面共同努力。慢慢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园的发展方向是我目前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园的,体现自己园特点的发展方向,是我学习回来后和全园老师聚焦讨论,思考的重要方面。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们会很快成长。

(二)与各部门,各教师的相互学习,是提高保教保育质量的关键过程。

保教主任,对上是园长的好助理,对下又必须是老师保教保育工作的指导者,保教质量的提高,保教主任作用非常大。江帆幼儿园园园长谈到教研活动过程,反复提到一个词:讨论,教研组长讨论,教师讨论,与园长讨论,讨论的过程,是思想的的碰撞过程,只有大家都参与的过程中来做决定,才是有效的,民主的,去粗取精的。所以,找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在一起研讨,是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好方法。

(三)提高教师水平,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几所园的领导在分享办园及管理经验时,无一例外都提及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老师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实施者,老师自己的思想观念及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园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水平,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平台,也是园所工作的重要方面。

我园教师结构特殊,有三分之一是小学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另外三分之二是近几年毕业分配的幼儿教师、但专业不强,而且都是民考民教师。目前教师水平整体不高,都有待通过学习提高。转岗教师有耐心,责任心,但缺乏专业知识,对《指南》背景下的幼儿教育理念缺乏,且幼教基本功有待提高。专业教师都比较年轻,专业不过硬,实践经验缺乏。所以,下一步工作我打算结合本园教师特点,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再学习培训。把培养教师的儿童观,转变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理念与实践水平做为师训工作的重点。本学期开展了教师一周一字一画一首曲子,两周一支舞蹈的活动,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但老师的普通话还是我园教师的一大弱点,如何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目前也是我工作的一大难点。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用心,用爱,并持之以恒地去做,才能有成效。一日之辛,难成大事。做为园长,我会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带领我园的所有师幼,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办好幼儿园,为幼儿的发展奠基,为幼儿园的发展尽责!

上一篇:板书设计培训下一篇:热门话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