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的烦恼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灵深处的烦恼

群文阅读:找寻心灵深处的记忆

摘 要:推进群文阅读,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注重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自觉主动;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将学生阅读思维从线性引向立体,从单一引向综合。

关键词:群文阅读 主动阅读 立体阅读

学完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琦君为什么要写《桂花雨》?是不是琦君的散文都会提到自己的故乡?她还有哪些优美的散文呢?……于是,一次以“琦君的乡愁”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拉开了帷幕。

一、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

琦君的文字有一种安静的力量,一种让人想回归故乡的力量。字如其人,文也如其人,文中必有作者的影子,关于“琦君的乡愁”的群文阅读,自然少不了这样的对话——

师 同学们,了解琦君散文的特色,还要了解她的人生经历,谁来读一读?

(出示图1。学生读。)

琦君,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1949年随父亲移居台湾。

师 琦君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认为这会对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生 她会想念之前的美好时光。

生 她会想念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怀念自己的家乡温州。

师 你们已经了解琦君了,真厉害!她的文字和你们说的一样。谁来接着读这段文字?

(出示图2。学生读。)

琦君登上文坛后,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代表作有《桂花雨》《水是故乡甜》《烟愁》《细纱灯》《万水千山师友情》等,回忆了故乡的那人、那事、那物,饱含着浓浓的乡愁。

师 老师知道有这样人生阅历的作家还有林海音,你还知道有哪些作家?

生 写《乡愁》的余光中。

生 写《苏东坡传》的林语堂。

师 对呀,还有很多这样的作家。后来,他们的作品便形成了一种文学流派,叫——乡愁文学。

生 我知道他们的不少作品都蕴含了思乡、怀旧的情感。

生 我还知道在乡愁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就是琦君。课前我还搜集并阅读了她的其他作品。

师 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再来读读她的文字。

(出示图3、图4。学生动情朗读。)

我明明没有母亲的好手艺,不会拼缝“富贵被”,也没闲情逸致来缝现代艺术的“百补衣”,只是为了纪念母亲的节俭、勤劳与细心,更有她一针针、一线线,对女儿不尽的爱。

——《百补衣与富贵被》

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páo)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水是故乡甜》

从一个作家到一个流派的跨越,是学生阅读心理发展的自我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调动自我、发展自我的真实体现,也是群文阅读中学习观的应然体现。

二、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

研究一位作家的文字特点,光看他的一篇文章是不够的,还要研究他的一本书,以使其文字特点自然进入读者心灵。从读《桂花雨》到读《琦君散文精选》,可以巧用目录,开展纵深阅读——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目录的第一部分,读一读。

(出示目录第一部分,如图5。学生读。)

妈妈的手

妈妈的小脚

一对金手镯

妈妈罚我跪

秋花远比春花净

母亲的书

母亲的金手表

妈妈银行

头发与麦芽糖

母亲

师 根据目录,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 根据文章的题目能够推测出,琦君散文中提到的人物都有母亲。

师 是啊!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写母亲是琦君散文的重要特色。

生 我发现目录第二部分的文章大部分写的都是一些小事情、旧物件。

师 是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目录第二部分,如图6。学生读。)

压岁钱

一饼度中秋

幼儿看戏

梦中的餅干屋

爸爸教我们读诗

奶奶的洋娃娃

爷爷的味儿

外公

父亲

金盒子

生 我发现真是这样!

师 我也来补充说明一下,《外公》《父亲》写的也都是与外公、父亲相关的旧物件。

生 根据文章题目能推测出,散文中提到的旧物件都有一段故事。

师 是啊,一个旧物件就承载了一段时光,就寄托了一份情感。时光无法倒流,但旧物件能帮我们封存一段记忆。比如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在写回忆母校的文章时,可能会写什么呢?

生 我会写母校的槐花树。

生 我会写母校的教室。

生 我会写我们的老师。

师 是啊!以旧物件来寄托情感,这也是琦君散文的一大特色。琦君的散文特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主要人物”“主要物件”“结尾”三项。

生 老师,我还发现这本书封底上有夏志清对琦君散文的评价——

师 好,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封底评价,如图7。学生读。)

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它给我的印象, 实在更真切动人。

——夏志清

生 琦君的散文的确“真切动人”。

生 我知道李清照的词的风格就是婉约抒情,琦君的散文也有此特点。

生 课后我会找李后主的词读一读。

师 看来你们已经能够根据一本书的细节搜集相关的信息学习了。老师为你们鼓掌。这本书还有一个细节——内容简介。

(出示内容简介,如图8。教师示范读。)

本书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亲情、友情等写情文章。琦君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典型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从而见出人性的深度,既有很强的可读性,也便于学习借鉴。

生 这段话更能概括琦君散文的特点。

生 这段话有些语句读不懂,可能不是针对我们小学生写的。

生 根据这个内容简介,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这本书的精粹。

师 是的,这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琦君的窗,可以作为阅读参考。

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阅读,分别观照目录、内容、封底、简介,是形成独特阅读感受、拓展阅读视野、推进群文阅读的内在要求。目录本身就有提纲挈领、统领点拨的作用,能带着读者一目了然地领会一本书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和联系。从关注目录到品读内容,再到发现回忆性散文的写法,进而学会迁移运用,这是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封面、封底往往隐藏着很多信息,从读一篇课文到读一本书,学生如果能由点及面地自主发现封面、封底的信息,这就说明学生找到了延展阅读的方向。当沉浸于课文到书本的文字时,再跳出来读一读他人关于作家文字的评价,看一看有关这本书的内容简介,甄别、思辨能力也就会逐渐形成。当然,这也是群文阅读之魅力所在。

三、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如果仅限于从字词句段入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字,然后体会文章表达方式与写法的模式,就如一台冰冷的阅读机器在单一、无聊地运转,不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群文閱读强调阅读材料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立足于学生阅读的形象性、有声性,注重不同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展示动人的诵读,从整体上用深入的、个性的理解把握阅读内容,进而形成立体的阅读格局。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和学生以“琦君作品诵读会”的形式展开——

师 同学们,好的文字应该读出来,今天这节课的最后环节,我们来开一场琦君散文诵读会。

(学生主持、诵读。)

师 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很动情。琦君的文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 她的文字非常柔美。

生 她的文字充满了思乡之情。

生 她的文字讲了许多童年的故事,我很想读。

师 是的,这是大家阅读琦君散文的初步感受。每位作家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我们一起来重点读《粽子里的乡愁》《母亲的金手表》两篇散文,更深入地了解琦君散文的特色。这两篇散文比较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像读《桂花雨》那样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那该怎么读呢?

生 跳着读,读重点内容。

生 浏览读,读取关键信息。

师 说得对!老师也有个好方法,我们可以直奔重点,直奔“主要人物”“主要物件”“结尾”这三部分关键内容,快速阅读。

(学生读。)

师 下面我们就把《桂花雨》《粽子里的乡愁》《母亲的金手表》三篇散文放到一起整体阅读,看看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再与大家分享。

(学生讨论。)

生 这三篇文章中都提到了母亲和我。

生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讲述的主要物件分别是桂花、粽子、金手表。

生 三篇文章的结尾都在表达作者对以前的人、事、物的怀念,有点伤感。

比较式阅读是基于学生阅读心理,从一本书中精选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本,先构成平面阅读的格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联系、归纳、分类、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从原来分析字词句到理解文意再到观照写法的线性思维逐步向多样、深入、个性的立体化思维转变。针对不同的议题,学生都会结合已有认知,从整体上把握琦君散文的特点,并进行不同层面的思考,之后再将各自不同的理解放在一起比较,让多元思维进行碰撞,收获多样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促使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立体化阅读格局的形成。

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的阅读,重在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阅读,意在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自觉主动;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的阅读,是将学生的阅读思维从线性引向立体,从单一引向综合。有效的群文阅读,能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寻群文阅读的更多有效路径,找寻儿童心灵深处的记忆,和他们一起,从此岸到彼岸,不断前行。

作者:丁元林

第2篇:心灵深处是歌魂

摘 要:声乐艺术是一种赋予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忽视演唱者心理素质在演唱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试图从声乐实践和声乐艺术核心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素质在声乐艺术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素质 声乐艺术 修养

声乐本是一门规律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抒发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将人体的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优美的“乐器”的过程,即将自然嗓音训练成歌唱的嗓音的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每一名从事声乐艺术人员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作为学习歌唱艺术的学生应怎样把握这门艺术的客观规律、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事这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音乐名城维也纳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时,患了感冒,由于她是整场音乐会的核心人物,所以很多人都为此而担心焦虑。在关键时刻,宋祖英以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带病演唱,一举轰动了世界音乐名城。这个事例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特质,主要包括人的性格、认知能力、情感品质、意志能力等,它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当然,在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中,心理素质始终是影响演唱者演唱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声乐学习和实践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演唱者的自我评价

在声乐学习中,学生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并且对自己能够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演出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勤奋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拼劲。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另一类人在心理上人为地就将自身的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并对高难度的学习考验望而生畏,不敢尝试,怕遭受失败,而内心又充满幻想,急功近利,企盼早日功成名就。故导致学习和演出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由此而严重挫伤了自尊,并影响了日后的学习和实践。

所以,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从容自若、有自知之明,可以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知难而进,不断取得成功和进步。反之则处处被动,顾此失彼,难免遭受失败和挫折。

2.演唱者自身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其他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它要求演唱者在现场能够一次性完成声乐作品,而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展现在听众面前,并丝毫没有修改的余地。由于这种艺术形式风险性大,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声乐比赛不仅是演唱者艺术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此外,声乐作品的演唱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有一位歌手说过“唱一首歌容易,唱好一首歌也不难,但真正唱出歌曲的撼人心魄,才是一位歌唱演员的最高境界”。所以,每个演唱者必须赋予歌曲以新的生命,这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还要用“心”来演唱,对歌曲进行情感和艺术上的再创造。

然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有时会看到有的演唱者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而且也具备了较强的歌唱能力,但在舞台实践上却表现失常,因恐慌而引发的肌肉紧张、僵滞、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战、忘词、跑调等,这种不良的心态使得精心准备和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缺乏演出实践的锻炼,思想压力过重,过强的虚荣心,患得患失的表现欲,对舞台、考场环境不适应,观众、考官等演出场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演唱者身体状况等等。

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心理素质差,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歌者在表演时能把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正常发挥出来,能把教师教学成果正常地反映出来,同时把功名成败置之度外,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悟、艺术处理和良好的发声上,就有助于减轻显意识的压力。歌者要时刻提醒自己镇定、勇敢,从实践和锻炼的目的出发,积极积累舞台经验,从而战胜害怕和恐惧心理,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自己鼓舞干劲,放松紧张的肌体,更加自信地演唱好作品。

二、心理素质与声乐艺术核心

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声乐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后,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关于声乐艺术核心即声乐原点的问题。

歌唱基本机能范畴包括:歌唱的气息、发声、共鸣。

歌唱艺术形态范畴包括:歌唱的声乐规范、歌唱的字音规范、歌唱的风格特征。

上述两个方面是歌唱基本机能和艺术形态的分析概括,从中不难看到,声乐是一门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感情的艺术。若想达到完美的表演境界,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科学、系统、全面地把握声乐学习的基本规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乐术语,大致可分为三类:如“口腔彻底打开”“放下喉头”“声情并茂”等,这些与歌唱的直观状态有关;又如“气吸向下、沉到丹田处”“喉头自然放松”“以情带声”等都与歌唱的意念有关;再如“声音竖起来”“声音靠后”“声音通畅、流动起来”等,是根据主观听觉臆造的。

而正是这些声乐术语,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声乐教学的意图,促进了声乐艺术的交流和传播,同时还充分证明了声乐学习的特点,正如行话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在声乐教学中常给人以跟着感觉走的印象,要求学生要强化心理感悟能力,悟性越强,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干着急却不得要领,只能学到一点皮毛,甚至会走偏方向,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研究声乐原点问题,必须注意心理素质的因素,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循序渐进,逐个击破。以上分析,充分证明了心理素质与声乐艺术核心是紧密联系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声乐艺术核心问题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就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自觉性,做到“淡泊名利,为艺术献身”。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掌握歌唱技能,更好地协调和发挥个人身体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乘势而上,早日成才。

三、心理素质的修养与完善

声乐艺术是以音乐和语言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因此,它受每个人心理素质中个性、情绪、意识、气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修养与完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端正学习动机是心理素质修养的前提条件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心理学上称之为人处于某种心理或生理需要的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是具有一定的目标的能得以实现的行动的出发点。

对于学生来讲,动机则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因素。学习目的性明确与否可以体现出学员心理素质状况。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在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如为什么要从事声乐艺术,怎样对待日常枯燥、单调的练声,怎样对待参加演出、比赛等等。如果学生只凭着一种纯兴趣来学习声乐,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修养,只注意发声技巧,一味追求声音的响度,很难安下心来刻苦钻研声乐理论和基本功,上述情况最终将会影响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就为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了条件。因此,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奋斗目标,就会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心理也能更加稳定成熟起来。

2.培养自信与自知意识是完善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这种反映过程复杂而微妙,不同意识反应引发不同的效果。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

歌唱者在正常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的“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到某处的力度、速度和情感处理,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故反应比较缓慢。后者则是习惯成自然,在平日的发声训练中,不断使有关肌肉、器官按一定的运动轨迹活动,形成一定的机制,而这种机制是二次性组成,由潜意识控制。所以,在声乐演唱中,科学地认识这一心理特点并合理运用好这一特点,是声乐演唱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由此而言,培养自信和自知意识,是对意识反应的科学训练,从学习声乐的角度来讲,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意识。学生走进声乐殿堂,接触到中外各国声乐理论和艺术作品,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希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感到苦恼和失望,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鼓起勇气,进而克服困难。信心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有信心就有热情和干劲。丧失信心就失去干劲和热情。

同样,自知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声乐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由于先天嗓音条件好或者有较好的歌唱基础,从而产生一种自负心理,主观上忽视自身歌唱所存在的其他问题,孤芳自赏;另一种是先天嗓音条件一般(甚至稍差),歌唱基础也较差,自卑心理较强,学习缺乏信心,演唱时心理高度紧张放不开。

针对上述两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实施心理调节法,对自负的学生需经常泼点“冷水”,让其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必要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使其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关心和帮助,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治。让学生拥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害怕和恐惧,使之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被信任的学习氛围之中,有助于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压力。

3.提升意志能力是实现心理素质完美的佳径

意志,是人类自觉确立目的并以此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来自于人的坚定信念、自觉意识及自制能力,这同样适用于声乐这一学科。演唱者除了在技术上和艺术修养上要有较高的能力外,还需要注意自身的意志力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意志与情绪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即使其发声器官处于完全正常的状态,但当其心理产生异常情绪时,也是很难成功地完成演唱的。由此可见,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质”这一特殊因素影响或支配,只有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意志能力,才能使人精神振奋,并将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到底,从而达到心理素质更加健康完美的目的。

总之,学习声乐和从事声乐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台上的艺术表现能做到“真情的流露”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与积累分不开的,这需要歌唱者在生活中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感情创作等手法再现出来。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情,才能真实地表现它。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没有平坦的大道。学生要想让理想变成现实,在声乐艺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提高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力,激励推动自己,勤奋努力,刻苦攻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和时代的声乐之路,为祖国声乐艺术事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唐钺.西方心理学史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黄友葵.论歌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6]汪明洁,梅学明,张庆朗等.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7]刘郎.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作者:刘畅

第3篇:让音乐从心灵深处迸发

依葫芦画瓢的让学生跟着老师比划几下动作,是以往聋校律动课舞蹈教学中的潜规则。毕竟他们是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根本无法感知音乐,更无从表现音乐。而此前,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却震撼了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特殊艺术与人性之美,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耀。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怎样打破以往的那些教学潜规则,使聋童像这些聋哑演员一样感知音乐,将舞蹈演绎得美妙绝伦、天衣无缝呢?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工作多年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是如何参与新课改,在聋校开展律动课舞蹈教学的。

一、“形”的模仿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四十分钟的舞蹈训练课,基本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聋生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感受不到音乐的节奏,既要动作合上节律,又要优美地再现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情感,无疑是困难重重的。但聋童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在律动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学生舞蹈动作才能准确,而不是简单跟老师应付了事似的比划动作。试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兰花掌示范成巴掌,那么学生又怎么能舞出优美的兰花掌呢?律动室内前后墙都装有大镜子,训练时可以使学生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老师的手势,老师以手代言进行教学。例如在做外开练习时,看教师双手背的角度。勾绷脚时,看教师的手腕。做把杆练习时,教师边打手势边巡视边个别纠正动作,及时用手势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脚位、手位动作的姿势及肢体状态。教师的细致关爱、严格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也是练好基本技能的条件之一。

二、“神”的领会

著名的聋人演员邰丽华表演的孔雀充满了灵性和神韵,是因为她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她所表演的舞蹈《雀之灵》。舒缓的音乐声徐徐缥缈,她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轻灵舞动,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而聋校的舞蹈教学中,若只是使学生动作做得正确还无法将舞蹈表演精彩,充其量只能说这个舞跳得很正确,无法用“精彩”一词来形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将动作示范准确,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动作中的“神韵”表现出来。如《摇篮曲》一课,我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在活动中巧妙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内心节奏及领悟舞蹈动律,还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来创编舞蹈动作。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表演起来也惟妙惟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从中领会了要关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精神。

三、“意”的演绎

舞蹈是一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换句话说,“形”“神”兼备了,就需要把这种意境演绎出来,这也是所谓的表现力。而聋童舞蹈缺少的往往正是表现力。舞者表演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必须建立在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之上,由于聋童听力残疾,在听觉上缺少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导致在舞蹈时很难将音乐的意境表现出来,也无法使自己的审美能力达到更高一个层次。为了将舞蹈的“形”与“神”同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使聋童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领悟到舞蹈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并让这种美真正在他们身上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渗透对音乐内容的诠释,要向学生解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如在手语舞蹈《感恩的心》教学中,我通过许多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故事和图片,再联系他们曾亲身体会仁人志士来校帮助他们的事实,让同学们对歌曲的主题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接下来表演时,看到聋童们灵动优美的手语和眼中含着的泪花,我知道他们已将歌曲里那种心存感恩、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主题表达出来了。

完整、优美的舞蹈,来自扎实的基本功,来自平时的刻苦训练。作为教师,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细致如春风化雨般的培养,让音乐从聋童的心灵深处迸发,这无声世界里的舞蹈同样能演绎生命的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责编 / 齐鲁青

作者:胥正芬

第4篇: 心灵深处的烦恼

(三)班 冯敏

指导教师 杨友亮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个调皮外向又很会恶搞的人,无聊时还可以充当大家的“开心果”。可是,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了解真正的我。

现在的这段日子,我情绪低落,特别厌学。堕落么?我想是的,我快放弃了。有时我总有那么一个念头——忘记这里的一切,逃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去。

我的心灵原本像是一片天空:白天,没有云朵的装饰;晚上,又没有星星、月亮的点缀。随着我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事在我的天空上留下足迹。随意的吹散一朵白云或抚摸一颗星星,里面就储存着我美好的记忆,无尽的秘密、回忆,还有不知该如何表达的爱。可是,在那“海天相接”的地方,隐藏起来的是什么呢?是的,那是我最不想让人知道的——心灵深处的烦恼。

某一天,我和我的朋友聊天,她无意间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虽然那一句话听起来比较伤人,但是她讲的是有道理的。她说:“你都不想学习了,我管你还有用吗?”一开始我是有点闹小脾气,可是之后我又换个角度想想,她说的确实有道理。我是应该改改这样的心态了,该要检讨检讨自己了。

在这几个月里,我一直都抱着一种不想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来到学校。每天都在混,对学习一直都没有上进心,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听老师上课等于在听佛祖念经,一点心思也听不进去,也没有精神记笔记,整天都以昏昏沉沉的状态来上学。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完蛋了,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想起,从何下笔,这时我才意识到了不好好学习的严重后果。一直以来我都是在迷茫中挣扎和彷徨,总是梦想着自己的理想,总是计划着如何去努力,不断的在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记得初一时杨老师也曾经教导过我们:“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至今回味起来还是那么的深刻和韵味十足,总感觉这句话用在自己的中学时间里来警醒自己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我也知道每个人的成绩都是靠努力得来的,并不是靠整天异想天开想来的,要凭着努力勤劳的汗水,千辛万苦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再说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很苦并快乐的事。学习,没有谁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每一个辉煌的成功背后都有自己的一部血泪史,要收获多少荣耀就要付出多少汗水,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坚持。

唉!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明白,可我就是做不到“努力”这二字,为什么我明白那么多道理,就没有一件事我可以做到的呢?我非常的困惑,我到底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为什么不肯为我的理想去努力?

太多太多的烦恼沉淀我的心中,叠成一座冰山,也不知何时,那座冰山会融化,寻找到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向她倾诉。

第5篇:心灵深处的感动

是谁打翻了装满默汁的砚台?那黑色的墨汁漆满天空!是谁愤怒着狂吼?让那电闪雷呜赶走了晴朗的白心昼!大地母亲,你为何如此愤怒?无情的震颤,吞噬了你怀抱中的儿女,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还记得吗?大灾过后那张稚嫩的笑脸,将唯一还健全的手臂抬起,把手举过头顶,对着解放军叔叔行了一个少先队礼的小男孩。那时,眼前不再是满目狼藉,耳边不再是痛彻心扉的哭喊,而是最单纯而充满感恩的心,跳动在人们面前!我们被孩子的乐观坚强所震憾,那是心中激荡的感动,是大难之中爱的凸现!

还记得吗?那位用手臂护住讲台,用身躯顶住瓦砾的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秒钟用大爱诠释了教师的神圣!在地震之时,他所讲的正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多么深奥的课题,他却用无声的教授,用最独特而崇高的方式将他的课题演绎得完美无缺!让所有的人记住了这一课,记住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工作者。我知道,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的永恒,而此时,有谁不为之热泪盈眶,心中溢满了感动?

还记得吗?那条最特别的短信,那条没发送的短信,那条母亲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嘱托。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母爱。。。。这些美好的词语在这条短信面前是不是早已失去了光彩?再平凡不过的一句话孩子,记住,我爱你带给我们的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动!那是母亲用生命换来的另一个生命的延续,那是用爱燃起的又一个新生!

妈妈,天堂的路太挤了,有好多同学、朋友!

孩子,别怕,来生我还要做你的妈妈,我们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前面太黑了,我看不见你的手。

孩子,我在这,我会带着你,坚强往前走!

孩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会做你的妈妈!我们坚强,我们不怕!这是无数人心中发出的承诺,因为我们的心中充满感动心灵深处的感动!

第6篇:心灵深处的感动

感动无处不在,仿佛泉水,滋养生命。但有时我们却匆匆走过,忍受着干渴。”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动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动。白云在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动。“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把美丽献给泥土,馈赠泥土对它的养育之恩。因为感动,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动,才让我们领略的生命的真谛!因为感动,才让我们找到幸福的源泉. 学会感动,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快乐、有彼此之间的敬重!放开自己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涮心灵的尘埃,学会感动,这会使世界更加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让我们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让我们把心灵的感动舞动起来,因为感动是你我的精神之约,感动是幸福的源泉。

感动,是心灵的舞动,内心的震撼,感动是美好人生的启迪.它赋予美好与幸福。如果没有感动,人的灵魂也将如死寂一般。感动是桥梁,通往内心的深处;是阶梯,搭起成功的人生;是真诚的召唤,是生命之源和生命之终的发自内心的呐喊。在平常的生活中,面对一碧如洗的蓝蓝天空;面对在滔滔海浪的撞击下那伤痕累累又始终不语坚韧挺立的礁石;在夕阳里那随风飘来的悠扬笛声,甚至那因特网留言板的一句情感凝重的话语......那么多的东西牵动着我们已不敏感的神经,有许多毫不在意的细微之处,瞬间会让我们怦然心动。

感动来自心灵的舞动、心灵的震撼。我从不掩饰有时从内心深处溢出的泪水,透过泪水看到绽放着真情和希望的人生世界。爱是感动的源头,泪水是真情的流淌,生命因感动而细腻,胸襟因感动而柔韧宽厚。大千世界,茫茫苦旅,脚步匆匆的人生,谁没有仓惶无助的困境,谁没有揪心裂肺的疼痛呢?胸腔那一块火热与柔软因为感动而清晰地发现,人间还有许多阳光未能照耀到的地方,我们会更真切地祈求磨难中那永远挣扎着的希望。

金色的阳光中,一片羽毛悠然飘落;黛蓝色的天幕中,一颗流星一瞬即逝;青嫩新绿的草尖,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悄然滑落。千变万化的自然,潮汐起伏,多少美景悠然神往.你都一一感受过,体验过吗?其实生命的真谛在无时无刻地启迪我们去感动,生活的美好又在不停的配合我们去感动! 让我们心灵的感动舞动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雪花有飘洒的自由,所以它不会顾及寒冷,一颗颗童稚的心灵,无拘束的为生命高歌,是你的自由感动了我的心灵,是你的快乐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回首,不曾漠然,不曾失望,虽有艰辛与痛苦,但命运最终给了我们报答。这就是感动,给予你我精神的寄托。

感动是寒冷中的一首歌谣,温暖柔媚;感动是春日里的和风,沁人心脾;感动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露,鼓舞人心。想想我们的先辈,再看看我们今朝的英雄儿女们,他们无不让我们感动万分,给我们精神的洗礼。狂风怒吼,蓬断草枯,在人迹罕至的荒漠上,一颗夺目的明星闪亮着,他就是邓稼先,他在辽阔的沙漠上奋斗着,他不分昼夜地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在最危险的时候是你挺身而出,在最痛苦的时候是你顽强拼搏,在最愁闷的时候,是你乐观进取。你用你的行动,证明了中国的坚强。你用你的成就,诠释了中国的力量。邓稼先你用你的顽强拼搏,你的舍生忘死,你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感动了全中国,让我们为你自豪。

今天,我们秉承着先人留给我们的那份感动,继续奏起时代的乐章。2008年,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声中,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以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风采的完美结合。运动员秉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出色的竞技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宝座,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齐声喝彩。回望令世人震撼的2008年,年初雪灾冰冻,五月汶川地动山摇,再看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南方洪涝灾害,雪灾震灾旱涝灾灾连灾,真让我们五味杂陈。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用爱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奇迹,用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赞歌!这一个个感动,背后不知饱含着多少的艰辛与血汗,这一个个感动,正是我们中华儿女精神的寄托,这一个个感动,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希望。

曾有朋友送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如果我们的心不再敏感,我们就不再用心收藏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让我们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因为感动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定义幸福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后的幸福是用心品出来的。饱含感动的幸福,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空旷;如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慈祥的爱,温馨甜美。读书累了,朋友帮你打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安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是一片花瓣,也是感动……正是这些来自心灵的感动,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生活的幸福。

人,每天被许多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能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体会感动的滋味呢?高尔基曾说过:“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照;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太阳欢乐的光芒。”其实,有一种幸福叫感动,感动是幸福的源泉。一切的幸福都源于感动、源于爱,源于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我感动是因为我深爱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世上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世间并不缺少温情,而是缺少一颗感知的心灵;并不是你不幸福,而是你缺少了一种真情的感动。寻找千万种理由之后,才发现,我的视野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幸福色彩,这不是生活赐予我太多,也不是生活给予我的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的载满了的两个字:感动。

感动,是挂在心空里的一抹绚丽的彩虹;是盛开在心灵中的一束红艳的玫瑰;是一种美的情感的体验。读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听一段迷人的旋律,你是不是会顿觉心旷神怡?失意中别人送来关爱的眼神和抚慰的细语,你是不是会深感如拂春风,如沐甘霖?生活因为感动而美丽,因为心存感动我们才觉得幸福。让我们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让我们把心灵的感动舞动起来,因为感动是你我的精神之约,是幸福的源泉。

第7篇:心灵深处的声音

温纯的光线,嘈杂的空间,光和影幻化出的喜和悲,正向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然而,这些声音有来自哪里?

心灵深处,有这样一种声音。心灵深处的声音会让我卸去疲惫,,忘掉烦恼,会让我从新走回到过往的回忆中。初逢的相遇,我被这种声音所感动,发自于心灵最深处的这种声音,改变了我初三的紧张生活,初始我去寻求那篇更为广阔的天空……一句普通的叮咛。

虽然他没有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昂具有雄伟气势,但是我深受感动;虽然他没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样具有深深的思念感,但他能勾起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想念;虽然他没有苏轼的【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狼】那样具有猖狂的其实,但她总会是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句普通的叮咛传递的温暖可以一直不降温,他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不管是嘈杂的还是宁静的;不管是忧伤的还是愉快的,都可以发挥出它的魔力,改变我的生活,让我在会议室变得动听,记住我们的曾经,想起我们那些美好的回忆。

有这样一种声音,心灵深处的声音,他让我知道了我们彼此之间都是透明的,在我困惑的时候给我鼓励;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加油;在我骄傲的时候给我提醒……在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串深深甜甜的脚印中,都留有我们快乐的足迹,他给予我一生的鼓励和支持。

一句普通个叮咛是我体验到人生中真正的快乐,完美的幸福。这也许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的反衬吧!

永远不会忘记你……一句普通的叮咛。初逢相遇的片刻;温馨没海的瞬间;值得品味的回忆……

王庄镇中学初三:王博婷

第8篇:心灵深处的歌

心灵深处,我听到你的共鸣。——题记 “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当看到这诗句时,我的心灵猛地一颤。仿佛听到你心底绵延不绝的呼喊,你的痛苦,你的感伤,你的忧叹。你是李煜,是亡国之君,是愁倒了天地万物的词人。你不会治国,但留一腔疾苦。我,为你触动,为你生不逢时的经历而触动。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倒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你豪放词的抗鼎之作。你,是怎样一位豁达开朗又怀才不遇的词人啊!而你又是那样的痛苦!但你又不忍离去,正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为你触动,为你心中的那份豪放而触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你是岳飞。你有精忠报国的志向,有力拔山兮的能力,却因小人对你的嫉妒而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死。我在心底感受到了你的愤怒,你壮志未酬的伤痛,你对秦桧的恨意!我,为你触动,为你那愤恨的感情而触动。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您,一代文学大家鲁迅的话。您同样怀才不遇,但您敢于呼喊!您就如那翱翔的苍鹰,于天际和天空搏击!您文笔辛辣而讽刺,充满着,洋溢着您对当代的无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您心底的呼号,我听见了!我为您触动,为您心底的怒喊而触动。

驹过隙,川入海,历史烟云弥漫天,又如奔腾之乘滚滚向前。你们的品格,令我触动。

第9篇:心灵深处的“歌”

在我幼小、稚嫩、无知的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首“歌”萦绕在我耳畔,它带给我无限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很向往军训生活,没想到上了中学,居然有幸接受军训,于是,意外中多了几分惊喜!可当我明白“上当”时,哀怨声包围了我———“可恶”的教官。

“还有人在动,别动!”教官一本正经地边走边看边喊。我双腿站得又酸又麻,一动也不敢动。“又有人在动,好!继续站,不听命令中午别吃饭。站军姿,一个人动加五分钟,再动就继续加,加到不动为止。”教官严厉地说,那神情就像一个大魔头。我轻轻摆了摆酸疼的腿,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倒数第二排第四个动了,好,加五分钟。”我的脚一软,险些倒在了地上。“可恶!”我们快坚持不住了,难道他是冷血动物?炎炎夏日,我们却像傻子一样站在那里,尽情享受“日光浴”。早知道军训如此单调、乏味,打死我也不干。“倒数第二排第五个动了,再加五分钟。”什么?啊?教官,求求您发发慈悲。于是,耳边又多了几分乞求的声音——“狠心”的教官。

“啊——休息一下吧!教官。”有些同学实在忍不住了,低声乞求。“不行,练好才能休息,练不好继续。”于是大家只好憋着满腹牢骚,气呼呼地练着。当清脆的哨声响起时,所有人像注了兴奋剂一样,盯着教官的眼睛,闪出一丝喜悦,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休息了。可我们兴奋的神情和乞求的眼神却丝毫没有打动他。“大家表现不错,还能坚持,我们趁现在快点练,练好就休息。”那神情俨然就是在哄小孩。终于,我们可以休息了!饭后,怨气未消的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身影。咦?怎么成了——可爱的教官。

“拉歌的时候一定要大声,拿出我们的威风!”教官一改望日凶巴巴的态度,满面笑容地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可爱”的人便是往日令我“恨之入骨”的教官。“来,我们练习一下。”教官下达命令了,“来一个!”震耳欲聋,我得意的瞄了教官一眼。“嗯,还不错。” “还不错?肯定了,嗓子都喊哑了。”快乐很快就把白天的怒气冲的远远的了,伴着那“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的叫喊声,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歌声,笑声飞向营区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快乐总是转瞬即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了教官,心里既难过又高兴。“罪”算是受完了,可又挺怀念军训生活。

如果说,军训是一首酸甜苦辣的歌,那么教官就是那跳动的音符,这是我心中最难忘的“歌”。它将会永远珍藏在我心灵深处。

上一篇:成本费用核算办法下一篇:小学体育教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