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航空服务专业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航空服务专业肩负着教学及社会服务两大主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其肩负的责任更大,优秀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输出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课程教师。本文在新的历史期间背景下,从我国当前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现状探究该专业课程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为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第一篇: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办学水平的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教学体系建设的剖析,对航空服务专业如何改进教学以提升办学水平、如何培养出有竞争力的适应航空企业需求的人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航空服务;职业素质;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航空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是高端服务的代名词。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航空服务尤其是空中服务和地勤服务往往代表了一家航空公司的营运水平。所以,各家航空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服务素质,分别力争树立起带有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首先引起大家共鸣的是他们的优质服务口碑,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是世界公认的服务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对于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着这家航空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很多,有些取得了成功,但整个行业的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就致力于建立整套行之有效的、贯穿航空服务教学体系的模式,围绕着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教学,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适应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所以,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诠释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观点。

一、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一)以航空服务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强、分工明细的高端服务,涵盖航空售票、候机楼服务、客舱服务等多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各航空公司无不从提升服务入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航空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质量的要求。基于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山旅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减少理论课教学,以实践课带动理论教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把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按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来完善专业体系。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更直接、更清晰的对应关系,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和针对性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实践课,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病。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要点

1.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技能本位。即培养方向就是在航空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淡化知识的理论性,而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教学形式来获得,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是通过实践教学在环节上的系统性、完整性、渐进性来实现。突出了人才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开发的特点,以适应航空服务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2.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把专业教学需要和岗位知识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对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课程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性特征,弱化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强化理论课程的职业指导性价值。在满足专业课学科理论需要的前提下,克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强化专业教学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上,立足岗位能力培养,注重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建立“一专多能”的航空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不仅具备航空服务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从事其它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注重引进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利用山旅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航空实训中心等),引进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引进模块化教学。如引进企业案例教学模块。通过知名航空企业成功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素养;引进职业心理学知识模块,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多种非智力素质方面得以提升,更好的追求职业发展;引进管理学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素质和创新思维,以贴合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近年参加各大航空公司招聘面试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企业面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聘请业内专家讲授面试技巧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通过相关技巧培训,能够顺利赢得面试官的好感。“面试技巧”由航空公司资深乘务长授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信心和面试心态,并通过技巧运用把自身职业素养和优点展示出来,达到最好的面试效果。其中模拟面试环节,通过营造真实的面试氛围,使学生在多次反复训练中掌握面试技巧。通过围绕面试技巧的教学和培训,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用人标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一)企业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

航空公司面试官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航空公司工作?”应聘者的回答可能是类似“待遇好”、“体面”、“有发展前途”等等。这些可能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回答,因为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除了看上员工的能力是否胜任外,更希望其是因为喜欢热爱这个工作而选择它,这样员工才会真正理解这个工作的辛苦、风险,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热情服务、爱岗敬业。空乘服务人员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国际航线因时差的不同,国内航线因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所以,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对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个人修养的培训,就应该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服务意识的员工

对于航空公司的面试官而言,良好的仪表不过是增加了印象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毋庸讳言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招聘时还是比较青睐外表,而我们看到的空乘人员也是如次。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招聘规则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当然具备良好的仪表仪态,又兼具服务意识的应聘者是最受欢迎的[1]。很多时候,那些长相最好的应聘者不一定被录取,而外表稍差但表现出很强服务意识的应聘者却往往如愿以偿。这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要把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到核心的位置。

(三)员工的礼仪修养、细微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航空服务是一种高端服务,其表现形式包括外在的举止行为和内在的服务细节。首先,空乘人员彬彬有礼、优雅大方的举止,甜美亲切、热情友好的微笑就是航空服务最佳态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航空企业对客人的尊重,同时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而细微服务表现在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服务态度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服务环节上既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又动作娴熟热情周到。在航空公司面试时,面试官往往要设定一个服务场景,来考察应聘者的服务素养和礼仪修养。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航空服务的必备能力

航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通过一些现场环节来测试应聘者的这几项能力。如设定场景,要求应聘者通过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根据其普通话或外语是否标准、流利,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善于解决问题等来打分[2]。在课程设置上,将沟通技巧作为必备能力,根据乘客服务要求,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如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起飞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求掌握。外语主要针对空乘人员的职业特点,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加大口语课的分量,并由外国专家任教。同时还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还经常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将普通话和外语训练结合到机舱内紧急情况、乘客与空乘人员之间发生的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来,由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

(五)空乘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作为一名空乘人员,尽管不要求掌握高深的学问,但知识面必须宽广。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如果空乘人员能掌握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情况,如果能掌握途中飞越的国家、城市概况、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在为乘客服务时就能游刃有余。空乘人员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员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相关知识讲座,也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积累和个人涵养的提高。

四、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航空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为民航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适应航空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加强实践教学,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抓好模拟操作、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境中加以应用。二是要走出去。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航空服务行业一线去实地考察、实际操练,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操作本领。三是要请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把民航业的专家请到学校,传授职业知识、开办专业讲座、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已经和航空公司联合成立了教学基地。学生在教学基地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了岗位实践技能,学生就业后立即就能顶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是山旅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成功的保障

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教学要与行业发展同步,师资素养要与时俱进。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一直坚持走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一直坚持引进行业人士参与教学,坚持师资以各种形式走进企业充电并反馈教学的模式,保证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一)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

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在2003年创立前,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由此发现山东省的航空业虽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时机正确恰当。到2006年,山旅每年专业招生人数为60名左右,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积累了办学经验。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对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做到专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形势要求山旅必须寻找更好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经过多次交流和洽谈,山旅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通过大量前期工作和务实协商,最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从此以后,双方的校企合作之路就越走越好。借助企业在市场宣传、专业培训、实习就业和雄厚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专业建设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山旅先后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航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伴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专业吸引力越来越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也逐渐提高,新建的航空实训楼及其内部设施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随着合作的发展,专业实训渠道和实训岗位不断得到拓展。双方的合作还体现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始终贴合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获得了长足发展。合作办学的第一年,招生人数就扩大到172名,2008年又增加到200名,目前有航空服务专业(空乘方向)在校生500多名。山旅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也拓展到国航、南航、东航、山航、深航、厦航、大韩航空等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民航管理局、北京首都机场、济南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等。

(二)与济南国际机场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取得显著成效后,山旅更坚定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的方针。2008年,山旅与济南机场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即每年为济南机场定向招生航空服务(安检专业)一个班,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均为量身定做,专业课程由机场安检部门派出专业人士讲授,学生实习和就业由机场以订单的方式全部承担。这种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几年来合作办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是指导山旅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山旅与济南机场的合作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专家教学机制和相关安检设施的引入。一方面,利用企业投资引进的设备,使课堂教学可以做到实景化,提高了实践课的现场感,同时机场安检的主管和一线员工定期亲临授课;另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到机场进行短期实训,亲身体验机场安检的真实过程,进行职业岗位的体验。2009年9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济南空港迎来空前的运力高峰。在此期间,山旅航空服务安检方向的学生有机会到济南机场安检部门的一线岗位参加实训工作,从安检员助手做起,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工作,并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实习安检员。学生的收获颇多,他们的实践技能、服务理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优异表现也得到机场方面的高度赞扬[3]。

六、结束语

中国航空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这就向专业教育提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的要求,以满足航空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中转变思路,改革教学,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

[2]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沈阳航空工业学报,2011(3).

[3]王艳霞.浅谈“山旅模式”下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13-02.

作者:王艳霞

第二篇: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为适应航空业对人才的需要,许多院校都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分析该专业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该专业健康良性发展。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空服务;特色建设;专业发展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3.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3.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3.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甄贵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4]王观玉.民族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陈玉华等.民航服务专业校企全程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6]赵影等.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

作者:丁永玲

第三篇:新时期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教师素质探究

【摘要】航空服务专业肩负着教学及社会服务两大主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其肩负的责任更大,优秀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输出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课程教师。本文在新的历史期间背景下,从我国当前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现状探究该专业课程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为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教学;教师素质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飞速发展,航空服务专业也逐渐变成热门专业。在各大航空院校加大不断扩招的同时,其航空服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却远比不上火热的招生情况。在航空服务专业备受关注的近几年,各大高校或高职院校都没有形成和发展出一批实践与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多数航空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如旅游管理或资讯工程管理学科等,属于半路出家型的教师,其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因而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教师素质有持提高。

一、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一门服务于社会的学科,同时是以技能为培养的主体。因此,对于这样的特殊专业,课堂定位的特殊性要求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掌握一定的航空服务专业知识,因而高素质的该专业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型人才。但由于我国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的时间短,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相当规模的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教师总体而言,其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精通,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个原因是多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来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其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学习和掌握程度不够,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时期,各学科的交叉渗透越来越突出,知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早已突破了原有专业知识的封闭状态,因此即便是“班科”出身的专业教师在新时期也不免出现知识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旧有知识的淘汰速度的情况,从而出现专业知识的断层。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课程质量,并且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除了对航空服务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精深外,与此对应是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有所欠缺,这与该专业服务社会的定位是相背的。在新的时期,航空服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教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在课程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面对学生的实践困惑,教师无法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能力的怀疑,严重教师的教学质量。

毋庸置疑,无论是航空服务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欠缺或是实践经验不足都是该专业教师素质有待加强的表现。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航空服务专业也必然随着科技的浪潮出现新的契机,专业学科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该专业教师的素质不够,在新的时期下,对学科的發展变化的了解认识不够,不能以此来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那么该专业真正的人才培养仍任重而道远。

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教师素质构建的措施

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航空服务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因而加强对该专业教师素质的构建是培养适应新时期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关键。该专业教师素质除了受自身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不足的影响外,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科研能力及教学角色的定位有着重要的关系。

从航空服务专业的特点出发,该专业教师素质的构建措施主要从以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

要提高该专业教师的素质,首先采用教师聘用合同制,从教师的聘用和选拔过程入手,确保优秀的人才进入该专业的教师队伍。新时期“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已成为各大招生或应聘的通用准则,通过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实现人才与院校的双向选择以此来改善该专业的教师的素质。因此在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师聘用中不但要严格执行聘用合同制,而且还应从加强教师自身竞争意识开始,通过引入外部的竞争机制,使教师自身形成职业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其次,实施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的新时期,实施教师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也要充分借助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开放的竞争的观念,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现对高素质航空服务专业教师的遴选,进而实现对原有教师队伍的重整,将不合格或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的从员予以辞退,而在流动中大部分优秀的高素质的精英教师则会相对稳定,通过这种机制既达到了教师队伍的流动与稳定的统一,又逐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

此外,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同样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对表现优秀的该专业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利益奖励,运用经济杠杆及奖励机制能极大地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热情。对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不仅仅是在表彰优秀教师个人,更重要地是通过这种经济利益的奖励机制激励每位教师进行自我鞭策和自我鼓励。但给予奖励时应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客观地评价每位教师的工作业绩,让奖励的效果能落到实处,确保多劳多得,优质高薪。

(二)开展创新的教师培训

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因此,在开展创新的教师培训前,要树立正确的导向,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制定该专业的教师培训计划,并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教师注重自身的职业培训,确立自我发展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目的,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培训的内容应有助于该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并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从过度重视基础知识及学历教育的窠臼转变为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的继续教育。其内容涉及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加强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深入学习,提高网络应用能力。或是通过培训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对教师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地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系统性的职业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创新的培训其创新之处还表现在构建丰富的共享资源。由于我国目前职业院校或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基本是国内的培训,与国际接轨的培训不多。而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新时期,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优秀资源,为该专业教师创造高水平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科动态,提高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柴佳.浅论高职院校航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J].卷宗,2012,(5)

[2]刘长生,韩凤英.以教师专业化来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1)

[3]朱小蓉,陈蓓.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个案研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2,(32)

作者:杨菲

第四篇: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湖北省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社会服务一直是专业建设中的短板。本文剖析了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现状及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93

[

1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现状

正如多年来民航属于湖北经济滞后的短板一样,湖北省高职空中乘务及航空服务专业的社会服务也一直是专业建设的短板,其社会服务不能满足民航企业的需要。湖北航空服务专业的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教师利用技能培训对相关企业进行礼仪培训。比如,教师为京珠高速等交通部门制定服务礼仪规范、提供礼仪培训,为湖北省地方旅游部门员工提供岗位培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商务礼仪培训等。第二,利用技能鉴定成为民航乘务员三级考证的培训及考点单位,为湖北省空中乘务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以及民航乘务员上岗提供职业技能鉴定。第三,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各项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为社会服务。比如,笔者所在学院的空乘专业学生组成的礼仪队在各类国家级、省級体育大赛(城运会、广州亚运会等)担任了领导及贵宾的礼仪服务和各地运动员入场引领工作,在上海世博会等作为志愿者进行礼仪引领等社会服务,在高职教育博览会上做志愿者等等。第四,专业教师为省内外缺乏实训场地和师资条件的空乘专业院校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等。利用乘务员训练和测试中心、模拟客舱、体能训练中心、语言自主学习系统和形体训练中心等实训设施为省内外其他学院师生提供大量技能培训。第五,依托计算机网络建成的远程教育教学体系为相关企业和学校服务,以期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同类专业及专业群资源共享。

2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不相适

目前,湖北省民用机场神农架机场和十堰武当山机场建成运营后,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武汉市天河机场T3航站楼的建成使用,需要大量的航空服务类人才,而湖北省机场集团急需的大量航空服务人才,高职院校现有专业并不能大量提供。比如值机、安检、贵宾服务、机场运行、民航货输和民航商务等人才培养,而现有的空中乘务和航空服务专业更侧重于培养空中乘务员和安全员,与湖北省民航发展所需相脱节。

2.2 航空服务专业发展及就业方向滞后于民航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民航集团对机场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急需大量机场运营与管理类的人才,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民航企业需求,根据地方的企业的人才缺口的现状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整,以需求为导向,从而不断开设或调整培养专业。但是,湖北省一些航空高职院校并没有灵活、有效地调整自身的办学方向,也没有根据实际市场的人才需要进行必要的专业授课,从而导致教出来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企业所想要的人才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差异。

2.3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与民航企业合作范围狭窄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与民航企业合作大都是短期合作,形式单一、结构松散,主要是实训基地合作(企业为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合作、民航企业员工上岗培训合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合作。同时,实际上学校在和企业的交流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交流的渠道不够顺畅、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双方自身的交流意愿不足等,都导致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交流激励措施以及交流评价机制,导致很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名存实亡。

2.4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渠道窄,途径少

多年来,湖北省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社会服务一直是专业建设中的短板,其社会服务主要集中表现在专业教师为省内外缺乏实训场地的空乘专业院校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中对相关企业的礼仪培训,技能服务中学生参与社会各项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技能鉴定中成为民航乘务员三级考证的培训及考点单位等。但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湖北省民航地方经济的服务功能尚未达到,社会服务渠道窄,途径少。

2.5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尚未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必须依托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撑,从而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平台。在这套平台中,需要有政府、企业、学校3方共同作用、共同努力,依托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撑,有效地保证和促进高校和企业的深入、稳定、长期的合作,从而才是一套健康、长久的合作方式。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几乎没有航空服务类的合作交流平台,除了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培训外, 没有其他平台。在技术服务方面,没有和企业建立服务合作机制。专业就业面窄,教师从事技术服务活动往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没有相关政策支撑以及资金扶持,实际上并没有人主动或自愿从事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2.6 政府监管职能缺失,高职航空服务的社会服务缺乏奖励政策

地方政府没有建立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缺乏相应的奖励政策,无法调动高校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缺乏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校企合作的措施,但缺少对社会服务的鼓励措施和奖励政策。

3 提升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3.1 瞄准地方民航主导产业需求,积极优化航空服务专业设置

从湖北省民航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看,要求在未来5年中需要建成全省机场的“多支线、双枢纽”航线,并且也要在这5年里打造成国家级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并且也要尽快构建武汉城市圈机场群、鄂西旅游机场群、鄂中机场群,从而妥善解决了鄂中地区没有航空的问题,并且还需要修建荆州支线机场,并且在未来要不断增加黄冈、咸宁等地区的支线机场。在湖北省民航建设快速增长的条件下,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地方民航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努力落实地方民航发展计划,并不断完善人才培训措施 ,从而建设成现代化航空乘务人才培训、交流中心。

3.2 不断完善航空服务专业的内涵建设,建立专业设置论证机制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航空人才培养与民航经济全面对接, 形成完善的专业设置论证机制,满足民航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学校开设、新增专业需要进行市场化的分析和论证,而且也需要依托湖北省乃至全國的民航产业转型的趋势以及学校自身师资能力的情况,秉承以市场为导向来妥善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学科内容的编排,充分以企业需求为依托,结合企业的用人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设置和部署。

3.3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提升双方交流机会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和湖北民航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努力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根据企业发展、行业发展的需求,向学校明确、清晰地阐述企业对于用人的各种要求。这样通过学校和企业充分、不断的交流,让学校能够明确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的教育目的才会更加明确,而且通过完善、有效的合作机制,也能保证学校有更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企业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此外,学校也需要关注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

3.4 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拓宽社会服务渠道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全面了解企业,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要深入企业内部,全面配合企业开展科技攻关、研发等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又提高了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高职院校要实施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的要求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其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依托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将能极大地降低企业再次培训的成本,而且通过必要的有效培训,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教育中,尽早接受企业的企业文化,从而在还没毕业时,就已经能够认同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此外,学院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为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决策指导,推动社会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还可以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开展“课题攻关”服务,以学院科研优势为基础,开展共建校企研发平台的服务。

3.5 依托多方资源,建立服务明航地方经济平台

对于服务民航经济而言,不仅只是航空服务业的事情,也是整个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共同的事情,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航空服务平台,在这套平台中,每个角色都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平台。民航企业应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配合学校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那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而行业协会也需要及时出台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准则,帮助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从而使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需要。

3.6 建立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力度,为航空服务专业服务地方民航经济提供必要支持,并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开发和从事社会服务,并且也要建立航空服务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长效机制。同时,政府需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从而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扶持,比如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且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学校和专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1]蔡雪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16(5).

[2]姚少芳.高职能源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8(9).

作者:江群 汤黎

第五篇: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摘要:中职教育应当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因而需要依据新时期发展创新改革,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完成革新。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要掌握良好的专业认识与技能,并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面有操守、有阅历。所以,航空服务岗位需求更多的是针对个人综合素质,而中职院校也应当拓展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让更多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将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有更进一步的成长。本文将结核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手段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者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人才培养

我国航空事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而这一队伍还在不断扩增,优化与完善了航空系统服务水平。中职学校也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为一线工作岗位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航空服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应当以市场导向为目标,从根本上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还应当革新课程设置,让更加人性化、自主化的独立空间给予学生思考与感受,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化教学队伍升级中,我们也应当引进高技术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强悍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此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限制,引领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创新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中培育出与一线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就应当顺应市场变化调整培养目标,按照更新的培养路径进行针对性训练,让更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与实用技能,从而在实训、实习中巩固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中职学校应当明确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发展方向,并在为专业定位,志在培养出适宜一线工作岗位的专业化人才。而人才培养路径就应当以其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培养路径,而让更多学生积极拓展综合素质。在专业知识基础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航空知识、法律法规、礼仪知识、外语知识、应急知识等等,同时需要掌握航空服务中各个岗位的服务技巧,确保能够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再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也将体现在服务的方方面面,中职学校应当在校企合作方面下功夫,让更多学生能够到一线岗位中实习,在中职毕业前夕做好工作准备,做好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

二、合理而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应当针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进一步优化,构建出高质、高效的培养模式来。由于航空服务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设置,而相关院校就可以针对性展开训练,优化课程为新时期特色专业课,针对学生素养、技能、专业、选修进行针对性培养。其次,还应当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积极与当地航空公司交流發展,让校企合作等计划切实落地,为更多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当针对毕业生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满足职业资格才能够毕业,并进入相关单位中实习与工作,这样就能够督促学生在中职学校阶段努力奋进,为今后与社会相连接打下坚实基础。以此方能够推动中职生职业发展,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让其在合理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下有更进一步的成长,并在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受。

三、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培养

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打造一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过关的“双师型”团队,有助于从根本上优化教学模式,让新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完美融合在一起,带给学生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引进专业人才,以其为专业教师团队领头羊,带领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做好创新改革,而青年教师能够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有更进一步成长。其次,中职学校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在教师福利待遇方面做好规划,以期能够构建出优秀的专业化队伍来。由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更迭速度快,而航空飞机、航空服务等方面知识内容更新速度也十分快,我们的教师必须定期进入工作岗位中培训,将汲取一线岗位工作灵感,融合到教育教学当中来。只有这样,“双师型”队伍的作用能够显现出来,将带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和教育者都应当努力奋进,在一线教育工作中创新改革、实践与反思。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有待升级,新时期对航空服务人才需求提升了,以市场为需求导向来更新培养目标将从根本上拓展教育新思路,让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等成为工作重心。同时,我们还应当优化课程设置,合理科学的安排实训与实习;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职业发展当中来,从外部干预人才培养路径,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也由此,新时期航空服务水平才能够进步,让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专业化人才在相应一线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而带领航空事业走向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思考——基于对国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调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0.

[2]吕微娜.翻转式课堂教学在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3):117-118.

作者:顾煌蓉

上一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论文下一篇:行为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