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经济航空航天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迫切需要抓住国际资本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构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中央对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日益重视,许多省(市)也提出了新思路与新举措。江苏应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航空航天产业的分工和竞争,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航空产业基地,从而保持在全国领先的地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航空经济航空航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航空经济航空航天论文 篇1:

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来说,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国民经济和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到国家国防安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知产产权的保护在航空航天产业中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地位,而且知识产权是关系到航空航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航空航天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竞争途径,这对于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本文也将从实际出发,结合一定的理论研究背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航空航天;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竞争

一、引言

知识产权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革命为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性因素,必须处于我国发展的全局核心位置,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和发展知识产权主导的各个领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得知识产权行业越来越呈现出低碳化、知识化、高端化的特征,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紧密。随着以航天航空产业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整个世界的生产和研究格局、产业的结构、经济增长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并颁布了很多政策来鼓励该行业的进步。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尤其是知识产权的管理也逐渐成为了国家、行业以及科研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由于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而且发展不平衡,总体上是发展比较缓慢的,而且各个国有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工作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建设出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2.1、有助于增强我国航空航天自主创新能力

从航空航天产业的类型和特点来看,航空航天产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度较高、知识扩散规模较大的行业,而且具有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研究是提升我国航空航天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可以加强航空航天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并将创新研究结果更好地体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显著提高了我国航空航天的自主创新能力。

2.2、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在目前的國际形势中,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困难不断,这种现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而引起的,再加上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通过对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填补我国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为其他行业的保护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意见,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

2.3、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彻底地研究我国当前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来提升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使得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越来越国际化发展,使得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4、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航空航天产业的本质来看,航空航天产业是属于我国重点的战略性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崛起、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腾飞、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航天航空产业的发展定位上看,我国的航空航天未来的发展要面向交通运输现代化、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利用人才和自主创新的优势,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力量。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结构的调整,我国的航空工业的基础必然会越来越牢固,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有助于增强航空航天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能够充分地释放出我国优秀的航天科技能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立足点和推动力量。

三、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技术研发投入不够

从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来看,我国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投入的经费是比较少的,和西方的一些国家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而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型企业的科技研发费用就已经占据全部销售收入的15%左右,这是我国目前根本无法达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对航空航天产业的研发投入地很少,也就必然使得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技术不突出,自主知识产权也比较少,所以在具体生产实践中,我国的很多技术依然是模仿甚至受限于国外的技术,使得我们的航空航天的产业依然是处于生产链低端的环节,严重限制了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3.2、知识产权的开发力度不够

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技术是由核心研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以及市场的推广能力这几个方面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技术也就等同于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就目前国内研发的现状来看,我国很多的航空航天产业并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往往是依赖国外的技术的,我国全国的航空航天知识产权申请数量还比不上美国某一大型企业的总体数量,专利申请的数量体现着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能力,而我国却一直保持较低的数量,这是因为我国当前航空航天产业的科研技术和企业生产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较为高端和专业的研究人员一般都在研究所或者高校中工作,在具体的制造企业中的科研实力是比较弱的,企业、高校、研究所之间并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和谐的合作关系。

3.3、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性较差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航空航天产业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是比较小的,而且当有先进技术引进的时候,我们的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是相对较弱的,这就导致我国整体上自主创新的产品种类是比较少,主要还是依靠外来技术,使得我国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在落后的死循环之中。此外,航空航天知识产权开发的周期比较少、技术也非常地复杂,所以导致航空航天产业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大多数企业更加倾向于直接向外国购买技术,拒绝自主研制,而且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性比较差,我国一些自主研发的技术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使得我国更加处于被动的地位。

3.4、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

从立法的层面上看,我国的很多立法已经逐渐和国际接轨,但是律法条文的解释以及一些操作性和合理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依然是我们的弱势,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还是比较滞后的,在立法中依然还是空白。从整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的手段和力度是相对薄弱的,这就造成一些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过于低廉,而且随着知识产权的投入增加,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授权都有了较高程度的提升,但是纠纷事件频发,尤其是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层面,航空航天产业的执法队伍无论是在管理机构设置、执法手段、执法工具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

四、提升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措施探析

3.1、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政策

航空航天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进步将会给我国的科学技术、国防实力、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当今世界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更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完善各种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一方面首先要求政府对于航空航天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且还要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资本流向航空航天企业,为其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支撑。其次,从政策法规这一层面上看,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效果是要取决于政策法规落实的程度,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牵涉到了很多个部门的管理,导致一些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完善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系统建设,此外還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政策实施监管机构,对于航空航天产业对政策的落实要及时监督,并向有关机关上报。此外,还需要明确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职权,如果发现有政策贯彻不落实、政策冲突的情况时,应当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确保每一项政策、法规都能够落实到位,保护航天航空产业的知识产权。

3.2、增强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

3.2.1、增强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

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之中,要利用现在已经有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确立出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理念,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使得为知识产权人才创造出更好的环境。而且还要对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加大引进,还通过吸收、合并等方式使得知识产权更加的商业化,使得知识产权增殖。此外,对于我国已经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要形成技术壁垒,将我们的技术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市场竞争方面的优势,使得我国的知识产权能够获利最大化。

3.2.2、增强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增强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首先要对运用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从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运营组织,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宣传和培训,让大家能够对本企业运营的知识产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提升员工的运营意识。此外,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修正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的运营模式,同时,还应当将知识产权的运营来作为企业运营的主要内容,建立起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此外,航空航天产业还应当提高知识产权的运营效率,要根据不同的实施主体、成果、转化兽医、转化风险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企业的运营模式,提升知识产权的运营效率。

3.2.3、增强航空航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航空航天企业本身应当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全面提高企业全院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细化来讲就是要提高高级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中级执行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其次,还要建立起健全的航空航天企业的知识产权跟踪以及保护机制,根据企业的研发情况确定企业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内容,建立起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提升保护水平。最后,要健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提高执行能力,尽最大限度地规范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法律的实施,遏制各种非法行为,发挥出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保护航空航天产业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张勇军. 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2]景锐. 航空航天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作者简介:郭赫喆,男,出生日期:1993.1.2,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安达市,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作者:郭赫喆 王慕婧

航空经济航空航天论文 篇2:

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分析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迫切需要抓住国际资本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构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中央对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日益重视,许多省(市)也提出了新思路与新举措。江苏应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航空航天产业的分工和竞争,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航空产业基地,从而保持在全国领先的地位。

一、江苏拥有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较好基础

江苏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基础与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紧邻“大飞机”落户地上海。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而“大飞机落户上海”所带来的要素集聚效应,将对包括江苏在内的诸多省域航空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据估算,国家对整个大飞机的预期研发投入在3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整个研制过程能带来巨大的产业拉动、价值传导和经济增长效应。在制造过程中,一架大飞机需要由数千家配套厂商生产并提供共计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由此,拉动配套产业,使其得到不断升级的机会,并最终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江苏与上海的关系愈加密切,时空距离在不断缩短,这有利于江苏抓住“大飞机落户上海”的发展契机,“抢先”对接,并依托由此而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航空工业的产业链。

雄厚的经济基础。江苏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059.0亿元,增长5.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4.5%。同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0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6%,完成出口交货值1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8.3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0.48%,该行业已成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可见,在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下,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强大的科技实力。作为科技强省,江苏研发投入资金雄厚,境内的航空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众多,具有较大的人才技术优势。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2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05个,科技服务平台29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4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6个。在航空航天器制造领域,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机构数自2000年起开始稳步上升,2011年分别达到839人年、1.45亿元、20个,其中,内部支出达到历史最高值。尤其在南京地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航空航天相关院校和研究院所的数量众多,拥有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国家重点学科群,每年培养输送1000多名航空专业研究生,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可观的研发人才。

江苏在航空航天领域所投入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607所、614所、716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14所、28所、55所、58所,以及南航大无人机研究院都是国内专门从事关键技术研究的单位,研发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见,以经济繁荣为后盾,江苏强大的科技实力正逐步转化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载体建设。江苏省内各市根据自身地理特点及产业优势,已经打造出一批航空产业园或航空产业集群,成为行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先后成立了南京江宁的空港产业园、江苏省航空动力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昆山航空产业园、镇江新区的航空材料科技产业园、滨海新区的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园、江苏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等,成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

近些年,南京地区依托于金城集团、晨光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以江宁空港产业园和溧水开发区为载体,将轻型航空动力、机载机电和航空电子系统设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航空产业集聚链,并初步构建整机制造、动力系统制造、机体制造、机载设备制造、航空地面设施制造等比较完备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

二、江苏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

航空航天企业规模偏小。江苏省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数列于全国第三,但仍存在“多、散、小”的局面。以2011年为例,江苏省有29个航空航天企业,总量位居华东第一,但就业人数、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平均值分别是607人、6.52亿元和6.98亿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562人、8.54亿元和8.64亿元,华东的平均值为839人、6.66亿元和6.64亿元,安徽省的企业平均值为2322人、16.30亿元和16.75亿元,江西的企业平均值为2869人、20.70亿元和18.30亿元。显然,江苏省航空航天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远不及安徽省和江西省的水平,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居于后列。不可否认,多数航空制造企业的规模偏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很少具备整机生产能力,大多属于机载系统企业,在技术、实力上难以与大型主机企业相抗衡,当与其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较难拥有主动权,容易受制于人。

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品结构偏低。江苏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仍局限于飞机制造所需全部零部件,缺乏综合制造能力,难以把众多的产品链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系统,航空制造业整体上还处在航空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处于劣势地位。例如,航空电子设备要占飞机总价的30%以上,但国产航空电子系统多限于军用,民用航空电子设备的进口量偏大;国产仪器仪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可靠性较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国外低1~2个数量级,性能、功能较为落后,测量精度比国外差1个数量级。

航空航天企业“软实力”不足。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研发创新能力有待于更大幅度的提高。省内的很多厂家将目光过多停留在国内配套产品上,制约了自身发展。如今,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民机市场基本被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国外航空业巨头所占据,仅仅是大量参与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国外大飞机制造商有60%左右的部件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转包。由于航空零部件制造技术和整机制造技术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多年的零部件转包没能学习到制造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核心技术,这导致了航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滞后,真正参与航空主体制造的航空企业相对较少,未能形成反映行业先进水平的独立技术和独立品牌。

三、加快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牢牢抓住大型飞机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江苏省与上海市在产业方面有互补优势,且历来联系较为紧密。目前江苏完全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到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发生产。实际上,昆山航空产业园已形成了飞机维修改装、航材保税物流、飞机零部件加工制造、教育培训研发和航空工业旅游等产业,而南京、镇江、无锡、苏州等地也抢先与大飞机项目对接,但不可否认,继续抓住大型飞机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该项目,仍将是江苏航空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型民航飞机的研制,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密集、高度集成、协调复杂、风险性高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因此,江苏要对大型民航飞机研制项目的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合理规划,积极借助上海打造航空产业的集群效应,成立航空航天研究机构与大规模的并行工程团队,并在已有产业园区基础上,完善政策及技术服务,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大型客机项目的协作配套,全力打造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加快集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按照国家航空工业的总体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江苏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划,在适当的前提条件下,制定优惠政策,努力打造中外航空航天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行业发展环境,加快集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例如,对研发投入以及风险投资给予支持和鼓励;制订吸引国内外航空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航空领域高新技术开发和创业的优惠政策,推进航空科技研发及航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航空技术和一批国外航空制造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落户江苏,承接航空企业的跨国转移,与世界接轨,为企业提供良性的竞争环境,鼓励其间的公平竞争,互相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整体提高省内现有航空航天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实力。

积极搭建航空产业平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制定相关发展规划,确定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区域作为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通过政策倾斜、依托园区平台,在产业园区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提高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区域化集聚水平。在园区建设时,要避免过去不相关企业简单堆积现象,根据地区比较优势与企业特有优势,引导航空工业相关企业进入园区,建立产业分工体系,设立相应的研发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融资平台等,实现航空工业经济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有效发挥区域化经济优势。总之,面临来自周边省份的有力竞争,江苏必须抢先一步,通过建立航空产业园等方式搭建平台,积极投入,力争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大力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军转民。目前,江苏拥有不少具有军工背景的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如凯联航空发动机(苏州)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兰翔机械有限公司、常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都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为了大力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军转民过程,江苏应在市场化改革中建立军民统筹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联合思路,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股份化,继续进行区域化集团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实施技术资源和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把军民产业在航空工业体系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带动全系统的共同发展,共同托起航空工业的未来。

〔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0ZDAXM013)、2013年徐州市科技情报研究课题“徐州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及其对策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牛鸿蕾: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可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洁云、李雪冬、史普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浩 宇

作者:牛鸿蕾 江可申

航空经济航空航天论文 篇3:

2013高考热门专业解读:航空航天类专业就业前景

提起航空航天,同学们可能马上会联想到飞机、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导航定位,或是“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以及备受国人瞩目的“嫦娥一号”。人类自古就梦想探知太空的奥秘,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神话传说,无不反映出古人对宇宙的神往。我国明朝的万户手持大风筝飞天,成为世界上首个以身尝试用“火箭”飞行的人;1912年我国近代航空事业创始人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国人的飞天梦想一步步得以实现。像“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这样举世瞩目的飞天计划,必将在国际航空航天舞台上大展风采。

航空航天技术是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和衡量标志,在国家的军事国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近几年“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以及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总装下线等,引发了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极大关注,而航空航天类专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同学和家长的眼球,被同样怀揣飞天梦想的考生所追捧。

学科优势助推人才起飞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培养如何把飞行器设计制造出来并送上太空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主体学科专业。然而,无论是飞机还是航天飞行器,都是综合科学技术的结晶,涉及材料、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遥控遥测、导航、遥感等诸方面。因此从广义上讲,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交通运输、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又催生出航天运输与控制、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新兴专业。

航空航天类专业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系统训练,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毕业生在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比较扎实,在逻辑、分析、空间想象力、推理等思维上优势明显,知识面宽,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成功率也较高。

有同学认为航空航天类专业就业覆盖面窄,如果毕业后不能进入航空航天类企业,就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不然,航空航天高科技辐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空航天类专业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平台,促成了其拓展性宽、应用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特点。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对口职业有很多,如飞行器设计、制造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防部门研究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航空航天相关工作的研究管理人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等。毕业生不仅可从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工作,还可在民航、船舶、能源、交通、信息、轻工等其他国民经济领域施展才华,像微软、IBM、贝尔、方正、海尔等知名企业都曾纷纷到航空航天院校招贤纳才。很多民用部门也都点名要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基础扎实、学以致用。

行业繁荣点燃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朝阳产业,在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起着龙头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领域范畴的工程便占到16个重大专项中的4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将重点开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成套技术,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活动,直至实现登月计划等。2007年大飞机项目正式上马,给我国的航空业带来了空前繁荣,带活了一批航空类企业,也为航空航天类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据统计,2011年最被看好的12类专业之航空航天产业将引发对航空航天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航空航天经营管理,航空航天飞机总体设计与研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零部件研发与设计,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总装技术、计量检测技术、航空航天电子电器设备设计开发、信息及测控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航空适航管理、航空维修改装,以及航空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能源系统设计、力学及环境工程、计算机、仿真、可靠性技术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关人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归纳出的“最出人意料的十个高就业专业”,便将航空航天类专业列入其中。

上海作为我国新支线飞机和未来大型民用飞机设计总装基地和重要的航天基地,举办了“上海航展”,展会上举行了航空航天人才大型招聘会。据航展招聘组负责人介绍,目前航空航天项目需要大量人才,仅空客A380一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需求数量就超过六千人,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非常大。

近年来,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科研任务饱满,条件大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单位的员工年薪可达十几万,稍差一些的单位其员工薪资待遇也可达到当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像航天空间设计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都炙手可热,受到重点院校毕业生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哈尔滨、深圳等省会及核心城市为主。

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在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发展前景好,待遇高,成长快。随着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锻炼中脱颖而出。

报考提示

我国目前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设置了此类专业。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普通院校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层次、实力不同,学科专业水平差异也较大,同学们应注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院校,根据自身实力,准确定位,合理选择。

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以及将来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钻研及动手能力,要求同学们的数理化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严谨求实,乐于钻研。同学们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

一些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体检的标准要按照军检的标准来进行,其实不然。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考生的身体状况没有特殊要求,同学们只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就可放心报考。

为了加强对航空工程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航空专业技术队伍,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公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设立了航空奖学金,奖学金金额每人每学年7000~11000元不等,以支持立志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来源:南航招生网)

上一篇:安全架构的优势下一篇:社区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