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教案设计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动物笑谈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动物笑谈教案设计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案设计探微

摘要:本文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脂类营养为例,从明确课程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案设计步骤及课后心得这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教案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锔料学》 脂类营养 教案设计

教师要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就必须做好教学工作,教师要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大纲,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方案。可以说,教案设计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抓手,它不仅能够直接反映教师的备课状况、用心程度、查阅资料的相关情况,以及逻辑思维和课程的定位,还能反映出教师对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教案设计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兴趣程度;对教师而言,教案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教案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教案设计主要由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进度安排、课后总结等组成。笔者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脂类营养”一节的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设计教案。

一、明确课程目标

课前,教师要对课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定位。首先,教师要定位所授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教师要考虑是否有实验课,注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效衔接。其次,教师要定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应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知识背景,掌握学生对该课程的熟知程度。

在了解本门课程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后,教师才能开始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程度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明确该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脂类营养”一节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了解脂肪的种类和功能,掌握淡水鱼和海水鱼所需的脂肪酸种类,然后联系生产实际,了解与脂类相关的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二、明确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教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所谓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更是教师设计课堂结构、考虑教学方法的依据和主线。难点,顾名思义,就是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或抽象,或深奥,或复杂。

以“脂类营养”为例,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水产动物必需的脂肪酸种类及脂类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教学难点是氧化脂肪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作用,且如何用营养学原理解释生产中与脂肪有关的疾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可采用提问—引导—解释—重复的教学方法,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结合人类自身的案例,使教学过程紧凑凝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重点。如“怎样识别脂肪肝疾病”属于教学难点,对于这类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脂肪肝等疾病的图片或视频,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怎样进行脂肪肝的预防”属于比较深奥的部分,教师可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法各个击破,即将复杂的问题拆开分解,使之简单化。

三、教案设计步骤

1.导入主题

如果教师直接讲授课程内容,大部分学生可能一时无法进入教学情境,导致教学效率不高。这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录像等形式导入课题,或通过对上节课精彩内容的回顾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是,对于导入的图片、录像,教师必须在教案中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录像,使用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地方使用板书等。如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脂类营养”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中与脂肪有关的常见病入手,如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肥胖、脂肪肝等疾病的典型图片,联系现实生活,并通过人类疾病逐渐转移至鱼类,从而了解鱼类脂类营养。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内容设计前期,教师要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再加入教师对该课程的理解进行加工改造,最后整理和编排教学内容,形成一份逻辑性强、有层次的教案。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而讲授的内容却又多,所以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分为几大部分,如哪些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哪些时间用于讲解重点及难点知识,哪些时间用于学生互动及总结归纳等。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教师可以一笔带过,不必过多停留,否则会过于强调枝叶而忽略主干;对于重点及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多加阐述,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适当调节语速及进度。

(2)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单一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听课质量下降。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泛运用,教师可利用这一教学工具,将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与生产脱轨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为该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学生的新想法又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想法和思路,以便充实教案内容。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这门课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在“脂类营养”一节中,由于近年来脂肪肝问题尤其严重,所以在了解脂类营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的脂肪肝案例,供学生充分讨论。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在一节课的尾声时,很多学生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愿意查找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很多学生会到网站上去搜索,但是查询资料一方面学生可能搜索不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言论相对自由,学生搜索到的信息不一定真实。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该领域较为权威的网站、公众号或者学习平台,方便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为例,一方面,学校可提供相关的精品课供学生观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建立校友交流群,在群中的学长学姐可以分享一线的资料。

四、课后心得

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继续查阅资料,补充课堂内容,或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比较关注的知识点,或是他们学起来比较吃力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补充在教案中。与此同时,在每节课课后,教师还应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存在缺陷,并在教案将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中补充说明,不断充实教案内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还像一个艺术家,如何将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直接决定他们学习这门课知识的效率。所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他的着装、带有磁性的声音,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都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理清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做到课上教学与课下创新、讲授与讨论、理论与实践三结合,注重学生课程核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课时做到五化,即全课程知识的连贯化、全课程知识的熟化、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讲授过程的趣味化、课件的美化,以课前预习率、课上知识的接受率、知识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课后复习率、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授课的标准。

总而言之,教案都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而完善的,教案的撰写是教师对师德建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时间利用的综合考验,所以教师设计的教案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得當、时间要合理,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白东清,李丽,王洋,崔培,方珍珍,朱国霞.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J].新教育时代,2017,(27).

[2]白东清,徐海龙,李丽,方珍珍,孙金辉,乔秀亭.上好一堂专业课所悟[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农学院>)

作者:张红霞 朱国霞 王洋 崔培 白东清

第2篇:《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教材分析】 《动物笑谈》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动物有关,学习这些课文,能增进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意识。《动物笑谈》是一篇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散文,歌颂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学情分析】 对于散文的学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散文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与动物有关的散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很好地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教学方法】

自读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

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和问答形式相结合,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一些关于人和动物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分析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在和它们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实动物是通“人性”的,是有感情的。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微妙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概述课文的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四、再读课文,合作交流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阅读,并作圈点批注,教师点拨指导,组织交流。(多媒体出示要探讨的句子,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1)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3)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

2 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

2.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动物笑谈”就是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源于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比如写“我”进行小凫实验时,先写“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滑稽的动作和得意的心理与“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的神态描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喜剧效果十分明显,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而可可恶作剧更令人捧腹,作者先写老父亲的生气,后写“犯罪现场”,语言风趣还带有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另外,课文传神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增强了文章的喜剧色彩。

3.课外通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五.课堂小结

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这得益于他细心的观察和对动物的真挚感情。他认为要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你必须和活生生的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如果你对动物没有爱心,不能把动物视为人类的近亲,就别想与动物建立互信的关系,就别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获。”正是凭着这种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他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人^一生活在^一,真正融入他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他的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所以才能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六.作业超市,深入探究

课下,组织学生看一些人和动物之间发生有趣故事的一些视频,并写一篇关于“信赖”为话题的文章。

七、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

3 研究行为:怪诞不经趣事(总写)“我”和可可的趣事研究对象:聪明调皮教学反思:

亮点之处 “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语言生动、诙谐风趣、温情脉脉 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合作交流”、“作业超市,深入探究”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达到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积累相关知识之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观看类似的动物和人相处的视频,歇一歇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只采用了“散读”、“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的朗读方法,缺乏集体朗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理解。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把集体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第3篇:《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主题是“生命之趣”,《动物笑谈》是一篇细节生动、语言幽默的科普作品,作者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进行动物科学实验的过程以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细节,字里行间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把握散文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语言特色的能力。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较少接触科普类的文章,本文篇幅又略长,部分内容和词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完全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自读时采取阅读旁批及课后提示、圈点勾画、摘录关键语句、自主批注与质疑等多种手段来指导学生的默读,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教学目标】

1. 快速默读文章,能用勾画重点语句方法厘清文章脉络,概括文中事件。

2. 能快速摘录文章中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

3. 能对文章中重要内容进行批注,自主质疑,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等方法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用批注形式表达阅读感受,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初次默读,感知文意。

1.导语: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同学们想不想拥有这样一枚神奇的戒指呢?更神奇的是,几十年前,奥地利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需要戴上魔戒,也能轻松和动物“对话”。他为了和动物“聊天”,竟然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被路人看成一个疯子。其实,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许多秘密。大家想不想结识这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动物笑谈》,了解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传奇人生。

2.出示任务:PPT出示 默读?勾画

一气呵成默读完全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默读时记住文章的主要情节。(1)勾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厘清写作顺序。(2)勾画出文中幽默风趣的句子,自己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这些句子妙在哪里?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勾画语句。

3.反馈指导:

(1)学生展示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根据自己勾画的句子,不看书回想课文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事件,并自己归纳文章写了哪几件可笑的小事。

学生勾画的语句:

有一段时期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

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

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

六月里的一个周末,我从维也纳坐火车回艾顿堡。

又有一次,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

归纳四件趣事:作者学母鸭的叫声,在地上屈膝爬行,带小水鸭前行;在公共场合,为了唤回皇冠大鹦鹉,作者居然模仿大鹦鹉的鸣叫;他养的鹦鹉爱搞恶作剧,竟敢即把老教授衣服上的扣子咬掉排成一堆;调皮的鹦鹉还故意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

(2)学生展示勾画的幽默风趣的句子,自主交流感受。

交流示例 圈画语句: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感受:“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令人忍俊不禁。

教师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后面阅读提示,对文章中幽默效果加深体会。

4. 小结:通过第一遍默读,同学们已经能够简单描述作者笔下的四件趣事。作者的语言如此幽默,文章的内容又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还想告诉我们什么,还需要大家再次默读文章。

(二)再次默读,领会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态度。

1. 出示任务:PPT出示 默读?摘录

默读课文,按要求在本上摘录下列语句:

(1)请摘录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自己写一写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请摘录文中能反映作者行文思路、能概括文章段落中心的关键语句,自己归纳一下这些句子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按要求摘录相关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2.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找出自己勾画的关键语句,进行交流,互相点评。

学生摘录示例:

摘录: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归纳:本句总括全文,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从而强调科学工作者从事研究时应该具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嘲笑动物的行为并不可取。

3.小结:通过第二遍默读,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作者劳伦兹是一个严谨、富有爱心的科学家,他的字里行间包含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体现出他对生命的极大尊重。

(三)第三次默读,批注、探究。

1.导语:同学们,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动笔作批注是一种最高效的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

2. 出示任务:PPT出示 默读?批注

认真阅读文章旁边的批注,在书上回答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默读课文,参照课文旁批示例,利用批注的读书方法,把读书感想、对课文的困惑和质疑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帮助自己深入理解与思考。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做旁批。

3. 反馈指导:

(1)学生自主展示与交流旁批中的读书感想,互相点评。

示例:第六段中“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学生批注:在作者笔下,这些小鸭子真像一群顽皮可爱的孩子!作者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鸭子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2)教师将学生旁批中的质疑和困惑汇总,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

示例:旁批: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自己草地上带领小鸭子爬这个逗笑的情景呢?

解答:作者目的是交代不明原委的人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的原因。同时,反复做实验,可以看出“我”对科学工作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写出自己的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增强了文章幽默风趣的效果。

4. 总结:科学研究不全是为了实用,追求真理本身就充满了乐趣。透过课文风趣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我们要像作者一样热爱动物,敬畏生命,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

(四) 作业:拓展阅读。

(1) 根据文章内容,请写出你有可能课外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的两个理由。

(2) 课后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请对你自己感兴趣的一章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早读时进行交流。

第4篇:《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现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观察动物,会在家里养一堆各种各样的动物,并且他和动物们的关系非常的亲密,有的成了朋友,有的成了“父子”,还有的甚至成了“母子”。而他把对这些亲密关系的描述,构成了《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最令人心动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切身感受他和那些动物的感情纠葛。

(二)检查预习

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容易错的字词。

2、作者介绍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物 学或医学奖,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等作品。

(三)速读,说“笑谈”

课文围绕“笑谈”之“笑”都写了那几件事?

明确:

1、“我”研究水鸭子实验的趣事(详)

2、“我”和可可的趣事。(略)

(四)赏读,品“笑谈”

在文中找出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读一读,品一品。

明确:(1)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

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明确: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

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 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明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

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3)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 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 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明确:“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 抓住裤腰。

明确:“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

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5) 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

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明确:“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 飞的情景。

语言特点:1.语言生动,诙谐有趣

2.运用修辞,形象生动。(使得文章语言自然、亲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五)质疑,议“笑谈”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疯子,那你认为他是疯子吗?为什么?

(六)快乐分享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作者一样怪诞的行为呢?有没有和动物相处的趣事呢?

(七)课堂总结

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八)作业布置

以“我和动物的趣事”为主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1、事例要详略得当。

2、语言简单明了,诙谐幽默。

第5篇:动物笑谈教案

19 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理解并积累字词。

感知作者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体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领会语言的幽默风趣,注意体会这种幽默的效果。 学会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动物。 学法指导:默读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

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看后谈感受。多么聪明可爱的动物们,多么有爱有乐趣的人们。在遥远的奥地利,有这样一们位动物学家,凭着他对动物的热爱,以研究动物为乐趣,对工作的忘我付出,最终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齐读。

结合课文第一段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读了这一句,你认为课文应着重抓住那个字词来写——这也是本文的文眼。 读了题目以及第一句,你又会产生一些什么疑问?说说看。 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速读,寻趣

速读课文,注意勾画,思考: 作者在文中着重写了哪些动物,各是哪些自然段写的? 分别写了这些动物的哪些趣事? 指生回答,明确

3,作者通过许多细节描写,把这些趣事写得生动而有趣,读后让人忍不住发笑,你觉得哪些细节很逗笑呢,请以游客的角度复述这些细节。你认为作者仅仅是一个逗笑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

先独立思考,作出批注,再在小组内交流。要求先让平时表现差点的先说,每个人都要发言,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复述羡慕谈看法。 全班交流,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发言。 及时板书 朗读,品读

课文不仅是这些逗笑的细节让人忍俊不禁,作者的语言也很生动,很诙谐风趣。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或幽默的语句,练习朗读,并加以品析。

先用两三分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并试着给同学点评。 练笔,写趣 小结本文

说说你学了本文,有什么收获?

正是这样的专注投入,忘我工作,劳伦兹的生活中才有了这样逗笑有趣的情景,他的笔下也才有了这样幽默风趣的文章。

2,你与动物的故事也一定非常有趣,非常精彩。回忆一下,选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情景,用你同样精彩而独到的文笔写一写。写在日记本上。

第6篇:动物笑谈教案

17-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动物笑谈 主备人:莫仁银 授课时间:

一、激趣亮标

(一)新课导入

动物的世界是一个友谊的世界,是一个甜蜜的世界,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对于一位动物学家而言,为动物而疯狂似乎不是什么意外之举,因为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们是那么可爱!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脚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去感受感受吧!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

3、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二、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嗔怪(chýn)

小凫(fú)

麝香(shâ) 鹳(guàn)

蹒跚(pán)(shün)

羞怯(qiâ) 驯养(xùn)

禁锢(gù)

虐待(nûâ) 咒骂(zhòu)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三、合作探究

(一)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动物哪些可笑的事? (1)我学着水鸭子的妈妈的叫声,带着那群小鸭子在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2)我学鹦鹉叫让唤回迷路的可可。(3)可可咬掉父亲的扣子排成排。(4)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

2、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交流点拨】“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3、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悟?

①劳伦兹观察动物的行为,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全身心地投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17-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入。

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尊重它们,保护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③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只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才能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眼界。

4、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交流展示

五、合作探究

(二)——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请结合具体的例句加以分析。 例1:“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现场”大词小用,夸张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生气。

例2:“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句中“弯、蹒跚、抓住”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尴尬,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笑谈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表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执着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教后记: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7篇:《动物笑谈》教学教案

《动物笑谈》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写人与动物之间的趣事,写动物的可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很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对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的分析很到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动物笑谈》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过程与方法

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重点

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自读法、合作交流法。

学生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

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阅读,并作圈点批注,教师点拨指导,组织交流。

(1)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3)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

2.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动物笑谈”就是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源于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比如写“我”进行小凫实验时,先写“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滑稽的动作和得意的心理与“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的神态描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喜剧效果十分明显,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而可可恶作剧更令人捧腹,作者先写老父亲的生气,后写“犯罪现场”,语言风趣还带有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另外,课文传神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增强了文章的喜剧色彩。

3.课外通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作者为了研究动物行为、 “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本文通过讲述“我”与小凫、可可的趣事,表现了作者对动物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还让读者感受了他严谨的科研态度。

1.语言生动,诙谐有趣。

本文不像一般的科普文那样平实枯燥,而是语言生动,诙谐有趣。文中既有水鸭子怎样辨别母亲的科学知识,又有作者亲自扮演水鸭子的妈妈体会到的辛苦。当水鸭子的妈妈必须时刻不停地叫唤,否则,“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劳伦兹这样调侃。

2.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凫跟在大白鸭后面高兴的样子,情态可掬;“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生了根似的”运用比喻,写出了人们对“我”的行为怪诞的惊异之情;“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引用布什的诗句,佐证了劳伦兹关于水鸭子靠声音来辨认母亲的结论。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自然、亲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动物笑谈

趣事(总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研究行为:怪诞不经“我”和可可的趣事研究对象:聪明调皮幽默风趣描写传神

上一篇:事迹材料总结下一篇:龙头企业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