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免费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免费

谈谈艺术类考生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摘 要: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学习基础差,任务重,且备考时间短,学习不连贯。文章深刻研究分析艺术类考生备考的学习特点,从研究考试要求、整合主干知识、合理安排时间、关注学生心理等角度,探索高效的历史复习策略,帮助艺术类考生有效复习,提高考试成绩。

关键词: 艺术类考生 高考历史复习 教学策略

艺术类考生是指考生具有美术、音乐、舞蹈、书法、表演等艺术专长,并准备报考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志愿的高考考生。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两部分组成。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文化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课中由于历史学科对理解、记忆和表达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对间隔较长时间因集训而脱离系统学习的他们来说显得尤为吃力。如何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和成效,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笔者结合多年组织艺术类考生高考复习的经验,谈谈艺术类考生高考历史复习策略,以求教于同行。

一、艺术类考生备考的特点

1.从学习时间看,艺术类考生与普通文化生有很大区别,艺术类考生学习时间短和不连贯是很突出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艺术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概括为两个阶段:专业课考试前和专业课考试后。专业课考试前,艺术生平时和周末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相对文化课兼顾的时间更少。每年的十月需要到专门的艺术培训学校集中学习,以便专业课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等到返回学校集中学习都在第二年的一月份左右,中间陆陆续续还需要参加各高校的校考,真正专心备战高考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足四个月,时间非常短暂。

2.从学习任务和动力看,在专业课考试前,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专业课和文化课齐抓,两头兼顾,心有余而力不足,相比普通文化生,任务单一,更容易投入学习,学习效率高。在专业课考试前的三个月学习,艺术类考生的学习效率不够高。专业课考试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单一、明确,对历史课复习来讲十分有利。学生学习劲头很足,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很能配合老师复习。家长、学校、老师对他们寄寓很大希望,过大的压力容易让艺术类考生产生迷茫无助、急于求成、烦躁苦闷的心理,对历史课复习不利。

3.从学习现状看,艺术类考生历史学习起点低、基础差、学习能力弱。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两部分组成。某些学生报考艺术类主要是因为艺术类考生高考的文化课成绩可以比普通学生低很多。某些学生文化课的基础本来比别人差,加上平时和周末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培训上,文化课学习时间大为减少。某些学生在高一准备学业考试时就疲于奔命,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艺术类考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看不懂题目要求、不会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能迅速完成知识迁移、不会总结归纳准确表达等问题。

二、艺术类考生历史复习的教学策略

1.研究考试要求,明确备考方向。《浙江省历史教学学科指导意见》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复习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考点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努力做到三个文本的融通。

首先,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复习备考的能力等级和知识范围。在这方面做好功课,可以在复习中更胸有成竹,提高效率。其次,我们应整合课程资源,以必修教科书为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融合选修教科书知识,引导学生梳理、掌握基本知识。艺术类考生历史学习时间紧、基础弱,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帮助较大。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能够将试题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迅速与教科书建立联系,进而准确调动各模块相关知识,并以科学的方法解答问题。同时,还必须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我们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命题的大方向和趋势,把握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新角度、新题型。

2.整合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在加大。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某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历史高考主要考能力,在复习中有轻书本、轻基础知识的现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复习时间很紧张的艺术类考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某本历史书全记下来是不太现实的。近几年高考都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并且艺术类高考文化课成绩比普通文科生低很多。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建议考生抓大放小,大胆放弃边枝末节的知识点,将复习重点放在主干知识上。

3.实行两轮复习,合理安排时间。艺术类考生的历史复习时间明显比其他考生少。当前高三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多轮次教学策略并不适合艺术类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多轮次的复习,每一个轮都疲于奔命,都不扎实,复习有效性不强。鉴于艺术类考生的复习时间安排,两轮式复习比较适合。一轮复习从专业课考试前就开始,到二月底基本结束。一轮复习是单元复习,以讲为主,以练为辅,主要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由于艺术类考生高一历史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学习历史的时间是不连贯的,有的中断了数月,有的甚至中断了近半年。很多艺术类考生对学过知识的记忆已相当模糊,甚至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有掌握。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点拨与整理。同时一轮复习要努力为二轮复习做准备,只要涉及相同专题的内容,就注意引导学生加以整理,并随着复习面的扩大而逐渐延伸专题复习。

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结合综合复习,重视讲练结合。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串点成线,加深对原来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运用。二轮复习可以打破专题史的范例,按照通史顺序重新组织考试内容。学生在复习中体验到不同于教科书的知识呈现、形式的新鲜感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特定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历史学科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等。对艺术类考生考生来说,这些能力相对较弱,提高也较困难。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多动脑筋,用心设计与实施,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提高学生。

4.关注学生心理,授人以渔。艺术类考生完成了专业考试以后,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压力的变化,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心理。专业课培训考试已结束,一开始,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劲头很足,上进心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化课学习状态,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配套练习,积极有序地开展学习。几次练习、考试下来,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急躁情绪,对历史复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消除急躁情绪,树立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通过听课、测试等方法,清楚自己的知识薄弱之处和能力不足之处。只有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有效性。在整个历史复习阶段,教师都要始终关注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艺术类考生只有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在历史复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强化复习效果。无论多么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都代替不了学生的消化和落实。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是与考试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强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强化理解记忆,真正形成理解记忆的东西是不会完全遗忘的。这些被学生充分掌握了的知识和认识,在试题的提示和情境下可以有效激活,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不能局限于对教材的语句的记忆,而是要对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追踪,对其背后逻辑关系和历史价值思考和领悟,加深理解记忆。学生还要概括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阶段特征。

提高艺术类考生高考历史成绩的最后关键环节是掌握解题技巧,理解答案要求。复习阶段用到的练习、测试卷是较多的,教师要十分注意上好试卷分析课,引导学生经常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整理错题,经常反思总结。历史高考试题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艺术类考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不同的题型,经常对做题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查找失分的主要原因,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南亮.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途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总第342期.

[2]罗永学,夏玲.教师价值取向与学生历史认识的调查与分析.中史参,总第326期.

[3]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林萍

第2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策略浅析

【摘要】新课改中反复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式。鉴于此,从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将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科学使用史学新范式,多角度分析问题;强化史料教学,重视讲评效率,注重细节等方面,详细探讨了高考历史复习的具体策略。【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史学新范式一、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首先,应该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所需要的复习时间,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应该对知识点加强记忆;第二轮的复习中,学生应该学会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自己能够回答相关题目。其次,复习过程中应该将教材充分利用。一是重视课本正文板块和小字板块,很多高考题目会把小字板块的内容纳入考题范围;二是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历年来的高考题目中,都会将社会热点当作载体来导出历史知识;三是弄清楚现在学习的课本同史学观点之间的联系,一些创新型高考题会将此纳为考查重点;四是把握好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应对情境类高考试题;五是关注高考试题的限定性同开放性的关系,近年来一些高考试题多趋向于研究型学习成果。最后,关注教材中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定位。复习时尤其要重视很多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定位。很多高考出题者会把时间当做标尺,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材料中出现的时间来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尤其是在一些选择题中,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时间节点,首先能够排除这段时间以外的其它选项。因此,复习时归纳课本内容时,可以以时间标志词为重要节点进行详细梳理。除此之外,历史课本中的地图类空间表现也是复习中的分类节点,很多命题人都会把课本上的地图拿出来当作考试的材料。二、科学利用史学新范式,多角度分析问题高中历史中的所有学习内容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三个板块的历史内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史学新范式,将教材综合归纳和整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内容,赋予重点知识内容以新的生命力。新的史学观主要分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三种。学者马克垚是文明史观的倡导者,他认为,思想文明、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形成了世界文明。根据交流区域来划分,世界文明分为我国内部文明交流、中外文明交流以及世界文明交流。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人类文明起促进作用的人事可以肯定,而对人类文明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的人事就应该否定。中国的近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属于早期现代化,是近代我国社会向资本主义演进的过程。经济逐步趋于工业化、政治更加民主、人们的思想更加科学和理性等,都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有一年的高考题目中要求用现代化的角度来评价辛亥革命,这题的答案一定要重点强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例如,另外一个高考题目是为什么说太平天国推动了我国的近代化,答案就应该从太平天国动摇了清王朝统治方面入手,反专制就代表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全球史观是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其用统一性的视角来考察世界历史从互相分散到彼此紧密联系的发展过程。比如,站在全球史观的视角来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其揭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篇章;再如,用全球史观的视角来看待辛亥革命,认为其表现了亚洲觉醒。三、强化史料教学,重视讲评效率,注重细节历史新课标中提出,应该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借助更多的途径了解历史信息,使他们在获取和提炼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最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史学资料,带领学生阅读和交流,将阅读史学资料的技巧教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高效阅读和表达,以此逐步提高史料分数。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该重视复习中的讲评工作,讲评过程不能一味按照参考答案来解释,应该鼓励学生根据科学、合理的思路来解答,老师可以适当地告知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要求,帮助学生发现不同题目的规律,让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摸索出同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的题目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应该对答题细节加以说明,如错别字、写字位置不规范、语言描述不合理等,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的同时,也应该规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书面表达能力,让他们多使用专业术语,以此避免过失性丢分情况的发生。四、结论综合以上论述内容,学生在复习历史知识时,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同事应该重点训练他们运用史学方法和归纳史學新观点的能力,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在高考中获取高分,同时也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参考文献:[1]叶钱粮.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1,(21) :103-104.[2]杨梅玲.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历史复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02) :63-64.

作者:陶荔

第3篇:浅议新课改视域下高考二轮历史复习策略

摘 要:对新课改视域下高考二轮历史复习策略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历史学科的高考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针对这些历史考试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对高考二轮历史复习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现阶段高中历史备考复习工作的高效实施是极具价值的。

一、以通史与专题知识的体系构建促进复习的有效实施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开展高考第二轮历史复习工作,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着眼于专题知识体系的构建,二者要彼此穿插,合理整合,形成一个完备的高考历史知识体系,以此理清高中历史知识的脉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的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在具体的复习时间中,在不同的历史复习知识部分适当补充阶段性特征的历史知识,以此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复习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不同进程阶段,掌握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过程。按照不同历史知识专题部分的要求,梳理内容,理性总结历史认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整理专题性的历史知识。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在现行的历史教学内容编排中,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的历史教学内容,这三部分的教学内容既有中国历史的内容,也有世界历史的内容。同时根据新课程内容的编排,复习中又要划分不同的知识专题,其中有经济专题、思想专题等等,在复习中,通史与专题历史知识都要兼顾,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双向知识的优化整理,理清一个清晰的高中历史知识结构,以此促进高中历史复习的高效开展。例如:在近代中国的政治专题历史知识复习过程中,把内容分为:背景、性质、影响等;还可分为:政治、民族关系、文化等。形成课本知识的网络化知识结构,更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情景下的新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多结构的方向组织复习,这样的复习对促进高中历史复习效率的提升大有益处。

二、以教材的精准解析促进复习的有效实施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对历史高考的新要求,要明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关键点与复习重点,对于一些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复习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在具体的二轮高考历史复习实践中,将上述分析的复习内容,根据不同复习的时间节点,确定那些适合教学实际情况的复习内容,还要充分考虑高考的特点,选择那些与考情相适应的复习内容,加以及时的整合优化,在知识的整理中,教师要从复习的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要重点复习基础知识的关键内容,另一方面要重点复习学生历史学习的薄弱环节部分。开展高考二轮历史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精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做到心中有数,具体的复习活动的开展才能够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以及以往高考的考试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实效性的复习策略。例如:在开展“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复习内容时,教师要参考新课程的标准,以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为主题,从政治斗争的进程出发组织材料,以认识其政治文明的成果。也可以让学生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比,引导他们思考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整体认识的大历史观。

三、抓住热点激发复习的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也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历史高考与以往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历史高考在关注原有历史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关注社会人生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活动中,也不能只是以那种应试教育的思维来开展高中历史的备考复习活动,那种一味的知识灌输,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是相脱节的,难以激发起学生历史复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僵化的历史知识复习显然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高中历史学习的现实需要。要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复习,教师就要与时俱进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要从学生的历史素养出发,结合一些现实的问题、热点的问题展开历史相关知识的复习活动。在热点问题、专题问题的复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立足于历史学科,也要与政治、地理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思考综合性的历史命题切入点,关注历史高考的长效性热点问题。例如:在历史复习中的和平问题、民生问题、民主与法治的问题、科学的发展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复习中要进行综合的考虑,要以本学科的理论学习为基础,在历史知识的复习中,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长效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将不同现实问题的关注考点加以统一与协调,以此完善复习的内容,促进历史复习的高效实施。

开展新课改视域下高考二轮历史复习策略研究对促进高中历史高考复习实效性的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高考二轮历史复习活动的開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竭蔚.新课改下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4(19).

编辑 董慧红

作者:周惠芳

第4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的冲刺复习策略

历史组杨 程

高考在即,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激越豪迈。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努力备考。我们“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我们创造奇迹。

一、突出主干,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复习时,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例如回忆某一阶段的知识时,把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一些重要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滴水不漏。

同时,还要注意专题复习与通史复习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比如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把辛亥革命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亚洲的觉醒”内容,使中外历史浑然一体;同时,也要时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和科技文化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式的思维。

二、回归课本,跳出题海,查缺补漏。要重视历史概念、结论,重视原因、影响,这是提高历史解题能力的基础。

高考越临近,我们越不能丧失复习的斗志,不能对自己说,“我复习地已经足够好了,现在只要保持状态就行了”。文科的特点决定高效率的复习可以让你立竿见影地提高历史成绩,一句话:考历史,即使到高考前一天也不能放弃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巩固。

三、夯实基础,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做好基础题,就把握了得分主战场:目标不宜过高,就从多拿1分做起”。

文综历史高考的成败取决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离开基础知识,任何能力、技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复习时,我们要落实课本知识点,不放过包括地图、插图、注释、诗词、引言、典故、图片等等在内的知识点,并将重点内容整理、默写到笔记本上或者进行电影式回忆。

同时,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巩固复习,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联想,通过做题来巩固基础。另外,翻阅错题,看看自己最容易做错什么题目,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巩固,这样的复习一定有效。

四、强化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强化,根据不同的题型认真审读材料及题目设问要求。

择题要审清4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解析题要注意3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材料题的分析和整理;二是材料与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同时要注意抓主题句、抓关键词。答题要找准要点,这是答题的切入点和评卷的给分点。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考试说明》里的基本题型、主要示例和附卷或者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这些题目和答案,能使我们对几天后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有所了解,认真阅读,领悟这些题,可以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洞察高考信息。

最后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否恰当地运用历史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考试成功至关重要。同时,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能够意外提高分数。

同学们,十多年的拼搏即将变成喜悦,人生将从这里展开翅膀,如今宝剑在手,寒梅飘香,背水一战的时刻来到了!“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们坚信今年六月的硕果会更加飘香,六月的笑脸将更加灿烂。

第5篇:2007年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趋势展望、教学启示和复习策略

漳州市普教室 林晓杰

一、2007年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趋势展望:

1、命题原则、内容要求、试题结构各项不会有大的变化,坚持“稳中求改,稳中出新。” 高考改革已经进行了 8 年(自 1998 年开始),实施 3 + X 综合能力测试也有 7年了(自 2000 年有 5 个省、 2001 有 18 个省、 2002 年全国普遍实行)。命题的思路、手法已臻成熟,“能力立意”的运用非常老道。2005年高考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以能力立意就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对问题的思维过程,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近几年全国卷I第37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并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命题上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这大概也是今后高考文综试题显现出来的总的趋势的基本特点与趋向。通过几年来的探索,文科综合试卷已经越来越成熟,不仅学科特色体现突出,而且文化底蕴更浓,越发经得起推敲和玩味,这远非一般重述书本知识的试题可比。

2、渗透新课标理念,注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对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认识和理解的能力。)05年《考纲》的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与历史新课标的三维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它不断冲击和改变着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而且也逐渐渗透到历史学科的高考中,成为历史学科高考发展的大趋势。虽然,历史学科的高考依然要以每年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纲为主要考查范围和内容为依据,但是从05年考试大纲对于“考试目标与要求”进行的重大修订上看,从高考文综试卷内容到形式表现出的特点看,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新课程的渗透和影响。因此,认真、仔细地研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对正确把握当前文综试卷命题趋势,进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效率,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坚持围绕中心问题设置情境,突出在动态过程中考查能力。 根据中心问题设置情境是近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的一贯做法,不仅在选择题中如此,在非选择题中也经常出现。由于中心问题的题材广泛,空间和时间的跨度大,所以就需要思维广阔,视角新颖,综合地、动态地思考问题。加上命题受考试时间和分值的限制,文综试卷历史科的题目往往表现出古今结合、中外联系的特点。

4、试题呈现上应会更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意蕴。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更是理性地加大了对学生的有关人文思想和开放意识的考查,越来越追求平实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关注学生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创设题目意境和背景材料,即提供命题载体时,往往借助经典材料,精心挑选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材料,许多还取自教材之外,广泛鲜活。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角度检测考生分析、评价、鉴赏、论证能力及思维品质。

5、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发展性的特点,继续发挥“论从史出、”“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注重“学以至用”。文科综合考试科目的设置本身就与现实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学科是实证性学科,要求证、求实;又是经验性、反思性学科,要解读、解释历史,说明其意义,总结教训、规律等。而追寻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借鉴历史上的与现实问题相关或同类的事情,是文综常见的测试思路。所以,以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为依托,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并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命题上倡导的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标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问题的标准,这应是今后高考文综试题显现出来的总趋势。 因此当前高三备考复习中,不仅要重视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专题,还应全方位地掌握知识体系,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形成“通史意识”。要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形成立体的、多维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努力培养“世界意识”。还要要求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密切关注现实,理性看待今天,关心时政问题,要能知古鉴今,关注世界整体发展,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二、试题对今后的教学启示和复习策略

1、任课教师一定要研读考纲、新课标,了解文综试卷特点和命题趋势,明确教学方向和思路。根据各自学生的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2、讲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夯实基础、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谁都不怀疑其重要性,问题在于所谓“基础主干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的定位问题,必须把知识点放到“文明史观”和“世界整体观”这两个概念下进行认识和整合。此两项作为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不但为史学界所重视,而且为《新课程》、《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大量体现,它也必将成为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多年的备考实践证明,全面掌握重要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制胜的基础;准确理解概念内涵,是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注重阶段特征、历史概念的解读。

3、抓课堂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内化为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的而不是盲从的分析问题的态度及扎实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的“通史意识”、“世界意识”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5、课后练习要有所选择,不贪多。指导学生善用,使之真正起到巩固、内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充分思考和借鉴高考试题中比较成功的体现现实性思考的题目。

6、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复习方式和节奏,提高复习效率。

第6篇:免费最给力09年高考英语冲刺作文复习

3,.s

,,,

09年高考英语冲刺作文复习

高考英语作文旨在考查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一项考察,在历次的高考尤其是陕西考区的考试中平均分数都偏低,加上其20%的比重,所以如何提高英语写作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的授课中,第一次课就会强调高考高分作文的标准,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起码概念,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提高成绩。要在80-120个英语单词的作文中写出精彩其实只要多加训练,增强得分词汇和句型的积累,拿到25分绝对不是一件难事。下面告诉大家怎样五步提高高考英语作文,这是根据高考大纲所总结提炼的。

第一步,写作的内容,要求做到两点— 内容完整、相关。这两点只要考生不粗心,基本都能做到。比如2006年陕西考区的题目,要求写暑假的安排,是一篇正反观点类的议论文。必须注意题目的要求,第一要提出讨论话题,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at the students should do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这是一个经典的模版开篇句型)。第二要写出一方面的观点,然后是另一方面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据要求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被扣掉相应的分数,这就是完整。再比如,2005年广东考区的成语寓言故事,不仅要描写整个守株待兔的过程,还应该根据要求点名寓意,否则也是不完整,这点只要在课堂上强调,学生是很容易做到的。所谓相关,也就是不要过多出现文中没有的信息,不能过分发挥,一般学生犯此类错误的较少。

第二步,写作中的语法。在高考阅卷中,一般三个小的语法错误会被扣掉一分,一个大的语法错误(关于谓语的错误)会被扣掉一分。所以,学生应该尽量避免犯语法错误。我在课堂中会强调,对于语法基础薄弱的同学,除了加强自己的语法功底外,就是去背诵我给出的50个最高频用到的句法结构。这些结构不仅正确,而且一定是高考中的有效得分点,即使语法偏弱,记住这些句子然后在考试中使用也能避免学生自己造句中的语法错误,一举两得。比如,倒装句在考试中就很少有同学主动启用,但是一旦正确启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会给出四组倒装句,然后让学生加强运用和练习。这些句子包括:

1、Only when w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2、So precious is time that we can’t afford to waste it.

3、Diligent as he was, he failed in passing the exam.

4、By no means should teenagers get into the habit of smocking.

第三步,连接词的运用,使文章连贯、流畅。我把这些词分为8类,叫做“畅词”,往往学生由于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会忽视这一点,所以在授课中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印象。而且不仅要写,还写出高水平的畅词,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如,“首先”这个表示次序的畅词,一般同学一定想到的是firstly 或者first of all。可是我建议学生启用to begin with, 或者initially (这个是建议水平较好的启用)。“然而”,绝大部分启用but, however,我建议学生采用on the contrary 或者oppositely。

第四步,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部分,要强化“复杂、高级”两个概念。为什么是核心呢?因为学生在这一部分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也没有有意识灌输和训练总结。

大部分学生以为只要写出来、写正确就可以拿到高分,其实80-120个单词包括大概10个句子,如果全部是简单的词汇和句型没有办法达到最高档作文的要求。因此,我们强调高级的词汇和高级复杂的句型,不是说全部必须高级,而是必须出现一些才能符合高考作文大纲的要求。在这一步中,我总结的“高分词汇选择原则”、“简单句到复杂句的瞬间转换”、“高分句子写作策略”以及“钻石得分50句”,通过这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讲解,学生会感觉成绩的快速提升,效果明显。

举其中“高分词汇选择原则”为例:

1、词组优先原则。如:

[原文]A new railway is being built in my hometown.

[修正]A new railway is under construction in my hometown.

2、地道原则。如:

[原文]Through traveling, I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修正]Through traveling, I gainedobtained a lot of knowledge.

3、避免重复原则。如:

[原文]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likes watching television.

[修正]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enjoys watching television.

4、后高长原则—后学到、较高级、较长词汇。

原 词 替换词

hard diligently

very rather extremely

pay attentio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happy delighted enjoyable

more and mor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creasingly

第五步,书写和卷面。这点其实很重要,高考阅卷是扫面试卷然后在电脑阅卷,所以书写和卷面显得尤为重要。这点也是学生自己多加注意就可以做好,标准很简单:clean and clear。高考英语写作,只要有意识地科学训练是可以快速有效提高的,比其他部分的提高会花到更短的时间。希望所有考生能够按照这五步的方法来书写自己的高考作文,同时坚持下去用同样的坚毅去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

第7篇:高考各科复习策略

考前语文复习策略

总的说来,二模后复习任何一个学科,其任务都是对该学科的知识进行梳理,查缺补漏,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到语文学科,就是要仔细阅读做过的旧卷子,尤其是其中做错的题目。要弄清楚这个题目在考什么,自己为什么出错,这种错误反映的是知识上的漏洞,还是思路上的缺欠。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漏。

读旧卷子的具体做法是一种题目一种题目地看,不要一份卷子一份卷子地看。

看一卷前四个小题时目标在于理解这些词语中关键语素的意思。

看第五小题时目标在于系统把握检查语病的方法。

阅读文言文时目标在于积累多义词,体会推断词义的方法。

阅读古典诗词题目时重点放在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第四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题)时注意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

看旧作文题时,重点在于把握审题的方法,确保文章不跑题。

根据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可以预料今年高考语文最大的变数在第六大题上。在阅读旧卷子的第六大题时,要重在记住第六大题考了什么样的题型,不同的题型需要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只要作到见过的题型能够应对,对第六大题就不必担心。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新题型或者不会出现,或者最多出现一个小题。(作者:新东方铭师堂语文组)

考前数学复习建议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二)认真复读一年来历次重大考试试卷。

放弃过去的试卷,一味做新题,可能重复已往的错误。

重读试卷,特别是各区模拟试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使复习工作更贴近考试说明的要求。

重读试卷,可以帮助学生检查一年来自己构建的真实的知识体系,还有什么欠缺,不足。

比如对于每年必考的解答题——立体几何题。据了解,至今仍有部分学生拒绝向量法,坚持统体方法。目前两种方法正处于共存期,使用传统方法无可非议,尤其是第一问,传统方法可能更具优越性,但统计表明,向量法得分率要高于传统方法,原因是向量法把千变万化的证明变成了便于掌握的方法相同的计算。

立体几何题是中档题,处于前四道大题之中,属于得分题,不是失分题。所以建议至今仍拒绝向量法的同学,抓紧补一下,完全来得及。

重读试卷可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最好是建一个“病历”本,考前拿出来再读也是有帮助的。

(三)适当做一些练习

这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做一下考试说明中的例题及5+3中有关北京市的考题(包括市高考题及各区模拟题),不妨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辅之以中档题。

特别地建议每周至少做四道立几解答题,每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

练习中,要警惕以往出现的错误反弹,要认真分析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方法,培养好的思维品质。要把每周一次的综合练习视为高考,认真对待。要在练习中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解题策略,不断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与考试经验。

(四)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

经过一年的努力,特别是二模后,静下心来,认真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个飞跃,要充满信心去迎接这个飞跃。(作者:新东方铭师堂数学组)

考前英语复习建议

一、英语听力:要坚持每天听

1、调整并保持听力状态很重要。建议考前,考生要保持每天20分钟的听力练习量。

2、真题最好反复演练。最后阶段,主要应该听去年各省市的高考听力试题和仿真度比较高的今年各区一模、二模试题。

3、听写训练。做一些真题的听写训练。基本方法,先整体听一遍,然后听一句写一句,坚持听写完为止,然后再对照原文,检查自己错在哪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考试中,做完所有听力20道选择题后,一般来说,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做好的答案。据统计,第一次选择往往比改动后的选择可靠得多。

二、词汇语法:坚持每天复习一部分

在单项选择题上,适当做题是必要的,但不要采用题海战术。匀些时间看以前的听课笔记、讲义、以前做错的题目(错题集)也是复习该题型很好的方法。尤其要把做过的一些题,特别是错题,反复地看,同时简单的题要总结规律,难题记死记牢即可。要重视语境题、时态题、动词短语相关的单选题。

关于语法,最近几年的高考在淡化语法,但并不是完全不考,而是以交际的方式考查,所以复习语法专题的同时要注意交际方面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从语境和语意中来解决语法问题。语法

重点要掌握时态、非谓语动词以及定语从句三大块的内容。

三、完形填空:每天要保证做一篇

1、培养语感。如何来培养语感呢?这里给同学们提一个成功学生使用过的、正确提高语感的方法:把去年的所有完形填空题正确答案填上,然后大声朗读,不要求背诵但是至少要能做到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慢慢领悟。

2、

坚持训练。每天要保证做一篇,这是量上的一个要求。还要把做错的做出标记,重点记忆。应重视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完形填空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过程。

四、阅读理解:重中之重

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提高成绩,阅读理解是关键。考试临近也要坚持阅读。与其陷入题海,不如抽出20-30分钟阅读英文篇章。

1、阅读训练不停歇。在冲刺阶段,应多进行一些限时训练,通常每五篇阅读材料作为一组,在35到40分钟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考场上充沛的阅读精力和体力,又可以营造考试的氛围,还提高了阅读速度。

2、阅读文章要复习。提倡在复习阅读的过程中对三点进行注意:单词、语法点以及复杂句。平时的阅读复习,在做完题目后要坚持每天读过几篇后,认真分析1-2篇。

3、把过去老出现错误的归纳一下,看哪类题自己容易错,重点对付该类题。需要注意的是读文章应力求题材多样化,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但如果生词太多,影响理解或过于难懂的文章,则不应花更多的时间。

五、作文:考前至少精练5—10篇

重点背一些连词和英语固定表达的句型,以及常用的短语和有特点的动词词组。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写作的套路。每次写作前问自己四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格式是怎样的?主体时态用什么时态?人称用第几人称?可以分几段,之间用什么过渡词、连接词?带着这四个问题去审题,搞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列出提纲,最后丰富自己的提纲就可以了。

考前理综化学复习建议

离高考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这一段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中的成绩呢?

从化学学科来说我们认为:

一、进一步夯实主干知识,即高考说明中的内容或曰考点。

对这些内容要心中有数,并做到融汇贯通(会做题)。这就需要自己冷静地提纲携领地疏导,最好列成提纲。

二、回归课本。抓住化学学科特点,有目的的阅读高中1-3册。

1.对课本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必须准确清晰(君不见三大区一模中有多少课本原形吗?)

2.对课本内涉及的化学用语(特别是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图表等必须准确掌握,做到万无一失。

3.联系生产、科研、生活实际。对合成氨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氯碱工业、电解法精炼铜等内容要准确清晰,特别是它们涉及的反应原理、基本理论、环境保护、综合利用等知识。

三、回归做过的题(以三大区一模、二模为主),对错题认真分析。

1.回归基础,搞清搞透错因。

2.认真改错,理出解题思路与思维方法(老师讲评中反复强调过)。

3.获得一类题的解法,做到错的明白,防止今后“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四、科学使用时间,理性对待取舍。

理综三科一起150分钟内300分考查,这对我们是一种严厉的考验。不仅需要娴熟的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还要有聪敏的思维方式。不在难题上恋战。二卷每个题都分为易、中、难三层。能拿下易,不放过中,舍弃难,三科兼顾才能获取高分。科学取舍,不留遗憾。(作者:新东方铭师堂化学组长)

考前理综物理复习建议

■文/新东方铭师堂物理组

从二模结束到高考仅剩三周时间,如何利用好最后这段时间是很重要的。因此特做以下建议,供同学参考。

一、重现课堂上的复习,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各任课教师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高考命题的研究,总结和概括应试的重点、难点及解答题的方法,同学千万不要放弃课堂的听课,认真做好相应的练习。

二、认真做好其它区、县的模拟题:此阶段还要辅做一些其他区、县的模拟题或前几年的模拟题,每一次同学们都要认真的解答,不要敷衍了事,每做一道题都可以解决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问题,在高考试题内,很可能有与各区、县模拟题相似的题目。

三、找出高中三个年级的物理教科书,认真阅读和强记硬背其中某些内容:在物理的8个选择题中,对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学这三部分各有一道选择题,且比较容易,所以对以上三部分内容必须再重新阅读课文。另外,对规定的19个学生实验,按顺序找到课本认真阅读,尤其注意仪器的使用、读数、实验步骤及电学实验中的电路图等,这些规定的实验应占实验题中的一半左右。

四、整理好以前的练习题,按自己的情况复习:所有的选择题应再审查或重做一遍,因为选择题每题赋分较高,容易得分也是容易丢分的部分,选择时要慎重。对计算题可以复习,如果时间不够或能力不够,也可放弃。

五、不要再做复习参考资料等课外书的题目:目前是整理阶段,对以前的或的课外书一律停止,集中精力复习我们已经做过的题。

最后,同学要知道,物理的概念、规律、方法是否掌握,一定要配合解题,所以复习与练习要结合好。

考前理综生物复习建议

■文/新东方铭师堂生物组

了解命题思路复习过程中应做到全面、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又要依据《教学大纲》抓住重点、难点,避免盲目拓展、延伸,给自己增加学习压力和负担。

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使人们认识了题目的形式和题量的大小,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型示例,能较好反映高考的难度和能力要求的层次,一般要求考生做到:1.能够正确解释和说明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验证某一生物现象和事实。3.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归纳相关的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4.通过分析和综合,能运用已有的基本知识,对日常生活所遇到各种问题进行解释。5.阅读生物资料时,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读懂曲线图、表格、模式图、示意图的生物学含义等。

形成知识网络生物学基础知识中,基本技能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立足点和能力的出发点,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是利于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首要条件。首先要依据复习目标逐个掌握知识点,再将不同类型的有关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顺序串连在一起,形成一条知识链。如:化学元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然后在每条知识链上的每个环节上延伸,横向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的网络结构。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这种命题形式,已不可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围绕重点、难点,适当拓展、延伸,加强适应性训练,有利于考生知识层次的形成。

培养创新精神新的高考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有关知识立意命题,体现了“高起点、低落点”的考查方式。既保证了题型新颖,又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运用联想、迁移、分析、综合、判断等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备考过程中,应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基础知识相关的切入点,动用所学的概念、原理解决新情景下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许多,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西部开发的生态保护、感冒药中的ppa、沙尘暴、疯牛病以及禽流感、“神舟六号”升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等。这些问题并没有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因此,复习中应注意关心社会热点,收集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提取信息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要避免信息太多,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强化有机渗透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物理的知识点很多。如:河流的富集化问题、河水中的化合物含量(化学)、河水的生态平衡(生物)等等,如果以此为背景出题,其情景格外新颖。尽管高考“理综”并未实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实行的只是三科“拼盘”,但在复习时有意识地相互渗透,对于培养大家的整合思维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利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等。因此,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善于发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相互渗透的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文综历史考前复习要诀

■文/新东方铭师堂历史组

高考来临之前的10天内,如何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考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历史科的复习主要在于“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十六个字。具体而言:

突出主干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妨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例如回忆某一阶段的历史时,可以回忆这一阶段的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以它们作为自己梳理知识的坐标。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一些重要知识点,按章、节、目录及时间先后,学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滴水不漏。

复习时,还要注意专题复习与通史复习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这点对准备考试尤为奏效。比如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把辛亥革命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亚洲的觉醒”内容,使中外历史浑然一体;同时,也要时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和科技文化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式的思维。

回归课本考前的10天左右,我们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课本。越临近高考,课本对我们越重要。对于一些基础不好或前一阶段复习不到位的同学而言,这更是“救命稻草”。

回归课本时,同学们要重视历史概念、结论。这是《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这是提高历史解题能力的基础。还要重视原因、影响,尽管它们往往比较抽象,但它们却是命题的“亮点”。

回归课本的目的还在于查漏补缺。平时一些没有注意的盲点、盲区,此刻决不能放过。

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不要陷于“题海战”里,而要根据高考的基本要求、考试说明,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文科生到了离高考还有极短暂的时候,不能丧失复习的斗志,不能对自己说,“我复习地已经足够好了,现在只要保持状态就行了”。文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这10天里,高效率的复习可以让你立竿见影地提高历史成绩,一句话:考历史,即使到高考前一天也不能放弃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巩固。

夯实基础这一阶段,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做好基础题,就把握了得分主战场;目标不宜过高,就从多拿1分做起”。文综历史高考的成败取决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离开基础知识,任何能力、技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的纷繁复杂,分布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忆。为了提高效率,大家最后的复习应对照《考试说明》的内容逐一落实课本知识点,不放过包括地图、插图、注释、诗词、引言、典故、图片等等在内的知识点,并将重点内容整理、默写到笔记本上。

夯实基础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巩固复习。每天都要不断地背诵,抽出一点时间做题,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联想,通过做题来巩固基础,保持良好的解题状态。其次,翻阅以前的错题也很重要。将你前几个阶段做过的题目找出,看看自己最容易做错什么题目,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巩固,这样的复习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强化技巧这一阶段,学生首先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强化,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认真审读材料及题目设问要求。例如,选择题要审清4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解析题要注意3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越来越普遍,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丰富,这反映信息社会的特点与要求;二是材料与填空、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其次,要注意答案关键词的筛选。注意要反复思考找准要点,因为它们是答题的切入点和评卷的给分点。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考试说明》里的基本题型、主要示例和附卷。这些题目和答案,能使我们对几天后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有所了解,认真阅读,领悟这些题,可以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洞察高考信息。最后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否恰当地运用历史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考试成功至关重要。同时,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也许能够意外提高分数。

文综政治考前复习策略

■文/新东方铭师堂政治组

高考复习已进入冲刺阶段,但不少考生仍然感觉自己的政治成绩不够理想。如何搞好考前最后阶段的复习,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高考题不管怎样进行考查,都要以知识为载体,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丢分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学过的知识都有哪些?彼此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需要考生结合《考纲》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而且要形成体系,以备随时去搜索和采集。新增的考点尤其不能忽视。如“企业的兼并破产”,要以企业的地位、作用为中心,把企业与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外开放、关税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以企业为主干的知识体系,做到准确理解、熟练记忆和快速再现。

■整合热点突出重点

政治高考不会远离热点,抓好热点复习是政治复习的必要环节。复习热点要注意归纳共性,如存款加息、人民币汇率改革等热点就可以整合为宏观调控;要注意抓住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热点专题都贯穿着这一主线,再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心环节;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和主要角度,突出重点,要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如对新农村建设的复习只要抓住三点即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建设新农村的原因、意义(为什么),如何建设新农村(怎样办)。另外,相关的热点材料、典型的事例要有所了解,这实质上是微观切入的问题,符合高考命题情景创设的特点。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使专题复习宏观在胸、微观在握,分析、理解问题就有深度,不至于答题就事论事,泛泛而答。

■归纳技巧注重规范

“知识是基础,审题是关键,方法、技巧是保证”是解答问题的三要素。审题不清、判断不准确、解题不规范是很多考生的软肋。在审题能力上,要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注意命题设问的指向性要求;要学会读懂材料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要能够读懂数据、图表、漫画中所包含的信息;做主观题时,要有层次,分段写答案;哲学题不能简单地罗列原理,要抓住重点展开论述;多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地去分析论述;观点和材料结合中要注意准确运用学科术语、热点问题中的关键词。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选做真题限时限量

文综考试中,政治题一般放在最后,时间掌控不好、前松后紧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最后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50分钟内完成高考政治题量)是很有必要的。但考生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以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调整状态增强信心

有些考生,对政治学科有危难情绪,政治复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方法,甚至产生放弃念头。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把训练放在与高考文综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可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浏览错题时要侧重体会,检视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回归课本,澄清正误。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只要科学得法,扎实有效,就有望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前文综地理复习建议

■文/新东方铭师堂地理组

高考日益迫近,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地理复习的较大成效,这也是广大考生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一、调整好心态,树立起自信。高考时心态是很重要的,同样临考前备考复习心态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这段时间你的复习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态,特别是自信度。为此希望同学们在这段时间内能够采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方法来调整状态,以此来突破心理上的学习高度极限,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使自己每天都保持一种燃烧的学习激情和充满自信的学习状态,这样会大大优化你的学习状态,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二、以课本为基础,狠抓地图不放松。课本是试题之源,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在课本中找到依据。因此我们在临考前一定要回归课本,回扣基础。当然回归课本并不是说要你再去简单的把课本读一遍,而是回归主干知识把书读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将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复习,来浓缩教材,提升教材。因此在高考前我们必须要吃透教材,翻烂课本。题海无穷,书是根本。

地图是第二地理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理离不开地图。图是考试试卷上的主角,也往往是我们最难对付的一种题。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地图。最后应将我们所掌握的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放在地图上来考虑,以此来提高我们应对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大特性,区域特征和区域的开发与整治成为高考的一个重点。要答好这类题,区域空间定位和识别是十分关键的。考试中如果空间识别出现失误,将会导致全题皆输。因此要求同学们要多看地图,多从地图上提取和挖掘有用信息,把主要的经纬线沿线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记准记熟。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中要有一张高清淅度地图。

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认真的去研读考纲,对照考纲高考内容对自己复习过的知识进行拉网式检查,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知识盲点和漏点。如果有还应及时进行补漏。

四、认真研读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答案。通过研读来模清命题的方向,领会命题人的心理意图和答案要求,学会答高考题,以此来盯死得分。

五、注重模拟考试中自己在答题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对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都将是很有价值的信息源,必须要实现题不二错。要加强对模拟题答案的研究,掌握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答题模式。

六、提高审题意识,克服答题中的盲目性。在平时的文综训练中,发现有不少同学,拿过题来在没有审好题,头脑中尚未形成一思路之前就急于答题,把所想到的全部都写上。让判卷老师去找正确答案,认为写的多就能得高分,其实不然。因为如果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针对性,若方向不明的话,往往是南辕北辙。这样做至少是浪费考场上的大量宝贵的时间,这往往使你答不完,后面能拿到分的题目没有时间做了,更谈不上检查的问题,并给判卷的老师一个印象,你思路不清。因此我建议同学们不要在审题上过于吝啬时间。看好题再做并不浪费时间,并且还能为你赢得时间、赢得高考,因此在高考前的模拟务必养成一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第8篇:历年高考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

.

.

。。

.

.

09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作者:陈天宁

针对2009年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三历史复习首次进行的这一情况,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综合我市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对我市高三历史复习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三历史复习整体安排:

1.第一轮教学要求:在2009年1月10日之前完成《高中历史必修一》、《高中历史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三》、《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教学内容的复习。复习的类型为专题单元复习。2009年2月10日至28日完成《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模块的教学任务。

第二轮教学要求:在2009年3至4月进行,集中完成历史必修一至必修

三、历史选修三至选修四的通史型的复习。复习的类型为通史型教学。

第三轮教学要求:在2009年5月进行,集中完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的强化补缺,进行文科综合复习,完成历史选修一和选修六模块的复习。复习的类型为跨学科综合和时政热点的辅导、考一类高校的学生自选模块复习的强化训练。

2.历史学科统一测试安排

第一次:2009年1月中旬,历史单科考试,考试范围为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和历史选修四。 第二次:2009年3月下旬左右,考试方式模拟高考类型。(各校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参加)

第三次:2009年4月下旬左右,考试方式模拟高考类型,以文综的形式进行。 3.历史学科活动安排:2008年9月下旬召开全市高三历史任课教师会议,集中统一历史学科的复习教学进度,寻找新课程高考的复习模式,明确新的高考历史教学策略。各县(市、区)在进入第一轮后,拟不定期地安排进行学科内综合及专题备课的活动。2009年4月上旬拟进行全市高考信息通报、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议。各县(市、区)拟安排在2009年5月进行考前辅导(具体内容由各地依实际教学要求选定)活动。

二、复习指导意见:

高三历史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规律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运用。

1.了解近年来新课程实验区考试的的命题趋向。

纵观近二年来的新课程实验省区的文综试题,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在考试内容上的创新,其中包括突出能力的考查。对此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考试要求上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即对理解和应用的发散及延伸。其次要注意有效信息的提练、归纳,尤其是对情境、图表等信息含量大、涉及广泛的视角更为重视。第三要突出人文意识,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第四要注意试题的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注重时政热点的综合运用。 2.严格把握教学的依据,防止自行其事的复习做法

针对2009年浙江省首次进行新课程实验的高考,各位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的依据,教学中的复习必须按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教学行为,可以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先行新课程实验区而制订的2007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内容,作为教学复习的参考。细心揣摩二年来实行新课程实验省份的高考历史或文综试卷的命题思路、考试

题型、试卷的结构。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打好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是高三学生素质提高

的首要问题。

第一,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要将两者分开,应将能力

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

第二,复习与训练中,不要单纯追求题目的深、难度,应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储备情况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第三,教师在复习训练中要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并在此前提下去整理教材。教师在复习、训练中还要不断提高学科理论水平,争取缩小与命题人员对问题理

解上的差距。

(2)把握文科综合测试的结合点。

第一,教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及历史阶段特征,要注意其纵横联系,做好学科内

综合与迁移。

第二,学科间的综合,不要等待最后集中解决问题,最好在前两轮复习中,从具体问题

中去分析、解决相关的知识整合问题。

第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复习训练中做好教材的相关知识依托。即时政热点的教材回归,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研究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发展趋势,做好复习计划。对此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对试题的编制和选用,要求以问题为中心;第二,强调试题专题化和综合性,对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近几年来文综试题无论是学科内综合还是跨学科综合,这种趋势十分明显。第三,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文综考试的基本原则就是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近几年对此一直没有减弱的趋势,具体到学科就是我们以往所说的“记忆、理解、应用”。 第四,调整复习的方式方法,加强训练的针对性。第一轮复习还是十分必要的,在内容上除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夯实外,还必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内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轮专题复习在时间上要保障,在内容上应该以“问题立意”的思路为主,挖掘相关隐性知识的联系,确定问题性专题,对知识作归类总结,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切忌将专题简单理解为政治史专题,经济史专题,思想文化史专题,以及军事外交等专题形式,而应以具体的问题式专题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或整合。在此基础上进入最后的综合复习。同时,做好相应的答题技巧训练。

4.几个教学建议

一要尽快确立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高三复习模式,特别是要寻找到第二轮复习的教学办法,建议教师们参照由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总复习导引》(浙江省

教育出版社),对备课思路有所启发。

二要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效率。目前各校在这一阶段复习较多的是简单的重新上新课的形式,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厌倦。请教师们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的基础上,对复

习内容应有适度的变化和革新。

三要对复习难度把握适中。考虑到09年的文科综合考试将首次由省里自行命题和新教材内容第一次纳入考试命题的因素。建议复习的难度不必加大、加深,历史命题有较大的空间,复习无必要深化,因以基本的历史学科要求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这一层次上作切入点。

以上建议作为09年新课程高考历史复习的教学意见供教师们参考。

第9篇: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赴省城培训后向全县初中历史老师所作的汇报--------3月6日—8日,我受县教研室和学校派遣,去太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10年中考历史科的培训。说是三天,去时用了一天,回来用了半天,实际培训时间只有天半。7日上午,省教科院副院长李金碧作了开班讲话,省教科院副院长贺斌针对今年的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科目的说明、今年的中考方向、复习策略、今后的课改等方面,宏观上作了一个专题讲座;7日下午,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蒲丽萍老师作了《2010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8日上午观摩了太原师范学院附中李虹桥老师关于中国现代史第一课时的复习课,太阳市教研室田向洲老师作了评课;8日下午坐车返回。时间虽短,但是收获很大,尤其是蒲丽萍老师的解读和李虹桥老师的示范课。现就我的记忆和理解,从解读和示范课

一、蒲丽萍老师关于《2010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

1、考试依据、性质、题型、各部分的比例中考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

平。中考是毕业、升学并用,既要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需要。因此考题难度要降低,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但要有少量难题,来适应招生竞争的现实需要。考题要有梯度和坡度,整体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去年的难度系数是0.65-0.7之间)。历史卷75分,六大部分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约15%),中国近现代史(约35%), 世界史(约45%),山西历史(约5%)。题型上讲,单项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在非选择题型中,去年的探究题是去年的一个新发明要继续保留,材料题继续有。阅读判断题虽说是山西的传统题目,出题的立意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上一篇:天堂电影院赏析下一篇:街道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