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诗词15首

2023-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六年级上册诗词15首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新人教版_211

《赤壁》《渔家傲》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 ...嗟(jiē) 谩(màn)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举】高飞。

4.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二 学习《赤壁》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操,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了。

2.名句赏析。

(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警策深刻。

(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议论感慨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 3.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体裁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步骤三 学习《渔家傲》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交流点拨】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方丈、灜洲那三座海上仙山去。

2.名句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交流点拨】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

3.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警策深刻。

《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杜牧、李清照的诗词赏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诗歌丰富的意境不是靠“教”得,而是靠“悟”得,因为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诵读、默读、吟读……在诵读中感受、体验、领悟、欣赏,从而达到体会语言,感悟意境,把握情感的目的。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以解决言简的问题。因为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而要感悟“形象”的内涵以及诗歌的意境,就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联想和想象是通向诗歌神圣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其次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品读,以解决“意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改写、鉴赏、评说,以体会诗歌的丰富意韵,达到陶冶性情、激发兴趣的目的。最后是关注背诵与积累,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背诵,使诗歌的美永驻心田。

第2篇:六年级上册背诵现代诗10 首

1、电话留言

几米

我从森林里,打一通电话给城市的你

答录机说,

请留言,我会尽快与你联络。

你听到风轻轻吹过的声音吗? 你听到树叶缓缓掉落的声音吗? 你听到山林呼吸的声音吗? 还有我心脏跳动的声音? 请你与他们联络。

再见。

2、点灯的人

[美国]斯蒂文森

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 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丽亚想航海,

我爸爸是个银行家,他可以非常有钱; 可是,等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

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

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口;

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路,

李利呵,今晚瞧一眼这个孩子,向他点点头!

3、太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 1

第3篇: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5首)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1.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关于“说”的 欢声笑语 谈笑风生 津津乐道 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语惊四座 妙语连珠 金玉良言 义正词严 一语中的 理直气壮 据理力争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各抒己见

关于“然”的 哑然失笑 愤然跃起 猛然冲去 豁然开朗 依然如故 井然有序 悠然自得 蓦然回首 截然不同 戛然而止 怦然心动 恍然大悟

第4篇: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3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行路难》(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3)《水调歌头》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箸(zhù) 凄凉(qī liáng) ....长精神(zhǎng) 宫阙(gōng què) ...低绮户(qǐ) 婵娟(chán juān) ...(2)词义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直】同“值”,价值。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见赠】赠给自己诗歌。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何似】哪里比得上。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自由放声朗读三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2.朗读节奏划分 (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一)品析《行路难》(其一)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3.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 4.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 心情如何? 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极度苦闷、抑郁。 停、投、拔、顾。 5.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 明确:不是,是想象,是虚写。

6.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明确: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7.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8.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品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3.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句的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4.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哪一句? 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三)品析《水调歌头》

1.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明确:望月、思圆。

2.望月乃写景,思圆乃抒情。词中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明月、青天、酒、“我”、风、清影(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月圆中秋之时,词人把酒临风,形单影只,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虽高大豪华,却住着同样孤独的人,此情此景与词人是何等相似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 孤寂、苦闷,与“高处不胜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沦落人。 4.齐读下片,体会词人此时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 旷达乐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没有离别的悲伤,哪来相逢的喜悦?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轮圆月。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词,诗人都是一生坎坷,官运不通,可以说是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 ,但他们都能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三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2.拓展延伸 阅读方法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背诵默写这三首诗词。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学习它们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第5篇:2018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二、教学目标

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教学重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三、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泪满裳 愁何在 喜欲狂 须纵酒 好还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

不同点:《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

),(

)。(

),(

)”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板书设计

示儿 万事空 悲九州 定中原 告乃翁

课后札记

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而我的这节课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我的语言不能吸引到学生们,并且语言过于重复,唠叨,造成无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更是使师生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率。从这节课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一堂课教师的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他们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中仍认为听讲是一种难耐的“煎熬”。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如果能做到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这就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6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古诗词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静谧 追随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亲吻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读读记记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恶作剧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第二单元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杰出 修筑 设计 施工 阻挠 控制 轰动 艰巨毅然铲平 勉励 恶劣 泥浆 岔道 真挚 避免 朦胧 凄凉 引用 强烈 居庸关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读读记记

勘测 调节 沉闷 分享 抚养 春节 热烈 刚劲 领略 复苏 先驱 迷恋 装点 惊叹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牙牙学语 日积月累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三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 读读记记

残疾 瘦削 宽厚 张皇 竭力 泰然 强制 茫然 劝阻 焦黄 着迷 耐心 修理 如愿 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十指连心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 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也,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遥望 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节制 枯竭 滥用威胁指望 设想 移民 破碎 目睹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和蔼可亲 闪闪发光 读读记记

葬礼 主持 语调 悲剧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同舟 日积月累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第五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厨房 刺猬 畜生 遗体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情节记性 保存 阴暗 低微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读读记记

殷勤 失业 窘相 厚实 苗头 面孔 轻视 陡然艰 苦软绵绵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日积月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第六单元

1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春夜喜雨【唐】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朝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5 轻风扶细柳,淡月是梅花。 6 诗中的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第七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塑料 饼干 节奏 乐谱 吉祥 企盼 急速 日寇华贵英武 气概 伤感 苍茫 石碑 抑扬顿挫 相依相随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 读读记记

储备 干脆 失踪 闲逛 镌刻 缘故 黯淡 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 冷清清 直勾勾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长途跋涉 大摇大摆 无影无踪 日积月累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八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属 陌生 清幽 琴键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莱因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读读记记

探访 交涉 风采 赴约 淡雅 捉摸 衬托 幻觉深远降生 模仿 身段 造就 抗议 风度 炼就 毅力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 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 为所欲为 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 日积月累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词: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词: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词: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

诗意: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风习习,入夜,有蝉在不时地鸣叫。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轻云飘拂,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间细雨微洒。从前曾经游过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边,山路忽然一转,那曾经熟悉的小桥、溪流突然呈现在眼前。

4.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解词: 天净沙:曲牌名。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诗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若 :像……一样。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善 :擅长,善于。 洋洋 :广大。

鼓 :弹。 念 :心里所想的。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必 :一定,必定。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之:他。 谓 :认为。

峨峨 :高。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乃 :就。 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

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斩断 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上一篇:第一季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七年级部编语文上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