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想象的翅膀作文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乘着想象的翅膀作文

乘着聆听的翅膀翱翔

摘要:音乐欣赏就是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聆听。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聆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样既能有效增进学习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也能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多样化 美 音乐教育 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优秀结晶,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韵律与人类情感互相发酵,产生了蔚为大观的音乐形态。或庄严,或悠扬,或舒缓,每一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像我们漫步于林间空地,鸟语花香、清风拂面、光影迷离,大自然奉献给我们多层次的感官享受。美国的音乐理论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欣赏。

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欣赏首先是鉴别,认识到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把握其规律,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体验到美的愉悦。笔者认为,朱先生的这一观点,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一、切实把握学生心理需求,有的放矢,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针对性

悠悠历史几千年,无论朝代更迭,不论是繁荣还是衰落,音乐总和人们相伴。就像诗歌最早产生于劳动号子,音乐大抵也是如此。总体而言,音乐按照其特性,大致可分为: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

一线的音乐教师都知道,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因为它亲切、自然,即时再现当下的生活,形式轻松活泼,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相对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往往显得速成化、快餐化,不利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种音乐形式,既是教育策略,也是教育目标。

二、紧扣音乐之魂,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注重形式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聆听古典音乐,就要体会旋律中的生命感悟,那种雷霆万钧,大气磅礴的天籁之音。

古典音乐犹如一部史诗,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纵深,这也为欣赏古典音乐带来了很大难度,很多人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难以理解其中的精妙,而选择了放弃。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欣赏古典音乐时,要适当给予学生提示,在关键的地方点一下,推一把,帮助学生顺利翻过那一座座山峰,抵达美妙的境界。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民族特征,是我国其它各类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在世世代代的传播过程中,它经由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并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可以说,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能够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的民族音乐,本身就是古典音乐,就像大河的源头在此汇聚。但民族民间音乐,距离我们更近,它们已深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与我们唇齿相依。

(三)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广泛聆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并非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很多时候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

三、统筹规划,高屋建瓴,以“美”为主线实现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以学段为单位,统筹规划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

我们知道,在现实语境下,要实现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的整体规划,难度非常大,最为实际的做法是在某一个学段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比如:在初中阶段,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托现有教材及学校实际,制定校本教材,也就是校园活动课程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初中三年音乐欣赏课进行一个全盘安排,比如初一年级具体安排什么内容,初二初三安排什么内容,具体如何评价等等,使整个音乐欣赏教学合理、有序、高效地向前推进。

(二)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在教学中,既要安排学生喜欢的现代音乐,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古典音乐,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流行乐的轻松活泼,也能体验到经典音乐的深沉优美,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同时,要利用一切现有条件,比如:校园文化周、艺术节、迎新晚会等等,组织学生参与、聆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美”的熏陶。

(三)注重科研,及时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媒体,提高音乐欣赏课的内涵

音乐欣赏,就是用耳朵去听,首先要会听,然后是怎么听,听什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探讨研究的过程,因为时代在变,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在时时刻刻变化之中,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跟得上学生的口味,才能有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集中研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欣赏音乐时,我们要抓住音乐的本质,那就是旋律,旋律是一个个跃动的水花,我们要带领学生到大海里去,感受那浪花。然后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各种乐曲的情感和内涵,这就好比在认识某一个人之后,慢慢懂得了他的所思所想,这样你们才能成为朋友,聆听音乐就是和音乐交朋友,心心相映,呼吸与共,守望互助。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文中所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面的合力,而在这其中,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聆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就是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顾秋

第2篇: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作者:崔鹤同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第02期

爱因斯坦小时候,对光速问题十分着迷。有一次在一个小山头上眯起眼睛向上看。爱因斯坦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条光线去旅行,那将是什么样子呢?

他想象着自己在作一次宇宙旅行。想象力把他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场所,这个场所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

在这种想象的指引下,爱因斯坦发现了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在空同上缩短和在时间上变慢的效应,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以解释他的想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伟大的爱因斯坦。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8岁时,母亲送给他一个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的大氢气球,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常常聚精会神地仰望天空思索:能否乘着气球去航行呢?

10岁那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患了猩红热引起并发症,完全失去了听觉。但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白天到图书馆刻苦自学,一到晚上,就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出种种理想的客体,来实现飞行的愿望。他想:是否可以制造一个永远悬在空中的金属气球呢?能否发明一种飞行器呢?能否利用地球旋转的能量呢?

当时有很多人把他贬为“无用的空想家”和“狂妄的设计师”。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他探索攀登的步伐。1883年,他阐明了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1903年,他发现了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火箭运动公式。他首先提出了液体燃料火箭的设想,并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构造示意图。1929年,他首次提出了多节火箭的设想。现在这些都已成为现实。他成为苏联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空航天科学家。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

第3篇:乘着音乐的翅膀作文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里写想象中事物”。让音乐走进习作教学,以音乐为载体,发挥音乐带给人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进行写作。

一、 巧设铺垫,打开想象之门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同语文一样,充满情感与灵性;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主张二度创作——通过合理的想象,用文字表达。这样化“虚”为实。化“乐”为文,为写作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以音乐为载体进行想象作文的根本优势所在。

为了在想象作文教学中学生既能无拘无束地驰骋想象,又不至于使想象变成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老师借助音乐渲染气氛,巧妙运用音乐,可以起到催化及强化情感的作用,从而引发学生打开想象之门,为表情达意打下很好的基础。

如:写一场面描写片段.以模仿〈〈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第一小节为例,这一小节描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显示着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学时先请学生找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 描写黄河气势的词语这些词

语力求读出那种气势。接着播放一段雄浑的百架钢琴合奏曲〈〈黄河大合唱〉〉,音乐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力,此时借助钢琴曲的感染力,定能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读得酣畅淋漓。接下来激发学生想象那壮观的场面并说说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训练场面描写,还愁学生无话可说吗?

二、 认真选曲,预约想象的精彩

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在内容的呈现上有着想似的结构形式,都具有起、承、转、合的程式。音乐就像流动的文章,乐曲的推进,正是听者化乐为文的思想流程。但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音乐都适于教学,因而,在听音乐想象作文的教学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所选的音乐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才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情感,便于和作文建立联系;易于激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便于师生共同驾驭。

《去年的树》教学片段,这位老师运用音乐的技巧令人叫绝。老师让孩子们想象鸟儿跟树朋友告别时的画面:此去关山万里,柔弱的鸟儿要遭遇多少不测的风云呀,树朋友,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孩子们把学过的送别诗恰如其分地用上了。可是,孩子们口里说着“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时,心的动容程度却没有这么深。当语言苍白无力时,把文字置换成音符会收到意外的效果。经过深入研读体悟,老师为孩子们的情感寻找着宣泄口:秋渐去,冬迫近,依依不舍情,道不尽离愁别绪。善歌的鸟儿把心中这沉甸甸的情怎样

唱出来呢?这时,大家都沉默了。在孩子们拧眉紧思中,老师截取了李叔同的那首令人荡气回肠的《送别》,随着悠扬而缠绵的笛声欲诉欲泣地响起,屏幕上出现了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孩子们跟着轻声吟唱,体会那清丽悱恻的送别情,沉浸在课文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以此为基点,让学生回到文章中感受那依依不舍之情,完成类似于“鸟儿即将离开树,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请写下来。”这样的习作训练时,还愁学生不着边际,找不到切入点吗?

三、 乐于聆听,享受情感表达的幸福

教师和学生对音乐都有着喜爱之情,儿童更有着天生的乐感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音乐的爱好和需要,比绘画更为普遍。从幼年到老年,都有对音乐形式的爱好。”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一种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故在教学中,教师如适时、适当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这种融音乐艺术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 就会使学生置声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之中,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学生乐于表达,从

而更利于学生习作。

请欣赏听音乐想象作文教学片段——

师: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活泼欢快的音乐令人愉快,催人奋进;而悲壮、忧伤的音乐则给人沉思,让人成熟。

【播放《赛马》乐曲】

师:先听音乐,你会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听到马蹄声,感受到场面很热闹。

生:听到鞭子响,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还有人们的欢呼声,喝彩声。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音乐,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些!

【再次播放乐曲】

师:要想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我们先来说有关“马”的成语。

生:马不停蹄、万马奔腾、千军万马、人欢马叫。

师:一口气竟能说出这么多,谁还能再说?

生:骏马脱僵、一马当先、快马加鞭、马失前蹄、人仰马翻……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妙语连珠。老师相信,根据这些词语,场面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谁来说说?

生:我仿佛看见矫健的雄鹰在蓝天上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了鼓点。这些不肯安分的生灵似山洪倾泻,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有的来回奔跑,像临危不惧的大将。

生:天苍苍,野茫茫,一起一伏的草原上正在赛马。一匹白马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呼啸而来,另一匹火红的骏马不甘示弱,四蹄翻滚,长鬃飞扬,那壮美的姿势似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勃然奋飞的海燕。

……

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赛马隆重盛大的场面,那是一种奔腾的美,一种力量的美,多么奇异的画面呀!

师生体验作曲家在作品中融汇的情感之后,思维很容易产生火花,并能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生听到激昂的马蹄声,仿佛身临莽莽苍苍的大草原,课堂气氛必然活跃起来,学生对骏马奔驰的场面自然感受深刻。在这样一个“情感场”中进行作文训练,难怪每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伏案写起来,每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有独特的想法,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的富有童真和童趣。 总之,听音乐想象作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仅是表达文与乐的相融性,而更为凸显“想象”的作用。在听音乐—想象—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借助美妙的音乐制造撞击情感火花的机会,在优美的旋律中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心底的多彩世界必然展现,情感也会自然流露,从而敢想、敢说、善于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4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

第一次被音乐感动,是儿时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当耳边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了像块宝的动听旋律,伴随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出现,我深切的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音乐,并一次又一次从中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悲与欢、爱与恨、美与丑、生与死《孟姜女》中,一个痴情女千里寻夫、悲天怆地的丧夫之痛;《命运交响曲》中,作者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和呐喊;《阳关三叠》中,挚友惜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欢乐颂》中,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每一部作品无不深深的感动着我。

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现在,音乐一直伴随我左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是快乐或痛苦,幸福或迷惘,激动或不安,都能在音乐中得到舒缓,使我原本落满尘埃的心灵得到净化。我用音乐来了解生活,感受悲欢离合;用音乐来表达热情,诉说喜怒哀乐,我用音乐来感染旁人,让他们发现美好,感悟生命。

就业时,我选择了当一名音乐教师。我想,也许我不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把我热爱的音乐与全世界分享,但我能够通过这份工作,把音乐艺术尽可能多的传递给下一代,为音乐艺术的传承出一份力。我要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学会理解和分享,发现真理和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并且热爱生命。

几年来,我与学生分享着音乐艺术的魅力,也一直不断地想方设法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然而,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音乐没有实见的景物、形态和色彩,他只能通过音韵、旋律和节奏给听众营造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听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到情景、物象、色彩,再从中去感受和体验并得到精神上的超脱。而青春期的学生充满热力和朝气,但生活阅历都还较少。那么,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让他们开启想象之门,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呢?

三年前的课程改革风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不断的努力钻研,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和《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样的音乐经过不同听众的想象和理解(即二度创作)都会有不同的音乐魅力。那么,如此抽象艺术的教学自然也不能拘于一格,受到传统框架的束缚,正所谓教无定法。于是,在每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我与学生们尽情挥洒,或听或感或唱或跳,互相分享,相互感动,寻找真理,发现美好,在广阔的音乐天空里自由自在的翱翔。现在想来,每一堂课都是五彩缤纷,意犹未尽。

也许大家会问:这样无规无矩,教无定法,教学的时候难道不会失去教学目标脱离正轨吗?其实不然。在教学中虽然不拘一格,有时甚至临时改变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运用同样的思路,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这个思路就是: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得到启迪,再从感受中发现道理体验情绪并把自己的情绪体验创作新的作品并表现出来与同伴分享。归纳出来就是聆听感受创新表现。

聆听。曾经有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家,这里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喧哗,从来没有安静的时候,直到有一年,百姓最爱戴的公主过生日,人们给他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于是在公主生日那天,当她唱完生日歌吹灭蜡烛时,原本喧哗的人群突然寂静无声,他们听到了从来没有发现的鸟叫、虫鸣、蛙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琴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清风吹来,带来花的香气良久后,公主激动地大叫:这是我这辈子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从此以后,这个国家的人们不再总是喧哗,只要一有空闲,人们便会坐下来细细聆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到处一片欢乐、祥和。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只要细细聆听,不论是花、草、鸟、兽、风、月、雨、雪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见聆听的作用有多大。学生们被这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了,以后,不论是什么样的音乐或者相关的内容,他们都会细细聆听,一遍一遍,他们变得细腻而敏捷,并深深地融入到音乐之中。

感受。学过音乐的朋友都知道,音乐作品只有通过听众的二度创作才能发挥真正的魅力。最美妙的音乐并非存在于作品本身,而是存在于听众所听到的,并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属于他(她)自己的精神神主体的东西。并且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个人阅历、人生态度和艺术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部作品的展示,我都会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自由想象,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作尽量的介绍,让学生再次理解作品,体验作品中的情绪,感受作品的魅力,获得音乐享受,并从中得到启迪。经过反复的教学,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越来越深切和投入。

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在教学时,每部作品的展示过程中我力求培养的创新能力。如通过各种乐器、自然音响、混合音响或相关的音乐作品等的辅助,或是采用提问、情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可创作空间,对作品进行音色、旋律、节奏、和声方面的再创造,或是创作与作品相关的文化艺术成品,甚至是通过聆听作品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及得到的启迪,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表现。如果没有表现,就没有交流,也不能相互理解和认可。因此在教学这程中,当学生聆听、感受并创新之后,就要让他们表现出来。这时候候我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或集体或个人,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学生们集思广益,于是是就出现了舞蹈、唱歌、器乐演奏、手工、剪纸、诗朗诵、绘画、小品等多种表现形式,形象地表现了作品,提高了他们的表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朋友们都知道,课程改革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音乐人。而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创新音乐、表现音乐,那么音乐教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所有同行们,让我们用这份艺术热情,带领着学生在音乐中开发智力,寻找真理和美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迪,体验艺术,净化心灵,热爱生命。让每个学生都能乘着音乐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第5篇:乘着梦想的翅膀

梦是追求,梦是向往,梦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有梦才有动力,有梦才有色彩。没梦的人就像一个废人,永远没有动力,永远没有向往永远不能翻开生活的另一页,永远都停在同一个地方,永远都飞不起来,直到死去,一生都无可作为……

梦是追求,人因为追求而完美,因为追求而努力。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有了追求梦的翅膀就会长出一点点。

梦是生命的色彩,生活因梦而五颜六色。生活因梦而不馁,这些美丽的颜色,受万人目睹,华丽无比。

梦是一道道难关,让我受到很多挫折,不过我也很开心,因为挫折是我梦的翅膀在成长中最好的营养品,挫折可以让他一点一点的长大,带我领略人世的真谛。

梦是天上五彩的云,永远不能一等而上要一点一点积攒力气,希望有朝一日能直冲云霄,看看梦的世界享受梦的一切。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从小给自己一个梦想,一个人生的远大目标从而让梦想带着自己在人生中自由的飞翔。梦想就像是生命的一双隐形的翅膀。

梦想的未来也许伤痕累累,但每一处伤痕都是梦想的一块碎片,总会有组装起来的那一天。等到那天,我们将会乘着梦想的翅膀向前飞,领略属于它的那份苍穹,那片风景,祖国将被我们一览无遗,全世界都将为我们惊叹。

理想是独一的一个赌注,就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必需奋力拼搏。要么,大鹏铺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前者,拥有理想,有目标,有动力,所以不懈努力;后者,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迷失在彷徨中。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努力过,奋斗过,结局再不好,我也无遗无憾。

东街小学五【4】班

王钊祥

第6篇:乘着梦想的翅膀

长阳铺中学193班 易 锋

梦想是每个人的目标,梦想是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它看似遥不可及,却又伸手可触,梦想是最美丽的风景。又是九月,《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乘着梦想的翅膀,我感悟颇深……

7有梦想就要努力。一个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小女孩,13岁就实现了完美的跳伞动作,成为空军跳伞运动大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她就是付丽娟。对蓝天和军营的向往,让她从家乡小镇里走出来,在学校历经艰苦的训练,让她一度想到放弃,但是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她咬紧牙关,在训练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常人想不到的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她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流过的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是成功的喜悦。有梦想就要坚持,永不言弃。

有梦就要坚持。第一课里的最美舞者廖智姐姐感人肺腑的说话让人潸然泪下。汶川地震中的灾难破了她的舞蹈梦,曾经的魅力与灾后的颓废狼狈让她无所适从,然而,舞蹈却是她生命里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丢弃了所有的不堪,带假肢,搞锻炼,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跌倒,梦想的支撑让她从此拾回尊严,又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坚持自已的梦想,让自己的努力体现价值。

梦想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它会在迷茫中为你指明方向。对梦想的坚持,对梦想的不放弃,就会有很多成功的惊喜。实现梦想需要努力,它会让你的人生散发光芒。梦想是动力,有梦就会出彩。

我也有很多梦想,但没有一个梦想是我能坚持的,现在我的梦想是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我的梦想,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用真才实学来回馈社会。

指导老师:陈晓群

第7篇:乘着梦想的翅膀

——2010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活动记录

9月1日10时40分,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大型公益节目2010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

节目分为“我的梦”、“坚持梦想”、“探索梦想”、“中国梦”4个篇章,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试飞英雄李中华、电子商务应用大师马云、武术高手李连杰、电影明星成龙等知名人士参与了录制,一批少年英雄登台亮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节目还通过网络征集了全国中小学生的10万个梦想,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

几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之前,提出了一个刺痛我们民族之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如果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既为个人,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的未来在哪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呢?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开学第一课》,就是想提醒孩子们要仰望天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创新进取的人生,才有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观看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用心写下了观后感:《张开梦想的翅膀》、《我行,一定行!》、《梦想三部曲》、《让梦想的花儿绽

放》等等,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们对拥有梦想的渴望、实现梦想的坚持!

上一篇:个人月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防洪涝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