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课程设计要求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新实践课程设计要求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

摘 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教学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开展以毕业要求达成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践课程体系,科学、客观地设置实践课程,确保能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充分达成。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车辆工程 实践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

Key words program accredit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 vehicle engineering;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reverse design

0 前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科在校生约 700 万人,居世界首位。①但我国工程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着工程实践教育严重不足,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相对缺乏;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等现代工程能力。②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 81% 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 10%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专业进行认证,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高校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视。③

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10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确保毕业生质量。就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现状,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体系得以实现,而其中实践课程体系是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全面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入持续改进阶段为背景,开展基于毕业要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对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④⑤例如未在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是否有必要。

1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1.1 基于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反向设计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并能对未来发展有合理的预期,即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有必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分解出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对认证标准的通用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提出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然后再根据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表。在此关系表中,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首先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力求将宏观、抽象的毕业要求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然后根据指标点反向设计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课外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最后,为了考核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达成度评价周期,并形成记录文档。以毕业要求4的2个指标点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指标点——能熟练运用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理论课程实验——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实践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指标点——熟悉现代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和先进制造方法,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论课程实验——汽车制造工艺学;实践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外活动——挑战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竞赛。采取的考核方式以提交报告和参加竞赛为主,达成度评价周期定为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需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科竞赛获奖等。

2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反向设计

2.1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

建立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进行实践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以毕业要求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要求达成手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关系结构。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实现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实证,创新性课程实验由对应课程的多个理论知识点支撑,而综合性实践环节由多个理论课程支撑。在此关系中,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为并行关系,并非传统的实践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的关系。为了确保毕业要求所体现的实践能力有效达成,可调整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甚至配置相应的理论课程。

2.2 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下的毕业要求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使新实践课程体系能达成毕业要求新增加的指标点。以毕业生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这一毕业要求为例,应增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课程。或是在原有实践课程增加相应实践内容,例如在毕业设计中增加新知识的应用内容,通过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反向设计

3.1 基础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促进掌握基本理论为目标,实验内容以基本理论的实证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定的知识点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内容。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说明如下:首先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情况确定需要的实验项目;然后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2的指标点2(“能系统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设计实验内容。由于该指标点强调的是数学建模能力,因此针对“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知识点设计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内容时,应通过建立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模型进行定律验证。

3.2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实验内容以汽车原理理解为主。根据汽车的重要组成子系统,确定课程实验的项目,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内容。以已实施的“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为例说明。电机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系统,根据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3和4,以及毕业要求7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开设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反向设计实验内容包括驱电池管理、电机控制、行驶负载模拟三大部分。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用于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思路为“驱动系统性能是保证纯电动汽车动力学、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的关键,但目前仍有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解决”,反向设计的项目为驱动系统实验。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3——能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电控技术,反向设计思路为“电机控制,SOC 预测、能量管理、充放电均衡是驱动系统的关键电控技术”,反向设计项目为电机控制实验、电池管理实验。对于毕业要求6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反向设计思路为“目前国家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行驶工况模拟方法,且驱动系统要求满足“双百”指标,即续驶里程超过100km,最高车速超过100km/h,以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进行行驶负载模拟实验”,反向设计项目为行驶负载模拟实验。

4 结论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首先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反向设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最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反向设计。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学生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回归工程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注释

①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② 罗卫兰,骆健,王海艳.基于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54-55.

③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5.

④ 吴建强,吴辉.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35-37.

⑤ 耿晓伟,刘剑.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646-648.

作者:张志勇 刘志强 杜荣华

第2篇:课程思政浸润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

摘 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文章以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主体,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使三个课堂有机融合,在不同的课程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育人的协同效应,为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一、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现状

在国外,美国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通识课程,大学生也要必修美国历史课。因此,美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间接教育。通过历史、人文等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而就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方面,国外的资料相对较少。国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评估、训练与开发,使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立自己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位置。其次在教学方法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用大量的知名企业家案例启发学生,用企业家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引导学生依据个人情况对待创新创业问题,鼓励抓住商机、解决困难和问题。最后是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选学有针对性的内容,通过实践动手环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我国,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大量学者教师开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并涌现出大量的学术成果。特别是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未来将会进入高峰期。赵娟、何舒卉等从课程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转变和案例教學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陈薇研究报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践行思政理念的路径为强化价值观引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和重视反馈调整。王江丽的研究则更注重思政与体验式“双创”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强化“思政体验”,在教学中强化“学习体验”和“文化体验”。

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本文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设计与实践,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育人效应。

二、在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思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专业学科带头人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求真、善思的科学品质,营造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兵团领域“卡脖子”的技术要点,学会运用创新思想和创新工具,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兵团化工领域“痛点”问题,教育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困扰兵团的痛点和难点,将学术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导向,促进新时期创新型人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际就是创新人才驱动发展战略。本课程旨在通过课程与实践的锻炼,进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伴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程拟采用课程+实践的形式,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促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以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主体,以OBE理念为核心,以“三个课堂”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地设计融入到课程教学的三个课堂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作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一)改革第一课堂,把握认知规律,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认识

依托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将课程设计为“创意、创新、创业”3个模块;达成产生新想法、设计新产品、开办新企业的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的能力;教会学生使用商业画布、精益创业和创业复盘3种创业工具,打造课程教学的“3+3+3+3”模式。在此基础上,在不同的课程专题中结合专题特点有机地融入科学家精神、学术精神、兵团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要点,见表1,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把握方向,通过大量科学家、企业家、先进人物的典型案例和影像资料,在媒体促进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认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中的认知水平。

在课程设计模块,组织课程组成员修改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围绕思政主题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多位教师参与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和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将社会热点与课程设计的思政要点融合,做到言传身教。在课外,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线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在课程评价中,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座谈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过课程评价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

(二)活跃第二课堂,加强情感体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活跃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课堂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开展实施,一是主题团日(班会)活动,二是依托学院“一系一品”学科竞赛活动,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主题团日(班会)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本课程通过第二课堂的每月一主题的团日(班会)活动,进一步对融入第一课堂的科学家精神、学术精神、兵团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解相关精神要素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发掘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要素,开展诸如化学与生活、化工与抗疫等主题的团日(班会)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是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在学科竞赛中,本课程从学术讲座与培训、课程书撰写与实验研究、课程路演与结题答辩三个环节出发,形成一个闭环结构,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表达、课程解决和工程创新等素养,促进学生达成毕业达成度,进一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夯实学院专业认证基础工作。通过学术报告讲座和培训,让学生了解当前化工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豪感。通过讲述化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科技,积极投身于国家重点科研计划课程中,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契机,以学院梳理的“一系一品”的系列学科竞赛,见表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在学科竞赛培训、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流程环节中,授予学生方法,提升学生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培养学生源动力。

(三)延伸第三课堂,引导外在的行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实践成才的好课堂,已经逐渐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课程社会实践在社会调研和暑期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外在行动,加深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理解,延伸第二课堂,进一步在行为上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社会调查: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课程设置社会调查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组建团队,确定创新创业课程主题,围绕主题在石河子周边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一方面了解自己课程涉及的行业市场,同时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伟大飞跃,进一步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社会实践:课程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环节,在班级中组建三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分别围绕化工企业行、化工校友寻访、追寻塔里木油田精神三个主题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见表3。通过走访化工企业,了解当前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感悟化工魅力;通过拜访化工领域的劳动模范,号召学生向劳模学习,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兵团化工企业校友寻访,了解兵团当前化工领域的难点和痛点,以期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深造,考研读博来研究困扰兵团化工领域发展的瓶颈,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希望广大学生以校友为榜样,毕业以后留在新疆,扎根兵团,建设兵团,为兵团的新型工业化贡献一己之力。最后通过走访参观塔里木油田,进一步了解塔里木油田的开发史,了解胡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发扬胡杨精神、兵团精神,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毕业生。

四、课程思政浸润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取得成效

(一)焕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引导学生扎根边疆成长成才

通过第一课堂授课教学、第二课堂主题团日与学科竞赛实践、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让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课堂中。在学科竞赛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立足兵团实际,启发学生发现当前兵团化工行业的痛点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学院科研课程和创新创业思维去发掘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创新创业课程更接“地气”。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兵团,認识兵团,进而让学生留在兵团,扎根兵团。更重要的是,根据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微生态

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突破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一流人才培养,加快我校的“双一流”建设。同时,有助于正向引导大学生克服消极择业的情绪,消除迷茫就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斗志,提升勇于创新创业的勇气,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三个课堂的有机衔接,以创新创业行为和理念信仰相结合的方式,使当代大学生内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还创新了思政工作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微生态,努力营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结束语

将思想政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遵循认知、情感和行动的教育学规律,将创新创业行为与理想信念相结合,进一步满足学生就业与选择的机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发挥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作用,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表达沟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克服消极择业的情绪,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斗志,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时代性强调高等教育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本课程依托三个课堂,特别是学科竞赛和暑期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兵团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引导毕业生扎根兵团,建设兵团,将学术论文写在兵团大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达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目的,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助力一流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薇,潘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2):185-188.

[2]王江丽.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体验式“双创”教育模式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7):245-246.

[3]李克伟,卢伯年.课程思政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9):102.

[4]李太军.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4):182-183.

[5]张明进,李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87-89.

基金项目:2018年兵团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兵团工业转型升级形势下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8CB001);2020年度石河子大

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课程思政浸润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JGY2020-5);2020年石河子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TXKZC2020-1);2019年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探索”(ZG00760401);2019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程“新工科专业科研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SHYL-SZ201906);2019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基于‘竞赛+课程’的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JG-201907)

作者简介:王安东(199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

作者:王安东 陈龙 罗丹

第3篇:依法行政要求下的创新政策设计

摘要:创新现今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创新存在的普遍问题——市场失灵,以及我国的创新文化氛围缺失问题,则需要科技政策体系的搭桥和助推。在当前依法行政的要求下,设计一套有效、全面的创新政策,对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依法行政;创新政策;竞争力

一、创新是提升國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全球化的形势下,国家竞争力成为当前国家生存的重要指标。迈克尔.波特认为提升国家优势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而进入21世纪后,创新议题再次兴起,创新力甚至超越了价格,成为经济竞争中的主要竞争力。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在政策界和经济学界引起了骚动,大家开始探讨经济增长中的驱动因素,其中创新被作为重要驱动因素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美国经济学家、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者,威廉·鲍莫尔(wmiam J.Baumol)甚至把创新作为18世纪后的经济增长的幕后主导因素。

从世界经济论坛了解到,我国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三年全球竞争力国家排名第28,《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提到“创新可以使经济水平持续扩展性提高”,创新能力已然成为衡量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研究总监Daniel GomezGaviria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在供给侧,虽然前几年发达国家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发挥了一定的‘反经济周期’作用,但现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越来越小,如果要继续拉动经济增长,一定要在科技和创新方面做出改进。”

二、科技创新需要依法行政助力

(一)依法行政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开始着手研究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要求,从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则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从整个政策脉络可以看出法治对全面落实改革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当中,依法行政是其首要的要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行,可以让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法律的条则范围内,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深化下去。

(二)创新的束缚

“市场失灵”是创新发展的瓶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应该属于企业自主行为,但是企业家支付和承担创新行为的成本,享受创新成功带来的收益,同时也要承担创新失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创新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环境和制度障碍,比如科技成果转化不易,需要从市场、人才收益、科技体制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不是成果本身的问题。

另外,在我国首次把创新作为正式理念和部署手段提出是在1995年,国家领导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时间比1912年熊彼得提出创新理论晚了接近一个世纪。创新理论已经在世界发达国家里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科技等领域,从而促成了这些国家的科技高速发展。我国在创新驱动方面有着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当前的创新尚未形成文化。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评论“中国大力驱动创新战略,但反观现实,存在巨大差距,瓶颈到底在哪里?从根本上说,是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

(三)创新瓶颈的击破需要依法行政

对于科技创新来说,技术可以超越,通过依法行政建立的体制和环境无法超越。政府通过制定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律,用法治力量充当“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市场)的不足之处,来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根据对日本经济崛起进行系统研究,首次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提出要成就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不能单单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应该包括政府政策创新、教育培训和产业结构调整。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需要构建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根本是通过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维护以创新为主导的市场竞争环境平衡。

市场经济下,政府在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法行政就是让政府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做公正的第三方。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获得科技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着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用政策提升创新驱动力的对策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着重明确要通过政策完善,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使我国尽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纲要》颁布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纷纷开始制定相关规定。具体的包括《国家工程试验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中央科研设计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试行办法》等。

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要求,及现阶段我国创新政策的出台情况,现今我们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加快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

依法行政在科技政策当中要起到两层作用,一是保护,要进一步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技术创新动力,吸引投资,策动经济增长,并拉动社会就业需求。横向对比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在当前开放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我国需要加紧就技术安全方面,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而提升对创新者的探索能力保护。

依法行政在科技政策当中要起的第二层作用是促进,合理探索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努力刺激科技创新者的创新欲望,激发创新诉求,从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机制上研究新的体制制度,让创新者在有效的需求刺激下,进一步开拓创新路径。

(二)加快完善和推广股权激励政策

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股权激励已然兴起,我国自1999年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以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为试点,以国有固定资产增加值为基数,拿出一定比例用以鼓励科研人员和管理者。之后,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两份针对股权激励政策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均以上市公司为前提,少量局部采用股权激励政策。现今,我国已经于2009年开始,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实施了股权激励试点建设。

通过股权和分红激励,让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到利益分配中,是直接实现科技成果经济价值的重要措施。根据试点建设经验,我国还需要对股权激励政策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匹配,对国有股转持问题进一步研究,从而逐步实现股权激励政策的推广建设。

(三)突破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瓶颈

资本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局限,知识产权股价贷款有限,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或者社会融资不能获得足够资本。风险投资正好契合科技创新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实现资源互补。我国政府风险投资源于1999年国务院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做出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推动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政府建设的风险资金应更侧重于引导性,利用税收支持提高风险资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同时探索和完善财政與金融的合作机制。对金融领域众创空间,如众筹平台、P2P平台,建立严格的监控管理机制。

(四)加大简政放权

加快探索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梳理和释放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清单外领域,可以有效激活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快探索负面清单制度,着力消除“隐性”障碍。政府要加快修订、清除不合理法规和体制壁垒,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行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

进一步简政放权,针对科技财政经费投入和管理方面,着重对项目申报条件和成果评价把关考核,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更多的给予创新者和团队自主管理权,包容失败,考评中注重工作业绩和团队贡献。对于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以“准入许可”为主的产业领域,正面清单考虑原则性,减少行政操作程序。

四、结论

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即创新主体、创新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和国际联系,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市场失灵和创新文化缺失,创新政策是突破创新瓶颈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六大创新要素中最为关键有效的要素。借助当前依法行政的政治要求,政府通过逐步搭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供给、需求和环境方面,多点出发、协同作用,为创新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注入一剂强心针。

参考文献:

[1]侯隽.世界经济复苏的声音——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R].中国经济周刊,2009(35).

[2]世界经济论坛.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R].2016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6.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4.

[4]孙业礼.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论述[J].党的文献,2000(01).

[5]刘道玉.中国的创新到底缺少什么[J].同舟共济,2016(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2006.

[7]聂颖.中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

[8]张凤,何传启.国家创新系统——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作者:张洁 胡景荣 梁健

第4篇:创新实践课程设计要求

《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基本步骤

1、 需求分析

以无歧义的陈述说明程序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程序要做什么。明确规定: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出的形式;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测试的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和错误的输入及其相应的输出结果)。

2、 概要设计

说明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关系。

3、 详细设计与实现

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和模块。对算法进行时空分析(包括基本操作和主要算法的时空复杂度的分析),可能情况下的改进设想。

4、 测试与调试

测试程序并解决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如何解决的以及对设计实现的回顾讨论和分析,写出测试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设计题目

一、 输油管道问题

某石油公司计划建设一条由东向西的主输油管道,该管道要穿过一条有n口油井的油田。从每口油井都要一条输油管道沿最短路径(从南向北)与主管道相连。如果给定n口油井的位置,即它们的x坐标(东西向)和y坐标(南北向),应如何确定的主管道的位置,使得各油井到主管道的距离之和最小?说明可以在线性时间内确定主管道的位置,给定n口油井的位置,编程计算各油井到主管道的距离之和。

二、 某人有n元的资金,计划从网上购物,他将每个喜欢的物品规定了一个重要度,分为5等,用整数1-5表示,第5等最重要,假设他知道每种产品的价格(价格为整数元),请为他设计一个购物单使得每件物品的价格与重要度的成绩之和最大。

三、 设计一款万年历软件,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显示正确的年、月、日、星期、特殊节日、农历节气等信息。

四、 选课方案设计

学生实行学分制,以本校学生学分管理机制为参考,每个学生需修满180学分,减去必修学分,制定一个选课方案,假设课程之间有先修关系,例如《数据结构》的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等,给出本专业学生的课程先修关系设计实现选课方案辅助系统

五、 使用Wireshark软件捕获数据包,并将其保存为Wireshark/tcpdump/ *.pcap格式的文件。然后编写一个程序解析捕获到的文件,统计各IP地址、各MAC地址的收发分组数、收发字节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统计结果,请上网搜索 libpcap 文件格式。

六、 编写一个ARP欺骗程序,对指定的IP地址发起欺骗,使其无法和网关通信。

七、 编写一个可视化的蚁群算法寻路程序。

八、 Tinyos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

九、关联规则挖掘及应用

关联规则是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其中超市购物篮分析是典型的管理规则分析,通过购物篮分析,获取顾客购买交易中的隐藏信息,用以提高超市销售业绩,促销效果,甚至是商品摆放的方式。数据挖掘技术正是针对这种需要,用于隐含数据挖掘。可以掌握一些基本关联规则分析算法,通过实现加深理解,并测试效果。 设计并实现一套关联规则挖掘系统,对测试数据集进行实验,获取实验对比结果,并进行分析。

十、聚类分析应用研究

聚类分析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是将给定的观测数据集分组。要求:掌握基本的聚类方法,通过对其实现,加深理解,并测试其效果。

事实上,聚类可以分为基于划分的方法、基于层次的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模糊聚类等等。每一类中又包含多个方法。因而可以选择其中一类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十一、文本挖掘算法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文本数据库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获得文档重要性和相关性排列,或查找多文档的模式或趋势。其是目前数据挖掘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目前网络搜索公司的重要技术之一。

以上题目可以使用任意编程语言实现。

第5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实训,体现创新要求

【摘要】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教材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之一,是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本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闽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课程体系优化过程。课程体系优化过程注重实践实训,充分体现了创新要求。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光电子技术应用型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AS147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5-02

1.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来,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LED、太阳能光伏、激光技术等产业已经进入整合期,前景广阔。

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内高校专业设置滞后性,很少有与之对口的专业,故在光电子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出现了短缺现象,人才的培养速度无法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就对高校培养光电子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每年高校毕业生数在持续增加,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与合企业需求不一致,企业希望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说明在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承接。

本文根据学校现有条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优化开始,对光电子行业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存在的问题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新兴专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闽江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2年开设招生,经过十多年从到有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明确。(2)课程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系统性弱,课程体系特点不突出。(3)设置课程时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理论课时安排较多,实验实践环节薄弱。

3.优化课程设置:精简课程体系强化实践与创新

闽江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历经近十年的办学历史,教师队伍壮大并趋向成熟,随着教学工作深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提高,逐步形成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学。光学主要专业课程为现代光学基础、工程光学和信息光学。

根据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要求,我们本着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显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要求,通过长期深入调研,课程进行优化,将原有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光电技术三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即光电子技术。原有三门课程中交叉内容较多,如光电测试技术和光电技术均包含了光度学基础和光电器件等内容,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也包含了光电测试技术及课程中激光测试技术等内容。由于任课教师不同,这给课程内容安排造成很大难度,教学内容难免有遗漏或是重复,衔接不当,造成课时利用率低、系统性较弱,难以凸显实践性与创新性。

光电子技术的相关内容较多,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内容:光度学基础、激光技术与激光器、光电子器件与原理(发光器件、光电转换器件)、光电测试技术、光纤技术与光纤通信传感和相应的实验实践内容。

考虑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光电子技术与材料方向的课程优化为下面的理论基础课程及实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基础类课程主要有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与应用、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等;实验与实践类课程有光电子技术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I/II。

3.教材选择:体现课程体系特点强化实验与实践

教材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之一,是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本部分。优化了课程体系,教材选取成为关键。

(1)理论基础类课程的教材选取

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核心,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为联系基础课程,启下为实践课程的基础。选好该门课程的教材极为重要。

光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光度学基础、激光技术与激光器、光电子器件与原理(发光器件、光电转换器件)、光电测试技术等内容。目前市面上有关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琳琅满目,内容上差异较大。其中,以《光电子技术》(安毓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光电子技术基础》(朱京平,科学出版社出版)最具有代表性,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版均体现本学科发展动态。这两套教材也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最常见的教材之一。两者在内容编排上差异新体现在后者未包含成像器件(如CCD)的内容,另外将难度较大的非线性光学加大比重,单独列为一章。非线性光学主要介绍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非线性现象,目前属于前沿科学知识。考虑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工科专业,以及教学内容编排,学时要求、相应实验与实践内容,同时注意到成像器件这部分内容在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所占比较较大,为此我们选取《光电子技术》(安毓英,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教材,而选取了《光电子技术基础》(朱京平,科学出版社出版)为主要的参考书之一。

同时我们补充选择相应内容的教材作为参考书,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激光原理及应用》,主编陈家璧,彭瑞玲;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光电测试技术》(2009版),主编浦昭邦。

另外,光纤技术与应用和光纤测试与传感技术的教材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教授编写的《光纤技术》和赵勇教授编写的《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

(2)实验与实践内容的系统性优化

加强实验实践方面,主要体现两方面:(1)专业技术实验,即光电子技术专业实验;(2)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含电子类作业的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基础》,以及高年级偏向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I及II(主要为数值仿真技术)。

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主要体现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学等方面内容,采取讲义自编方式,丰富实验内容,加强学社动手能力培养,强化时间创新能力。学时从原先60学时增加为80学时,实验项目从12个增到26个,可选内容增多,创新研究型增强,内容充实全面,主要包含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信息、光纤技术与传感、光电成像技术、光电效应与光电器件特性实验等各类实验。

课程设计主要考虑到数值仿真技术在目前科技发展与研究中的重要性。这方面内容我们选取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数值仿真软件如Rsoft,Zemax学习作为主要内容,教材采取自编形式。

5.小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闽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课程体系发展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目前的课程体系尚存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同行经验,进一步改进精简优化课程,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本科专业办学的应用型转变。

参考文献:

[1]《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第三版),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

[2]刘春娟,王永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96.

[3]傅越千,苏树兵.应用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6(82):109.

[4]刘艳微,李林军,贺泽龙,马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林区教学,2013,1.

作者简介:

周笔(1976年-),男,福建省南平市人,博士,副教授,闽江学院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第6篇:“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与规范

机械创新设计要求与规范

一、课程设计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

二、学时与学分:2周,2学分

三、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课程设计教材:《机械创新设计》

五、开课单位: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六、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学科的创新性实验,是发挥学生个人想象力的开放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各种相关实验的设计和创新,一方面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设计; 2.掌握工程机械的结构和运动;

3.掌握常用的一些机械原理,并通过设计实现其原理。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题目不限,但是一定要和机械领域相关。

九、教学安排及方式

1.课程设计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根据设计内容消化原理、完成方案论证。 (2)第二阶段进行机构设计和软件编程、完成全部设计内容。 (3)第三阶段总结,完成设计报告。

上述每个阶段各占整个时间的三分之一,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十、考核方式

图纸:完整性(加起来1张0号图纸的工作量) 说明书:不少于1万字

十一 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以浓缩的形式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 (3)关键词:是反映课程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底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

(4)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制(即

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题文一致。 (5)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设计采用的研究(计算)手段方式方法。

(6)正文:

① 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 理论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详细说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用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一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述。

③ 设计说明书中的计算:凡手算部分应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公式要统一编号,电算部分要绘出结构离散图和计算参数,以及采用计算软件名称,计算打印部分可列在附录中,计算结果应列表示出,计算过程中的插图,应有图名和编号,要与文字叙述配合。

(7)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重点对本设计的安全(强度、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经济、美观等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8)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9)参考文献: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设计中所引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正文中引用文献的地方应做标注。课程设计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10)附录:在设计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2、课程设计撰写内容

(1)标题:直接表达或揭示论文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因而,论文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较大的题目也可以有副标题。题目要鲜明、准确、精练。

(2)目录: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纲要。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层次,逐项标注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次,以便读者查找。

(3)摘要: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在400字以内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

(4)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

(5)前言:相当于论文的开头,它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后二段是本论和结论)。前言与摘要写法不完全相同,摘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可以稍加具体一些,文字以1500字左右为宜。前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 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观点、目的意义是什么。

② 对本论文研究主题范围内已有文献的评述(包括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回顾,资料来源、研究的现状、性质及运用情况等)。

③ 说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方式、方法。明确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

④ 概括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预期的目标及意义。

(6)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较多篇幅。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理论分析部分

详细说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用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一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述。

②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分以下几种方法说明。

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的性能等是否标准,并应对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对人的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过分详述。

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这方面内容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

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

③ 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核心,需进行充分论述

在写作时,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把所得结果和盘托出。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以便别人以此为根据进行核实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恰当运用表和图作为结果与分析,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论文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全文的思想体现,一般写得概括、篇幅较短。

(7)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指出它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8)论文小结:主要内容是写本人对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认识,以及自己有哪些心得体会和见解。

(9)致谢:对于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帮助的同学、同事与集体,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书面致谢,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10)参考文献: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论文中所引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正文中引用文献的地方应做标注。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11)附录:在论文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十二.课程设计排版参考规范

(1)页面设置 ① 论文用纸:

论文用纸一律为A4(210mm×297mm),复印纸。 ② 页眉和页码:

页眉从摘要开始到最后,在每一页的最上方,奇数页眉内容为:XX届XX专业课程设计(论文),偶数页眉的内容为:XXX(作者姓名):XXX(论文题目),均采用宋体五号居中。

汉语摘要单面打印,英语摘要单面打印,单独编页码(如果一页,无页码)。页码从正文开始编排。

③ 页边距:

论文页边距设置采取以下方式:上边距:2.5cm;下边距:2.1cm;左边距:2.1cm;右边距:2.1cm;装订线:1.0cm;页眉:1.5cm;页脚:1.5cm。

④ 字间距和行间距

论文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 (2)中文摘要

① 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②“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③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英文摘要

①居中打印“ABSTRACT”,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②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③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4)目录

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5)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空一字符。 (6)正文

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

(7)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

(8)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号(如表1,表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号,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9)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明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式(1.1),式(1.2)„),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

(10)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标注符号为[n];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并按如下格式著录: ① 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1]白雪洁,日本产业组织研究——对外贸易框架中的特征与作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注意:马克思全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② 译著

[序号]国名或地区(用六边形括号)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1](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张维迎总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③ 论文集

[序号]编著;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1]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PP首页码-末页码(或P页码) 例如:

[1]林平:美国反抗托拉斯的主要内容及最新发展[A]。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P221-249.

[2]林平,美国反抗托拉斯法的主要内容及最新发展[A],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225.

④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号[标识码].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如:

[1]王珺.双重博弈中的激励与行为——对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不足的一种新解释[J],经济研究,2001,(8).

⑤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著名[标识码].报纸名,出版日(版次). 例如: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⑥ 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外交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例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标出。

[1]Aoki,M.The Nature of The Japanese Firms as a Nexus of Employment and Financial Contracts:An Overview.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3,pp.345-366 ⑦ 网络文献:

[1]谦莹,中国专利申请//www.sipo.gov.cn/sipo/ywdt/jdlt//t2005051046437.htm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二十年http,:

第7篇:创新实践课程—产品品创意设计实验报告

成绩:

创新实践课程之 产品创意设计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报告提交时间:

2013年 11月 15日

多功能家用茶几

1 项目目的与要求

1.1目的:更好的利用公寓空间和增添公寓的和谐氛围.

2 设计与制作方案

2.1 设计:

在茶几的内部加入可移动的隔层和小箱以及书架来充分利用茶几内部空间.设计出一款简约大方的多功能茶几,为公寓空间增添色彩和活力。 2.1.2制作方案

(1)收集资料:确定了我们这组的设计后,回到寝室首先就开始在网上寻找资料,把资料大致的归纳了一下,然后就小组成员每人根据自身的想法和感触,提出一个创新产品的概想和设计理念。最后通过讨论,确定了我们最终的产品——多功能茶几。

(2)制作工具:小刀,双面胶,胶带以及刻度尺。起初想的是用502胶,但是想到我们以前一同学也用KT板做模型,就用了502胶,但是意想不到是502胶对KT板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放弃了502胶。而是选用了粘贴性不是很强的双面胶,双面胶不仅不会腐蚀KT板而且可以粘得很牢固。

(3)材料:KT板.起初本来我们这组选的是木板的,但是木板的成本很高,而且在学校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去把木板切成我们规划中的部件,接着又想用竹子做,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后如果用竹子做的话,茶几的便面就是凹凸不平。所以偶们这组放弃了木板和竹片来做茶几的想法。最后就选择了KT板。KT板主要是易于切割和粘贴,而且质地较轻,环保时尚。

3 设计与制作过程

3.1 制作过程

3.1.2制作过程

(1)用铅笔把茶几的三视图画了出来。由于以前学过工程制图,想把脑中想的实物样子做出来我们就大致的把脑中所想的茶几就用铅笔画了他的三视图,这样的话我们想在做茶几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我们所需要的部件是好多部分,它的内部是如何构成的。在做成了以后,是否可以在内部再修改一些什么样的。

(2)根据三视图用小刀和刻度尺裁出茶几所需的各个部件。起初,本来我们想做一个800×600×500mm的一个茶几,开始在切割KT板时候,发现太大了,我们做的只是模型,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就是了,太大了,一是工作量增加了,二是有点浪费材料和胶带。所以我们就按照原来的三分之二的比例开始切割,由于KT板做茶几这类似的模型它的硬度不行,所以我们打算把每个面都用双层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厚度也就增加了硬度,而且更容易张贴。

(3)根据三视图用双面胶把各个部位依照空间顺序粘贴。开始粘贴时,我们先把两底面和侧面以及划分

1 左右空间的隔条都用双面胶粘贴了起来,我们开始把侧面往底面粘贴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稳定性不好,所以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就是为了调节它的稳定性,我们在侧面以外加了一个用KT板做的柱条,这样稳定性就增加了不少。在把所有的部件粘贴完以后,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貌似有一边的空间似乎有点大,所以就想到了可移动的小柜子,所谓可移动,那么说明这小柜子还有其他的用处,不用时它就是一个储物柜。当然,必要时它可以当做一个小凳子。所以就按照这样的想法,我们把这茶几的模型粘贴了出来。模型完成以后就开始为这个模型开始拍照,在拍照的过程中有同学就想到如果再在茶几模型中添加一些可移动的隔板会不会是更加具有可观性。就这一想法提出来后,我们这组成员就在原有的三视图上画了起来,每个人在脑海中构思了一哈,然后在一起分析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和可适性。觉得都还可以,但是有一点就是,把茶几整体复杂化了,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因为这可旋转的隔板浪费了空间。既然可以旋转,那么上面肯定是无法放置一些东西,反而就浪费了空间。所以我们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继续我们作品的拍照。把茶几的每个部位以及空间都拍摄了下来,这样让看者更易看清茶几的全貌。

4 结果与讨论

按照与小组成员所定的设计方案,我们这小组做出了多功能家用茶几的模型。模型虽比不上实物,但是可以联想的到这个多功能茶几在公寓中可以增添许多优雅之气。当然在模型完成后,我们也具体的总结了一下这个多功能茶几的优点:一是的确比以往的茶几所占空间比较小,二是完全利用了茶几内部的空间,三是他的多功能性。就以上3个优点就主要说说它的多功能性:一是加了可移动的隔板后,就是拿东西的时候就不必绕过去拿。二是在它的内部添置了一个小箱子,主要用来放置一些小工具什么的。而且可以移动出来当小凳子坐。三是在空间内部专门设置了一个书架,这样看书的时候就不必为了找书而去找书,就在茶几内部书架上拿就是了。

经过产品创意设计这堂课,让我们认识到创新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自不同专业班级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在团队分工和合作中,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以及团队意识。在不断克服产品设计、创新实践、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困难之后,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是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没错。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 所以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开展了这样有意义的一堂课。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和快乐,给大家都留下了难忘而快乐的回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2

第8篇:动漫周边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分析的论文

1. 动漫产业的发展

1.1 国内和国外动漫产业差距

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许多业内人士国际先进国家拉开与国内的差距问题时,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最不缺的资源就是不缺人才和资金是大家一致认为的,但缺少的关键部分却有很多,如缺大师、缺产业、缺产业链、缺原创、缺品牌、缺精品等。一部分业内人士提出,追求原创、追求品牌以及有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是搞动漫游戏产业的必要要素。我国和那些动漫国际大国相比,我们国家动漫还存在许多缺陷,例如我们的产品不够细腻不够丰富,能够引起世界动漫产业关注的作品还太少,产品品质也不高。尤其是我们产业链比较短,产业给我们带来的实际效益还有待提高。

1.2 动漫产业需要维权

根据近十多年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外的动漫产业大国对我国动漫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般是等到正版动漫周边商品在剧集热播之时再杀入市场,还要从盗版商品中取得一席之地。盗版动漫剧集的衍生品在我国可谓随处可见,市场里的虹猫蓝兔、喜羊羊、灰太狼等国产动漫形象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授权的盗版产品,像迪斯尼以及日本的一系列动漫形象的盗版衍生品则更加泛滥。不要认为这些小小的毛绒玩具和塑料制品对我国的动漫产业构不成威胁,实际上它们已经成为束缚国产动漫发展甚至阻碍其发展的刽子手。

2. 动漫周边产品的实践

2.1 动漫周边产品——玩具设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出口国——中国。我国的玩具行业却属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弱,只是大而不强。我国面临的一种局面就是国外玩具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玩具品牌欠缺但是自己本土玩具市场的潜力巨大。我国开始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这一过程的转变,从单纯的加工制造业转向自主开发的创造性行业,从劳动密集型的玩具生产转向技术密集型的玩具设计,不断的调整市场策略和革新玩具企业经营理念;核心是为了培养专业设计师队伍;不断的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源泉。使的中国玩具行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愿景贡献一己之力。

2.2 戏曲动漫周边产品开发——戏曲人物的布质玩偶形象设计

布质玩偶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动漫周边产品形式,它以布艺材料为载体,以动画人物造型为形式,表现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现状笔者可以从动漫周边产品开发视角考察,从产品角度提出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从而去借鉴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采用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让布质玩偶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寻找成长的养分

3. 动漫设计课程发展的对策

3.1 动漫专业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提高动漫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加强动漫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拓宽知识面和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补充自己才行,这个学校方面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外出观摩学习交流、鼓励动漫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经验与技术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得动漫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动漫产业得到新的发展。

3.2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需要不断的提高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可以使得自己本身得到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面对着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如果具备很好地创新能力可以使得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院校,为了使得学生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3.3 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内心需求去制定,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世界最潮流的运动项目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传递给了在校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又是最敢于创新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高校教师要引进一些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有关于潮流动漫的套路和知识。在总结教学经验的时候,具有鲜明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的课堂上的课堂气氛往往都比较活跃,学生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很强,他们积极的讨论问题和发言。作为教师,在我们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实践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希望可以更好地把动漫专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3.4 动漫专业与工业设计学科交叉与整合

随着经济的高速的发展,我国动画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但是,现下高校的局限在于不知如何更好的对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最为严重的就是现下以培养动画制作人员和研究性的人员为主要的目的。能够设计出很好的动漫形象但是不能够使动漫形象产业化是作为动漫专业的学生的不足之处,可是拥有很强的产业化能力的工业设计的学生也存在着没有动漫学生的动漫专业的动漫形象设计,若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能给动漫产业带来无限机会。

第9篇:毕业实践课程要求

高起专层次毕业实践课程要求

根据高中起点专科层次的教学要求,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各专业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毕业实践环节。

一、实践内容

高起专层次的毕业实践内容须与所学专业一致,应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地方客观环境等特点,自主选择实践地点,完成毕业实践课程。如针对语言的导游、翻译、文秘、教学等实践活动,针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开发、营销等实践活动;

二、实践周期

高起专层次毕业实践周期为一个月,自课程开通之日算起。

三、课程评价标准

《毕业实践》课程结课成绩以实践报告的成绩为准。无作业和论坛发贴要求。

实践报告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判。毕业实践报告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课程对应学分。

四、毕业实践报告要求

所有高起专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毕业实践活动之后,应独立完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毕业实践报告。

1.报告内容:

1)写明实习目的、过程、所用时间、以及通过实践个人的感受和思想提高等;

2)要力求实在,避免空泛议论;

3)字数在2000字以上;

2.单位公章

实践报告后请附实习单位意见,并加盖公章。

3.报告格式要求

1)必须采用学院统一规定的封面格式,具体见附件;

2)一律要求是A4纸打印稿件,手写稿件无效;

3)不得拖延,逾期不交者,按0分处理;

4)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其报告成绩直接降一等级处理;

4.其他说明:

相关外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报告,网院鼓励大家用所学专业的语言进行撰写,对用所学专业的语言进行撰写的毕业实践报告,将酌情加分。但具体是用中文撰写,还是用所学专业的语言撰写,没有硬性要求。

北语网院教务办公室

2008年12月

附件:封面

上一篇:腾讯市场细分下一篇:警察与赞美诗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