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院在创省级示范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期间,如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文章在对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内涵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应用价值,探讨了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为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 生成性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在高校艺术设计相关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艺术设计课程学习缺乏明确目标,学习动机并非十分强烈,集中表现在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忽略艺术设计的本质内涵和要求,过于关注艺术设计外在展现,从而使艺术设计失去文化内涵而失去生命活力,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导致学生艺术设计能力不能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改变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必须要不断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好奇心,将学习注意力更多集中到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中去,引导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艺术设计涵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是教师要根据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要求,善于结合课程学习内容,有效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既能够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又能够引导高校学生探究艺术设计的手段,不断提高学生艺术设计课程学习能力。

一、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的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在艺术设计教师、教材等教学设计和课前备课之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从而产生的对教学起着支撑作用的或者是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资源,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不仅具有一般性课程资源所具有的多质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间接性、客观性和广泛多样性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课程资源的特殊特性:

1.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情境性

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一般产生于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特定的教学情境,而且也会随着这种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脱离具体的师生活动或者是与课堂环境,这种艺术设计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就可能不再存在了,也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其课堂教学情境变化性极大,直接决定了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难以重复性和瞬时性,教学情境的变化导致生成性资源稍纵即逝,如果没有及时把握这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生成时机,将很难再创造类似的情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更是难以触动学生的启发性思考和深层次思维。

2.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并非是按照预定计划或者主观想象产生的,而总是伴随着意料之外的突发性事件或者是与计划不符甚至相背离而存在的。在对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开发型,而且这种课程资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仅教学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课程资源可以再这个开放的空间里面生成,而且也可以在课堂之外生成,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而且在课程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生成。

3.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不确定性

在高等艺术设计课程中,其生成性课程资源相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等预设性课程资源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言,其產生过程和结果都往往难以预先计划设定,是在预料之外产生的,很难提前做好准备,课程资源产生时间、存在形式、内容属性等方面都具有多变性,因此学生和教师即便做了充分预设,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非预期因素,即便教师对这些因素考虑的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

二、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价值

具体而言,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有效促进高等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而言,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和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在当前高等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果高校任课教师能够给充分发掘和利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而使多媒体设备、教材等静态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可以有效拓展高等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领域,丰富课程资源研究内容,从而使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2.可有有效提高学生高等艺术设计学习兴趣

在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其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并且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相连,无论是从课程资源表现形式,还是在课程资源内容上,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积极活动,促进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探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对于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具体而言,高等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建构,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关注他们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要以教育研究者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3.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转变教学思路,用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只是结构,开拓教学视野,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综合只是素养。第三,教师要根据高等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要求,善于发现并巧妙处理问题,在不断实践中反思提升,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提升路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三、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策

1.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管理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改革,教育理念经历重要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时大约从以前的3000课时减少到目前的2400课时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时间去思考和探究。网络教育风靡全球的时代,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必须要将学生自主学习理念渗透到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通过网络将学生艺术设计的时间和空间连接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学习,随时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而且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更好实现双向互动。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课堂学生人数较多、课程周期时间较短,而且艺术设计课程周期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很大不同。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上课周期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学生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把一门课程学习结束,许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刚刚有感觉了,课程就结束了,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途径学习,虽然有的教师开通了学习论坛或者QQ群,但是他们更多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平台,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可以拓展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途径和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学习、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教学资源,例如学生学习作品和成果,教师讲义和教案等,放在网络平台之上,让学生相互学习,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不断拓展生成性课程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同利用。

2.合理设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的前提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化,要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设计一个合理的课程菜单。第一,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设计上,要针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特点,設计基础概念、理念、能力培养、方法论和知识点展开,考虑到艺术设计各个专业共性,强调对艺术设计基础大概念的认识,构建更多的多方向、多元和多位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在相关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图形设计、人体工程学、表现技法、字体设计、版式设计、装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重点课程资源设计。第二,在进入自主选课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进行“自助式”教学,这个阶段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削枝强干,建立专业课程群,例如有关视觉方面的专业课程群,多媒体设计、材料与工艺、专题研究、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中外建筑史、书籍设计、招贴设计、应用软件、包装设计等,在这个阶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过程中,重点选择4-6门便于师生互动、教师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程,进行试点试验教学,积累相关经验以后,再进一步推行,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生成性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适应角色转变,更加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3.构建立体化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在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

中,要通过各种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都受到很多限制,难以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想让学生有更加有效的课外学习,在提供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的同时,还要在生成性课程资源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一些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参观等活动,布置一些学习交流环节,让这种新的课程资源更好促进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学习中得到全面提升。

4.提供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

开放性是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资源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高校艺术设计开放式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试非常重要的。开放式艺术设计课程不仅可以让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灵感,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安装相关教学软件等。

参考文献:

[1] 林萍. 生成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例谈[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12).

[2] 汪启思. 论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 方松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美术大观,2009(9).

[4] 李刚.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中国教育,2008(17).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11060045

作者:孔波 谷雨 陈晓恒

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篇2: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摘 要: 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院在创省级示范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期间,如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

关键词: 课程建设;教学规范;教学管理

文献标识码: A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工业职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的办学理念等成果。特别是在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研制标准文件、规范过程管理、严格评价监控等手段,促进了专业内涵发展,提升了学院综合办学实力。

一、创新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学院始终以课程等内涵建设为抓手,通过制订科学的课程建设方案,搭建多样化的课程建设平台,研究系统化的开发实施方法,制订规范的评价验收标准,落实双课程负责人制等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改进,有效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成效,完善了管理机制。

(一)顶层设计课程改革,制度保障建设成效

学院从2008年开始先后成立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评审论证专家组、质量发展专家组等工作专班,围绕课程建设、内涵发展等核心工作进行研讨、评审、论证等。湖北工业职院院长任专家组组长,成员由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各教学单位主任等组成。研制了《关于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意见》、《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工作专班的制度设计既从组织上保证了课程建设等核心工作落到实处,也从制度上保障了内涵建设工作成效。

(二)标准研制科学分类,规范指导改革建设

自2008年学院决定成立专家组开始,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专家组根据学院课程改革需要,随时召开研讨会,高峰论坛、头脑风暴,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产生了科学的结晶。湖北工业职院“211”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板、课程标准模板、课程整体设计模板等都是在高峰论坛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人才培养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关于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体制机制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保证了改革建设的工作规范。

(三)校企合作有效保障,系企一体相得益彰

学院在双园融合、引企入校构建教学工厂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搭建了院、系、专业三级合作体系,建立了五大机制(利益驱动、资源共享、文化交融、评价激励和教学生产联动),在合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系企一体、订单培养等模式,使得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2013年在整合已有校企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学院与特大型国有企业——东风汽车公司共同牵头,成立了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在此平台上,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精品“课程菜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互学共长,现代学徒制得以呈现与发扬,系企同生共长、相得益彰。

(四)过程管理刚柔并济,主动适应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围绕生产转,学生围绕岗位转,才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教学做”一体,而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或产业不同,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也不同。为适应工学结合需求,学院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等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多学期、分段式等柔性教学管理理念。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淡旺季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了淡季在校内教学,旺季在景区实践的管理模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公司、市场、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了灵活教学地点等柔性管理模式。同时,学院也制订了《柔性教学管理办法》、《人才培养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工作站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刚柔相济的实施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既从制度上保障了“柔性”的规范,又以“刚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形式将“柔性”改革的成果得以固化。

二、教学规范管理成效突显

8年来,课程改革的成效已逐步突显,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方式方法已被广泛认可,行动导向教学已成为主流教学形态,课程实施效果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大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提升,教学规范管理作用明显。

(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双园融合”特色鲜明

几年来,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经确立,“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得到了领导、专家和外来交流者的高度而评价,校企合作广度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强。2013年,学院与东风汽车公司共同牵头成立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道路更加畅通。在整合已有校企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不断理顺与完善治理结构,克服了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的顽症。一是力求突出特色,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整合300余家汽车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学校、行业,组建教育教学、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诸多方面实现校企对接、互融;三是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双园融合”的“校中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厂中校”进一步拓宽。

(二)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通过抓住课程这个“牛鼻子”,突出强化职教标准化建设和教学规范管理,有效带动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根据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更新核心课程内容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课程建设;二是以“依托行业、对接产业、联系企业”的理念,对课程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办法,强化过程监控,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三是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制课程验收标准,整体把握课程建设质量,注重工学结合实效;四是鼓励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将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纳入教学质量管理等指标体系考核。经过几轮课程建设工作的带动,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专业品牌逐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几年来,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艺术设计专业2014年度被授予湖北省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授予湖北省特色专业称号。

(三)完善教学保证机制,核心团队逐步显现

学院在骨干校建设期间,配合课程改革需求,构建了教师能力提升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次邀请国内外职教专家为教师和干部做培训,也多次选派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干部前往香港、台湾、德国、新加坡等地学习,保证了师资队伍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全面提升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依托课程载体,强化实训、实习标准和教学仪器装备的合理配置和衔接共享建设;围绕教育教学前沿领域重大热点问题,加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一方面不断总结创新,另一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理论研究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或科研成果,加强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一名、省级教学名师一名。

(四)提升系统培养水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考虑了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等实际需求,将系统培养纳入了课程建设方案。一方面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专业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平台,促进培养与需求对接,科研与教学互动,使核心课程兼具行业、企业培训课程功能。另一方面鼓励采取校企合作、校际联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利用湖北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内院校、校企资源,实现课程共建共享,充分考虑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问题,校际联合开发中高职、专本衔接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生产优质核心产品,提供优质核心课程支撑。同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拓宽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渠道,学生职业技能大幅提高,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五)带动社会服务功能,办学实力综合体现

随着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不断提高的课程及专业建设水平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社会服务功能。一是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校企合作打造精品“课程菜单”的同时,也共同开发设计了“精品培训课程菜单”,优化培训课程模块体系,有效改变了高职院校“重学历轻培训”的现状。二是以云计算为后台的课程管理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为社会从业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供帮助。三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了教科研成果的转换,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为行业企业产品升级做好技术服务。四是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科研工作重心,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拓宽社会培训渠道,提高社会培训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爱萍.“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的“柔性”教学改革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40.

[2]陈海峰.探索以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助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

[3]祝移民.“双园融合”特色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

Tak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to Strengthen Teaching Management

—Case Study of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LI Aipi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442000, China)

Key word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ndardization ; teaching management

作者:李爱萍

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篇3:

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与“菜单”式课程体系耦合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技能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基是课程体系的开发,根据专业的技能菜单,融入省技能竞赛赛项的内容,开发“菜单”式课程体系,开展校内四级技能竞赛,可使学生摆脱重人文、轻技术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职业自信。从技能竞赛与“菜单式”课程体系的内在关联,分析两者之间融合的可行性,并以我校四级职业技能竞赛和“菜单”式课程体系耦合的实践加以验证。

[关 键 词] 职业技能竞赛;“菜单”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耦合

一、“菜单”式课程体系

“技能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秉持“以生为本、生生皆可成才”的育人理念,围绕“崇尚一技之长”的人才培养要求,紧贴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与企业共同研究学生需要获得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素,共同设计“技能菜单”,开发“菜单”式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点单”,进行选择性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菜单”式课程体系是“技能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具有综合性高、专业代表性强的特点,对参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锻炼价值高,理应成为“菜单”式课程体系开发的关注点之一。为使其锻炼价值惠及每位学生,开发融入省技能竞赛内容的“菜单”式课程体系,构架师生全员参与的校内四级技能竞赛平台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校内四级职业技能竞赛

校内四级技能竞赛以高职院校与企业为举办主体,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校与企业自身发展特色、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的群众性教育类竞赛活动。四级校技能竞赛是指专业基础技能竞赛、专业核心技能竞赛、省赛项目技能竞赛、省赛集训选拔技能竞赛。其竞赛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参赛对象是学校中各专业学生,竞赛的基本要求是切实联系学生实际水平,以技能操作和综合实际能力为重点。

每级技能竞赛的命题由合作企业承担,所有的比赛都是企业生产的实景再现,代表了企业生产的新要求、新方向,技能竞赛命题传达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各课程团队可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竞赛赛项新要求、新方向不断提炼授课项目,推进课程改革。

三、技能竞赛与“菜单式”课程体系的内在关联

(一)导向功能方面的关联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能够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竞赛内容的确定除了要依据其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外,还需结合当前行业、企业新技术和岗位新要求。基于“技能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菜单”式课程体系,就是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的技能菜单,从而进一步开发课程体系,企业元素是其鲜明的特色,引导学校开放办学,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新需求,在导向上与技能竞赛不谋而合。

(二)激励功能方面的关联

高职院校受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本科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等不利因素的挤压,生源整体呈现学习主动性不足和学习能力欠缺等共性问题,加之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自豪感缺失。基于“技能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菜单”式课程体系,以学生技能获得为切入口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二级技能菜单设置2~3个企业方向供学生“点单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职业成长需求,培育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三)评定功能方面的关联

校内技能竞赛过程对参赛学生进行鉴别区分,不仅对参赛学生实际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从职业的角度,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工程师等职业人来判断参赛学员是否达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完善教学。

四、校内职业技能竞赛和“菜单”式课程体系耦合的实践研究

由行业、合作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方面研析省技能竞赛赛项,分解省赛的专业能力要求;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区域和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特征提炼专业技能菜单。在明晰赛项专业能力要求和提炼技能菜单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开发融入省技能竞赛赛项的“菜单式”课程体系。最后由二级学院技能竞赛组委会和专业技能竞赛工作组根据课程设置情况设置本专业的校内四级技能竞赛赛项。

(一)专业技能菜单的提炼与省技能赛项的分解

“菜单”式课程体系设置二级技能菜单,其中一级菜单表现为综合性,二级菜单表现为单项性。技能菜单要有相关课程、实训环节支撑,先从简单的技能要素着手,注重学生技能的获得,突出技能的鉴定和考核。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例,技能菜单提炼情况如表1所示。

研读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竞赛规程和竞赛任务,从学生专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分解赛项包含的内容,分解成机械安装和调整(A)、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B)、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和布线(C)、传感器安装与调试(D)、PLC编程和调试(E)、人机界面组态(F)、变频与伺服驱动(G)、总线调试(H)等自动化设备运行和维护等工程实践能力。

(二)赛项专业能力要求和提炼能力菜单的对比与融合

如表2所示,第一行为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九个二级菜单,第二行为省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专业能力要求,将省赛的专业能力要求归类融入相应的二级技能菜单。

(三)课程体系构架与校级职业技能赛项设置

以二级技能菜单为主线,结合表2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并将本专业的四级技能竞赛设置为电气线路装调技能赛项、机械测绘技能竞赛、PLC程序设计技能赛项、CAD技能赛项、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省赛集训赛项七项。

五、结语

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专业二级技能菜单,并将省技能竞赛内容融入“菜单”式课程体系,用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全员参赛的校级性技能竞赛开展,使学生摆脱重人文、轻技术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职业自信。

◎编辑 冯永霞

作者:黄春香 严国军 顾建华 贲能军

上一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论文下一篇:银行工作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