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

大检修生产岗位人员培训探索

摘要:针对变电检修生产岗位人员在“三集五大”体制下的培训工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便适应培训工作在体制改革后的相应对接,使培训的内容和模式更能适应现场生产岗位人员工种变更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培训人员的定位和培训机构改革的设想,为培训项目开发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大检修;专业化;培训定位

作者简介:唐继跃(1959-),男,重庆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陈显坪(1957-),女,重庆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重庆 400053)

为适应“三集五大”改革需要,培训中心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设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现场生产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培训工作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大检修的建设背景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国家电网也步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历史阶段,电网检修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质量要求更高,加上地质等灾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运行。

大检修是集约化检修的具体落实,为国网公司实现“两个转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重庆电力公司大检修的目标:一是根据重庆地域特点和“一圈两翼”区域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以一个检修中心,两个分中心为基本构架的集约化检修体系。二是提高检修的能力。三是提升检修应急能力。四是深化“工厂化”专业检修工作,拓宽“工厂化”检修设备的范围。五是加大对综合状态优化检修的探索,实现最优检修。六是加强备品备件的集中管理力度,实行备品备件的统一存储、统一配送、统一使用,优化配置各类物资。

二、现有检修情况

电网检修公司成立前,各个供电局(供电公司)电网设备检修主要是自行承担,检修维护质量差异较大,大部分供电局(供电公司)没有对大型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的能力,设备出了问题只能依靠厂家。长期如此造成供电局检修人员技术力量下降,厂家检修的定价权也越来越高,突发性应急处理能力较弱,加上目前电网设备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对高电压的大型设备检修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各个供电局分散检修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而建设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大检修队伍的培训工作

培训中心过去承担了电力公司所属各供电局和控股公司检修人员的大量培训、职鉴和竞赛工作。生产现场的机构改革也需要培训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调整,根据目前检修队伍的变化情况笔者对生产现场人员结构的分类进行了探索。

1.大检修生产岗位人员分析

(1)专业化检修人员。专业化检修人员是指从事35千伏以上高压大型电器设备检修工作的人员,检修工作又可以细分为高压隔离开关安装检修,高压断路器(SF6)安装检修,变压器安装检修,电容器、互感器、电抗器等其他高压电器安装检修。

其主要任务是借助生产厂房大型机具设备,如电瓶牵引车、电动叉车、自平衡电动车、电动清扫车、卧式拉力试验机、工装台、高真空滤油机、油罐等设备完成高压大型电器设备解体、组装和调试,承担大型设备运输和安装工作。

(2)电网运行维护人员。运行维护人员是指从事110千伏以上变电站值班、一般性故障处理、控制保护等二次设备以及辅助设备运行维护的人员,这部分人员的综合技能性较强,能承担故障的应急处理。

(3)配电运行维护人员。配电运行维护人员是指从事110千伏及以下配电设备的检修及运行维护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既要驾驭设备的安全运行也要监督设备状态,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其与其他专业化检修人员最大的区别是设备完全可以在现场进行检修。其使用的检修机具相对小巧灵活,主要以开关柜、隔离开关、断路器等设备为主。

2.检修培训的定位设想

(1)按时间结构分段实施培训。根据目前培训的设备和教师结构情况,培训中心要全面完成专业化的培训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建设相应的培训基地,引进专业化人才。但从长期和近期来看可以分阶段侧重调整培训科目,如近期可以加强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将原来专门从事变配电值班的运行人员,分阶段培训一些检修维护知识,以适应运维的要求。中期可以开发一些检修类的专项培训,如××型号隔离开关的检修,并结合国家电网《生产岗位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和《专业培训教材》的相应模块进行开发培训,以提升专业检修人员技能。长期来看,应在建设工厂化检修基地时适当增加培训技能训练功能,以使生产和培训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工厂化基地的作用。

(2)按岗位职责分类实施培训。根据“三集五大”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其岗位职责发生较大变化。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变电运维、检修试验、配电检修三大块。在传统的专业划分中,运行专业负责输变电设备的巡视监控、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当发现设备缺陷的时候,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分类并报送到调度和设备检修部门,调度和检修专业按照维护周期,协调运行专业停运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检修专业的主要工作是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缺陷处理,从而保证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因此,运维一体化人才培训是保证大检修模式成功运转的关键环节。为此,应以加快运行和检修人员适应岗位角色转换为目标,针对检修和运行专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实际有效的培训,使检修人员能够掌握设备运行监控、巡视及操作等运行基本技能,使运行人员掌握设备的分类检修、试验项目等检修基本技能,最后达到技能等级能力Ⅰ级的目标。

(3)按电压等级分类实施培训。一是主要针对220千伏以上的专业化检修人员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按工厂化检修基地的内涵,重点放在主体部分的更换、安装、调试以及试验的检修技能上,同时要加强标准化检修工艺水平方面的培训。二是对电网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其培训重点应放在变电站值班、一般性故障处理、控制保护等二次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维护,提高该部分人员承担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三是针对110千伏以下的配电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一次(主变、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如各开关类电机周期性更换润滑油、结合停电进行电容器组卫生清洁、主变排油注氮日常维护等项目,还包括二次设备日常维护、简单消缺,如二次设备端子箱卫生清扫、二次系统防病毒软件安装升级、GPMS台帐维护、综自设备故障初步排查等项目,并重点进行现场危险点分析预控。同时,还要加强工作票规范填写,标准化作业,提高实际综合操作技能。

3.培训机构的整合设想

培训平台的合理设置是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的有效方法。“三集五大”体系的改革,即新的机构模式又对培训资源的整合提出要求,如何建立适应“五大”体系的培训平台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师资队伍资源要具有共享性。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应充实培训一线教师队伍。作为培训中心的教师应能承担专业技术培训,事实表明只有能承担专业技术培训的教师才能有效的开发培训科目。在设置培训平台的专业划分时不应太细,这有利于资源的相互调动,特别是现阶段专业教师、设备和设施资源较少,一旦固化会出现忙闲不均,资源调配紧张等问题。比如变电检修专业教师很少,但其与配电检修结合紧密可以相互调节。

在师资配备上注重内部培养,“五大”体系建设是新事物,培训必将依靠我们的内在队伍,目前变革是从上至下的推动,不久的将来,变革必将是从下向上的完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满足“五大”体系要求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和专兼职教师队伍。让培训中心的专业教师投入到改革的实践中去,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培训资源,为下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积攒后劲。

(2)培训场地设置要具有一体性。“大检修”模式实施后,其培训场地设置应分设成两类,一类按工厂化检修基地方向发展,解决220千伏及以上设备的运维检修问题;另一类按变、配电运维一体化内涵设置,解决110千伏以下设备的变、配电运维检修问题。工厂化检修基地主要设有变压器检修车间、六氟化硫设备检修车间、隔离开关检修车间以及六氟化硫气体再生车间和试验大厅,可同时开展500千伏变压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综合检修及修后试验。最好是集工厂化检修、试验、检定以及巡检作业等功能于一体。

(3)培训项目设置要具有针对性。一是培训项目开发、运行管理、培训教学实施应按培训科目设置独立完成,就如同现在的大检修应将运行维护包含在内,便于协调统筹安排。二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对重新组合扩大的班组、人员按新增加的变电站线路、配网区域不同,设备结构不同,技术标准不同进行培训。实现运行、检修专业(部门)由分离运行向“运维一体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目前巡视人员仅进行现场巡视,而检修人员仅进行检修工作的模式,促进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培训融合,提高生产工作效率,满足“大检修”建设对运行及维护工作的要求。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细分培训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培训导向,开展新标准、新要求、新流程培训。比如进行专题式培训,即针对“大检修”中某一个方面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4)培训模块编制要具有菜单性。一是解决培训的时效性问题。大检修不仅要培训具有运行维护能力的复活性人才,也要注意培训更多的特殊技能专项人才,如起重搬运、焊接和SF6气体处理等,这就要求培训科目的开发应具有专项性与菜单性。对变电、配电检修人员进行运行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对变电、配电运行人员进行检修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以加快运行和检修人员适应岗位角色转换为目标,针对检修和运行专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实际有效的培训,使检修人员能够掌握设备运行监控、巡视及操作等运行基本技能,使运行人员掌握设备的分类检修、试验项目等检修基本技能。二是解决培训的长效性问题。将课程开发建立在“五大”体系改革后大检修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变电、配电检修人员的不同要求,开发相应的岗位课程,对开发完善的培训模块进行编组并实行菜单选配,变电、配电检修人员根据菜单提供的专题,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这样的培训更适应学员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个性化,为变电、配电检修人员自主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培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使命,作为教培中心的培训师们,应紧紧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建立起“大培训”体系,不断探索大检修运行体制中的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培训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制改革资料[Z].

[2]孔庆功.变电检修工作现状及趋势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23).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唐继跃?陈显坪

第2篇: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生产岗位需求人才

摘要:依托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对西点专业相关岗位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驱动,重构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创新教学实训体系与组织形式;以实施5S管理为抓手,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场氛围;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促进西点专业课实践教学中,为社会培养生产岗位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课改生产岗位人才

我校从2010年与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西点专业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以“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典型产品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训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

1 以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驱动,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准则。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可以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设计。2010年,我校与麦卡乡村深度合作,烹饪专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根据教学目标,从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归纳整合出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原则建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产品加工型”课程体系。

1.1 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学生毕业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顶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宗旨,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因此,我们以烹饪职业生涯为背景,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想,以完成烹饪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产品加工型”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开发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1.2 以岗位要求为主线,合理设计模块内容

根据餐饮企业的实际,烹饪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基本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烹饪技术应用能力。根据餐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西点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选择具有关键性、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模块。我们对整个烹饪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逐步形成了集群式、模块化的课程模式,设计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子模块。

2 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创新教学实训体系与组织形式

为保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我们对教学环境及组织运行进行了精心设计,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通,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现场专家配合。

2.1 构建“企业现场型”实习实训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以及企业生产管理要求,我校从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实训基地进行规范。根据西点专业的特点,依托校内西点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西点企业的标准,建了“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将“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分成生产区、教学区、产品展示区,并布置了相应的安全标识、行为标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具有“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应用”四大功能,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同学实训。

2.2 重构课堂,创立“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

在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中,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成功是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重构课堂,就是打破学科体系教学模式,重树教学理念,对课堂的时空环境、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手段重新构建,构建一种能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西点课,课堂的时空环境完全改变为实训、教学,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70%的时间是学生学做,30%的时间是教师指导。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完成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堂学习内容,项目活动前学生接收到的是《任务单——为全校女教师节日制作节日蛋糕》,其中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学生5-6人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学生轮流担任班组长,负责生产、组织和管理;成员担任原料采购员、工艺配比师、操作工、质检员、销售员等,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产品。教室、实验室、实训室、车间四位一体,真正实现了“学”与“做”的高度融合。

2.3 建立“赏识激励型”考核模式,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采用加分的欣赏式激励取代“减分”的惩罚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不再是只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考核员工化,采用“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针对训练项目,我们设计了考核手册,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操作技能的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的习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汇报过程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在小组中的统筹的能力等,同时还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2.4 实施“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食品企业生产的特点,实施“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构建“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工期”定“学期”,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安排高一、高二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证书性学习、高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确保企业生产工期不断档。通过“串、并行排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切实保证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本土化实施。

3 以实施5S管理为抓手,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场氛围

3.1 情景熏陶——全面导入CIS系统,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借鉴企业文化,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仿真企业职场环境,建设和营造职业化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学校就处于浓郁的企业和职场氛围的熏陶之中。

3.2 行为养成——引入企业现场管理方法,全面实施“5S”管理

学校按企业精益生产要求,在实训基地实施“5S”(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并在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全面推行。学校编制了《五常管理手册》,制订了详细又切实可行的五常管理规范,把“5S”管理作为专业考核、班级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使“5S”管理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3.3 体系保障——全面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

我校按照合作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管理方法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可持续改进、持续发展。从“基本工作制度、基本工作程序、基本工作标准、基本管理环节”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要求得到了全面落实。

4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4.1 课程标准职业化

将行业、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符合并体现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专业术语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与课程标准对接,将全国专业技能大赛的有关标准有机嵌入,使课程标准适时动态调整。

4.2 课程模式项目化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项目化课程。每个项目以典型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3 课程内容任务化

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基础,选择具有关键性、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

4.4 课程实施行动化

课程按照动态构建和生成的过程,在实施变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课程管理制度、分阶段、分批次、分层对教师进行理念、管理、技术、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分析并解决实施课程改革中在人、财、物、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各种矛盾。课程实施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的方法,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构建理论知识,设计制定好每个项目中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实践性问题,建立信心的探究式解决问题的教学关系。

4.5 课程评价多元化

学生学习的评价以产品样本为中介,以完成工作任务和形成的职业能力来反映,采用现场操作、工作规范、成品质量、团队合作、卫生习惯、职业道德等因素,进行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5 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双师团队的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同时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也在于要有一支师德优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队伍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研发意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建立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首先是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将五年内的“双师能力”的提升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第二实施“企业工作”和“学生工作”两大经历工程,使专业教师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急需的技术,迅速提高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管理学生、指导学生的能力。第三是与合作企业身份互认角色互换,推行校长与厂长、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对接的联系制度。第四是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工程,不断吸收行业里的技术能手到我校任教,通过年轻教师跟班上课的方式,一方面协助师傅进行课堂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向行业大师学习、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好机会。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我校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我校烹饪专业西点方向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探索“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最终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学校与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按照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我校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生产任务纳入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使教学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学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全新的面貌:连续三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金牌,为杭州市餐饮企业输送一流的烹饪技能人才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二届餐饮博览会中,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夏海伟一行在浙江省餐饮协会章凤仙会长、餐博会主委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的“满载而归”展台,夏秘书长听了专业负责人厉志光的介绍我校近三年来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金牌,这在全省是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学校;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将茶文化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创特色品牌专业等特色时连连点头,表示要支持“西湖职高”这样的特色餐饮学校名牌走向全国,争创全国知名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荣胜.打造职教课改“六五模式”提升职教办学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孙斌.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汽车学院校企共同体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1).

[4]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5]姚小英.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论坛.2010(19).

作者:张德成 厉志光

第3篇:企业领导人如何践行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因其与企业利润的实现息息相关,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众多跨国企业将规避风险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倡导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为什么要重点抓安全生产工作?又如何才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进行具体阐述。

为什么要重点抓

企业领导人的职责所在

企业领导人的职责决定了企业领导人必须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领导人是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现今世界上有很大比例的企业领导人并不是企业的实际拥有者,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领导人更多意义上是职业经理人,是为企业实际拥有者打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例如,饭店老板雇佣了饭店总经理来全面管理饭店日常的经营,总经理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现代企业中的绝大部分领导人相当于饭店总经理的角色,通俗说都是为别人“看摊儿”的。所有饭店的老板都期望雇佣看摊儿看得好的饭店总经理,企业领导人的“摊儿”看得不好就面临被换掉的可能。“摊儿”看得好坏的评价标准,是能不能为老板赚取更大的利益,能不能稳健地为老板盈利。仍以饭店总经理为例,平日饭店的经营不错,但如果不幸发生了一场大火,或者发生了群体性食物中毒,又或者饭店负面消息被媒体曝光,任何一个安全生产问题都可能为饭店带来倒闭的灾难,也可能使饭店总经理失去工作。企业领导人的职责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通过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来达到预期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在完成企业目标的同时控制各个环节的风险,保证不发生不可控风险,提高完成目标的可靠度。

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的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发展不仅需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可控和稳健的基础之上。一个大的事故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灭顶之灾。例如,2003年的中国石油重庆开县“12·23”事故造成243名人员死亡,2010年BP墨西哥湾的井喷事故造成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事故对当事企业和利益相关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现代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成本越来越大。企业要发展,必须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稳健进行。

企业领导人职业生涯的需求

当今国际国内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一些企业领导人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所负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如果企业领导人不能很好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很可能终身不得在同行业担任领导人职务,触犯法律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领导人,因疏于安全生产管理而造成重大事故,往往不能再在同行业承担领导职责。不把安全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的企业领导人,不仅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往往还会毁掉个人的职业生涯。

员工希望安全生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解决了基本生理需求之后,就会有迫切的安全上的需要,这种需求使大多数人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会放弃危险性大的工作。一个公司如果安全生产工作抓不好,从业人员会优先选择风险系数低的公司。国际上高风险、高事故率的工作必须支付更高的雇佣成本已经成为共识。安全生产业绩欠佳的企业,一方面因其作业的高风险性失去了潜在的优秀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又必须花费更多的钱雇佣人员来满足公司的需要,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最后,从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的领导人也必须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作业,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即是对人的重视。企业领导人重点抓安全生产工作是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企业领导人为保障自身职业生涯的必然选择。

如何才能抓好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作为企业领导人,又该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呢?

1.安全生产管理要走专业化道路。

打铁还要自身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首先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以及公司各个层面领导人的专业度。长期以来,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许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不是由专业的人员来管理。一些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谓专业化,就是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由专业的人员来承担,企业各级领导人都必须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达到公司的期望。多年来,世界上不断创造优秀安全生产业绩的大企业领导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水平是非常高的。欧美企业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企业领导人的最低安全标准就是一线作业人员的最高安全要求。企业领导人对公司一线员工在遵守安全生产规章方面的期望很高,但如果自身达不到这个期望,就永远不要指望一线员工能达到这个期望。

企业领导人管理的事务很多,在各个业务领域都成为专家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我们建议企业领导人要尽可能多学习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并借鉴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过于技术性的问题可以交给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对于一个企业领导人,如果自己不能成为安全生产管理专家,就多听听并支持公司安全生产专家的建议。没有一个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希望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他们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建议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业绩。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充分尊重并强有力地支持专业人员的建议,对其合理且专业性的安全生产建议的支持也是一种专业行为。

2.以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方式中以制度或者程序管理安全生产,是被广泛认同和应用的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章程,为公司的生产行为和个人提供准则和依据,确保所有行为在制度的框架内执行。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因企业领导人和各级管理者的意见相左造成管理方式差异,对大型公司具有普适性。

企业领导人要组织建立明确的、可操作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建立分级管理机制、风险管控机制、体系审核机制、事故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与直线责任相结合、事故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真正做到权责分明、管理有效。

此外,企业领导人要做的就是接受以制度管理安全生产的模式,组织相关人员建立可操作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建立之后,企业领导人要带头狠抓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没有真正落实的安全生产制度即使写得再华丽,也不会对实际安全生产业绩产生有益影响。一个企业有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能得到有效执行,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都难。

3.以身作则,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

企业领导人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最高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对经济效益的过分关注,使许多企业管理者忽视了稳定可靠的安全生产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和效益提高并不矛盾,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一定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企业往往在一次重大事故之后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倒闭。不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然使企业成本加大、效率降低,企业竞争力减弱,这样的企业怎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有自身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高精尖技术,绝大多数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问题并不是安全人员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领导人的问题。企业领导人要想带领企业创造好的安全生产业绩,就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生产运营中的落实。只有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到生产运营中,才能有效控制其中的各种安全生产风险。

4.项目投资先考虑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投入和支持要给力。

企业投资的项目在经过投资收益评估之后,如果决定继续推进,管理者需要考虑项目安全、环保、费用、进度、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各自特点,又息息相关。安全生产出了问题会耽误进度,增加费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总结众多项目的经验和教训,结论之一就是安全环保相关因素在项目概念阶段就要考虑到位,项目起步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生产管理是基于风险识别的管理,管理者不了解企业的重大风险在哪里就不容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识别项目有哪些重大安全风险,哪些安全生产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不可以接受,都应考虑到位,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必须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需要投入的,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安全生产专业工作者的价值在于通过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来支持企业避免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长期以来,部分企业领导人没有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企业的意义,在人员配置、预算审批等方面的支持能省则省,很不给力。事实证明,企业领导人仅仅在口头上重视安全生产是不能有效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的。安全生产工作没有企业领导人强有力的支持就会软弱无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流于形式。

5.建立健康的安全生产文化。

现在众多研究机构都在研究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有各自独特的安全生产文化。人类工业化历史中一次次惨痛的事故使企业认识到,强制的规定并不能彻底消除事故,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业绩的必然选择。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行为造成的,而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理念的外在反应,人的意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催生良好安全生产意识的最好熔炉。让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意识的转变是企业实现优秀安全生产业绩的源动力。

而在实际情况中,企业领导人管理的可能是几万甚至数十万人的大企业,即使一个领导人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管理好所有的企业员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其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建立健全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营造健康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听起来似乎虚无缥缈,但每一个阶段都是实实在在各项工作的外在体现,优秀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企业以员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必然结果。

领导者想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自身必须首先建立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安全生产,身体力行,树立榜样,要纠正对安全生产文化的理解仅限于“安全无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片面性认识。没有实际行动的说教是软弱无力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在安全生产行动上起到“安全典范”的作用。

编辑 刘莉莉

作者:唐康林

第4篇: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

1、 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从事生产系统的综合统计,做好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

2、根据公司及行业管理要求编制有关报表格式、原始记录表,报部门经理审批,并负责组建生产系统统计网络。

3、 负责生产系统各统计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管理,并对各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和提出处理意见。

4、负责生产车间每天的产品产量的统计工作,保证准确无误,数据真实,对各有关部门报生产部的统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复核。对报出的各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负主要责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通报生产现场情况,为公司领导提供可靠的生产信息。负责向上级或对外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并报部门经理审核及有关主管领导审批。

5、按照公司要求,及时向办公室报告每天生产情况。

6、完成生产主管交给的各项工作,协助、协调生产进度。

7、每日安排好职工日常就餐和加班就餐工作。

8、 完成公司领导交办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5篇: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整理)

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

1、在部门领导下,做好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

2、负责生产车间每天的产品产量的统计工作,保证准确无误,数据真实,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通报生产现场情况,为公司领导提供可靠的生产信息。

3、按照公司要求,及时向办公室报告每天生产情况。

4、完成生产各项工作,协助、协调生产进度。

5、6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 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从事生产系统的综合统计工作。

4.2 根据公司及行业管理要求编制有关报表格式、原始记录表,报部门经理审批,并负责组建生产系统统计网络。

4.3 负责生产系统各统计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管理,并对各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和提出处理意见。

4.4 负责对各有关部门报生产部的统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复核。负责向上级或对外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并报部门经理审核及有关主管领导审批。对报出的各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负主要责任。

4.5 完成领导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生产协调部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一、负责全公司日常生产进度、产品质量指标、设备完好状况、大修计划核查、职工出勤、工作效率等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建账。

二、按时收发各生产单位的日报表,并利用监控录像回放核实有关的报表数据。对每日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考核校对工作负主要责任。

三、负责完成各承包单位的月计划完成情况和各项生产指标与工资挂钩的核算数据。包括各项工程验收和检查、技术研讨、措施分析等进行整理汇总统计,抄报或反馈各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

四、收集调度部记录安排各工区、车间日常生产因材料供应计划,并送交经营部,以备及时供货。

五、负责每天搞好每天碰头会的各单位工作汇报和工作安排部署等项的会议纪要,并拟定出具体执行落实单位,填制派工单下发进行到位落实。

六、监控落实各单位统计文书的统计报表工作,对本部内各项制度所规定的业务。在执行中所发现的存在的不足和生产、安全问题事项,月底汇总统计备档。以便备查考核处理。

七、负责参与生产协调各项工作计划的编制起草和各项调整处理工作。积极做好生产信息统筹。及时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生产目标管理计划。

八、负责部长、副部长日常调度管理中的各项流程管理记录的填写和各种考核记录的统计汇总整理工作。

九、认真完成车间、部室领导安排的其他应急事务,做好领导的参谋。

十、对所履行的职责,因全面生产质量

1. 负责每天收集汇总公司各项指标,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整理汇总,综合分析,建立形成相应统计报表。

2. 按时登记台帐,做到台帐齐全,帐帐相符。能及时为领导提供所需统计资料。

3. 负责汇总公司的统计月报、季报和年报的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各项指标和数据,做到正确完整。

4. 指导和审核车间生产统计工作,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5. 高经济效益作贡献。

7. 完 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6篇:生产部统计员职责

1、 在生产部经理及公司统计员指导下工作.

2、 在与公司统计员协调的前提下,设计、修改、完善各类

数据采集表单.

3、 每月下发统计表单,同时收回上月表单,下发及收回表

单日期由财务主管确定.

4、 对收回的表单进行汇总后电传公司统计员,作进一步汇

总统计分析.

5、 服从生产部经理及公司统计安排的其它工作.

6、 统计项目:

1)工时2)废品损失3)返修工时

4)辅料消耗

第7篇:调度室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

1、 在调度主任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图表、牌版和原始台帐等各项统计工作。

2、 做好死亡事故记录,重大非伤亡事故的专项纪录,非伤亡事故分类综合统计、汇总,以及调度通报等,并分类存档作为永久保存资料。

3、 及时准确的做好月报、年报和有关统计汇报工作,负责填写全矿产量、进尺和月度累计完成情况图表。

4、 按时完成上级规定的报表、台账和有关数据汇总整理,做好综合分析工作,及时向领导提供可靠数据。

5、 将调度通知、接到的传真电文立即送至有关领导进行批阅落实。

6、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于各项统计资料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

7、 对各类资料要妥善保管,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第8篇: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共8篇)

篇一:统计员工作职责 统计员工作职责

6、按时完成单位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仓库统计员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仓库对生产计划外领用漆包线、矽钢片、铜箔等以公斤为计量单位的领用计划,生产计划外领用漆包线用料统计,做到生产统计准确及时,物料流向清晰。

【扩展阅读篇】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

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 (5)署名和日期。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 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2. 条理要清楚。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统计员工作职责 顾名思义,统计员是进行统计工作的。

1.生产系统的统计:根据公司及行业管理要求编制有关报表格式、原始记录表;将相关报表报部门经理审批,并负责组建统计网络;负责对各有关部门报生产部的统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复核,经审批后及时转交相关人员实施;负责向上级或对外填报各种统计报表; 2.采购系统的统计:负责核实、编报、汇总使用部门所提出的物资、设备购置计划,经审批后及时转交采购员实施;负责各种购置物资设备输入系统,并对各种材料及资金进行统计汇总;负责收集、汇总、核实各种统计资料,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协助采购员办理自购物资的报销和对各用户的资金转帐工作;负责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的编报,材料报表的 报批工作;

3.销售系统的统计:根据分销商要求,及时配货,协调库房管理员快速出货并追回配货单;协助货品部主管完成采购货品的分类录入,每日对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及系统录入,为公司提供完整无误的进、销、存数据查录系统;针对不同销售情况合理制定配货单,及时调配,确保销售工作;办理进货、退货(换季、残次品)手续,及时转财务入帐;协助销售人员做好货款催收工作;

车间统计员岗位职责3 统计员岗位职责

职位描述岗位职责

1、 完成具体指定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2、 编制并上报统计表,建立和健全统计台帐制度;

3、 协调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维护和更新统计数据平台;

4、 做好统计资料的保密和归档工作;

5、 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和改进统计方法;

任职资格

1、 统计、会计学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 有数理统计、会计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者优先;

3、 了解相关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具有一定编程、建模能力者优先;

2.负责车间内各项不良数据的统计. 3.可能有的公司还要求做一些文员的工作. 篇二: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三: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 生产部统计员岗位职责

4.4 负责对各有关部门报生产部的统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复核。负责向上级或对外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并报部门经理审核及有关主管领导审批。

生产协调部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二、 按时收发各生产单位的日报表,并利用监控录像回放核实有关的报表数据。

三、 负责完成各承包单位的月计划完成情况和各项生产指标与工资挂钩的核算数据。

六、 监控落实各单位统计文书的统计报表工作,对本部内各项制度所规定的业务。在执行中所发现的存在的不足和生产、安全问题事项,月底汇总统计备档。

七、 负责参与生产协调各项工作计划的编制起草和各项调整处理工作。积极做好生产信息统筹。

十、 对所履行的职责,因全面生产质量

2. 按时登记台帐,做到台帐齐全,帐帐相符。

篇四:车间统计员岗位职责 车间统计员岗位职责

目的:明确车间核算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职权、工作责任,做好

内容:

一、工作任务

1、做好本车间成本和费用的核算,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和财务部汇

2、按期编制经营指标报告,及时提供核算资料,按要求做好各种报

3、根据生产技术部生产指令及时领取净料、辅料、包装容器,领料

时要验收数量,查验检验报告单,认真计量。

4、建立车间内部领料制度,做到物料发放手续齐全,车间领料人在

5、每日汇总车间生产情况及时填写生产日报,上报生产技术部;每

6、每月末结账后及时与供应部核对领料金额、库存净料及(半)成

品、在制品,准确填制材料消耗表、月成本明细表、累计成本明细报表、累计总成本报表、半成品入库单、完工情况表、库存半 成品数量表,报财务部及生产技术部。

7、在日常工作中要有重点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准确了解净料、酒精、

辅料、工时的消耗量,成产周期有记录,为公司成本核算建立原始资料,同时在月末成本分析中有根据的将成本的变化情况分析清楚。

9、参与计算机的应用,掌握电子表的应用,将日报表、月报表、累

10、保管好车间的成本资料,包括传票、成本计算表、其他各种报表

及账本等。

二、工作职权

1、有权按照《会计学》、《统计学》和公司相关规定对车间提出

三、工作责任

3、对不服从领导工作安排,违反公司相关规定造成的不良后果

篇五: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

6 在生产部主管的领导和车间主任的直接指挥下开展工作。

根据生产计划及车间库存量,及时计算生产所需包装材料的数量并填写领料单。

2、职权:车间组长依公司和上级主管授权行使下列各项职权

有权要求仓库及时提供当前生产作业所需材料、产品的品种、配套情况及储量数据。 在保证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下,有权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生产计划的建议。

3、责任:因本人过失造成下列过失,应承担其责任并依相关规章接受处理

【扩展阅读篇】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 (5)署名和日期。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2. 条理要清楚。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篇六: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七: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 生产统计员岗位职责

1、岗位名称:生产科统计员

2、直接上级:生产管理科长

3、岗位职责:

3.1负责根据作业班组实际情况统计各种消耗品的标准用量并制定标准消耗量,每周对各车间班组需用的消耗品进行统计;

3.2负责本部门内外文档、资料的接收、分发、归档和管理;

3.3根据《生产统计表》及仓库确认后的《入库单》统计各种入库数据;

3.4负责将各车间班组提交的经确认的成品、半成品入库单各项数据输入电脑建电子档(存档);

3.5负责将生产部临时性计划传达发送到相关人员手中,并负责追踪落实情况向部门主管报告; 3.6定期对部门(包括车间班组)各种物料的成本进行汇总统计;

3.7负责对未入库的半成品、成品每月进行盘存、核实产成品、半成品的数字,核实废品数量及品种,每月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

3.8根据需要拟定本部门申购物品的报告,经批准后交采购部门实施;

4、工作权限:

4.1有权了解车间班组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第9篇: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

1、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做好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

2、负责生产车间每天的产品产量的统计工作,保证准确无误,数据真实,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通报生产现场情况,为公司领导提供可靠的生产信息。

3、按照公司要求,及时向办公室报告每天生产情况。

4、完成生产主管交给的各项工作,协助、协调生产进度。

5、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工作。

在生产部主管的领导和车间主任的直接指挥下开展工作。严格遵守、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根据生产计划及车间库存量,及时计算生产所需包装材料的数量并填写领料单。 核对领回包装材料,如仓库数量不足及时通知相关组长。

加强与各组长及仓库的沟通,保证生产用料的及时和准确。

核对成品的进仓数量并填写收料单。

每日核对车间内的不合格包装材料数量,及时办理退仓手续。

对贮存在车间、短时间内不再生产的包装材料及时办理退仓手续。

负责每日的生产统计工作,填写各种生产报表。

监督所填写单据的真实性、完好性并妥善保管,及时上交。

依时递交各种报表(日报、月报、年报),并保证各种数据的准确。

每月定期对车间内的材料、半成品进行盘点。

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

2、职权:车间组长依公司和上级主管授权行使下列各项职权

有权要求相关工序组长、领班提供准确的生产品种及其进度情况。

有权要求各工序组长、领班提供准确的半成品料、材料、在制品、成品、用工工时的消耗、损失、产出及其他相关数据。

有权要求仓库及时提供当前生产作业所需材料、产品的品种、配套情况及储量数据。 在保证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下,有权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生产计划的建议。

有责任和权力提出物料领用、产品进仓方面作业流程、手续的修改修订建议,并向上级汇报。 对本职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临机处置权,并及时向有车间主任汇报。

3、责任:因本人过失造成下列过失,应承担其责任并依相关规章接受处理

由于计划不周,调度工作不力,制单不及时而影响车间生产或达不到均衡生产的要求,或发生异常人员工时、物料、能源的浪费。

盘点、核对、制单、报表错漏,或递交上报超过规定时限。

上一篇:纳税筹划学习心得下一篇:学校防暴恐怖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