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社工

2022-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案例社工

社工案例

应用专业的社工方法来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摘要: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应用到社区服务的日常工作中,将会大大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专业价值观、社区工作方法等的应用及案例。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最小细胞,而多个家庭组成在一起居住在某个地区就形成了社区,我们——社工就是服务于这个最小单位的人。社会需要稳定,它来源于人民的稳定,而生活是否幸福决定了人民是否稳定,因此社工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其实包含着伟大的内涵和意义。

我是2009年7月通过考试,来到社区工作的。不干不知道,一干才知道。以前没在社区服务站工作前,服务站的概念在我脑子里是空白的,居委会的概念也只是一群大妈大姐成天围着干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自从在社区工作这四年的时间里,才发现原来这小天地里有那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我们这些小小的社工。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社区工作有着新时代的特色和需要,不能再像五六十年代的家委会,一张桌椅、一副纸笔的办公了。于是,我2010年参加了初级社工师的考试,2011年参加了中级社工师的考试。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发现现在的社区工作非常需要专业知识的管理模式。 “我现在最喜欢来自咱服务站办事,就像到了家一样”,这句话是一位前来办理“一老一小”保险的老人对我说的。这么朴实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的心呢?因为这是一位居民对我工作的肯定,是我干社区工作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社会工作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是一项相当受人尊敬的职业,被人们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工作。”服务对象的年龄层次包含了从0岁一直到离世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服务对象群体涵盖了老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

我深深感到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与其他的工作不应一样,应该让居民感到像家一样。原因之一:办公地点就设在居民区里,不出家门就能把事办了。原因之二:办理的事务均是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事务。原因之三:我们社区社工天天与居民打交道,有的还是自己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使居民感到亲切感,我通常的办法是,首先拉近与居民的关系。问候一声,家中老人好吗?孩子好吗?有时,这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使紧张的居民放松心情、带着情绪来的居民不再激动,然后是仔细询问办理的事宜,能办理的马上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告知其要准备的材料、咨询电话,岁数大的就把信息写成小条发给居民。有时,为了方便一些上班的居民朋友,我还会利用下班或周末的业余时间,约他们前来服务站办理事情,或干脆上门为他们服务。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将专业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社区工作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尤其在对待弱势群体方面,要更加关注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服务,我一直秉持着尊重每个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态度,诚信、平等的对待每个群体、个人,自觉为服务的群体、个人的隐私保密,这样才能得到服务的群体、个人的信任,更好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到了把居民当朋友、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可以把难办的变容易,把复杂的变简单,把敌对的变朋友。很多人知道社区的帮教矫正人员是比较难相处的一类,他们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所以相当一部份人总是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自我封闭性强,因此,如何接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我们社区里就有一位原法轮功人员腾大姐,57岁。在与她初次见面时,我就主动热情的伸出手握住她的手,然后主动介绍自己,特别强调我们是邻居,住在同一栋楼里,可以从她眼中看出一丝惊讶,随后便是惊喜和放松。接下来的工作,我觉得非常顺利,每月的电话访谈,节假日的上门走访,有时在电梯里碰到面,就把该了解的情况了解了。在聊天时我了解到了她家的一些实际困难,儿子上大学,自己又无退休金,只靠爱人每月1350元的退休费艰难度日。于是,我根据低收入的相关政策,为他们家申请了低收入家庭认证,使腾大姐家上大学的儿子得到了政府每年4000元的学费补助。我就是通过这样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增加信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重新回归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怀抱。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还有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只有让像腾大姐家这样的所有特殊家庭生活好起来,社区环境才能和谐,进而实现全社会大家庭的和谐。

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作为社区工作者,要接纳社区内不同的人群、个体,尊重每个个体存在的不同、个别化,在处理问题时,要让案主行使自决权,不要替案主做决定,要为案主保密,不批判案主的任何决定,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案主参考。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情境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所以要为案主提供服务,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将案主放置于他生活的环境中,情境中,再协助案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抉择。社区工作者应当运用生态系统观的工作技巧来帮助案主,协助案主解决存在的问题。1增进适应的技巧:降低个人源于压力经验所发展出来的挫折感。2增进个人胜任能力:去除环境障碍,增进个人的人格动力。3重组生活空间。4重新调整空间的步调、时程与韵律,例如生理时钟、心理时钟与文化时钟。

在协助案主时,我们可用通过案主本人及其身边的家人、朋友等外在资源来降低案主本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挫折感,让案主适应环境和情境,从而增进案主的自决能力,减轻环境情境给案主带来的影响,如果需要的话,并且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可以改变案主生活的环境、情境,通过空间、生理方面、文化方面的调整,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使案主生活的更好。我们社工的角色有:与会者、使能者、中介者、仲裁者、倡导者、监护者。下面,我举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强强是本社区一名初中生,她的母亲由于离婚,一直辛苦地带着孩子,在小区里送送报纸、牛奶,抽空给小区里的别人家买买菜,干干小时工的工作,收入非常有限。最近,见到他的母亲,就向我们诉苦说,孩子受同学影响,经常上网玩游戏,天天很晚回家,到家也不做作业,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老师也反应强强还经常旷课,不完成作业。但母亲迫于生计的需要,没有时间帮助强强学习功课。

作为社区工作者,可以扮演使能者、中介者、倡导者的角色,帮助强强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下策略:

1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案主缓解网络游戏上瘾的情况。例如,拓展强强其他的兴趣活动,每次社区的青少年活动都邀请他参加。2加强与强强母亲进行会面,提供母子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协助孩子了解母亲对他的关爱,鼓励孩子关心体谅母亲,共同承担生活的责任;另一方面,帮助母亲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改善和提高与孩子沟通的技巧。3修正强强的不良行为,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逃学旷课、沉迷网游的行为。4通过社区社保主任,协助母亲寻找一份更加稳定,收入更高些的工作,以便能够有较多的时间来关心儿子。

以上是我们通过实践,不断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的实例。虽然社区工作繁琐、劳累,有时甚至会招致误解,但社工的使命始终在我心里。我愿做一朵小花,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去馨香,愿我们的每个居民、每个家庭更加幸福,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昌盛。

第2篇:社工案例题

一、某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公益性就业服务组织,主要是安置“4050”失业人员,从事社区保洁服务工作。其资金来源,一部分是享受国家有关政策的提供,另一部分是通过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后勤社区化服务而取得。受当前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社区一些企业面临困难,影响了社区服务中心的正常经营活动。例如:社区服务中心承接的某小区的保安工作和某机床厂厂区的卫生保洁工作,由于物业管理中心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不景气,终止了保安、保洁服务协议,至使社区服务中心70余名员工面临下岗。这些下岗人员派代表向社区服务中心反映心中的不快和求职的愿望,询问有无解决的办法。假如你负责这项工作,请你写一封回信,向代表表明下一步的对策。

面对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社区服务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危机,迎接挑战。第一:员工自身要认清形势,使每位员工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作好应对准备,学习一技之长,提高自身能力。第二: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开发就业岗位。第三:依靠国家有关政策,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承接地区办事处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安置待岗人员工作。第四:鼓励个人自主创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帮助创业。

二、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在的社区有为数不少的待业青年,试针对这些待业青年的需求,选择一种适当的社区工作模式,并拟定一份相应的社区工作方案。

需求分析:一般情况下,青年待业的主要原因是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和就业渠道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案例应该根据具体调查进行分析设计,运用地区发展模式来解决该社区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设计:

(一)工作目标

任务目标:通过地区发展,帮助该社区待业青年顺利就业,建立一套转变待业青年就业观念、培训他们的技能和促进他们顺利上岗就业的体系。

(二)实施策略

1.了解现状和需求

通过海报宣传、报名,调查问卷、个人申请以及个案访谈等方式统计待业青年人数,充分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待业青年信息数据库。以社区居委会、社工、待业青年代表以及社区志愿者等人组成“待青就业”居民小组,召开小组会议,分析社区青年待业的原因,讨论解决的措施,形成大概的策略框架。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针对“待青就业”居民小组会议的结论,联合居委会社区精英的力量,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开展“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就业形式”等内容的讲座或 1

者座谈会,另外采取个案访谈和家庭动员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待业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刺激他们的就业欲望,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上网搜索、社区相关机构劳务需要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建议等信息,收集劳动力市场需求。“待青就业”居民小组走访社区精英和相关机构,调动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拥有的专业人员和设备,开展各类相应的职业培训。培训完后,有相关证书的就要拿到,没有的就鼓励参加考试获得。如果两项都没有,可以请求权威单位或者培训单位或者居委会开技能证明。还可以向社区内外招收志愿者,协助培训。此外还可以向政府等相关部门请求支持。

4.拓宽就业渠道

设置就业信息公布栏,把上网搜索、社区相关需要劳务的机构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公布出来,居委会写推荐信,积极鼓励待业青年前去面试应聘;委托社区精英人群支持和帮助待业青年就业,动员居民介绍岗位;在社会事业相关部门登记失业;对符合低保或者失业的青年要积极申请;寻找厂家建立长期人力供给关系。

5.监督改进执行进度

“待青就业”居民小组组织人员开展单位走访、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和其它方式及时收集已就业青年的满意度和单位意见,对不合适或者不符合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配和“回笼”培训。对一些仍未就业的青年也要继续开展个案工作。另外检查促进待业青年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建立,必要购买失业保险等。

(三)效果评估

通过单位走访、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和其它方式收集已就业青年的满意度、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的评价,撰写评估报告。用文字形式将“促进待业青年就业”方法理论化和形式化,长期应用。

案例三:

某城市小区的居民被附近一个建筑工地项目严重干扰。噪音下许多居民无法集中精力,工地的长明灯使许多无法入睡。还有的人甚至产生轻微的病症,如头痛和眩晕。社区工作站的工作者依据居民的意见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搜集了噪音的具体数据资料,与居民一起到建筑公司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最终从建筑公司得到一定经济赔偿,并且成功阻止了建筑公司的扰民行为。

问题:简要描述社会工作者在该案中采用了哪些专业方法?

本案例描述的社区行动中,社区工作者几乎运用了专业社会工作的所有主要的方法:与居民进行个案访谈,以了解居民的困扰和需求;用小组工作的形式明确核心成员的分工;用社区组织的策略与相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等,结果满意(损失方获得赔偿,阻止以后的扰民行为)。

案例四:

创建社区养老示范社区的方案

1. 目标:通过,为老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实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区„..

2. 具体措施:

了解社区老年人状况和需求

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以日间照料室

拓展为老服务内容,如牵线搭桥联系社区内企业、单位承担养老服务; 加强养老服务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保证信息通畅

培育一支养老队伍,有偿的,无偿的,亲情的等等

开展“孝德文化”教育,以家庭节、合唱节等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在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个案及小组工作方法是常用的三种大专业方法,一般会根据服务目标来选择具体的方法。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问题与需求。了解居民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保障。而居民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可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召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等科学方法才能准确了解,从而为服务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2、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整和社区内外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体服务,会面临人群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要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发现、挖掘、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基本能力。

3、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辅导服务。社区居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需求,同时每一个居民在面对剧烈变动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时,又有其个别化的需求,社区针对两种不同需求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往往被社区社工用来满足居民情感生活、心理安抚 、家庭调适、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整和社区内外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体服务,会面临人群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要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发现、挖掘、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基本能力。

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责

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在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时,协助口岸党委、口岸委为社区居民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二、宣传有关帮扶救助的政策法规,提供有关帮扶救助工作的政策咨询服务。受理低保、困难家庭和持证人员医疗救助的申请,对申请家庭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公示,并提出审核意见。

三、负责将低保证、困难证、低保保障金、各项临时救助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及其它帮扶救助款物发放到户。

四、开展对辖区内优扶对象、老年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户等的帮扶救助服务工作。

五、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对困难家庭各项援助措施的落实工作,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并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六、组织辖区内符合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公益性劳动。

七、定期走访辖区内的低保和困难家庭,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情况。

八、建立低保、困难、医疗救助家庭、城镇三无对象、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档案资料和各类帮扶救助工作台帐,按上级民政部门和帮扶救助机构的要求,及时、准确填报有关帮扶救助工作报表。

九、定期组织辖区党团员、文明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有至少占社区总人口3%以上的志愿者队伍,为孤、老、残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条件成熟的社区可建立应急服务体系,对居民急需的水、电、燃气、房屋修缮和突发病人送医院等提供应急服务。

十、组织辖区内有一技之长的无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协调各类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微利有偿的家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

十一、为辖区内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系列配套的养老服务。

第3篇:社工个案案例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扶沟县,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后来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哥嫂离婚。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在甘肃去世,另一个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王加栋的父亲曾经跟随毛泽东一块打仗,后来被俘,幸运的是他父亲逃脱回到了家乡,但又不幸的是最终被发现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栋才十岁。马xx老人体弱多病,看病开销比较大,儿子儿媳不孝敬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觉得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经历: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 1

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哥嫂离婚。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

三、主要问题

1、老人年迈多病,无人赡养,生命得不到保障。

2、儿子儿媳没有尽到他们的赡养责任与孝敬义务,家庭关系不和谐。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经历使她心理上受到伤害,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4、上访之路艰辛,生活无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案主生活悲惨。

5、案主本身不具备上访方面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无法为自己争取相关利益。

四、服务目标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状况。

2、改变案主儿子儿媳的观念,促进家庭和谐,使案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引导案主表达不满情绪,提供机会让案主宣泄内心的负面感受,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困扰,从而进一步了解案主的问题。

4、利用媒体宣传等途径,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5、帮助案主了解国家上访方面相关政策,联系相关政府部门,最大程度的为案主争取应得的权益。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又称为危机调适模式。危机是指由于突发事件或一系列长期存在的负面困扰打破人们原有的生活常态,给人们带来了

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贝尔金等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案主情况较符合第三种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认识生物遗传和环境学习的综合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的策略。除了考虑案主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案主的家庭、亲属、社区的影响。当案主处于危机状态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克服时,社会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状态给予帮助。针对本个案来说,案主儿子儿媳不孝顺、自身体弱多病,在外上访,衣食无着,自己很难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2、本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者认为,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家庭结构存在异常造成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家庭结构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由于对家庭结构的强调,因而结构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家庭进行结构性改变,问题的解决只是该整体目标的一个附带项目而已。它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社工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针对该案主家庭情况,我们采取家庭访谈的方法,通过参与、强化、描述、重演、改变观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来给予家庭互动以一些即时性的具体指导,找出导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帮助家庭调整其互动行为的基本结构。

3、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分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应该争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的,个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将心理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强调动用直接和间接的社会资源。针对案主,我们应从旁适时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不批判的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等原则来引导案主正确认知,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也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5、为案主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多渠道地提供上访信息,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媒体介入、动员社会力量等为案主最大程度的争取应得的权益。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案例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结合相关社工专业价值观、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则,并根据案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个案。运用访谈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议及意见,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在家庭方面,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改变家庭结构,促进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评估:在治疗过程中,社工始终秉持爱心、耐心及专业知识技能为案主服务;以案主之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对在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遵守保密原则;以负责的态度维护社会正义,改善社会环境,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等为案主服务。在服务结束后,案主情绪稳定,家庭成员关系有所改善,而我们对案主的上访问题经过多次尝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社工员在介入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与个案对象的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

基本情况,需求、诉求、问题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无目的的聊天。

2、当案主出现失衡的时候便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途径:调整自身对事物看法或改变造成问题的环境。结合本案例服务对象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源于生活困难。我们在当中除了调整其对事件的看法外,更应为其创造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条件。

3、在本个案中我们价值体现在多重角色结合和不同资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层面上的充当辅导者、教育者角色;在寻找资助计划上的扮演资讯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辅导过程的推动者角色,结合不同层面的资源,如我们自身的网络、工作站、社工组织等,并从专业角度上评估服务对象的目前需求等。

4、社会工作者并不能直接给服务对象以物质上的支持,但不能给予这些是否就代表社会工作者束手无策呢?我们认为不是的,目前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者只可以做心理层面的工作,一旦碰到现实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就会显得单薄甚至可有可无。我想这些都是因为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理解不深刻所造成的。

第4篇:社工案例分析

案例二

一、基本资料:

小梅,女,24岁,中专毕业,已婚,2008年7月诞下一子,目前待业在家。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小梅的母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因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状况不佳(动过手术,切除了一个肾脏,并因高血压导致小中风),所以至今无业,无固定收入。而小梅的父亲患有听力障碍(耳聋,须辅助助听器),虽有份较固定的工作,但是收入却不高。还有小梅的丈夫自从去年退役后(因系外地户籍,加上学历低以及缺乏技能等原因),一直待业在家。

个人经历:

小梅曾在中专学习办公自动化的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大专,由于家庭的经济问题,她只读了一年便退学了。小梅一直想早日为家里分担压力,所以退学之后,她尝试做过不少工作,曾经做过手机促销员,公司流程操作员以及投资顾问等,但收入都不高,只够自己开销的。后因结婚生子回家,一直待业至今。

三、主要问题:

小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与丈夫经常吵架,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加上宝宝的出生,经济的压力等因素,从而导致小梅情绪低落,并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焦虑和消极。

四、问题分析:

家庭方面:

小梅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身体也都不太好,在小梅结婚前,就一直是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勉强维持着日常开销以及母亲每天所服用药物的费用。现在小梅结婚了,丈夫作为上门女婿与小梅的家人同住。但是自从去年小梅的丈夫退役后至今没有参加工作,加上有小梅今年刚出生的宝宝,对于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个人方面:

小梅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想尽快缓解经济压力,但是她目前处于哺乳期,还不能外出找工作。性子有些急躁的小梅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和一些负性想法投射到其丈夫身上,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夫妻之间经常发生不愉快争吵,甚至闹离婚。

五、服务计划:

通过与小梅的家人,特别是与其丈夫的深入沟通和协调,进行家庭治疗,从而改善小梅与其丈夫之间的关系,缓解小梅的情绪,消除她的焦虑,并提高她的信心,让她看到生活的希望。

六、服务过程:

第一节:社工与小梅进行见面访谈,详细了解导致她焦虑情绪的原因。通过交流,社工发现刚做母亲不久的小梅,既沉浸在新生命给她带来的喜悦和希望中,同时又面临着经济造成的压力和不安。处在哺乳期的小梅很想外出务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能力找工作的丈夫却高不成低不就。沟通的缺乏和经济的压力是导致矛盾的源头。

第二节:社工到小梅家进行家访,与其家人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通过访谈,社工了解了小梅丈夫的一些想法,其实小梅的丈夫意识到家里经济状况欠佳,他也想外出赚钱,为家里出力,但是不想出岛工作。因为他感觉自己学历低,又不会什么技术,出岛工作难找,还要租房子开销也大,离家太远就不能照顾到老婆和孩子。小梅的丈夫觉得能在岛上找份工作比较适合,只是一时间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将自己的想法与小梅沟通过,在小梅眼中,丈夫成了好逸恶劳,对家庭不尽义务的人。

第三节:与小梅夫妇见面访谈,为了缓解他们之间紧张的气氛,社工先通过聊家常的方式慢慢进入主题。首先,社工帮助小梅与丈夫共同回忆了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一段美好时光。然后,再让他们写下了彼此的优点,以及互诉自己的需要(理想中对方应该做到哪些才能令自己觉得满意)。之后,通过社工的引导,沟通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共同制定了今后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四节:转变小梅丈夫的就业观念,鼓励他尝试外出工作。在上次访谈中,社工了解到前两天有人给小梅的丈夫介绍过一份保安的工作,可是他没有去。通过此次访谈,社工了解到是小梅的丈夫认为自己虽然没有高学历和特殊技能,但

是保安的工作时间太长,工资待遇底,又学不到什么技能,对以后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此外,他认为如果朋友看到他有了工作,就不会再帮他介绍其他的工作了,这样就会失去好的机会,所以他不想去做。通过解释和分析,社工指出了小梅丈夫错误的认知观念,同时鼓励其进行过渡性尝试,最终与小梅的丈夫达成了协定。

第五节:与小梅再次沟通。既然小梅的丈夫答应去尝试保安的工作,社工就希望小梅在丈夫刚开始做保安的头几天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如果丈夫遇上困难或者失败,不要一味地责怪,而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平时也要加强与其丈夫沟通以增进感情。

第六节:了解小梅丈夫的工作情况。小梅的丈夫觉得保安的工作有些枯燥,发展机会不多,但他表示会坚持下去。不过他认为趁现在还年轻,最好是能学一门技能,他告诉社工说很想学驾驶。但是考虑到家里经济状况,不知如何向家人开口。社工鼓励其自己与家人沟通,必要时社工会从旁协助。

第七节:及时了解小梅丈夫与家人沟通后的情况。当小梅听到丈夫说要去学开车车时,心里有些矛盾,她犹豫了。但她看到了丈夫日益的进步与改变,让她有了希望,坚定了信念,也觉得应该鼓励和支持自己的丈夫,所以最后表示赞同,并与丈夫将这个打算与父母进行了沟通。小梅的父母还是深明大义的,经过考虑,最终同意出钱让女婿去学驾驶。

第八节:扩大小梅的交友圈,进一步提高她对生活的积极和热情。小梅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是缓和了,但是社工考虑到小梅长时间在家带孩子,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少了,这无利于她的身心健康。而已经身为人母的小梅,如果再要求她前来参加一些高运动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就不太适宜了。所以,社工组织了一次非正式的交流会,对象主要是年纪与小梅相仿,也都是初为人母的社区青少年,大家就孩子这一话题进行展开自由的讨论。通过活动小梅转移了注意力,放松了心情,扩大她的交友圈,提高她的自信,并从别人带孩子的经验中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

七、效果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小梅与其丈夫紧张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缓解。小梅的丈夫认识到自己原先对择业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他愿意去尝试,去改变现状。而小梅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懂得了支持和

鼓励丈夫。最可喜的是他们学会了相互沟通和体谅。丈夫的转变使小梅对生活有了希望和热情。

八、工作反思:

表面上看,好像是小梅有较大的问题,但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丈夫对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造成了家里一定的经济压力,以及小梅与其丈夫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他们夫妻之间关系紧张,从而又使小梅产生低落的情绪和焦虑等问题。所以要解决小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她的家庭问题,社工只有解决“系铃人”的问题,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的帮助小梅走出困境。对于家庭治疗,社工平日涉及的不多,还不够成熟,只有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但是总体做下来感觉还挺好的。

九、跟进服务:

定期的与小梅和其家人进行联系,及时掌握情况。特别是对小梅的丈夫要进行跟踪服务,关注他的工作情况,鼓励其信心。

第5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生活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消极的心态较为严重。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发掘其优势,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社工寻找服务对象周围的支持系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学习和生活。

三、服务计划

(一)长期服务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理性信念,增强自信心,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自我完整发展。

(二)短期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看待平时学习中的考试测验,消除过度紧张焦虑情绪;

2.增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能力,消除家庭沟通障碍,从家庭获取更多支持; 3.增强服务对象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迎接中考;

4.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现状,为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三)服务计划

1.和服务对象探讨现状,了解考试失败的原因。服务对象平时学习较为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分析,寻找考试不理想的原因;

2.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法,改变非理性信念。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让服务对象明白非理性信念对人的影响,并从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讨论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

3.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与服务对象讨论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消除沟通障碍;

4.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其现状,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迎接中考的到来;

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社工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和家庭方面的

资料。

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纳,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着手,从服务对象喜欢的网络游戏谈起,并运用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谈话中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如对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讨制定了服务目标,并很高兴答应社工约定的下次见面的时间。

(二)第二阶段

目标:消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减少对考试的焦虑;增强家庭沟通,获取家庭支持。

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回顾分析考试的经历,分享考试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家庭成员的反应。服务对象从考试的失败讲述到生活中家庭的压力,情绪有点起伏,社工运用同感表达对其感受的理解,同时给予其发泄的机会,使其情绪得以疏导。另外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共同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寻找服务对象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提出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办法。社工和服务对象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更好的增强家庭沟通,从而从家庭系统中获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第二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在看待考试时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主动的要求改正,树立理性信念。会谈后服务对象回家主动的和母亲沟通,告知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母亲认识到家庭期望对他产生的压力,母亲表示尊重他的想法,这点让服务对象异常高兴。

(三)第三阶段

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自我和现状,订立适当的计划和目标;探讨改进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成绩。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服务对象的考试历程,以及服务对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感受,同时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反思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并由服务对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工针对服务对象考试遇到的状况也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然后社工和服务对象讨论了服务对象的目标和现状,并看清楚两者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思考如何缩小差距,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第三阶段的会

谈,服务对象掌握的应对考试紧张的一些方法,会谈后的一次考试中,服务对象采用了会谈中的方法表示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紧张。通过采用社工分享的小技巧,在会谈后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进步。

(四)第四阶段

目标: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协助其树立自信心。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针对之前面谈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工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优点,并重新树立自信心。通过第四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考试的小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自信心也逐渐的树立。

(五)第五阶段

目标:疏导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绪;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毕业规划;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来自家庭和自己的压力让其感觉十分沉重,对未来充满担心,社工运用同感和疏导等技巧,疏导服务对象的消极情绪,让其勇敢面对现实。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毕业规划问题,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讨论出两种方案,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将该如何选择。通过第五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的悲观失望情绪得以疏导,同时对自己的的毕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毕业必须上高中的认识,并对社工给与的建议认真考虑,并根据社工的建议选择了技校继续上学。

(六)第六阶段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增强其自信心;做好结案的准备,处理服务对象离别情绪;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状况给与鼓励和赞赏,并鼓励其一直坚持下去并做的更好。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探讨结案事宜,因为服务对象状况已经改善并且稳定,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将会结束辅导过程,但是以后还可以继续联系。通过第六阶段的会谈,社工发现服务对象的自信心逐渐的增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沟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现状比较稳定。

五、过程评估

(一)服务对象方面

因为是服务对象主动的寻求社工的帮助,所以社工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的比较顺利。在服务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的情绪很低落,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周围的系统不仅没有给他很大的支持,反而在责怪他,使得他的自信心在逐渐的降低,一味的压抑自己。后来通过社工的跟进,服务对象逐渐放开自己的心门,和社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主动的去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在跟进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感谢社工一路的陪伴和鼓励,让他度过了中考前艰辛的日子。服务对象现在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并表示会积极的努力,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社工方面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社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积极聆听、同感、尊重和接纳,和服务对象一起共同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制定改变的目标。同时社工不断的给与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逐渐的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最终和服务对象一起达成服务目标。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现已从本校毕业,在另外一所技校上学。社工和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所以经过与服务对象和督导商讨后,社工决定结案。

(二)服务对象现状

在新环境下,服务对象担任班干部的职责,取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对象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里面占据第一名,总成绩在班级也名列前茅。在家和母亲的关系沟通交流增多,并表示自己现在长大,理解母亲的辛苦,没有再同母亲发生争吵。

(三)目标达成情况

中考前服务对象的考试焦虑情况得以缓解,并为自己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中考后纠正非理性信念,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新环境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家庭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改善。综上所述,该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

(四)反思与结论

1.社工应该让服务对象多思考,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自决的

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2.社工要灵活的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并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在个案的跟进中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3.社工在面谈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能力引领案主的讲话,不能由服务对象盲目的引领谈话。

4.社工要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

5.社工要给与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并让服务对象坚信社工将会和其一路同行。

第6篇:社工案例《心灵捕手》详解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学生作业专用纸

社会工作概论

——《心灵捕手》若干问题

1:案例中各个心理治疗师分别对案主采取了哪些治疗方法,无效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位心理治疗师,是一个有自己出书的知名心理专家,但是敏感的小韦在接受这些治疗师治疗之前已经读过他的著作,已经对他的观点、性格等有所了解。该治疗师从认知角度与小韦进行沟通,小韦先是坦言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肯定了治疗师提的叫他不要再搞事了,不要任意妄为,不要荒诞不羁。并且承认了自己存在着对别人隐蔽自己。当治疗师要更深入了解他的事情的时候,小韦就开始了自己的反击,用脏话攻击治疗师是同性恋等等,结果将治疗师气走了。

无效的原因:心理治疗师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帮助来访者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采用的技术有很多,但关键还是咨询师的真诚、信任、同感、以当事人的利益为重,还有咨询师敏锐的洞察力,他的咨询技巧对峙、澄清、反复逼问等的巧妙运用。但是第一位治疗师总是一味的强调小韦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根本没有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形成对峙的局面下,面对小韦的言语攻击,治疗师反而先于放弃了,这个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位心理治疗师采用催眠疗法,小韦本来已进入催眠状态,刚开始真实回答了医生的几个问题,但是当治疗师的问题触及他小时候的伤痛时,小韦竟能从催眠的状态中自我清醒过来,并开始唱歌,结果同样将治疗师气走。这一次说明小韦的自我防卫意识很强烈,也说明小韦当年所受创伤程度是非常深,对他本人的心理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无效的原因:此次医疗师对案主采取的催眠疗法,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除了催眠师之外,旁边还有两个人,这就不符合对案主的私密信息保密性的要求。根本的是,小韦本来就没有咨询和催眠的动机,他有很强的攻击性,又有足够的智力配合,他又一次成功地击败了催眠治疗师。催眠治疗,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催眠中的治疗”,并不是来访者来了就躺下就催眠,而应该是先建立关系,与来访者一起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再向来访者说明催眠治疗的意义,经与来访者协商同意后,才可以进行催眠。由此可以说,催眠所以能够成功并有疗效,不全在于催眠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而在于建立与案主心灵沟通的桥梁。此次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把案主看成一个独特的个人,没有重视到案主对过去的创伤和现在面临的困难问题的个人看法与感受,反而一味的照本宣科的进行自己的治疗,这就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第三位心理治疗师桑恩,在和小韦第一次会谈中,面对小韦发起的多次攻击,桑恩每次都很尊重地、很有兴趣地倾听和回答,使得小韦无法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攻击。可是在治疗快要结束的时候,小韦还在对自己的妻子进行言语上的侮辱,桑恩被激怒了,他气愤地掐住了小韦的脖子,直到小韦说“够钟了”。桑恩由于受到强烈的攻击,他也受到了伤害,治疗后他也很痛苦,但是,他最后还是决定约威尔下次见面。这也间接的说明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不是没有情感,不是不会发怒,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发怒和痛苦之后,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这一次会谈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心理治疗师能尊重和接纳他人的话,就能与攻击性很强的来访者建立初始会谈的关系并使会谈继续下去。

第二次会谈,不是在办公室里,是在河边。这次会谈桑恩发现小韦的桀骜不驯背后实际上是深深的自卑,他敏锐地洞察到小韦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来源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韦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让桑恩对小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充分体会到了小韦的心理。第三次会谈,桑恩就说了一句:不准抽烟。两人陷入长时间的对峙中,但是桑恩一边关注着时间一边关注着小韦的各种动作表现。第

四、五次会谈,两人讲了很多自己的笑话并且桑恩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事情。第六次会谈,小韦虽然聪明绝顶却无法看清楚自己的问题,桑恩认为他不能正视自己的需要,不能和不愿意主动,并且谈及志向时候,小

第 1 页 共 2 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学生作业专用纸

韦不坦诚。随即桑恩下了逐客令,认为小韦在浪费他的时间。

第七次会谈,在桑恩和林保的争吵中开始。当桑恩从小韦的档案中了解到小韦的往事,被人舍弃和被养父虐待的事情,明白了威尔的自卑的根源。后来桑恩反复用同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连连逼问小韦,小韦无法控制内心的那份痛楚,只有痛哭流涕和桑恩抱在一起,从而桑恩将小韦的内心打开。此次心理治疗是成功的,这七次会谈也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和原因。

2:案主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小韦形成这种桀骜不驯、没有远大志向、害怕面对现实等诸多问题的原因有:

①童年的遭遇:自幼就被自己的亲人舍弃变成一个孤儿,后来每晚都要受到喝醉酒的养父的虐待,用戴着戒指的手打得他满身伤痕。②在爱情方面怕再次被舍弃:在他与女朋友的交往中,女朋友多次要求与他的家人见面,小韦开始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家里面的情况。但是在最后女朋友的要求让小韦爆发了,愤怒的说出了自己童年的经历,这就表现出缺乏爱的能力,是由于曾经被自己爱的亲人,和爱自己的人舍弃。

其实小韦到最后还是自己明白了很多的东西,心里的防线已经濒临崩溃,在工地,朋友之间的一些话,让小韦明白朋友都是希望小韦能够进取,能够成才。

3:最终有效治疗案主的方法是什么? 最终有效治疗小韦的方法是桑恩的方法,桑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小韦开始建立了真诚沟通的前提,在后来面对小韦的各种攻击,包括对自己妻子的攻击,桑恩选择了尊重和接纳小韦,这样就使其与攻击性很强的小韦建立初始会谈的关系并使会谈继续下去。再后来,桑恩运用了倾听和倾述等多重方法,了解到了小韦心理存在的问题,让自己体会到了小韦的心理,并开始对其开始疏导。在疏导的过程中,桑恩对小韦充分的信任,并非强求他一次性的解决问题。但是后天出现了多次的对峙,包括面对小韦的不坦诚,桑恩的逐客令,导致两人的会谈一度陷入僵局。后来,在对小韦过去事情的了解情况下,并自己有同样的经历,用亲身经历换来了小韦防线的崩溃,两人相拥一抱。

在治疗过程中,关系的建立总是大于技术和理论的运用。桑恩,就是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渐渐的和小韦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再者,桑恩用真情、关爱来融化了小韦内心的坚冰。第一次当激怒桑恩后,他知道小韦的攻击是想再次验证他会被抛弃,而桑恩选择了继续治疗,他几乎思考了整夜。第二次,桑恩突破了常规的设置,带小韦来到治疗室外的湖边,来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第三次,桑恩选择了沉默,来观察小韦的一举一动。第

四、五次,桑恩和小韦各自讲了笑话,打破沉闷的气氛,且桑恩用自己和妻子的故事来感化小韦在情感方面的抵触。第六次,桑恩对不坦诚的小韦下了逐客令,让小韦体会到了桑恩的用心。第七次,在桑恩和林保争吵中开始,桑恩了解到小韦和自己的童年经历的相同,两人相拥,小韦心里防线彻底没有了。桑恩用真心、关爱融化了小韦心里的坚冰。

第 2 页 共 2 页

上一篇:小学防溺水教育讲话稿下一篇:烟草行业信息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