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浮躁心理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青少年的浮躁心理

毕业班学生学习浮躁心理的疏导

学习上的浮躁心理,原本较多体现在初中和高中毕业班学生群体中。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择校热、招生大战等现象在整个社会愈演愈烈,以及不少小学毕业班学生提前进入青春期,面临着小学毕业考试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发现,不少小学毕业生的情绪极不稳定,时不时处于浮躁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在学习准备上方面,有的不做必要的学习准备,有的学生在学习准备中不善于反思、总结;在课堂学习方面,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过简单,不值得一听,或者觉得太难,只是作出认真听的样子,其实人在心不在;在课后巩固方面,表现在学生希望一下子能够把作业或者复习工作完成,巩固过程忙中容易出错;在阶段测评方面,或者担心测评中成绩不好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或者对考场上的一点声响、光线、人影等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注意力涣散,或者一味赶进度造成错答、漏答或原本掌握的知识却不知如何答题……这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小学生平稳度过小学和初中相衔接的关键阶段。

因此,我们有必要坚持以学生为教育根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反思小学毕业班教育工作,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的整合,探究有效疏导小学毕业班学生学习浮躁心理的策略,使他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享受成长的快乐,以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去。

一、小学毕业班学生学习浮躁心理的疏导教育原则

1. 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改革以来,主体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越来越承认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浮躁心理疏导内容上要考虑学生的现实需要,过程开展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

2. 趣味性原则。浮躁心理疏导教育的相关活动应该避免枯燥的讲解和灌输,力求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力图符合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活动首先感受乐趣,寓教于乐。

3. 差异性原则。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要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不强求一致,鼓励学生更快地克服毕业阶段浮躁心理,同时也要允许学生缓进,鼓励学生缓进。

二、有效疏导小学毕业班学习浮躁心理的几大途径

(一)背靠课堂教学

1.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队会加以疏导。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队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效果已经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围绕克服学生的学习浮躁心理,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浮躁心理问题,可以开设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队会。课的主题可以确定为是“合理的定位”,教育学生虽然面临小学毕业考试,但是不要过分紧张,不要太在意,要认识到小学毕业只是人生学习路途上第一次小考验,不可能会决定人生路;可以定为“中学不神秘”,邀请几位初中生“现身说法”,教育学生中学的生活和现在的学习生活相似,而且面对激烈的竞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定为“完成自己的理想”,教育学生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不逃避,不退缩,用自己的坚毅行动,克服面前的困难,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理想而不断努力。还可以设置主题“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志向持之以恒”、“宁静以致远”等等。

2. 发掘各学科教材中心理疏导的资源。新课程教材的编排,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非常注重学生心灵的完整,重视学生心理的发育,这就给我们在各科教材中发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浮躁心理的疏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在教学的尾声,可以这样发掘其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份沉静,一份慈爱,一份耐心,正是这一份沉静,一份慈爱,一份耐心,使苏珊用心灵听到了小男孩的惶恐、无助,并且用她的美丽语言疏导,使小男孩拥有了对生命的善良、温情和向往。而这一切,是建立在静心倾听的基础上的。让我们也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追求自己的责任与梦想。比如教科版的六年级上册中“奥斯特用十几年时间潜心研究,才发现电磁转换理论”,又何尝不是疏导浮躁心理的好资源呢?其实数学、英语乃至音乐、美术等课程,哪门课不可以挖掘出相关的教育资源呢?

(二)强化师生沟通

1. 技巧指导让学生更轻松。面对小学最后阶段的学习,学生一方面觉得压力重、任务多,另一方面又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心浮气躁。究其原因,一是自己的理想定位不明,二是做事缺少条理性。所以教师首先教育学生立下恒久志向,而不是常立志。教师要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立下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志向;教师要反复告诫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久坚持的道理。其次指导学生重视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有计划,多做相应的筹划,不但要目标明确,相应的步骤、行为也要安排妥当。二是要求学生有始有终,不焦躁,不着急,集腋成裘,积沙成塔,一步步达到目标。

2. “心情周记”说出真心话。不少毕业班学生生理上越长越大,心理上却越来越“脆弱”,承受挫折能力也降低。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后,并不愿意讲给父母听,能够交心的朋友又很少,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心情感觉压抑、烦躁。其实这些普通的心理困惑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比如开展我手写我心的“心情周记”活动,学生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倾诉心中蕴藏着的疑惑、苦闷、烦恼等!教师则做适当的批阅和批注,了解、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心情周记”当作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了解、化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好途径,在学习生活中及时疏导。

3. “语言”鼓励让孩子更宁静。身处信息时代,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途径有很多,笔谈、电话、电子邮件、QQ等都是有效且高效的途径。但是无论使用何种途径,主要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师生之间沟通的。教师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比如恰当使用口头语言,课间和学生聊一会儿,谈谈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让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知心的朋友。比如恰当使用书面语言,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教材上做适当的点评和批注,或者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心灵共振。教师尤其要注意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在教学中用大拇指勉励优秀学生,用眼神关照中等学生,用击掌鼓励后进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营造静谧氛围

1. “静心操”让心灵静下来。虽然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是繁忙的,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的间隙开展一些需要静心静气才能完成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调剂自己的心理。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弹琴、下棋等,或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的一些方法,如自我暗示。这样的“静心操”每天的时间不用很多,却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校要让环境也能起到育人作用。比如在校园,在走廊、黑板以及班级园地、黑板报等处,张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名言警句,展示学生摘抄名人名言,课余时间播放幽默、宁静的音乐,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教室里创设图书角、动物角等,使教室更加幽雅、温馨、美观,营造浓浓的宁静的环境。

(四)教师、家长合力

1. 各科教师间协同。学习浮躁心理的疏导是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但操作起来,往往涉及到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师要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其他教育,以班主任为中心,协调各科教学,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德智体美诸教育互相渗透、紧密配合。

2. 家长、教师合力疏导。家长喜欢与教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教师应抓住和家长平等交流沟通的时机,帮助家长全面认识、了解孩子,并在教育孩子上形成合力,共同制定辅导方法,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的整合。

作者:陈正

第2篇:青少年的浮躁心理

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对所学知识有了一知半解,就不肯深入思考。还有的所做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就去做别的事情,结果,一样事也没完全做好。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在生活中表现出做事情出急功近利的浮躁状态,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2.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和老师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4、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出现浮躁现象后,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和提醒,使其心理成为习惯。

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教育孩子立长志。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和老师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我们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家长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 “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第3篇:青少年的浮躁文化

学院:政法学院 姓名:刘常友 学号:2009214392

青少年的浮躁文化

青少年的流行文化甚多,但是觉得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更是值得写的。就我自己而言,一直就在浮躁的旋涡里挣扎,辗转往复,也没有跳出浮躁的心理,下面论述一二。

写青少年的浮躁文化原因有四:

一、了解浮躁文化的根本。

二、知道根本,求原因。

三、知道原因 ,求解法。

四、得到破解浮躁的方法以及推广行之有效的办法给广大青少年。

想我中华五千年,秦汉隋唐,唐宋元明清,民风淳朴、民性自然、民心至诚、.民意归一。又何曾有过浮躁的中华。

浮躁的心态是从古到今都有的,可是整个国家的浮躁之风却是今日才有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什么叫做浮躁?

“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

在心理学上,浮躁主要指由内在冲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我们一般把它理解为与“扎实”、“沉稳”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交织的社会心理 产生浮躁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有社会原因和个人主观原因两方面。

一、社会原因

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知识体系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同时高科技发展的方向定位是朝着物质性的微观世界和超越人类世界的宏观宇宙。知识体系拓展使得人们更多的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的特定的地理区域、行业领域、专业技能,从而丧失对社会、对自然的全局思考能力。而物质性的科技发展则让人们更加关注物质领域,从而忽视了人文文化。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带给我方便和超越时空的交流能力外,更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鸿沟,因为我们不需要见面,不需要触摸就能通过语言、文字等进行交流。

2、工作的压力和竞争激烈。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节奏快的社会,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有很多都迷失了自己,在匆忙和忙碌中追逐着名和利,古代社会的三两一家人,寻一耕地,自种自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满自足的时代了。

3、文化教化的偏薄。古代的王朝无论如何变迁,教导人民的是仁义理智信、伦理纲常、安居乐业等,以教化民心,让他们懂得道理、善恶;而今以经济建设为主的时代,一切向钱看,学校教育我们的是专业技能,理论科学。人的道德上的好与坏又有几个人会关心呢?只要你能创造价值,创造财富你就是人才。但真的能赚钱的就是人才吗?在中国这特殊的过渡中,赚大钱者大多是与权利分不开,托与你而不染,而又想赚钱,少之又少。

而这些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为上的时代,我们怎么保持平静,怎能不去浮躁!这也是今天真个国民浮躁的原因。

二、主观原因

每个都希望生存,都希望更好的生存。面对生存,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还非常不够健全的时代,我们需要努力、需要竞争、从而抢夺资源。生存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人只要吃饱了,穿暖了就能满足的话,那就不能称之为人了。社会是公平的,给我们个都一样的四肢、一样的心智、一样的赤裸裸来;但同时社会又是不公平的,有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人万般努力去食不裹腹,有人不思进取却享受一切,有人万般努力却一无所有。我们不甘心,我们失落、自卑、不满;而上天却恰恰赋予我们一样的身躯,让我们有机会能超越。欲望、不甘、嫉妒、失衡、冒险等等太多的这样的情绪。我们怎么又能不浮躁呢?

说到这就不的不说一说浮躁的特点,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急于求成,遇难而退等心态,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些就一定是犯了浮躁之大忌呢?所以在这里我要说一说浮躁病态心态的一些心理特征:

1. 心神不宁。心中无底,恐慌得很,对前途毫无信心。

2. 焦躁不安。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情。

3. 盲动冒险。由于集中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

总的来说浮躁之风有两种类型:

1、人生目标不明确。青年人在初出校门或者初入社会的时候,面对这花花世界、名利纷飞、物欲横流;一身热血、面腔抱负却又不知从何施展。找工作碰壁,高不成低不就;盲目创业,碰的头破血流;面对爱情,现实总比梦想残酷。突然发现自己只是一心想着要成功,要做大事;那么什么样的事情算是大事,什么样才算成功?要赚钱,100万算成功吗,1000万呢,1个亿呢?要当官,县长大吗,市长大吗,省长呢?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成业当先立志。你连想要什么你都不知道,你又怎么能够走向成功呢?所以年青年人第一重要的是明理立志。

2、确立目标不切合实际或者不准确。有的说,我确立志向了,他立的是什么志向?甲说:我要娶媳妇,要娶三个;乙说:我要长寿,活它个800岁。有志向是好事情,但不现实的理想就是幻想。这样勇气可嘉,可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又有何用。所以说,确立志向首先要制定符合自然规律,社会秩序的,不要幻想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东西.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

那么如何克服浮躁心理呢?

1、多加思考,善于自省。浮躁心理的克制,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自身勤思考,多自省才能克服。

2、把持本性,克服欲望。面对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把持不了自己的本性,欲望太的多。常常有人想获得更多而使自己受苦, 面队各式各样的诱惑,你才不会觉得痛苦,嫉妒。

总的来说,只要年轻人能明确自己的理想,并且坚持不懈的超着理想而奋斗,在遇到困难、失败、诱惑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么做任何事情都能最终成功,更何况小小的浮躁心态呢。

第4篇:如何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

文章来源www.39.net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

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

当企业家、经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

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

学电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在进行着大调整,在改革带来的

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

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

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出现急

躁的心态,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

子女。

2.与遗传有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

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 ,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质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

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孩子立长志。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

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

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

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

远大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

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

作。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

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

髦。二是立志要专一。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

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 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

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

能如愿以偿。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

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

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

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

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

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练”。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

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

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

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

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

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

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

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

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 ,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第5篇:高三学生后期心理浮躁的八大表现及相关处理措施

(2011-02-16 21:15:25) 转载▼ 标签:

教育

高三学生后期心理浮躁的八大表现及相关处理措施

高三学生后期心理浮躁的八大表现及相关处理措施

1. 听不进父母、师长的劝告,怕听父母讲话,更怕父母的话题提及学习、高考,把父母的关注看成是自己心理压力的的来源。

2. 拿起书本似乎觉得什么都会,一目十行,半小时可以读一册书。合起书本,头脑一片空白,又觉得什么都不会,沉不住气,更静不下心。

3. 做定时练习没有整张试卷的感觉。难题不想做,不试着去从各方面去思考,不努力从课堂上、从已往练习中去寻求突破口。要么问同学,要么随手一丢。容易的题目只想一下子就得出结论,不完善过程,答题不彻底。

4. 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在大脑中把高考日程提前,虚拟考试结果,过早地预支痛苦。一看时间就急躁,一看书就睡觉。

5. 自习时容易分散精力,不主动克服困难,坐不住。总有原因下位,出教室,找问题与同学讨论。

6. 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言谈与评价。 7. 有目标,有良心,但怕困难,无信心。

8. 精神委靡,听课精力不集中。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声音或大或小,或尖或细。把听课的乐趣放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上,否则我行我素。 克服心浮躁的措施

1.绝不能五分钟的热血,而应切实做到:落到实处,持之以恒。不要成天憧憬未来,而应既定目标之后就忘掉,把全部的精力和意志投入到行动中去,“功到自然成”。

2.多与老师谈心交流,不与老师对立。爱我们的老师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爱他(她)所教的学科,才会从他(她)那里学到真正的东西。

3.与同学们一道并肩战斗,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比其他关系更重要,更现实。同学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偶然组合。好的同学关系是人的幸运,坏的同学关系是一种慢性的折磨。同学关系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但是在超过你的同学面前,你不必自卑,不必嫉妒;在不如你的同学面前,你也不必趾高气扬。好的同学关系是良师益友。在你消沉的时候,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善解人意,更会伸出一双援助之后,给你雪中送炭。

将同学关系形容为如水的君子之交,亲密的兄弟关系,抛弃利害的友情,应该一点也不为过吧

不必同悲同喜,但需同舟共济。

4.热情、兴趣永远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习也好、做事也好,没有热情、没有兴趣,是永远也不会有好的成果。有的同学为什么对任何事情都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呢?为什么总是精力不投入呢?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却是老态龙钟的模样呢?

让李敖的诗句为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黑暗的隧道终将凿穿,

万仞的高山终要爬上,

待到百花凋谢时,

我归来开放!

第6篇: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表现为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浮躁心理主要由心理方面的错误认识引起,因此可以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现与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忙不停” “长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下位子,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甚至殃及他人;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 2)家庭教育。 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1、 立志教育。

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2、习惯教育。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榜样教育。 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反思教育。

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有志向吗?我我这段时间浮躁了吗?在哪些方面浮躁了?接下来怎么调整自己?

第7篇:大学生浮躁心理

浮躁,辞书上解释为轻率、急躁 。在心理学上,浮躁主要指种内在冲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我们一般把它理解为与“扎实”、“沉稳”意思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贾平凹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就叫《浮躁》,文章通过叙述金狗等人的个人奋斗史,来揭示我们民族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带有某种必然性的情绪和心理态势。虽说浮躁心理在变革年代难以避免,但它毕竟是一种病态心理。这种病态心理,在当今大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

一、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是学业中的投机取巧,具体表现为考试中的弄虚作假和论文写作中的东抄西凑。其实质是“钻政策漏洞发横财”,“摸彩致富”等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态和不劳而获的社会投机心理在学院中的折射。这种由浮躁之气滋生的弊之风确有蔓延之势。有的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丧失了,缺课成为家常便饭。平时学习不用功、不钻研,但又虚荣心强,考试还不甘落后,自然只有挖空心思在考场上玩弄手段了。这种风气,已经严重影响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使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是恋爱中的见异思迁。大学生谈恋爱是普遍现象了,这不足为怪。大凡浮躁者,压根儿就不想有个确定的对象,而是把谈恋爱当好玩的游戏,并且不断变换着游戏对象,在游戏中寻找异样的刺激,打发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另一种情况是找不准自己认可的目标,在对方的身材、人品和学识上琢磨去,“衣带渐宽终不悔”,结果只能是在一厢情愿中饱尝失恋的痛苦。

三是社交中的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者,往往是势利眼,与人交往有一种趋上性,即总是渴望和力求结识比自己优越的人,而对不如自己的人则爱理不理,他们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种好处。这种有明显功利性质的交往毫无真诚可言。别外,浮躁者多想获得眼前利益,往往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往往为了金钱,耽误过多的学习时间。更有个别浮躁的女大学生,干脆做起了“三陪女”或傍大款作秘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来获取直接利益,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四是生活中的狂热冒失。在大学生中有很多发烧友、追星族、影迷、球迷。其中不乏狂热冒失者,比如当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他们一方面对米卢赞不绝口,口口声声称颂他的“神奇”,一面还做着中国队进入十六强的美梦。中国队首场失利,则情绪一落千丈,大骂不已,高呼米卢要立即“下课”。虽说年轻人在某些方面表现自己的热情或激情是完全正常的,但这种过分狂热的表现显示了这些人的浮躁与不成熟。而其中有些自我标榜为发烧友、足球迷的人,他们对自己崇拜和迷恋的对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吗?这其中肯定有附庸风雅、故作高深者,他们只能是伪票友、伪球迷之类了。

五是求职中的眼高手低。有浮躁心态的大学生,往往在毕业求职中总想往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钻,往高收入、高地位的地方挤。但自己又才疏学浅,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份量,结果自然是折腾了好几个月,却连连碰壁、无功而返。而后还难以反省原因,不清楚是自己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必然结果,总以为是怀才不遇、社会不公,因而怨天尤人、愤世嫉俗。

二、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主要特点

一是冲动性 冲动性即在行为处事中经常表现出突然变化、奇怪异常、不冷静、不沉稳、意气用事的特点。如男女大学生之间发生性行为,往往不考虑后果、不考虑责任,往往是一方或双方一时的本能冲动,是突发性的行为。 二是性绪性 情绪性主要是指浮躁有一种不稳定的、随情绪而变化的、时冷时热的特点。有的学一对待集体活动,有时候态度很好,能积极参与,表现出很大和热情,可有时候却对待同一性质都无动于衷,表现出十分冷漠的态度。同一个学生对待同一性质的事物,表现出如此大的变,就说明了他们浮躁心态的情绪性特点。又如:有的大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时是充分肯定,认真听其讲课,有时又显出非常厌恶的样子,表现了情绪性特点。

三是盲目性盲目性是指浮躁具有一种目标迷失、不知何去何从的心理状态。如在大学学习期间,时而觉得学好外语最为要紧,时而觉得学好外语最为要紧,时而又觉得学习计算机更为实用,时而又认为自己的专业才是根本。对于学习目标始终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使自己在学习中没有重点,精力不够集中,严重影响了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又如,有的人生活中的情趣爱好也带有盲目性,时而爱唱歌跳舞,时而爱琴棋书画,爱来爱去,就是爱之不深、知之甚少。浮躁者的求职,也常有盲目性的特点。

四是偏执性偏执性是指浮躁具有一种极端化、认准一点不及其余的失衡的特点。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外国一切都好,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东方圆。这显然是考虑问题不客观,是错误的,但浮躁者就是要固执一端。这是浮躁的偏执性的表现。又如浮躁的大学生谈恋爱,往往认准了一个,就听不进朋友和家长的劝告,一定要和对方生死与共、白头偕老。这也表现出偏执性的特点。

三、大学生浮躁 心理的产生原因

茅盾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经历过风雨浩劫的中华民族复苏以后,就像长期被关在地窖下的人突然爬到地面上,面对强列的阳光一时还睁不开眼睛,一时还不能适应环境。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思维最活跃、思想最解放的群体,很自然,中国这些年来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变革难免各种思潮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这必定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归结起来,大学生浮躁 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风气新形势下,我国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原有的体制、观念及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由于经受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甚至道德沦丧,出现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社会问题都多了。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无所适从,而消极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在某些大学生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乘虚而入,占据他们心里的重要位置,使他们在很多情况下看不清方向,于是产生浮躁。灯红洒绿的生活是很有腐蚀力的。一些大学生往往只看到通往这一境界的不正常途径,相信这种渠道的力量,因而力求走一条追求享乐的捷径,而结果常常难如人愿,于是浮躁心态更加突出了。

二是价值迷失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似乎这些年来社会对这个问题有点忽略,没有很好地引导青少年作出正确回答,加之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青年学生产生许多迷茫:勤奋学习不一定意味丰厚的回报,刻苦钻研也末必能找个好工作。现实中脑体鲐挂的情况也使大学生们价值迷失。这样,一些学生不清楚甚至于怀疑自己十几年的汉窗苦读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从而使一些学生心神不宁,不知所措。

三是管理疏漏对大学生的有效管理是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这方面的管理还不完善,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制度,不少方面存在空白。如大学新生的教育、引导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大学新生从原来生活环境相当保守的小城镇到生活方式开放前卫的大都市,必定会在他们心里激起无数波澜,产生不少内心的冲突矛盾,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行为上很可能无所适从、躁动不安。这时如果没有适当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容易滋生。

四是认识片面恩格斯说过:“我们只能在我们时找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青年大学生在对社会、人生、事业、爱情的认识上肯定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的人在争取学业与爱情成功时,很容易滋生求快、求急心理,而忽视条件的制约和大局的利益。认识的片面加上急于求成的行为、极易诱发人们产生偏执、冲动、盲目性,变得头脑发热、心浮气躁。

四、浮躁心理的主要措施

作为一种民族心态来说,浮躁是中国变革这一特定历史的一种精神现象。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来说,浮躁的内核是人的朴素的、本能的生命冲动和物质欲望,浮躁的深层特点,是重外延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实际,重短期轻长远,形式主义以至弄虚作假通过它而扩大市场。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盲目行动,对个人和集体都极为有害,必须想方设法减少和消除这一不健康的心理:

一要能知己知彼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比较中坚力量人,更好地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扬长避免短,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努力结自己之网,不徒羡他人之鱼。这样,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二要有务实精神对待人生和事业,既要有长远目标,更要注意脚踏实地,务实是开拓的基础,务实是创新的源泉。人生非一朝一夕,应当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沉着地向前推进。花拳绣脚只能虚张声势,形式主义更无补于事。吸有务实,急躁冒失的行为才会减少以至消失。

三要树立正确观念不能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遇事善于思考,从现实出发,以平常冷静的心态思考喧闹一时之事。不为量尚所迷惑,不为潮流所左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自己脚下,既要站得高、看得远,又要稳得住、做得细。

上一篇: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下一篇:产品订货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