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及负面影响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偶像崇拜

远古时代, 在自然和社会力量的双重欺压下, 被剥削阶级幻想着一种理想状态来试图摆脱眼前的压迫, 比如将希望寄托给上帝。神灵崇拜心理成为古代人的一种心理寄托。然而, 偶像崇拜心理是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心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崇拜心理, 是把神灵偶像化, 给他们塑造形象, 并施以崇拜。

2 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

那么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 生理、心理的需要。由于青少年年龄的特殊性, 导致他们处于迷茫的成长状态。他们渴望自己快速成长, 从而更加变得强大、成熟、稳重。无论是从思想、行为及外表上, 青少年都常常会去模仿自己的偶像。因此, 偶像崇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必需。其次, 受从众行为的影响。每个人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群体中, 因而必然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环境的压力。若是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致, 又或是自己的步伐跟不上他人的脚步, 那一定会被认为是不合群的, 甚至还会被群体所孤立。最后, 情感的宣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叛逆期, 一方面渴望独立、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 另一方面却被现实的生活条件所困住, 因此, 他们选择崇拜偶像, 期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自我的独立。偶像崇拜正是青少年们寻找的一种新的情感依托与情感表现的完美形式。

3 偶像崇拜的负面影响

1) 消费过度, 荒废学业。一旦青少年崇拜偶像, 那么对学业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 他们会从各种渠道 (如微博、贴吧、QQ群) 了解偶像的各类新闻信息, 消耗大量的时间去为偶像打榜、投票, 并时时刻刻地关注着偶像的动态, 甚至有些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向父母索要大量钱财, 独自跑去偶像的演唱会地点等。同时这些过度消费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业, 学习兴趣降低, 课上学生互相谈论、交流, 课后又是各种炫耀自己所买的有关偶像的物品, 放学回家后还要观看偶像的节目, 导致学生对其他活动一概不感兴趣, 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阻碍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

2) 盲目欣赏, 认识不足。由于青少年年龄的特殊性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导致一些青少年对偶像的认识模糊, 加上大众媒体的大肆宣传、打造偶像的某一方面, 对偶像更加缺乏全面的认识。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崇拜大多是处于浅显的欣赏的角度, 把他某一方面的优秀认同为各方面都很突出, 处处完美、毫无缺点。偶像在他们心目中已经“神圣化”, 唱歌好听、演戏专业, 人格上也是无可挑剔的。很明显, 青少年往往以偏概全、盲目崇拜, 缺乏理性的认知与分析。

3) 沉迷幻想, 脱离现实。霍妮强调:“人在追求虚幻的理想自我时会夺取和耗损建设性力量, 从而疏远和脱离真实自我。”热衷于偶像的疯狂追逐、浪漫幻想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典型特征。他们想象着自己喜爱的异性偶像当作未来另一半的标准, 坚定地认为自己长大后能够嫁给偶像, 完全沉浸于自我的浪漫虚构中。甚至少部分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幻想着自己今后也能成为明星, 也会被众人所崇拜。

4) 价值观扭曲。青少年时期处于价值观尚未形成阶段, 是非判断的能力是有限的, 但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较强。一些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是盲目的, 把偶像的话当作“圣旨”, 偶像让大众帮投票, 大众就帮他投票;偶像说往东就往东, 不假思索地照做;把偶像所有的价值观都当作执行的标准, 并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青少年却忽略一点, 偶像都是经过“包装”出来的, 不管是在电视剧里扮演的角色, 还是真人秀里的他们, 都是被塑造出来的, 而不是他们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因而, 这样的荧幕形象蒙蔽了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有明显的错误导向, 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不仅会使青少年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而且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从众心理与消费观念的偏差, 以及不切实际的想法。简言之, 偶像崇拜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青少年应当加以杜绝。

4.2 建议

就学校和教师而言, 学校应加强德育化的教育, 不能对偶像崇拜这种行为放任自流。教师应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思维, 积极引导学生对偶像的合理认识, 采取正确、实用的方式对待崇拜心理。就家长而言, 家长不能盲目地、严厉地批评、打骂孩子, 而应更为有效的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 并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就青少年自身而言, 青少年应适当控制偶像崇拜的行为, 避免过度消耗精力, 从而影响学业。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有利于促进崇拜心理的正向效应, 发挥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 从而使青少年身心健康。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传播媒介的盛行, 青少年偶像崇拜成为当今社会最普遍的现象。本文通过客观地阐述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少年采用理性的方式去崇拜偶像。

关键词:偶像崇拜,青少年,心理,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晓珍.关于当前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理性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 罗晓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4 (6) .

[3] 赵雅文, 王素云.青少年偶像崇拜及其负向效应的抑制与诱导[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

[4] 顾忠军.青少年明星崇拜心理透视[J].教书育人, 2003 (7) .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对校园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下一篇:HPLC法测定达沙替尼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