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解读

2022-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解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如河流一样涓涓而流。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如同我们的婚姻生活,也许中间会出现一些影响其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所谓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双方,爱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样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涡,终将会被河流丢在历史中,而真爱永恒。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下去。

关于老年,小说开头就讲了乌尔比诺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对老年的各种征兆的恐惧和不安,无法面对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的尊严。再到后面,乌尔比诺在年龄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爬高捉鸟而不幸摔死;阿里萨其中一个情人说,我们都有一股秃鹫的味道,正如作者说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酸腐的味道;还有阿里萨自己因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的事实,而在医病的时候拒绝相信医生的话,而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很

快就好了,绝对要不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等等,都展现出了人对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绝。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老年人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希望。在小说最后,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内河航行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这让我们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坚持,老年依然可以有爱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期限,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阿里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第2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爱情故事:一对年轻人疯狂陷入热恋,却因为太年轻而不能结婚,等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沧桑,却又因为八十岁太老而不能结婚。男主人公阿里萨在历经了53年7个月又零11天之后,终于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了。此时的他们,一个76岁,一个72岁。

小说的一开始用一块香皂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婚姻家庭的生活点滴。女主人公费尔米娜拥有他人称赞的丈夫和婚姻。但婚姻始终不是爱情,费尔米娜的丈夫乌尔切诺医生说,婚姻重要的是稳定,其次才是幸福。他们的婚姻美中不足,中年的乌尔切诺一生有过一次短暂的外遇,但这并不影响他在镇上的光辉伟岸的形象。相比之下,一生没有结婚的阿里萨在心理始终念念不忘费尔米娜的同时不间断的找了622名情人来抚慰他寂寞而痛苦的心灵(有点不能理解),所以当他听到乌尔比诺医生的死讯时怀里还搂着14岁的小情人。尽管如此,他始终不能忘记费尔米娜,对她的爱和思念使他一直等到医生的去世时都还保留着年少时的激情和感觉,就算费尔米娜已经是个有霉味的老婆子了。

确切的说,这是一本关于死亡和爱情的书。书中阿里萨的老爸曾说,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为爱情而死。书中这一思想贯穿始终,而且小说中提到的有关死亡都跟爱情有关,除了医生乌尔切诺——为了抓一只讨厌的鹦鹉,这也许是医生的可悲之处吧。对于阿里萨和费尔米娜,正如书的最后就提到“因为长期的共同的经历使他们明白,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爱情就是爱情,离死亡越近,爱的就越深”。

老实说,阿里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流氓,但也算是个优秀的流氓吧。从代笔先生门洞成就一对年轻的恋人,到小心呵护身体,始终念念不忘费尔米娜,就算她早已不值得并且不敢让人碰的老太太了。阿里萨的坚持,小心,诗人气质是阿里萨的财富,也是最后能让费尔米娜感动的原因吧。“新忠诚”号见证了两个老人的“年轻”的爱情,霍乱使他们有机会再出发,出发去“黄金港”,出发去“永生永世”。

仅以这些片断感受纪念刚过世不久的伟大的马尔克斯。死亡总会成为他小说的主题,因为那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愿每个人可以拥有爱情,愿每个人能拥抱死亡。

第3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满脸严肃地说:“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第225页)。

同时这也是我对本书中爱情的感悟~~~

正如作者的语言: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多的爱情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比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了~~~~~ 本书作者--马尔克斯,小说界的一位“斗牛士”,其大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赢得如潮的好评。他穿着哥伦比亚民族服装领走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声誉达到顶峰;但他并没有为声名所累。

本书写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而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变化丰富、形态各异,“真挚火热”的情感内核却都是一样的。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更是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作家借此认真思考了情爱心理、性爱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小说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爱情的多种可能性;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还在于:涉言不多,而“爱情”的诸般特色轻易皆呈。这得益于作家透视爱情及人性的犀利眼光——由于这种眼光,作家三言两语就切中了诸种爱情的“要害”。

小说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显然与作家本人的年龄有关。当作家那回忆的幽灵天使一般在过往的时空里飞翔时,我们便倾听到一声沧桑悠远的叹息。叹息声吸纳了人物的私语声,还隐藏了作家探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同时,小说又涌动着滔滔激情。这是作家五十多岁时的作品,我们不得不对老马尔克斯感到敬佩。这样,一方面,我们听见了深沉的叹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位老人满脸热烈的笑,那是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笑。这一点在小说最后一章体现得最为鲜明。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走到了一起。看起来两人仍不太可能结合,但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当“新忠诚号”在热带河流上昂然而行时,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我们在不期然中听到作家的宣告:爱情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形而上的永恒品格。舍此,人类所谓的“高尚”、“伟大”必将大打折扣。我们被这个“永恒”所眩惑,恰如被小说结尾阿里萨说出的那句话所震动一样: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其实,小说中呈现的各种各样的爱情,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发现。我个人也认为作者以小说的方式像“大杂烩”一样带给读者丰富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要说明爱情是美好的,同时它也是一种霍乱,或许它是一种杀人的武器~~~~~

2.

最近借了朋友新买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来看,昨天刚刚看完,就想写篇读后感,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时间长了便什么都忘了。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如河流一样涓涓而流。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如同我们的婚姻生活,也许中间会出现一些影响其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所谓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双方,爱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样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涡,终将会被河流丢在历史中,而真爱永恒。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

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下去。

关于老年,小说开头就讲了乌尔比诺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对老年的各种征兆的恐惧和不安,无法面对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的尊严。再到后面,乌尔比诺在年龄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爬高捉鸟而不幸摔死;阿里萨其中一个情人说,我们都有一股秃鹫的味道,正如作者说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酸腐的味道;还有阿里萨自己因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的事实,而在医病的时候拒绝相信医生的话,而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很快就好了,绝对要不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等等,都展现出了人对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绝。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老年人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希望。在小说最后,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内河航行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这让我们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坚持,老年依然可以有爱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期限,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阿里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经典读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4篇:据说,这叫做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

据说,这叫做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爱情是什么?

中国古人几乎从不说爱情,他们只是含蓄而腼腆地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描摹出爱情的形状。或许,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爱情就是不能描摹的、无形无色的。

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越来越发现东西方在解析爱情的时候,是两种观念,或者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中国人,特别是古代中国人,他们是不愿意看到爱情的专一,即使是处在权力最巅峰的人,帝王,也不允许专情,他的臣民们不会准许他的专情,他们都巴不得送他后宫佳丽三千,然后请求他雨露均沾。比如唐玄宗,作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天的儿子,他爱杨贵妃,爱到癫狂,爱到把三千宠爱都放在她的身上,就不得不因为他的专宠在马嵬坡下旨刺死她。当然,即使是平常百姓,也要求妻子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可以容纳丈夫往家里纳的一个又一个妾室。就像时人评价娱乐圈的爱情,用了精辟独到的三个字——见光死。好像专一的爱情一定要埋在阴暗潮湿的地底下。而西方好像并不是这样,他们写长长的情诗,为了爱情决斗,为一个女人争取荣誉。它们的公主住在或者被困在高高的白塔里等待王子披荆斩棘登楼来把她带走,或者被施了魔法沉睡不醒等待王子破除魔咒吻醒她。当然,西方爱情童话里必不可少的是在公主被王子带走前守候她的骑士。

《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先引起我的共鸣的,不是它的爱情,而是它的死亡主题。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以乌尔比诺医生的挚友杰勒米雅·德萨因特·阿莫乌尔在七十岁的自杀拉开序幕的。阿莫乌尔不是为了爱情用氰化物而自杀的,他在七十岁的时候自杀仅仅是为了不再变老。在实施死亡之前,阿莫乌尔写了一封遗书,在他的情人的瞩目下,在这期间他甚至突然停下笔来,看了她一眼,对她说:“请用一朵玫瑰花纪念我。”如果这句话不是出现在一个老人的临终之前,我甚至觉得这一句是绚烂在一位多情少年的嘴间的花朵,足以俘获怀春少女的芳心。阿莫乌尔是拉开《霍乱时期的爱情》序幕的老人。他出现在故事的最开端,是个顶不要紧的角色,可是他却让我觉得隔着漫长的时光和广阔的时间,我们在灵魂深处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

青春不朽可以说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往往在落日西沉的时候被投掷在漫无边际的黑色荒野里,然后被时光慢慢吞噬,久而久之,连我们自己都忘了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心愿。我不知道乌尔比诺在看到阿莫乌尔的遗体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作为一个医生,他应该见识了死神带走生命的无数种场景,阿莫乌尔的死亡不过是万千种的其中之一。

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我也曾经规划过我的人生,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死在三十岁之前,死在最好的年龄段里面。让我有这样想法的人是我的太姥姥,她是我母亲的奶奶。她死在我的小学时代,死在我还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之前。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勤劳而慈爱的老人,她会做好吃的黑乎乎的南瓜酱饼。每回我跟着母亲去看她时,她就会从黑色的陶瓮里取出精心制作的南瓜酱饼放到我的手掌心。初中的时候,我在商店里发现了有南瓜饼出售,我从紧巴巴的生活费里拿出钱来去买,可是当我把它放在我的嘴巴里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所念念不忘的南瓜饼再也不可能出现在我的掌心。我是她去世前见过的最后一个曾孙辈。我跟着母亲去见她最后一面,她已经不记得我了,她看着我喊的是母亲的乳名。我最后一次见她,她已经躺在黑色油漆粉刷的棺木里面了,穿着崭新的深蓝色衣服,躺在崭新的红色棉被里,眼睛紧闭,骨瘦如柴,皮肤是没有生气的近似黑紫的古铜色。小孩子是不被允许去见封棺前最后一面的,可是我站在高高的门槛上看着黑色的棺木慢慢盖住她的腿,她的手,她的永远不会再生动的脸庞。后来我不断回想起这一幕,不断回忆这一幕,也不断地衍生出不要衰老的念头。我的太姥姥是寿终正寝,她在经历了衰老之后死去。而我没有勇气去面对衰老。死在最好的年纪,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就像经历无数战火的将军最完美的结局一定是

被战场上最后一颗子弹射穿胸膛。我一定要死在衰老之前。

乌尔诺比从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称为宿命论的人文主义者。作为医生的他说:“每个人的死期都是自己的命中注定。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是时辰一到,就帮助他们既不害怕有无痛苦地了却生命。”如果这是宿命论的人文主义者的定义的话,我觉得我也是一个宿命论的人文主义者。在很早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消极的乐观主义者。在我看来,这个世上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价值连城的书画瓷器,还是宏伟壮丽的宫殿,亦或是撷取智慧的著作,所有的一切,等待他们的宿命是消失在时光里,只不过是消失的早晚不同罢了,就像我们人类,在地球再也载不动我们的依赖,我们也会消失。可是,在我消极看待世界的同时,我又觉得在我们千疮百孔的人世间,也有那么多安静存在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坛五十年前埋下去的酒,这些东西,只要它们愿意,它们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我们出现也好,消失也罢,都不会影响它们,它们就在那里看花开花落,看日升日落。

我本身不太喜欢和老人打交道,这种不喜欢除了对和老人打交道的不擅长外,还有就是我一直觉得老人家的思想会在他的漫长岁月里会慢慢凝固成了一块难以撼动且没有缝隙的石头。这种代表是来自我生命源流中的祖父。我的祖父重男轻女,他不喜欢我,而我排斥他,甚至直到我上高中,懂得了一些隐匿在岁月背后的东西之后,我才会在遇见他的路上喊他“爷爷”。在我很长的回忆里,祖父是弟弟的爷爷,我也一直认为他只是弟弟的爷爷。而这样一段经历也给了我对于老人无法消弭的偏见。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本关于回忆的书,老人的回忆。在故事的开始,乌尔比诺已经八十二岁了,费尔米纳也七十二岁了,阿里萨七十六岁。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乌尔比诺也好,费尔米纳也好,阿里萨也罢,用中国人的观念看来,他们都已处在古稀之年了。中国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过了七十岁,他们的人生应该像是用文火慢慢熬着的小米粥,温软平淡而不粘牙。然而,事实上,他们更像是一把烈火。

我在小说里看过一句话,说的是老人家谈起恋爱来就像老房子着了火。形容到这个故事里恰恰好。而这句话唯一不足的是,阿里萨的这把火是从少年时代烧起的,燃烧至垂暮之年。《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一句话: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他们指的是阿里萨和费尔米纳。在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以为无所不能,以为放弃的不过是一段感情,可是后来才发现,那是一生。

阿里萨不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在他的青春时代来说,他的确不是,乃至后来在他漫长的岁月里,他也和“英俊”渐行渐远。费尔米纳却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尽管年幼失母,但是终生未嫁的姑母补充了母亲的缺失。她的父亲,洛索伦·达萨,一个骡子商人,希望他的女儿能够嫁给一个家世尊贵的丈夫,成为一个贵夫人,而不是成为阿里萨的妻子,一个电报员的妻子。为了他的心愿,他们甚至离开了生活了很多年的故乡圣·胡安省。可是费尔米纳却和阿里萨相爱了,尽管他们对彼此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来往于他们之间的信件构建了一座爱的桥梁。尽管这座桥梁并不坚固。父亲为了隔绝费尔米纳和阿里萨,决定旅行。可是这位一心要将女儿带出和阿里萨爱的漩涡的父亲没有想到,阿里萨和费尔米纳的信件往来并没有中断,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一直私下里联系。感谢邮电的发达,阿里萨的信件甚至比她们还早一步到达这次旅行的目的地。费尔米纳在信件里同阿里萨定下婚期,而留在原地的阿里萨在母亲的帮助准备着他们的新房。一切都朝着热恋男女的希望前行。

只是谁都不知道他们的后续发展。阿里萨在旅行之后回来了,父亲将管家的权力交给了女儿费尔米纳。她有权利决定他们吃什么样的食物,有权利决定购买什么,尽管有时她知道那些物品并不是十分需要。费尔米纳和阿里萨的分手更像是一曲到了高潮的曲子,在最高点

忽然下落。阿里萨跟在费尔米纳身后,在她停在代笔先生书洞前面时发表评论:“对戴王冠的仙女来说,这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费尔米纳回过头来,看到在离自己两巴掌远的地方看见了阿里萨两只冷若冰霜的眼睛和一张苍白的脸以及两片因胆怯而咬紧了的嘴唇,在这一刹那间,她却感觉自己像上了一个天大的当,觉得自己的芳心不应该被一个如此冷酷无情的魔鬼长年累月地占据。她果断提出和阿里萨分手。她在这场恋爱中如梦初醒。我在看到这一幕时,脑海里不知怎么的忽然出现了多年前占据寒暑假的一部电视剧《家有儿女》。我觉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一直在上演着同样的事情。《家有儿女》的大女儿夏雪害怕两个家庭的结合会使自己失去自由,以题目的解题方法为交换要求她的一个男同学和她假装早恋来反抗自己的继母刘梅,这使得她的父亲夏东海十分生气。可是刘梅以自己之前的婚姻来劝说夏东海放弃对女儿的强烈压制。刘梅说,自己和前夫并没有十分相爱,但是父母的强烈反对使得他们一力反对父母的压制,而忘了他们并不是相爱的事实。有时候,当我们没有外界压力而选择的爱情恰好是自己理智的选择。或许,那些极力反对儿女在青春期早恋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不言而喻的道理。同理,那些深陷青涩早恋的少年们也能从中明白些什么。

时隔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费尔米纳成为了未亡人。阿里萨再一次向她表白了他矢志不渝和永恒的爱。费尔米纳的第一反应是让阿里萨滚出她的家门,因为这对刚刚失去丈夫的新寡妇来说,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当然,也可以说,她是被自己内心被触发的强烈情感所吓到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交换了不计其数的炽热的情书,甚至一度想要结婚。可是,费尔米纳在这场狂热的爱情中醒了过来,嫁给了家世优越的医生乌尔比诺。而阿里萨在这场情伤的打击下利用放纵来排解分离的空虚。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他们见过很多次,却没有单独谈过话。而在乌尔比诺死后,阿里萨重新审视自己对费尔米纳的爱,在脚步蹒跚的年纪里学会打字,用一封封敲打出来的信消弭了存在了五十多年的隔膜。他们再一次相爱了,在垂暮之年,在白发满头皱纹雕刻时光的年纪。这个时候,他们的一生已经走到了夕阳落山了。

乌尔比诺是父亲洛索伦·达萨心仪的女婿。乌尔比诺对费尔米纳一见钟情,但同时他又清楚知道自己并不爱她。这真是一个矛盾。当然这个矛盾后来解决了。在他们的蜜月旅行中,乌尔比诺觉得爱上费尔米纳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至于乌尔比诺爱不爱费尔米纳,这是一个谜,没有人知道答案的谜,乌尔比诺不知道,费尔米纳不知道,作者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知道。但我还是猜想他们之间存在着爱情,就像我的父母一样。

高中的时候,有一回放假,那会儿正是农村最忙的时候。我和我的父亲母亲赤脚踩在灰色的泥水里,手里不停歇着忙活着稚嫩的绿色禾苗。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问那样一个问题,或许是因为我处在敏感的青春期,或许我只想知道我是否是作为爱情结晶的存在,或许我只是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反正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站在父母所站位置的中点,试探地问他们,在他们第一次相亲见面的时候,是不是对彼此一见钟情。这一个带着对父母爱情试探的问题在那个布满露珠的清晨像是一朵无形的玫瑰花,荡漾开了空气里甜甜的香味。我站在他们的中点,看着已是不惑之年的他们想怀春的少男少女一样羞涩扭捏,红色的霞光爬上他们的脸颊,然后向我讲述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关于他们的遇见。我想,在生活琐碎的后面,爱情的玫瑰一直开得很旺盛,只是我们从未察觉罢了。

张爱玲说通往女人的心里要通过阴道。这样的话,只能是张爱玲讲的,就像“女儿是水做的骨头,男人是泥做的骨头”的话只能是贾宝玉说的一样。这句话有些大胆,且也侧向地说明了一个问题,性与爱的问题。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然而有些问题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光依然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创造了很多词语,“纸婚”、“七年之痒”,甚至插足旁人爱情婚姻的“小三”。我们在如今也无可避免地像一个多世纪前一样思考爱与性的问题。

阿里萨从见到费尔米纳的第一面就深深地爱上了她,他一直默默等待中费尔米纳的丈夫乌尔比诺先费尔米纳而去,然后他便可以光明正大理所当然地向费尔米纳求婚,像他少年时代那样。可是在他等待费尔米纳成为寡妇,或者说,恢复单身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和不同的女性发生亲密关系。在他记录的本子上,出现过六百二十二个女性的名字。然而,阿里萨却一直宣称自己为费尔米纳保留着童贞。同样地,乌尔比诺医生对待他的婚姻,与费尔米纳的婚姻,也并不忠诚。他有过一次婚外恋,和一个叫芭芭拉·林奇的黑色皮肤的女传教士。费尔米纳通过她天赋异禀的嗅觉发现了丈夫的出轨。

有时候,人们喜欢把男人这种生物形容为“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有的时候,这个形容恰如其分。或许在大多数男人看来,爱和性是分开的,他们往往可以在一个女人的怀里爱着另一个女人。或者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所有人都可能是这样,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男人的世界里会出现两个女人,一个叫白玫瑰,一个叫红玫瑰,得到了白玫瑰,红玫瑰成为了心口的朱砂痣,得到了红玫瑰,白玫瑰成为了床前的明月光;而女人的世界也往往会出现两个男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会想念温暖岁月,温暖了岁月又会想起被惊艳的时光。我们所有人都是贪心不足的动物。爱情有的时候,更像是一个伪命题。

费尔米纳决定去旅行,不是为了看风景,而只是她决定要去旅行。费尔米纳住进了阿里萨公司的“新忠诚号”的总统舱。在阿里萨看来,这间住过两位总统的总统舱总有一天会成为他和费尔米纳结婚旅行的幸福的庇护所。而在这一次旅行中,总统舱迎来了它的女主人。费尔米纳爱过丈夫乌尔比诺,在他们一起生活的岁月里有过许许多多的挫折和不幸,有过许许多多的毫无意义的争执和没有解决的怨恨,可是,当丈夫先她而去,她对着阿里萨回忆这些日子的时候仍然说:“真是无法相信,这么多年,发生了那么多的口角和令人不悦的事,居然还能如此的幸福。”她仍然无法想象有比她的丈夫更好的丈夫。当然,费尔米纳也爱阿里萨。他们在年少相遇并且通过信件相爱,虽然最后没有结婚,虽然之间有着五十多年的时间隔膜,但当到了迟暮岁月,她没有主人的爱情在这样的时刻,在无法遏制的想要活下去的愿望里,重逢了阿里萨。费尔米纳和阿里萨在迟暮之年坠入了炽热的爱河。

然而,生活在世俗里就无法避免世俗的眼光。早在阿里萨频繁拜访费尔米纳的时候,费尔米纳的女儿就提出了抗议,她不希望母亲在垂暮年华里重新恋爱,因为在她看来,母亲在这样的年纪再次拥有爱情是一件恶心的事。而在这一场内河的旅行中,费尔米纳和阿里萨真真正正地像着了火的老房子一样坠入爱河,关于他们不合时宜的“丑闻”成为了费尔米纳的担心。女人总是比男人更在意世俗的眼光。“新忠诚号”的船长在船上升起了一面代表了霍乱流行的旗帜,护送着着自我放逐而又永不不离的爱情。

那艘船,挂着黄色的代表霍乱流行的旗帜,在河流上一直漂流、航行,而在船上的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他们的爱情,就像这艘永不停航的船一样,驶向了永远。据说这就是爱情,我们都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或者图画影像来理清的爱情,出现在霍乱时期的爱情。

第5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马尔克斯在本著作中,放弃了他以之成名并得心应手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用了看似平实的写作手法,然而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他的荒诞式的思想依然缠绕于字里行间,看似科学的衣襟下面,隐藏着魔法师的法杖。

下面我想细致地展开一下对于本书所论述的爱情的理解。

这本书马尔克斯看似在写小说,其实是自己一生(或者接近一生,彼时他已年近60)对于爱情的理解的积淀。马尔克斯用强大的文笔驾驭能力,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地架设着剧情,一点一点的透露着对于爱情的认识,却又小心翼翼的不把它说的太透,一方面由于话说满了就失去了一份美,另一方面,这种爱情的书籍,一部书,千重解,聪明的作者不会将自己的具体想法强加给读者,而是布置好舞台,开个party,怎么玩,怎么想是每个人的自由。

我认为菲尔明娜一生所挚爱的两个男人,正如太极双鱼代表了世间明暗的一切一般,被尽力描写为包括了爱情中全部的男性角色特点,表面上来看,阳鱼似乎是胡维纳尔·乌尔比诺,而阴鱼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女主角不止一次的说,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然而作者不断地用一些看似无意的描写,总是不时的揭开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阴暗面,或是给予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圣神恩典照亮的声音(p401,文章结尾处达到高潮)”,来混淆这种明确的“分工”。这样的处理,显得很饱满,也为了剧情的延续,而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一部分看法——即爱情中,再顺风顺水时也永远没有完美,再举步维艰时也永远充斥着美。事实上,文章画大量篇章描写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各个地下情人,寡妇、出轨者、学生,在她们的生活是一种见不得光的同时,她们的内心无不随着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介入而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光。

这种复杂的关于爱的探讨通过简单的时间顺序开展,并巧妙的增加了开篇的倒叙。这样,表面上的“阳鱼”先期登场,通过平淡甚至互有反感的夫妻生活以及医生荒诞的死亡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一段唐突表白,将爱情的大幕真正拉开。

文章真正的开头是菲尔明娜·达萨的初恋。女主角开篇即被描写为强势的女性形象,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面对学校的退学、亡命的骡子旅行(跟随她歇斯底里的父亲那次)也绝不妥协,在两人经历了两年的电报爱情后,文中这么说:“她已经不再把他当做一个遥不可及的恋人,而是当做可以托付一切的确定无疑的丈夫来想念。她突然感到,自己走后,二人所虚度的光阴是多么的沉重漫长,活下来有时多么的艰辛不易,而她又该付出多少爱,去按照上帝的旨意爱这个属于她的男人啊”(p112)。然而悲剧的伏笔早已埋下,对于这样一个骄傲而追求完美爱情的女性,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这样始终于藏匿于阴影中的角色,是无法满足她的。“她梦见自己又见到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梦见他竟然摘掉了她一直以来看到的那副面孔,原来那是一只面具,但他真实的面孔又和那面具一模一样(p110)”临近见面时,即使已由于见面的狂喜而有些失去理性,她在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怀疑的理性,并最终在见面时,刺出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半世纪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我认为早恋的这段描写浓缩了作者的很多爱情剧场景,以及对于部分恋爱模式的故事中的男女,只是例行公事搬得表达情意,可以说几乎没有对于各种深层次问题的共同探讨,表面上看来是由于物质水平导致的他们的分开,本质上说,是因为:女主角最后时刻猛然发现,他们的心灵也并未共鸣过!这是一种爱情的悲剧,所以坚强的女主角毅然决然的做出了这个决定,尽管她失常为之痛苦,却没有真正后悔过,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大错。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并行,一方面描述菲尔明娜·达萨与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光鲜亮丽的爱情,另一方面宛如“影分身一般”,神展开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生活以及内心的阴暗与纠结。就在我以为这是经典韩剧童话故事套路或者经典美剧复仇套路时,剧情不断地峰会路转:一方面,婆媳关系等各种烂事搞得医生家庭鸡飞狗跳,另一方面,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又由着夜行者的运气或是敏锐,不断地同时在事业和人生理解上越攀越高。

好,至此我再说一下我的理解,这里我想提炼出三点:

(1)女主角与医生的结合问题。事实上,女主角并不是爱上了医生,而是被医生的成熟与稳健的光环所击倒,前文论述过,女主角此时是有一定理性的,然而医生的出现,给她做选择的难度远大于自己当时的水平,所以,可以说,莫名其妙的她就与医生结婚了。两人婚后不断地以旅行作为手段,淡化彼此间的不协调,然而直到最后,两人仍然并未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共鸣状态,最多只能算是“和谐”,这在文章开篇的医生去世部分有过很详尽的描述。这部分凝聚了作者对于单纯由于“条件合适”或是所谓的“门当户对”结合的夫妻的思考,我们常说日久生情,然而情也有浓度,也分种类,在不甚了解彼此之时盲目的下决定,两人到底可以默契到什么地步呢?

(2)夜行者的拼图。作者花了本书将近1/3的篇幅,描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各个地下情人,这些地下情人的特点我认为即是:每个人都追求爱情中的特定一部分(有的是自由,有的是认同,有的是尊重,有的是母性),然而每个人对于爱的认识都是残缺的,是偏颇的,作者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作为一根针,穿针引线般的将这些情人似拼图一般连接在一起,然而绝不是整体,因为代表爱情最大块的部分是女主角菲尔明娜·达萨,她代表了对于爱情的理性追求,同时也包含了爱情中的傲慢与固执等缺陷(这也是为什么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边密会各个情人,一边嘴上及心里还在坚持这说,我要把童贞留给菲尔明娜·达萨的原因,因为没有女主角,爱情是不完整的,尽管单独拿她自身出来说,她也是不完整的),所有这些女性角色共同构成了爱情的“灵与肉”的大拼图(也可以广义上理解为太极双鱼)。这里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即是女主角代表“灵”,而诸位地下情人代表“肉”,就像上文对于太极双鱼的解释,作者并没有明确“分工”,每人都有完整的人性,只是极端地代表不同的爱情元素。

(3)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坚持。结合上述第二条,我认为不难得出结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坚持,并不是表面上的强

迫症或是对于真爱的坚持(尽管我承认写成这样很感人),而是代表了作者对于爱情本质的,全局的思考。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坚持,在不经意间令自己在爱情观上得到了巨大的成长,也为本书的第三部分奠定了基础。

文章第三部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圆梦成真。这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追回菲尔明娜·达萨靠得是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他的这些成熟的思考帮助她走出丈夫逝世的阴影,正是这些吸引了理性的女主角。事实上,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摔伤腿期间,他的一些类似于年轻时的幼稚、冲动的信件女主角是不愿意看的,甚至认为这些信件不配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已经很高的精神层面。这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也是作者最后时刻想要精心搭建的爱情大戏。在最后时刻,当男女主角怀着浪漫的欣喜做出荒诞而神圣的决定时,也代表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思考的结束——男女主角通过半世纪的痛以及黄昏恋,混淆了界限,并成功的融合在了一起。两人客服了对于世俗的观点、甚至还有一个精心刻画的一对老情人被打死的事件的恐惧,两人尽管“就像一对一生中互相隐瞒了太多事情,以至于彼此间已无话可说的夫妻。”却宛如已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一般,代表着作者对于一种理想的理性与感性比例协调的完美融合的爱情的憧憬!

第6篇: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美丽的荒唐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作者:耿智

在经历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日日夜夜后,这部绵延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结束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载有他和费尔明娜·达萨的霍乱汽轮的航程许下期限。

"一生一世。"他说。

故事戛然而止。一生一世,简短的四个字又一次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包括那些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高尚的、世俗的、放荡的、柏拉图式的、生死相依的等等几乎穷尽了的所有爱情形式,以及爱情所带来的悸动、幸福、痛苦、绝望、孤独、生机蓬勃、放浪形骸、卑躬屈膝、自相矛盾等等几乎穷尽了的各种生活状态。厚重的内容如潮水般浮现,令人呼吸困难。望向窗外,黑夜,下了一天的雨依旧淅淅沥沥。

继《百年孤独》后读的第二本马尔克斯的著作。实在佩服马尔克斯讲故事的能力,将近一个世纪诸多人物之间的爱恨悲欢和生活琐屑,分成一个个独立而又紧密连接的模块,倒叙正叙插叙,心之所向即成文章,最后所有零件装配成一个完整的、令人震撼的装配体。

与《百年孤独》中带有浓厚魔幻色彩的情节相比,《霍乱时期的爱情》对爱情的描写是那么的现实,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达萨一见钟情的痴迷,二人在懵懂爱情中的紧张与期待,甜蜜挫折中的思念与精神支撑,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遭到拒绝后的崩溃,崩溃精神家园的重建,以及费尔明娜·达萨与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典范爱情背后的孤独,相濡以沫走过风雨后的和谐,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能够跨越历史,跨越民族,在读者的心中激起真切的共鸣,大概是因为爱情是一种人类永恒的情感。同样真实的还有描写过程中穿插的隽永的人生哲理:对现实睿智的思考比忧伤阴郁的诗句更有吸引力;社会生活需要克服胆怯,夫妻生活需要克服反感;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这些触动心灵的话语,非但没有在故事叙述中喧宾夺主,反而像是作者瀑布般倾泻的语言中的浪花。其中,最为残酷的一条莫过于马尔克斯向我们揭示了爱情之中的苦恼多过欢乐,痛苦多过幸福。纵观整本书,对幸福爱情的描写实在少得可怜,更多的是生活的痛苦和无奈。就连令人羡慕的费尔明娜·达萨和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一对,在短暂的欧洲之旅结束后,也不得不面对可怕的琐碎生活,正如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所说,婚姻中比幸福更重要的,是稳定。

与其说这个故事在写爱情,不如说它是在描写生命。(范_文_先_生_网)马尔克斯笔下的生命永远都带有浓浓的孤独色彩,《霍乱时期的爱情》也不例外。周国平说:"孤独的深度决定了爱情的容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包容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蹉跎岁月的爱情火种,无疑是用一种无比深邃的旷世孤独所保温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孤独很真实,他跟寡妇、妓女、学生、精神病人等许多人发生过爱情,以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作者笔下,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放荡爱情生活并没有可鄙的感觉,反而让爱情高尚的光辉照亮了生命的低谷,让人不禁想到歌德那句"永恒之女性,指引我们向前".费尔明娜·达萨的孤独则体现在她一生中从未因任何人而改变的高傲与倔强,她不愿服从于任何男人,也不愿服从于社会世俗。最终,当费尔明娜·达萨用最好岁月里的精妙口才说出:"一个世纪以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让他们见鬼去吧!"一个出人意料而又荡气回肠的宣言。读者于是感觉到,勇敢幸福的结局就要来了。

你可以认为两位古稀老人的暮年之恋是荒唐无稽的,可以认为没有终点的汽轮之旅是草率的敷衍,可以怀疑那保存半个多世纪的情感是否早已变质,但这时不妨回顾一下整部书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恋,本就是荒唐时代的荒唐爱情。如此的结尾处更是突然迸发出魔幻的色彩,让人分不清这一切究竟是现实还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梦幻。美丽的荒唐,便是这部伟大作品震撼人心之处。

没错,这就是一篇纯粹吹捧赞颂的读后感。不过归根结底,《霍乱时期的爱情》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爱情神话;如果说它有带着什么寓意的话,大概是:

爱情不会衰老。纵使岁月如梭,它在往返的蒸汽船上、在连绵不止的雨里、在现实的迷宫中,永生永世。

上一篇:乡镇团委换届实施方案下一篇:村两委班子培训班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