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合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东进行了分析,就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了相应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合文化建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合文化建设论文 篇1:

农信合规文化建设思考

合规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前,不管是行业管理还是监管部门都在为推进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谋篇布局,都在不遗余力地强调合规、重视合规、推崇合规,合规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为落实好监管部门要求,针对合规文化建设,要成立由党组班子成员为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部署、安排、推动三年合规文化建设活动;要明确“抓合规、控风险、强基础、促发展”主题,将合规文化建设覆盖所有部门、网点及所有员工,并贯穿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创新合规文化建设的载体,组织开展合规培训、“一把手讲合规”、合规知识竞赛、查找合规问题等活动。

——切实推动落实。在推动三年合规文化建设活动这一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将合规文化宣讲学习作为最重要的一环,真正使合规文化“上心入脑”。宣讲主要针对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的一系列监管新规,以及银行内执行不到位的规章制度,在宣讲形式上要求做到集中宣讲、分区域宣讲、个别辅导相结合;宣讲内容上要求少讲理论,多讲实例和案例;宣讲方法上则综合运用外部专家讲、内部业务骨干讲等方法。

问题导向找准关键抓手

——坚持问题导向。当前银行业违规问题,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合规意识不强。二是文化氛围不浓。三是制度执行不力。四是违规处罚不严。

——找准关键抓手。一是合规从领导做起,把合规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合规从排查整改做起,对照法律法规,查合规文化建设问题;对照监管政策规定,查内部规章制度的缺陷;对照内部管理要求,查操作行为漏洞;对照员工从业行为规范,查个人行为失范。三是合规从执行力做起,通过简化操作,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改进培训;科学奖惩,落实好监管部门要求的合规绩效考核。四是合规从问责做起,保持对违规问题的高压态势,对新发生的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以人为本构建六大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合规文化是银行稳健核心价值观的诠释,集中体现了银行员工的价值准则、经营观念、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推动农信改革与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合规文化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员工本身。

——构建六大文化。一是构建合规战略文化。促进合规文化向战略高度提升,把合规文化建设纳入董事会或经营管理层的发展战略。要对国家政策走向要有敏感性和前瞻性,早布局,早谋篇,要始终与国家方向一致,确保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地位,在合规文化建设中要确保党委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不断完善法人治理,强化“两会一层”职责,确保各司其职,有效制衡,进一步明确“兩会一层”的合规管理职责。二是构建合规价值文化。确立并形成“合规创造价值、合规创造效益、合规防范风险”的理念和文化。要以建设合规银行为目标,以合规价值观为导向,强化合规管理,有效防控违规行为,全面树立主动合规、全员合规、全程合规、合规创造价值、合规防范风险的经营理念和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合规的文化氛围。三是构建合规组织文化。建立“一部门、两机制、全环节”的合规文化制度组织体系。“一部门”:设立专业、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两机制”:建立合规为本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合规风险评估机制”。“全环节”:绩效考核机制、合规风险评估机制涵盖所有金融业务、所有业务环节、所有合规风险要点。四是构建合规团队文化。构建“团队监督机制”和“团队合规意识”。团队监督机制:综合运用条线监督、事中控制、稽核审计、责任审计、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团队监督机制,将合规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团队合规意识:综合运用典礼仪式、教育培训、宣讲讨论、晨会夕会、参观学习、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团队合规意识。五是构建合规行为文化。着力实现“员工行为、人际关系、经营行为”的“三规范”目标。员工行为规范:建立违规积分、内部处罚记录、查询及共享机制,加强员工无序流动管理,严防员工“带病流动”和“带病提拔”。人际关系规范:着力根除“人情重于制度、人情代替监督”的土壤,建立原则分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信任不能代替制度和监督的人际关系准则。经营行为规范:按制度办事、按流程办事、按规定办事,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六是构建合规问责文化。实现“违规必究”的合规问责文化,建立问责“两项机制”。举报监督机制:着力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举报调查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为举报违法违规问题创造条件。区别对待机制:提高违规参与者主动举报的积极性,对参与违规但主动举报的,视情况减轻处罚或免于处罚,对拒不交代或回避隐瞒的,视情况加重处罚。

(作者单位:四川隆昌农商银行)

作者:王裕彬

信合文化建设论文 篇2:

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关系浅析

[摘要]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东进行了分析,就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信息文化;文化软实力;关系

[作者简介]莫靖林,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梁菊,广西民族大学教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4级学生,广西 南宁 530006

一、概念的诠释

(一)信息文化的含义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的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讯方式、工作方式、决策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进而引起社会文化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新文化。信息文化最终将导向一个以信息知识为社会基本财富、资源的新型社会。广义的信息文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作为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作为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和作为精神观念的信息文化。事实上,信息文化是处在发展和构建中的现象,因此,关于信息文化的认识也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国家软实力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言的。国家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是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重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在软硬两种实力中,硬实力是基础,是创造软实力的重要的物质条件;软实力能增加一个国家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会的凝聚力、市场的吸引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用“软实力”这个概念来标示文化发展的尺度和目标,并且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新的注解,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重要性的阐述

(一)信息文化的重要性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又是社会信息不断增长和积累的历程,因此,我们也可以用“信息文化”研究体系来考察人类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全部信息活动。信息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信息文化是人类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保存文化传统的保障;赋予信息社会以意义和价值;规定了信息社会人们参与信息活动的行为方式和准则;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资本。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外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就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在看到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是文化创新力的薄弱;其次,在经济市场化以及文化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原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哲学等文化形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整合功能不时面临现实的各种挑战;三是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保护远远不够;四是在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投入不足,信息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裹挟下的文化全球化态势中,民族文化面临着被推崇强加于人的文化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西方强势文化侵蚀渗透的危险。面对文化全球化趋势,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加强信息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关系浅析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给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现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重要方面组成,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正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两大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从物质形态上看,信息文化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依赖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

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是立足于社会信息和信息资源的累积和沉淀、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更替和勃兴,为社会信息交流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物化的人文环境,是社会活动与信息活动交融的结果。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体系构成了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基础。信息文化建设,首先要从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抓起。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延长、增强、补充和扩展,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网络是一种新的全方位的、功能完备的信息生产、传递、获取、使用机制,网络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同构系统,围绕着因特网及各类网络构成了人类新的信息文化的物质环境。

在日益开放的信息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等平台的各种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吸百家优长、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中华文化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优秀文化才能与人民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因此,文化软实力与信息文化一样,必须通过信息技术与各种网络资源的传播与交流才能达到完满的提升。

(二)从社会规范上看,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样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作为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是形成和调控人类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各种信息关系的程序化、制度化手段的组合,从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出发,确立人类信息活动的首先准则和法理制度,是社会信息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总体要求。信息伦理和信息政策法规是社会信息活动保障协调机制的具体表现,是由不同调节范围的不同主体制定和实施的、作用于不同调节对象的政策、法律、规章、标准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以其强制和非强制的力量维系社会的信息交流和管理活动。我们必须强化信息道德认知,催化信息道德情感,规范信息道德行为,弘扬扬善抑恶的社会价值观,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升华社会责任感。

同样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加强制度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力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从行为方式上看,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

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与信息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作为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是人类信息交流和管理中约定俗成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规律性展现。随着信息交往过程中外在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形态的深化而不断更新,在信息扩散、中介、接受、吸纳和再生的全过程中,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特色与普遍规律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人性魅力和影响的信息行为方式。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看,个体的成长过程即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其信息化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历史是其信息化的历史。网络化的交往方式与传统的交往形式交织在一起,网络空间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交往行为的参与者从中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评价,扩大和提高了个体的社会认定范围和程度。

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样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为什么中国在漫长岁月里一直在农业文明的阶段上彷徨和徘徊?为什么在最近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却迅速实现了国强民富的伟大理想?说到底,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传统的政治和社会模式严重妨碍了思想的解放和行为方式的展现。只有思想上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才会在实践中改变旧有的行为方式,获取切切实实的创新成果。改革开放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千百年来保守封闭的文化生态,使中国的科技、教育、管理等以全新的内容与形式发展起来,进而大幅度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近30年最了不起的成就,说到底是文化软实力逐渐得到提升,从而解放了人,变革了人的行为方式,焕发了人的创造活力。

(四)从精神意识方面看,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都是精神观念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方向。作为精神观念的信息文化,是人类个人和群体精神的、内化信息意识和素养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文化体的心理构成和意识外倾成为社会信息文化的精神支撑,是信息文化的核心所在。建立于人类信息世界内在的、隐性的、历史的信息思维模式之上,信息文化具有独特的信息价值系统和观念系统,描绘了一幅经纬交错的信息文化“精神地图”。信息社会中信息文化的精神观念子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产物。在信息时代,产生了新的时空观念,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艺术、宗教等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信息文化的建设是生成着的,它要受到理念的影响和引导,因而精神观念子系统对于信息文化的构建及其样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在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四、加强信息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树大,则必须要根深;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加强文化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寻求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对策。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层面上筑牢价值观的坚实基础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提升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源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内容,是该民族绝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尺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从多方面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国民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等影响人们思想的各种文化渠道中去,渗透到信息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环境中去,渗透到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从思想层面上筑牢价值观的坚实基础。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切实加强信息文化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手段,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

(二)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是加强信息文化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加强信息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信息文化建设的加强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通过文化产品这种载体来体现。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一要突出改革创新,切实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举措,改革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营造信息文化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充分挖掘传统资源和信息资源,狠抓精品创作生产。在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有的社会整合功能、调控导向功能和教育塑造功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产品的特质和价值。三是大

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只有创意才能催生广为市场接受的产品。四是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品牌是一张名片。近年来我们国家组织的各种文化年、文化节也已成为一张醒目的名片,在传播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是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加强信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提高中国文化的生存和拓展能力,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文化传播来建构成功的中国形象。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依靠物质宣传,从器物层面上打造信息文化及文化软实力的得力载体。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信息文化传播能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

(四)加强信息道德建设,完善信息政策法规,是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制度保障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污染、信息落差、信息侵权、信息犯罪、信息道德伦理等问题。如何规范信息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何处罚非伦理的信息行为、如何引导人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培养人们良好的符合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必须加强信息道德建设,通过信息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监督,信息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有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信息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在正确的发展思路基础上,加强对信息伦理学研究,加强信息道德规范建设,加强全民信息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信息道德评价。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确保信息文化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质量。就信息政策而言,通过调整政策导向,建立市场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政策研究等手段来促进信息政策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就信息法律而言,国家级立法还较少,需要增加国家级立法和从宏观上对文化产业的全局性进行把握的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 陈梅云]

作者:莫靖林 梁 菊

信合文化建设论文 篇3:

富秦卡的经济分析与发展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银行卡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各商业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极力推广,陕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陕西信合),在2006年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银行卡——“富秦卡”。陕西信合作为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量,其“富秦卡”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反映了陕西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状况,但是,对于该银行卡发行后具体带来的优势和不足还未有详实的资料。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调研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解决方法,为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富秦卡”业务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陕西信合富秦卡业务的办理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品种少等诸多因素,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与其他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1.用卡环境不佳。当前富秦卡为借记卡,与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相比,仅用于储蓄、转账结算等,附加功能少,很多居民宁愿使用存折,也不愿用卡。据调查了解,不少网点因业务量大或网络技术问题而出现网络暂时不能受理,这给持卡人带来很大不便。经调查,在农村的农民中,知晓银行卡的人约有60%,其中30%的人知道富秦卡;在对其他人群中调查时,很大一部分调查对象对富秦卡知晓较少。富秦卡的品牌较国有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差距,致使富秦卡的客户群体对卡的服务需求低,了解使用少,接受难度大。

当前银行卡的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仍然制约着陕西信合的发展。尽管近几年陕西信合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渠道等方面有所改善,省内也进行了综合联网,但远不能适应业务飞速发展的要求,与商业银行相差甚远。其中,富秦卡能够外省异地取款,但是不能外省存款,不能实现全国通存通兑,这就造成了部分客户的流失。

2.市场营运管理定位不准确。由于富秦卡从发行到现在也只有短短几年,市场经验欠缺,在营销、运用及管理等方面定位还不准,职责不清,专业服务技能相对较低,使部分客户在选择银行卡时存在顾虑。主要表现在:目前在县域及乡镇地区发行富秦卡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偏离了提高卡业务质量和综合效益的目标,导致银行卡发行数量日益增加的同时,有效卡的使用率却很低,造成业务资源的浪费。在营销方式上仍然主要借助横幅标语、文字广告、散发宣传单等;在推销手段上主要还是停留在一般的柜台等客户上门,或是简单地通过贷款进行办理,利用一些社会关系资源强行推销等。由于缺乏相应的客户咨询服务平台,富秦卡办理后,客户对相应问题的咨询渠道不畅通,造成一部分客户的流失。富秦卡在刚开始发行时,联社会要求发行任务量,但现在发行几年后,应该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把发行质量作为重点,稳定已有客户群。所以,发卡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定位好发卡市场,实施发卡方案时更要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各种假设方案,不能盲目发卡。

3. 服务功能不完善。业务功能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银行卡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具有支付、结算、消费、提供附加值等多种功能,但富秦卡还停留在基本的储蓄和存取现金的业务上。目前陕西信合还不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做相关产品,例如根据各公司不同的管理模式和需求制作业务员营销卡、特约商户的缴费卡等。虽然现在发行的还有富秦家乐卡,但也只是用于贷款用途。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只能单方面实现取款的业务功能还显得过于单一。很多商业银行发行的借记卡都有主附卡等形式,虽然现在“富秦卡”以一卡一折的形式发行,但卡产品还是比较单一,异地存款、转账功能还不完善,需求也很迫切。

4.富秦卡的定价问题。目前,陕西信合自推出富秦卡时,就是以免年费、免卡费、免手续费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居民办卡。但是这种定价方式是否适合长期使用还有待思考。因为这种定价方式使陕西信合利润收入减少,反而增加了發卡成本,长期进行该种方式将无利润可言。一些优惠政策使银行卡在使用方面给居民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加之各大银行的推销,居民的银行卡持有量基本在一至两张,甚至多者在五六张左右。这种现象很大程度的造成了卡资源的浪费。在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地区,居民对富秦卡的持有量也在两三张左右的。据陕西信合柜台服务人员反映,这些大量持卡人在办理业务时,因为不记卡号,常会把卡拿错,造成许多麻烦和错误。还有就是卡挺多,但是卡内并没有储蓄金额。因为富秦卡不收年费,所以持卡人不用担心产生负债,致使睡眠卡数量增多。

5.城市居民的认可程度低,低端资源客户消费能力较弱。陕西信合的客户以农民和郊区居民为主,他们的消费能力比较薄弱,而且消费意识相对落后,大部分还没有形成刷卡消费的习惯。目前大部分持卡人仍将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和查询的工具,只有少数人将银行卡作为消费的工具。因此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是很突出,对银行基本业务要求比较高。在实施解决方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进行,让客户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消费意识。

二、“富秦卡”业务的发展策略

1.优化用卡环境。除通过柜面宣传、媒体宣传、公益宣传以外,还可以进行以下方式宣传:主动出击,找出陕西省农民工输出大市和农民工银行卡受理业务集中地区,变坐等业务上门为走出单位、走进农民工。在宣传对象的安排上,选择了农民工输出集中地和务工集中地企业。这种针对特定对象的宣传活动,拉近了与农民工的距离,保证了宣传效果。

2.细分客户群体。陕西信合应深入市场,细分客户群体,提供差别化服务。根据客户用卡频率、账户余额和发展潜力,划分客户类别,并为其提供所需服务。对银行卡客户群体进行准确细分,对银行卡产品主要营销对象和营销策略予以科学定位,真正实现银行卡业务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这几年业务的快速发展,壮大了经营实力,但也给还不完善的内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尽管做了很多的规范化工作,但内控机制还不健全,风险管理能力远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加剧,因此,陕西省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改善内部管理工作,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进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流程,落实从严管理,严密防范各类风险。

4.构建具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部驱动力,是规范和约束员工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凝聚人心、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法宝。要着力构建具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色的企业文化。实施“四大工程”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一是实施“形象再造”工程。加大系统品牌创建力度。集中全省资源,从大处着眼,建立高品位的陕西信合文化品牌体系。进一步细化柜面设计及推广,将视觉理念进一步引入到网点内部布局等环节,形成更为有效的视觉冲击,更好地培育品牌意识;二是实施“理念整合培育”工程。大力培植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理念,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和观念指导,形成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三是实施“精神再造”工程。把宣传和弘扬新时期信合精神和信合文化核心内涵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全省深入开展系统的企业精神培育活动;四是实施“凝聚力”工程。尽快建立系统党委,成立系统工会,组织开展全系统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比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增强广大员工的团队意识、向心力和凝聚力。

5.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管理效能和发展活力。逐步制定并开始实施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在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快速适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的发展形势对内部体制机制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专职银行卡管理部门,对银行卡业务实行“经营一体化”管理。紧跟市场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业务开发流程,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银行卡业务进行考核。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新会计准则。近几年,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存在许多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现象,操作风险依然较大。为此,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严肃财经纪律,防范操作风险。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重大举措,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转变经营理念,改善管理水平,提高风险意识。按照财政部和银监会的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于2009年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之后争取利用两年左右时间整体过渡到新准则的全面执行。新准则的实施不仅是会计计量模式的改变,更是对现有业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一个深层次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办事处、各联社要积极开展针对新会计准则的人员培训,全面提高财会人員和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加强对高管人员和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各办事处着重做好对业务骨干和信用社主任的系统培训和培养。加强对省联社和办事处人员的分层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指导和服务基层的业务技能和政策水平。组织员工参加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获得从业资格。加强员工的学历教育工作,切实提高高学历人员比例。[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1JK0072)《反梯度推移、产业集群与陕南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牛艳梅

上一篇: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高一语文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