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尝试探析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文化”,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增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以职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用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校企文化融合的品牌形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 篇1:

借鉴体育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路径

摘 要:体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要认清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充分借鉴体育文化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从而为提升企业文化层次和品位奠定基础。基于此点,本文对借鉴体育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文化 企业文化 精神文化

体育文化是人们在体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拓展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理念,是一种以增进健康、实现交往、教育感化、强化团队意识为主要目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育运动不仅包括体育主体的身体运动和活动,还包括通过体能锻炼实现育人功能,使人在表现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外化形式时,进而反映出人的本质力量。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育制度文化,即调动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所指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其二,体育物质文化,即为了保障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其功能而进行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文化宣传、文化环境营造等工作;其三,体育精神文化,即在体育实践中凝聚的价值观、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感;其四,体育形象文化,即通过体育实践和文化建设给外界留下的良好印象,与体育管理与运行机制息息相关。

一、体育文化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功能体现

1.教育功能

体育文化通过统一的规则、严密的组织、规范行为以及一些相应的规定,从而使参与者及观赏者自觉接受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影响和教育,并逐步内化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身行为方式,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意识,这就是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体现。现如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激励着每个企业和个人努力奋斗、积极进取,这与体育运动中采取适当的战术和方法寻求突破、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对手取得比赛胜利的体育精神基本一致。如企业通过组织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企业内部的体育场馆还能对员工起到一定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员工审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如想象力、创新能力、观察力、记忆力等等。这些种种都归属于意志品质和精神的范畴,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员工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员工具备这样的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社会功能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日趋成熟,市场经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个领域,体育领域恰恰是其中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对体育的进一步渗透和影响,使得体育运动逐步上升为一种文化娱乐形态。以往,企业想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主要都是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而现在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向社会展示本企业员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能够起到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用,这也是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体育活动产生出来的宣传效果是其它宣传手段无法比拟的。

3.调适功能

体育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调适作用,这是体育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体育不但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具有娱乐、消遣和调适等作用。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强度和工作和每日超负荷的运转给员工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便有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让员工将工作中积蓄的压力得以释放,通过体育运动使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身心的疲劳也都能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恢复,这样员工便能够以更加充沛的体力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当中。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借此来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为此,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员工喜爱的体育活动,让员工在运功中获得愉悦和调适,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这对于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交流与公关功能

各个企业之间因为业务上的往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接触和联系,为了促成业务项目,交流与公关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公共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其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实力也都随之大幅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转变,企业间的交流方式逐步从传统的餐桌酒文化向运动场转移,一些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成为现代企业公关的重要平台,如高尔夫球、保龄球、网球、羽毛球、爬山、滑雪等等,这些体育项目已经正式进入了企业公关和社交的范围内,进一步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企业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打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这不但能够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通过体育运动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无疑会成为现代企业公关的有效手段。

二、借鉴体育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路径

1.树立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力

价值观是体育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也是借鉴体育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企业应当不断对文体活动理念进行创新,树立起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一些能够促进员工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体育活动,将员工需求与体育文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在对价值观进行确定及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企业全体员工和社会的要求,而且还要体现出企业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应当按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设计定位,同时还应认真调查企业内部员工对这一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并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树立起最符合企业特点的体育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提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达到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2.将体育思想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相融合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制度、行为以及物质等文化的进一步升华,也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它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向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支配作用,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现代体育思想是古代奥林匹克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并在融合东方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以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发展为目标,以更高、更快、更强为时代特征的一种文化思想体系。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精神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不仅反映着外界对企业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出企业自身的追求,它既能够对企业内部员工起到鞭策的作用,又能够对企业外部的消费者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体育精神最为典型的体现是公正、公平、竞争、进取。为此,企业应当将体育精神融入到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当中,并抓住自身所具有的体育属性,积极构建起良好的体育精神文化,并在该文化的指导下,创建出具有体育特色的制度和行为文化,进而形成企业自己的品牌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加大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

企业应当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和舆论工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借此来宣传包含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在内的体育文化精要。首先,企业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号,如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等,并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板、员工手册等途径来实现,这里的符合主要包括体育运动项目的名称、标志、宣传口号、体育器械和用品等等;其次,企业应当对文体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鼓励以基层承办为主、以企业工会指导为辅,这有利于文体活动深入基层;再次,企业应当加大体育活动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如建立职工羽毛球场馆、篮球场、健身馆、棋牌室等等,通过这些场所的建设来丰富员工的文体活动内容,不断加大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借此来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成效

对于企业而言,体育文化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群体信念与行为方式的革命,因而企业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应遵循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借此来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理解并领悟到体育文化中蕴涵的企业文化精神,这样的体育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达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目的。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竞赛类的体育活动项目,如兵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这既能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使他们改掉一些不良的嗜好和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高雅情趣,实现以体育文化运动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具有主题性的文体活动,如以廉洁文化为主题开展教育文艺晚会,以此来突出文体活动的主题性、文化性以及互动性。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力量获得最大程度地凝聚,而且还能激发出他们昂扬的斗志,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

总而言之,体育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企业可通过体育文化树立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同时利用形式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增强企业员工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团结协作、严守组织纪律、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为此,企业必须在认清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探寻和实践借鉴体育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路径,全面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罗跃平.探索现代企业体育文化的作用及构建途径[J].现代商业.2011(33).

[2]曹冰.论企业体育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J].体育时空.2012(2).

[3]黄滨.付振亚.试探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1(1).

作者简介:王彬(1964-11),男,汉族,吉林白城人,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主要从事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王彬

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 篇2:

探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本文尝试探析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文化”,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增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以职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用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校企文化融合的品牌形象。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职业教育特征的重要举措。

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是否适应企业管理文化的要求,对他们能否职业成才极为关键。职业学校以创新育人环境,建立能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校园文化,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在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上,职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特别是在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上没有形成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必须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改变目前职业校园文化现状的需要。当今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脱离不了传统的普教痕迹,其薄弱环节就是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凸显“职业文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学校的职业特色,要融入特色鲜明的职业文化,以有利于培养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只有加强渗透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改变目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缺乏区域特色的状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脱离市场办学,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是目前职业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更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建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校园文化,必须广泛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企业文化融合。

(3)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职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揭示了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入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从而顺利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4)加强渗透企业品牌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强化校企合作的需要。各类职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较丰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规范运用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提高校企文化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重视校企文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创设积极健康、宁静有序、和谐统一的视觉文化环境,营造有利于陶冶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成长的教育氛围。规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使管理理念、管理行为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转变。对内使学校教职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对外树立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职业学校校企文化对接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提出的“质量立校、德育立人、技能立身”作为办学宗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力构建以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和职业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文化体系,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要求和精神凝聚力。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职业学生人格培育的对接。优良的校园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对职业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优化教育功能,可提升职业学生道德人格的文化品味,向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同时,也将学校文明辐射到企业和社会。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的文化内涵和管理要求,促进了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提升,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可以正确引导职业学生认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意识,促进职业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通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的认同感,帮助职业学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对职业学生形成作为未来企业人的全面素质、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一个良好的职业基础。

(3)校园文化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对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企业将宗旨和产品包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公众,而形成的企业品牌视觉形象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与纯商业化企业有着天壤之别,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成功范例充分说明了其强大而独特的功效。因此,校园文化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既有的校园文化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明朗化、规范化;二是围绕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融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具有管理思想和文化模式的统一性、独特性和权威性,最后形成一套确实行之具有校企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管理方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虽为商业企业服务的,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亦有许多值得学校借鉴的内容,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融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涵,将职业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归纳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为理念识别,学校校纪、校训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为行为识别,学校的整体视觉形象为视觉识别等体系构成。

职业学校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从而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及学校整体形象与实力,提升职业学校自身职业文化管理。

3.职业学校校企文化融合

(1)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增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要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文化对接和融合,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进校园,宣扬优秀企业文化;学生的日常管理融入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和评价系统;建立以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认识企业文化,感受职业精神,养成职业习惯,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职业意识、态度、责任和纪律以及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达到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

(2)提升校企合作,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坚定不移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保障条件。职业学校必须坚持面向社会和企业,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元素,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真实情况,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确立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3)教育实践与学校管理过程全面融入企业文化。良好的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作长期的潜移默化,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形成。特别是职业学校技能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借鉴和移植企业优秀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4)职业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处处体现“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特征。职业学校应尽可能将教学实践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证、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引入企业“8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经营管理模式,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处处体现校企文化对接,营造职场文化,按照人才规格,形成岗位标准,使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文化,增强就业信心。

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融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企业文化特点、区域经济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物质文化要有“职业”的特色基调,制度文化要有“职业”与企业的行为规范,行为文化要有“职业”与企业的特色,精神文化要有“职业”的理想追求和企业的价值导向,课程文化要有“职业”与企业的职业能力相适应。

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视觉形象识别管理手册》、《8S管理实施方案》、《学校实训中心8S管理办法》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等相关措施,建立统一规范标识和8S管理细则,2013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 校企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建设单位,学校通过国家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通过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将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谭荣添

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 篇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索

摘 要: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本文分析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阐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议 企业文化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在第十一次经济会议首次提出的,意义在于通过加大对供给侧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低效和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的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使其成为支撑系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事实上,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协调与平衡的问题是不够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提出了对这项工作的重新审视。

一、当前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普遍的现象通常是在“大范围”的掩护下进行的,在进行具体的育人工作时往往会犯“走过”和其他形式上的错误。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没有特色和针对性,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这就造成“有效服务”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强调在满足有效供给的同时,突出“有效供给”,突出“给”的重要性。这就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提供育人服务,更要提供“服务精品”。例如目前职业院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赛,通过企业需求、市场导向,让学生针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开发新点子、独特创意、可持续大的有效效益的创业项目。但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或者对形式的关注较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在创新创业中实践不足,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型创业人才不能得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谈不上出“精品”。

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界定

任峰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现象。它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从狭义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与学生价值取向的产物,是团队意识、心理活动、行动准则、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1],校园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生态文化。胡汉华认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工作状态的心理需求。企业文化通常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或者服务理念。它是企业生存、管理、发展和方向最基本的精神支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不可见的约束和支柱。企业文化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统一的纽带和一个沟通的渠道,它是团队或团队中的“共同语言”[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兼顾“教育供给”与“客体需求”的平衡。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的效率,强调有效的供给,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还要兼顾公平,既要强调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的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又要为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两者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亚文化。罗宪奎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承担人的培养、引导和熏陶的功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3]。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将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校园文化的开放融合起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应用到文化活动的开展中。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罗贤奎说,虽然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法人组织,活动性质也不一样,但它们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和相似的运作规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才的培养,人才输出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提高了人的能力,员工的劳动实践为提高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参考[3]。

两者的本质核心是相同的。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和实践文化也是人的本性。从高层次的发展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代表着独特的核心内容,两者的核心是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使参与者都感受到自身存在和行为的价值感,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类最高精神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工作应尽可能多地借鉴企业文化的双赢模式,把育人的实际需要与育人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创新,实现和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丰富教育育人的具体方法和方法,并通过教育实践的反馈和实践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完善教育工作机制和教育工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路径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职业视角

职业性,作为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培养具有一线工作经验,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显得尤为重要,将教学中的专业与企业要求的行业技能相匹配,将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特征等内容移植到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中,职业性作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强化学生在交往和实践中的包容性和交往能力,又通过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通过与企业和社会共同建设企业和企业的产业基地,实现校中厂的实践模式,实现产学合一,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由此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化的本质,它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精神意义。

在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专业性质的各个文化方面,价值观是核心。将职业性的价值观与办学理念联系起来,形成引領校园文化建设的校训是关键。比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交通”和“职业”特色,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汽车、道桥等重点专业为引领,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岗位需求引导、行企标准跟进、三方考核评价”、“系企合一、产学一体”等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交通人”。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功能视角

(1)注重校园文化多元性

顾黎萍认为,各种文化在校园的集中交流与融合,使校园的主体存在于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全球与地方的文化选择之中。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这种冲突,清楚地反映了多元文化语境下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4]。校园文化的多元性是基于大学的所具备的特性,注重多元的校园文化,可以更广泛深入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特别是针对企业文化的交流。明确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归宿,高职院校是企业人才需求的主要渠道。多元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缩短毕业生由“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过渡期。

(2)构建企业需求的双元文化

蔺俊认为,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其目的是培养人才。社会效益是其最大的目标,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是一种做事的文化,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实施校企文化“双元互动”[5]。高职院校的双元文化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文化,职业素质不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养成,更应当通过双元文化接受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文化互动,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文化的特征,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将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和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打造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3)注重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

校园文化带有一定地域性的亚文化,其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但是校园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浓厚的企业色彩。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使命、愿景、目的、精神、价值和管理理念,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守,具有组织的特点,并从生产管理实践、管理体制、员工行为、企业外部形象等方面对这些理念进行了总结。构建高职院校企业化整合开放校园文化,有必要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寻找整合与开放的突破口。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其校园文化的企业化应该体现在核心的价值观上,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内容,形成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最关键的是将价值观的企业化校园文化构建在于找到有效的融合方式,增强融合效果。在校园文化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在实训实习中培养企业文化素养。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动视角

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思想,以结构性调整将德育教育纳入系统性工程,德育教育并不是学校一个人的事,而是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当前高职院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统筹考虑活动组织、条件、宣传的构建,进行课程体系、训练实践、专项活动和文化生活等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完善监控和奖惩体机制,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在这个综合体系下,校园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培育,加强专业教学和专项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完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应该尽量强化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是学生德行的重要影响者,父母的言行对于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言行都有着明显的父母的烙印,家长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父母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而且深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让学生在家庭的良好氛围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学生的行为意识同时也深刻地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公民社会的规范和制度环境。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订单班、合作班,企业在加强人才的知识性培养的同时,应当将企业自身的文化灌输给大学生,让他们懂得企业生存的命脉,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4.校园文化突出价值观视角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应进一步增进本土特色,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大学生群体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学校应跟上时代潮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每一次新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对前一次专题活动的承接都是为创新和发展而奋斗。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代表着创造校园文化发展的想象力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例如为秉承红色文化和”八一“精神,学校大力提倡红色本土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开展奠基革命烈士,推动国防特色教育、红色文化读书节、红色主题文艺晚会。增进本土特色,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可以让活泼好动而学习兴趣相对不够的学生或者后进生,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会吃苦,磨炼意志和品德,发掘潜能。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結语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学生实践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让学生的实践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三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在实践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学生实践的互动中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任锋,王平尧.试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渗和结合[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95-97.

[2]胡汉华,颜陈.略论企业文化的务虚和务实[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87-89.

[3]罗先奎.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新余学院学报,2014(06):110-112.

[4]顾黎萍,乐传俊.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和统领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262-263.

[5]蔺俊.高职校企文化“双元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4):39-41.

[6]杨炳香.浅谈企业文化如何得到认同[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10):52-53.

[7]代军[1],侯艳[2].高校践行“融容”理念的路径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

[8]钱书成.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南方论刊,2013(08):117-118.

作者:刘思远

上一篇:采风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车间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