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高效课堂教学感悟

2022-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高效课堂教学感悟

高效课堂探究中的感悟与思考

摘 要:创新高效课堂,不能机械地照搬他人模式,教师要真正地感悟其思想理念,要在“尊重学生、尊重生命”思想理念的支配下,创造性地推进课堂教学开放实践,从而形成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开放实践;人文生命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我县也与全国一样,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隆重推出了“山东杜郎口中学高效教学课堂”模式。作为参与者与实践者,我们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回顾一个个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概括:推进课堂开放,关注人文生命,达到教学相长。

一、推进课堂开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前几年,我也和许多教师一样,对课堂开放心存疑虑,担心开放课堂可能导致局面失控,完不成教学任务,控不了教学过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锻炼,我们深深地感悟到,教师要成功地创造高效课堂,只有认真地学好教育理论,深入开展课堂开放实践,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开展课堂开放实践,改变自己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充满七色陽光,充满情感,教师才有希望将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肥沃的土地上。教师这些能力与情感的由来,都需要教师大胆深入课堂的开放实践,并形成知识积累。

只有高效课堂的不断实践,各学科教师才能真正意识到预设教学目标与现场生成目标如何无缝结合,群体参与与个体参与怎样交融结合,知识传承与探究性教学如何有机结合;只有通过课堂开放的不断实践,学生才有自主参与的强烈愿望,形成自主参与的能力,表现出富有新意的观点,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才能牢固,运用才能灵活。

二、人文生命潜能的发挥,是创造高效课堂不竭的动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要“关注人文生命”。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学校的课堂应是一种生态环境,学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体。

通过这几年实施高效课堂发现,课堂上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究,从容地发问,比较流畅地表达与同伴互相争论问题,补充同伴意见,纠正同伴错误,就是由于他们在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中表现出的一种灵动思想、个性张扬与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也正因为有这些表现,课堂才能释放出生命潜能,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厌学就会变成乐学,负担就会转变为轻松。所以充分发挥人文生命的潜能是创造高效课堂的不竭动力。

“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巧妙地施爱。”巧妙地施爱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贴切地关注人文生命,应当把学生看成是美丽的风景,以赏景之趣,巧妙施爱之心,去发挥人文生命潜能,通过无私奉献和生命付出,抚育一棵棵生命之树常绿。

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地认识到理想的高效课堂魅力是无穷的,释放的正能量是巨大的,但教师往往把握不准,在“必要”的时间内没有发挥“必要”的作用,往往会出现:1.在展示环节学生用的很多都是直接资料搬来的答案,学生没有独立见解;2.小组合作没有体现“需要帮助”的合作,合作个体共赢的合作;只是小组内某些个体的观点代替全组成员的观点。这些问题我们在创新高效课堂当中,也许都会遇到这些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崔宝华.课堂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喜欢回答问题[J].现代阅读,2010(12).

[2]黄丹.创设有效互动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J].教书育人,2011(12).

[3]王华.吟诵诗词沉静心灵: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1(7).

(作者单位 江西省玉山县六都中心小学)

作者:杨裕江

第2篇:对实现“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一点感悟

摘 要:针对初中生物课时较少(每周2节),而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繁多的客观因素,再加上长期占据学生心中“副科”的位置的主观因素,就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效率;兴趣;生物课堂教学

针对初中生物课时较少(每周2节),而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繁多的客观因素,再加上长期占据学生心中“副科”的位置的主观因素,如何在45分钟里要质量,是教师首要考虑并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与之背道而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性、创造性的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回归指导者、辅导者的地位。

二、发掘课堂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发掘课堂有利因素,如,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常见的生命现象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如,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我采用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来巩固和深化“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重点内容:当学完这节后,我就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张卡片(分别标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请七位学生上前,每人随机摸一张,根据摸到的硬纸板进行角色扮演:先由扮演细胞核的学生开始:“在植物细胞中我是核心人物,我控制着其他人物,大家猜猜我是谁?”然后,由这个学生将卡片(细胞核)贴在黑板上,退到一边。接着,其他依次进行。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学生举手补充,或者由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僅能巩固知识、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

2.科学合理地达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

如,在学完“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使学生明白,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与重点措施相结合;用“植物的蒸腾作用”理论来解释移植绿化时为何要带土,为何要剔除部分叶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既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有利于学习兴趣、动力的激发。

三、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让教学效率插上高飞的翅膀

合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细胞结构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使这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生物知识变得直观明了。

不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我们必须明确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同时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样画葫芦,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虽有作用,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失去了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正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实验是实现生物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生物学科的特色之一,又是实现生物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感受科学研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如,在《蒸腾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将一新鲜枝条的下端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茎的纵切面呈红色,从而直观地让学生意识到“植物体内的水可以由低处往高处流”,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优化反馈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练习能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学生信息的反馈是学生知识输出并不断矫正的认识过程,是认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优化练习(如,题量适中、题型新颖)既可为学生减负,又可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消除以“满堂灌”、强迫学生接受知识的老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和实践,那么,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就一定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2007(8).

[2]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7.

[3]杨兆山.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

作者:赵进盛

第3篇:浅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感悟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实施后,好多学校在大力打造高效课堂,更新教学理念。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渐对新课改有了新的感悟,根据参与研究河南省教研室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时根据经验和感受发表对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一点点感悟,恳请同行们指导和分享。

关键词: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课堂笔记;反思教学

记得在新课程改革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一线老师通过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意识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我们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以学生为本去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二、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教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身临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三、要高效课堂,教师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向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途径。

四、要高效就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学,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认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认识在审题时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在解题过程中所走的弯路,通过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反思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借鉴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思维的深刻性。

1.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如函数概念中定义域所涉及的集合知识),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这方面波利亚已有非常精妙的论述)。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进行解题前的反思。

但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具体可反思:(1)解题时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解法是如何分析而来的?解法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何规律可循?(2)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比较容易发生错误?原因何在?如何防止?(3)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最优、最合理?解题后的反思可避免解题的错误,深化、掌握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理想境界。

“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课题组成员陈晨、郭永、李天罡、杨阳、徐飞、王学涛鼎力配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我们学校在2014年高考夺取了全市文理双状元:理科状元张雪,裸分699分;文科状元杨寒,裸分621分。全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7名;前20名,我校占17名。全市文科前18名均出自我校。5名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1名学生香港城市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4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6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

[2]波利亚.怎样解题[M].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 孙玲娟

作者:郭永

第4篇:观高效课堂

观“高效课堂”后

何湘光

圣庙绣旗映日红,率帜课改又山东。 教师导案航标正,才俊轻舟学海中。 漫道征尘迷雾困,烛坛蜡炬险途通。 闹轩诸葛群英会,谈笑强敌一缕风。

第5篇:观高效课堂教学有感

开心

“四研”互助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来,我反复揣摩“四研”(自研、组研、展研、升研)的内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聆听课改成功者赵银峰等老师的课,与赵老师交流思想,探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

一、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我们知道:学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四研”互助式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奥秘、展示风采的平台,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习

二、互助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公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底蕴的积淀。数学教师肩负着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不仅仅是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是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四研”互助教学流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小组探究交流、师生平等

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互助解疑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三、合作交流,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突出学生发现问题、交流合作、质疑对抗、展示风采、归纳总结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

反思自己的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中虽然有预习、探究、试一试等。但多数时候是我在讲,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总不敢放手,担心学生理解不透而反复强调。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学生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高效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和谐对话,使学生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深入钻研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导学案,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四研”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大胆质疑、潇洒展示!

第6篇:观高效课堂讲座有感

观《高效课堂讲座》心得体会

泰来农场学校

王艳娟

寒假期间,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乐金才、崔其升、杜金山等老师的讲座《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对有效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促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追求。为此,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有效课堂的真正内涵

要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效,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我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满足以下条件的才有可能成为有效课堂吧。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含义是:

1、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

3、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广度、深度、效度和自觉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参与。

4、组合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5、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有效性。

二、如何使课堂成为有效

1、老师的准备

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其中老师起着引领者,指导者的作用。因此只有老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不断引邻着学生学习,指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才能成为有效。 课前应该做好以下几备:

(1)备教材:老师自己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在哪里,知识点的迁移和转化是什么等。

(2)备学生: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学生情感状态、多数学生的需要、学生建构上的困难等。

(3)备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解决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备练习:自己的课堂有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学生有没掌握本课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从训练中体现出来。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既体现了老师的水平,又能更加准确的反应出学生学习的状态。

当然,要成为一堂有效的课,老师要做的准备还应该 有许多,一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关键啊。

2、学生的学习

老师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想了许多的方法来努力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待状态,这样的课堂并不会成为有效。

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1)学生要全体参与:有效的课堂,学习不只是一两个人的,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而是全体学生的。

(2)学会自学:一些基本的,比较容易的问题,学生应该明确:我能行。通过书本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得到感悟……

(3)学会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何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困难如何寻求小组、全班、老师等的帮助。

(4)学会反思:老师对每堂课都有反思,其实也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的反思,比如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准备怎么解决等。

总之,一堂课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收获,这样的课堂是实在的,有效的。

第7篇:高效课堂学习感悟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2013年9月15日,我有幸去德州十中参加了 “生本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讲座。会上聆听了省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做的理论讲座。时间虽短,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梳理如下:

李家栋老师先介绍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成果,这让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明晰的方向感。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少,教师无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多;二是课堂预设的教学活动多,生成的教学活动少;三是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丧失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多;五是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教学资源少

1、明确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

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2、形成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的各个方面——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方法的习得)

小学语文老师怎么了解学生?李老师指出通过设计课前自学、高质量的自学指导以及自学之后的分析研究来实现。课前的自学指导为课内的教学打好基础,学习结束后要了解学习的结果。

(2)充分尊重学生——包括主题地位、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独特感受、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应该“教教材”,应树立“用教材”的理念,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掌握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用心研读教材,做到与文本真正对话,与作者情感共鸣,明确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并作出价值高低的区分。

4、教学内容等于“预设内容”加“生成资源”。

预设与学习发生矛盾,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调试教学活动内容。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为什么先学后教?李老师指出学生做为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本身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先行学习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生命的尊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收获让其振奋,困惑让其明确探究目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后,知道就会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实现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发展与提升。

先学后教的操作策略是这样的要合理安排自学的时间,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可长可短,可以课前自学,也可以课上自学,可以是在学校,也可以是在家庭。示范性指导、提示性指导相结合。

能学不教的内涵是自学就会的不教,自学不会的但是与同伴讨论就会的不教,少教中的“教”指只教学生学不会的,课堂上真正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困惑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确定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探究解疑、拓展补充、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觉不虚此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我相信,沿着生本这条路走下去,每位教师都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幸福感与成功感。

第8篇:努力感悟高效课堂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无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效的课堂都会是我们一直的追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高效的呢?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外部、从结果上看,就是学生的“成绩好”;而如果从内部、从过程上看,就是学生要“学得好”。

学生“学得好”,大致包括学生“学会”、“会学”、“想学”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学会”就是学生学会了应该学的;“会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想学”就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愉快。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最大可能地呈现以上三个方面的课堂就应该算得上高效课堂。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学生“在学习”,才谈得上学生“学会”、“会学”、“想学”。因为这三个方面的主体都是学生,是每个学生。

居于以上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课堂的一个最基本的(或最低的)追求,是保证学生“在学习”,保证学生的身心在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之中。 现在,我们传统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寄希望于自己的讲授、讲解、讲评,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一直视为当然地注重教师的教,仰仗教师的教,期望学生自觉配合教师、循着教师的言路积极向前走,而且非此教师不能踏实。长期以来,我们几乎本能地把学生视为一个聆听者,教师以自己的角色优势、年龄优势和专业优势不假思索地横亘在各门课程和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施以各种规训,规定学生做什么,也规定学生怎么做,要求学生安静、规矩、守纪律,不要产生有违或有扰教师指令和规训的信息。为此,我们追求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讲究教具的可感与丰富,研讨教学的艺术与学问……,我们忙着这一切的时候,学生究竟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可能已经被我们忽略了。

当然,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聆听,在阅读、在书写、在讨论、在练习,如果全班学生都能够、都愿意,并习惯于用同一方式接纳教师的信息、指令……,那么,完全依靠教师“讲授、讲解、讲评”的课堂无疑是有效的。但我们都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假设。

由来已久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教”、“讲解”,关心的是学生是否配合自己。我们甚至认为学生的自觉配合就是学生的“学”。那么,这样的

1课堂我们满意吗?先来看课的结果:我们时常觉得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很好地实现目标,我们不满意;再从课的过程上看,我们时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不学、不会学、不想学,自己辛苦的付出付之东流。时间长了,学生是否会学、是否想学、是否在学,老师可能也就不知道甚至不在意了。这样的过程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就我校的情况而言,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大多数教师都会有上述的感受,只是程度上有些差异而已,可能初中特色班和以往高一重点班的任课教师这样的感受会少一些。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不是我们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教”、“讲解”的时候,“学”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了吗?或者这样来说: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在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之中。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更是如此。

二、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这条规律的潜在意义在于,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是怎样地依靠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成绩。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动态发展角度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这条规律的潜在意义在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自主”变成“自流”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缺少了“培养”这一环节。从教学角度讲,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很多成功教改实验的共同特征。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即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

三个特性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这是这条规律的具体体现。

三、什么是高校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往往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教师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要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课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要把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重点。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有不少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的现象,这样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六,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有启发性、思考性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不要多,但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第9篇: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感悟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感悟及措施

呼玛一中 岳春青

高效课堂中的 “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它将学生推向前台,更加有效、主动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的建设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同探讨,学习改进.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慎重编号,合理分工

分完组以后,接下来就要编号了。在编号时,最初是最好的编1号,中等的编

2、3·4·5号,最差的编6·7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差生对于自己是4号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最差编号就在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及时进行调整,最好的还是编1号,最差的编2号,并且是同桌,中等的编

3、4,5,6号,是同桌,这种编号的方法用到现在还没发现问题。我们认为编号不能一直不变,应该是一个学期一换,到下学期时再进行对调,这样学生不但有新鲜感,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编完号后,还要对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合理的分工,让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强化了组员的责任意识,大家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努力。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分工:

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作业检查员 :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纪律监督员: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监督组员的纪律和组内违反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行为

3、精选组长,用心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1号,小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允许小组长自己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课间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小组长的任务最重,不但要协调组内事务,还要帮助好组内最差的2号组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组长权利,在班级内树立好组长的威信,告诉学生,组长就是老师,组员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

组长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实施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①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防止小组的辅导处于应付状态,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有组内监督,还有小组间监督。然后张榜公布各小组的名次排列情况,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小组长之间、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小组长,使他们明确,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不小收获。②定期召开组长会。一周召开一次组长会,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发现课堂存在问题,了解他们组内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应同学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其他小组一些好的做法,自己小组赶快借鉴,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召开小组长会议的时间可以是课间、早上课前、中午课前、放学后等,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抽空进行,不要太长,一般3-5分钟左右。③大胆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小组长。平时评选优秀组员活动由各小组长独立完成,每个小组长手中有一张评价表格,并坚持每周评价一次,表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在组内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

4、制定组规,培养组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组规和良好的组风是小组规范建设最为有力的保障。所以,小组建立初期就应该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小组组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说出来。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5、制定目标

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位组员都好好表现,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我们利用班会时间讨论并制定了班级共同的目标:

(一)班级目标 :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二)小组目标 :争创班级最佳优胜小组! 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三)个人目标:争创最佳优秀小组长

争创最佳优秀组员

争创进步小明星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 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方式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某单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其实小组合作真正的效率就在于这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把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每日评价表上。

(三)评价的内容

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课代表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2、作业情况评价:针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的反馈和巩固情况等。每天由组长负责评价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课代表做好每天的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3、检测成绩评价: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小组的成绩、反馈矫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四)评价的做法

1、每天一小结,拿出约5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并扣分。

2、每周一总结,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我们在班里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得到三面红旗,第二名的得到两面红旗,第三名的得到一面红旗,以此类推。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获得的红旗,高兴极了,认为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整体的发展,又保证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3、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把每月4个周的总得分算出来,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 优秀小组长”、 “优秀组员”、“ 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并且发“喜报”进行奖励。

4、每学期一表彰,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的得分情况以及评比栏上的奖励情况,学期末发奖状或一些物品进行奖励,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小组内出现“你帮我,我帮你”,全班内出现“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评比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大大的促进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上一篇:读岳飞传有感下一篇:子夜吴歌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