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寻求突破推进高效课堂——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探究性学习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注重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养成探索世界奥妙的积极态度。

1 开展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的现象。教材中的学生实验, 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 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巧找重心”这种小实验, 在做这个小实验的时候, 不仅仅可以复习“重心”和“重力方向”等物理概念,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这个小实验, 学生还可以知道许多杂技演员的一些技巧的原理, 例如“走钢丝”、“顶碗”、“蹬车”等。通过各种小实验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起到调节的作用, 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2 合理开发资源, 快乐传递知识

所谓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各种形式的教科书、计算机教学软件、视听光盘、实验室, 以及校外科研院所和互联网等等。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有力的课程资源, 进而从中获取物理探究教学所必需的物理情景、探究器材,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更好地使有限的物理课堂无限的延伸、拓展, 通过课堂以外的诸多资源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去学习。这正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如:讲相对运动, 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音色, 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道理。这样一讲, 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 产生很强的感召力, 学生感觉有新鲜感,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渐渐地学生也被调动起来, 踊跃提问、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高涨, 知识信息也传递得轻松愉快。

3 倡导合作学习, 发展自学能力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强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 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分组主要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应当是由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成绩、遵守纪律情况等方面均有差异的同学来组成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使每个小组内部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 促进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 学生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知识后, 对电磁感应中电能的来源产生疑惑。在《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就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分组讨论, 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线框在非匀强磁场中的摆动会很快减弱?同学们很快想到:安培力做负功, 机械能减少,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笔者又问: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洛仑兹力的两个分力的作用。通过层层设问和讨论, 不断激发思维火花, 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4 引导独立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该重视引导的设计, 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体验感受探究过程, 在实践中创新。探究性学习的导引设计, 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可以从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出发, 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 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 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的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演示实验中, 为了弄清楚外力F, 质量m两个因子中的每一个分别对物体加速度a的影响, 笔者让学生独立思考:在m一定的条件下改变F, 考察a-F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在F一定的条件下改变m, 考察a-m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上述研究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典型例子, 由此可见, 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推进建设高效课堂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用长远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 并能够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物理课堂而努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主要途径。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高效课堂的新途径、新措施, 已是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也是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 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正伟.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08.[1]刘正伟.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08.

[2] 睨书萍.新课程之学生创新教育管见[J].教育教学研究, 2007.02.[2]睨书萍.新课程之学生创新教育管见[J].教育教学研究, 2007.02.

[3] 谢维和.论辩证的课程观[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8) .[3]谢维和.论辩证的课程观[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8) .

上一篇:浅析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思小说《路的尽头》的创作艺术下一篇:论软装设计在室内环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