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计划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征程之中,一项工作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而只有好的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工作中找准方向,那么什么才算一份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诵读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国学诵读计划

修养,在国学诵读中潜移

道德品质修养是人的立身之本,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从古至今,凡有作为者,在品德方面也都是值得称道的。长期以来,德育也一直被放在教育的首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国学诵读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学诵读的内容处处体现着对学生道德修养的要求。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是说人不但要有仁德,而且还要弘扬仁德。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古人的道德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针对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国学经典中所体现的诚信思想、礼让思想以及严谨的学习品质都具有现实意义。

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说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是不能行走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生活等领域,不讲诚信是寸步难行的。目前中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教育存在很大难度。比如,学生违反纪律,在被调查了解时却撒谎成性,“泰然处之”。夜不归宿、吸烟等都是潜藏重大隐患的严重违纪。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以前的学生做错了事会脸红,现在的学生有许多不知道脸红了。学生的诚信度降低了。学校教育要跟上,要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确诚信是为人之本,不然就会被孤立。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是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一个人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体现出他在集体中的价值。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国学诵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礼让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对礼让非常推崇。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是说不懂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

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礼让意识比较淡薄。在家庭中,孩子真正成了“皇帝”,父母成了“奴才”。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是说有了事情,儿女要替父母代劳;有酒食和饭菜,让父母去吃喝,这不算是真正的孝。难得的是做子女的要对父母和颜悦色。父母望子成龙,用心良苦,而孩子根本不领情。教育无效,有的家长干脆放弃了对孩子的希望,任其发展。有的家长采用金钱诱导的方式应对孩子的辍学威胁。家庭教育的失败,也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难度。不尊重父母就很难尊敬老师。

在学校中,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且不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起码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犯了错误勇于承认并接受老师的教导。但是很可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老师进行课堂管理,学生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老师出言不逊、侮辱谩骂,超出了学生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底线。这是思想道德的败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礼之用,和为贵。”在教育教学中,借助国学诵读的思想内涵,要进一步加强礼让思想教育。

在国学诵读中我们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耐心、恒久、严谨的意志品质。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体现了学习的意志品质。学习的品质和做人的品质是相通的。学习上懈怠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不会精细。所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也是提高他们优秀的工作素质。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容乐观,早起晚睡、挑灯夜战的少了,抄袭作业、应付检查的多了。事实表明,现在各行各业的精英,绝大多数是当年学习上的佼佼者。素质教育不是对学习要求的放松,而是培养学生更自觉、更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来的工作实践离不开学校中的理论学习。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磨练意志,提高能力。

国学诵读,我们不仅要诵读那些经典语句,更应品味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作者:颜丙为 冯金英

第2篇: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国学经典凝聚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我国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最有用的知识”。因此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有针对性的引导当代青少年汲取国学经典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助力当代青少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全的人格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重要性

国学经典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凝聚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同时还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人们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操与人文修养,它是古人的文化精髓,是新时代引领文化创新的明灯,是一种纯性而美丽的文化。国学经典中营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欣赏诵读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以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要求规范自己,加强学生情感精神的重新构建,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国学经典辞藻华丽,意蕴深厚,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凝聚我国数千年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塑造品格。《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小学各学科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文化优秀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理念,更加凸显诵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道德与先进人文理念能深化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完善学生人文素养,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實的基础。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一)陶冶品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艺术的大成,不仅映射中华文学之美,同时还彰显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国学经典中传递出的真善美可以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正如“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所说的一般,通过学习国学启蒙,学生能够培养豁达的胸怀,养成乐观的态度,培养坚定的意志,具备正义的操守,凝聚人文的智慧。“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经典诵读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为而无不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生哲理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按照国学经典中的做法去实践,用圣人的言行规范自己,真正做到“见贤思齐”,国学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养成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习惯,消除当代快节奏物质生活带给自己浮躁、傲慢、困惑、焦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以更加坦然从容、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人生态度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人生的收获与成长。

(二)开阔知识视野,强化学习能力

许嘉璐副委员会长曾说过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诵读古典优秀文章,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开拓自身知识视野,汲取名著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感受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民族人文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抛弃头脑中的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名著作品中,记忆能力明显加强,有的学生甚至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学经典中的“文言文”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传递的道理一般,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思考、探索,循序渐进的理解国学经典中表达的文学意境与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形成博览群书的优秀阅读习惯,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文思泉涌,妙语连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学功底,让学生在成长的黄金阶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品格。总而言之,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可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三)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没有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在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时代,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凝聚中国气,塑造中国魂,向世人传递支撑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由此可见,当代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学经典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意蕴丰富,凝聚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是联系各族人民的文化纽带,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国学经典诵读是学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让学生立足国学经典肩膀上进行发展与创造,给予国学经典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国学经典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抵御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带给学生浮躁、傲慢、困惑、焦虑、厌倦、质疑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树立“立功,立言,立德”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抱负。此外,国学经典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内心的论述可以为当代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和谐社会相对应,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问题与困惑

(一)国学经典誦读认知出现偏差

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部分人对诵读内容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凡是古诗词、古文、古典小说、名著作品就是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与小学阶段强调的国学经典诵读概念相矛盾。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多强调朗诵与阅读,即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难度不能过高,要在学生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同时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启发,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理解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诵读能力,盲目的将“经典”“诵读”范围扩大将会使学生的诵读效果大打折扣,浪费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与水平。

(二)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足,途径单一

经调查研究,现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存在时间不足,途径单一的问题,学生国学经典诵读难以得到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的保障,往往是想到诵读才去诵读,并为制定详细周密的诵读计划,时间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有时学生心血来潮,一整天都在诵读国学经典,有时学生性致不高,好几天都没有想起诵读国学经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国学经典诵读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也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此外,部分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单一,未能将朗读、吟咏、熟读、背诵有效结合,单一枯燥的诵读形式容易打压学生的诵读兴趣,对学生后续的国学经典诵读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

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领略高尚的道德情怀与先进的思想智慧,诵读是手段,是工具。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诵的过程中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一味强调记忆背诵,但对国学经典中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事态度全然未知,只依靠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内容印在脑中,并未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也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带给自身的收获与成长,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逃避国学经典诵读的想法与态度,学生以被动消极的姿态投入到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诵读效率大大降低,与最初的国学经典诵读目标背道而驰。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

“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国学经典的诵读要讲求方法,以“精”“熟”“悟”“用”“巧”“新”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诵读效果。

(一)优选诵读内容

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时,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激活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发现国学经典诵读带给自己的智慧启迪与处世教导。国学经典凝聚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诗词、文言文、故事形式多样,《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优秀诗文》《宋词精选》等。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计划的规定诵读时间,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将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感悟进行积累,如读《弟子规》,学生了解到孝顺父母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具体的实践,自己主动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帮助家长做家务等,将自己国学经典诵读中形成的正确思想、良好习惯付诸实践。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助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二)掌握诵读方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朗读和背诵,《论文偶记》中曾提到诵读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器出矣”。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调动眼、耳、口、脑多种生理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过程中,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可能诵读的篇目内容一时之间难以理解,但此时最需要做的是多次重复,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的诵读效果。训练自身的诵读语音,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力和话语情感,做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老舍先生曾说诵读不仅要注意文字的意义,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国学经典很多篇目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语句的停顿,语调的变化,节奏的快慢可以使自身的诵读更具水平,更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在诵读过程中,依靠自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想象意境,营造画面,或宁静深沉,或悠远绵长,或气势磅礴,或豪情万丈,达到“寻言以明象”的深味涵泳。在捕捉国学经典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外,还要悟理知意,学以致用,用国学经典中的为人处世人生哲理净化自身的心灵,陶冶自身的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三)感悟诵读乐趣

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文言文都具有音律美与节奏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诵读内容的音韵节奏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国学经典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诵读效果。以歌曲的形式诵读国学经典打破单一的诵读方式,带给诵读者更多的新奇与乐趣,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诵读兴趣。此外,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配以古典绘画、书法、武术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达到最佳的速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给他人欣赏,寻求他人的建议与指导,帮助自己不断提升诵读水平与能力,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了解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的人文理念,感受真善美,变得更加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处事大方,从容自信,知礼,守礼,懂礼。诵读国学经典中的精词、雅句,锦绣华章可以开阔自身文化视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国学经典带给自己的心灵净化与情操陶冶。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正华. 走进名著“享受”经典——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90-90.

[2]周美华. 浸入其中 润泽灵智——略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4(13):22-24.

[3]王丽华. 以“学”为中心,巧妙“帮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课外语文:下,2017(9):135-135.

[4]李军. 生活的即是大众的,大众的即是共鸣的——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共鸣原则之遵守[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

[5]徐光华,王金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6]朱丽凤,金惠华.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掠影[J]. 小学教学设计,2017(13):F0002.

[7]马夏黎.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情境教学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8]殷翻平.让经典诗文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浅议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6(21):335-335.

[9]许菲.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教学实施[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6-9.

[10]崔京菁,马宁,余胜泉. 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8,v.28;No.207(7):45-51.

作者简介:叶华(1969-),甘肃武威,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国学诵读的重要性。

作者:叶华

第3篇: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诵读形式加强学生诵读能力、营造诵读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等多项措施,对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习中的重要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逐渐被忽视,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思想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包含了我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也包含了我国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为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誦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素养。国学经典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儒家,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他各领域的各家的思想和论述,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也非常广泛,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对我国精神文明的传承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文学价值上来说,国学经典中的文学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其中很多思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当代小学生进行学习和传承,对小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小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也受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在文化知识和思想品质上,能力和水平较低。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文化知识,从国学经典中了解和学习到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学习国学经典中古文的知识和特点,了解古文的韵律格律,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丰富诵读形式加强学生诵读能力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国学经典均为古文言文,与当今的语言文字有很多不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所不同。在进行诵读国学经典之前,小学生先要学习国学经典文章的字词读音和含义,了解文章的意思和意义,再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最后再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古文的诵读技巧,注意发音的抑扬顿挫,注意阅读的停顿和连贯,通过不同的内容阅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就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国学经典诵读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通过古文的反复学习和阅读,加深小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加强小学生对古文的体会,从而到位地表达和诵读出古文的意境。例如,在《三字经》的诵读中,要先学习《三字经》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再进行文章整体的阅读,通过有规律的反复诵读,体会《三字经》中的含义,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水平。另外,在丰富的经典诵读形式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类型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进行经典文本的诵读和学习。对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擅长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基于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创设教学活动,从而丰富诵读形式,全面促进提升诵读教学效果。对低年级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期间,可以加强古诗类的吟诵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呈现活动,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环节,从而提升活动组织效果。对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可以依据经典诵读内容改编成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经典诵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经典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可以通过丰富的诵读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

三、营造诵读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在进行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诵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前农村小学生中,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较少,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习惯。再加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小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网络接收到很多信息,受到的不良影响和诱惑也很多,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就会使小学生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品性,阻碍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加深小学生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帮助小学生抵御不良的诱惑和影响。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氛围和环境,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我国输送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品质。

四、科学选择经典诵读内容

经典国学诵读教学的实践教育工作中,教师对诵读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达到科学选择经典诵读内容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探究,发掘更加适合学生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在积极诵读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其中的知识。首先,对低学龄阶段的学生的经典诵读学习内容的选择工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低学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同时对大量的文字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提升学生经典诵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简单易懂和短小精悍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习,同时在诵读内容中融入手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在中年级学龄段的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诵读内容。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基础已经逐渐完善,可以适当拓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但是此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诵读内容,例如,《中华成语故事》等具有一定内涵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诵读学习兴趣的内容便是十分适合此阶段学生的。学生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成语故事诵读,可以进一步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内涵元素,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发展目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诵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品德培养目标为核心来选择,为学生推荐《论语》等经典诵读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在掌握更加多元化经典诵读内容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修养。因此,科学性地选择经典诵读内容,不仅要求诵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同时要注重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诵读目标,促进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

五、创设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通过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体现,提升学生国学经典阅读能力和调动其阅读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趣味性及实践性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体会经典阅读学习的灵活性特点,避免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从而提高丰富强化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工作效果。对此,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创新形式的实践活动环节,以游戏化形式体现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及多元性特点。例如:在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针对古典诗词《小池》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即可利用趣味性实践活动环节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及灵活性特点,将古诗词改编成节奏感较强的歌谣,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改编成的歌谣中设计相关背景,以节奏感较强的背景强化幼儿对诗词歌谣的记忆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与经典诵读内容学习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在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其活动环节和具体活动开展方式比较多元化,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措施完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方案设计的多样性特点,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六、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习惯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过程中,虽然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并不能长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由于国学经典阅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背景及其认知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兴趣减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专注力较弱等。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语文教师需要进行全面化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并对国学经典学习内容产生较浓厚的兴趣。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完善化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计划,在此计划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规划,分别通过时间、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实施和完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完善的规划过程中逐步提升国学经典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身的主体身份,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目标。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目标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多项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发展学生基础语文认知能力、学习及综合技能提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完善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发展目标进行探究和学习。一方面为帮助学生在语文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结语

综上所述,诵读国学经典是当前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开展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獻

[1]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

[2]淡丽静,赵爱兰.浅淡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策略[J].才智,2020(12).

作者简介:康登花,女,1979年生,甘肃东乡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康登花

第4篇:国学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预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中华诵经典诵读教材

四、国学诵读实验年级:四年级

五、活动安排和措施

1、教学具体内容:古典诗词专题诵读,蒙学经典。侧重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国学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2,具体措施:

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诵读形成常规,每天利用语文课前预备铃后3分钟、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诵读课,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带领学生进行经典吟诵,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活动,不要求对内容进行理解,达到熟能成诵的效果即可。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3、学期内出一期国学诵读内容的手抄报,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本学期四年级每班举行一次诵读课展示。

5、四年级三个班本学期组织一次国学诵读展示活动,在学校艺术节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使全校学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5篇:国学诵读计划

鲁北第三小学2016-2017学 第二学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五、活动内容 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小儿语》六言,《新三字经》 4-6段。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新三字经》11-13段,《神童诗》4-7段。

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笠翁对韵》5-8段,国学经典名句26-50句。

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笠翁对韵》13-17段,励志名言9-15句。

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名贤集》五言集,《增广贤文》4-6段。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增广贤文》10-11段。

六、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做到天天坚持。

2.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3.每周的校本课,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4.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5.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6.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7.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七、活动具体措施 各班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八、考核办法

1.学校各年级包联领导督促本年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诵读。 2.学校教务处每月第三周深入班级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抽查,每次抽查人数为15人左右。

3.每次抽查结果报教务处,教务处学期末进行汇总,评出年级组第一名,学校给予奖励。。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 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

2017年3月

第6篇: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纪昌庄小学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活动方案

2013-2014学年

一、 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读背诵《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基本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为《弟子规》。

四、具体目标

低年级:在本学年末背诵至“信”。“信”后面的部分要求能够熟练朗读。

中年级:在本学年末背诵至“泛爱众”。“泛爱众”后面的部分要求能够熟练朗读。

高年级:在本学年末背诵至“余力学文”(完)。并能简单理解全文内容,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纳入校本课程计划,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每日课前抽5-10分钟进行诵读。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以及午间时间背诵。

(5)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6)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举行国学诵读比赛和表演赛。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经典诵读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学期评价” 、“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1)、正常评价:评价的范围是上一周的进度。评价时间最好在周一,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2)、特殊评价:凡通不过组长检测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进行达标和定级评价。评价内容分为两部分:必背和选背。学校规定诵背内容为必背内容,达到要求即可。学生增加背诵自选内容达到学校规定数量,便给予相应的表彰。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发掘潜力,自己抬高学习目标。

第7篇:国学诵读班级计划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落实晋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让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让同学们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培养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学校《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活动主题:诵千古美文 扬中华传统 活动时间:2018年1月31日——5月30日 主要工作与活动内容安排

(一)活动宣传发动阶段(1月15日—1月25日) 1月15日—1月17日 班委会制定班级活动方案。

1月18日 上午班级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下发《倡议书》。 1月19日至1月25日 学生诵读准备阶段,要求学生浏览推荐篇目,在家长的帮助下定好自选篇目。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月30日至2月10日 自诵

指定篇目为《弟子规》,学生自诵以寒假为主,并作为寒假作业的一部分。倡导学生“读中华经典,过快乐寒假”。 3月2日——3月12日 检查选拔

开学第一周,语文课代表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假期诵读情况,并书面总结报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班级将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班委会组织营造经典文化氛围:专题板报布置等 开展活动:

◆晨读:经典古诗诵读 具体要求:

(1)每周

一、

三、五诵读经典古诗(

二、四诵读英语名言)。 (2)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老师自行选择,参考语文课标指定篇目)。

(3)每天提前将古诗抄写在黑板的左边,书写规范,排版美观。 (4)各组自行开展相关比赛考评活动,活动结束,每人至少能背不少于30首古诗。

◆晚辅导:老师为学生朗读美文(故事)一篇

具体要求:辅导老师精心准备一篇适合学生的美文,,按照教导处的统一安排,在晚自习前为全体学生朗诵(3—5分钟)。 ◆经典诵读比赛展示活动

班级于3月30日举办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每学科组出最少准备一个节目。通过活动选出参加校园比赛的优秀节目。 ◆4月15日组织“诵千古美文 扬中华传统”心得评比。

(三)、总结表彰阶段 5月底进行总结表彰。

第8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张村学校经典诵读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古诗词、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上预备时间10分钟;

2、下午预备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校本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诵读内容

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六、具体要求

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七、资料积累

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八:活动安排:

三月份:小学生学习国学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行动是紧接着得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着眼长远,谨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⑴所指定的篇目是否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 ⑵怎样安排诵读的时间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⑶如何对诵读进行过程管理; ⑷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与措施; ⑸如何呈现诵读的成效; ⑹诵读进度如何安排。

四月份:召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讨论会,课例展示于研讨。

五月份:师生同背经典诗文主题诵读活动。

“不增加学生负担”是本次诵读行动的首要原则,在诵读过程中不搞过关,不搞考核,鼓励展示。重在平时激发兴趣,重在积少成多,按序先选若干句或一小句,读一读,诵一诵,讲一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学生在轻松与快乐中为知不觉地熟记诵读篇目。

六月份:国学经典校园文化展示(书面展示),同时对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的情况进行汇总,并撰写阶段性的研究小结。

2017年3月

第9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措施:

利用下午课前十分钟、课间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同学的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好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四、评价:

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五、注意问题:

(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

(2)、宽容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同学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3)、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学生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的殿堂

上一篇:十元的调查报告下一篇:淘宝店铺的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