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教案

2023-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松打虎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

一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文,理清文结构

、自读文,思考问题

(1)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后填空1。

(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1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组讨论

、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

(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

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

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第2篇:《武松打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第3篇: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永吉县口前镇第一小学校 潘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机智敏捷、勇猛过人的英雄形象。

2、开展阅读实践,通过合作学习体会精准的动作描写。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3、对武松产生崇敬之情,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武松机制敏捷、勇猛过人的英雄形象,学习作品的表达特点,产生阅读名著《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初步建构

上回书我们说到:好汉痛饮十八碗,罔顾劝告硬上山,清河壮士酒未醒,虎在山头忽相迎。这好汉不是别人,正是行者“武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武松有怎样的印象呢?文中哪部分文字最为精彩?英雄所见略同,清代的大才子,在看到打虎一节时评价道“人是神人,虎是饿虎。”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打虎部分,通过品位语言文字,来学习一下施耐庵是怎样刻画武松的神人形象的。齐读课题《武松打虎》。 二 、小试牛刀,初步探究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这场恶战分成两个部分。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老虎进攻,武松防守的部分。如何感受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出示自学提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老虎拿人有哪三招呢?武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高手过招,胜负就在毫厘之间。我们先来看看武松的对策,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连用了三个闪字,不单调吗?我自作主张调换一下,闪,躲,溜,逃。你们觉得好不好?

小结:这就是名著用词的精准。语文就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通过一个闪的这个精准的动词,我们就品位出了人物的心理和特点,但如果要从更深层次来理解武松,我们还得结合老虎的表现。

结合描写老虎三招的语句,谈谈你怎样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点评)

小结:真是饿虎下山,势不可挡,这样一只凶猛多变,气势汹汹,欲把武松捕之后快的老虎,如果是你,你会有怎样的反映?这时你对武松这个人物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这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时无招胜有招。这武松又有胆量又有谋略,用一个词来总结正是有勇有谋!好,既然我们体会到了这么多,就把我们的体会送到朗读中去!

1、 男女生入情入境朗读

2、 师生边想象画面配读

看看我们读过的部分,蓝色字是武松,黑色字是老虎。二者笔墨哪个更多?我们不是要表现武松吗?这样写合理吗?

这就是我们写作中的反衬手法。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打虎的人就更加了得了。这正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促感悟。每一次朗读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

现在回顾一下我们第一部分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武松的勇与巧,你能归纳一下,我们怎样感受到的?正是动作描写最形象,还有反衬来帮忙。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反守为攻了,究竟武松靠什么成就了自己“神人”的美名呢!且听大家分解。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快读默读剩余部分,结合动作描写,说说武松是如何制服老虎的?从中看出了武松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汇报,补充。)

2、 我们再结合一下老虎的表现你发现了什么?

3、 再看这些动作,和闪比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

4、 在写武松勇猛的句子之中,你们觉得哪一处描写最过瘾,最能体现武松的勇猛,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5、 神勇的武松真的就一点也不怕吗?你能从文中找出证明吗?

看来武松也是一个常人,猛虎突袭,他也会惊慌。历尽杀虎之后,也会担心自己的性命,这样写,不影响武松英雄好汉的形象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正是武松这种普通人的表现,让我们觉得他就仿佛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真实可信。但同时,他又有我们不具备的优点。酒量惊人,胆识过人,力量超人,机敏胜人,综合在一起我们不禁赞叹,武松真乃一神人也。这就是 “艺术总是起源于生活,却最终高于生活”。这种充满人性魅力的人物正是古典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特点之一。 这节课,我们从施耐庵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有血有肉武松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动作描写更让打虎的过程显得惊心动魄,动作描写不仅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也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练习一下。

四、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 (天哪,我要迟到了„„)

小结:由此可见,只有选择最准确的动词,才能对表情达意有更准确的效果。这就是名著带给我们的启示。今日一课,我们走进名著,朗读名著,欣赏名著,进而在名著中有所感悟并学以致用,这正是我们阅读名著的意义所在。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人说:“别一部书,读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百读不厌!”确实如此,且不说108将的精彩纷呈,但是武松的身上也有很多传奇故事: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怒杀西门庆,单臂擒方腊,正是知恩图报有勇有谋,英雄虎胆嫉恶如仇。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篇《水浒传》第29回,醉打蒋门神。看看打饿虎与打恶人有何不同! 教学板书:

武松打虎

闪(闪)抡劈

机智敏捷

动作描写

揪按

有勇有谋

反衬

踢打

勇猛过人

第4篇:武松打虎教案

29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都读了什么书呢?

泱泱华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文学宝库中有着数不清的文学珍宝,其中四大名著最为璀璨。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就是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有没有同学通过预习搜集到了有关《水浒传》的资料?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读一读。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场面。(板题)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些部分写到了武松打虎的过程?(开始朗读)。生反馈4-6自然段。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轻声读4-6自然段,画出老虎与武松的生死搏击语句,并在空白处写上你的理解。

2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

3、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第

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

5、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6、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7、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8、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9、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10、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11、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2、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3、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

14、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小组讨论评议武松)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我眼中的武松)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同时,它也预示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要先保持冷静,用自己的实力和战术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使自己脱离险境。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无穷无尽可以利用的技巧。当然《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粒粒珍珠,只有同学们自己去采集才能发现到它们夺目的光彩。作业。

五、板书设计

29武松打虎

老虎

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

闪、闪、闪

棒打、揪按、脚踢、拳打、击毙

爱面子、英勇无畏、身手敏捷、武艺高超

第5篇: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 通过对武松言行的描写,体会他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 3.欣赏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板书:怒虎-----神人)

二、口述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 、 通过对武松言行的描写,体会他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 3.欣赏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唬吓 光挞挞 大剌剌

咆哮 绾 毡笠 踉踉跄跄

二。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题目是“武松打虎”,那重点写“打虎“。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

开端: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酒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喝酒)

发展:武松上冈后看见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 冈(上冈)

高潮: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打虎) 结局:武松打虎后下冈,被众人称作“英雄好汉”(下冈)

三、深入文本,研读探究

1、在整个故事中,你觉得哪部分写得最为精彩?(打虎)

2、那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3、老虎是如何向武松发起进攻的?找出最能概括老虎吃人招数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老虎吃人的招数体现在三个动作上:“一扑”、“一掀”、“一剪”,这些词语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写虎的“猛”,为了衬托人的“勇”。

4、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武松反应如何?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 武松的对策是:闪、躲、闪); 体会“躲”、“闪”的妙处。 (“闪”,“躲”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动作敏捷迅速。面对突如其来的猛虎,武松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仅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5、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主动出击,反守为攻。(板书: 守 攻)

6、自由读课文,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中圈划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动词。 (抡、劈、揪、按、捺、踢、提、打)

(1)、刚开始用什么打?(梢棒) 结果呢? (打折了) (咆哮)

(2)、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脚踢)老虎的反应呢?(扒土) (3)、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拳打)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七窍出血)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迸”显得流血之多,流血之快)

(4)、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一命呜呼。

6、小结:武松打虎时先是机智的躲过老虎的扑、掀、剪;接着转守为攻梢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把老虎打死。“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这段精彩的打虎场面,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显示了《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课文的其它内容和“打虎”这部分有没有关系?

(1)武松喝酒和店家发生冲突,冲突是什么?找出武松的典型语言,说说表现了武松性的那一面。

(师: 写酒是为了写武松,写喝酒是为了写武松。英雄赞好酒,好酒衬英。酒壮英雄胆,武松正是在喝酒后打死了老虎)

(2)武松离开酒店上冈途中有两次心理活动。这又表现了武松什么性格特征?(好面子)

师: “喝酒”和“上冈”这两部分,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对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一定的作用,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下文他英勇打虎做了铺垫。

(3)打死老虎后,武松有怎样的心理反应?这有损武松的形象吗?

五、总结全文

(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已相当艰难,如果再写他准备与老虎搏斗就不能让人信服,这样写更真实)

武松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夸张,但又不违背常情和生活逻辑。武松是一个威武豪壮、勇力过人的英雄,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是二者的结合。(板书:凡人)

六、 反馈练习

本文通过对武松言行心理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下面你看看这些句子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

2、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饮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

)

3、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

4、武松再来青石上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傥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 怎地斗得他过?(

)

七、拓展延伸

《水浒传》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英雄人物,还有许多生动感人的英雄故事,希望同学们课下去细细品味,汲取文学营养。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6篇:武松打虎一文教案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描写武松的经典一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武松打虎一文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武松打虎一文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1。

(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1(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

(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

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

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一文教案

2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利用快速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能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用自己的话讲清楚,尝试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4、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

2、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猛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

二、检查自学,扫除障碍。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注音比较组词 唬吓( ) 光挞挞( ) 踉踉跄跄( )

tǎn 开 ( ) páo xiào( ) cuàn( )将下来 chāo( )了哨棒

岗( )帐( )耻( )梁( )堂( )迸( ) 冈( )杖( )职( )粱( )膛( )并( )

2、注意读音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

2、阅读检测,梳理故事情节: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武松喝酒十八碗,店家阻拦不听劝,读完榜文知有虎,借酒壮胆上岗来。

山摇地动猛虎现,扑、跳、掀、剪人胆寒,武松岂是寻常辈,身手矫健巧躲闪。

棒劈拳打把头按,猛虎呜呼赴黄泉。下山适逢两猎户,通报消息人称赞。

四、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二、 研读重点武松打虎的情节

1、默读第二段,用“~~”划出描写老虎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的语句。

2、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攻击和防卫)

1、交流描写老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1)“扑 掀 剪 ” 写出了老虎的凶猛,课文运用反衬的方法,写虎是为了些人突出武松的英勇。

(2)指导学生在理解“掀”、“剪”的基础上做做动作,有感情地读出老虎凶猛的气势。

2、老虎是凶猛的,可武松更是技高一筹,他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

(1)“跳 闪 躲” 这些动词的位置能不能交换,为什么?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武松什么特点?(动作敏捷、机智)

(2)根据内容讲一讲、演一演。(同桌合作准备、指名交流、点评)

过渡: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

“攻击”部分

1、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说说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2、揪——按——踢——再按——打等写得细致生动。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1)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2) 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3、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4、你认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描写中看出来的?

(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五、深入研讨:

1、 有人说,武松打虎的情节不可信,你觉得武松打虎的情节真实吗?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 武松是立志当打虎英雄,还是阴差阳错不得已当了打虎英雄?你觉得武松害怕了吗?他害怕了,还是不是英雄?

3、 课后练习第三题

六、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七、拓展延伸

1、名著链接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 、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 酒店结识 (母夜叉);罪打蒋门神替 (金眼彪)夺回 ;大闹飞云浦, ,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 ;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 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2、情景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根据选段回答,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3、课外阅读推荐《水浒传》中塑造武松形象的回目: 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26回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27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28回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29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30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 31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32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武松打虎一文教案

3课前预习:

1.积累字词。

2.整理《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3.对武松形象作出个性化评价。

4.初步完成助学感知探究题目。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评赏析。

2.在理出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层次赏析人物个性特点(武松的英雄之气和凡人之性)。

3.感受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

评价任务:

1. 掌握相关文学常识,能简洁概括故事情节。

2. 抓住文中细致、生动地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品所展现出的武松“英雄”“凡人”的丰满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学习《李逵见宋江》时所了解的有关《水浒传》的文学文化常识。

1.施耐庵 罗贯中

2.有关《水浒传》

3.水浒一百单八将简介

(1)知名人物谈(人名、经典故事、绰号)

(2)三位女性(人名、绰号)

4.武松的故事(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生速读课文,圈点生词,概述故事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1.生词展读(生三四人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积累的生词,音、意可以直接展示,也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如果有漏缺,其他生可以补充。)

绰 唬吓 绾 袒开 簌簌 迸 撺 (加点字注音)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格式:这篇小说记叙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故事。

3.理出故事情节。

饮酒——上冈——打虎——下冈

(意到即可)

三、品读赏析

本小说最精彩的情节是饮酒和打虎,这节课我们着重赏析饮酒环节。共同探讨作者在这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形象?

1.分角色朗读(其他生听读的同时标划出描写武松的句子。)

2.生小组合作探究,回读刚才标划的句子,品评人物性格。

3.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师随时板书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

如:豪放刚烈、粗鲁固执、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等

(生结合刚才分析和板书内容总结武松形象)

总结:武松这个人物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形象,但在这段文字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着种种缺点的平凡人的形象,并非是高大完美的,这是不是一个败笔?(生自由谈)

金圣叹曾说:“武松打虎可谓‘神人’,但作者用了‘近人’之笔,这是‘奇绝’、‘妙绝’之笔。”

4.跳读,从下文“打虎”环节找一找武松的“近人”之处。

(生自由谈)如:上岗看到榜文时的心理描写“欲待发步再回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人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里既看出他不是完全的无所畏惧,又显现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再如:老虎扑来时,“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打死老虎后,“手脚都软了,动弹不得”,打虎后下岗时误把两人看作老虎,武松道:“何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 可见武松也有常人的畏惧心理,特别是抡起梢棒,“正打在枯树上”,因慌张而出错,使英雄更像个凡人。

四、反思升华

引导回顾武松形象,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如:这启示我们,在习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时要贴近生活真实,写人时不要片面追求“崇高”“伟大”“完美”。

作业:1.完成助学8——10题。

2.预习“武松打虎”精彩描写部分。

第二课时

一.情景构建

师引导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这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如:通过上一课时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武松这个人物平凡的一面。但家喻户晓的武松是一个英雄,这节课我们通过赏析“武松打虎”的精彩描写来感知这一形象特点。

二、品读赏析

细读“打虎”部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标划武松打虎的动作词语,赏析品味。

2.结合具体句子,概括武松性格。

3.标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生展示探究成果:

如:

(1)动词:闪、躲(“

闪”“躲”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凸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2)动词:抡、劈、揪、按、踢、提、打(“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武艺过人的高大形象。

(3)赏析有关老虎的描写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撺、吼、咆哮等动词写出了虎的气势和声威,写虎是为了写人,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小结:这里借助写虎来反衬武松的形象,用了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

生成问题:文中起同样作用的内容还有哪些?

生浏览全文,回答。

如:(1)文中反复出现官府榜文,说明虎害已十分严重,引起了官府的重视,却无计可施,而武松却只身打死了老虎,从侧面烘托其英雄形象。

(2)众猎户叙述捕虎经历:“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和数十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进一步渲染虎的威力,从侧面衬托武松形象。

(3)众猎户不相信武松打死老虎。

(4)梢棒被折做两截,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5)酒家强调“三碗不过冈”。

总结:文章在塑造武松的英雄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这也是我们在记人叙事的作文写作中可以学习的。

生结合上课时内容总结武松形象。

(4)环境描写的作用:营造出一个惨淡、阴森、恐怖的氛围,为猛虎出现、危险逼近做铺垫。

三、反思升华

主问题:小说中描绘的武松打虎的场面可信吗?有人认为,武松与老虎的遭遇是他的性格导致的,你认为呢?

生自由谈。

武松与老虎的遭遇是他的性格导致的:自以为是、固执、宁丢性命不丢面子的逞强好胜。(例子略)

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题目,补全感知探究的答案。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近人之处 英雄性格

豪放刚烈 机警敏捷

粗鲁固执 智勇双全

自以为是 勇敢无畏

一意孤行 沉着干练

(正面描写 + 侧面烘托)

教后反思:

1.本单元的话题为“个性光彩”,对于武松这个形象而言,所谓“个性”,就不仅仅指其英雄的一面,他只有具有了“常人”性格,这个形象才够真实,才够丰满,所以在文本的赏析中,我关注了这两个方面,而武松作为英雄形象是众所周知的,学生往往忽略他的“常人”一面,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着重分析了后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课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我也把它当作了第二课时的重点。

2.在语文教学上,写作教学不是孤立进行的,而课文文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同时,还授以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引导学生以文为例,学习写作。

武松打虎一文教案

4【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梳理小说情节结构,能够复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品味动词的妙处,把握武松的性格特点。

3、掌握名著《水浒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提升文学素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利用工具书解决难解字词。要读准字音,品味文章的语言。

2、 完成导学案。查找《水浒传》的相关资料,阅读精彩篇章,拓展阅读。

3、 要求:多读多想,独立完成,书写工整。

【课前自学】

一、 作者介绍

本文节选自《 》第二十三回。(原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作者 ,名 ,一说名 ,字 ,又字 , 是他的号。兴化人,原籍苏州, (时期)小说家。 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才华出众。元至顺年间中进士后,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执政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小说描述了北宋末年执政者横征暴敛,以致官民反的情形,描写了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以及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

二、文学常识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全书分若干回,每回标以对偶的回目,概括全回故事内容。有的开头有“话说某年”、结尾有“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话。它起源于宋代评话。

我国四大名著分别是:《 》、《 》、《 》、《 》 。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三、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冈( ) 梢棒( ) 双箸( ) 筛酒( ) 随即( )

醇 ( ) 焦躁( ) 这厮( ) 绰了( )枉送( )

恁地( ) 诡诈( ) 相傍( ) 脊梁( ) 绾在( )

肋下( ) 毡笠( ) 踉跄( ) 袒开( ) 光挞( )

腰胯( ) 抡起( ) 咆哮( ) 簌簌( ) 肐 ( )

铁锤( ) 迸出( ) 平昔( ) 兀自( ) 气喘( )

打折( ) 棒橛( ) 捱下( ) 寅( ) 卯( )

酉( ) 亥( ) 撺将( ) 略( ) 歇息( )

2、解释下列字词:

筛酒: 好生:

将来: 恁地:

醇 : 县治:

贴钱: 大虫:

四、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课文一共写了四部分内容:

1、(开端)第 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与酒家发生争执。

2、(发展)第 段,写武松上冈后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3、(高潮)第 段,写武松景阳冈打虎。

4、(结局)第 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下冈。

【研读探究】

一、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刻画了武松作为一个英雄的哪些性格特征?

二、课文刻画武松的性格特征运用了哪些方法?

三、武松打虎的过程是本课的精彩段落,细读这一部分,品味极具特色的生动的语言。找出对老虎和武松的动作描写,说说哪些动词运用的好,好在哪里?

四、说一说本文是如何把武松这一英雄形象刻画得真实可信的?

【知识拓展】

一、虎乃“兽中之王”,请写出几个有关“虎”的成语,丰富我们的词库。

二、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武松的故事情节?请举出两例写在下面。

三、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

他是 ,与之相关的情节有:

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 ,与之相关的情节有:

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

他是 ,与之相关的情节有:

上一篇:舞蹈专场主持词下一篇:中考历史选择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