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物理衔接班教案

2023-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升高物理衔接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初升高物理衔接班教案

初升高衔接班策划方案

方案一:

1、招生对象:2014届初中毕业生

2、上课时间:7月5日-8月2号上课时间总共24+1天

3、科目: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4、计划招生人数:36-45(三个班)

5、模式:12-15人精品小班+三人学习讨论组

采用精品小班与学习谈论组相结合的方式,大课结束后,学习组由一科小课老师带领,解疑答惑,督促完成当天作业及作业讲解,确保知识点的消化落实吸收。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传授高中各科的学习方法,以巩固落实新课内容为主,不再额外增加新内容讲解。

6、具体安排:每科各12次大课+ 12次小课(共96次),

最后一天综合测试。

每天4次课(8个课时), 2次大课+ 2次小课 (一课时50分钟,一次为2课时。)

共计192(正课)+8(考试)课时 =200

7、时间安排:每周周日休息

早上: 8:00-9:4010:00-11:40

下午:14:00-15:4016:00-17:40

8、收费:全科收费6000元—8000元 /人

单科1500元—2000元/人

或者240-320/天

9、附:

老师成本预算(以2个班24人为例,两个班需配备一班小课老师)

总收入:144000-192000

大课300-400/次平均25-35元/人/次

大课老师课酬30000—40000

小课老师工资(1500底薪+课时费)

小课15-20元/3人(或以人数计算)

3000≤每人≤ 400012000≤总课时≤16000

总共课时费:42000—56000

除去课时费外收入:100000-136000

3个班36人为例:(需额外增招一班小课老师)

总收入:216000-288000

大课老师课酬:45000-55000

小课老师: 22000-26000

总共课时费:67000-81000

除去课时费外收入:149000-20000

注:

1、此预算至包含大小课老师工资,其他开支为列入。

2、此方案教务管理需3人

方案二:

1、招生对象:2014届初中毕业生

2、上课时间:7月5日-8月2号上课时间总共24+1天

3、科目: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4、计划招生人数:30人(大班)

5、模式:每天3节大课无小课辅导大课老师除了新课的讲

解之外,还需负责学生课后作业的讲解。(跟普通大班授课一样)

6、具体安排:每科各18次课(共72次), 最后一天综合测试。

每天3次课(6个课时), 均为大课

(一课时50分钟,一次为2课时。)

共计144(正课)+8(考试)课时 =152

7、时间安排:每周周日休息

早上: 8:00-9:4010:00-11:40

下午:14:00-15:40

8、收费:全科收费3000元—5000元 /人

单科750元—1250元/人

或者120—200元/天

9、附:

老师成本预算(以30人为例)

总收入:90000—150000

大课400-500/次平均13-20元/人/次

大课老师课酬30000—37500

除去课时费外收入:60000-110000

注:

1、此预算至包含大小课老师工资,其他开支为列入。

2、此方案教务管理需2人

第2篇:初升高衔接班语文学案

做教育

做良心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龙文教育周仁贵老师初升高衔接班语文学案

一、课题:《静女》

二、教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诗中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阅读理解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3.通过诗中男主公的形象理解诗中传递着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刻画人物生动传神的写法。

难点: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氓》一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诗句。 1.读准下列字音。

邶(

)

姝(

)

俟(

)

娈(

) 隅(

)

踟蹰(

)

炜(

) 2.通假字。

静通

爱通

冗通

说通

女通

归通

匪通

3.理解。 搔首(

)

洵美且异(

) ..静女其姝(

)

其黄而陨(

) ..4.翻译诗句。 俟我于城隅。(在城角僻静的地方等我。注意状语后置的句子的译法)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匪女这美,美人之贻。

(三)阅读理解诗的意思。

1.这首诗共三节,概括每节大意。

2.诗中写了静女,哪些诗句是描写静女的?静女有怎样的特点。

3.哪些诗句是写男主人公的,这个男子有怎样的特点?

4.这首诗还注重了细节描写,特别传神,找出来阅读体会。

5这首诗还注重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找出来阅读、体会,看看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6.《静女》与《氓》两首诗都写了男女主人公。阅读这两首诗,看看《静女》与《氓》中的男主人公性格上有

什么不同。

(四)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泣涕涟涟 .

④以我贿迁 .

2.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运用,意义也没改变,请仿照例子,各举一例。

爱而不见

例: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

来即我谋 .以尔车来 .女也不爽 .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深圳龙文教育

第3篇: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

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

二. 教学重点:

1. 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1)词是隋唐时期音乐革新的产物,即为燕乐(俗乐)相配的歌词。

(2)词又名曲子词、曲子、长短句、诗余,乐府。

(3)词按字数划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词一般要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一段称为“一片”或“一阕”。

第一段,又称“上片”“上阕”“前阕”

第二段,又称“下片”“过片”“下阕”“后阕”。

(5)《沁园春》: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汉代张先词,原属婉约词,但因读起来沉郁,故多为豪放派所用。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下片各13句,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引领以下诸句。

2. 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沁园春·长沙》

上阕首句“独立寒秋”,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感受着凝重、寥廓的秋日气息,不由生出苍凉、萧瑟之感。但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远望重重迭迭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争求自由。感情一变而为热烈与喜悦,思想则升华为它升华为对世事、人生的执著探询和求索。作者思虑遥远,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闪射出哲人睿智的光辉。

随着上阕的结束,深沉的哲理思索告一段落。旧地重游的词人,情不自禁回忆起青年时代在此求索并开展革命斗争的往事。词人以“恰”为转机,一口气喷发出六个四字短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情越来越激越,气势愈来愈雄浑,终于迸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内容加重,冲力巨大,问得潇洒,举重若轻。革命狂澜的掀动者的英伟形象,则正凸现在这结尾句的一问之中!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诗人。1929年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但他感到把红四军领导到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因而产生了“人生易老”的感慨。他的革命精神依然昂扬,年年的重阳如期而至,今天又是重阳,上杭的野外黄花竞开,诗人感受到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上杭是红四军战胜攻取的地方,所以这里既有重阳赏菊的情趣,更有庆贺胜利的意味,说明他对革命胜利的感情还是热烈的。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面,而秋天不同,它“胜似春光”,因为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寥廓江天万里霜”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三. 教学难点:

把握词中的感情脉络,感受毛主席博大的胸怀与革命的豪情。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在上阕通过那“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日风光的描绘,歌颂了犹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即谁来主宰中国革命运动的重大问题。在下阕中则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活动的回顾,以设问收束,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激励战友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任。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诗人缘情写景,因情而择形象,因情而创意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所以,只有伟大的心胸,才能和自然风光的壮观交融成为一体,只有豪情万丈与信心百倍,诗人的笔下才会出现壮丽的秋天的形象。

【模拟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

C. 指点江山,激扬(激浊扬清的)文字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游泳),浪遏飞舟

2. 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拟借代B. 比喻借代

C. 夸张比喻D. 比拟比喻

4. 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出解释正确的项()

(1)独立寒秋()

A. 独自B. 孤独C. 唯独D. 单独

(2)鹰击长空()

A. 攻击B. 搏击C. 打击D. 冲击

(3)岁月稠()

A. 稠密B. 浓厚C. 很多D. 密集

(4)挥斥方遒()

A. 方才B. 正要C. 正在D. 刚刚

5.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 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词中的“看”字可称“领字”,它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选出正确的一项()

A. ①②两句B. ①一④四句

C. ①一⑥六句D. ①一⑦七句

(2)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

A. 立、看、染、争B. 染、争、击、翔

C. 立、透、竞、问D. 看、流、击、竞

(3)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

(4)具体阐述下面几个字所表现的意象:

争:

击:

翔:

竞:

(5)上阕寓情于景,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

A. 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怎样争取人民自由权利。

B. 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革命的领导权应由哪个阶级掌握。

C. 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怎样适应北伐,掌握革命的主动权。

D. 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怎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为了适应调的格律要求,它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应理解为“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上,望着湘江向北流去”。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意思是:望着广阔无限的宇宙感到怅惘,试问苍茫大地,谁才是主宰你的命运的主人呢?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题目。

D.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作于1921年,首次发表于1983年5月22日《解放军报》。离人:指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190l——1930)。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长沙结婚。翌年春夏之交外出考

察,期间作此词,此词写新婚初别之愁。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王建《新嫁娘》诗:“邻家人不识,床堆堆。”本词首句中的“堆”字即由“堆堆”而来,形容人坐卧久不移动犹如土堆的情况。

B.“百念都灰尽”中的“百念”指种种念头,“灰”,名词用作状语,“都灰尽”即“都灰飞烟灭”的意思。全句意为早晨醒来除了仍剩有离人的影子外,其余的一切念头都破灭了,表现了想念妻子而妻子又不在身边的那种极端失望悲观的情绪。

C. 一钩“残月“既是写实,也是用典(李煜“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股滋味在心头。”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西沉,作者更感寂寞和孤独。

D. 无由:无从,没有办法。范仲淹《御街行》中曾有“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的句子。这是写作者遥对“西流”的“一钩新月”,两行酸泪不自禁的汹涌而出。

(2)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阕写惜别之愁,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愁闷之多;“江海”句极尽夸张手法,具体写作者夜不成寐的愁状。

B. 下闻写伤别之苦,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直到破晓,对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的离人影像,作者顿感百念俱灰,酸泪千行。委实是真情真诗,读来令人肝胆寸断。

C. 这首词主要通过作者自己一夜“无寐”的几种动作,以一个“愁”字贯穿,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D. 我国古典诗歌多以愁多、愁深来表现痛苦的思情。而本词则用写愁的状态来反衬思情。

(3)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B. 上阕所写的“愁”,既有离别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C.“数寒星”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D. 下阕末两句写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人之常情。

8.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一(2)题。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钢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ju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注释:此词写于1964年春,首次分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相揖别”,互相拱手作揖告别。这句词概括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既形象又含蓄。

B.“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石器时代是人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的幼年时代。“只几个”指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种类少而简陋。

C.“钢铁炉中翻火焰“,概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翻火焰”指冶炼锻造的生产情景。

D.“一篇读罢”中的“一篇”,此处泛指中国古代史。“五帝三皇”是互文,意为中国从古至今最贤明的君主也不过三五个皇帝罢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阕仅用56个字,便写尽了一部惊天动地的中国历史。一“揖”、一“磨”、一“翻”、一“猜”、一“弯”五个字高度浓缩时间和空间,凝练形象,庄而不板,谐而不谑。

B. 下阕指明应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否则便只会受骗上当。

C.“有多少风流人物”三句是说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风流人物呢?美名流传至今的也不过盗跖、庄足乔和陈胜罢了,而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只有人民。

D.“咏史以不著议论为工,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是我国咏史诗创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毛泽东此词博大宏阔,智者的卓识、仁者的义勇、勇者的信念,尽寓其间,确实是前无古人。

试题答案

1. B2. C3. B4.(1)A(2)B(3)C(4)C5.

(1)D

(2)B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具体阐述下面几个字所表现的意象:

争:表现了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准确形容了雄鹰展翅,迅捷有力地拍击的矫健身姿翔:形象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游动的神态竞:写出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

(5)B

6. B

7.

(1)B:“都灰尽”指种种念头都没了,并无“悲观”情绪。

(2)B:“百念俱灰”错误

(3)B:有拔高之嫌

8.

(1)D:“五帝三皇”泛指中国古代的帝王,算不上风流人物。

(2)C:“风流人物”当指盗跖、陈胜等人,他们是历史的推动者。

第4篇:初升高衔接教材第5讲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第五讲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yax2bxc (a0)是初中函数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初中阶段大家已经知道: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a0时,函数在bb4acb2x处取得最小值,无最大值;当a0时,函数在x处取得最大值2a2a4a4acb2,无最小值。 4a本节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当自变量x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函数的最值问题。同时还将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例1】当2x2时,求函数yx22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作出函数在所给范围的及其对称轴的草图,观察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由此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函数取到最值时相应自变量x的值。

【例2】当1x2时,求函数yx2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3】当x0时,求函数yx(2x)的取值范围。

1

【例4】当txt1时,求函数y125xx的最小值(其中t为常数)。 22分析:由于x所给的范围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

【例5】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m1623x,30x54。

(1) 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与每件销售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练 习

2

第5篇:物理初高衔接

物理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在高中阶段,最难的科目是物理。其原因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学期就是一道坎,它表现在:从初中到高中知识的衔接看,物理跨度太大,衔接不是很好;从知识的层次看,初中大部分知识都是要求感觉、了解、知道,而高中大部分都是要求感悟、理解、明白;从学生实验层次看,初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教材(或教师)拟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只要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再观察物理现象,或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而高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空白的,需要学生导出实验原理,物理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在高中阶段,最难的科目是物理。其原因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学期就是一道坎,它表现在:从初中到高中知识的衔接看,物理跨度太大,衔接不是很好;从知识的层次看,初中大部分知识都是要求感觉、了解、知道,而高中大部分都是要求感悟、理解、明白;从学生实验层次看,初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教材(或教师)拟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只要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再观察物理现象,或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而高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空白的,需要学生导出实验原理,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初高中物理的比较;二是高中物理学习所需数学知识的介绍;三是对初中物理知识之复习、巩固、提高,进而对高一物理知识的讲解、点拨而适当“超前”,让学生能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赢在起点。

上一篇:大班六一亲子活动感想下一篇:春天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