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装工艺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临着衰退、消失的危险。本文主要对凉山彝族地区的服装装饰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凉山彝族人民常用的五种服装装饰工艺:刺绣、盘扣、银饰、褶皱、绳穗。并对这五种手工工艺进行逐一的分析研究。

第一篇:服装工艺论文

分析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服装结构造型设计十分重要,一旦某个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就会严重地影响到服装生产工艺的全部流程,使服装的艺术性、美观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与此同时,服装工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服装结构的形成,使得服装制作很难符合设计的要求,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服装的制作效果。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体。因此,要将者两者进行充分地融合,并注意服装结构对于服装工艺的影响。我们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审美潮流,传达服装设计美学理念。作为一项综合性艺术集于一身的服装艺术,服装艺术是包含设计、造型、工艺、色彩、图案于一身的横跨许多学科的一门艺术,并且承载了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文化素养与内心审美意向。服装是时代发展的标识。

服装制作融合了制作工艺、造成结构、色彩艺术、图形图案等不同的元素,在传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彰显出穿衣者的个人气质与性格特征。可以说,服装是社会发展的标准,也是潮流的象征。在服装制作过程中,服装的结构往往决定服装的制作工艺,不同结构的服装都需要不同的服装工艺来配合完成,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因此,只有确保服装结构,并对服装工艺进行规范,力求做到精准与严谨,才能够有效提高服装造型,突出服装特色。文章对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服装结构及服装造型之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

1.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间的关系分析

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通常,服装的决定着服装的工艺,而服装的工艺有能够体现服装结构上的特征。不同的服装结构,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与服装特色,如:西式服装开放张扬,而中式服装相对来说就显得内涵收敛。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应该结合服装种类,有意象地对服装工艺进行创作。在中式服装的制作中,手工饰品、人工刺绣、立体服饰等,都能够对服装结构积极性凸显与烘托。而西方晚礼服就能够大大地突出身材造型,并以亮片、串珠等作为装饰,进而彰显女性魅力。任何一件都需要通过制作工艺得来,若想要将服装的结构充分的体现出来,就需要通过相应的制作工艺,并将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进行完美结合,才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并传达设计理念,达到良好的造型效果。

2.服装结构及服装造型间存在的问题

(1)服装在设计过程中,对服装架构进行细致严密地研究,使之形成鲜明的服装结构,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是服装在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流水化生产过程中,使得服装的造型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凸显,并造成设计样品与服装成品上的差异。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为了让服装的造型更加的鲜明,并具有一定的特色,通常都会使用一些饰品进行修饰或使用特殊的针法,通过细节来提升服装造型的特征,突出服装的品质。而在服装投入实际生产后,由于人工制作技能相对较低,使得一些特殊的服装工艺被忽视,导致服装在造型上面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服装工艺在流程化的设计中,通常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简化工艺流程。这在很多程度上能够提升服装生产效率,并降低制作成本,都会严重影响到服装的结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工艺、精细工艺上,更是会使服装的造型结构受到严重影响。

3.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分析

服装的构成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完美集合,它不但能够反映出服装设计师对服装造型的精心设计,同时还能够反映出服装的结构和服装的工艺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互为影响的完美程度。服装结构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对服装工艺有着相应的要求,服装结构影响着服装工艺全部流程的始终。

(1)服装结构对制作工艺上的影响

服装的结构直接决定了服装的造型,而不同的造型必然需要搭配不同的制作工艺,才能够有效体现出服装的艺术性,并有效传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起着文化传承的作用。例如:休闲类的服装,其结构就较为简约,主要以舒适为主,适合人们的日常休闲穿着。休闲服装的这一特性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本着舒适、休闲的原则,确保服装不张扬、不浮夸,并尽量少用装饰品,以简约、大方的图案为主。在制作工艺上,可以通过流水线生产、针织、高稳定性等制作工艺,将休闲服装简单、舒适的特征得到体现。

(2)服装结构对装饰工艺上的影响

不同的服装结构,有着不同的服装造型,而不同的造型,必配有不同的服装饰品。例如:童装需要结合儿童的活波好动性,在服装中融入一些生动可爱的元素,若造成以动物为主,则需要搭配与之相应的动物饰品,若造型以植物为主,则需要配以花朵、绿叶,而青蛙造型的童装,就可以搭配青蛙爪子、大眼睛帽子等作为服装的配套搭配。在传统中式服装的制作过程中,要依据其结构特征,配以同色系饰品,如:腰包、围巾、流苏等。而西装服饰的制作过程中,要结合其严谨的风格,搭配与之相应的腰带、领带、衬衫等。可以说,不同的服装结构,对于饰品都有着特使的要求。因此,在服装饰品工艺的选择上,应该结合服装的结构特征,符合其文化理念,搭配与服装想适应的饰品,形成完整的服装。

(3)服装结构对图案工艺上的影响

服装的色彩艺术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为了提高服装的色彩性、生动性,需要搭配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图案。不同的服装结构对于服装的图案工艺,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传统性的服装,尤其是对襟服装,需要配以刺绣图案的工艺,或是以传统的花样、祥云图案来进行搭配,才能够将东方文化的内涵、风韵充分的展现出来,以传达一种欣欣向荣、吉祥如玉的一项。而运动类的服装,由于较贴近人体结构,因此舒适性要求较高,在图案工艺中,通常采用胶黏或印制图形,来彰显出运动主体。

(4)服装结构对面料工艺上的影响

除了上述内容,服装结构对于服装的面料工艺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不同结构的服装,其面料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婴儿服装主要以柔弱的棉质为主,而成人睡衣要求面料较为柔软、宽松,吸收性能良好;西装因其自身的严禁性,其面料需要有良好的定型性,能够突出笔挺的造型效果,形成科学、严谨的生活理念。服装设计将服装面料作为载体,服装设计一旦离开了服装材料,一切设计都是空谈。服装结构对面料工艺上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服装结构并非是单一形式的存在,而是在众多因素的构成中产生,因此,服装结构与面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二方面,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五花八门、各种时代潮流的面料层出不穷,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服装结构和面料工艺二者相互融合和影响。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已不再是仅仅具有御寒和护体的功能性作用,而是传达着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彰显着穿衣者的气质,人们要求服装的文化内涵的完美体现。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服饰,在特定的环境下穿着定制的服装有助于提升个人魅力和出席场合融洽感,服装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对服装设计要求也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也让当今服装材料的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现代服装的结构包含了对人类工程、人体结构、当下审美观念、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科学研究,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为人类在生活中创造更为舒适完美的服装打下了基础。服装是一种将设计学、结构学、美学、色彩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制作工艺。一个时代的服装,通常能够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时尚气息与文化内涵。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的结构直接决定着服装的造与整体框架,而服装造型决定着服装的色彩搭配、饰品搭配、面料选择、制作工艺。要想体现出服装独特的造型感,艺术感,还需要将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融为一体,进行科学的、合理性的服装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者:陈莉芳

第二篇:基于服装生产工艺单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摘 要:我国职业高中,主要是以教授学生技术为主,希望学生能学一门技术,在今后步入社会可以有立足之地,职业高中,有很多专业,几乎涵盖了社会上热门职业,衣食住行的衣占据主要地位,所有很多院校都开设有服装专业,在服装专业中关于《服装缝制工艺》这门课程是比较重要的,很多学校对初高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其实我国职业高中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将自身学校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本文中,将会根据当前企业生产工艺单的特点,从职业高中《服装缝制工艺》的课程教学现状作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基于服装生产工艺单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服装生产;工艺单;服装缝制工艺

我国的职业高中致力于传授技术知识,使学生可以掌握一门扎实的技术,在很多高校毕业人才众多的今天可以增加社会竞争力,为就业增加砝码。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服装缝制工艺》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主要是就是使学生可以掌握缝制服装工艺的技术。根据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来看,主要是为服装企业输送技术岗位的人才,因此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要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技术,培养社会技术岗位所需人才,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很有必要。

一、企业生产工艺单的特点

1.工艺单具有可操作性

在生产工艺单中,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具体的,是为了某一特定生产合约而进行的工艺要求,生产工艺单,是指导生产间各部门和岗位正常运作的有效文件,是可以保证技术能够达到既定要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等的主要依据。

2.工艺单具有明确性

生产工艺单是保证企业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等完成目标,在企业中可以按照其规定的操作方法、工艺等进行操作的文件。

3.工艺单具有技术性

针对服装加工的企业来说,制定生产工艺单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因此要对产品进行具体分析,包含它的技术要求、规格、产品质量、原材料、尺寸等,以及一些补充事项,都是需要提前制定文件,相关岗位人员才能根据所制定的文件进行操作。

二、职业高中《服装缝制工艺》的课程教学现状作为出发点

1.教学的目标相对模糊

对于职业高中的《服装缝制工艺》这门课程来说,它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服装企业加工中,需要工艺设计和制作的技能人才,而这门课程刚好符合这一要求,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很拥有熟练的缝制操作技能,具备交稿的工艺能力水平,了解生产工序和服装生产的界定标准。但是在当前关于《服装缝制工艺》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其实是缺乏一定教学特点的,教学的目标比较模糊,而且教学的内容是比较陈旧的,很多企业使用先进的技术代替落后技术,但是学校接收信息不及时,没有及时的更新教材内容,导致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人才所需。比如,在《服装缝制工艺》中讲述的技术是相对滞后的,是比较传统的工艺技术,这便使得很多学生只能学习到传统的工艺技术,不能学习前沿技术,进入企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服装行业更新的频次较快,流行的周期比较短,服装样式变化很快,很多新的工艺和设备不断的涌现,这边要求《服装缝制工艺》的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市场所需。

2.教学过程偏重讲解示范,缺乏与企业紧密联系

在职业高中开展《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的内容时,主要是将服装的样式和结构图进行绘制和讲解、将工艺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分步骤演示和学生实践,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实践指导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实践指导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教师很难采用针对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实践,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積极性。并且教师只是注重教材讲解,并没有与企业紧密联系,学生不能了解企业生产制作的现状和技术,在步入社会后,不能满足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率低下,或者从事其他岗位。

三、生产工艺单与课堂教学融合

1.将生产工艺单内容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对于服装加工企业来说,生产工艺单使企业的核心文件,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文件,在职业高中学校的服装实训室里,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车间来进行设计和打造,使之与企业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企业生产车间的氛围和技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生产工艺单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可以更加了解服装新款样式的设计、面料要求、工艺要求等相关信息。

2.教学方法中体现“做”的环节

我国高职院校中,针对《服装缝制工艺》这门课程来说主要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采取示范、讲练的方式来教学,教师在讲述基本知识之后,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练习,掌握好技术,然后逐渐的增加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产工艺单的内容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根据生产工艺单的内容来进行操作,生产工艺单中具有详细的生产制作要求和操作要求,学生可以提前演练。教师可以将学校的生产车间作为教学的场所,营造生产的氛围,使学生既可以学习技术,又可以提前感受企业生产间的环境。

3.教学评价中注重“项目”评价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考核,但是我国传统的考核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将服装缝制工艺的特点展示出来,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程中,服装款式的特点和工艺制作以及流程都是教学的重点,这便要求教师要注重实践多于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训练学生关于零部件的工艺技能,再升级到整件衣服的工艺技能训练,当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后,教师将生产工艺单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注意灵活性,比如对零部件操作进行阶段性考核,再对整件成衣制作进行综合考核,当学生学习生产工艺单之后,也要对其内容进行考核,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参加行业、省级或者是国家级的比赛,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增加实践机会,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强,赵静秒,甘应进等.《服装成衣工艺》课程的教学分析与优化[J].山东纺织经济,2011(02).

[2]龚勤理.服装工艺技术专业递进式顶岗实践教学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张明娟

第三篇:凉山彝族服装装饰工艺研究

摘要: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临着衰退、消失的危险。本文主要对凉山彝族地区的服装装饰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凉山彝族人民常用的五种服装装饰工艺:刺绣、盘扣、银饰、褶皱、绳穗。并对这五种手工工艺进行逐一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凉山彝族;服装装饰工艺;传统手工艺;刺绣;盘扣;褶皱;银饰

一、绪论

彝族是我国西南部较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彝族人民用其灵敏的观察力捕捉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各式图案,用精湛的手工工艺将其表现在服饰上,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

本文主要对彝族中的凉山彝族,其服装装饰工艺进行研究。凉山彝族服装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它的独特魅力便在于多种服装装饰工艺和谐、巧妙的综合运用。本文总结出了凉山彝族人民常用的五种服装装饰工艺:刺绣、盘扣、银饰、褶皱、绳穗。

二、刺绣

刺绣,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所设计的图案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织成各种图案的一种技艺。

凉山彝族服装上的刺绣工艺,不单单具有美观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刺绣极其讲究布局技巧和饰位的选择。衣领、袖口、衣角等部位,多采用补花、锁花两种刺绣工艺,其目的是加固这些部位使之耐磨。上衣的胸襟、裤筒的中段、围腰头等部位,多采用挑花、盘花刺绣工艺,以示美观。

彝族人民在刺绣的色彩运用上,通常将多种不同的颜色组合起来进行绣花。服装的主色调一般定为彝族人民最喜欢的“黑、红、黄”三色,然后选用色相对比比较大的颜色进行搭配。一般一种花纹使用一种颜色,互不相重。刺绣大多以朴素的黑色、蓝色、青色为基色,这些颜色明度和纯度都很低,可以衬托任何颜色,使其它颜色显得更为鲜艳、明快。

凉山彝族在刺绣工艺上对纹样的应用内容丰富、十分广泛。这些刺绣纹样直接反应了凉山彝族的历史发展与生活环境的变迁。刺绣纹样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类、器物类、动物类和几何类。植物类纹样大概包括蕨岌纹、火镰纹、太阳花等由各种植物的根、茎、花演变而来的自然纹样,反映了凉山彝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器物类纹样包括窗格纹、石阶纹、锅庄纹等,反映了彝族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动物类纹样包括羊角纹、狗牙纹、牛眼纹等,寄托了凉山彝族人民对幸福、吉祥、财富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几何类纹样包括日月纹、波浪纹、漩涡纹等,代表了彝族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将丰富的纹样运用各种形式装饰在日常服装上,反应了凉山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凉山彝族服装通过这些刺绣纹样装点之后,散发着无尽的艺术魅力。

三、盘扣

盘扣是中国传统服装中独特的手工技艺,由中国结演变而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好象征。

在凉山彝族服装上,盘扣不单有其实用功能,更有其装饰效果。盘扣的常用部位为领部、门襟肩部、右侧开衩处和前中心线处。不同部位的盘扣个数和扣袢长度也有所不同。一般领部缝制一条盘扣,肩部缝制两条盘扣,前中盘扣有六条盘扣,右侧衩盘扣,如若为突出装饰效果便缝制五六条盘扣;如若只起到固定衣身的作用,则只需在特定位置缝制两三颗盘扣。一对完整的盘扣,是由纽头、扣袢和扣花三部分组合而成。纽头、扣袢、扣花可制作成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以达到不同效果的装饰作用。

四、褶皱

褶是织物折叠而产生的痕迹;皱是因织物表面紧缩或揉捏而形成的纹路。褶皱是服装中常用的面料改造手法,一般将面料进行规整或随意的揉捏、叠加或堆砌,使得平面的面料具有一定立体效果。褶皱常用于彝族服饰中的百褶裙设计。

百褶裙是凉山彝族的传统服装之一,极其富于民族特色,也是彝族特色服饰之一。抽褶工艺是彝族文明所传承下来的重要手工艺。

凉山彝族位于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区,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复杂多变。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女子喜欢长至膝下,甚至曳地的百褶长裙,夏天可防蚊虫叮咬,冬天可御寒保暖。

百褶裙外形呈喇叭状,行走时百褶四散,褶皱闪动,灵动飘逸,极为美观大方。从视觉审美角度分析,百褶裙穿着时所有的小褶呈现出许多直线褶痕,而在裙下半段饰以横向异色装饰面或线,在视觉上,纵横相对,整体与局部变化而又统一。从形式美角度分析,百褶裙的褶皱在位置和形式上采用了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上紧下松,褶皱自然匀称,使人产生一种稳定活泼、松弛有度之感,体现出统一形态中的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节奏感。行动时动态的变化使得这些褶皱富有生命力,飘逸潇洒,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视觉愉悦感。

依据制作百褶裙的面料不同,百褶裙可分为棉布百褶裙、羊毛百褶裙、化纤百褶裙。裙身材质不同,褶皱的制作工艺也有所不同。棉布百褶裙的抽褶工艺主要有:手针串缝工艺拉褶,缝纫机拉褶和锥子掐褶。盐源地区百褶裙,棉布拉褶一般采用锥子掐褶,首先在布上洒水,再用锥子折褶,最后用脚压褶。化纤面料百褶裙通常制作成細密的褶裥,主要通过电熨斗熨烫褶裥。羊毛百褶裙是最原生态的百褶裙。羊毛百褶裙采用锥子起褶或手针拉褶工艺。

五、绳穗

绳穗常用于“察尔瓦”的制作中,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察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彝语称为“瓦拉”,是以绵羊毛用古老的“纺专”手工捻成线,再用原始的“腰机”织成布,最后缝制而成的披衣。其下端配以绳穗,既独特又美观。察尔瓦的长度依身高而定,通常为100~140厘米,新式的绳穗长是察尔瓦全长的一半,50~52厘米;老式的绳穗长是察尔瓦的三分之一,约33厘米。

察尔瓦用绳穗加以装饰,在视觉上给人以垂坠感,伴随着身体的运动,绳穗便会产生飘逸感、节奏感。绳穗的装饰在擦尔瓦上实为点睛之笔,它为原本略显笨拙的钟形廓形添加上了律动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察尔瓦的趣味性。绳穗本是一种复杂的装饰,在搭配上,运用化繁为简的原则,选择款式简单的服装,能更好地衬托出流苏的美丽。察尔瓦在款式上正迎合了这一原则,简单的款式搭配绳穗,使得绳穗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六、银饰

银饰是彝族服装中常见的装饰。因其具有华美的造型、多变的组合方式以及闪亮而醒目的色彩光泽,受到广泛彝族地区人民的青睐。用银饰对服装进一步装饰,可使服装显得高贵华美、协调生动。彝族服装中的银饰根据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大致分为银泡、银牌、银扣三类。

银泡,是凉山彝族十分喜爱的一种小装饰品。有大有小,品种繁多,花样各异。有的做成梅花形状,有的为葵花形状,有的做成半圆形状,有的为椭圆形。在服装中,银泡主要用来装饰领子。一般将银泡沿领子边缘规律排列,用来强调边缘线条;或是在一定区域内横纵成列的饰满小型银泡,起到“面”的装饰作用;还可将银泡组合成几何花纹,使领子的制作形象生动。

银牌在服装上的应用,主要用为领牌。凉山彝族无论是男装、女装均为立领。且女装领是与衣身分开的独立结构,可以随时取下,另行搭配。高高的立领和领牌直抵下颚,不仅保暖,还可将女性的颈部修饰得修长秀美。银牌的制作过程,首先将银子打成片状,再通过錾花工艺,在表面打制出凹凸的浮雕花纹,这样有具体独特花纹图案的牌状银饰称为银牌。银牌的形状多为方形。

银扣按其功能分,可分为领扣和盘扣,在盘扣中主要用作纽头。装饰领子的银扣风格多样,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及民族文化价值。通常是三个造型、大小完全一样的银扣竖排缝制于立领的前中開口处。在用作盘扣的纽头时,银扣通常被制成硕大的半球型金属扣。最大的银制纽头一个约一两重,银色纽头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素雅的上衣别具风格。

总结: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想要对彝族服饰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保护,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彝族服装的传统装饰工艺。凉山彝族较多地保留了传统彝族民间手工工艺,其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凉山彝族服装装饰工艺进行研究可以更为容易地解析彝族传统的服装装饰工艺,并对彝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凤霞,中国盘扣技艺大全[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

[2]张建世,四川省凉山彝族银器制作工艺[J].2009.

[3]张战胜,论中式盘扣在服饰中的应用[J].2010.4.

[4]张云婕,韵味盘扣[J].2011.

[5]马晓华,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J].2006.

作者简介:

杨多佳(1990—),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

作者:杨多佳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中职服装学生服装工艺实践能力塑造

【摘要】本研究所探讨的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艺实践能力塑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是结合中职服装工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特点,根据专业的实用性改革传统服装专业教学模式,以强化实践操作教学活动为主,针对服装工艺核心课程特点,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按照实际服装岗位能力的需要,进行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翻转教学工具建设,强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对学生独立工作必备的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服装工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1.2016年度纺织服装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ZWH-16007);2.福州大学(高水平)画法几何微课慕课建设研究课题(0360/52000710)。

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2、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是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模式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丰富多变的实践情境是教学模式建设创新的源泉,而信息技术则为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以及交流与合作平台。[4、5]本研究所探讨的是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艺实践能力培养塑造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设计建设,是结合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目标特点,根据服装专业的实用性特点强调服装专业教学要以强化实践操作教学活动为主,特别针对服装工艺核心课程特点,进行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翻转教学工具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6、7]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强化遵循融“教、学、做、训、考”为一体的原则,强调边教、边学、边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服装大国,在本世纪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对服装人才的需求也是量大而质精的。这对我们服装专业教学类型的确定与划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融“教、学、做、训、考”于一体的教学原则,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并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必备的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本研究结合服装行业技能人才需求,就服装工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按照岗位能力的需要,建设服装工艺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翻转教学工具,以技能的递进为顺序,组成有效的教与学互动的信息交流课程平台。同时在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实践教学等课程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改革传统的以课堂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努力实现职业能力教育先行的发展目标,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优秀的服装专业人才教学目标。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建设基于中职服装学生服装工艺实践能力塑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做、训、考”为一体的原则,结合服装专业特色构建职业能力塑造建设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项目的建设要求结合服装工作流程和任务特点,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路线,根据服装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以及先进性原则,制定三年学制,其中两年在学校上课,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对工艺实践课程教学规范实施“项目化”“模块化”模式,模拟行业服装制作的工艺流程,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课程顺序划分为:基础模块、裙子模块、裤子模块、衬衫模块、西服模块等五大模块,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载体,将服装工艺核心课程的理论授课及作业题解过程制作成相应网络授课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让学生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予以自我学习,自我充能,实现最终掌握课程教学要求,从而最终实现对其职业能力塑造培养的终极目标。

2.研究课程标准,逐步完善课程教学方案。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和运用特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本项目建设以服装工艺核心课程标准为主题,确定信息化教学内容、范围和深度;同时依据服装行业一线岗位需求为主线,在服装工艺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运用过程中,注意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适当渗透岗位与边沿学科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项目建设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和运用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提供学生(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应有的目标任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创新能力。同时结合“自主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构成,在完成部分讲授与练习之后,布置相关实践型作业。

4.根据教学单元模块化特点,匹配制定和完善相关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考核评价标准。

三、研究成果

本项目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市场、企业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获得了真实的市场、企业一手资料;同时收集整理了本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音像资料以及服装专业的互联网资源,对本项目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投入和开发,获得相应研究成果,具体成果内容如下:

1.中职服装工艺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建设,制定核心课程《服装缝制工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课程标准。

修订适合中职生能力塑造的《服装制作工藝》课程(包括微课慕课设计)标准创建教学实施策略及方法,始终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指导思想。融理论于实践教学中,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相应在信息化课堂教学平台上,教师对学生言行的点赞同样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以真正提高技能操作的水平。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是服装专业专业制作专业方向课程的核心课程。服装行业的发展,新产品的开发,要求成衣产品的制作工艺也应不断提高更新,服装行业掌握着服装生产技术的前沿,企业具体技术革新主阵地,这就要求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及服装制作技术更新情况,开发共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内容将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在线习题自测、样卷、实验指导、推荐参考书及参考文献等,实施在线资源共享,供学生学,教师教,为师生提供现代化的便捷实用的网络学习平台。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独立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目前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目标,项目课题组在项目研究建设期间已经将《服装制作工艺》课程裙子制作工艺项目制作成MOOC形式,其它项目现在暂时还是保留教师讲做示范,学生学做练习形式,我们将通过对比网络视频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效果,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库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为今后深入进行全面化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2.建立和改进适合学科课程特点的学习技能卡,改革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考核评价新体系)

(1)指导思想

①以社会就业需求和岗位定位为导向。中职的服装专业应是针对职业岗位群体,以岗定课、按岗育人。职业岗位人才的培养历来有两种模式:第一是学校培养模式,第二是在岗培养模式。其中“在岗培养”模式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备培养速度快,培养技能实用的特点,但该模式也存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潜能差等不足。为此新型教育模式必须充分吸取在岗培养的优点,使职业教育在强调系统、科学教学的同时,又能达到在职培养效果。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新型服装专业教育模式针对服装行业企业的需求,应强调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当今的服装就业市场上急需服装流水线制作人员、样衣缝制师、服装品质检验员、服装工艺师、服装设计师、服装打版师、服装车间流水线编排及管理人员、服装营销员、接单、跟单员等一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相应新型专业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因此专业教学效果评价内容也应按照服装商业、企业等单位的岗位要求来设置符合企业生产标准、符合项目任务的评价要求体系。②发挥评价体系多主体的作用。形成一个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由专家、企业管理者及技术人员、行政领导、社会人士、学生家长和校外考试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2)评价内容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成衣工艺与制作、纸样制作、服装CAD系统操作、企业定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相应就服装专业核心课程而言,则以上述各款成衣的制作流程作为教学评价环节,同时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应参考服装行业企业的生产评价标准,将其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相应教学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教学评价的目的,体现社会就业需求和岗位需求。因此,具体教学评价内容应围和实际操作能力。绕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展开:学生潜在能力、融入企业能力因此,具体教学评价内容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展开:学生潜在能力、融入企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在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将这三个方面评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根据具体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运用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表

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服装专业技能评价表、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自评表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评价表。

3.基于服装工艺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教学实践,总结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1)课程教学宗旨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实施实行教、学、做、评一体化,始终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程始终坚持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型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理实一体化、车间课堂化的基本教学原则,开展现场教学,融理论于实践教学中,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借助实物成衣或零部件观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有了信息化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后,通过强调学生利用授课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新模式,针对学生性格差异、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差异等特点,让有意愿的学生,即使存在能力的先天不足,也能够有平台予以自我学习,自我充能,实现最终掌握课程教学要求,从而最终实现对其服装工艺认识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原先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优秀率一般在30%左右,而利用了信息化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优秀率超过了70%。

四、结语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研究,实现了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翻转教学工具建设运用,探索适应我国中职服装专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通过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教学工具的建设运用,从职业实践岗位能力的需要出发,以技能的递进为顺序,建设构建集群式模块课程,并对服装专业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实实践教学等相关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努力实现职业能力教育先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教、做、训、考”于一体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独立工作必备的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我国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范本,而我们的建设模式也将是今后我国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的大趋势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沈汉达.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11):90-95.

[2]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王希武,林克成.信息化教學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9(6):15-18.

[3]曹培杰.中小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体验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2(9):24-28.

[4]梁琪,滕涛,刘刚,韩飞翔,安晨翔.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6(12):115-120.

[5]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6]罗德礼,史秋琼.关于服装产业转型期服装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思考[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283-286.

[7]苏军强,万里,金蕊,张涛.增强现实技术在服装工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3):245-247.

作者:谢伟敏 陈绍春 刘红艳 胡莉虹

第五篇:浅谈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衣着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服装的质量,同时对服装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服装行业的转型与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各大职业院校也开始设立服装工艺课程,并不断进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服装设计人才。本文根据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化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从而推动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教学改革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设计思想过于僵化等,需要从教学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人才的培养。

2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

2.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

教学模式单一也是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很难将服装工艺教学内容与现代化的服装设计理念进行结合,进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单一的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没有将服装工艺课程本身具备的特殊性与技术性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错误的认识自身的位置,无法实现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整个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阻碍。

2.2教学改革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过于强调对服装工艺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服装工艺课程的实践教学,缺乏与生活和工作的连接,同时,在开展服装工艺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仍从属于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从而导致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无法满足实际市场需求。

2.3设计思想过于僵化

设计思想过于僵化也是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服装工艺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讲解,将学生成绩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背书为主,从而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受到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成绩提升,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學生在服装设计行业的长远发展。

3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措施

3.1增加服装设计实践课程

为了进一步推进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适当的增加服装设计实践课程,因为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想要在毕业后尽快的实现就业,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尽快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所以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安排,使学生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服装设计方面的实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确保教学进度与实训课程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3.2丰富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丰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因为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创造性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需要从教学模式着手,比如,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地规划,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使学生通过教师准备好的视频、课件等进行自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应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比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服装专业的最新知识,通过微信等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将教学活动从课上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进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培训,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同时积极的引导教师参加院校外的培训与学习,实现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或者亲身的进入到服装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和感受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完善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实现自身的实践经验的提升,其次就是不断加强优秀教师的引进,提升优秀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积极的邀请校外专家到院校内进行讲座,或者在校内进行任职授课,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服装专业的教学质量。

4结语

加强对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对我国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现阶段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质量整体的改善,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我国的服装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麟.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惠州学院服装专业服装工艺教学改革为例[J].2021(2015-1):40-42.

[2]杨春芳.试论对中职服装工艺课教学的优化策略[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v.49;No.218(05):175-176.

作者:赖勤

上一篇:专科护理学毕业论文下一篇:otn传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