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汇报材料

2022-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移风易俗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移风易俗汇报材料

第四组农村移风易俗督查情况汇报

根据安排,我组于10月18日至20日下到土塘镇、狮山乡、南峰镇、万户镇、芗溪乡5个乡镇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各乡镇对移风易俗工作高度重视,都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落实了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每个乡镇都按照了相关文件精神和本地实际认真开展了工作。一是广泛开展了宣传。开办了宣传栏,除南峰镇未见悬挂横幅外,其它4个乡镇都在醒目位置悬挂了宣传横幅,所督查到的行政村都有固定宣传栏和不少于3条的宣传标语;二是每个乡镇都成立了乡贤志愿者联合会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三是5个乡镇都按照要求打造了2个示范点。

二、示范点打造情况

1.万户镇:刘仲自然村、土塘查家自然村

两个示范点都在文化活动中心开办了宣传栏和悬挂了宣传标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乡贤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相关章程,张贴的村规民约都有移风易俗内容。刘仲自然村在文化活动中心书写了通俗易懂的移风易俗墙画,专门制定了《刘仲村红白理事会关于例行节约反对浪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有关决议》,实行了村民红白喜事报告制度,对违反红白理事会章程的不提供祖厅场地和酒席用具。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2.土塘镇:长山村曹简自然村、潭胡村德康湾自然村 两个示范点都开办了宣传栏和悬挂了宣传标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乡贤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相关章程,张贴的村规民约都有移风易俗内容。潭胡村德康湾自然村在村务公开栏中开办了财务公开栏,做到了财务收支情况公示公开,赢得了村民信任。

3.狮山乡:竹峦村株树自然村、长垄村毛港自然村 两个示范点都开办了宣传栏和悬挂了宣传标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乡贤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相关章程,张贴的村规民约都有移风易俗内容。竹峦村株树自然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了绘制了移风易俗墙画,张贴和发放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庆新风》倡议书。

4.芗溪乡:新兴村老屋赵家自然村、马垅村南垅自然村

两个示范点都开办了宣传栏和悬挂了宣传标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乡贤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相关章程,张贴的村规民约都有移风易俗内容。新兴村老屋赵家自然村乡贤对本村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如在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上起到带头作用,对本村移风易俗发挥作用非常大。

5.南峰镇:少松自然村、白水村芦家园自然村 两个示范点都开办了宣传栏,但未见悬挂宣传标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乡贤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相关章程,张贴的村规民约都有移风易俗内容。少松自然村文化活动中心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规格较高,详细制定了《少松村关于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节俭办酒席的决议》,对菜谱标准、烟酒饮料标准、送礼标准都做了详细规定,酒席铺张浪费明显好转。

三、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

万户镇移风易俗工作部署较早,全镇全面铺开了移风易俗工作,各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树立了以刘仲自然村为榜样的高规格示范点,大操大办明显好转;芗溪乡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对学生开展移风易俗内容宣传;土塘镇开展文明家庭和孝顺家庭等家风系列活动,传播优秀家规家训,对全镇党员全面实行了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狮山乡在清明节开展了文明祭扫活动,针对高额彩礼专门出台了倡议书;南峰镇利用“清风南峰”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

第四督查组 2017年10月20日

第二篇:移风易俗现场会发言材料2

移风易俗树新风,和谐文明谱新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郭家村广大干群欢迎各位领导及兄弟村同志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今天大家能来到郭家村我们深感荣幸,这是上级党委对郭家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郭家村共9个村民组、478户、1648口人,耕地1900亩。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 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2016年7月,被中共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今年以来,郭家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目标,坚持破立并举,把移风易俗作为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培育教悌和睦家风,倡树丧嫁娶新风,营造文明和谐村风,在全村形成“移风易俗、节俭养德”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美丽和谐新郭家提供了坚强有为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一、健全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由11人组成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村文明办具体负责宣传、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经群众和党员代表通过,建立了红白理事会、

1 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并推选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等四会理事会成员,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酝酿讨论,修订了公布了《村规民约》,同时印发到每家每户。制定了“四会”工作制度,并在村明显位置公开。设立了禁毒禁赌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制作了以《村规民约》为内容的卷轴,发放给全村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头废旧立新,移风易俗。制定了并公布了红白事操办章程和红白事参考标准,与每家每户签定承诺书,坚决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三是建立评价体系。制定了村移风易俗工作例会、评议、通报制度,与各组长签订《移风易俗目标责任书》,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级干部年度考核。组织党员、群众代表每半年对”一约四会”工作开展情况评议1次,并在村务公开明白纸上公开相关内容,使移风易俗工作形成量化考核、制度化推进的长效机制。

二、深化宣传教育,树立文明风尚。

利用彩绘文化墙、电子屏、宣传栏、悬挂标语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村“两委”先后投资20万余元,在新村主干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小广场等场所,彩绘1000余平方米的文明宣传文化长廊,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起到了 2 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每年评选出来的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张榜公布,大张旗鼓的宣传先进典型,放大社会效应。对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事迹通过《善行义举榜》大力宣传,并做到每季度更新一次,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开展创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

一是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连续多年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孝贤家庭评比活动为切入点,倡导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的社会风尚。评比活动采取组干部推荐、群众代表评议、公开公示等形式,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评选出好媳妇张玉条、张花玲,好婆婆韩菊匣、陈菊萍,和睦家庭王菊仙、赵辉等一批优秀的先进典型。她们中既有孝敬老人的模范,又有尊老爱幼的典型,是团结邻里的榜样。通过一系列创建参评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进入千家万户。

二是文明村镇建设成效显著。建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文明学校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郭家锣鼓队、水兵舞、秧歌队等由群众自发组织,每到傍晚群众在村“文化大院”中载歌载舞,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元旦、春节期间邀请省、市、区剧团到村戏剧舞台演出,使郭家村文化活动“火”了起来,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是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建立志愿者服站,定期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关爱三留守人员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志愿者与村贫困党员、“三留守”人 3 员结成20多对帮扶对子,定期走访慰问,为他们打扫卫生、梳头、理发、剪指甲,村卫生所志愿者还定期为群众上健康知识课,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让文明之花处处开遍。

总之,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我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许多方面与兄弟村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虚心学习兄弟村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全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尚,努力把郭家村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谢谢大家!

2017年8月20日

第三篇:移风易俗-邵海波同志在全镇移风易俗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县移风易俗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镇上下迅速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提升群众满意度。下面,我根据县会议精神和镇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推进移

风易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高度,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已经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

其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改变村容村貌,也同样需要改变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中,就包括“乡风文明”;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美”标准,包括“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把“风尚美”摆在了第二位置;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乡村文明行动,主要目标就是“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近年来,全镇上下注重了村庄的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对于精神文明抓得还比较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促进农村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顺应群众期盼的需要。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有所蔓延,甚至愈演愈烈,传统的礼仪已经演变为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沦为社会陋习。有的村红白事办酒席每桌上千元,动不动几十桌、上百桌,一场下来,少则1万多元,多则几万元,花费巨大。有条件的讲排场、比阔气,没有条件的也要硬撑门面,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正常生活,对于部分群众来说是苦不堪言。有的索要天价彩礼,盲目攀比,“一动不动”、“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等不一而足,娶个媳妇要花几十万;更有的借机敛财,借各种喜忧事收受礼金,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有的借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和低俗歌舞表演,各种陈规陋习和不健康的活动花样繁多,死灰复燃,

带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对此从内心里是非常反感的。同时,各行政村红白理事会绝大多数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甚至有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就是大操大办的带头者、支持者,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习俗发生。因此,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必须抓紧抓好。

第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转变工作导向、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需要。从前段时间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看,菏泽市综合得分排全省最后一位;在全省132个县中,我市有7个县区排名在全省的100名之后,我县位列第120位,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三。8月5日,被市里进行了约谈,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这充分说明,在广大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还没有抓实抓好,离群众所想所盼还相差甚远。今年上半年,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共问了四个问题:

1、村里有没有办喜事和

丧事的红白理事会;

2、村里办喜事和办丧事负担重不重;

3、村里办喜事有没有过分闹婚现象,办丧事有没有吃流水席、唱大戏等现象;

4、对村里办喜事和办丧事现在的情况满意不满意。这四个问题是移风易俗的重点内容,也是下步工作导向。移风易俗为了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适应上级工作导向的转变,深入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以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决不能因移风易俗工作来影响了我镇的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这些年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我镇移风易俗工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进展不平衡。有的村落实工作较主动,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积极宣传和引导,

第四篇:移风易俗表态发言

移风易俗 倡树新风

我镇将以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坚强有力的举措,以三个强化为统领,着力营造强势推进的浓厚氛围,切实把移风易俗活动抓紧抓好。

一是强化教育引导。一如既往的在全镇上下利用《移风易俗倡议书》、明白纸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是强化典型推动。在全镇范围内选树一批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加强对各村红白理事会的管理,打造工作样板,抓好辐射带动。

三是强化制度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良好的运行机制,用制度来规范约束,用制度来管事管人,达到以制度促规范提升的目标,真正使文明新风在辛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五篇:春节期间移风易俗

春节将至,为了让全县人民过一个欢乐、详和、文明、节俭的节日,按照县文明委要求,从现在开始,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移风易俗,狠刹封建迷信、红白事大操大办、聚众赌博三股歪风。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以“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为主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刹三风”的宣传教育活动

1、各单位要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发布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有关消息和报道文章,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刹三风”活动。

2、民政、公安、司法、工商、科协等部门要利用集市、庙会,在主要街道、居民集中的生活小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形成规模,注重实效。

二、具体措施

1、民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做到有组织、有章程、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聚众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

2、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积极举办集体婚礼,以此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婚事新办、俭办。

3、科协、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要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卫生知识、文化节目下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弘扬唯物论、无神论,用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占领农村阵地。要开展志愿者活动,动员广大职工、妇女、青年团等各界群众向陈规陋习作斗争。继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和“我劝父母远离赌博及封建迷信”活动。用正确的思想、有益的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社会新风。

4、“移风易俗刹三风”活动要与评“星级”文明户、开展“两会一录”活动结合起来。要抓住冬闲季节,广泛深入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的活动,以此推进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农村、城乡结合部要特别注意在春季制止各种庙会上的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趋势,提前做好排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5、公安、民政、工商、城管、新闻宣传等部门,集中开展两至三次收缴集市、庙会和城镇街道摊点出售的各类迷信用品(城内各区要清理卖冥币纸钱的摊点)的活动。要彻底清理、拆除国道、干道两侧、铁路沿线、乡镇所在地和重点村私建、乱建的小庙、神坛。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收容遣返城镇的巫婆、神汉、风水先生(县内从现在开始清理街道算命摊点)。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查处用公车大操大办婚事的个人和单位。公安部门要抄剿聚众赌博窝点,狠刹赌博之风。

三、加强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1、各单位要在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把优秀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面前。

2、节日期间,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要积极向群众开放。

3、各村镇要积极组织艺术节、文艺晚会、体育活动和春联、书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度过一个文明、健康、快乐、祥和的节日。

第六篇:移风易俗树新风

201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节俭理事的新热潮,有些地方对红白喜事大到桌数、菜品,烟酒,小到燃放烟花等都作了明文规定。部门乡镇、村(社区)也都相继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加强监督约束,不仅刹住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不良风气,减轻了村民负担,还为办理婚丧事宜存在困难的家庭主动送去了帮助,赢得了群众的普遍称赞。还有些地方开展“革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和“乡风文明进万家”等普及活动,促进了移风易俗。

农村不良习气的背后,透视出一些人安贫度日子、人前爱面子的陈旧思想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一些地方扬正不得力、歪风不敢批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现状。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反对“等靠要”,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厚葬薄养,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着力弘扬崇尚科学、勤劳向上、绿色节俭、孝老爱亲的时代新风。

如今,在日益膨胀的陋习面前,某些地方的社会风气已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在民间自律与自为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公权力的及时介入和参与,采取合适的方式来移风易俗就十分必要。如何在公权力的边界范围内达到正风化俗的效果,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 党员干部带头,强调的是以引导示范代替行政管制。党风正则民风淳,党员干部讲究奢靡享乐,社会上也就讲排场比阔气,高档消费一掷千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因此,移风易俗首先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民风。

“化俗不易,贵在因民。”公权力的手不能伸得过长,但群众自治的移风易俗乡规民约值得鼓励。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薄养厚葬等陋习,其负面效应最终还得群众自身买单。近年来,很多地方自发或在基层政府指导下自治规章制度,用村规民约去遏制歪风邪气,并探索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红娘协会等组织,协调监督落实,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风俗的形成是个缓慢的过程,移风易俗也不可能速干速成,急功近利短时可能奏效,长远必定反弹。“乡土社会的变迁是很缓慢的”,移风易俗也得寻求善治智慧,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上一篇:一帮一活动总结下一篇:隐患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