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区域经济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的先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旅游业区域经济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业区域经济论文 篇1:

河南省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

摘要:旅游业区域经济理论强调注重开发旅游业的区域专业化,充分发挥旅游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本文通过对河南区域旅游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旅游业区域发展的模式选择,并通过河南旅游业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过程,发现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域主导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产业集聚

1.河南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旅游产业渐渐发展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到2013年,我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将突破4.13亿人次,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7%、20.0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和6个百分点。然而旅游业在全省发展非均衡化严重。在区域总体布局方面,郑州、洛阳、焦作、开封是河南省四大强势城旅游市。其中,郑州旅游产业最集聚,洛阳、焦作次之,开封第四。这些地区发挥了自己的区位累积势能,以期带动、促进、支援不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部门结构方面,河南省核心层次产业和中间层次产业的收入比例均高出其他省份,而基础层次产业的收入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12.34个百分点。同时旅游热点高度集中,河南省旅游形象与品牌地位的树立主要贡献在于少林寺,洛阳以及七朝古都开封和四朝古都安阳等开发不够。

2.河南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2.1 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

区域自然禀赋指与区域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等。自然禀赋是区域旅游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区域间的自然禀赋差异是很明显的。各地光、热、水、土条件不同,均能形成旅游业区域性专业化。

2.2区域人口和劳动力条件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力成本,提高服务业的质量,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人口总数量近亿,劳动力资源丰富,占据全国第一。全省有国际国内旅行社64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就业机会,旅游业产出每增加1万元,社会总产出可相应增加3万元,远远高于其他第三产业,属于典型的消费型产业。

2.3 交通区位与旅游业区域经济

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是指某区域内部的城市间(或居民点)及区域与外界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的方便程度。交通运输条件是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先决条件。旅游业易产生交通区位集聚,即指旅游产业沿着交通便利的地区聚集的现象。旅游产品具有固定性,旅游者必须亲自抵达旅游目的地才能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至关重要。交通区位成为影响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郑州旅游产业之所以发展的最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交通区位好,以郑州为中心开通了十字高速公路,京广、陇海、京九、焦枝、新荷等多条铁路在郑交汇,这些便利的交通为郑州旅游业的区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3.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形成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从产业转入地看,承接相对于本地区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有利于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形成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从产业转出地看,转移出企业的生产线,有利于企业总部全力研发新产品,创造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集聚。其次,从产业集聚形成后的发展趋势看,产业集聚也会引起产业转移。在某一地区形成产业集聚以后,采取集聚方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显著高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区,就会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实行产业转移。这不仅包括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从分散地向集聚地转移,还包括相关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转移。这种集聚的形成不但能带来外部规模经济,创造社会价值,而且还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微观产业集群主要以区域旅游单元为对象,依托于区域单位的核心吸引物,在区域单位范围内,所有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微观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如河南的郑汴洛、豫东平原旅游经济区、豫西伏牛山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太行山等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旅游区域间缺少有效合作,没有形成合力,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景区文化娱乐项目单调,游客夜间文化娱乐贫乏,有些重要的景区景点食宿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灵碧.石油企业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J].经济经纬.2006(6).

[2]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河南省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07.

[3]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

[4]张可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状与趋势分析[J].1998 .

作者:陶婧

旅游业区域经济论文 篇2: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分析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的先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安徽省仍难摆脱“资源大省,旅游小省”名号,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对就业贡献以及旅游外汇收入贡献6个指标,分析旅游业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所贡献,并提出在针对性发展建议,以期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安徽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安徽省

随着近年来安徽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行业收入和游客总量稳步增长,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之一。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高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增长点3~4个百分点。但是,近两年安徽省国内外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等均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将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国许多相关学者展开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问题研究[1]。曾玲玲等人以北京和重庆两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收入、旅游收入依存度等7个指标,研究对比两市旅游业对本地经济发展贡献度[2];杨进波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贵州省的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并从7个指标入手分析旅游业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3];义平军以广西14个地区的旅游业与经济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广西14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4]。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就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从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3个重要指标,分析旅游业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通过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旅游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推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和促进经济有效增长提供可行的决策参考。

一、安徽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旅游业拉动率分析

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3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因此本节着重对这3个指标进行分析[5]。根据安徽省2016—2020年旅游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关数据,计算出安徽省2016—2020年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与旅游业拉动率(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6年旅游收入依存度为20.21%,到2018年连续3年上涨至24.13%,然后向下小幅度波动,而2020年断崖式下滑至10.96%。旅游业贡献率与旅游拉动率基本上相同,呈现不规律性变化。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2016年到2018年之间旅游收入出现较大增长,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也出现一定增长,在这3年中旅游业贡献率超过了30%、旅游业拉动率超过了3.5%。

从2016—2019年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与旅游业拉动率这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看,旅游业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可观的。其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旅游业贡献率都超过了30%。

(二)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分析

为分析安徽省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可用安徽省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额的比重来反映。由表2可知,旅游收入的增加值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是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现一定下滑趋势,从而可以得出近几年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

(三)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和外汇收入影响分析

根据表3计算出安徽省2016—2020年的年平均接待国内游客数为6.21亿人次,年平均接待入境游客数为307.2万人次。根据旅游业与中国就业的关系研究理论,国内游客每280人带动一个就业岗位,境外游客每70人带动一个就业岗位,计算可得国内游客平均带动222万人就业,入境游客平均带动4.39万人就业,两者平均共带动226.39万人次就业。由此可说明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根据表3可知,安徽省的旅游外汇收入总额呈一定的上升态势,但是旅游外汇收入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下滑,可看出安徽省吸引国际入境旅游者的能力较低。

整体来看,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的是2017和2018年,无论是对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还是对第三产业的贡献以及对就业的贡献和外汇收入都有着较大促进作用。虽然2019年和2020年受外界大环境影响,相关数据下滑明显,但是安徽省旅游局公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接待游客4 427.67萬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116.5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07%;实现旅游收入201.7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51.1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1.68%,可以看出安徽省旅游业整体复苏形势良好,预计2021年相关数据将恢复到2019年水平。

二、发展建议

(一)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统一旅游发展认识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比较效益高、关联产业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能扩大非商品货币回笼,增加基金累积,改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扩大社会劳动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旅经济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与周边区县旅游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安徽省要紧跟旅游经济的浪潮,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作用,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统一旅游发展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旅游发展,将安徽省打造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产业投入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石,相比较江浙沪地区,安徽省旅游设施稍显落后,在交通设施方面,要加大对路网的完善,让游客能够进得去,出的来,散的开。在网络设施方面,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为游客免费提供无线网络上网服务,方便游客查看旅游信息、自助导览信息、订票信息等。在服务设施方面,多设立指示标牌、助力车营地、救援中心、便利店、咨询台等设施,方便游客购物、游玩和休闲娱乐。在安全保障设施方面,要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旅游景点附近一定距离、一定地点设立救助站,并安排专人值班,发生危险时第一时间帮助游客排忧解难。

(三)培养特色旅游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新业态

安徽自古产名茶,因此需培养特色旅游文化,一方面,创造性开发“茶旅融合”类旅游项目,并与当地旅游节结合,鼓励支持建设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茶博馆、观光茶园等,注入养生功能,增加体验元素,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另一方面,结合各地特色节日习俗,如黄山国际旅游节、歙县亮船会、九华山庙会、九华山地藏法会等,深挖当地民俗民风,扩大节日习俗的影响力,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通过文旅融合,打造安徽省特色旅游文化,在打开茶叶销路、扩展当地文化影响力同时,又能够带动旅游经济,一举两得。此外,可以推动现代农业与田园休闲、康养度假相结合,将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合,开发乡土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游、乡村文化游等项目。

(四)加大境外宣传力度,扩展国际旅游市场

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外汇收入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近五年明显下滑,我国入境旅游持市场续低迷,出入境游发展极其不平衡。由此可见,安徽省旅游资源对境外游客吸引力度较小,因此未来应该加大旅游对外宣传力度,借鉴外国对旅游营销机构的规划经验,可以将安徽省著名旅游景点制作成包含汉语、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的旅游宣传片,并推广到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国际知名的社交、视频网站上,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安徽,关注安徽并来安徽旅游,从而提升安徽的旅游外汇收入水平。而对境内游客,安徽省可以创新旅游宣传新渠道,将旅游元素与时下最火的创意短视频结合起来,借助抖音短视频宣传营销平台,邀请旅游达人、网红代表共同推介“徽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旅游景区,有效增加“徽文化”旅游在互联网端的持续曝光量,增强宣传效果,真正让“徽文化”旅游走出去、火起来。

三、结语

安徽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在明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对就业贡献以及旅游外汇收入贡献6个指标,分析旅游业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出以下结论:2016年到2018年旅游收入、旅游業贡献率和旅游业拉动率都出现一定增长,近五年每年约为安徽省带动226.39万人次就业,但是从近五年来看,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呈现一定下滑趋势。因此,本文从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统一旅游发展认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产业投入;培养特色旅游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新业态;加大境外宣传力度,扩展国际旅游市场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昭.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其测算方法述评[J].经济视角(上),2013(8):27-29.

[2] 曾玲玲,胡波,王娜,等.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分析:以北京和重庆为例[J].重庆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0-47.

[3] 义平军.广西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1:65.

[4] 杨进波.旅游业发展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6):53-57.

[5] 羊洋.湖南旅游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6):164-165.

作者:余钶

旅游业区域经济论文 篇3: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以张掖市“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为实例来测算旅游产业对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包括旅游业对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度,提出了张掖市旅游业今后持续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文章以数据证明了旅游产业是张掖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具有持续发展空间的优势产业,也是张掖市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所依靠的产业。

作者:唐志强

上一篇:管理类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