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旅游发展研究——创新旅游信息化、区域化和特色化建设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结合秦皇岛市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 我们认为, 旅游业创新发展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一、旅游信息化建设

旅游业是最适合于开展网络服务的行业, 网络在旅游业中的影响力, 已得到比较充分的肯定。旅游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消费的需要, 加速并优化旅游市场的发展, 促进新型旅游产品市场的成长, 而且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全球化网络联系方式和高度透明的全球化旅游服务。在旅游行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探讨秦皇岛旅游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构建秦皇岛市旅游信息资源统一发布平台, 是实现秦皇岛旅游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目前秦皇岛市旅游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 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介绍、展示, 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旅游营销等方面。首先, 官方旅游局设立网站比例较低, 官方旅游局中有秦皇岛市旅游局、北戴河旅游局、昌黎县旅游局设有官方网站或专栏;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政务相关, 包括政务动态、旅游公告、新闻发布、法规文献、办事指南、网上办公以及旅游黄页、旅游指南, 但还存在更新不够及时, 内容简单, 实用性差等问题。其次, 旅游企业 (旅行社、酒店、景区) 信息化水平较低, 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秦皇岛市旅行社、酒店、景区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大都未建立官方网站, 较少开展基于网络的营销活动和电子商务。除了各个景点的信息功能有待完善外, 也缺乏各个景区间的互联互通。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对于促进经营和管理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旅游主管机构和旅游企业应该“旅游立市”的政策引导下, 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设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 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旅游信息。同时, 加强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合作, 通过集成化的目的地网站建设和京、津、冀区域旅游品牌, 构建京、津、冀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全面实施网络经营,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各种旅游预订服务, 健全旅游信息调查和预报制度;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 及时准确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动态, 提供优质旅游市场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准确的定位, 快捷无误地运行, 提高竞争能力, 开拓旅游市场, 是旅游创新发展的基础。

二、大区域化旅游

传统上, 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受地域面积较小的限制, 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较, 具有两个特点:一, 规模较小;二, 严重依赖于特定空间的自然或文化资源。与此相适应的是, 旅游企业规模也很小。在旅游地间越来越表现为创新竞争的时代, 实力弱小的单个旅游企业必须与处于同一生产系统的目的地的其他企业合作。因此, 从理论上来说, 构建目的地旅游生产网络体系成为旅游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从实践上来说, 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北京、天津通往秦皇岛市的两条高速铁路已动工, 其中津秦客运专线工程已经正式启动, 届时北京、天津两地将在30分钟内到达秦皇岛。此外, 秦皇岛市政府将在南戴河兴建机场, 加快空港的建设。随着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将建成使用, 交通进一步改善, 秦皇岛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将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津秦、京沈高速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 跨区域的旅游快速廊道建设将逐渐形成, 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 从而大区域化的旅游交通格局。城市交通加快发展, 旅游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目前, 在秦皇岛市区域性大城市的区域旅游格局的基础上, 伴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圈、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这就为秦皇岛旅游的跨区域发展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会为本地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 中心城市 (京、津) 与秦皇岛市的同城化、近邻化效应将更加显著, 秦皇岛的区域旅游功能将更加突出, 与京津等中心城市之间互动逐渐加强;区域特色旅游将进一步发展深化, 旅游目的地及其范围将加快形成, 旅游产业布局将重新组合。

本地旅游是获取旅游信息和资源的主要来源, 而跨区域旅游则确保旅游流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因此, 构建本地旅游、关注跨区域和加强区外旅游的联合是促进旅游目的地创新和发展的最优旅游网络结构。从旅游价值链构成的角度看, 旅游企业也需要跨区域旅游的协作。由此可见, 跨区域旅游对于旅游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嵌入旅游价值链、实现价值至关重要, 也是秦皇岛旅游创新发展的关键。

因此, 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抓住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机会, 以打造滨海度假和文化体验两个产业聚集区为重点, 筛选并推出一批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休闲旅游产业重点支撑项目, 例如, 北戴河国际游艇俱乐部、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以区域化的旅游特色打入到环京津大旅游发展的链条中, 实现本地旅游和大区化旅游的协调发展, 实现共赢。这就为我们本地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文化特色旅游

旅游是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旅游经营与文化经营、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的整合, 既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在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大潮中, 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享受, 感受文化氛围, 接受文化熏陶, 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建设有秦皇岛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 弘扬地方文化个性, 是实现秦皇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认为, 实现旅游业创新发展, 就要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行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地文化等) , 注重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产品 (例如, 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满族风情)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抚宁的花果山) 、艺术文化旅游产品 (抚宁的剪纸) 、建筑文化 (山海关) 旅游产品、饮食文化旅游产品 (抚宁、青龙地北方饮食) 、文物古迹旅游产品 (天下第一关和昌黎的碣石山) 和地质文化 (柳江地质公园) 的建设。

长期以来, 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 体现在旅游业旅游产业空间和时间发展不平衡, 即滨海旅游发达, 其他旅游项目落后;春夏季旅游旺盛, 秋冬旅游萎缩。这极大地影响了本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必须化劣势为优势, 以优势项目带动弱势项目。我们认为, 用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矛盾。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 构筑滨海文化旅游、田园文化旅游、长城 (山地) 生态文化和葡萄酒 (昌黎) 文化以及柳江 (地质文化) 旅游产业集群, 并导入游艇等新兴要素, 以补充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为出发点, 突破秦皇岛市休闲度假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实现旅游全年发展, 全方位发展旅游。例如, 打造四季旅游产品, 春季突出自然主题, 开发春季踏青、摄影和观鸟等旅游项目, 形成“自然之春”;夏季提升滨海旅游产品, 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以滨海娱乐、休闲、运动、游艇度假等构成“激情之夏”;秋季以葡萄美酒、水上运动、体育赛事、婚纱摄影构筑“浪漫之秋”;冬季以温泉+葡萄酒为核心, 配合滑雪、山地运动等项目, 构成“温情之冬”。同时, 随着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业和地产业等产业进一步融合, 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资源和形式, 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地产也将成为改造并优化传统旅游产业重要途径。

摘要:在新形势下, 秦皇岛的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 旅游业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首先, 实现信息化旅游,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其次, 区域化旅游, 立足秦皇岛旅游服务业的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 在河北省沿海经济圈、京津冀发展经济带的区域合作与竞争等时空背景下, 规划秦皇岛的旅游服务业。最后, 突出文化特色化旅游, 以克服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关键词:旅游创新,旅游信息化,区域化旅游,文化特色旅游

参考文献

[1] 高舜礼, 白四座.论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N].中国旅游报, 2009.3.17

[2] 何宗樾, 朱振鹏.信息化是河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9

[3] 尹贻梅, 刘志高, 陆玉麒.旅游目的地发展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1

上一篇:浅谈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下一篇:加强社会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