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创新工作总结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局创新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技局创新工作总结1

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市科技局认真谋划,创新思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三项举措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一、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重点扶持了市开发区部级孵化器建设。今年又被列为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创新示范机构。协助孵化器培训在孵企业20多家。二是推进高新区建设的步伐,协助高新技术开发区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并积极协助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三是大力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组织孟村弯头管件、黄骅模具、南皮五金机电等三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申请加入部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献县、东光等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列为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机构(全省38家)。国欣棉花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市场版块共发展企业会员500余家,会员信息1000多条。四是吴桥、南皮两个试验站研发取得新突破,吴桥试验站小麦亩产达704.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南皮试验站研究的“滨海平原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形成了滨海盐碱地“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的开发利用新模式。

二、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计划,发展新兴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筛选100家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一是深入企业调研。由局领导带队分批深入企业,进行深入摸底调研,筛选创新型企业作为培育对象。二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大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举办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会,对40家试点企业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协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40项,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造条件。其中恒通、沧海、丰源、宝恩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33家。三是引导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重点支持华戈、新宝丰、华斯、东塑等10个企业研发中心的项目引进、研发。对条件成熟的研发中心,推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到目前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家。四是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1项,资金690万元。省创新基金项目22项,资金305万元。

三、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护知识产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和《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本地的具体情况,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5106余人次,检查商业场所(企业)9579次数,检查商品63664件,处理侵权假冒案件267起,涉案金额515.65万元,捣毁生产窝点16个,罚没物品495件。公安机关立案31起,破案29起,涉案金额308.4万元。检察机关批捕案件4起,涉案金额28万元;审查起诉案件1起,涉案金额21万元。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共印发工作简报16期,举办新闻会2次,媒体宣传137次,举行大型宣传活动10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0(册)份。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2次,共计432个种类。专项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了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对全市创新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局创新工作总结2

2014年,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的部署,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转化,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实力,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切实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1、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科技类指标,按计划进度层层分解细化,加强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和各类科技类指标考核,不断强化科技的支撑引领能力。一是抓全社会研发投入。突出企业创新投入主体地位,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平台、实施科技项目;争取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落实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争取企业研发投入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GDP的2.4%。二是抓专利权申请。启动实施市级专利奖励和专利资助,抓好县(市)、工业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争取实现专利申请量2000件、授权量16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三是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创建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高新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和创税明星企业,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产品,支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300亿元、增加值600亿元,增加值占到GDP的20%。

2、转变科技管理职能。着眼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科技的经济功能和科技部门的服务职能,主动为领导决策、企业创新和科技惠民搞好优质服务。一是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立足产业实际,就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扎实开展系列调查研究,为市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二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建立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编制《科技创新信息手册》,建立“市科技信息服务网”,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动态信息服务;建立项目申报服务体系,成立分工明确的工作机构、支撑机构和咨询机构,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培训,为企业提供科技项目包装申报服务;建立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组建市级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发展,为企业技术交易和成果产业化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抓好民生科技普及推广。突出科普基地、专家队伍、专题活动等三要素,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科普基地,打造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强12396科技服务热线工作,搞好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防震减灾日、知识产权宣传日等科技惠民主题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

3、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大力整合市内外技术创新要素,打造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洼地,不断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科技项目建设上,结合我市产业实际,找准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支持重点,采取做好项目前期、推进“厅市会商”、实行“一项目一班子”管理等方式,申报实施一批优势科技项目,争取完成向上争资8000万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着眼“312”工程目标任务,立足特色产业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组建一批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平台,进一步健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产业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加快引进一批院士等高端人才。设立院士工作站运行经费,强化科技创新合作奖励,探索实行市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制度,加大对市内外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科技创新融资上,积极协调金融证券部门,为企业争取金融融资和风险投资搞好服务,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加强与市外战略投资者开展合作,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4、提升科技管理效能。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强化科技绩效考核,增强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全面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效能。一是做大工作亮点。整合全系统工作资源,强化对外协调合作,突出抓好临港国家高新区创建、屈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院士工作站建设、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自主创新引导基金项目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实施、科技进步奖励等工作,争取在科技园区发展、创新要素集聚、自主创新引导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二是拓展管理领域。坚持管理视野“全方位”、管理途径“全过程”,在优惠政策落实上加强前置审批,在科技项目实施上加强跟踪考核,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加强后续支持和监管,在高端人才使用上搞好跟踪管理和服务,在产学研合作上促进实质性协同创新,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加强保护执法和成果产业化,避免出现科技管理“缺位”或“不到位”现象,提高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务求工作实效。把产业推动作用和创新示范效应作为开展科技管理的出发点,把技术攻关成果、技术转化水平、经济发展贡献作为评价科技管理的落脚点,争取市委、市政府加大综合考核中科技创新指标的比重,推进局系统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加强对县市区科技工作的支持与考核,逐步构建科技创新督导体系,不断提升科技管理的幅度和效度。

5、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线,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思想上加强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组织上强化选拔培养,通过充实干部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业务素质、严肃人事纪律,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作风上注重锤炼改进,做好科技型企业、联点社区、扶贫点、“双联”点、新农村建设点的帮扶工作,提升部门服务水平。制度上尽快修订完善,围绕干部管理和机关管理,健全并落实一系列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廉政建设上严格约束监督,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纪律,强化科技项目监管,维护风清气正的部门形象。

上一篇:当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意义论文下一篇:教师威信形成及维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