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新机遇新跨越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格局新机遇新跨越

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迈向5G时代,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的智能互联网将引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当前,5G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将催生智慧教育新生态,为未来教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5G具有超高数据速率、大规模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技术特征,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优化智慧学习环境,提升学习体验。我国教育未来将面临如何利用国家5G发展战略加快5G教育创新应用研发、依托5G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凭借5G泛在虚实融合场景延展教育教学空间、借力在线教育优势和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教育均衡等四大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应用场景拓展、师生自然互动、隐私和数据安全、专业人才缺乏、教育治理优化等五大战略挑战。5G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加强5G教育应用场景探索、加强5G测试环境建设和5G集成技术研发、加快5G基础设施部署和5G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及加快5G技术知识传播,尤其要重视5G技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部署。

关键词:5G技术;5G+教育;智慧教育;机遇与挑战

文献标识码:A

从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电视机到互联网,人类经历了多次信息技术革命,目前正面对着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即智能互联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推动整个社会转型,人类社会将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智能时代。智能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正逐渐形成共识[1],智慧教育新生态正在逐渐形成。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其迅速推广也使得人类社会逐步步5G时代。5G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连接,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连接,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2];5G的应用已从“经典的流量服务模式”向“全要素生态链模式”转变[3]。5G网络环境可以最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网络在实现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速度、延迟和传输容量等限制,为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重构提供更强大的动力[4],这也使得5G时代的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5G技术催生智慧教育新生态

1.国内外大力推进5G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将5G作为战略竞争制高点和未来社会发展关键技术,加快5G战略布局。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球已有20个国家的33个运营商推出了商用5G网络和服务,中国首次成为最早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国家之一;在2019年4月,韩国率先推出5G商用网络和首个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服务,美国也推出了5G和eMBB服务,中国在2019年6月颁发了5G商用牌照;早期的5G应用还包括沙特、芬兰、奥地利、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运营商推出的5G网络[5]。

中国将发展5G定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5G标准制定、研发与应用。2013年,工信部、发改委与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IMT-2020(5G)推进组,研究5G概念、主要技术场景、技术架构等[6];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7];同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8]。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9]。2019年①黄荣怀为本文通讯作者。6月6日,我国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4家企业发放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宣布5G商用服务启动,因此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10]。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11]。

5G作为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测算结果显示,2030年S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达800万个和1150万个[12]。高通委托,市场咨询公司IHS Markit独立研究的《5G经济》指出,到2035年,5G将创造价值高达13.2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多达2230万个工作岗位[13]。随着SG网络普及和终端多样化,5G终端业务将加快向垂直产业延伸拓展。5G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業的应用将逐渐丰富,促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5G及智能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发生了改变。农耕时代,教育重视德育、伦理教育和综合教育,基本上都是精英教育;工业时代,班级授课制和学校诞生,教育普及程度逐渐提升;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技术开始与教育逐渐融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纵观国内外,目前的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尚未形成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形态。此外, “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和“公平、均衡的教育”,既是我国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需求[14]。但优质师资短缺、城乡教育失衡、次生数字鸿沟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教育供给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诉求,而教育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均衡问题首当其冲。

在5G时代,通信网络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融合发展,渗透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推动着教育生态的变革。随着5G标准的提出和基站的部署,5G与相关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密切结合,正在构成新一代泛在移动信息网络[15],5G移动通信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移动性、低成本和低能耗、用户数量巨大等发展趋势[16],将进一步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5G通讯技术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新型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基础通讯条件。智能技术为在校际、区域、国家和全球范围内收集、分析教育数据提供了可能,为促进和管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提供了条件[17]。5G属于通信传播技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它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变革:一是拓展教育信息传播路径,创新教育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二是提升了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大容量、超高清、超高速的教育信息传播即将成为现实[18];三是改变了信息交互方式和人们的传播行为,新兴学习方式不断涌现。5G及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将促进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推动物理和虚拟学习环境的融合,让个性化、情景化、数据驱动的学习成为常态,从而建立人机融合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教育是培养人的各种社会活动”[19],教育生态探讨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如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技术是影响教育生态的关键因素之一。5G及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对教育生态的冲击,它们还与教育生态中的其他要素相互作用,促进了各要素间关系的重塑。5G及智能技术借助适应性、自进化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丰富了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内涵。它们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变教育生态中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特征,还能够扩展各教育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行为,实现“人机融合、智能化模拟与真人参与融合的新的教育形式、新型学习共同体”[20],推动教育系统变革。5G及智能技术等将使教育生态呈现出情境化、个性化和数据驱动的特征,有助于实现各教育主体在不同情境下获得个性化支持(这是教育生态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智能技术等的影响下,人类世界由二元空间变成了三元空间(即人类社会空间、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引起信息流的变化[21],教育生态系统也将呈现出新的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5G时代,在三元空间背景下,5G及智能技术等与社会、教育以及教育主体(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将共同组成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教育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出现新变化,教育生态也呈现出情境化、个性化和数据驱动的新特征,共同促进智能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

二、5G技术优化智慧学习环境

1.5G技术特征及其教育应用

5G技术凭借着超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征,将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信息交互方式的升级,将构建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23]。国际电信联盟(ITU)明确了5G技术的三大主要应用领域:(1)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利用高速带宽的特点发展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增強移动宽带业务,主要满足用户对多媒体内容、服务和数据等的访问需求;(2)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实现海量物联,满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小流量通信网络需求的业务场景;(3)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满足超高可靠超低时延连接通讯需求,实现无人驾驶或远程管控等场景[24]。

5G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其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物联网的融合(即5G+VR/AR+IoT),可以满足交互与沉浸学习的现实需要。基于5G技术构建的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可以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教学环境,提供集中化智能化的支持服务,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无线背包和“无墙”教室等场景。其中,智慧校园可以实现泛在无线接入,打造随需随用的移动式远程教学;通过多模态数据实时传输,打造远程自然式交互教学;通过超高清视频数据边缘计算,达到智慧平安校园;通过高清音视频实时交互,打造AR沉浸式互动教学;等等。

5G及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也促生了对教育基础设施、智能教学环境与教育模式等的创新升级需求,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各种技术不断突破空间限制,并借助专家智能系统使教学法呈现出多样化与针对性的特点,满足个性化与差异性教学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在5G赋能AI与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大规模常态化且高精准度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能塑造高质量的自适应个性化学习。5G与虚拟技术(如VR、AR、MR等)的融合,增强了交互情境,提高远程沉浸式教学情境的应用能力。基于教育大数据,教师还可以迭代挖掘学习者画像,提升教学能力,深度探析教育研究范式。5G和教育大数据等的融合还有利于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2.5G赋能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变革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的功能,创造学习社群和教学社群,识别学习的情景,记录学习的过程,分析学习的结果,为教学和学习提供基于数据的支撑[25]。智慧学习环境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为教学和学习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源,匹配合适的学习社群,进而为学习者提供轻松、投入、有效的智慧学习方式。在5G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学习环境将实现物理与虚拟的适应性契合。利用VR、AR等技术,教与学环境将适配于学习者特征,构建开放性的教与学环境,使师生共同体增强对环境特征的感知,沉浸于深度教与学中。学习环境的智慧特征将进一步凸显,主要呈现出个性化、自适应、开放共享等特征。

智慧学习环境构建仍面临许多困难或障碍,还需5G及智能技术的支持。如智能时代海量数据的安全问题亟需破解,智能基础设施的广泛连接需要得到重视[26]。大规模在线学习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时高清互动等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从大规模在线教育组织的角度看,互联网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需要具备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等七个关键要素[27]。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的教育教学还面临着平台多样化,并发支撑能力有限,体验不佳;标准缺乏,互通性差,平台间难以互动,优质资源无法共享;千人一面,互动体验不足,因材施教缺乏抓手等困境。复课以后智能管理水平亟待升级,疫情后的监测、预警以及应急需求对校园智能装备、应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管理基础设施待升级。智能管理需要依托网随业动、安全稳定的云网为基础设施。破解这些困境及加快推进5G+教育创新应用示范项目,亟需营造5G技术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

影响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如何对真实情景中的学习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28]。5G技术支持的万物互联以及传感器的深度应用,将能够记录真实情景中的学习信息。随着数据分析模型的进化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深入,智慧学习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虚实融合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为“智慧”的学习提供智能基础。二是由于“数据孤岛”的存在,学习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难以流动,学生学习的画像难以准确。随着5G技术的部署和应用,学习大数据可以在相关学习平台之间自由流动,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全貌。同时5G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移动性等特点将扩展学习的场景,基于VR/AR的沉浸式学习、基于双向视频的同步网络学习、基于固定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无缝学习等方式的融入将进一步优化智慧学习环境。

三、5G时代教育发展的四大战略机遇

当前社会正处于教育系统变革的关键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可作为各国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即包容和公平的高质量教育和面向所有人的终身学习机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强调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9]。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当下教育变革呈现出多个特性,如学习场域的广泛拓展、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形成、教育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等[30]。为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变革,充分利用5G的技术特征与优势,需要抓住5G时代的四大战略机遇。

1.利用国家5G发展战略加快5G教育创新应用研发

我国政府将5G视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战略规划均对推动5G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我国进一步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其中,5G被认为是“新基建”的领头羊,它也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信息联接平台。当前我国5G基站建设进度超过预期,累计终端连接数在2020年7月底达到8800万[31]。但从5G未来发展来看,我国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网络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扩大网络范围、覆盖深度,5G泛终端(例如VR、AR和可穿戴设备等)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32]。5G网络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研究发现,未来十年4G和5G将共存,预计2025年5G用户渗透率为48%[33]。

有研究表明,在5G环境支持下,智慧教育的演进将呈现出如图2所示五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从5G开始应用、5G标准发展成熟与应用、5G终端模块成熟与应用、5C教育网络成熟与应用,发展到5G支持的教育模式的变革阶段。这五个阶段反映出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每个阶段以小步调的形式促进对教学、教研、评价、教育管理等业务的重构,且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当前正处于5G技术的提出和开始应用阶段,5G网络环境还处于建设和调试阶段,缺乏5G技术支持下各类网络应用和融合的标准[34],对于5G支持的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标准等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要借助我国5G发展战略,一方面探索5G网络和传统网络融合的方式,另一方面探索5G教育应用标准,加快5G教育创新应用研发,推动教育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强教与学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对智慧学习环境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为未来教育变革做好准备。

2.依托世界先进5G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诉求。目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需求,存在地区信息化硬件设备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学生缺少终端工具,网络信息传输不够稳定通畅等问题。5G技术发展能为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帶来了新契机,未来亟待抓住“数字基建”机遇[36]。

5G作为通信基础设施,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其他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的网络支撑,各种技术相互补充,可促进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37]。5G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推动教育专网建设,全面改善学校网络和接人条件,加快推动数字校园全覆盖,不断发展完善泛在交互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全流程应用,创设“虚实统一、人技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38]。

教育领域应抓住5G发展的机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和升级改造,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教育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弥合数字鸿沟、补齐教育短板[39]。

3.凭借5G泛在虚实融合场景延展校园教育教学空间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促使师生交互从物理空间迁移到虚拟空间,师生知识来源的渠道更加多样,教育服务提供主体更加多元,这些变化推动了教育的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也加速了线上线下教育的互相融合[40]。

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泛在虚实融合的教育教学场景,助力“人一机一物”三元融合教育教学空间的实现。多种技术支持的智慧校园建设有助于实现真实与虚拟学习场景相结合,使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生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分布式学习[41]。5G等技术还能拓展校园的时空维度,打破校园围墙,强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衔接,将学校、家庭、社区和场馆等学习场域相贯通,将课内课外、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相融通,促进学生的跨场域学习,延展了校园教育教学空间。

4.借力在线教育优势和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教育均衡

教育信息化能够助推教育均衡发展。但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实践,也反映出我国极少数地区在基础网络覆盖、硬件设施保障以及软件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42]。在抗击疫情期间,依托5G网络,各地也开展了5G在线课堂、5G远程教研、5G+4K视频传输等教育教学创新应用尝试。

5G网络可保障教育资源平台稳定运行,5G与全息技术、AR/VR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名师课程、数字教育资源变得更加生动。借助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优势,强调专门性的“专递课堂”可以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强调共享性的“名师课堂”可以实现虚拟和沉浸式的教研活动,高效完成跨区域的教研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开放性的“名校网络课堂”可以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43]。

此外,新冠疫情期间反映出来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优势,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也让人们意识到覆盖所有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专网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且教育专网的建设还能为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44]。5G新基建的建设则为教育专网建设打开一个新的视角,但在教育专网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还需重视网络应用的道德、伦理和安全等问题,要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5G时代教育发展的五大战略挑战

5G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的拓展、师生的自然互动、隐私与数据安全、专业人才的缺乏、教育治理的优化等五个方面。

1.应用场景的拓展:对新场景的辨识度与应用接受度

2019年被誉为5G元年,2020年中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5G用户迅速超过1亿。5G技术正在逐步进入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辅助和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45]。资源应用、环境设计、课程开发、管理细分、教师培训、学生学习、评价优化等成为5G與教育教学实践融合创新的重要场景H6J。2019年中国联通发布的《5G+智慧教育典型应用场景白皮书》表明[47],5G+智慧教育主要有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即5G+虚拟现实教育、5G+远程互动教学、5G+人工智能教育和5G+校园智能管理。当前,5G在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5G高清互动课堂、5SG高清视频安全监控、5G+VR/AR/MR沉浸式教学等典型应用已经先行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尚不能充分发挥5G的技术优势,满足师生的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因而,阻碍了5G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未来亟需拓展5G的教育应用场景,加快5G教育应用场景探索,增强对新场景的辨识度和接受度。

2.师生的自然互动:在线教学中的临场情感交互

在线教学中因时空分离所带来的师生情感交互困难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5G技术的特性有利于搭建云一网一端平台,5G能加速万物互联,改变万物交互方式,可以实现VR、AR、MR、AI和IoT的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交互,也将使得师生的自然互动更加流畅。在各种5G教学应用场景(特别是在线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利用5G等技术推动人一机一物的三元融合,建立师生高速互动的信息通道,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从根本上变革师生互动体验,促进师生交互自然发生。5G技术创新了远程视频交互、全息交互、VR交互、AR交互等新型师生交互方式,增强了在线教学的临场感和交互,为解决长期困扰在线教育的临场感缺失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未来,需要充分利用5G技术特性,增强师生的自然交互,强化在线教育的临场感。

3.隐私和数据安全:海量教育数据中的个人隐私和多模态传输中的数据安全

5G与教育的融合加速了海量教育数据的生成,使得多模态传输中的数据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技术的滥用、数据泄漏、智能教学机器人的身份与边界等方面存在伦理挑战与困境[48],亟待构建人机协同时代的智能伦理规范。5G技术使得海量教育数据的高速多模态传输成为可能,由此也增加了泄漏个人隐私的风险,多模态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等环节将面临着数据泄漏、篡改、滥用等伦理风险。5G伪基站、伪造的紧急警报、身份暴露攻击等使得5G用户面临着更多的技术风险。未来,亟待针对5G技术的风险特点,识别安全漏洞,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建立5G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加强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防护。

4.专业人才的缺乏:5G技术融于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急需培养

据2017年预测,未来5G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2000万[49]。当前,全国加快推进5G战略,5G产业蓄势待发,5G应用加速推进,更凸显了5G专业人才的短缺。随着5G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深入,尤其缺乏既懂得5G技术又精通教育理论的专业人才,未来亟需加快将5G技术融于教育教学人才的培养。当前,中小学教师亟需强化5G技术培训,熟练掌握设计、开发、应用适应5G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未来可以通过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等5G产业相关专业增设5G技术课程,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等途径,加快5G专业人才培养,应对5G专业人才缺乏的挑战。

5.教育治理的优化:教育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协同推进教育治理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内容,5G时代教育数据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将会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充分利用5G技术特性,借力海量教育数据的高速传输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智能决策,有助于国家紧急时期的教育治理,确保危机期间教育系统有效运转[50]。5G引发的变革会带来教育治理新挑战[51],会将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教育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推动全民教育诉求和教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测,促进建设全景式教育治理生态体系。

五、5G时代教育发展的六项建议

为更好地抓住5G+教育的战略机遇,应对5G+教育的战略挑战,在综合研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5G时代教育发展的六项建议:

一是加强5G教育应用场景探索,满足学习方式多样化需求。当前,意识领先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和学校已经开始探索5G教育应用场景,初步形成了5G+智慧校园、SG+智慧教室、5G+直播教学、5G+全息教学、5G+VR教学、5G+仿真实验等新型教育应用场景。但是这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方式多样化需求,5G+教育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未来亟待加快推进5G+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充分发挥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对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扩大和升级5G+教育服务,推动5G+育创意产品发展。5G作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促进教育系统变革的关键性技术,将会变革师生、内容、媒体、资源、信息传播通道等教育教学构成要素及其关系,重构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二是加强5G测试环境建设,切实服务教育教学过程。截至2020年9月,据《联合早报》报道,全球已经建成70万个5G基站,中国已经建成超过48万个5G基站,用户量突破了7000万,中国的5G基站数及用户数分别占全球总数的60%、68.5%。从全球范围看,我国5G基站建设处于领先地位,为推进5G商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但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测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亟待加快推进5G与WiFi6等的融合,超前部署教育网络,率先建成5G教育网络环境,切实服务教育教学过程。通过测试和评估,为教育提供合适的5G技术解决方案。

三是加强5G集成技术研发,携手VR/AR和AI等共建智能教育环境。当前,适用于5G技术的终端主要有智能手机、CPE设备和USB设备等,针对教育应用场景的终端产品匮乏,限制了5G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推广。未来,亟需加强5G集成技术研发,加快5G与VR/AR和AI等技术的融合,开发一批适合教育应用场景的教育媒体和设备。通过集成创新,更加有效地利用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既是推动5G在教育中深入应用的需要,也是推进5G教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是加快5G基础设施部署,助力高质量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当前,仅有极少数高校和中小学部署了5G基站,实现了5G全覆盖,仅有极少数的师生拥有5G手机。教育是海量教育数据和资源聚集的领域,更需要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更有利于充分发挥5G技术特性。当前,亟需以大力推进教育专网建设为契机,加快5G基础设施部署,高质量建设教育宽带网,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五是加快5G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助力创新智慧教育示范区服务业态。5G在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尚缺乏5G教育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不能支持开展各类5G教育创新实验。未来,国家、省市政府机构有待升级原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适切的各类数字教育资源,构建5G教育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理应率先建设5G公共服务平台,先行探索基于5G技术的教育服务模式改革,形成5G教育服务新业态,以点带面促进教育系统全面改革创新。

六是船快5G技术知识传播,特别关注乡村教育发展需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5G網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尽管5G网络设施建设迅速,但是5G技术普及率还需要持续提升,以满足5G+教育创新应用的前瞻性诉求。当前,5G基站主要部署在城市区域,乡村学校5G基站匮乏,更需要加强5G技术知识传播。5G在推进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未来亟待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促进教育均衡而有质量的发展。乡村学校可以借助5G微基站、5G直播背包等实现5G网络的部署,快速搭建微型5G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5G+教育应用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未来应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思维强化5G教育环境构建、5G应用场景探索、5G环境支持的教育信息传播规律、SG环境支持的新型教育教学形态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伟等.面向智能教育的三个基本计算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5):11-22.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20(5G)推进组.5G安全报告[R].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

[3][46]赵兴龙,许林等.5G之教育应用: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9,(4):5-9.

[4][34][35]中匡I移动.5G+智慧教育白皮书[EB/OL].https://mllab.hnu.edu.cn/docs/20200720110546415986.pdf,2019-04-28.

[5] Teml S_Staking a claim in the 5G era:White Paper [EB/OL].https://cdn.ihsmarkit.com/www/pdf/09 19/whitepaper-staking-a-claim-in-the-5g-era-2019.pdf.2019-09- 13.

[6] OFweek通信网.IMT-2020(5G)推进组牵头:回顾5(;推进重要历 程[EB/OL].https://tele.ofweek.com/2015-I O/ART-8320501-8 120-29020430_5.html,2015-10-29.

[7]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 6-07/27/content_5095 336.htm.201 6-07-27.

[8]国发[201616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

[9]搜狐.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EB/OLl.https://www.sohu.com/a/330494875_770154,2019-07-31.

[10] Qualcomm中国委托编制.中国5(;经济报告2020[EB/OLl.http://www.1 99it.com/archives/981426.html,2019-12-13.

[11]黄鑫[稳投资扩内需开新局]5G网络建设加速落地[N].经济日报,2020-06-10(01).

[1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EB/OL].http://www.caict.ac.cn/kxyj/qwfb/hps/201804/P020170711295 172767080.pdf,2017-06-15.

[13] Campbell K..Cruz L.,et aI.The 5G. Economy:How 5(-. will contributeto the global economy [EB/OL].https://www.qualcomm.com/media/documents/files/ihs-5g-economic-impact-study.pdf,2020-09-27.

[14]冯晓英,王瑞雪等.“互联网+”时代三位一体的教育供给侧改革[Jl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42-48.

[15]尤肖虎,潘志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51-563.

[16] Ivanova E.P..llev T.B.,et al.Working together:Education.research,anddevelopment for 5g networks [J]. ABT OMaTⅡ3 a WaT eXHOnorinHHx 6i3H e c一ⅡpoIIecm.2015,7(4):4-8.

[17]黄荣怀,张慧等.人工智能促教育2030议程实现[N].中国教育报,2019-05-18(03)。

[18]王胜远,王运武.5G+教育:内涵、关键特征与传播模型[J].重庆高教研究,2020,8(2):35-47.

[19]黄济.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8,(9): 1-4+23.

[20]宁虹,赖力敏.“人工智能+教育”:居间的构成性存在[J]教育研究,2019,40(6):27-37.

[21]潘云鹤.人类世界正由两元空间变成三元空间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9-11-11(07).

[22]刘德建,黄荣怀等.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中美比较研究(2019)[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19.

[23] IMT-2020(5(;)推进组.5c愿景与需求白皮书[EB/OL].http://www.caict.ac.cn/kxyj/q"db/bps/201 804/t201 80426_158 197.htm,2014-05-29.

[24] ITU-R.lMT愿景-2020年及之后IMT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EB/OL].https://www.itu.int/dms_pubrec/itu-r/rec/m/R-REC-M.2083-0-201509-I! !PDF-C.pdf,201 6-1 2-07.

[25]黃荣怀,杨俊锋等.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26]中国信通院.全球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观察[R].北京:中国信通院,2019.

[27]黄荣怀,刘德建等.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20.

[28]杨俊锋,龚朝花等.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5,(5):85-88+95.

[29]黄荣怀.人工智能变革教育已成全球共识[J].中国教育网络,2019,(6):28-29.

[30]在线学习杂志.黄荣怀:发展智慧学习环境促进教育系统变革[ER/OL] https://www.sohu.com/a/280769693_100016406.201 8-12-10.

[31]孙蓟潍,董羽等.工信部:5(;基站建设进度超预期累计终端连接数7月底达8800万[EB/OL].http://finance.sinacoⅡLcn/china/2020-08-1 4/doc -iivhvpwy092857l.shtml.2020-08-14.

[32]央视财经.要不要换5(;套餐和手机?这拨分析到位了![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75107523275712442&wfr=spider&for=pe,2020-08-16.

[33]中国信通院.2020中国5(;经济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12/13/c_1125344623.htm,2019-12-13.

[36][39]周洪宇.抓住“数字基建”机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04(06).

[37]人民网.5G新基建如何建?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助力经济转型升级[EB/OL].http//www.cac.gov.cn/2020-05/27/c_1592128418936613.htm,2020-05-27.

[38][42][44]中国教育网络.雷朝滋: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六大引擎”[ERiOL].http://xxhresource.edu.cn/news/1 978 htmL2020-07- 14.

[40]佘胜泉在线教育与未来学校新生态[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4):5-8.

[41]李爽,林君芬.“互联网+教学”:教学范式的结构化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31-39.

[43]中新网.教育部: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在中小学常态化按需应用[EB/OL].https://www.sohu.com/aj3 80476691-1 62522,2020-03-16.

[45]华为公司.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EB/OL].https://www.huawei.com/e n/industry-insights/outlook/mobile -broadhand/insights -reports/5 g-unlorks-a-world-of-opportunities,2020-09-27.

[47]中国联通.5C+智慧教育典型应用场景白皮书[EB/OL].http://istock.j rj .com.cn/article,yanbao,30980845.html.2020-05-08.

[48]杜静,黄荣怀等.智能教育时代下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与建构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7):21-29.

[49]翟梦杰,谈洁.5G技术人才缺口将达2000万[EB/OL].http://tc.people.com.cn/nl/2017/1013/e 183008-29584963.htmL2017-10-13.

[50]逯行,王欢欢等.国际紧急时期教育治理的机制与经验——基于扎根理论的全球代表性案例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5):3-14+24.

[51]陈端.应对5(;时代的舆情治理与国家治理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19-08-28(05).

作者简介:

庄榕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zhuangrx@bnu.edu.cn)。

杨俊锋:教授,主任,研究方向为智慧学习环境、同步网络课堂Cyj f@hznu.edu.cn)。

黄荣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智慧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huangrh@bnu.edu.cn)。

作者:庄榕霞 杨俊锋 黄荣怀

第2篇:新机遇新起点

新机遇、新起点、新气象

——蓬勃发展的威县职教中心

步入威县职教中心,整齐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校园内环境优雅,秩序井然,教师精心育人,学生勤奋学习,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近年来,在县委、政府指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职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围绕“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标,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和影响,逐渐形成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等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强化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威县职教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威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内。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本科学历7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14人。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餐厅等教育教学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

为更好地规范学校各项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精通业务、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从管理入手,更新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学校

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近年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尤其是今年,学校部分中层干部、专业教师分别到涿州、邯郸、武安、南宫等地参观学习,使教师开拓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该校还认真落实听评课制度。由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中层干部,各科骨干教师,定期对各学科老师进行听、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学校成立值班领导小组,由中层以上干部组成,小组成员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实行无缝隙管理,为师生的安心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设臵,培育技能型人才

为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育技能型人才,学校在专业设臵上颇下功夫,开设了学前教育、焊接技术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现代农艺技术、家畜生产与疾病防治、农村经济管理等八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焊接技术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该校骨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2008年学校自主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致力于幼儿早期教育及智力开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两年来该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各功能室配备齐全,专业教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课程设臵上除开全

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还注重学生钢琴、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该专业毕业生通过考试合格后,被推荐到县内外各级幼儿园任教,还有多名学生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幼儿园就业,受到了所在学校的欢迎和学生家长的好评。今年该专业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的毕业汇报演出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焊接技术与工艺专业:焊接技术与工艺专业开设于2006年,投资50.2万元建起了2个焊接专业实训车间,配备各种电焊机20余台,能进行二氧化碳保护焊、氩弧焊等各种焊接技术的实训。该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学生就业率百分之百,先后向南通中集、北京现代、天津富士达等知名企业输送学员500余人,深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几年来,多名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或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创造着更大的人生价值和财富。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建有300平方米数控车间,配备各种机床18台。实行订单式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办学模式。所教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几年来,已向宁波宝迪公司、青岛一汽等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家长的赞誉和领导的肯定。

今年,学校在加强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机电工程类专业,尤其是开设了畜牧和学前教育两个对口升学班,为初中毕业生打开了一条升学捷径,将有效提高我县的整体教

育水平,使本科升学率大大提高。

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发展

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2006年以来,学校实施教产结合、走校企一体办学的路子,先后与山东菏泽大成技校、德州金桥集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设了焊接技术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

今年,威县人民政府与美国上市企业腾盛纸业集团已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该集团将投资与职教中心共建共建职教园区。学校还多方联系,积极与河北晔鑫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商讨合作办学事宜并初步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专业设臵上学校积极与县文化局合作,计划在学校建立书画院,开设书法、工笔画、素描等专业,让威县的书画作品形成产业,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大市场,努力拓展办学思路,届时,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注入资金,学校提供场地,双方实行师资共享,形成前店后校、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办学新模式,必将为职教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培训,服务经济发展

2010年8月,“威县重点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在学校挂牌,为威县重点企业培训高素质技能和管理人员打下了坚实基础。迄今为止,已为威县华威大酒店培训酒店管理人才230余人。目前,对威县公安局招录的150余名特警、协警的培训正在进行中。

今年,该校申报了“省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届时,将依托该校实训车间、专业师资为威县乃至周边县市民营企业培训更多的高素质管理、技能型人才。并向县人社局申请了 “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项目,在积极争取培训基地的同时,学校还继续加强“送教下乡”、“送教入厂”工程,下大力度为威县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着眼长远,建设职教园区

近两年来,威县随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技术型人才缺口也日趋增大。今年初,威县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依托职教中心,提出了建设400亩职教园区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高标准建设规划、配备高素质师资力量、制定相关扶持政策。7月2日,由省教育厅、省职教研究所、定州职教中心、石家庄职教中心的专家,以及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与我县相关领导齐聚威县对职教园区规划进行了分析论证,为职教园区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县政府与东方纸业集团签订了投资协议,该集团将投资1.2亿元用于职教园区的建设,园区有望在两年内落成,也标志着我县职教朝集团化办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3篇:新思路新机遇新诗篇

——兵团实施大调整大转变战略纪略

走进兵团垦区,我们可以看到平直的通连公路,整齐的职工住房,洁净的连容面貌,现代科技装扮的农田,日益繁华的军垦新城。兵团正以光鲜靓丽的形象,诠释着屯垦人的新生活。

如果说这种变化是今日兵团的形象符号,那么更能传达兵团精神和内在气质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大胆改革,这种深层次的变革,需要的是胆识和无畏,是对未来发展走向的准确把握。

国家关于加快新疆和兵团发展的有关文件的出台,为兵团的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时不我待,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兵团人意识到,尽管兵团农业总体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长期以农为主的兵团经济,特别是以水土资源开发为主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发展方式,不仅考验着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使兵团经济总量占新疆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要实现历史性转变,就必须对兵团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实行战略性大转变。

今年6月召开的兵团工业工作现场会议,在全兵团掀起了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的波涛巨浪。

兵团党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再一次把兵团放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审视,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思考,放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和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对兵团经济近中期发展目标重新调整和修订。

兵团党委提出到2015 年,兵团生产总值达到1170 亿元,比去年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35∶32∶33 调整到23∶46∶31;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200 亿元,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由现在的12.5%提高到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6∶56∶28。

这一目标的确立,凸显出这一次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同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调整和转变,而是战略性的大调整和大转变,意味着兵团经济必须连续12 年保持年均增长12.7%的速度,意味着兵团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挑战。

目标确立,步伐就要加快。

着眼于兵团农业结构“棉花独大”的突出问题,兵团明确提出了“ 减棉、增粮、增畜、增果”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针。2009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850万亩调减到697万亩,低产棉区基本退出棉花种植;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到316万亩,增长21.6%。在绿洲各垦区,一大批现代养殖园区相继涌现,兵团畜牧业肉、奶产量明显提高,养殖业规模效益显现;兵团计划新增造林面积11.5万亩,果园面积35万亩,果品总产达到75万吨,使农业呈现出因地制宜、各显特色的局面。

依托现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谓前景广阔。2008年,兵团粮食、棉花、油料、甜菜单产水平在全国和西部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兵团已拥有国家级和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1家,带动农户39万户,创建新疆及全国知名品牌31个;棉花、酱用番茄、特色果品、奶牛养殖、牛羊肉生产、制种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加工业初具规模,2008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36%,为新疆农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兵团紧紧抓住“ 国家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这一机遇,今年新开工建设的棉纺织项目规模就有80万锭、1000台织机、2000万米高档色织布、8300吨毛巾、500万件外贸针织服装产能,并提出到2011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目前8%左右增加到16%至20%,出口交货值达到销售产值的20%以上。

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成为兵团实现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的根本途径。

除了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农产品加工工业,兵团利用新疆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氯碱化工、煤电煤化工、建材产业,提升兵团工业水平,增强兵团经济实力。

今年兵团实施的“十大工程”中,工业计划投资达到248.6 亿元,投资大、带动强,涉及煤炭、电力、纺织和煤化工、聚氯乙烯、新型干法水泥等重化工行业。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预计到2010 年,兵团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20 万吨,焦炭产量达到200 万吨,棉纺锭达到300 万锭,番茄酱生产能力达到80 万吨,水泥产能达到12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将占到90%以上。兵团优势产业产品在新疆乃至全国将占有更大比重。

如果说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成为兵团实现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的根本途径,那么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就是实现大调整、大转变的根本保证。

新疆有着丰富的石灰石、原盐、焦炭和煤炭资源,是国家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其中,原盐、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39%以上。相对于内地资源匮乏的省份来说,新疆有着发展重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兵团将一方面通过加快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保持和壮大兵团农业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通过“ 保护、争取、合作、购买“等方式,扩大兵团矿产资源优势。同时,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进兵团农业和矿产两大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顺利实施。

目前,兵团已形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农用机械、矿业开发和氯碱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造就了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节水器材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 种,中国驰名商标5件,新疆名牌产品45 个,新疆着名商标51 件。中基”ChalkiS“牌番茄制品被商务部列为西北地区食品与土畜行业惟一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产品。

坐落于石河子市的天业公司上市10余年来,公司资产规模、经济效益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快速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和兵团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并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国家制造业500 强、化工业100 强、自治区30 强企业,成为兵团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排头兵。

目前,天业聚氯乙烯和鸿基焦化两大产业链的建设,为兵团实施优势矿产资源转换战略赢得突破性进展。

现在,兵团已成为一片沸腾的热土,一个个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座座新型环保工厂耸立绿洲。

今年兵团还实施了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达90亿元,包括鸿基焦化公司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等共4个项目。项目投产后,到2010年,兵团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将达到500万吨,形成年产焦炭200万吨、甲醇60万吨、尿素70万吨的生产能力;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兵团将在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4篇:新机遇新担当新作为

湖北日报讯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为我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创造了新机遇,也为我们加快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指明了目标、方向和路径。

坚持调结构、转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加快编制绿色发展规划,用绿色发展来克服产业基础差、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眼于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崛起。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向高端深加工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百亿元竹产业、茶产业、油茶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积极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丰富“香城泉都”品牌内涵,建设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抓好交通枢纽建设

从全国看,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仍将持续。从区域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提上日程,鄂湘赣皖中南四省将携手打造“四纵四横”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从全省看,建设“祖国立交桥”的宏伟目标,势必带动咸宁交通运输强劲发展。

加速形成城市外环,构筑咸宁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环线;加快咸宁港口建设,实现通江达海,获得更大发展;完善市域交通路网,重点抓好武深高速咸宁段、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连通武汉工作,随着咸宁与武汉实现公交化、同城化,要充分借助武汉的经济能量为咸宁所用,促成武汉和咸宁差异性功能互补。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打造金融洼地

在完善货币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

打造机构洼地。围绕实体经济,加大引进金融机构的力度,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全市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信贷政策与产品服务。

打造资本洼地。开辟资本市场和新兴融资渠道,使咸宁成为各类金融资本的聚集地。在整理集中政府资源的基础上,解决政府资源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挂钩的问题。

大力推进市域金融工程。学习天津创建金融中心的差异化竞争模式,用最现代的金融理念为最传统的产业服务。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广择天下英才。瞄准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精心组织实施“招硕引博”工程,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市投资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确保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加大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把咸宁经济开发区建成人才特区。

深耕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上、创新平台建设上、产业技术创新上、创新成果转化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优化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引进工程中的政策障碍,解决人才引进身份、税收、医疗等方面的限制。坚持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突出民生GDP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把握好民生GDP这个纲领性要点,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兴办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

搞好“基本民生”。始终牢记“六民要旨”,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八字真经”,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快推进幕阜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片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组织。深入推进“平安咸宁”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平安市州。

咸宁正处在攻坚克难、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群众的期盼、区域的竞争、发展的重任,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加昂扬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5篇: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铜仁市政府办公室 唐海宁

在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全面进入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谋划的重要问题。“欠开发,欠发达”的省情,归根到底是由于发展速度“慢”造成的。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地区,铜仁对加快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应该更加深有体会。为此,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一、面临的重要新机遇

(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将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从完善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并明确把黔中经济区培育成重要经济区,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把武陵山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公益性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机遇。“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将更加突出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十二五”区域规划将以缩小区域差距、寻求区域协调为主要目标,向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对于铜仁,尽管基础差、困难多,但在“十二五”期间同样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既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准备把握“十二五”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一个体现加快发展要求、符合铜仁实际的“十二五”规划,又要认真研究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加强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对接,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1 挤进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盘子。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近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针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国家将重点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加工贸易等产业的转移承接,并鼓励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鼓励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并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即将成立的机遇。去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加快推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还向国家建议建立国家级“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铜仁十县(市、特区)均纳入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范围。早在6年前,湖南就启动实施了“大湘西开发”战略,对湘西地区实行技术、政策、人才和资金全面支持;恩施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湖北在2006年启动了“616”工程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今年又决定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2003年以来,重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渝东南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武陵山其他地区相比,铜仁无法像它们享受省(市)一级给予的特殊扶持政策,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因此,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铜仁来说,将迎来更大的政策机遇。

(五)省委提出“更好更快”发展要求的机遇。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贵州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希望加快贵州发展。针对贵州当前面临的发展速度“慢”这个最主要矛盾,省委提出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将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各地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将更加强调发展的速度,必将掀起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在此情况下,铜仁只有抓紧谋划,主动出击,抢抓 2 机遇,加快发展。否则,不仅会错失自身发展的机遇,还会被省内其他兄弟地(州、市)拉大发展的差距。

二、关于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筹划大项目,承接大产业。长期以来,铜仁的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支撑。当前,要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借助外力,做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一是立足水电、火电,谋划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力争上马国家新能源大项目。二是抓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向西部地区适当倾斜的利好政策,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布局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利用资源和能源优势,有选择性地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和资源深加工大产业。四是积极承接引进带动性强、就业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五是争取与东部地区合作共建大兴工业区,并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二)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产业布局、扶贫开发相同步。近年来,尽管铜仁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中央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毫无疑问,未来一段时期铜仁将迎来更多的中央投资项目,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一方面,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要紧跟基础设施建设。在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过程中,就要提前谋划在沿线布局大项目、大工业;在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的同时,就要考虑发展特色致富项目,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要服务于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在已有重大项目布局或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地方,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服务产业发展;在扶贫开发任务重、条件差的农村,要加大项目、资金的倾斜力度,重点改善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扶贫开发。

(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3 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铜仁亟需转变“一个地方经济落后,社会事业也一定落后”的惯性思维。铜仁经济在全省排末,但不能因此把铜仁的社会事业也定位在全省末位,否则只能越来越落后。今后,国家对各项社会事业都会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保“基本”需求。对于铜仁这样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利用中央逐年扩大的财政投入和地方有限财力,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上,把“基本”保好,也完全可以保好。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非基本”的社会事业都可以交给社会和市场,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近年来,中央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并向西部地区重点倾斜。为此,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提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认识,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把各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既要加快改革,更要扩大开放。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地方政府也有职权和职责在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进行改革创新。铜仁不能因为经济落后,改革也始终走在后面。要改“被动改革”为“主动改革”。对国家确定的改革政策,执行要快、落实要到位;对外地改革形成的成功经验,要积极加以吸收利用;对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新思路、新举措,要敢于探索、先行先试。比如:铜仁可否申报设立服务于武陵山区的扶贫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否整合部分支农资金,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基金等等。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西部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铜仁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开放扩大投资领域,明确招商引资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瞄准国内外大型企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寻求合作方共建工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本地企业“扩量提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制定务实的合作发展战略。

总之,在当前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区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确保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6篇: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2010-12-23 12:33 交通运输方面

新疆交通运输建设状况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综合运输网络的主骨架基本形成,通道功能日益显现。“三纵两横两环八通道”的干线公路网基本成形;铁路同时开工建设10余条线路,取得较大进展,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四横四纵”的铁路主骨架;乌鲁木齐航空枢纽港定位为我国西部门户枢纽,正在加快建设;“西气东输”管道、中哈原油输油管道的建成,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 但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各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新疆综合交通运输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在供给能力方面依然比较脆弱,交通基础网络布局还很不完善,整体发展水平低。

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新疆综合交通网密度为10.206公里/百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国综合交通网密度40.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公路网、铁路网、民航网密度分别为8.8公里/百平方公里、17.27公里/万平方公里、0.9个机场/10万平方公里,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4、1/5和3/8。且技术等级较低,运输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在区域布局上也呈现“北密南疏”的发展格局。

除此之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仍自成体系,总体仍处于以扩张完善网络、提高运能、满足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快速发展阶段,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与组合效率都不高,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尚未理顺,综合运输合力难以有效发挥,这些都成为未来新疆交通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新疆公路运输通道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南北疆便捷的公路通道,区内骨架公路网不完善,公路等级偏低,国道、省道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例为53%,远低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交通事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新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思路初步形成

新疆作为祖国西部边陲,具有特殊的资源优势、交通区位条件和国际地缘环境,在亚欧大通道建设中具有关键地位。随着新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总量,还是在网络服务水平上,新疆经济发展都对综合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十二五”期间,新疆将继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提升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重点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未来新疆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这在客观上要求交通运输行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其次,今后一段时期,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仍是新疆必须坚持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能源大通道势在必行;再次,对各类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要求综合交通体系快速发展,既要满足基础原材料、重化工业产品等需求,又要满足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相适应的舒适高效的交通出行服务需求;最后,新疆实施“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对外开放战略,也需要大力发展对外交通服务网络,加强口岸交通建设,全面提高对外运输的通道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早日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2009年11月24日,自治区成立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12月,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滇、苏、京、琼等省市实地调研,并与北京交通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座谈,结合新疆具体实际,形成了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初步思路。

2010年1月、2月和4月,北京交通大学《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组专家一行先后三次来到新疆,对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调研。3月9日,自治区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家民航总局等国家有关部委交换意见,共商加快构建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计。

5月10日,新疆发改委、铁路、民航、交通、城建、邮政、管道建设部门,以及新疆军区、乌鲁木齐市等单位再次聚首,共商各行业“十二五”规划及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大计。

目前《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全长156.7公里(初步确定)的乌昌区域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已部分纳入《自治区“十二五”公路建设规划方案》,并计划于2011年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兰新第二双线高铁客运站换乘枢纽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已展开。

构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综合运输枢纽,特别是联接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中心城市,综合枢纽是关键。新疆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乌鲁木齐—昌吉综合交通枢纽,构建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客流、货流集散中心,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加强乌鲁木齐对全区的辐射力度,扩大新疆对周边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影响范围。

另外,新疆还规划在哈密、喀什、库尔勒、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多条重要运输通道交会的地区规划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这些枢纽将作为区域性的辅助枢纽,配合乌昌枢纽,构成新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主要节点。

在乌鲁木齐、奎屯、喀什、伊宁、博乐等中心枢纽城市和主要边境口岸城市,自治区还规划加快建立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强、功能齐备的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大力促进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

当前,新疆正站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结点上,毫无疑问,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立足新疆实际,抓紧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是新疆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路建设

构筑新疆长治久安的腾飞跑道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6月1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围绕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交通运输部已形成了促进新疆交通运输发展的方案。昔日中国交通网的终端新疆,将变成通往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交通枢纽,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构筑起坚实的腾飞跑道。”

“新疆是我国距离海洋最远的省区,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在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通运输的突出特点是运输距离长,各地州到首府乌鲁木齐的平均距离是735公里。公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新中国成立时,新疆南北疆大部分地区处于不通公路的封闭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新疆交通的发展。到2009年底,新疆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联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南通西藏,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这一公路运输网承担着新疆90%以上的客运和80%以上的货运。“在新疆已建成的公路交通网中,有4大亮点。”李盛霖分析指出:

一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新疆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公路一条是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一条是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两条公路在新疆境内为4537公里,现在已经建设和在建的是2119公里。其中,连云港至霍尔果斯是国家“五纵七横”快速公路网中的大通道,已经全部完成;二是新疆主干线公路建设。国家西部开发8条省级通道有两条通过新疆,一条是阿勒泰到红其拉甫,一条是库尔勒到依吞布拉克,在新疆境内总里程为3393公里,今年已完成;三是国省干线等级公路改造。新疆国道有9051公里,省道达1346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的46.2%;四是农村公路建设。新疆共有1337个乡镇,其中有1247个乡镇通了水泥柏油路,占93.3%;新疆一共有12697个建制村,其中有12072个建制村通了公路,占95.1%;有7726个建制村通了水泥柏油路,占61%。 李盛霖坦言:“与中央确定的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相比,与新疆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窗口的要求相比,新疆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高速公路主骨架和运输大通道尚未建成,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不完善、作用不明显;三是农牧区和兵团营连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新疆区内国道、省道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远低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列全国后几位。

李盛霖指出:“过去一般观点认为新疆公路是全国公路网运行中的末梢终端。现在,新疆是我国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大通道。要把新疆交通干线的建设,当成国际战略通道来对待;要把新疆交通发展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来建设。”

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新疆重点公路投资补助标准由原来建安费的20%提高到50%,车购税专项资金安排实现翻番。由国家直接补助的资金占公路建设投资的38%,远高于银行要求的30%资本金的贷款标准。今后,新疆的公路建设可在国家投资带动下,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修路,不需要新疆地方给予配套的资本金。

李盛霖介绍,今后五年新疆公路建设的重点:一是实现区内骨架干线高速化。主要是乌鲁木齐绕城、吐鲁番至喀什、奎屯至阿勒泰、克拉玛依至塔城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加强国省道改造及兵团干线公路建设,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大对农村公路和国边防公路支持力度,打通断头路,建设技术等级较高的旅游路、产业路,尽快实现重要一类口岸公路高等级化;四是以天山北坡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乌昌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和综合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各运输方式间合理衔接、高效换乘。

新疆交通建设投资大增

2009年,新疆全年共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7.1亿元(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0.3亿元),建设公路1.8万公里。截至2009年底,新疆公路总里程达到11.9万公里(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农村公路突破10万公里。 2010年年初新疆确定的交通建设投资目标任务为150亿元,计划新建公路项目16个,建设里程约1550公里;续建公路建设项目38个,建设里程达373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4500公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交通厅根据新疆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加快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议,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提出投资再提速33%~66%,力争全年完成200~25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的新目标。 2010年,新疆新增交通建设项目68个,新增建设里程1233公里,全年建设总里程1.2万公里。重点抓好赛里木湖-果子沟口、库车-阿克苏、喀什-叶城-墨玉、奎屯-克拉玛依等续建项目建设;建成库尔勒-库车高速公路299公里;提前开工建设原“十二五”规划的连霍高速星星峡-吐鲁番二期工程和国道219线新藏公路;加快克拉玛依-乌尔禾、喀什-伊尔克什坦、乌鲁木齐绕城高速东段、乌昌大道西延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和近期开工准备等。

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为5503公里,项目552个,投资28亿元。其中,通乡镇油路2603公里,项目152个;通达工程建设里程2900公里,项目400个,投资5.4亿元。

通过今年的投资增速,新疆“十一·五”期间总投资将达到672亿元~722亿元,成为新疆历史上交通建设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五年,相当于1950年到2000年50年投资总和的4.4倍和“十五”期间投资的2.2倍,仅2010年投资200~250亿元,占“十一·五”投资的30~35%。

“十一·五”末,规划的各项主要指标都将全面和超额完成。全年建设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使全疆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7公里;乡镇通达率99.8%,通畅率98.1%;建制村通达率98.97%,通畅率59%。解决40个乡镇通沥青路、500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使乡镇、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分别达到99%和80%。

重点实施“57712”交通建设工程和农村富民畅通工程

新疆交通运输“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实施“57712”交通建设工程和农村富民畅通工程,率先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 “57712”工程是指:构筑5条横穿、7条纵贯新疆的高速公路网,建设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喀什、哈密、库尔勒、石河子、奎屯7大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建成4条东联内地和8条西出国境共计12条大通道;农村富民畅通工程主要是指:实现网络化、黑色化为主的农村公路网。

新疆新增四条公路线路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据2010年4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信息中心:近日,交通运输部在调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时,确定新疆境内新增的四条线路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这四条高速公路分别是:甘肃明水(甘新界)-巴里坤-阜康-呼图壁-克拉玛依全长1080公里;新疆依吞布拉克(青新界)-若羌-和田全长1260公里;乌鲁木齐-巴仑台-库尔勒-若羌全长665公里;阿拉山口口岸-精河90公里,四条公路共计3095公里。此次国高网调整将使我区通往内地的大通道增至三条,并加大国家投资力度和全部实现高速化。一是甘肃明水(甘新界)-巴里坤-阜康-呼图壁-克拉玛依沿三北布线延伸至巴克图口岸,形成我国北部边境地区一条快速的公路通道,便捷新疆连接华北和东北。二是G30连霍高速公路便捷连接西北和华东。三是实现G315线沿塔里木南缘全线高速化,通过青海便捷连接西南和华南。同时,实现南北疆之间的高速通道连接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和环准噶尔盆地的全线高速化,构建出“三横两纵两环八通道”公路主骨架,将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新进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路线中,大黄山-奇台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新甘界-哈密东项目今年开工建设。三北通道中甘肃段已于2009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内蒙段也将同步于今年开工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新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路段,已初步计划分期分幅建设乌鲁木齐-巴仑台、尉犁-若羌、若羌-民丰以及呼图壁-克拉玛依一级改高速等项目。 自治区与交通运输部签署会谈纪要

我区交通运输5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5月29日下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举行会谈并签署会谈纪要。

根据会谈纪要,“十二五”期间,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规模1200亿元至1500亿元(含兵团),新建和改建公路总里程约7.5万公里至8万公里(含兵团)。经过5年建设发展,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基本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区内国家高速公路和连接重要经济支点(含兵团)的高速公路,“四横二纵”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防边防公路网络,交通服务能力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

交通运输部将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幅度提高新疆公路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重点公路投资补助标准提高到建安费的50%,车购税专项资金安排实现翻番。在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的安排上,将积极协商国家发改委,优先支持新疆交通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骨架,重要通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农村公路和兵团团场、营、连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本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部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支持。

一是重点支持干线公路建设。主要是乌鲁木齐绕城、星星峡至霍尔果斯、吐鲁番至喀什、喀什至伊尔克什坦、奎屯至阿勒泰、克拉玛依至塔城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区内重要通道建设,努力实现区内骨架干线高速化。

二是加强国省道改造及兵团干线公路建设。重点支持216国道乌鲁木齐至巴仑台段等南北疆通道以及315国道民丰至若羌段、218国道尉犁至若羌段等垦区干线公路项目建设,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为兵团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重要作用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对农村公路和国边防公路支持力度。加快乡镇(营)和建制村(连)通沥青(水泥)路建设,特别是加快南疆地区以及少数边境通连农村公路建设,优先安排区内国家重要一类陆路口岸公路建设,提升公路交通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支持天山北坡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和综合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合理衔接、高效换乘。

《会谈纪要》确定的新疆交通运输发展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设连接“三亚”(中亚、南亚、西亚),沟通“两洲”(亚洲、欧洲)的能源、资源大通道,全力构建交通两大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输服务网络),着力打造三大通道(亚欧国际战略通道、连接东中西部的中西通道、区内的南北疆通道),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有效支撑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会谈纪要》当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新疆交通运输建设的各项具体目标: 高速公路方面:国家高速公路往疆内路段全面实现高速化,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天山南北的“十”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实现连接14个地州市及兵团师部的公路高速化,全疆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

国省干线方面:全面推进国省道改造,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省道实现黑色化,基本实现县市(大部分团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农村公路方面:继续完成乡镇(营)沥青(水泥)道路,建制村(连)通公路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建制村(连)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营)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连)通公路的目标,积极推进建制村(连)通沥青(水泥)路。

国防、边防和口岸公路方面:全面完成国道219线新藏公路建设改造,边防、作战机动公路、部队进出口道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口岸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其中8个国家重要一类陆路口岸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枢纽站场方面:地州市及师部建成至少一个二级及以上等级客运站;每个县市、团场建成至少一个三级及以上的等级客运站;初步建成以乌昌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衔接顺畅的枢纽站场体系。

会谈纪要提出:近期将认真研究抓紧筛选一批与民生关系密切的交通项目,以及一批口岸和垦区道路建设项目,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交通运输部在项目立项和建设标准中,将结合新疆实际,既保证公路等级标准,又降低实际成本,更好地推动新疆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新疆拟投1200亿建6.8万公里公路

“十二五”期间,新疆计划投资1200亿至1400亿元(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公路6.8万公里(新建干线公路约55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约17000公里,改建干线公路约7700公里,改建农村公路约38000公里),其中建设高速公路7155公里(新建4050公里,改建3105公里),建设高等级公路(

一、二级)4455公里(新建1450公里,改建3005公里)。预计到2015年,新疆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7.5万公里,初步形成“四横两纵”高速公路骨架和“五横七纵”干线公路网格局。

预计到2015年,新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高等级公路(

一、二级)通车里程超过1.5万公里。届时,国家高速公路疆内路段全面实现高速化,横贯东西、沟通南北的“十”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将形成。其中,乌鲁木齐绕城高速、星星峡-霍尔果斯、吐鲁番-喀什、奎屯-阿勒泰、克拉玛依-塔城等高速公路全部建成。14个地州市首府及14个兵团师部所在地与乌鲁木齐全部连通高速公路。

“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全面推进国道、省道改造,除建设条件极困难的路段外,国道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省道实现黑色化,70%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所有县市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对国防、边防和口岸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在地(州、市)和兵团师部建成至少1个二级及以上等级客运站,每个县及兵团团场建成至少1个三级以上等级的客运站,初步建成以乌鲁木齐-昌吉为核心的综合运输枢纽站场体系。

“十二五”末,新疆农村公路总里程将突破1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85%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口岸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8个重要口岸通高等级公路。此间,新疆还将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推进预防性养护,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全面管养。 铁路建设

铁道部与新疆签署加快新疆铁路建设发展会议纪要

2010年06月11日铁道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加快新疆铁路建设发展的会议纪要。双方商定,将以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加快在建铁路项目建设、抓紧将开工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十年投资3100多亿元,在2020年前使新疆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

2009年,新疆精伊霍铁路乌精二线、乌准铁路乌北至准东北段、奎北铁路等四条新线按期开通,结束了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克拉玛依无铁路的历史。目前,全疆所有地州市中仅塔城地区没有通铁路。乌铁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新疆通火车的县市已达34个。

2010年,新疆铁路建设投资达193.4亿元,刷新新疆铁路建设纪录,除目前13项在建铁路项目外,哈密货车南环线、红柳河至烟墩电气化软化坡度项目、乌鲁木齐新客站及相关工程等新项目还将陆续开工。

4月15日,重点工程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继西宁段、甘青段后全面进入建设阶段。据介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建设总工期为4年,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自兰州西站引出,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其中,新疆段以甘肃和新疆交界的红柳河为起点,经过哈密、鄯善、吐鲁番等站点,最后到达乌鲁木齐新客运站,全长713公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成后,将与既有的兰新铁路以及陇海、兰渝、包兰、青藏线共同构成西部铁路网络。届时,新疆到兰州所需时间将从现在的20小时缩短到约10小时。

今年年内,还计划开通喀什至和田铁路、库阿二线库尔勒至轮台段、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电气化铁路、乌准铁路五彩湾至将军庙段。

根据会议纪要,为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铁路部门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重点围绕“四纵四横”主骨架、四大对外通道、六个口岸和四个铁路枢纽,全面推进项目规划和建设,尽快构建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根据会议纪要,还将尽早开建将军庙至哈密至额济纳铁路、青新线(库尔勒至格尔木)、淖毛湖至龙岗铁路及沙尔湖煤炭运输通道;加快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相关工程建设;提升南疆铁路运输通道能力;加大出疆货物运输力度;改善新疆客运列车条件并开行南疆至内地的客车等。此外,国家还拟规划积极推进中吉乌铁路前期工作,同时准备适时开展中巴铁路规划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到2020年,新疆铁路营业里程由目前的3599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市和90%的县级城镇,进出疆通道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届时,新疆煤炭年铁路运输量将达5亿吨以上,出疆物资运输量在现有基础上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兰新第二双线建成开通后,乌鲁木齐至北京客车运行时间不超过12小时。

“四纵四横”、四条出疆通道

到2020年,新疆将实现构筑“四纵四横”的铁路主骨架,形成新疆对外运输的四大通道、六个口岸站、完善配套四个铁路枢纽的宏伟蓝图。

四纵分别为阿勒泰-克拉玛依-伊宁-阿克苏铁路线;富蕴-准东-乌鲁木齐-巴仑台-库尔勒铁路线;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铁路线;哈密-罗布泊-若羌-和田铁路线。

四横分别为准东-将军庙-哈密-额济纳铁路线;阿拉山口-乌鲁木齐-哈密-兰州铁路线;库尔勒-若羌-格尔木铁路线;喀什-和田-日喀则铁路线。 四条出疆通道分别为兰新既有线以及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通道;哈密-临河通道;库尔勒-格尔木通道;和田-日喀则通道。

六个口岸站: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吐尔尕特、红其拉甫、吉木乃、塔克什肯。 四个铁路枢纽: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喀什。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2010-12-23 12:26 文化方面

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

2010年6月22日,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会上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援疆是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能否实现文化的有序、繁荣发展。文化是民族向心力的核心,文化认同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伟大理想的联系纽带,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基石。

会议强调,近期将重点做好十项工作:一是每年选派若干批文艺小分队到新疆各地为基层群众开展“三下乡”文化服务;二是在实施“春雨工程”的基础上,优先实施新疆地州(市)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规划;三是在交通工具、器材设备上给予新疆文艺演出机构帮助和支持;四是围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县级数字图书馆工程,在内容服务和设备提供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和专门支持;五是对新疆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器材和装备提供、人才培训方面加大力度给予倾斜;六是对新疆的优秀文艺作品到国内外演出、举办展览给予积极的协调和帮助;七是对新疆的各类文艺创作给予帮助和指导,以提高新疆的创作能力和文艺作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八是加大对文化干部和专业人才的交流,让更多的新疆的各级文化干部能到文化部系统挂职,同时也选派更多的文化部系统干部到新疆挂职,以加强对新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为新疆干部素质提高创造条件;九是加大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十是积极指导督促十九个对口省市对新疆文化领域的支援力度,使这些援助更加科学、更加有序,做实事出实招见实效。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支援方与受援方项目对接工作会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新疆艺术剧院签订了文化合作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签订对口支援新疆博物馆建设协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签订对口合作关系协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签订对口支援新疆文化遗产协议。

根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自治区文物局签订的对口支援协议,双方将在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未来十年规划的编制、基础工作、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出版,以及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实施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组建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专项负责对口支援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助新疆文物局建立项目储备库,合作开展新疆文化遗产保护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在人员、技术及工作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双方将重点在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石窟寺、壁画、彩塑、大型生土遗址保护与展示等方面开展合作,争取建立具有示范性的项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还将依托自治区博物馆建立“新疆泥塑文物保护修复室”,依托龟兹石窟研究所建立“新疆石窟保护室”,依托新疆大遗址工程办公室设立“新疆大遗址保护及遗址公园研究室”,承担相关科研和保护项目,为新疆文物系统培养专业人才。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自治区文物局签订的对口合作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新疆全力支持由中心牵头承办的各项文物展览,文物交流中心在组织此类展览时重点考虑新疆对外宣传的重要性,积极促成新疆文物参展。文物交流中心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国外相关文博机构及国际友人联系,主动推介新疆文物展,努力促成赴韩国举办《丝绸之路文物展》及赴意大利文物展览,并争取赴西欧、北欧、北美、土耳其、日本及中亚等地区举办精品《新疆历史文物展》,支持新疆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提高对外交流人员综合素质。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自治区文物局签订了对口支援新疆博物馆建设的协议,国家博物馆将在陈列展览设计、文物保护修复方面为新疆提供业务支持;通过举办各类巡展活动,学术讲座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同时在人才培训方面加强合作;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将支持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发遥感考古项目,支持新疆开展丝绸之路中亚文化研究工作,进行丝绸之路的考察、研究活动。

此外,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新疆艺术剧院达成了演出、票务、展览、旅游等项目五年扶持协议。其中在演出方面包括组织新疆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全国大巡演,每年在中演安排50场~100场的演出,集中展演自治区和各地州的优秀剧(节)目;拟选派部分团体于2011年赴澳大利亚、新西兰,2012年赴美国、加拿大,2013年赴欧洲进行演出;选派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新疆演出类项目赴国外演出;自2011年至2015年,选择部分参加“相约北京”活动的外国团体到新疆演出,同时选取新疆的优秀节目参与“相约北京”活动;2011年,打造一台以“全国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晚会,作为第十一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的亮点项目;还拟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赴新疆进行实地考察,对现有节目进行编排,合作打造新疆的文化名片,用优秀的文艺产品推广新疆文化,在国内的其他省市以及国外进行巡演;每年安排新疆部分工作人员赴京学习。在票务方面,拟建立新疆票务公司,争取在3年~5年内在新疆建立一批专业票务运营队伍。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也将组织新疆文化游,推广新疆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亲临新疆,体验新疆文化。

目前,19所中央院校为新疆定向委培文化文物人才和举办文化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项目已经启动;投资2亿多元的新疆文艺译制基地项目今年启动,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将搬上新疆舞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也正在加速„„同时,在“春雨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中,一些重大项目也有望启动。新疆图书馆将建成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新疆分。

6月22日,文化部启动“县级数字图书馆援疆行动”。此次“县级数字图书馆援疆行动”,是全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部结合我区文化工作实际,实施文化援疆和文化兴疆工作的重要举措。它将借助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将国家数字图书馆1TB的资源,传送到自治区所有县级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并进一步向基层辐射,从而构建一个覆盖全疆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先进文化资源在新疆地区的全覆盖,促进新疆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县级数字图书馆援疆行动”推送的资源由国家图书馆精心准备,其中,汉语资源包括5000种电子图书、200种电子期刊、《百年守望》等84集视频资源、政府公开信息数据22万余条、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5大专题网络信息资源;少数民族资源包括550种少数民族语言图书、12种138期少数民族语言期刊、100集少数民族语言视频资源,以及1000余幅少数民族自治区建设成就展图片资源等。为方便少数民族读者阅读使用,本次配送的资源还提供了汉、维、藏、蒙、哈5种语言检索。

我国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文化部将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支援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实施文化建设“春雨工程”、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工程、村村通工程、农(牧)家书屋工程;实施文艺译制中心项目等文化援疆工作,助力新疆文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春雨工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化惠民在各项工程中是重头戏。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功能作用,提高文化援疆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时效性,文化部将从三方面着力支援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一是实施新疆文化建设“春雨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构建起设施完善、保障有力、队伍齐备、内容丰富、成效突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快推进以基层为重点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新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古籍保护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支持新疆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组织开展“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系列活动。到2015年,新疆建成图书馆二期、美术馆、群艺馆、文艺译制中心等设施,14个地州和88个县基本建成标准剧场,62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建成排练场和业务用房,10407个村(社区)基本实现村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兵团建成大剧院、群艺馆等设施,在各师、各团场和各个连队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动设施。组织著名艺术家赴新疆采风和内地优秀艺术院团、剧目到新疆巡演,支持新疆和内地开展双向艺术交流活动。安排专门资金支持新疆开展文化人才培训和创作、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重点培养1000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3000名文化干部、文化机构服务人员、业余文艺骨干、文化能人等,建成“一乡一队”“一社区一队”宣传文化队伍。同时支持新疆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新疆合办“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支持新疆在海外举办“中国新疆文化节”;推动设立新疆对外文化交流专项资金。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二是实施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对能够反映新疆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和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教育,增强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和指导新疆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开展新疆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专项调研;加大对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资金补助力度,重点加强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玛纳斯的资助;指导和支持新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到2015年,帮助新疆建立起比较完备、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建成1个自治区级和3个地州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及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三是加强新疆文化市场监管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策划实施新疆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工程。推动新疆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维护新疆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将新疆列为文化市场执法培训定点地区,为新疆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培训工作提供经费补助和师资支持。在拟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有关法规草案中对新疆予以重点支持;扶持和促进新疆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新疆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此外,新疆文艺译制(中心)基地的建设,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丰富新疆文化的内容建设,译制、移植我国优秀文艺作品,繁荣新疆文艺舞台,让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欣赏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时代作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计划2010年至2014年译制、移植引进国内外优秀文艺作品8000部(台),其中包括20台舞台剧、15部动漫剧目、5部室内情景剧、500首优秀歌曲、100个曲艺类节目(包括相声、小品等)、50部舞蹈作品、15个杂技节目、50部优秀诗朗诵作品,并建设12个少数民族语言共享工程资源库等。 出版:农家书屋书香溢四方

8月3日上午,新闻出版援疆工程第五批出版物免费赠阅项目启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新疆农牧区免费赠送391种出版物,包括图书317种、235万册,音像制品74种、64万盒,将集中配送到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吐鲁番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阿勒泰地区等9705个赠阅点。 新闻出版援疆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新疆新闻出版业一次性投资最多的一项公益性惠民工程,工程已投入3.8亿余元,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援”。

新闻出版援疆工程以促进新疆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一是有效缓解新疆农牧区缺书少刊的问题,满足新时期广大农牧民学知识学文化的需要;二是着眼于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闻出版援疆工程,覆盖全疆广大农牧区,涉及出版物免费赠阅、发行网点建设、设备投入等新疆新闻出版业的各个方面。 3年多来,新闻出版援疆工程出版物免费赠阅项目,已向全疆856个乡镇和8849个行政村文化站(室)免费赠阅6种语言文字(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的报纸39种、30万份,期刊16种、25万份,图书(挂图)1281种、1267.2万册(套),音像制品267种、308.09万盒。同时在全疆建立起3000个农(牧)家书屋。把党的温暖和文化知识送到了农牧民身边,使几百万农民受益。有效缓解了各族农牧民群众“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

目前开始实施的二期工程,免费赠阅的投资规模将增加10倍,主要是用来扩大赠阅范围,丰富赠阅品种,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村牧区,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先进文化带到牧场毡房,使农牧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文化发展的成果。

广电:广播影视走进千家万户

2000年以来,广电总局以实施广播影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抓手,加大援疆力度,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1.7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和农村电影放映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大大加强。广播电视发射总功率增加了3倍,覆盖范围明显扩大。自治区广播电视覆盖率由1999年底的87.39%和89.48%分别提高到2008年底的93.54%和93.48%;兵团广播电视覆盖率由2000年底的87.1%和90.9%分别提高到2008年底的94%和97.4%。各地能收听到10套左右短波广播,各地(州、市)、县普遍能较好地收到3套以上中波或调频广播节目,3~4套中央和当地电视节目。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覆盖,全疆各地州市和绝大部分县市、乡镇广播电视台站都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治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

二是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能力显著提高。西新工程累计安排新疆维、哈、柯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设备投资7564.18万元,译制经费19566.4万元。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民族语宣传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三是农村电影放映能力大大提高。国家累计安排新疆农村电影放映设备7226万元,配备了848套放映设备,105辆电影放映车,农村电影场次补贴和拷贝资金1625万元。全区已建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12个,农村电影放映队812个,放映人员1303人,2008年译制影片60部,放映了107568场公益电影,10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另外,兵团电影放映已纳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国家配备了184套放映设备,28辆电影放映车,农村电影场次补贴和拷贝资金194万元。

文化援疆的号角已经吹响,项目实施已箭在弦上。我们要以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机制、创新的方法,努力推动文化援疆工作的落实,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3) 2010-12-23 11:31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交通运输、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等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林业、水利方面

全力推进新疆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家林业局5月24日召开局办公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全力推进新疆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议提出,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新疆的林业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要按照局党组确定的关于新疆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力加快新疆林业发展。

要科学谋划“十二五”林业援疆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在“十一五”林业援疆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适时启动新疆防沙治沙工程,重点推进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继续实施新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逐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对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力度,提高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监测力度;加快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和良种基地建设,组织全国经济林专家有针对性地调研新疆林果业生产和加工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林业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以及林业贴息贷款支持,加大对特色林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将林果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据悉,为了尽快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新疆着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的粮棉种植向特色林果业发展。万亩核桃园、万亩石榴基地、红枣基地等在环塔里木盆地的绿洲顺势而起,初步形成了以杏、核桃、香梨、巴旦木等为主的产业带。目前,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面积已达12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种植林果不仅效益好,增加农民的收入,比种植棉花节水,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会议要求,近期要抓紧落实六项重要工作。一是要尽快研究出台《国家林业局关于支持新疆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二是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疆发展有关林业工作的任务分解和职责分工方案。三是要配合新疆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抓紧批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一期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一期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和《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并争取尽快组织实施。四是要千方百计加大2010年中央林业支持新疆的投入力度,要在2009年3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提高10%,确保完成造林任务450万亩。五是要继续加大新疆林业干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力度,在办好2010年两期林业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继续举办两期林业技术干部培训班。六是要加大林业科技援疆力度,切实提高林业工作的科技水平。

自治区“富民兴牧”首批水利工程开建

6月24日,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等为“富民兴牧”水利工程——华电紫金布尔津也拉曼水库奠基。至此,自治区“富民兴牧”水利工程首批四座水库建设工程分别在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福海县和塔城地区的额敏县、托里县开工建设。自治区“富民兴牧”工程建设就此拉开序幕,各族农牧民多年的期盼将终于变为现实。

牧区水利工程是自治区谋划多年的重要工程。6月9日张春贤在自治区水利厅调研时,就加快我区水利建设步伐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由区内大企业和进驻我区的企业及其他企业冠名无偿援建的思路,部署实施“富民兴牧”水利工程。自治区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相互配合,科学高效工作;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响应,踊跃认建。6月1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后决定,启动实施“富民兴牧”水利工程,通过企业冠名无偿援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开工建设四座水库,年内在全区开工建设26座牧区水利工程,3年内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 也拉曼水库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概算投资6200多万元,由华电集团、紫金矿业集团共同出资建设。两年建成投运后,将有效调节汛期洪峰,大大缓解也拉曼村的旱情,并新增灌溉面积3.2万亩,实现450户牧民定居。

国电麦海因水库位于塔城地区的额敏县,计划总投资8494余万元,库容99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麦海因河下游灌区农作物和4.2万亩饲草料基地的灌溉条件,有效缓解下游农牧民用水矛盾,下游灌区的上户乡十个村和兵团农九师水利连等连队直接受益。

华能阿克达拉水库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华能阿克达拉水库扩建工程总投资3897多万元,施工期9个月,建成后水库总库容将增加到54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总灌溉面积将达38万亩,可解决900户牧民定居用水问题。

中电投乌雪特水库位于塔城地区托里县,工程概算总投资5400多万元,总库容309万立方米,计划2012年竣工。建成后每年可为乌雪特灌区提供灌溉用水523.67万立方米,保证下游灌区1.6万余亩农田和饲草料地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石河子开发区成兵团经济重要增长极

从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0周年座谈会上获悉:自2000年国务院批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及外向带动战略,全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增速40%以上,已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10年来,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党委“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兵团党委“做大做强石河子垦区”的历史机遇,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改革与开放同步,做大与做强并重,使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 10年来,开发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开发区生产总值可达到75亿元,较10年前增长24倍;工业增加值可达到54亿元,较10年前增长25倍;税收可达到10.8亿元,较10年前增长27倍。 10年来,石河子开发区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借外力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引来了台湾顶新集团、旺旺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雨润集团,浙江娃哈哈集团、雄峰集团,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额213亿元。石河子开发区成为内地知名企业在新疆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此外,石河子开发区紧紧围绕优势资源转换和新疆及中亚区域市场,重点在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现代农业装备四大产业上下工夫,形成了依托核心大企业、培植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众多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目前,开发区已建成“中国第

一、亚洲第

二、世界第三”的氯碱化工产业基地,今年底新疆天业集团聚氯乙烯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0万吨;依托棉花资源和纺织产业基础优势,建成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棉纺织产业基地,今年底将形成160万锭的生产规模;依托新疆和中亚国家市场优势,建成西部地区知名企业最多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今年底食品生产加工能力将达到150万吨;发挥兵团大农业市场和成本优势,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节水器材生产供应基地和国内唯一的采棉机组装基地。

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石河子开发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初步实现了产业链由短向长、企业规模由小向大、产业结构由轻向重、技术含量由低向高的转变。如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在已形成100万锭纺锭规模的基础上,计划再投资32亿元建设年产7500万件服装、6万吨毛巾、1亿米家用纺织品项目,继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江苏宏远电子有限公司720万平方米的特高压电极箔项目已经投产,填补了我国特高压电极箔领域的空白;浙江宁波合盛集团年产40万吨有机硅及配套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形成100亿元的工业产值。

中科院科技援疆项目启动将为兵团全面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今年3月兵团与中科院达成全面的科技对口支援协议。5月10日,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一行来到石河子市,就兵团“两校一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提出的合作需求和意向进行调研和洽谈。针对兵团的需求,张晓林提出了中科院图书馆与兵团合作的具体措施:将兵团“两校一院”文献传递纳入中科院体系;为兵团免费开通中科院科学文献服务、引文分析、专利分析等平台系统;为兵团文献系统建设提供咨询服务支持;将兵团纳入中科院培训计划,为兵团免费培训图书文献信息人员等。

兵团实施“十件实事”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自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十件实事”以来,兵团累计总投资110.9亿元,为兵团广大职工群众谋福利、解困难、办实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年来,兵团党委实施了职工危房改造工程和廉租住房建设,建职工住房11.34万户,近35万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职工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出行、饮水等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连队道路530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使95万人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完成沼气建设1.2万户;新建连队综合活动室847个,卫生室1252个;实施了职业技能与素质培训,培训职工66万人次。

2010年,兵团决定继续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继续开展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投入资金60亿元,在天山南北14个师开工建设8万户保障性住房。通连公路、连队卫生室、连队综合活动室等连队各项设施建设。继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线电视联网建设。同时,新建14个师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15个团场公共幼儿园,8个重点团场养老机构。

其它方面

全力支持新疆建设中国重要旅游目的地

5月27日,前来我区进行专题调研的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表示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行业将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支持和推进新疆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疆旅游业具有资源种类多、资源禀赋高、开发条件良好、组合优势明显、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等优势,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国家旅游局将尽快派出专家组研究制定新疆旅游发展战略,支持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好“十二五”旅游规划,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优势,把旅游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以交通沿线为主的旅游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疆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支持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旅游宣传促销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推进新疆旅游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时,国家旅游局将从今年起到“十二五”末,每年投入两千万元,通过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客源等方面的支持,全力帮助新疆发展旅游业、建设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将助新疆跨越发展

近日结束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拉开了中国西部新十年的建设序幕,在已公布的重点项目中涉及新疆的项目不少,这些项目将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3个重点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电力及水利四大领域,总投资达6822亿元。

铁 (铁路)公 (公路)机 (机场)领衔的交通项目占据这批重点项目中10个席位。其中新疆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项目值得关注。这条长260公里的公路,连接工业新城库车和丝路重镇阿克苏,预计投资达68亿元。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表示,库阿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使国家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得到完善,并对开发建设喀什、改善南疆人民出行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番榜上有名的煤矿工程建设项目仅有2个,其中新疆大井矿区南露天煤矿一期工程备受瞩目。该矿区位于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准东煤田,是煤田四大重点矿区之一。蕴藏着3900亿吨煤炭的准东煤田目前已吸引了43家大型煤炭企业入驻,今年新开工的煤电煤化工项目就有12个,准东煤田将成为中国煤炭行业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地区。

光伏电站、风电基地等新能源项目首度进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行列。据测算,新疆是中国享受晴天最长的地方,年平均日照时数2818小时,居全国之首,充裕的太阳能和广阔的空地资源十分适宜建设光伏电站。新疆风能资源十分富集,九大风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风电可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目前,华电集团、国华能源等公司已在达坂城、小草湖等著名风区建设了数个大型风电场。今年5月,新疆在吐鲁番建设了中国干旱区第一个全面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绿色城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可以预见,光伏电站、风电基地等国家重点项目将引领新疆新能源开发进入新的时代。

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是未来西部大开发项目中的 “重头戏”。这条由新疆乌鲁木齐至甘肃永登的750千伏大功率输电线路全长1780公里,是西北电网历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多的输变电工程,今年11月,这条 “电力丝绸之路”将竣工投运,届时,新疆源源不断的风电、光电和火电将规模化东送,中国能源产区和消费市场将实现有效对接。 此外,在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名单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肯斯瓦特水利枢纽、西部支线机场也位列其中,这些兼实用、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身的项目,将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大企业大集团拉动我区经济强劲增长

4月17日,从自治区招商发展局获悉:截至2009年底,入驻我区的知名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已达218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32家(不含国内企业),中国500强企业80家(不含金融、石油、电信类企业),其他知名企业106家。进疆大企业大集团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冶金、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非金属建材、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领域。据统计,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后,我区工业化率5年上升了10.3个百分点,大企业大集团成为新疆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力。

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全面展开

从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建设现场会上了解到,《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确定为全国七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之一。在整个伊犁河谷地,多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全面展开。

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平衡、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集中有限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通过采取农田防护林网和配套设施建设、改进灌溉方式、推广采用先进节水技术等措施,发展高科技和现代化特色农业,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伊犁河谷地重大工程项目,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工程近期目标是5年内投资59.68亿元,建设规模476.85万亩,新增耕地326.97万亩。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我区土地整治历史上前所未有。

据悉,为保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自治区不但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分段进行项目承包,而且还长期设立了项目工作办公室,并在原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和《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汇编》,从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拨付程序、竣工验收等方面,强化了项目管理和监管。

东部投资成为新疆引进资金主体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提供的最新数据,近两年东部地区在新疆投资总金额突破790亿元,占自治区引进资金的61%,已成为新疆引进资金的主体。

数据显示,2007~2009年,东部地区在新疆的投资项目达3203个,到位资金790.36亿元,占自治区引进到位资金的61.09%。其中,浙江和上海累计到位资金分别为206.92亿元和120.93亿元,分别占东部地区投资到位资金总额的26.92%和15.30%。东部地区企业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能源、矿业开发及冶炼加工、加工制造业、农业产业化及房地产。

引发东部投资西进浪潮的,是新疆日益上升的开发潜力和投资回报。随着国内能源供需矛盾逐渐凸显,新疆逐渐由能源“储备区”的角色走向开发一线,当地富集的石油、天然气和138种矿产资源吸引了大批东部企业。

此外,新疆呈扇面状排列的28个各类口岸也是吸引东部企业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些开放口岸,东部省份的工程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食品、纺织品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中亚、俄罗斯甚至其他欧洲国家市场。

采取重大措施改善牧区民生

到2015年,我区牧区50%的牲畜要实现机械化转场。这是6月20日在阿合奇县结束的自治区南疆片区牲畜机械化转场现场会向全疆提出的目标。 实现牧区机械化转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改善牧区民生的重要举措。

我区草原辽阔,季节性草场划分明显,每年全区往返于四季草场的牲畜达2400多万头。多年来,我区牧民一直沿用人赶牲畜徒步转场的传统生产方式,牧民生活非常艰辛。2008年,自治区明确提出牧区要实现机械化转场。2009年,选择霍城、富蕴、阿合奇三县作为牧区机械化转场的试点县。试点证明,开展牲畜机械化转场不仅具有成本低、损失小、效率高的优势,而且是草原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加快传统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措施,深受牧民欢迎。

目前,全疆牧区已有10%的牲畜实现了机械化转场,越来越多的牧民迫切要求摆脱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现状。为了顺利开展牧区机械化转场,自治区决定新建一批牧道,维修现有牧道,并配套建设牧道桥涵以及牲畜转场固定装卸点和中转站。自治区畜牧厅今年将安排一批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牲畜机械化转场工作,以确保5年内使50%的牧区牲畜实现机械化转场。 自治区要求各地要将转场机械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鼓励个人、集体和牧民合作组织购置转场机械,从事机械化转场服务。自治区、地州、县市、乡镇要逐级签订推进牧区机械化转场的“目标管理责任书”,纳入自治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牧区机械化转场工作顺利开展。

(以上内容由颜向东、高岚、王洪琦、祝晓云、根据全国各大公开发行报刊及各政府网站所刊载内容编辑整理。)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2010-12-23 12:29 能源开发方面

推动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新疆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是新疆特色优势资源。

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依托丰富的资源,积极发展能源工业,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的能源工业体系。新疆先后引进了包括神华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宝钢集团、中粮集团、中石化集团在内的上百家区外大企业和大集团。今年6月,我区“十二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与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编制同步启动,

国家已确定未来要努力推动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要把新疆建设成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光伏发电低碳能源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2010年,新疆能源领域重点建设项目达126项,总投资5728亿元。 煤炭资源

中央拟将新疆作为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成果,新疆在垂深2000米内、面积76394平方公里的范围中,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位居第一位。而新疆煤炭储量约90%分布于北疆的准格尔、吐哈(吐鲁番和哈密)、伊犁(含库拜)三大区域。其中准东煤田预测资源量3900多亿吨,哈密煤田大于5000亿吨,伊犁煤田预测储量6000亿吨,属世界级大煤田。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煤炭作为继石油石化之后,新疆又一大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全面加强准东、伊犁、吐(鲁番)哈(密)、库(车)拜(城)四大煤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继出台了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煤炭专业人才培养等政策,煤炭工业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

2009年自治区各类煤矿生产原煤8740万吨,比2008年增产1977万吨,同比增长29.2%;预计2010年全年生产原煤1亿吨。哈密、昌吉、吐鲁番等主要产煤地州的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成为当地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原煤产量的大幅增加,不仅实现了新疆煤炭供需平衡,还完成了向甘肃等全国其他省区调出煤炭的任务,仅哈密地区就外调煤炭608.7万吨。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将占中国总产量的两成以上,达10亿吨。

据悉,中央拟将新疆作为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已由相关部门组织拟订新疆煤炭优势资源转化实施方案,统筹研究煤炭开发布局、向外输送和配套政策,而且,要把资源开发收益尽量多的留在新疆当地。

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编制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全面启动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摸清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市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情况,科学确定煤炭基地总体发展战略,指导和规范新疆煤炭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据新疆维吾尔治自区发改委网上公开资料显示,按照战略规划,吐(鲁番)哈(密)煤田以西煤东运、建立大型煤炭基地为主,满足当地用电和西电东送支撑电源的要求,适度发展火电;准东(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建立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并参与西煤东运为主;伊犁以发展煤电煤化工为主;库(车)拜(城)以满足南疆四地州生产生活用煤为主,适度发展火电。

目前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4大煤田,13个重点矿区和11个一般矿区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进入新疆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已有60多家,投资达到万亿,投资企业的性质,既有以神华、国电、华能、华电为代表的央企,新汶、兖矿、鲁能、湘煤为代表的地方国企;也有庆华、广汇、新疆美克等民营企业;还有香港明基、泰国正大等外资企业——所有制结构完整齐备。现在,几乎所有拥有新疆煤炭资源的企业都宣称将在当地投资煤化工项目,从事煤制气、甲烷、甲醇、二甲醚或者煤变油的业务。新疆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显现。

据了解,2015年准东盆地将建成亿吨级产煤、千万吨级煤化工和千万千瓦级煤电的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近3000亿元。

基于新疆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国家将支持新疆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将成为下一步国家扶持新疆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对于煤制油领域,将提出“适时建设煤制油示范工程”,而对于煤制醇醚燃料等煤制燃料等热点领域,规划拟定为“稳步发展”。对于煤层气领域,国家拟规划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拟建设两到三个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示范工程。

新疆煤层气发展恰逢其时

近年来,自治区重视和全力支持煤层气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资源丰富煤层气 企业蜂拥入疆

新疆煤层气资源异常丰富,勘测资源储量约为9.5万立方米,占目前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26%。2010年将新增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400亿立方米,并且产量将会达到4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煤层气发电装机容量已达48.4万千瓦。7月1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就开发新疆吐哈盆地沙尔湖区块的煤层气资源达成合作意向。5月31日,投资2.8亿元的全疆第一个瓦斯发电上网项目阜康市33兆瓦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开工。

据中国化工网资讯中心分析师李倩介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环能国际、准油股份在内的16家国内外企业已经参与到新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之中,预计三年内产能达6千万~2亿立方米。在国家“十二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着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前提之下,煤层气俨然成为能源企业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问题尚待解决 发展更需前行

虽然入疆资本规模巨大,但直到现在真正落地投产的仍然只是少数。新疆较为落后的基础条件仍是一块阻路石。煤田地质条件复杂造成煤层气抽采技术难度大、单井产量低。依照我国现行技术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煤层气资源的开采,科研力量欠缺。配套管网基础设施薄弱,使得生产区域与市场脱节,导致市场需求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煤层气权矿权的重叠问题也影响煤层气的抽采利用。这不单单是新疆煤层气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样制约着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发展。

尽管如此,新疆的煤层气开发和利用仍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国家现已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中央财政按0.2元/方煤层气(折纯)标准进行补贴;从事煤层气勘查开采的企业,2020年前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减免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对地面抽采煤层气暂不征收资源税;对煤层气勘探开发作业的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增值税先征后退。

新疆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也在加大研发力度,并且先后在米泉七道湾、阜康泉水沟、托克逊黑山等矿区开展煤层气参数测试。同时,加大对外交流力度,与加拿大特拉维斯特公司在昌吉硫磺沟矿区、与中联煤层气公司在吐鲁番艾丁湖矿区、与中石油在昌吉呼图壁和五彩湾地区合作开展煤层气勘查和抽排工作。

哈密地区煤炭开发揭开新篇章

从遍地开花到集约化开发,从单纯售煤到煤电、煤化工并举,哈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哈密号称新疆“东大门”,可喜的是,这扇“门”里藏的除了哈密瓜、大枣,还有储量惊人的煤炭以及其他各种矿产资源。资料表明,哈密地区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12.5%,已探明储量420亿吨,号称世界十大煤田之一。

资源再丰富也不能瞎折腾。历史上哈密地区煤炭企业最多时达60多家,除了国有三道岭煤矿以外,大多数属于小煤窑,开采规模从几千吨到上万吨不等,开采方法也十分落后,井下安全没保障、煤炭回采率偏低,资源严重浪费。“十五”期间,哈密地区关闭了40多家小煤矿,终结了煤炭资源开采无序局面。进入“十一五”,随着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乌鲁木齐至哈密以及哈密至甘肃安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相继开工,哈密煤炭外运以及煤电东送的通道相继打开,哈密煤炭开发掀开了崭新篇章。

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有30多家大型涉煤企业进驻哈密,其中16家已经取得勘探权并获得资源配置。捷足先登的哈密鲁能煤电化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动工,一期投资41亿元,包括1000万吨煤炭、2×30万千瓦煤电两大内容。目前主井已掘进1000多米,接近煤层。

地处伊吾县淖毛湖的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投入67.5亿元,建成后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截至5月初已完成50亿元投资,预计10月试车。与该项目配套的还有一座300万吨规模的露天煤矿和一座90万吨的井工矿。银鑫矿业120万吨煤矿主井也已见煤,年内投产。该企业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一家过百万吨的井工煤矿。

尽管已有上述重点项目,哈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势头依然十分强劲。“今年要开工的煤炭项目大南湖有三家,烟墩也有三家„„中煤、重煤、国投三家企业煤炭设计产能都超过1000万吨。”

电网电力 国家电网将加大新疆电网建设投入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电网发展既要满足疆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需要,又要服务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开发,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和疆电外送。 “十一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新疆电网发展,不断加大新疆电网投资力度,先后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2座、线路3700公里,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19座、线路7000公里。新疆电网连续实现了3个跨越,2006年8月实现了全疆110千伏联网;2007年11月实现了全疆220千伏联网,结束了长期分散供电的格局,极大地提升了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2008年6月凤凰至乌北郊新疆首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送电,2010年1月8日,750千伏乌北郊-吐鲁番-哈密输电工程,历时9个多月的建设,全线贯通并一次送电成功,被誉为“新疆电网建设的新奇迹”。预计“十一五”期间,新疆电网投资超过270亿元,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近年来,新疆电网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新疆地域广,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距离长,负荷分散,不能满足各地区间电力交换,大型火电、水电、风电基地开发的需要;二是资源分布不均,火电机组小,径流式水电机组调节能力差,南疆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缺电形势严重。

5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新疆电力工作座谈会,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提出,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煤炭、煤电、煤化工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电网的投资力度,加快新疆75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建成围绕天山山脉东、西段的两个750千伏环网,并以环网为依托构建疆内750千伏主网架,适时向南疆三地州进一步延伸至喀什地区,向北延伸至阿勒泰。加快新疆哈密-甘肃永登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年底实现新疆电网和西北电网联网。完善补强220千伏及以下各级电网。紧紧围绕民生和新疆稳定工作大局,优先调配人力和物资加快南疆三地州和边境偏远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疆无电地区计划投资41.7亿元,完成25.16万户、103.2万人的通电任务,其中通过电网最大限度的延伸,完成15.06万户、63.6万人通电任务;通过太阳能、风光互补等可再生能源供电方式完成10.1万户、39.6万人的通电任务。到“十二五”末全部实现无电人口通电。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援疆力度,利用国网系统优质资源开展人才帮扶和培训工作。

新疆电网“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是,加快新疆750千伏主网架建设,加快城乡配电网改造,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快无电地区送电工程步伐,提高电网供电能力,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用电需要;实施“疆电外送”战略,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满足能源基地高效开发和电力大规模外送需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支撑清洁能源开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另从新疆电力公司获悉:6月3日下午,新疆电力公司与哈密地区签订“十二五”电网发展协议。“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力将投资43.9亿元用于哈密电网建设。建设750千伏风电配套送出工程及疆电外送等输变电工程,提高疆电外送能力;建设220千伏电源配套送出工程等11项输变电工程。

新疆电力投资120亿元打造南疆三地州电网

6月6日,新疆电力公司在喀什召开南疆三地州电网建设座谈会,决定投资120亿元加快南疆三地州电网建设,力争到2012年彻底解决南疆三地州用电短缺的困难,努力做到全疆同网同价。

南疆三地州电网处于新疆电网末端,多年来存在时段性、季节性缺电。 2009年南疆三地州电网全网最大负荷达740兆瓦,而电源总装机容量仅为621.5兆瓦。随着南疆三地州负荷增长迅猛,高峰时段限电达110兆瓦。

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疆电力公司决定投资120亿元,进一步加快南疆三地州电网建设步伐,全力配合下坂地、波波娜、前海等电源项目建设,确保年内能够全容量并网发电。加快推进阿克苏—金鹿Ⅱ回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新疆主电网向南疆三地州的输电能力。今明两年还计划建设喀什—疏附、疏附—英吉沙—莎车、莎车—玉龙Ⅱ回等一批220千伏输电线路,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形成覆盖喀什、克州、兵团农三师的Ⅱ回220千伏大环网,建成覆盖和田地区和兵团农十四师的220千伏Ⅱ回电网结构。

在配网建设方面,将进一步补强完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增加110千伏变电站布点。“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85座,新建改造35千伏线路2675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6121公里,新建改造低压线路7257公里。同时,结合南疆三地州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农牧民安居和搬迁定居工程建设规划,最大限度采用电网延伸、风电、太阳能和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解决供电方式,到2015年基本解决南疆17.3万户、64万无电人口的日常生活用电。

据悉,今年随着下坂地、波波娜水电站和前海火电站的并网发电以及配套输变电工程投产,南疆三地州在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可以实现不限电。 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在即助力地区能源外送

由于新疆电网一直未与六大电网之一的西北电网联网,作为西电东送的电源输出区域,新疆丰富的煤炭、风电和太阳能资源无法就地大规模转化进行发电,因为外送通道建设滞后,无法实现电力东送,发的电只能在当地消化。这对于地处内陆、GDP多依赖自然资源的新疆一直比较尴尬。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已经被确定要建设成为能源和新能源基地。西部光伏电站和西部风电基地项目已建设在即。由此,“疆电东送”所必须的电网建设显得格外重要起来。今年7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以规模化开发利用新疆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为重点,推进新疆750千伏主网架建设,实现新疆与西北联网。

据新疆电力公司预测,到2015年末,全疆电力装机规模将由2009年底的1280万千瓦快速增长至6000万千瓦。而内用只能消纳3400万千瓦,另有2600万千瓦需要解决外送出路。

目前,新疆哈密至甘肃永登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入攻坚阶段,10月底将实现新疆电网和西北主电网联网,届时,覆盖西北五省(区)的“电网高速公路”——750千伏统一电网初步建成,新疆富集的能源资源将可转化成电力通过750千伏西北电网联网外送出口送入内地。参与全国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发电与用电发展不平衡,华中、华北、华东及南方等地区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快而负荷高度集中,但电源建设不足,而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电、水电和风能,但负荷增长缓慢,电力外送受阻,因此就需要迫切打通大功率远距离传输的通道。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实现联网,对于开发新疆能源资源,促进新疆丰富的煤炭、水力、风力资源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实现“疆电东送”,使新疆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推动新疆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与甘肃河西走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配合,实现西北地区的水、火、风电“打捆”东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是,由于西北电网所在区域仍为电力富余地区,无法大量消纳新疆外送电量;西北电网联网外送出口少(2011年西北“网对网”外送主要从河南灵宝、陕西宝鸡及宁夏银川东直流线路送出;而到2020年,西北电网联网外送出口将达13个),输电能力有限,有电送不出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鉴于此,国家电网初步计划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将新疆富余电量输送到东部用电高负荷区。 据国家电网公司新疆电力公司介绍,除哈密-甘肃安西这条在建通道外,按“疆电东送”最新规划草案,“十二五”期间将在新疆开工建设另外两条特高压电网线路。一条是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线路,计划2012年建成;另一条是规划2015年建成的准东至重庆的±800千伏线路。按一条线路最大输送能力750万千瓦计,到2015年,疆电东送最大输送能力将达1800万千瓦。 另“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成三条通往华东、华中和西南的特高压线路,分别是:哈密至山东的±800千伏线路;准东至江西的±1000千伏线路,输电能力950万千瓦;伊犁至四川的±1000千伏线路。这样,“十三五”末新疆对外输电能力最高将达4450万千瓦。

其中,哈密至河南、哈密至山东两条直高压线路,同时也是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外送通道。2010年以来新疆13个风电场已先后接入主电网,全面打造低碳经济。 油气资源

加快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动石油石化产业发展

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呈极不均衡态势,从地区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三个大区,其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00.25亿吨、47.87亿吨和29.27亿吨,合计177.39亿吨,占全国可采资源量的83.7%。

据2008年8月18日国土资源部数据,作为我国油气资源领域评价范围最广、涉及矿种最多的资源国情调查,经过4年努力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勘探处于早期;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折合成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可回收页岩油120亿吨;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可采资源量23亿吨。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储量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石油产量可以保持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25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二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油页岩和煤层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可以对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形成重要的补充。 新疆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的西部通道,加快西部油气战略通道的布局和保障其平安畅通,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事关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新疆是全国13%原油产量和29%天然气产量的来源地。新疆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全国第三次资源评价, 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及吐哈三大盆地石油预测资源量为209.22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量为10.85万亿立方米,在全国陆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0%和34%,被中外地质家称为21世纪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

资料显示,2009年,新疆原油产量2518万吨、天然气246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13.3%和29.6%。原油产量居全国第

三、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油气当量达4700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原油加工能力2370万吨,实际原油加工1825万吨,居全国第七。

预计到2010年,新疆油气产能将达6000万吨,到2020年产能将达到1亿吨油气当量。2010年,各石化企业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2400万吨,年计划加工原油2133万吨。

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结果,在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及吐哈三大盆地中,准噶尔盆地石油总资源量86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2.1万亿立方米,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24.4%和8.5%,仍处在勘探青壮年期;塔里木盆地石油总资源量石油80.62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10万亿立方米,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12%和11%,仍处于早期勘探阶段;吐哈盆地石油总资源量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在3650亿立方米,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16.7%和21.4%。从2011年到2020年,中石油将投资 3000亿元加强在新疆地区的塔里木油田、准噶尔油田及吐哈油田的开发,几乎等于前30年在疆投入的总和。

在过去近30年间,中石油已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在新疆地区发展油气业务,形成了原油1800万吨/年、天然气230亿立方米/年,原油加工2000万吨/年和乙烯1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目前集团公司在疆石油石化企业共有11家,业务范围覆盖上中下游各个领域,年营业收入、利润均占集团公司的1/5以上。日前,中石油在新疆矿权区内拥有石油资源量15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7.6万亿立方米,占据中石油国内能源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09年底,中石油在新疆已探明石油地质资源储量29.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万亿立方米。数据显示,目前,中石油在新疆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7.92%,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35.36%。 未来10年中石油将加快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步伐,把新疆建成中国最大的油气储备基地、重要的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和引进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战略通道。

按此规划,中石油将全面加大新疆油气开发,到2015年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左右,2020年达到6000万吨以上并力争稳产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稳步推进炼化重点项目建设,组织运营好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阿克苏大化肥项目,组织好乌石化炼油扩能改造,继续完善新疆成品油销售网络,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确保新疆地区油品稳定供应,计划到2020年,炼油能力达到3050万吨,生产乙烯122万吨,建成国内大型特色炼油化工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产值突破1000亿元;进一步提升西部石油储备能力,建设独山子等6个石油储备库群,力争2015年在新疆的石油储备能力达到1500万立方米,形成西部重要石油储备基地;以西部钻探、东方物探为主,建成服务新疆、辐射中亚的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同时加快建设西部战略通道,2020年,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天然气管线,中哈原油管道一线、二线等原油管线全部投产后,跨国管道年进口油气输送能力将达到亿吨。

7月14日,中石油在库尔勒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中国陆上单套装置生产能力最大的现代化化肥装置取——中石油塔里木大化肥项目竣工投产。 7月19日,在乌鲁木齐总投资37亿元的世界单系列规模最大的百万吨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竣工试车。 国内另一石油巨头——中石化在2010年初也表示,将投资百亿元建设其在新疆的塔河油田。塔河油田是中国石化旗下的第二大油田,作为当前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油田之一,2009年塔河油田全年生产原油660万吨、天然气13.45亿立方米。2010年力争成为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在中长期规划中,到2015年塔河油田油气当量要达到1500万吨,其中原油1000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到2020年,塔河油田油气当量达到2000~2500万吨,其中原油1500万吨,天然气50~100万吨。

另外,“十二五”期间,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逐步配套完善伊犁、博乐和哈密等地区天然气供气支线管网建设,支持沿线经济发展。规划在未来3年内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新疆新建300座加油站和4座油库,使其储运设施与经营网点布局更加完善合理,

随着新疆油气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民营企业也将投入百亿元介入新疆油气资源开发。

新疆民营企业广汇集团、美克集团从2004年开始就已介入天然气化工项目。广汇股份目前已控股多家能源企业,拥有丰富的煤气油等资源,已探明资源包括煤炭116亿吨,原油1亿吨,天然气128亿方。

塔里木油田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天然气储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天然气资源量达10万亿立方米左右。至今已经发现和开发了克拉、和田河、英买力等11个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已超过1.14万亿立方米,成为了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现在塔里木油田日外输气能力达5000万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可确保西气东输年输200亿立方米天然气,稳定供气30年以上。

目前,塔里木油田正在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把勘探开发重点放在库车、塔北、塔中、塔西南4个天然气富集区,预计到2020年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年产量达400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全国天然气产量的一半。

过去的20年间,塔里木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18亿吨、天然气10000亿立方米,累计油气当量30亿吨,具备了建设4000万吨级大油气田的条件。 塔里木油田油气发展规划提出,再过10年,塔里木油田预计新增天然气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15000亿立方米,石油新增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10亿吨。到2018年,塔里木油田的原油产量将达到8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400亿立方米,油田油气当量将实现4000万吨。

第7篇: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大全)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努力开创海北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海北镇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3月16日) 海北镇党委书记 宋连云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海北镇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镇“十二五”开局之年和迎接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全面总结我镇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海北镇第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海北新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海北镇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富民强镇、改善民生”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应对危机,开拓进取,形成了务实高效、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圆满完成了海北镇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凝心聚力、快速发展的五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18亿元,年均增长19%;人均生产总值达4.56万元,比2005

年增长1.1倍,超过全省人均水平的1.6倍。全社会总产值完成28.16亿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52元,年均增长14.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

——过去五年,是优化结构、协调并进的五年,产业优势更加突显

五年来,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奋力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发挥龙头作用,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扩基地、增效益,重点发展棉花、畜牧两大产业,依托腾龙畜禽和旺地种业公司以及永兴种植合作社,带动肉鸡养殖780万只、优质棉花5万亩、优质水稻1万亩,建成国家活猪储备基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年均增长14%。农业产业化迈入坚实一步。发展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3%,跃居全市上游;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攀升,土地流转率达到23%,规模流转率达到92.2%,位居唐山前列。

建成了省级自行车工业园区和国家级散热器产业基地。自行车园区入住企业52家,自行车车圈、衣架等产品上亿套,自行车行业在中国北方的龙头地位稳步提升。“中国散热器科技产业化基地”正式挂牌。以大通公司为龙头,促进新型散热器集群化、规范化生产。现有各类散热器生产企业76家,现已具备12大类,860多个品种的生产规模,年产能突破500万组。在产品研发、科学管理、自主创新、品牌培育、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成为全国散热器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钢木休闲家具、体育用品和炊具配件成为外向型经济的主导,来源和翔宇公司主要产品畅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金帝达公司成为LG、三星等韩国知名企业的主要零配件供应商。烁宝焊机跨入全国行业十强。

2010年全镇工业企业达到212家,实现总产值20.65亿元,年均增幅10.8%;创利税8.24亿元,年均增长18.6%,支付劳动者报酬1.5亿元,从业人员7465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

家,实现总产值13.8亿元,销售收入12.32亿元,创利税1.8亿元,出口创汇4195万美元。精心打造“一心一轴”发展格局,加快商贸、餐饮、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到2010年底,我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15户,从业人员达到3600人,实现经济总收入4.57亿元,年均增长14%。

——过去五年,是加大投入、提升内涵的五年,科学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五年来,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3亿元,开发工业新产品53个,获国家专利15项,其中5项通过欧盟标准。成功研发出镁合金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镁合金材料在自行车、医疗器械、警用器材等应用领域的空白,均已投入批量生产,实现了由“海北制造”向“海北创造”的跨越。亨利公司发展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型企业,“自行车镁合金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列入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大通”商标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成为“中国散热器十大畅销品牌”,产品进入奥运场馆。唐王电焊机获河北省名牌产品,诺尔尼诺采暖散热器获河北省优质产品,“鼎功”、“唐王”和大通轮辋、支架图形商标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

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两个,获得两个农畜产品注册商标。“腾龙”肉鸡飞上奥运餐桌,永兴种植合作社的“古海贡”精制米获得“2010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金奖”。良种覆盖率达到98%,模式化栽培率达到80%,标准化养殖率达到9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机械化率达到70%;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达到65%以上。

“4+2”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官产学研金介协作发展模式被列入全市60个科学发展模式之中,予以大力推广。农村安全饮水模式,被列为全区科学发展6个示范模式之一,走在了全市前列。腾龙生态农业科技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唐山市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过去五年,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五年,社会事业协

调推进

五年来,镇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投入最多,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明显。立足海北实际,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海北镇总体规划》和《海北镇村庄建设规划》。基本完成慧海佳苑商住楼工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居民150余户。建成镇卫生院综合楼1栋;购物广场3家。完成镇区中心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22万伏变电站、天然气管道和两条高速公路等三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全镇跨跃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投资7300万元,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新民居建设,完成了10个市级文明生态村、两个省级新民居试点村和1个科学发展示范村的创建任务。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硬化乡村公路22.6公里,村内街道17.6公里,改善了镇区交通环境;开展绿化攻坚行动,植树23万株。完成“五改一建”2043户,建成16个村的村民中心和4个村村民健身广场工程;建设中心小学教学楼两栋。大力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治理,清运垃圾13000方,建设公厕、垃圾池等环卫设施170处,修建排污渠道6500米。全部完成人饮解困和安全饮水工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镇直环卫队、农村保洁员和长效管理机制从无到有,形成了有人管事,靠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完成人饮安全工程;街街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户户通有线电视。小海北村还率先实现了排污管道户户通。

投资1700万元,完成岭头等8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四扬总排干和联络排干清淤工程,

三、

四、六扬水站大修工程。清淤干渠12条、改造危桥4座;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惠民政策有效落实。积极落实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综合补贴政策,累计发放粮食及粮种补贴1834.09万元,一事一议奖补资金347.3万元,家电汽车下乡补贴361.58万元;发放计生政策性奖

补资金152.6万元;发放政策性贷款5600万元;发放救灾解困资金60.2万元,救灾粮34.6万斤,优抚费127.8万元,低保和医疗救助金222.4万元,惠及2178户,5115人。城镇非从业居民开始享受医保和老保待遇;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正式运行。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改季度普查为双月普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出台了管理和考核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因村施策;正式启动计划生育服务站,实施四项手术385例。2010年人口出生率8.72‰,比区下达的指标降低2.2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88‰;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治理行动,计生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顺利通过唐山市半年和全年的考核评估。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名海北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第二中学获得“唐山市外来农民工子女无阻力入学先进单位”。马聪、张庄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的落成,进一步改善了教学环境;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建设标准化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级诊所55个,培养合格村医67人。

“健康芦台、幸福人民”行动深入人心,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开始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全镇居民饮用水逐年检测,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由73%提高到96%,政府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120元,最高支付标准由1万元增加到5万元。累计报销医药费512万元,受益患者8114人。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秧歌会演、书法比赛有声有色;全民运动会、老人娱乐中心好戏连台,海北镇连续两年取得全区运动会前三名的好成绩。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50%,电子商务进入普通百姓生活。

武装、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工作积极创新,成效明显。 ——过去五年,是标本兼治、和谐发展的五年,农村稳定

局面进一步巩固

五年来,通过“制度、措施、执行”三上位,实现了“教育、预防、查处”三到位。“平安海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新“人民、行政、司法”三种调解手段,提高镇村干部驾驭全局、掌控复杂局面、调处各类纠纷的能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奥运安保和国庆60周年安保任务。

平稳解决了高速公路占地和线外补偿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了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为群众争得了最大利益。成功破解了粮食直补发放过程中引发的利益分配难题。发扬敢于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的作风,帮助各村成功化解了环境治理、违法占地、计划生育、费用收缴等方面出现的多例棘手问题。先后查处了岭头、马聪等村12宗违法占地案件,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和违法取土卖土的不良势头。妥善解决了积累一年半之久的马聪超高建房问题。解决了于辛村村内多年排水不畅、交通不便等问题;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清除了堆积多年的杂物和临建,保障了蓟海公路拓宽工程顺利完工。

处理信访案件24件,调处各类纠纷2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7%。没有出现集体进京赴省到市到区上访事件。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有效预防了校园安全事故。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接收8人,无一例重新犯罪。此外,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查各类隐患,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

五年来,分别被评为芦台经济开发区“奥运安保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唐山市“信访先进单位”、“诚信平安先进单位”。

——过去五年,是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的五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五年来,镇党委有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涌现了一大批谋发展、促和谐、强服务、讲奉献、保稳定的先进典型。海北镇由原来的市级39个重点镇之一的三档重点镇进升为一档重点镇,被省自行车行业协会命名为河北省自行车产业名镇;先后有10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两委换届工作,优化了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新建非公企业党支部8个,全镇新发展党员198名,转正164名,党员总数达到911名。先后有23个支部被区党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33名同志被区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于克儒等3人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结合全镇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三日一网”、“党徽在岗位闪光”和“争做五个模范”活动;认真开展了农村干部年终述职和考核,加强工作监督,推进农村干部正规化、科学化管理;农村干部“三培养”机制逐步落实;非公企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活动增活力,保持企业支部的先进性。镇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了“快节奏办事、高质量服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廉政准则》、遵守公开述廉、诺廉、评廉制度,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完善了村民监督机制,强化“三资”运行和重大事项的监督,开展了农村“三资”审计工作;镇村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积极开展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抓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提高透明度。班子成员模范履职,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的精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高标准,严要求,敢于创新,勇于超越,奋力推动全镇工作争先进位。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

是英明正确的,区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是积极有效的。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集聚着海北镇历任党政领导班子的智慧和力量,凝结着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充分展示了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与我们同舟共济、合力创业的良好氛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海北镇第三届委员会,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北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可贵。五年的实践昭示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团结创新,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镇域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制约较大,经济总量还比较小;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农业结构调整缺乏亮点;没有镇级财政,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投入到社会事务方面的精力较多,抓经济发展的精力不足;镇村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执政能力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后的五年,是我们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将处于沿海经济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河北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芦台经济开发区是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战略的重要一点,被确定为唐津两市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的“承接区”,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海北镇做为点中之重点,必将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崛起中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将是海北镇跨跃发展的的重要阶段。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视海北,牢固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勇挑海北加快发展的重担,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海北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全面落实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环境靓镇、和谐立镇”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心、三区、三轴“的空间布局,建设“以自行车、散热器等金属制品和镁合金制品等高新技术研发为特色的工贸型城镇”为目标,实施“十大项目”,打造“四大基地”(一个现代农业基地和三个工业基地)。自加压力,争先进位,把海北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整洁,社会稳定,和谐有序的唐山西部重镇。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是:

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34亿元,比2010年增加30.16亿元,年均递增28.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9亿元,年均递增20%;第二产业完成31.18亿元,年均递增30%;第三产业完成8.17亿元,年均递增26%。

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5亿元,年均递增30%。 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0元,年均递增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2.5亿元,年均2.5亿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内。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全部建成文明生态村。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 围绕科技增收、规模增收、生态增收、产业化增收和休闲增收,抓好基地建设。一是建设优质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效种植基地。依托省农科院和河北凤凰种业、北京中良种业、山东宇航种业等知名龙头企业,建设优质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建设高效种植基地2.5万亩。推广菜粮棉复种和稻田养殖高效生产模式。二是发展林下经济2000亩。三是扩建标准化规模饲养场。依托腾龙公司建设存栏10万只的标准化规模肉鸡饲养场6座,标准化万头猪场2座。四是建设滨海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依托交通优势,搞好项目规划和设计,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发展采摘、垂钓、野炊、植纪念树、体验农作、住农家院等休闲农业。

围绕基地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一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林下经济和农机服务,积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增强引领和带动能力。二要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争取完成第四扬水站改建和七里海中心排河清淤工程。三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要深入实施农民大培训工程,努力提高现代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五要扩大土地流转,引导规模经营,促进基地建设。

(二)强力推进项目和基地建设,加快工业强镇步伐 依托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在做大做强原有骨干企业的基础上,不断谋划市场广、产值高和节能环保的新项目,形成以自行车、散热器、焊机、运动器材、电机、铝无缝管、镁合金产品、农产品加工及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产业新格局。打造自行车、散热器、镁合金制品三大工业基地。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工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和标

准化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亨利、亨通、大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配套协作水平,推进自行车产业进档升级,打造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大通”国内驰名商标的名牌效应,从园区建设入手,建设和发展好“中国散热器科技产业化基地”,积极打造国际名牌。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立品牌,实现由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和名牌的转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集聚创新资源,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品质。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亨利工业园、中小企业园区、散热器园区、天然气、运动器材、铝无缝管挤压、机器人集成、家俱生产、饲料加工、畜禽屠宰等十大工业项目。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占领新高地。扩大镁合金自行车件、医疗器械、警用器材和动车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努力打造国家级镁合金产业基地。此外,围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四是加大招商力度。打造全方位招商新格局。建立政府网站,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推介园区;建立招商信息网络筛选处理机制,形成全方位招商信息网络。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策划招商活动,拓宽引资渠道。

(三)以镇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逐步实施镇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硬化、绿化、美化国道两侧环境;扩建镇直

1、2号桥;改造镇直内部道路环境;改善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中心广场;迁建政府办公楼;完成小海北新民居建设工程。

二是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以省级示范村和市级重点村建设为重点,因村制宜,逐年推进。着力抓好新民居和配套设施

建设,全部完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

三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镇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要在增强环境意识、提高治理标准、狠抓重点部位和落实长效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农村环境的根本好转。

四是做优三产,增强城镇功能。在规范发展路边经济的基础上,集中发展镇区经济,建设海北商贸中心,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依托承塘高速和112快速路穿越本镇的优势,发展物流仓储和综合服务业。

(四)更加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持之以恒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管理,强化村民自治,加大村级治理力度,实现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新格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村达到16个以上,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金兑现率100%。

二是推进“健康芦台,幸福人民”行动向纵深发展。创造有序的健康环境,营造浓厚的健康氛围,开展有益的健康活动。实现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健康体检常态化、文体活动经常化。以“村民中心”为载体,使之真正成为村民参政议政、学法懂法、学科学用科学和娱乐健身的场所。到2015年,20个村全部建成健身广场,村村建有特色文艺队伍,村村建有1000册以上的图书室。全面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推行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新农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我镇九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

三要认真做好民政工作。做好低保户动态管理,积极落实低保政策,逐步提高低保水平。落实好优抚政策,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按时足额发放各种抚恤金、补助金。认真完成好上级布置的救灾和扶贫捐赠工作,积极做好本镇防灾、减灾和突发性灾害自救工作。切实做好五保敬老工作,妥善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扎实开展“想民、为民、爱民、助民”活动,千方百计地解

决各类民政对象的实际困难。

(五)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推进依法治镇、以德治镇进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维稳机制。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引导党员群众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方面的关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有效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更好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积极倡导家庭教育、企业教育和机关教育,树立孝亲尊师的样板,正己化人,以德治镇。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和“念古文、学古人”活动。使全镇干部、党员和群众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为构建文明和谐海北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创新民主工作机制,实现尊重群众意愿与体现党的意志的有机结合。正确引导,深化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先进农村党支部连选连任的比重。进一步完善《村级工作议事规则》,将党员会议纳入村级民主决策程序之中,实行两委会议协商、党员会议讨论、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的民主决策模式。充分体现党的领导,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在公开栏公开和会议公开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告书》入户公开,保障村民知情权。加强农村财务清理审计工作,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从源头控制不稳定问题的发生。认真搞好人大换届工作。指导各村完成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努力提高选举质量,确保素质高、能力强、威望高的优秀人才当选。

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开展依法治理。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推进“六五”普法进程。围绕土地管理、计划生育等与本镇农民密切相关的内容,深入开展“法律进农家”和“创建平安海北、构

建和谐海北”活动。安全文明村达到100%。

四是增强预见性,强化信访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疏导和化解苗头性群体矛盾,避免发生影响全局稳定的事件;坚持依法治访,杜绝集体进京赴省访,其它信访案件不超过市定指标,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防止出现因矛盾激化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五是加强防控,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及刑事犯罪,对本地突出的治安问题和重点部位进行专项治理,积极预防和控制灾害事故和生产伤亡事故,实现“三无”乡镇,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生产伤亡事故均实现“零”指标。特别要加强土地管理,坚决制止无证取土和乱占土地行为,要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依法严管。

三、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永葆党的先进性

实现新跨跃,建设新海北,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在提高党组织创新能力和提升党员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努力“创建学习型党委、争当学习型干部”。要制定《创建学习型党委建设规划》、《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规范》,丰富学习内容,既要学政治,又要学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学习内容购置必要的图书,建设图书室和阅览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健全学习研讨、考勤、考评、奖惩、问责等制度,把党委议学、个人述学、群众评学与组织考学相结合,定硬措施,学真东西,长真本领。各基层支部也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与本职工作密切结合,丰富学习内容。着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农村实际,安排流动课堂,落实党委成员巡回授课计划。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二是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实行“大办制”和“一室多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增强行政效能。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强化乡镇履行服务职责的能力。

三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非公企业这一领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非公企业党支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因此,必须加强非公企业党支部的建设。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要勇于负责,敢于攻坚,一抓到底。要善于解决影响和制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将难点变成亮点。五年内,要争取再发展8个非公企业党支部。

四是深入开展特色争创活动。普遍开展“三日一网”、“党徽在岗位闪光”、“争当五个模范”和“党员一助一”活动。机关党支部要走在全镇的前列,高效率办公、高质量服务,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围绕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送温暖”等活动;农村党支部要积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做守法公民和维护农村稳定,深入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让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带头晚婚晚育,成为计划生育的楷模;及时化解村民内部矛盾,成为维护农村稳定的典范。企业支部要围绕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低能耗等目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创新和先进操作法”等活动,设立“研发标兵”“品质标兵”和“突出贡献奖”,建立党员争先进位的评比表彰机制,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五联共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助一臂之力。

要从严把关,高标准要求,加强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要在全区普遍达到上游水平。区级先进基层党支部要达到30个以上。选树一批建言献策、岗位建功、社会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道德修养和廉洁从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用崇高的思想来武装党员干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

制和工作机制,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党员干部;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正面的廉政典型激励党员干部;用反面的腐败案例警示党员干部。全面构筑坚固的惩防体系,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六是充分发挥镇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要保持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面临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我们更要奋发有为,有那么一股闯劲,有那么一股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坚定信心,迎接困难和挑战,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勇于担当,始终保持工作的激情和锐气,奋力推动海北发展上水平。

二要强化争先进位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就是责任感,就是敬业和拼搏精神,能否实现争先进位,是一个党组织、一名党员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重要体现。海北镇与同类规模的乡镇比较,发展速度和质量还有很大差距。争先进位等不起、慢不得,必须加快节奏、立说立行。要大兴“比、学、赶、帮、超”之风,比先进、超先进、当先进,努力争当旗帜中的旗帜,标杆中的标杆,榜样中的榜样。

三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海北镇永恒的第一要务,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不能懈怠。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全民招商氛围。以项目建设促转变、促调整、促发展。必须优化发展环境,各党支部都要担当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任,在水、电、路、地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

四要坚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创新的力度直接决定海北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全镇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改革创新上来,形成一种主动创新、带头创新、推动创新的浓厚氛围。只要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

五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作为首要职责。畅通民意渠道,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切实增进党群、干群感情和血肉联系。

六要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空谈误民,实干兴镇。镇村建设,既不能盲目攀比、搞负债工程,也不能畏缩不前、无所事事。要迎难而上,积极创造条件,出实招、干实事,计划一项,干成一项。镇党政领导班子要在包村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上门三包”制度,实行“包村、包企、包贫困户”,切实为联包对象排忧解难。各基层支部干部也要发挥好帮带作用,明确对象,抓好落实。

七要形成团结干事的强大合力。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全镇上下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奋进、开拓前进的局面。面对海北镇今后五年繁重的任务、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竞争形势,我们更要顾大局、讲团结。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个中心来谋划工作、部署任务、制定措施。坚持个人服从集体、部门服从全局,相互支持、协同作战。以镇领导班子的团结、镇村干部队伍的团结和各部门的团结,促成全镇上下的大团结,使各种发展要素得以调动、各种有利资源得以活跃、各种积极力量得以汇聚。镇村干部都要做讲团结的模范,胸怀全局、善于包容、真诚沟通,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上。努力营造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站在实现海北新跨跃的起点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精神振奋。我们要把海北建成唐山西部重镇,需要后来居上的志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崇尚实干的正气。我坚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奋发有为,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生机无限,海北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绚丽辉煌!

上一篇: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下一篇:直通车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