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旅游资源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对旅游小镇背景下茶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合游客旅游现状、茶农经营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管理情况,给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增加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一、引言自特色小镇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以来,小镇发展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第一篇:旅游资源论文

整合旅游资源 科学发展新旅游产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城乡经济建设、为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新时期城乡旅游结构、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产业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竞争矛盾的积累等等多种原因,科学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和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城乡旅游经济科学发展建设奠定基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科学发展,值得借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因为土地赔偿问题、房屋拆迁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发展生产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因此,必须整合旅游资源。

2007年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温江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宽松环境。

温江区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和要求,多次调研,科学论证确立了充分结合地域优势和区内的生态优势,以打造生态休闲高端旅游为目标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实施以精品旅游项目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举措,推动温江旅游的升级换代,建设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

温江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与成功引进特色精品旅游大项目密不可分。国色天乡被列为成都市“十一五”期间重大旅游产业项目。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现代市场经济经营理念,成为目前西部甚至全国规模最大、生态园林环境规格高、设施最完备、游乐体验最为激动人心的集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主题公园之一。国色天乡乐园开园以来一直全天运行,园区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周末多达4万余人次。

国色天乡乐园的成功建设,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乐园周边的万春镇农民受益最大,钱包鼓了。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居全区前茅;住房好了,该镇建设了以“花香民居”为主的7个农民安置小区,安置拆迁2000余户6000余人;就业有出路了,国色天乡乐园提供各种旅游接待服务岗位安排就业工作人员3000余人;生活有保障了,该镇在全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养老体系,有2986名失地农民参加了社会保险。

国色天乡项目刺激和拉动了周边服务产业的发展。许多农家乐经营者高兴的说:“我们以前到处揽客,现在经常主动把客人分流部分出去”。2007年上半年园区周边的农家乐接待人数超过了5万人次,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5倍左右。

2007年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温江旅游开创工作新局面。旅游管理机构延伸至镇街,强化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管理与指导,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聘请旅游专家对全区旅游发展产业区域互动等开展经营性专题调查分析研究,及时为全区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优化环境,整顿市场秩序,实行旅游标准化工程,推进旅游品牌建设。

与此同时,温江主要领导干部认真总结前期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效应,将温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明确为:以旅游城建、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运动一体化为主导的休闲游乐型现代旅游产业。按照旅游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科学制定温江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系统的指导和把握温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区域旅游联动,实现差异化发展。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确保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持续稳定,才能为其奠定基础。而要想城乡旅游产业长期持续稳定,又必须进一步调动城乡各种积极因素,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因此,进一步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是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余新文 刘文平 张建民

第二篇: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摘 要]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保护之间呈现出了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赖的关系,旅游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角度,对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辩证关系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旅游发展 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两者是辨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辨证联系中共同改变着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辨证关系

1.相互矛盾关系。(1)旅游的发展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并非一个将非旅游资源的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将潜在旅游资源转变成现实旅游资源的过程,这是一个利用与一定程度上改变事物原貌的过程,同样,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第二,旅游资源在成为旅游产品后,受到严重破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众多游客,也造成对资源的破坏;第三、文化冲击破坏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会导致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都是旅游发展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2)对资源的过度保护妨碍了旅游发展。因已有的开发造成的破坏,问题严重,社会上出现了为“防患于未然”严禁开发的理论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

2.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1)旅游发展需要对资源保护的依赖。首先,保护是开发和发展旅游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这些资源,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要很好地全部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先进行保护是上策。其次,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2)资源保护需要借助旅游业的发展。一般地,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保护和良好利用旅游资源,防止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恶化,笔者有如下几点的思考和建议:

1.转变资源的开发形式。(1)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发展旅游,就应该从粗放型开发的误区走出来,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一要打造精品,突出特色。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应在开发时寻找、发掘和利用有突出特色的旅游资源,使旅游资源开发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迈进,培育旅游精品景区;二要丰富文化,增添内涵。在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景点和景区外延的情况下,以艺术、文学、民俗、建筑、宗教、政治等文化因素为内涵,对原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再开发。(2)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一要科学开发,即坚持生态旅游资源科学开发的原则和思路,做好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二要持续发展,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思路,一是对景区进行功能分区,坚决执行“区内游、区外住”的布局原则,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轻污染的目的;二是加强旅游区(点)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如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立绿色天然屏障,以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2.强化知识经济内涵。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它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目前我国旅游开发的粗放型模式、资源保护手段落后、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等状况,都表明旅游业知识含量较低。因此,强化知识经济是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新时代要求,也是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第一,实行“科技兴旅”战略。“科技兴旅”就是实施科技手段,增进技术的运用,在旅游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过程中对资源造成的破坏。第二,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以此达到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实现知识经济民族化。就是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实现主客一同参与旅游发展与保护的管理。

3.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行政管理制度。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资源保护同一般意义上的资源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形成更具内在联系的法律制度体系。

中国旅游发展资源类型众多,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根据不同属性,分别由建设部、文物局、林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国务院主管部门管理,因此需要这些部门综合协调,相互配合。此外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资源保护经费。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 星 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

[2]林南枝 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2)

[3]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4]韩玉灵:旅游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5]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

[6]徐学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作者:肖思瑜

第三篇: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摘 要:本文对旅游小镇背景下茶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合游客旅游现状、茶农经营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管理情况,给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增加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小镇 茶文化 旅游资源 价值评价

一、引言

自特色小镇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以来,小镇发展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对于当地城镇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文化旅游茶的开发与发展在个别城市中进行分离,并提供相应的保护。因此,特色小镇的出现,必然给茶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视角,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挑战。

二、旅游小镇茶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参与度低

茶与茶博物馆可能是茶文化中最受欢迎的主题。然而许多茶文化旅游景点仅由景观、建筑和其他设施组成,在茶馆里很少有游客。大多数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者、希望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外国游客,都应该来这里扩大他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茶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感官体验。旅游业对茶叶文化的专业和热情的主要关注部分,已成为大、小旅行社对茶叶文化旅游进行规范的一种工具,是促进茶文化的一种工具,其中对外国游客的茶文化影响很强。这种体验是在经济和个人需要的时代访问游客的体验。旅游产品必须积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必须提高旅游者对娱乐、教育、知识、审美等产品的情感需求,使旅游者能够加入,从而获得独特而难忘的体验。因此,在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中,应注意游客参与合作项目的开发。

(二)农户对茶文化的支持不足

大多数茶农仍然为自给自足的农户。这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土地的开发,不重视国家政策的趋势以及当地政府对茶文化开发和推广的舆论。这样的茶文化不利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合理规划,不利于提高茶文化旅游区的整体环境敏感性,不利于茶文化旅游的持续创新。不利于烘焙茶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的发展。

(三)宣传推广能力不强

茶文化宣传站、知识工人和一些有限的工作人员。首先,茶文化依赖于农民生产的茶叶产品,为了使农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影响了茶叶生产成本。二是旅游茶文化创新不足,广告宣传力度不足,提升空间有限。第三,当地的茶文化不利于茶产业的发展和发展,这阻碍了当地茶叶产业的经济发展。

(四)管理作用有限

由于茶叶市场缺乏行政和法律法规,目前茶叶的收入通常较低。目前这种情况下的过度销售为许多不诚实的销售假冒茶叶的卖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销售渠道和空间。很少有消费者知道如何区分茶叶品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外国游客对茶有很大的偏见,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不仅损害了茶农的经济效益和公众的认可,而且也缺乏对茶的地方监管。

(五)茶叶相关产品没有创新,品牌意识薄弱。

茶商对茶叶的认识薄弱,无法引入商标,对观光领域开发的特定产品及时识别形象。茶叶种植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推广他们的产品,也缺乏针对性的营销计划。这对茶叶产品的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阻止了一个集约和最新的品牌战略。

这与人们对茶缺乏认识、对包装缺乏认识、品牌意识和产品创意缺乏良好的关系。同时,茶文化小镇缺乏富有成效的组织,导致茶农产品广告投放不足,营销策划缺乏创意,产品缺乏规模和有效推广。事实上,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的附加值很小,阻碍了农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满足,茶文化旅游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策略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旅游茶文化发展。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水平不被认为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更多的安全措施和扶持政策,为推进茶文化旅游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和保证。这将彻底消除根源的问题,促进茶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

首先,有必要制定有关特色小镇茶文化旅游发展标准的法律法规。因此,《旅游发展标准法》的颁布,有助于小镇旅游发展与休闲的统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国许多文化古迹的景观和遗产。政府将根据项目设计、实施程序、审批方法、过程管理和验收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规则,规范制定休闲农业市场准入政策。根据不同的市场条件,确定旅游容量、空间、资本投资、管理人员、休闲农业项目的范圍,并在这些方面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

第二,必须遵守有关茶叶销售的法律法规。众所周知,许多不诚实的商人破坏了茶文化的声誉和他人的合法经济利益。有必要制定明确、严格的法律规范茶叶市场,确保对纳税人的合法保护和协助,打击非法商人,引导茶叶消费。

(二)促进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对于法律援助和政策推广至关重要。烤茶是中国众多手工艺品之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随着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传统的烤茶技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阻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鼓励他们加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帮助下,我们需要探索文化茶旅游的文化产品,以促进专业创意人员和创意设计团队的培养和发展。从项目规划、市场定位、设计建设、创新学习和管理经验等方面为创新农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创意农业一般采用四种创新方式:文化创意、艺术创意、服务创新、环境创意。创业产业可以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直接或间接协助茶文化的使用。

(三)建立人才培训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人才严重短缺,国家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首先,建立公平开放的农业就业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在国内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是通过内部人员动员起来的,因此他们对发展农业的基础知识不强,农业致富缺乏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第二,建立适当的工资考核制度。鼓励农业推广人员到农村学习,允许农业推广人员加入农业社区,直接将工资与其广告活动、农民满意度和农业投入价值挂钩。这将帮助他们了解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第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拓展农业技术,提高其在茶文化中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专业素质。

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发展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农业推广工作者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开展贸易培训。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特色旅游小镇背景下发展旅游茶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推广工程。这不仅关系到政府、产业、事业单位、农民等方面的利益链,而且各方需要共同协商和具体努力,因此有必要从宏观、预算、准确等方面入手。宏观层面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茶文化发展。中级层面需要推进先进旅游的经验,引入促进茶文化旅游的理念。微观层面应引进软实力方法,促进茶文化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骆王丽. 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基于浙江省龙坞镇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10):143-144.

[2]曾博伟. 旅游小镇:逻辑与方向[J]. 旅游学刊, 2018, v.33;No.262(06):16-18.

[3]付政儒. 从旅游小镇探讨特色小镇的发展[J]. 财经界(学术版), 2018, No.477(09):25-26.

[4]林峰. 特色小镇引领下的"旅游小镇4.0"[J].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7(10).

[5]陈皪. 三亚旅游小镇旅游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7(15):63.

作者:于学勇  陈旭

第四篇:智慧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资源传播浅议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很多的新型产业,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其影响下逐步开始了变革。旅游业的革新则主要表现在以互联网营销为主的智慧旅游上。智慧旅游这个新兴事物在发展和更新上都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更新步调一致。智慧旅游最典型的特点是利用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更是其在计算机帮助下实现的科学管理。然而随着发展,其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我们当下急需解决文化旅游资源有效传播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旅游;文化资源;传播

就智慧旅游自问世以来,大多数研究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都降注意力放在其数字化的转变上,例如精准营销、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景区等方面。尚未有人关注智慧旅游的文化资源传播,也就是说文化资源传播在新时代遇到了瓶颈,因此本文这从这一方面入手,对智慧旅游背景下,文化资源如何有效传播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1文化旅游资源价值

了解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十分有必要,直接关系到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有效性,因此在分析文化旅游资源问题之前,需要了解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做基本了解。我们需要从文化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个方面来了解其价值。

使用价值主要是指客观能带给游客的实际价值,包括能够带给游客感官上的体验。例如游客在旅游时可以对一些文化产生心理认同感,也可以通过景色、文物遗迹等增加审美体验,游客也可以从中获得娱乐体验。文化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只要是通过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评估的,例如维吾尔族的歌舞文化,将其制成邮票和音乐专辑,卖给游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非使用价值则是更加偏向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对人类文化的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非使用价值也和当地的风俗、环境、宗教信仰相挂钩。文化可以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从多个方面不同层次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民族自豪感树立的基础,文化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便是从这个方面来展开的。

2传播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2.1文化旅游资源普通化

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在充分吸引游客注意力的同时,才能显示出其价值,其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其吸引游客的核心。目前很多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都缺少自己的特点。例如广东潍坊的风筝,虽然风筝是其一大特色,但是却缺乏与其它地区风筝的区别,从而无法打造特有的品牌,作为吸引游客的宣传卖点缺乏足够吸引力。再例如重庆的安陶,在当地也是十分著名的,但是相比于景德镇陶瓷,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因此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具备可以吸引游客的独特性,才能在众多文化资源州崭露头角,获得光大游客的青睐。

2.2受众较为单调

旅游资源包括很多种,从根本上来说文化旅游资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受众相较于饮食资源、景观资源来讲较少。很多情况下,只有少数对其十分感兴趣的游客才喜欢关注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傣族的舞蹈,其受众较多,但是傣族传统服饰上的花纹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来讲其受众较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到游客,这与游客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有一定关系。

2.3缺少标准化科学化的引导

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作为工艺品向游客进行出售,不仅可以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在很多景区的售卖点上,传统文化与工艺品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特创新点。很多景区的工艺品都是类似的,仅仅是图案的变幻,例如西安的皮影和开封的菊花,很多售卖者仅将其之城海报来售卖,这样是无法让游客充分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色彩,长此以往下去,便会磨耗掉人们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认同感,而那些真正需要传播和继承的文化资源便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另一方面真正蕴含文化的工艺品由于成本高、难度大而逐渐被同一化的工艺品所取代。例如很多山区类的景点,大都售卖的草帽、石头串成的手链、口哨等,大部分海边售卖的都是贝壳制成的工艺品。政府等相关部门缺乏正确的扶持和引导,致使如今文化旅游资源市场的单调。

3智慧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资源有效传播途径

3.1合理运用现代技术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自媒体、大数据、互联网。智慧旅游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来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传播是当下继续解决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在纷杂的数据和虚拟的网络中,分辩出有效真实的信息,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精准投放。例如可以在选择受众人群时,可以根据网民的画像来筛选掉那些对文化旅游资源不感兴趣的受众,在进行宣传时使用高新技术,例如虚拟现实等。而在现实中,则应该让文化旅游资源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进行传播,用现代技术对之进行加工改造,打破原有人们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刻板印象。例如用过三维技术、全息投影来向游客展示当年的历史故事;用5D游戏的方式来吸引游客,在其中穿插一些文化知识和令人沉醉的景象。总而言之,要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革新,将之与新的时代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帮助其走出正在面对的困境。

3.2利用自媒体等新媒体形式进行传播

以往在进行文化旅游传播时,大都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的方式。而如今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多元化。因此文化资源传播也应该及时更新其传播方式。要深入了解到现代不同群体接触信息的途径,例如年轻人习惯于通过各大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例如短视频APP、微博、小红书等。中年人倾向于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来获取信息,老年人则是通过电视广告来获得相关咨询的。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展开多方位的宣传:与知名的博主进行合作,投放精品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等。充分发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范围大的特点来使旅游资源文化得以传播。

3.3文化产业系统化

文化产业如今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统一规范的引导。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特色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系统化构建。故宫文化便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例子,自从故宫文创出现以来,故宫文化便借一些具有特色形式的商品得以广泛傳播,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观其背后的原因,离不开创意、科学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因此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也都应向此看齐,从文化内涵到商业产品,再到最终的宣传,都要有充满创意,都要有一套体系来进行规范。

4结束语

文化旅游资源这个概念虽然问世不久,但是其已经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脱节,因此急需将其进行革新和赶紧,使之充分和如今的时代相结合起来,以应对时代的变换,是文化资源得以长久地保留传承下去。如今已经有了成功的文化资源品牌成立,我们应该从中认识到其背后运行的机制,想方设法对一些即将消失的、不起眼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包装重塑。同时在提高重视度的基础上,要注重创新的应用,加强与自媒体的结合,实现精准投放,有效传播,从多方面入手,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武静.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背景下贵州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体系构建思考[J].明日风尚,2018(15).

[2]贺旭辉.智慧旅游背景下洛阳牡丹文化节品牌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张斌.茶文化视野下河南省智慧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1).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作者:张兆祥 杨彤卫 刘念

第五篇: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诸暨 310023)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龙坞茶镇为例,通过德尔菲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估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指标,实证发现,龙坞茶镇具有较高的茶文化旅游价值的表现,并针对龙坞镇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旅游资源价值;龙坞茶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91

[

2015年6月,浙江省选中37个小镇作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而龙坞茶镇是浙江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之一,也是唯一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省级特色小镇。政策支持以及茶文化资源丰富是龙坞茶镇发展的优势,但在茶文化旅游氛围的构建、茶文化内涵的拓展、茶文化品牌的建设、茶科技的创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 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茶文化旅游資源通常包含物质与非物质两个方面的资源。有学者提出,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追寻茶及其文化,其最能吸引游客的因素是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笔者运用德尔菲法,通过邮件的方式,咨询了笔者所在学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9位专家,邀请其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相关指标进行打分。经咨询专家后得出的各因子所占权重如表1所示,同时也确立了茶文化旅游资源價值评价指标的赋分。

值得关注的是,价值评价体系中的茶文化资源特征指标,最主要的茶文化资源因素是茶文化的历史价值。笔者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茶文化资源的科研与教育价值,通过抽样调查确定茶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影响力等价值评价指标。

2 龙坞镇茶文化旅游价值综合评估

2.1 实地调查

笔者在实践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茶文化资源价值划分为5个不同层次:Ⅰ级≥8.0;Ⅱ级:7.0~7.9;Ⅲ级:6.0~6.9;Ⅳ级:4.0~5.9;Ⅴ级:<4。其他评价指标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和傅文伟(1993)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赋分。

笔者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过程中,既考虑专家层面的意见,也注重游客层面的感受,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茶文化历史价值等9个指标运用资料搜集、实地访谈调研等方式,获取数据;而其他13个指标通过游客打分获取数据。于2016年11~12月间,历时半个月,在龙坞镇茶园,面对面访问了100位游客,获得有效问卷91份,综合调研结果,见表2。

2.2 数据分析

2.2.1 茶文化特色

早在中唐时期,“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就曾记载了西湖龙井,茶叶历来都是龙坞的主要经济来源。民国《杭县志稿》的记载也有关于龙坞茶叶的描述,龙坞镇种茶、制茶的历史悠久。龙坞镇的龙井生产地保存完好,各处散落有数量众多的茶楼、茶馆、农庄等品茶之所,说明龙坞镇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2.2.2 旅游功能和价值

龙坞镇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侧,其传统旅游发展以茶为核心带动经济发展,包含旅游、民俗、休闲和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2016年以来,龙坞镇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推动龙坞茶镇7大区块的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总体来看,龙坞茶镇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价值、视觉欣赏、保健休闲价值。

2.2.3 相关资源的存在条件

龙坞茶镇有众多历史遗存,包括胡雪岩墓、金莲寺、午潮山、光明寺、黄松生古建筑、上马石、夏同善墓长凳石、章炳洪祖传古建筑、慈母桥、葛衙庄等。龙坞镇内的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山间有午潮井、白龙潭瀑布,郁达夫曾在《龙门山路》中对此有精彩描述。境内金莲禅寺始建于宋代,规模较大,其间名人题额、题联甚多。龙坞镇周围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整体搭配与组合度比较好,但各景点之间相较远,导致其资源的聚集度不太高。

2.2.4 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转塘街道,东经120°02',北纬30°11',海拔37 m。境内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龙坞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宜人,土壤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综合来看,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2014年,龙坞茶镇仅茶农茶叶销售收入就达7 000余万元,旅游人数突破了7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 000多万元。当地政府鼓励、支持开发茶文化旅游,并希望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茶农增收。这些都为龙坞镇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2.2.5 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

地理位置:龙坞茶镇距离宁波、苏州、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比较近,不超过250 km;距离浙江省的杭州主城区、临安、富阳、金华、绍兴、嘉兴和湖州以及安徽省的黄山、宣城等地较近,约在200 km;属于距离中心城市在15 km~249 km,处于区域旅游节点上。龙坞镇交通便捷,离市中心仅为15 km,杭州绕城公路穿镇而过。

可进入交通条件: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西南15 km处,有国家高速公路G25和G56、杭州绕城高速G2501、国道G320以及省道S30等直接通过杭州市境内外,交通可及性较高。

与周边旅游区域的关系:龙坞茶镇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湖景区、灵隐寺景区、宋城景区、西溪湿地、九溪十八涧景点、钱塘江等优势互补,共同组成了杭州山水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客源市场:笔者对游客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来自杭州市的游客占60%以上,来自其他地区绍兴、湖州、苏州、南京、上海、宁波等距离较近的城市较多,仅有少数游客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游客平均年龄32.54岁;游客中女性比例略高;平均月收入在4 726.51元;游客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2.3 结果与讨论

本文对龙坞茶镇进行综合评价时,经过对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数据整理,按照资源对应的等级对22个资源评价的指标赋分,经过权重计算,最后得到龙坞茶镇的综合评价总分为6.145。

茶文化及旅游资源特征得分仅为3.78。虽然龙井茶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龙坞茶镇以及其他一些建筑属于近年来新建的,因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龙坞茶镇的旅游资源类型比较丰富,但特殊度不高,聚集度低,得分為0.088,所以相关资源存在的得分较低。

环境特征总得分为1.095。龙坞茶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龙坞镇的社会治安良好,交通条件较好。由于近两年新建的许多旅游工程尚未完成,一部分配套的旅游设施尚未完成,该项指标得分较低。

旅游开发条件得分为1.27。龙坞茶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良好,且与杭州其他名胜,如山水、湿地、古城、古寺等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其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但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客源市场广泛,游客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客源结构良好。

3 结论与建议

笔者通过对龙坞茶镇的实地调查发现,龙坞茶镇的龙井茶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但这些资源在全国,甚至在浙江省内的知名度不高,还需要组织更多的宣传,提高龙坞茶镇在浙江省内和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以便招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由于山间丘陵阻隔,龙坞茶文化旅游资源并不是很聚集,因而还有待从全局进行规划,提升龙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效益,对当前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旅游资源内容和开发模式的创新。龙坞茶镇在未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堅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重。从对龙坞茶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来看,龙坞镇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价值。且笔者希望,本文能为今后将龙坞茶镇打造成以茶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浙江省系列特色小镇之一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环太湖地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L Jolliffe.Tea and Tourism:Tourists,Trad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M].Clevedeon, NZ: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7.

[4]喻学才.旅游资源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骆王丽

上一篇:绿色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煤矿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