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南岳衡山是我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南岳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南岳区的支柱产业。但是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使旅游业竞争日益加剧,对南岳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南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发展旅游业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资源开发风险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资源开发风险分析论文 篇1:

基于地域的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研究

摘要:为改善我国列车内公共图形缺乏文化地域性的现状,以川藏铁路为例进行设计改进研究。进行实地调研,提炼文化元素,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提出了:造型层面的意象化形法及色彩层面的“色彩调和法”和“局部施色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设计实例中。该方法对未来我国沿线地域文化融入到列车内公共图形的设计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列车内 公共图形设计 川藏铁路 地域性 文化性

引言

一片区域的地域文化是这片区域历史进程的积淀,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列车已成为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列车内公共图形贯穿旅客与列车接触的始终,构建一套融入沿线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图形系统,既能达到文化宣传和地域引导的目的,也是提升列车视觉识别系统整体性、文脉性的一个重要渠道。川藏铁路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四条进藏铁路之一,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它以成都为起点,途经雅安、康定、林芝等地到达终点站——拉萨【1】。全长1850公里,投资约2166亿元,目前已开通运营路段为成都到雅安的成雅段。川藏铁路的建设不仅能推进藏区旅游资源开发,便利铁路沿线群众出行。同时对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川藏铁路为例,基于铁路沿线地域文化特征对川藏线上列车内公共图形进行设计改进研究。旨在从历史文脉出发,将区域文化性,民族地域性融到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中去,让旅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有文化亲近感和地域代入感【2】,以起到加强各民族文化融合和促进地方旅游宣传的目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列车内公共图形标识整体缺乏自主设计,多以国外列车为参考,很大一部分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设计标识,只是将文字部分进行了直译【3】。通过对川藏铁路目前唯一开通的成雅路段CRH6A列车的内部公共图形标识设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1)公共图形标识设计不统一。一部分标识使用的是国家制定的通用公共信息标识(如:“禁止倚靠”、“禁止入内”等)(见图1),另一部分标识未使用普遍通用的公共信息标识(如:“卫生间”、“大件行李”、“请放水冲洗”等)(见图2),二者的设计在线条粗细和风格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并且,非普遍通用的那一类公共信息标识本身,在设计上也不具备统一性,例如:“卫生间”与“请放水冲洗”标识在设计风格上并不一致。(2)成雅路段列车内部公共图形标识设计单调、无特色,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川藏旅游文化优势,将川藏线上丰富的地域文化融入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之中。

(二)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国内列车公共图形系统,其他高速列车发达国家大都非常重视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3】。法国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色彩丰富,造型大胆活泼,将法国的浪漫文化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国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则秉承了德国传统的理性主义特征,颜色造型相对统一,造型设计上以严谨的矩形运用最为广泛,充分彰显了德国整体性、标准化的文化审美特征。在日本,不同路线上列车内部公共图形设计也不同,根据列车风格和线路特征进行设计,求同存异,富于变化。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本身的民族特色,在有较高识别性的基础上,融入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地域特征。

二、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概念及川藏铁路沿线地域文化分析

(一)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概念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是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进行活动的信息系统【4】。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文字符号、图形符号、信息板以及平面示意图等。其中,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是适用于某些公共信息载体之上(如:公共场所、运输工具、服务设施等),以图形为主要特征,用圖形符号、几何形状、颜色等来传递某种信息的视觉符号【5】。其简明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使不同年龄、不同语言及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被专家称之为无声的通用“世界语”。列车内公共图形,就是专门用于列车车内环境中的公共图形符号。其作用及特点是跨越语言障碍,通过图形符号直观地向乘客传达列车内的公共标识信息,引导乘客了解列车内各分区的功能及获得相关的警示信息。

(二)川藏铁路沿线地域文化分析

川藏铁路沿线多为高原地区,生活着多种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居多。沿线的地域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方面包括很多颇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如圣湖、雪岭、草原、牦牛及蓝天白云等。人文方面则更为五彩纷呈,如藏式民居、佛塔庙宇、藏族服饰、神秘藏文、洁白哈达、五彩经幡、多彩邦典等。通过对川藏铁路沿线人文和环境的综合分析,发现沿线的地域文化尤以藏民聚居地区的藏文化最为丰富多彩。因此,笔者将地域文化元素的选取定位在藏族人文的大方向。

独特的高原气候及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非凡的审美艺术,也逐渐形成了蕴含着原始文化韵味及质朴审美观念的藏族装饰元素,这些元素来自于高原上的山川湖泊、飞禽走兽、日月星辰……它们经过藏族人民特殊的想象、奇妙的组合,形成了异想天开的图案艺术【6】。这些图案艺术在他们的服装配饰,民居建筑及生活器具中都有非常丰富的体现,尤其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之中。而一个民族的服饰是这个民族生活环境及文化风尚的表征,是当地文化最易被人察觉、最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民族风情为旅游特色的风景区成为抓住游客眼球的关键。对于充满独特人文、自然、宗教色彩的川藏地区来说,藏族服饰更是对其地域文化最好的诠释一藏族服饰色彩对比强烈,形态追求变化,表达出了藏族人爱憎分明,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藏服在艳丽明快的同时,又饱含自然、质朴的特质,整体显现出雄浑的阳刚之美和朴实的自然之美。这一风格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是其他民族和地区不可复制的。因而,通过对川藏铁路沿线藏族人文特征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将特点最为鲜明,最能直观表达独特沿线文化的藏族服饰作为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到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的改进设计之中。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方法

要将藏族服饰作为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到列车内公共图形中,首先需要对藏族服饰的整体及图案特征进行详细解析,然后从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对元素进行具象到意象的精简提炼,最终将提炼出来的造型元素及色彩元素共同运用到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之中,使公共图形在实现所必须的公共信息传递和功能引导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铁路沿线的地域文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藏族服饰及图案分析

由于藏区气候鲜明及长期封闭,藏族服饰纵向差异不大,基调变化很小。其质地、形制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藏族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7】。男性藏服分劳动服饰勒规、礼服赘规和武士服扎规,在形制上各有特色。女性藏服冬季为较厚的长袖长袍,夏季则为花纹衬衣加无袖长袍,一年四季腰前都会系一块色彩丰富的横条纹帮典,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通过对藏族服饰分类提炼,得出藏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为:长袖、宽腰、大襟、右衽、长裙、长靴【8】。另外,藏族人民喜欢戴藏帽,或编发后饰以珠宝。藏帽形制多样,质地不一,常见的有工布帽、金花帽等;而珠宝配饰无论是项链还是发饰,材料都较为纷繁,常见材料有玛瑙、蜜蜡、绿松石、天珠等【9】。

藏族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文字图案等几大类【10】。几何图案有回形纹、锯齿纹、长城纹、涡旋纹等。常用于嘎乌、发卡、巴珠等装饰物的条状区域,或以连续排列形式编织于氆氇等布料中。动物图案分三类,一是藏区当地的动物图案,如:牦牛、龟、羊等;二是汉文化影响下的吉祥图案,如:龙、凤、麟麟等;三是藏传佛教中的动物图案,如:孔雀、狮、象等。植物图案有宝相花、忍冬纹、卷草纹、缠枝纹等。宝相花作为佛教吉祥图案之一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见于藏袍之上。文字图案有“六字真言”等藏文图案,还有融合汉及宗教文化的其他文字图案,如:“回”字纹、“十”字纹、“福”字纹、“雍仲”纹等。雍仲纹(“己”)作为重要的藏文化符号在藏族服饰中最为典型,常在藏服的襟边、领口、配饰上出现,或与其他图案组合构成吉祥符号。除此之外,藏族服饰中还会出现很多佛教专属图案,较为典型的有吉样八宝图等【11】。这些别具一格的藏族服饰及图案艺术都为公共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二)藏元素造型的提取与应用

藏服元素造型的提炼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形象上的元素提炼;二是对服饰配件及图案元素的提炼。二者均采用具象物的意象化形法。具体方法如下:(1)将服饰整体、配件及图案元素进行精简化。对整体而言就是服装的去纹样化:将藏族服装上的细小装饰纹样全部去除,适当保留较大纹样,保留下来的纹样再进行意象简化处理;对装饰物及图案而言,则进行几何简化:将帽子、珠宝配饰等装饰物及服装图案进行外形上的精简化和几何化,构成意象图形。(2)將精简后的图形结合具体公共信息转化为造型图案。该运用要求将提炼出的藏服元素与图形标识融合统一,最基本的就是要保持图形标识功能信息的较强传达性。这一步骤需要通过设计对比和以用户体验为依据进行调整优化完成。以天珠造型融入“大件行李”标识为例,将天珠进行几何简化后得到的造型元素分别融入到“手提行李”和“拉杆式行李箱”的造型中,用以作为“大件行李”图形标识。通过对多名用户进行询问调研后发现,部分用户会将融入天珠元素后的“手提行李”标识误判为“老式收音机”造型而对“拉杆式行李箱”造型则能够普遍识别,因此,最终选择后者作为“大件行李”标识,见图3。

笔者通过意象化形法将列车内主要使用的15个公共图形进行了融入藏族服饰元素的造型改进设计。元素提取及运用的实例如下(见图4),分别为:将藏服整体形象融入“卫生间”标识;将天珠造型融入“大件行李”标识;将回形纹图案融入“工具柜”标识;将藏靴造型融入“禁止入内”标识;将雍仲纹(“已”字纹)及回形纹融入“禁止吸烟”标识;将藏族手串造型运用于“小心夹手”标识;将宝相花图案融入“灭火器”标识;将寿字纹融入到“安全锤”标识;将工布帽造型融入到“主故障显示灯”标识。

(三)藏元素色彩的提炼与运用

1.藏元素色彩的提炼

藏族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通过对不同形制的男女藏族服饰(如:扎规、赘规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藏服饰中色彩搭配上最为独特且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丰富多彩的藏族女性围裙一邦典,因此,在列车内公共图形的色彩提取上,笔者主要提取了邦典的色彩元素特征进行设计运用。

邦典的色彩运用丰富,主要有同色系邦典和对比色邦典两种色彩搭配方式:同色系邦典是在同一色相范围内,不同横条间通过纯度及明度的变化形成对比,从而构成图案,这种邦典具有色彩统一、图案雅致的特点。而对比色系的邦典则更加丰富多彩,图案效果富于变化性【12】,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大胆运用对比色(如:红、紫红与绿色系的对比,蓝紫、天蓝与玫红色系的对比)同时加入金银灰、藏蓝、土黄等颜色来达到均衡整体色彩,减弱对比色“怯”感的效果;(2)沉稳的大面积彩色为主(如:湖蓝、草绿、酱红等色彩),小面积中性色为辅(黑、银灰、白等);(3)大面积无彩色(银灰、灰白色等)与细条纹彩色配比,达到既有一定层次感又稳重内敛的效果。相比于同色系,对比色系的邦典搭配巧妙而富有特色。另外,在对比色系邦典中,第一类在搭配上大胆撞色的同时,又能达到均衡协调的效果,将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列车内公共图形的色彩提取上,笔者以邦典大胆的对比色作为设计考虑,提炼出几个典型的色彩元素进行组合,作为公共图形设计的色彩基础,详见图5。

2.藏元素色彩的运用

藏元素色彩的运用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中,另一种是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符号上。这两种方式都要以把握邦典本身的色彩特征,“较多不同色相色彩同时运用,各不同色块面积大小均衡,无明显的主次差别”。为基础。针对该特征,提出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的方法一色彩调和法;运用于图形符号本身的方法一局部施色法。

(1)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中:色彩调和法

邦典色彩运用到图形背景上可以对图形标识进行衬托,提高公共图形整体的活泼性,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背景中时,公共图形标识本身采用简洁易识别的黑白中性色搭配。初步提取出的邦典色彩元素并不能直接作为图形标识的背景:一方面,邦典提取色条的颜色较为艳丽,容易抢图形标识本身的视觉主导功能;另一方面,邦典色彩丰富,对比性强,视觉上给人“很花”的效果。因此,邦典色彩运用于背景中时,需要运用色彩调和法:首先,作为背景,要降低色彩的视觉冲击力,通过降低色彩的明度、纯度来达到弱化色彩的效果;之后,为均衡不同色相色彩搭配的“跳”感,需要用到色彩的对比调和,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中寻求“异中有同”、变化之中的内在统一,具体调和方法是在对比各色中加入同一色彩,使各色间的对比减弱,达到均衡和谐。因此,在设计实例上,笔者运用暖黄色和浅蓝色对降低了明度和纯度后的邦典提取色进行了色彩调和,作为公共图形标识的背景,见图6。

(2)将邦典色彩运用于图形符号上:局部施色法

因为邦典色彩较多且不分主色辅色,无法直接完全运用于图形符号上,只能通过局部施色法进行色彩的运用:施色部分为图形符号的主体部位,主体适合施色部分进行邦典的原色块填充,如主体造型符号的块面部分,其余较细部分,如:主体造型符号的线条部分则保持原有的黑白中性色彩。这样,在形成邦典色彩与中性色的均衡搭配效果,增添图形符号民族文化性和色彩活泼性的同时,又不会因色彩的完全运用而显得杂乱无章,见图7。

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人民对于各地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更加关注和重视。地域文化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服装、产品、建筑等设计领域中,这些运用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地域文化,还赋予了设计本身更深的视觉韵味。在導视设计领域,地域文化的应用值得设计师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基于地域文化的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是地域文化在设计表达上的又一创新性拓展。本文以川藏铁路列车内公共图形设计为例,结合设计实践阐述了如何将川藏铁路沿线地域文化特征元素融入到了公共图形设计中,旨在既让旅客有文化亲近感和地域代入感,促进川藏线旅游文化的宣传,又对今后相关的设计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宗佶,丁朋朋,王栋,游勇,李明俐,乔建平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沿线滑坡风险分析【J】.铁道学报2018,40(2):97-103.

【2】张垭欧.西藏装饰元素在高速列车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1-2.

【3】唐珊中国高速列车车内导视标识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2-5.

【4】张雪磊,张乃超.铁路应用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现状及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2(9):12-14.

【5】黄亮广告创意的符号表达【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9:8-9.

【6】周裕兰.对浓墨重彩藏族服饰的色彩解析【J】.决策咨询,2013(4):66-68.

【7】韩晓成卓尼白马藏族妇女服饰文化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3:4-5.

【8】王雯,徐云浩论藏族服饰的分类及特点研究【】.广西轻工业,2011,27(12):115-116.

【9】嘉雍群培,藏族文化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35-40.

【10】罗祥敏.阿坝藏族服饰图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D】.成都:西华师范大学,2018:6-7.

【11】孙世岩,毛莉莉藏族服饰图案在毛衫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9(4):51-54.

【12】卢旭.邦典色彩及其应用研究【J】.西藏科技,2015(5):15-17.

作者:段沁妤 陈立民

旅游资源开发风险分析论文 篇2:

南岳衡山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 南岳衡山是我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南岳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南岳区的支柱产业。但是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使旅游业竞争日益加剧,对南岳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南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关键词] 南岳衡山旅游业SWOT分析法

一、南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地之一。自唐代以来,南岳就享有“文明奥区、宗教胜地、中华寿岳、洞天福地”等人文桂冠。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首批“国家4A景区点”的称号,2001年衡山被列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目前,长沙—南岳宗教文化旅游已成为湖南省四条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南岳衡山度假区是全省六个度假区之一,衡山在湖南省的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南岳区已把旅游业作为它的支柱产业,旅游兴区、旅游富区已列为南岳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南岳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是南岳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旅游地生命周期来看,南岳景区已处于成熟阶段的旅游地。这些内外因素的变化,要求南岳必须从更深的角度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不断地稳定发展。笔者在对南岳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做了SWOT分析,深入研究了南岳發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深度发展南岳旅游业提供借鉴。

二、南岳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是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在市场营销中广为应用。SW是指旅游业发展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 and Weakness),OT是指旅游业发展外部的机会和风险(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旅游地在选择战略时对其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据以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达到一种适宜战略的目的。以下我们试用此法对南岳的旅游业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

(1)区位及交通优势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丘陵山区,衡阳市北部,是五岳唯一居长江以南,离港澳很近的风景名胜区。距省会长沙136公里,衡阳市区50公里,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岳衡山正处于湖南省精品旅游路线之一: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和湖南风光游的中间位置。湖南省主要旅游客源城市长沙在其200公里内,时距仅1.5小时~2.5小时。到达衡阳、株洲、湘潭等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城市约需0.5小时~1.5小时,旅游交通很方便舒适,可望成为来湘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此外,在距南岳古镇5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广州、桂林、武汉、九江等旅游热点城市;在直距10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福州、厦门、深圳、珠海等旅游热点城市。这些热点城市每年都要接待数千万国内游客和数百万海外游客。南岳衡山可把握时机,通过加强联合、实行旅游互动等方式,有计划地将这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旅游热线的部分国外游客吸引过来,开展多目的地的区域旅游。

(2)资源优势

南岳景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境内不仅有南岳衡山72峰之44个主要山峰,而且其间藏有12奇岩、5奇石、10洞、10泉等自然景观以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有新旧四绝(旧四绝: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新四绝:麻姑仙境之幽、穿诗岩林之趣、龙凤飞瀑之雄、禹王城区之野),此外还有观日出、观冰雪、观云海等一系列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文化资源更是积淀深厚、独具特色。传说祝融氏生前栖息于南岳最高峰,死后又葬于衡山之地,使祭祀文化成为南岳初期文化之一;相传大禹为治水,专程来南岳杀马祭天地,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南岳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已达千余年历史,而且佛道释教同居一山、共融一庙,佛教文化尤为突出。我国南方佛教南禅宗在这里发扬光大,并由此衍生出多个流派分支,在日本和东南亚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岳衡山同时还是中华五岳之寿山:据史料记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座28宿之趁星,而趁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古往今来,寿岳之民用“寿”字或化用“寿”字命名南岳物所者比比皆是,形成了南岳独有的福寿文化。2000年南岳“中华万寿大鼎”和万寿文化广场竣工,更增添了旅游者的活动内容。

抗战时期,在南岳还召开过三次抗战军事会议。1938年,武汉失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度内迁南岳。蒋介石在这里先后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周恩来、叶剑英应邀也参加了国民政府在南岳的高级军事会议,并在南岳组织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于1943年在南岳建成,祠内的享堂神殿的正门上有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忠烈祠”匾额,素有“小中山陵”之称。

此外,南岳的书院文化也蔚为大观。迄唐至明清,南岳书院林立。宋代胡安国与其子胡宏在南岳著书讲学,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湖湘学派。据《湖南通志》统计,仅清光绪年间,南岳山麓的书院竟达27所之多,居全国之冠。所有这些都是南岳旅游资源开发中独具特色的无价之宝。

(3)独特的土特产

南岳衡山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而且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南岳云雾茶在湖南名茶评比中被评为优质茶。此外,还有南岳观音笋、雁鹅菌等天然食品,适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标准,南岳素食更是独具特色。在工艺品方面,有造型优美、工艺精巧的木雕、竹雕等手工艺品。

2.劣势分析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南岳的旅游项目单一,神庙朝拜是其最主要的产品,而许多珍贵的旅游资源却未能深入地开发出来。虽然南岳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但对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只触及皮毛。如对由来已久的宗教资源的开发,尽管近年来恢复和修缮了许多寺庙宫观,吸引了不少海内外信徒;但宗教氛围仍不够浓厚,除朝圣外,其他专项宗教旅游活动甚少,宗教旅游尚未进入规范化管理和重点开发阶段。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旅游市场中,开发具有个性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是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趋势。

(2)旅游产品强时空性

南岳属典型的山岳型风景区,游客又以香客为主,使南岳旅游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大,旅游淡、旺季明显。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有重大宗教节日的月份(农历八月是最高山峰)和两个旅游黄金周,淡季则主要在冬季1月、2月和早春3月。在客源市场上,由于南岳宣传力度不够、资源开发特色性不突出等多种原因,南岳以国内游客为主,并且湖南省内及周边省市地区占最主要部分,可见南岳客源市场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不利于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21世纪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南岳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的制约。到2002年为止南岳还只有4家旅行社,导游员120人,其中国家发证仅33人,其余为区内发证人。南岳区的旅游从业人员中,专业素质普通不高,很多都未进行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景观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南岳旅游的高层次地发展。

(4)宣传促销手段不足

宣传促销手段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南岳在宣传促销方面投入少、手段单一,旅游宣传未能按照真实性、新颖性、针对性、及时性编制好招徕规划,宣传促销主要还是通过图文、广告等手段。不过近年来南岳在区域合作、五岳联盟等方面进行联合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影响力。

3.机会分析

(1)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趋势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1位的旅游目的国家和第4位的客源输出国。南岳区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它的支柱产业。2005年,南岳游客达2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亿元。根据南岳“十一五”旅游规划纲要, 预测2010年南岳游客人数将达350万~380万人次。

(2)良好的经济态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左右,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消费水平有很大改善。这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性。此外,“黄金周”的推行,又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行性。这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旅游需求,扩大了国内旅游市场。目前,国家又大力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是南岳争取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的绝好时机,为南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4.风险分析

(1)面临旅游客源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4个已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各地旅游业竞争日益剧烈。临近省份如江西的井冈山、庐山,广州的丹霞山,与南岳在客源市场、自然资源等方面相似。省内周边的韶山、岳麓山、张家界等地也各自在争夺旅游客源。面对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南岳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脱颖而出,是当前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2)旅游者需求日益多样性

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市场逐渐转变为以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市场,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更受人们青眯。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私家车的增多引起的旅游需求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南岳景区来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既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以上通过SWOT分析,使南岳衡山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时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南岳应扬长避短,内部优势强,就宜于采取发展型战略,否则就宜于采用稳定型或紧缩型战略。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和旅游企业特有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方式,旅游企业更应该重视机会与风险管理,把握发展机会,尽量避免和减少经营风险,发挥自身的优势,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综上所述,南岳的寿岳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抗战文化等资源独具特色,是南岳强大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因此南岳应采用发展型战略。

三、南岳旅游业深入发展的建议

1.正确地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突出品牌优势

旅游地形象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判断依据,一个良好清晰的旅游地形象更易于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凸现出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偏爱,促使其了解并购买旅游地产品,

也是旅游目的地确保稳定客源的基础。南岳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尤其是寿岳文化与众不多、独显特色,自古就有“寿比南山”之说,此南山即南岳。而且中国人有着祝福求寿的习俗,所以应把南岳旅游地形象定位为“文明奥区,中华寿岳”。围绕这一旅游地形象,打造一些精品旅游产品,形成南岳的旅游品牌,从而加大南岳的吸引半径,扩展旅游客源市场。

2.进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南岳历年的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南岳每年的游客以香客为主,均占当年游客总量的60%以上,这说明南岳形成了以神庙朝拜为主、结构单一的产业结构,影响了南岳旅游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人民消费需求的改变,在旅游需求上则表现为旅游消费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趣味性。因此,南岳只有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从单纯的神庙朝拜业向观光、休闲、度假与宗教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升级,才能提供旅游者需要的产品赢得客源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快资源整合,实行联合促销

南岳虽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多留于表面,力度不大、缺乏深度,对文化资源挖掘、提升不足,产业规模小。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规模,创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产品;才能提升南岳旅游的品牌效應和旅游形象。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推出一些精品旅游路线,实行区域联合促销。尽快促成五岳联盟,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推销出去,能扩大南岳的海内外影响,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城市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修订本)[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5]南岳年鉴(1997年~2002年).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出版社,200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邵晓慧

旅游资源开发风险分析论文 篇3: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国内旅游战略选择

摘 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将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逐一分析,并提出河南省旅游发展的几条战略选择建议。

关键词:时空特征;SWOT分析;河南省

1 河南省国内旅游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是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在市场营销中广为应用。SW是指旅游业发展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 and Weakness),OT是指旅游业发展外部的机会和风险(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旅游地在选择战略时对其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据以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达到一种适宜战略的目的。

下图就是典型的SWOT战略选择图。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对策等。当研究对象处于第一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二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扭转内部劣势,先稳定后发展战略;处于第三象限,外部有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处于第四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1.1 河南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1.1 资源优势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积淀了龙文化、炎黄文化、易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正是这得天独厚的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河南省可以开展以鸡公山、嵩山、王屋山、云台山等为主的名山游;以黄河为主的大河游;以开封、洛阳为中心的古都游;以白马寺、登封少林寺、相国寺为代表的名刹游;以许昌、南阳为中心的三国游;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石窟游等。总之,河南省的旅游产品主要以山水和文物为主,而这些国家级和省级的旅游载体成为了河南省旅游的主要部分。

1.1.2 区位优势

众所周知, 交通条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河南省地处中原,区位优势突出,旅游交通和运输业都非常发达,是全国多条南北向和东南向交通干线交汇的枢纽。中部枢纽的交通位置、“三纵四横”的网络状交通骨架和发达的立体化、网络化交通体系,使得全省的出入交通和省内交通日益便捷,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1.1.3 后发优势

河南省国内旅游的发展日渐迅速,一些地区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产品开发、品牌培育、管理改革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示范性效应,涌现出了政府主导下发展旅游的“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焦作现象”的出现是焦作人多年来对資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的艰辛探索的结果。领导者重视是旅游业的发展的关键;通过整体联动、全民参与、宣传促销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良好的工作作风也是焦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的,栾川县依托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通过“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也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可见,政府对旅游发展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大旅游等观念的提出和应用,将促进全省国内旅游的全面提升,这些都将成为河南省国内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

1.2 河南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劣势分析

1.2.1 旅游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但由于全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市旅游服务体系发展也参差不齐,在基础设施、弹性要素、外部保障体系等方面与资源及其河南在全国的地位不相吻合;旅游各要素之间结构欠合理;旅游支撑体系与六大要素之间目前缺乏良性互动以及完善的相互协调网络;旅行社发挥龙头产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各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应当克服旅游业发展中的错误观念,把发展大旅游作为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各部门形成合力,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1.2.2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21世纪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的制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景观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河南旅游的高层次地发展。同时,河南省目前尚未有一家专门服务于全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全省旅游职业培训的力量比较分散、层次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

1.2.3 国内旅游市场培育不足

国内旅游市场培育不成熟,细分市场结构比例失调,潜在旅游市场发掘不足,客源市场缺乏深度开发。旅游市场的营销不力,缺乏形象推广和整合营销,产品的知名度不高,总体形象欠佳,旅游形象不够鲜明。

1.3 河南省发展国内旅游业面临的机遇

1.3.1 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居中西部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几年GDP连续居全国第5位,逐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对外联系,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为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家又大力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中部崛起”,国家扶持旅游发展战略等也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1.3.2 旅游者需求日益多样性

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市场逐渐转变为以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市场,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更受人们青眯。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私家车的增多引起的旅游需求变化的必然趋势。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既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3.3 “奥运会、世博会”带来旅游发展的新契机

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为相关产业所带来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其中交通、住宿、餐饮是最大的赢家。2008年奥运会将吸引全球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观众和旅游者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客源也将大幅度增长。通过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行,为了迎接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旅游服务的改善等都将促进河南旅游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两会的影响将是持久和深远的,抓住两会的大好契机展开针对性的整体营销,会促进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1.4 河南省发展国内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1.4.1 面临周边的激烈竞争

我国整体国内旅游客流基本上以东部为主、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在著名的景区和景点之间流动。而与河南省接壤的省份依次为: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和陕西六省。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与此同时,与河南省所处的中南区域相邻的是全国旅游发达地区华东区,尤其是包括了江浙沪二省一市的长江三角洲不仅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也是我国最为发达的旅游区域之一,无论是入境游还是国内游,江浙沪三地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因此,河南省国内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周边的激烈竞争,如何能够突围而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大旅游的目标,还需要认真研究。

1.4.2 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河南省文化遗产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在全国排名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优美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河南旅游业的开发带来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使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应当处理好旅游和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旅游所具有的环境保护、经济牵动、社会文明推动、文化保护功能等积极作用,将旅游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持续、均衡发展的手段与途径。

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河南省国内旅游业发展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困难与希望同在。虽然也存在着一定劣势,面临着一些威胁,但这些劣势和威胁是次要的,占主流的是河南省国内旅游业明显的发展优势和良好的机遇。所以应采用发展型战略,扭转内部劣势,继续强化发展优势,抓住良机,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加快发展进度,提升旅游品牌,树立旅游形象,加强旅游管理,促进旅游良性发展。

2 河南省国内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2.1 注重开发特色产品

目前,河南省的旅游产品主要以山水和文物为主,大多数旅游产品存在着层次较低、缺乏深度开发,结构布局不合理和低层次竞争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需要根据资源特色和市场地位重新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整合。要积极地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务会议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养生保健产品、民俗风情产品、农业观光产品、自然生态产品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坚持传统旅游产品整合-提升与新产品开发并重,丰富与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产品主题化和品牌化。

2.2 注重旅游产品的宣传

就河南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树立旅游整体形象、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加强旅游吸引力是重点任务。因此,近期的宣传促销还应当以有重点、高强度的原则来进行。通过继续开展“河南风”的宣传推广活动,在临近的省市开展宣传活动;全省各地市应当抓住时机举办各类与旅游相结合的节庆、演出、比赛活动,提高当地的旅游知名度,继续借助电视台、报纸、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插播旅游广告和宣传口号来树立旅游形象;利用大型的旅游展销会和旅游展览会加强与各地旅游经销商的合作;各大酒店、旅行社和景点之间应当加强协同合作,相互招徕和推销客源;全省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旅游咨询机构,在交通港、道路边都应当合理设置旅游提示標志,营造整体的旅游气氛。

2.3 注重产品的宣传渠道

河南省应当针对目前全省国内客源的分布和流动,继续加强与邻近周边的山西、湖北、山东、陕西等省政府的密切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主要客源输出地的政府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各种旅游办事机构、拓展渠道、营销公关,向市场提供信息,在全国或更大范围内促销旅游业;积极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等旅游发达区域的联系,通过旅游目的地间的交流、培训、提供免费咨询等,激励旅游经销商销售代理河南旅游产品;通过与各大航空港的合作,进一步争取更多的空中航线、联合宣传河南旅游;近来建立和完善起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预订系统和网上支付系统等,逐步提高网络销售的比例。

作者:胡 宁 赵 莉

上一篇: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下一篇:城管第一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