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大学生教育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受到诸多关注,许多教师都将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一篇:大学生教育论文

基于儒家教育思想看大学生精神教育

【摘 要】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其内容囊括了我国的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的精神及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主流价值观,探讨儒家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儒家文化 精神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浪潮在近些年再次兴起,而儒家思想文化则是浪潮兴起的主体,各种关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报道、研究、书籍等再次进入读者视野。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干力量,当代大学生是可以更为全面、直接、深入对儒家文化进行了解与研究的群体,大学生更能深刻感悟儒家文化的自身魅力。本文通过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主流价值观,探讨儒家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儒家思想文化

在人类历史上,儒家思想文化是最为悠久与丰富的传统文化之一。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意识的主流,其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殷商时代,儒家学说兴起,儒家创始人孔子将最初的儒术更改为儒学,创建影响后人的儒家学派。之后孔子弟子孟子、子思等不断补充扩大儒家学说,最终使其形成以“仁、孝”为本质的儒家学说。而至西汉武帝时期,大力宣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进一步捍卫了儒家学说的地位。儒家思想以“仁”为其基础与核心,提倡“仁者爱人”的处世原则,并提出“推己及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教育人们一定要多为他人着想,应该宽容、理解他人,要有助人之心,对人要友善,此为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一种价值主流取向[1]。

儒家文化特别注重其教育思想,关注人文教养,所提倡的学习模范是君子榜样,倡导德行高于知识,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是圣人人格,在儒家教育过程中,重点突出自我主动性与“好学”的意义,重点对有着高尚德行的人进行培养。儒家教育思想既可以认知狭义教育,其中又蕴含着古时对“人”的认识与理解。我国传统教育重点强调对“做人”的学习,而儒家教育思想则以对追求人格高尚、注重品格操守的人进行培养为其根本目标。

二、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一)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高校中,社团、班级等集体载体,使高校生集体意识得到了有效锻炼。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高校生有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现如今,集体协作已成为培养高校生素质的重要课题,能够让高校学生深刻领悟到集体发展是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与前提。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生都拥有一颗“平常心”,有使自己融入高校、社会环境中的能力。

(二)大学生爱国意识增强

由于成长于社会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我国当代大学生属于跨世纪青年。这些青年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并切身体会到了社会的变化。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与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大学生提升对祖国社会发展信心的催化剂。尤其是2008年前后,这几年,对我国而言是极为动荡的几年,几经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的洗礼,同时也历经为世人所震惊的”神七“飞天、奥运盛典以及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将我国大学生对祖国未来的乐观情绪与高度爱国热情充分体现出来[2]。尽管大学生也认识到在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不足,然而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对问题进行成熟、全面分析,通过发展眼光对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客观、理性评价。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当代大学生增强自我意识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成人”意识的不断形成,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成人”意识也一点点的清晰,很多学生都萌生独立迎接困难、解决问题以及面对社会的渴望,他们不再对老师或父母过分依赖,在和复杂矛盾与问题碰撞过程中,逐步向稳健、成熟迈进,并开始对崇尚价值与自我价值全面、重新审视。

(四)人际交往观念

基于我国传统人际交往模式,由于互联网与电子通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圈也逐渐呈现真实和虚拟交错转变。以现代互联网通讯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正不断改变着我国人际交往传统方式。尽管互联网给很多大学生带来困扰,然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便捷的信息沟通,对形成新一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极为有利。使大学生人际面与知识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宽,奠定了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良好基础。尽管目前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一些学生依旧有价值取向偏颇的问题,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具有积极价值观的一面,并适时给予大学生以认可与肯定,让大学生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对我国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儒家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作用

尽管现阶段我国儒家文化还未在高校中成为必修课程,然而,不管是在生活实践中或者各种媒介传播中,儒家思想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大学生,甚至主动接纳儒家思想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文化正通过一种微妙的传播方式逐渐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教育中。

(一)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我国传统文化在近些年逐渐受到世界上更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理念中的主流文化之一。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形成一般价值观念的主要理论依据,并对人们价值观与思想理念的形成有着直接性影响。我国高校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复兴的环境下,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与实质进行学习与掌握,有助于高校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同时对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也有很大帮助。

(二)思想道德教育

从根本上说,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比较注重人的自觉修养、德性品格以及意志锻炼,而且还重点提倡“齐之以礼,道之以德”,强调通过道德礼俗来维护社会秩序,反对通过暴力刑罚对社会进行管理,对外则反对“兵法外交”,提倡“以德服人”。这些齐家治国原则将儒家教育思想尤其注重道德文明的本质全面凸现出来。儒家教育思想以“仁爱”作为其所倡导的道德核心,提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仁”,认为“仁”能够衍生出其他道德准则,而“爱人”就是“仁”含义的根本。儒家在此处所提出的“仁爱”,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另一方面也在自然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来。儒家教育思想强调要在自我学习与修养过程中,将自己转化为一个诚实、仁慈、坚定以及勇敢之人。由此可见,儒家教育思想所提倡的这些理念,对我国大学生精神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与他人的消极、麻木心态,有利于将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意识唤起,对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乐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极为有利[3]。

(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

一个人和外界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是其自我修养程度的综合反映。而儒家思想提倡的自我修养,也应该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全面实施。在我国人际关系处理过程中,儒家强调“严己宽人”“谦恭礼让”,以自律的方式达到人际和谐,儒家教育思想这一理念对我国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4]。现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环境中生长,使其极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基于这种情况,如果社会与学校可以对其包容的胸怀与宽容的心态进行有效、切实培养,对大学生思维理念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囊括了我国的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的精神及教育理念。我们必须透彻、认真学习与了解在我国传承上千年的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以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仅要对儒家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予以认识与了解,当代大学生还应该将儒家思想和实际生活相融合,以实现自我的逐步完善,修养自我身心,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52-153.

[2]许瑞.儒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147-148.

[3]孙博.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重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1):145-146.

[4]陈志厚.儒家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3):120-121.

作者:费青梅 马吉宏

第二篇:养成教育:当代大学生公德教育重要维度

【摘要】社会的物质文明愈发达,对道德水准要求也愈高。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他们公德行为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公德养成教育,就是要强化他们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适应过程, 其目的是有意识培养在公共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养成教育

一、公德养成教育的意义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要求。而社会的物质文明愈发达,对道德水准要求也愈高。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社会公德作为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公德养成教育,就是要强化他们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适应过程, 其目的是有意识培养在公共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公共生活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公共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是未来的职业人,他们公德行为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良好公德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需要长期不懈的实践过程,既有学校的理论教育,也有学生自身参与的实践过程,公德教育,养成是出发点,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教育的重点在于受教育者的主动行为和自然行为。

二、公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公德养成的环境

营造一个整齐干净的校园环境,建设绿色生活区。大学生的活动时间空间几乎都在校内,学校的操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等构成了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环境。学校既有教育管理的任务,同时又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渠道,为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大学生内心思想观念的改变、社会公德意识的增强,取决于其自觉性和能动性。” [1]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上课不迟到;进入图书馆走路要轻,不应拨打、接听手机,爱护书刊资料,自觉把书刊、桌椅复归到原位,不应为他人占座位;在食堂时自觉排队,餐后不在桌上留下餐具和食物残渣;在其他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不随地吐痰或大声喧哗。

(二)培养自我养成教育能力

1.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大学生的公德教育要植根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社会公德内涵。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为当代大學生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如《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既是内在品格,又是外在的修养。

2.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

“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养成,不仅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而且还需要道德认知的理性引导、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意志的磨炼。”[2]良好的公德规范首先从养成意识教育开始,在养成教育中强化规则意识、尊重意识、底线意识,从学校校园文化教育、到课堂教育、教学等环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最终形成稳定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

(三)强化行为养成

1.良好行为的养成,关键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书育人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地方,抓住学校教育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习惯成自然”。

2.良好行为的养成,教师是表率

教师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升自身的公德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影响、启迪学生做文明的使者,“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文化素养,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良好行为的养成,从细节入手

培养好习惯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抓起。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举止要端正、优雅,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上的反应,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是大学生应有的修养和风度,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4.良好行为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训练过程,好的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在活动中感受,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行为方式。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懈,日常生活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 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使其自身的社会公德素质不断提升。

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以“善小”而为之,虽“恶小”而不为,逐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使其自身的社会公德素质不断提升,养成文明习惯,让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成刚.试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教育[J].理论界 2013(5)

[2]牟世晶.简论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个体维度[J].教育探索2012(6)

作者:王少孚

第三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模式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受到诸多关注,许多教师都将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任务,几乎涉及了所有学科,任何学科教育过程中,都需要注重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素质培养,这是未来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与专业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思政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都成为高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其融合的可行性展开分析,是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协同模式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战线的统一

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中,其实质是将素质教育战线统一化,以学生未来发展作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其既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较高的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将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将创业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全方位融入学科体系中,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理论课程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以达到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有利于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了思政教育优势,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借助创业来践行思政教育内容,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创新人才。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实践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可以说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智力以及思想方面提前做好了铺垫,正确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与社会价值结合,创业教育深层次渗透于思政教育中,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确保大学生个人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三)有效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

我国教育水平日益提高,步入社会的学生高学历人群越来越多,大量的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又有很多学生无法如愿以偿,主要是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对于就业认识不足,往往将高薪酬作为就业的标准,对于自我能力缺乏正确认识,进而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现实与幻想存在较大差异性,使得学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而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恰当的就业或者是创业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建议

(一)教育理念创新及协同

当代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首先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以此为导向,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在新时代,新的理念已经慢慢渗透到教育体系中,教育环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教育理念创新势在必得。第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导向,根据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高素质、三观正确作为人才衡量标准,实现大淡定生全面发展。第二,针对个别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深入问题,重点放在教育理念创新上,充分考虑到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创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除此之外还要对市场形势、社会就业趋势深层次分析,确保制定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第三,思政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引导,深入挖掘创业资源,并且将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融入整个教育环节。

(二)提升教育团队综合能力

目前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思想认识不明确以及关注度较低,是非常主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两者融合,提升教育团队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路径。教育团队综合能力是决定学科教育融合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当注重教育团队的培养与建设。通过对教师展开科学的培养,以及更多的实践考察活动,增强教师对思政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拥有更好的科学教育思维,建立学生融合教育的明确意识,寻求科学、合理的学科融合途径。同时,为了提升教育团队的综合能力,还应当在实践活动安排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研讨机制,针对某一特定的实践课题,开展不同层面的课题研讨,能够使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获得明显提升,从而在学科融合中有更好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创新及协同

首先学生创业人格培养,创业教育既要涉及理论知识讲解与传授,同时又要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而创业人格培养归属于思政教育内容,这也充分体现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以此为契机将学生创业人格提高。其次将学生创业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而且难以避免,为此高校要在学生在校期间重视其创业风险防范方法的掌握,将创业成功率提高。[6]除此之外,还要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抗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模式教学内容更加明晰。

结束语

目前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教育学科融合成为必然,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政教育,关乎学生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因此必然成为教育的重点。要培养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关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至关重要。只有从实践提升入手,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教研团队,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实现教学水平与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颖,侯烨.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08):50-51.

[2]杨翠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5):86-88.

[3]张雅勤,吴蕾.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互融教学体系探析[J].科技视界,2018(32):113-115.

省级项目:2020年度省教育厅哲學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民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Z078);

校级项目:“创业基础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一流课程”(项目编号:YLHH202103);

校级项目:“非专业能力课程体系研究-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Y202025)?

作者:张美华 ?秦小芳

第四篇: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

摘 要: 通识教育是一种共通教育,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教育体系。在国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当中,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逐渐成为重中之重,在德育创新过程中需要从通识教育中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将这种联系实际化,更多地通过现实德育引导展开,认真塑造学生的德育认知,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基础。本文研究通识教育中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提出相应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生德育教育 教育创新

当今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开始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整个社会都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很关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体原因是德育素质已经成为评价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事实上,大学生德育教育一直处于待完善状态,不同的教师和学者纷纷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德育教育,但是实际成效并不显著。出现这一状况不仅仅是由于德育教育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还与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有关系,即德育教育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及通识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学生德育教育要努力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创新提高相应的德育教育效率。考虑到当前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创新整合,努力引导大学生以辩证的态度认识社会,不断优化大学生的德育思想,为他们树立全新的德育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

对于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德育教育之间联系的认知,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在时代变化当中,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主线,加大分析通识教育的力度,认识到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及其他教育的影响。从本质上而言,通识教育应当是一种社会教育,它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体现在社会性的联系上。高等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最后一节阶梯,能够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做出引导,也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搭建联系的桥梁。因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优化过程中,要朝着通识教育的角度考虑,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德育教育体系,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时效性特征,另一方面形成独特的德育引导思想。在探索通识教育中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改革之路时,要努力引导大学生德育教育朝着时代化、未来化、世界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培育德育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才,以迎合时代的根本诉求,体现不一样的高等教育理念,进而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共同认知。

二、通识教育中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思路

1.明确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通识教育的兴起,是一种社会需求,也是一种社会教育的凸显,它的出现满足了当代人的终身学习理念,也为人们形成了共通的学习认知,提高了整体的教育成效。相比大学生德育教育,通识教育更加全面,而且它本身来源于社会,最终服务的也是社会。大学生德育思想教育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考虑大学生的社会归属性,努力引导学生提高德育思想,以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改变学生的社会认知。如今,大学生德育教育很多时候采用的仍旧是直接的理论教育。大学生德育教育,要朝着通识教育的方向对自身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了解大学生在近些年的发展变化,审视大学生在德育成长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内容,更多地从通识教育中彰显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社会性质,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德育教育的最终归属。

2.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

在了解通识教育当中的德育教育思想以后,需要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持续的拓展,努力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发现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隐藏的通识教育内容,明确指出通识教育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系。现阶段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明显对于通识教育缺乏一定的认可度,所采取的措施往往违背通识教育的开展需求。对于这样的状况,必然需要在新时期进行科学的改善,更多地探索两者之间的教育逻辑和教育互补功能,努力通过融合处理两者之间的教育优化关系。同时,现阶段的大学生德育教育仅仅包含一部分内容,这些内容限制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新时期的教育创新需要打破这样的局限性,明确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和德育教育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德育思想。

三、通识教育中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办法

1.全面强化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服务意识

在新时期的通识教育中,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作为主要出发点,最终的归属需要确定为两种教育的联系点——社会。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现如今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因此在德育素质方面会涌现出一定的问题。同时,部分大学生面临着恋爱、就业、学习等压力,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压力加以正确的应对,不能处理各种学习问题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德育素质的错误发展。在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将学生的德育素质健康成长作为重要的培育内容,切实尊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多方面地关心学生。

2.从法律的角度坚持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法制化属于必然的发展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将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学生德育工作法制化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对法律手段的综合应用,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强化法律观念,了解相关的社会法律认知,努力从社会和学校的角度对学生展开通识法律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德育认知。学校可以在这一基础上配合德育法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相应的学籍管理机制和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处,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状况。

3.倡导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德育自我教育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引导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成长必然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会停止在高等教育这一阶段,还会体现在大学生以后的生活中。现如今的通识教育认知已经有相当大的拓展,不仅包括基础的外在社会教育,还包括大学生的内在德育教育。这一教育指的是大学生应当注重对自身展开合理的教育管理,一方面约束自身的行为实践,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认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带领学生形成健全的自我管理机制。具体的实践可以从德育实践活动中完成,通过一定的社会事例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德育认知,以学生会作为主要管理组织,形成一个类似于社会单位或者企业的管理结构。同时,对于德育素质成长较为明显的学生,可以将他们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标兵,带领大学生形成共同的德育认知,满足以后社会的成长需求。

4.全面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养

当前时代的改变给整个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全新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难度迅速加大。为了满足通识教育基础上德育教育的主体需求,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的教育素养进行持续的强化,明确奋斗目标,确定相应的发展空间,并以大学生的德育素质为基础进行优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拓展中,可以将大学生德育教育转变为一种复合教育,转变自身的教育引导角色,使得不同的学生具备完善的德育教育素质,满足通识教育的成长需求,带动整体大学生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体而言,通识教育中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需要考虑大学生的成长变化,了解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成长理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养,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箔.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2]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3]叶明娟.大学生德育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作者:岳新岳

第五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领域已经充分认识到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滞后,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因此,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依旧要向国外发达国家虚心求教,国外创业教育的整体规模、质量是我国创业教育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外发达国家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以便于推动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可以上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层次。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外创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给我国创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经验 启示

1.前言

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均具有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事业,其主要体现在上述几个国家的毕业生创业率最高可以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30%左右,相比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仅能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5%左右,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社会经济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应引导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并不是将国外一些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照搬回国内,而是要结合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来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实践,确保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可以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

2.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2.1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创业教育体系总体发展十分完善的国际有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其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创业教育基本贯穿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作为一个创业氛围十分浓郁的发达国家,正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性,才使很多国民都具备极强的自主创业意识。美国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将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其主要教育对象,在初级教育阶段和中级教育阶段也开始施行了较为正规的创业教育,以美国高级商学院联盟为主导的一些院校均建立了高度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瑞典创业教育已经覆盖除小学以外的所有国民教育体系中,学生自初级教育阶段便要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创业教育;日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于20世纪50年代将创业教育引入国内,其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借鉴、吸收国外创业教育,使其形成了当前国际上水平较高的创业教育体系。

2.2创业教育组织

对于我国教育系统来说是创业教育工作中培养潜在创业者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教育系统不仅是最大的创业教育机构,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衍生出了大量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机构,并且其在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建设也十分完善。例如,当前美国由不同层次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来组成了其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这些创业组织不仅为国民创业教育提供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担负着创业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方法创新等多样化的相关研究。英国政府通过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指导和推动国内创业教育组织的发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均创立了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些创业教育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均具有先进性、系统性这一特征。

2.3创业教育课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论等,均是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直接引入或套用的,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很难满足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而国外已经走入成熟阶段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知识等息息相关内容的培养,并且其比国内创业教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美国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创业教育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0门,在课程体系上涵盖了创业构思、创业融资以及创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英国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来给予参与自主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其还为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与创业者直接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推动英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4创业教育支持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十分完善,可以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政策、服务、舆论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例如,美国科尔曼基金是全美第一个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而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英国主要采用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来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方式,来推动各大高校内部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日本国会通过颁布《大学生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来推动日本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事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为各大教育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各大院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KAB、SIYB、YBC等创业教育项目,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之前的创业教育依旧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其教育体系的完善,要将创业教育工作有效贯穿于大学阶段之前、大学阶段以及大学毕业以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拉近我国创业教育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3.2建设多级创业教育组织

现阶段我国各级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整体分布方面过于分散,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也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很多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过于依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没有形成规模化,这种过于分散的创业教育组织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要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内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快速发展,使这些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可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组织,并要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协会的方式来对各级创业教育组织进行审核、监督以及管理。

3.3研发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

虽然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等特征,但是并非所有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均适合我国国情要求,再加上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创业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严重忽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国创业教育组织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汲取国外相关领域成熟经验进行创新。各大高校要结合创业教育需求来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训内容设置方面要重视案例教学、模拟创业实训教学等,只有推动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层次。

3.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支持

我国当前国情下很难有国外基金会一样的组织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资金,所以就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方面政府依旧要扮演主要角色,政府财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宏观政策来为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要主动引导社会力量来支持各级高等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只有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确保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未来发展中可以上升至国际一流的水平层次。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教育支持等方面十分落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整体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均对我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发展经验与启示意义,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应注重国外成熟经验体系的引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

[2]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3]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作者简介:

陈霞(1962.9-),女,汉族,湖南湘潭市人,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干事,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等。

作者:陈霞

上一篇:大学生我是谁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