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各种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广大各种历史教师和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探究

引言

不断改革和深化的新课程内容使人们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更严格的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重大挑战。但是,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使各种历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固守陈旧的观念,单一的教学模式等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历史学既是对民族发展历史的纪念,也是对现实发展的一种探究和客观记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悟历史、体悟历史意义。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历史课堂管理模式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中心围绕着课本进行历史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习者的独立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因此往往没有理想的教学效果。现今,国家正实施新课标教学改革,注重历史课堂的实效性,逐步转换课堂教学主题,以人为本,提高历史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地位。但研究表明,不少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教学问题,甚至违反了有效性原则,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限

以往,高中历史老师长期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养成了固化的课堂思想,所以在转变过程中非常受限。老师们未能冲破传统观念的思维桎梏,在课堂教学上对课堂气氛的调动把握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运用情境再现等创新教育思维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不善于利用在课堂上直接提问教育学生们,来提高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而新课标改革中注重课堂小组学习,但部分老师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未能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与学生们的各方面互动意识严重缺乏,从而无法切实地掌握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在课堂过程中也未能真正全面地起到课堂引领作用,从而最终无法真正领悟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重要意义,从而影响了课堂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资金不足

高中历史是一个内涵丰厚的课程,重视课外延伸,因此,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设施促进该课程的有效性教育。但因为部分学校教育资金不足,再加上教师对历史教学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了该校在教育硬件设备方面严重落后,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创新教育工作,对知识点的展现与延伸程度不够,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而影响学校历史课程的总体教育水准,因此必须进行进一步完善。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历史教学还面临着多角度资料短缺,多方面评价较少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历史学生的想像空间。在历史课上,应尽量使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涵,而切忌仅仅用普通教科书的历史理论教材,这也需要历史老师要闻多识广。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把那些与教师教学的知识既有联系而又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搬到教学之上。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相容的教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师心理相容能改善教学。当老师好,老师认可学生,学生对老师信赖,就会学得好。教学的动力来自于人类的内心,因此老师就必须发挥好学生读书的主要推动力的重要角色,充分调动好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所以,作为历史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等方面,要想尽办法激发并引起学生兴趣,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秦汉时期,秦朝的“朝议制度”,要求同学们在教室里举行“朝议”,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有的争做秦始皇,有的争做李斯,有的争做王绾等官员,争先恐后地讨论着秦国的郡县制和分封制,这样的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让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秦代的政治体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水平。

(二)主体主导,准确定位高效课堂

在认真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对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老师是引领和组织人,要适时打开无声的局势,及时引导学生发言;当发生热烈讨论时,要正确引导学生,使议论向更深入发展,并紧扣命题。而身为历史老师,对于学生所进行的任何探究,不管有何不妥当或不成熟的思维方式,都必须要肯定其思想的新异性,以帮助学生分析不足,走出误区,从而实现历史课堂质量的飞跃。唯有如此,才能一步一步打造高效率的历史课堂教学。

(三)转变评价方式

除了知识结构之外,历史评价还应针对学习者的解题能力、思想道德水准等。考查对象也从传统的对史学基础知识的考察,逐渐转变为对学习者历史素养、分析与解决才能的综合考察。除笔试考查之外,还应通过史学小论文、史学讲座、史料考查、史学知识表演等各种方法加以考查,引导学生收集各方面的史学资料,加以综合剖析和展示。老师在史学教育过程中,必须融入大量的资料,并指导学生结合唯物史观对其加以分析,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来构建有效课堂

有效教育的重心就是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不可忽略,而新课程变革则需要逐步转换学生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角。只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分组协作探究与练习,并通过生生互动,达到对知识点的形成、答疑、优势互补,在达成共享任务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同步发展。分组协作意识的养成,对于高中教育历史教学效果的实现上就具有关键的意义,只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并总结出自身的缺点进行补救,博采众长方能达到真正的提高,在这个环节后,我们还格外的要重视将小组的研究成果开展于与全班同学进行协作交流,。面对所有人,熟悉新,接触,不断建构,思想碰撞,互相欣赏,人人都有進步与收获。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历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历史教师的教学责任任重而道远,肩负着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不仅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更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索实践,以充分发挥和鼓励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杨卫东.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现状的考察与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72-73+80.

[2]王丽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78.

[3]寇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13):131-132.

作者:冯文艳

第2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降低应试教育的影响,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成为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基于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资源、情境创设、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层面,提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期待能够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课程学习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一方面是学生要考虑来自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为更好地进入高校学习而做准备。为了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课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地融入不同的教学思想、理论、技术以及方法,完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其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水平的提升。因此广大教师同仁以及相关学者应当加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和优化的意见,全面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水平。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程度逐渐提升,促进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极大地提升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借助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知识的深化和历史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1]但就当前高中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需求而言,其中仍存在着不足,而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关注,缺乏对高中学生个体的关注以及学生本身缺乏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

(一)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关注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提升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关注,及时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的创新,完成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让学生真正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乐学,从而完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关注,无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建设,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例,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工具性,可以满足教师多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仅限于历史课程知识的展示,并未对多媒体设备的用途进行拓展,无法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价值。

(二)教师缺乏对高中学生个体的关注

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两个教学基点,分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除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还要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满足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需求。[2]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赶上课程教学的进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视。这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忽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也限制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学生本身缺乏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借助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进行学习,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因为历史课程的特殊性,部分学生本身就缺乏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创新和学生个性的重视,更是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是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增加了难度。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基于学生学习动力,丰富教学资源

兴趣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3]以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一课程“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为了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点,利用丰富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如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外,也可以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将更多与课程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源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直观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禅让制政治制度和世袭制政治制度时,教师就可以从列表的角度进行思考,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禅让制和世袭制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两种政治制度出现的时间、优点和缺点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二)基于课程教学效果,重视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程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一方面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实现教学氛围的优化,降低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教学情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新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内化和学习能力的增长。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二历史必修一课程“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为不同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小组分别从禅让制、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等多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中选择一种政治制度进行研究。要求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不同政治制度的起源、特征以及结束表现出来,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区别,然后对课程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

(三)基于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活动

教学氛围的优劣直接影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可以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教学活动的创设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多种不同教学活动的帮助下,可以平等自主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整,完成查漏补缺的工作,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4]依旧以“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例。高中历史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以课程内容为主题创设探究活动,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如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活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内动力探究”,在该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各种政治制度出现的年代为学生制作时间轴,之后再将不同的政治制度表示在时间轴之上,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应不同政治制度出現的年代以及出现的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动力,促进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出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的价值。

(四)基于课程教学实效,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和优化而言,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如果教师所采取的改革策略,无法实现教学实效的提升,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所采取的改革策略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实效的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将教学模式的创新重视起来。借助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力,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可以将不同的政治制度制作成不同长度的微视频,之后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准确把握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出现的时代,之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不同政治制度的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为了能够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特点,在不同的微视频中加入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完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五)基于课堂教学质量,革新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是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联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革新的角度进行思考。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就可以将分层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针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之外,还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扎实学生的历史学科基础,拓宽历史视野。针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课程内容,能够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就可以。而针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只需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后期学习。

结束语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课程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找到影响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24):365.

[2]王朝雪.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2):53.

[3]吴晓双.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20,27(28):288.

[4]胡召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38.

作者:李霞

第3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学质量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于是,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课题组组织了对全校理工科师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值得肯定,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欠佳,评估的后续反馈工作亟待加强。

关键词: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有效性

文献标识码:A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学质量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课堂教学是普通高校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开展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加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目的是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1]基于这一前提,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现状,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来用实证方法对其进行探讨。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合理的评估体系、设计问卷、施测、统计、分析与解释评估结果以及评估结果成效的发挥等都是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评估结果统计出来之后,评估工作也随之结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虽然应对评估结果给予足够重视,但,评估结果是否可靠、评估结果能否合理应用、评估的有效性能否体现出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高以达到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份。对于学生问卷,本次调查采用分院系随机班级抽样。首先在华中科技大学规模较大、师资力量较强,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科院系(机械学院、材料学院、土木学院、力学系、物理系、自控系、光电子系等)进行抽样,再在这些院系随机抽取一个班级,根据班级人数发放问卷。学生问卷是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在学生中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83份,其中有效问卷940份。问卷回收率98•5%,问卷有效率86•8%。对于教师问卷,同样是在比较有代表性的理工科院系随机发放问卷,根据院系师资规模比例分发问卷。在教师中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问卷回收率82•5%,问卷有效率100%。

有效的学生问卷广泛地分布在大学的四个年级,且以多次填写过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经历过评估前后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所改善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人数占样本总数的90•1%;本次调查也涉及到了一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刚刚入学,还没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估的机会,但调查目的是希望了解新生是如何看待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对师生的影响的,所以,人数有限,只占样本总数的9•8%(见表1)。有效的教师问卷涉及到了包括教师的职称、学历和本科教学年限等在内的各个层次(见表2)。调查所显示的教师的职称、学历状况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资水平较高,这与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国内知名高校相匹配。从中可以看出,有效问卷中学生、教师的情况结构比较合理。

二、数据分析

1.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都对向本科生授课的教师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本问卷的设计也是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有必要为前提假设的。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于是,为了验证高校所做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必要性,本问卷便设计了这一问题(见表3)。

如表3所示,在回答“学校进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必要程度”问题时,有92•6%的教师和89•4%的学生选择了“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而只有7•4%的教师和10•6%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没有必要”或“很没有必要”。可见,进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很有必要,不难得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师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受到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2.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影响程度分析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在评价教师优秀与否中处于何种地位(见表4);二是评估结果会影响到教师的哪些方面(见表5)。

从表4中可见,学生在回答“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于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程度”问题时,有22•3%的学生选择了“最重要因素”,有61•4%的学生选择了“比较重要因素”,另有16•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因素”、“不重要因素”或“完全不重要因素”。由此而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在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中处于重要地位,应给予高度重视。既然本科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对教师如此重要,那么,评估结果到底对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表5显示,在回答“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影响”时(此题为多项选择题),有45•2%的教师选择“与教师聘任挂钩”,有46•6%的教师选择“与职称晋升挂钩”,有52•4%的教师选择“与教学工作挂钩”,有58•2%的教师选择“与评优挂钩”,有41•6%的教师选择“与奖金挂钩”。在学生问卷中,有68•0%的学生选择影响“教师聘任”,有46•9%的学生选择影响“职务晋升”,有53•8%的学生选择影响“教学条件改善”,有33•6%的学生选择影响“课时增减”,还有13•6%的学生选择影响“其他”。由此而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教师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是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3.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分析

如前所述,师生都认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很重要,而且评估结果的好坏对教师有重要影响。然而,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如何呢(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教师在回答“您认为对您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问题时,有40•7%的教师选择了“很准确”或“准确”;有53•9%的教师选择了“一般”;另有5•4%的教师选择了“不准确”或“很不准确”。可见,教师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不很满意,也就是说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欠佳,原因可能是它没有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只能用来作为评估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不能成为惟一指标或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4.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情况分析

表7表明,教师在回答“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改进课堂教学发挥的作用”问题时,有66•1%的教师选择了“很有作用”或“有作用”,有25•9%的教师选择了“一般”,还有8•0%的教师选择了“没有作用”或“完全没有作用”。可见,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并得到了大多教师的认可。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况则未必如此。如表8所示,学生认为其评估结果的受重视程度在教务部门、院系、教师三个层次都以“说不清”为最,且分别占了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学生作为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载体,并没有看到评估结果的反馈效果。换句话说,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只是评估而已,并没有把评估的后续工作做好、落到实处。

三、结论与讨论

1.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十分重要

第一,随着高校扩招,教学质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与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实际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师生认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第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看法,共有83•7%的学生认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教师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包括聘任、职称晋升、奖金等等在内的各个方面。所以,不管是从课堂教学本身,还是从师生的角度来看,进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都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的有关部门应加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并给予高度重视。

2.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欠佳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十分重要,并不意味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评估就会得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如表6所示,只有40•7%的教师认为评估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其教学状况,却有59•3%的教师认为评估结果没有真正反映其教学状况。可见,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诸如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评价时是否带有个人好恶等。其次,由表4和表5可以得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高低对教师有重大影响,而表6则反映了教师对其课堂教学评估的不满意,所以,如何明确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与评估结果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还需值得考虑。再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评估的后续反馈工作脱离开了,使得评估成了单纯衡量教师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把它最本质的意义———评估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失掉了,从而造成了教学质量评估有效性的欠缺。最后,笔者在分析问卷数据时发现,由于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是由两组人员制定的,尽管在设计时有所沟通,但在一些问题的制定上却缺乏共识(例如,“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于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程度”这一问题只出现在学生问卷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影响”一题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的选项是不同的),从而造成了分析结果时难免只从教师或学生的角度去猜测另一方可能的结果,造成了个人主观成分的较大存在,这也说明了该调查问卷本身的有效性也是值得推敲的,仍需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3.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后续反馈工作亟待加强

表7的结果显示,有66•1%的教师认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这也可从大部分师生都坚持进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得出。然而,却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评估结果没有受到教务部门、院系及教师的重视,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评估结果带来的反馈效果,即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虽然表7显示教师认为评估结果有利于教学的改进,但这只是一种看法,是否真实地投入了实践却是未知数,而学生认为他们的评估结果是否受到重视是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善来检验,所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矛盾。由此不难理解,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估只是单纯地进行评估,至于评估后能不能取得改善的效果,大部分教师没有在意,有关部门也没有从制度上去健全。因此,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后续反馈工作亟待加强,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匡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1996,(1).

[责任编辑沈勇]

作者:李明忠

第4篇: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感情上极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渐改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以积极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符合现行的教育理念大潮,在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上也更有效果。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审美 有效性

一、活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一门学科的教学是否有效,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传道式”的教学方式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学工具越来越丰富多样,信息的集散也越来越频繁。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迎合学生的心理,活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某位教师在教学高一历史的第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了在一开始就给课堂定下一个活跃轻松的基调,这位教师先是简单和学生打了招呼便问到:“同学们,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度过了45亿年,在这45亿年间,你们可知道地球具体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吗?又是如何诞生了今天的人类吗?”学生被这位教师的一番话调动了兴趣,纷纷用求知的目光望着她。“同学们,请跟着我看一段视频。”说完,这位教师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简短的科幻动画视频,视频的内容讲述了从地球形成起一直演变到现代社会的经过,里面涉及到了地质的变化,生命的形成,人类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视频虽然简短,可是却内容丰富,趣味十足,将几十亿年的历史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学生们纷纷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视频放完以后,课堂的气氛已经变得十分轻松融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位教师便顺势引入了教学内容开始正式课程,整堂课都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提倡人文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

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组成的,在人类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总不乏那些闪耀的人文精神光辉。不管是文韬武略扫六国的秦王嬴政,还是近代开眼看世界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那些载入史册的中外伟人们身上总有值得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品德、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倡这种人文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用这些历史伟人的高尚品德去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不仅仅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近代的血泪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物,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奋斗的故事可歌可泣。某位教师在教学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先是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了教学,让学生熟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之后,这位教师

又引丁汝昌和邓世昌为主线,围绕这两人的英勇行为讲述了当时的整个战争背景,历史环境。通过历史资料片的放映,电影片断的演绎,以及一些介绍当时事件的历史资料,这位教师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这段历史的同时燃气了一股股爱国情怀,课堂气氛变得高昂和和谐。在正堂课的教学中,这位教师以爱国将领邓世昌和丁汝昌二人的遭遇为线索讲述,不仅发扬了这二人的崇高情怀,还在有技巧的引导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心情。最终,这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现行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和合作,让师生在教学中获得共同发展。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性不高,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至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方,反而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2中有一个探究活动课,其主题是要学生讨论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某位教师在这课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了一节课,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力表达自身的看法,并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而这位教师仅仅是负责维护纪律和引导。经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不仅感觉新鲜有趣,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总 结: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教学,注重其中的审美教学,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活用多媒体设备,提倡人文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郎顺利.高中历史审美教育与非智力因素[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1) [2]谭维平.浅谈高中历史审美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3]拉巴曲吉.基于有效性教育下的历史审美教学探讨[J].教育界,2011(11)

第5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和案例分析

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 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但笔者在多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存在着目标虚设、目标错位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造成低效甚至负效的结果。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目标虚设的问题

目标虚设就是我们常说的假、大、空甚至等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这种现象往往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甚至无效,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案例一: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Section A部分的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习单词:Section A---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 掌握句型:Section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I’ve (never)been to a water park.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谈论所去的地方。 …… 分析:

在对知识目标进行描述时,该案例中用了“学习、掌握”这类表述比较笼统的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目标的虚设。由于目标表述语的不明确,学生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学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降低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因此,明确的目标表述语可增加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有效避免目标虚设的问题。建议:尽量准确运用“了解、知道、理解、听懂、会读、会写、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如对知识目标可以这样来描述:学会……生词;了解……生词的汉语意思,并能正确读出其英语发音;能听懂含有……的短对话。 该案例中对能力目标的表述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其表述语为“使学生能熟练地谈论所去的地方。”存在的问题为:1)这样的表述语太笼统,学生不清楚要运用什么语言项目去完成该活动;2)表述语不准确,不是谈论所去的地方,而是谈论去过或到过哪里。3)以何种形式谈论,是Pair work还是Group work?没有交代清楚。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能用本课所学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 ? 及答语Yes, I have. / No, I haven’t. 及I’ve (never)been to …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和你的同伴或小组成员间相互询问去过哪里及表述(从未)去过哪里。这样的目标表述就比较具体,既是对所学语言的运用,也具有实施的可能。因此,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语言学习上,尤其要具体到某一语言项目的运用上。

二、目标错位的问题

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造成目标错位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语言表述不当或定位本身出现偏差。下面是一位老师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单元进行复习巩固而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 案例二:

教学目标与要点分析:

1、知识目标: 复习巩固对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的描述和本单元的一些有用的表达。学生能够熟练表达运用。如:

stop doing / to do love to tell jokes have a new look a little bit the captain of…

the girl with long hair /with glasses /with jeans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height/build. He has long curly black hair. …… 分析:

该案例在知识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语:“……能够熟练表达运用。”很明显,这是对学生运用所学做事情的能力要求,应属能力目标的范畴。把对能力目标的描述语用在了对知识目标的描述中,造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混淆。我们知道,巩固复习课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夯实已学知识。因此,明确、到位的知识目标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目标应是对所复习知识提出的具体的、细化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有关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词汇的音、形、性、意:(列出教科书上的黑体词) 2)熟练说出并能正确写出下列表达法: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等。这样,学生对所学词、组、句的掌握程度就比较清楚了。

案例三:

这是一位老师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某一单元Reading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陈述及课堂上师生表现情况的描述。

第一次在八年级教学时,看到单元末的长篇阅读,非常替学生着急。英语基础并不深厚的学生怎么能读透这么长,难度这么大的英文呢?于是,我备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劳动:把所有学生可能不懂的单词、词组、比较长的难以理解的句型统统列为教学目标。单词释义和词组造句等都翻遍词典寻求最佳解释和最佳例句。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最佳的学习途径,以求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结果却事与愿违。课堂上,我讲得很卖力,也很辛苦。学生们记得虽很认真,但看得出很被动、很无奈,毫无兴趣可言。词语讲解、练习了刚一半,下课铃就响了。那一瞬间,我痛苦、无奈、困惑。思考着这节课失败的原因…… 分析: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其地位和作用人所共知。《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提出了5级的具体要求。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准确的目标定位尤为重要,可以说它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知识学习的层面关注阅读教学,更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方面给予关注和引导,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从该案例中陈述的教学目标我们不难看出:该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目标设定产生偏差,即将知识目标设定成了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且知识点设置过多),导致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设置的错位。结果是主要教学目标即阅读的技能目标没有实现,知识目标也未完成。这是Reading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各单元后都有一个Reading。它的题目“Reading”本身就已告诉我们: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读。Reading课实属泛多精少课。教学中通常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而这两个课时的目标定位是各有侧重的。第一课时应把主要目标定位在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科书上各Reading语篇前所提供的阅读策略,准确定位阅读课的“微技能”目标,以便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阅读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如何找出文章的主题句等,如何进行猜词等。在关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第二课时可转向知识目标的达成,并组织基于这些知识和本阅读话题的任务活动,实现能力目标。在实施知识教学时需注意的是:

1、教师要依据课标的相应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确定知识点,切不可遇点就讲,更不应“节外生枝”;

2、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篇(境)中感知、归纳语言知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切不可不顾学生的感受,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

总之,要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通过学习《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案例分析》,谈谈你在日常备课中存在哪些“教学目标设计”难题;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目标设计?

第6篇: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微课辅助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在形式多样的在线学习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微课辅助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如学生个体差异、学校硬件设施等。此外,要注重探索微课教学策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使微课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微课 有效性 策略

一、前言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顾名思义,即短小的课,时间短,内容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微课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发展出来的,体现出了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在网络更发达、智能终端设备基本普及的条件下,微课开始广泛流传,更是出现了风靡全球的可汗学院,包括多种不同科目的微型教学视频。后来,通过我国一些教育机构和公立学校的试验推广,微课辅助教学的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和技术理念更新。如今,传统的数学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微课则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如何将传统的课堂与微课结合起来并扬长避短,是教师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微课对初中数学教学辅助作用的有效性

对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困难且枯燥的学科,各种各样的定理公式和繁琐的解题方式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基本兴趣,进而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听不懂到跟不上,最后到成绩差,这样一直下去,不少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而微课,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微课资源,随时随地学习,在课前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快速预习,明确不懂的地方,课上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用于课后巩固,而且方便快捷。仅仅从这一点来说,微课就具有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如此,将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促进差异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微课的出现与发展适应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即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也表达出教育要符合学生需求的观念,即差异化和个别化学习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PC端和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互联网在线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新趋势,很多教育?C构开始面向初中生兜售在线教育课程,形成了较为混乱的教育资源市场。照目前来看,互联网上的课程内容非常多,基本上都是专题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很长的学习时间;互联网课程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很难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课程。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过去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程度的增强,如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对于在课堂上“吃大锅饭”的形式,微课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不同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存在差异,但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接受慢的学生则容易跟不上进度。有微课资源后,学生就可以提前在课下观看教师的微课,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开展学习,还可以通过留言、社交网络等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反馈给老师,获得老师的帮助,而老师也能了解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地方,再把这些难点放到课上着重来讲,学生则更容易掌握,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同时针对接受新知识较快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开发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微课,做到差异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孩子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兴趣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微课以新颖的形式进入数学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新的平台上展开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自然会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微课还有一点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情境。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但传统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往往没有情境支撑,只是干巴巴的问题,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犹如听天书。有了生动、丰富的情境之后,学生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会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乐学善学,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

现在的传统课堂比之过去,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还是以知识传递为主,很少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即使现在课上有学习小组,课上的学习小组也是形式重于目的,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一般来说,积极的学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其他学生则不能。而微课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是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资源形式。在微课中,教师扮演着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情况下,通过留言、社交网络等手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同时,微课依托互联网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它可以把平时课堂上学生不能接触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那无穷的奥秘,从而产生探索和研究的愿望。

(四)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资源,众所周知,现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流行,争议也很多,在笔者看来,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和丰富,如果合理运用,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作为翻转课堂主要学习资源的微课,确实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微课,学生已经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了了解,带着对新知识的基本了解以及自己的疑惑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能够被最大程度激发。教师在课上通过一些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并综合运用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往往是高效的课堂。

三、使用微课有效辅助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微课运用的目的

教师运用微课不能走形式、随大流,而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明确微课运用的目的,包括为什么设计微课和希望微课运用后取得什么效果。如根据运用的时间不同,那么课前微课、课堂微课和课后微课设计的目的就不一样,课前微课主要用于课前观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述黄金分割之前,教师可以录制一个课前的微课,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和黄金分割在现实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课前微课讲的就是课上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课前微课,反馈不懂的地方给老师,这样老师上课更能有的放矢。课堂微课是在课堂上播放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一节课的导入,也可以是一个概念或命题的讲解,还可以是一道典型的例题。而课后微课则主要起巩固复习作用,可以是习题讲解,课程知识点总结等等,学生可以观看忘记或者不熟悉的知识点或者例题讲解,也可以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讲解。总之,教师要明确微课运用的目的,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微课资源。

(二)合理选择微课的内容

由于时间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录制微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微课内容的必要性,合理选择适合录制微课的内容。适合录制微课的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传统课堂不能展示的内容,如生动丰富的情境;第二,重点和难点问题,微课的主题性和特有的10分钟以内的时长,非常适合录制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如有理数、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等,许多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理解不深甚至很模糊,这些知识点就非常适合录制成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理解和推敲,逐渐掌握这些重难点;第三,习题讲解,教师可以把习题中典型的题目讲解和难题讲解录制成微课,学生可以在课下多观看和琢磨,逐渐提高对数学的理解。

(三)微课要精致美观并且要讲求实用性

要使微课教学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微课。首先要保证所录制的微课视频能够满足画面清晰和声音清楚的要求,视频中教师的个人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也要做到简洁明了,这样才能方便学生观看学习。教师也可以从网上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进行合理修改再利用,但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微课的质量;其次,微课的主题要明确,要抓住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尽量用最少的时间提炼最精华的部分,同时要切合“实用”这个功能,即微课是课本的提升和总结,不是“就书说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观看几分钟的微课而达到学习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以笔者在2015年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初中组三等奖作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2016年福建省普教室主办的福建省初、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微课”评选初中组三等奖作品《圆的切线判定小窍门》的两个获奖微课来举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就是提炼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和思想,由轴对称的操作实践得到理论。《圆的切线判定小窍门》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总结为两种题型,进而能解决所有有关切线的判定问题。这两个抓住课程“要害”的微课制作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微课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不可过快,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在录制微课时的语速、语调不应与平时有异,应保持平常上课的基本状态。

(四)营造良好的微课教学环境

虽然微课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但教师也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上课环境,如一体化教室等。这种教室可以满足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等。在微课学习前,教师应先对学生分组,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后调整,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因素来划分,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自学意识和能力不足,自我监控能力不够,很难完成课下观看微课的任务。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学生自学时给予一些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同时还可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帮学生制定目标、计划、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在“部编本”教科书即将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新兴技术运用能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下而衍生出的教学新产品――微课这个新媒介来有效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王凌峰.?笛?微课教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4(58).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06).

第7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情况,更好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在我校初

二、初三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其中参与的学生初二共149人、初三共143人,设计的问题共10个,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另外,还请学生就未涉及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建议写成书面材料。现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简要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归纳

问卷调查显示:

1、学生对物理课非常有兴趣的占30%,兴趣一般的占47%,有的有兴趣,有的没有兴趣占23%。

2、认为能通过物理课堂问题的回答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占49%,一般的占48%,不能提高兴趣的占3%。

3、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靠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占57%,靠老师的点拨的占28%,靠同学提醒的占15%。

4、在老师提问中不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67%,先提问再给一定时间思考后再让回答的占75%,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8%。

5、在老师提问时愿意回答的的占37%,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后再回答的占55%,想听其他同学回答的占6%,不想回答的占2%。

6、认为在回答问题后,老师能说激励语的占55%,回答错老师应该纠正的占33%,能接受不说任何话的占8%,没有想法的占4%。

7、认为老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占55%,不能体现重难点的占30%,对自己没有帮助的占15%。

8、认为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占13%,在课堂教学中喜欢互动交流的占67%,喜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占14%,没有想法的占6%。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方式及提问的时机都是有着比较高的期望,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技能。针对反应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课堂提问的方式

1、材料的运用情景的创设

学生更喜欢教材以外设置的情景材料,而且材料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应包括图表、影像等。

2、学生的反应和回答

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希望老师提问的对象能是全体学生。大多数希望通过独立思考来解答问题。

3、问题的设计和展示

学生希望老师的提问与实际生活多联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也可以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增加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信息来源,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

㈡、课堂提问的内容

1、问题的难易程度

多数学生喜欢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

2、问题的目标要求

学生希望更多的关注理解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单纯是知识的再认、再现。

㈢、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回答一些,但不够完整。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以表扬、肯定为主,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2、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老师的做法

学生希望老师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总结反思:

1、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

2、注重与高考的衔接,像高考靠拢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新视野、新角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科能力,适应新高考的形势。

3、以能力为核心,重视基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本次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都是课堂提问中应着力关注、着力改进的问题。愿与同行共同努力,以有效提问为突破口,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

第8篇:案例分析与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摘要: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研训一体化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在专业引导、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有效性;教研活动;发现;同伴互助;专业引导

每年我园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安排每名教师执教一至两次教学公开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然而,认真分析教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活动表面上形式新颖,孩子们热热闹闹的“探究”、“游戏”,实际上内容空泛,不利于幼儿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无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它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公开课尚且如此,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更难保证。因而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研训一体化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在专业引导、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于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堂教学论坛”上,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什么是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是“以精心选择的,适当的教学案例,特别是以本校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参与式、讨论式的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这种案例分析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以开展问题为中心的专业学习,发现问题和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帮助教师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使教师把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通过“行动”改进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要点

(一)在教研中发现案例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使教学研究具有针对性

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中,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是关键。研究主题应定位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师普遍关注的或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能为“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导”搭建一个有效的活动平台。如:05年我园教师刚刚使用南京师大的“幼儿园教学整合课程”时,教师们对“主题整合教学活动”很迷茫时,于是幼儿园组织了教师围绕“如何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开展整合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大家通过“学习、实践、研讨、反思”的反复螺旋上升,吸收了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在预设和生成教育活动时,能逐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师生共同构建课程。

(二)教研中同伴互助,取长不短,寻求共识

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全体教师,要求教师围绕统一问题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提出的案例进行讨论,争辩或协商,促进他们对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刨根问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制定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行动计划。当我们发现教师对美术欣赏感到比较困难和困惑时,发现陈娅老师组织的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让孩子在与大师作品的对话和欣赏中,不知不觉的吸收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做画方式,对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孩子的艺术感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课例《向日葵》为载体,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研讨中,教师共同分析美术欣赏的目的和策略,讨论美术欣赏中如何处理好知识经验与幼儿情感态度和艺术修养的关系。

总之,案例分析研究活动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好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能促使教师深刻认识教学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搭建了平台,能有效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9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 要】同学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且完成教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这便是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既不能完全将课堂放手于学生也不能过度压制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在课堂上架起一座桥梁,将师生互动发挥到淋漓尽致。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完成老师教学目标之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在相对融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高效课堂;师生互动;创造力

对于相对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是这样的,重视老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考试的成绩,相对忽视学生活跃性、创造力和自主学习方面。在课堂相对严肃压抑的氛围下,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老师的灌输下,学习了课本的知识,学生是否有自己真实感悟,我们无从得知。初中时期,正是青少年培养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力的时候,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确学到课本的知识,表面上看效率高,但其实因小失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中国教育出现高分低能的现状也与此相关联吧。因此,构建高效课堂迫在眉睫,以下是本篇文章的几点分析。

一、提高教师教学技巧,融洽师生关系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怎么将老师和学生保持一个节奏呢?提高老师语言技巧、风趣程度,老师可以放下身段,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而不只是我教你学。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变现力、善于观察的眼睛,会让学生更愿意听老师的课。迷人而有魅力的老师会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时,学生天真无邪的笑容和一些看似不靠谱的想法却可以激起老师的灵感。如此融洽的课堂,而不是强迫灌输知识,学生学习到的就不只是文化知识,同时还有做人的道理还有温文尔雅性格的塑造,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将是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

二、激发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在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并不是觉得学习室一种痛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从而提高自信和自我满足感、成就感。兴趣可以让枯燥的语文课本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兴趣可以让学习保持更加持久的动力,最终发展成特长。学生的求知欲与老师知识擦出绚烂的火花,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之海里徜徉。学生的思想被解开禁锢,便会萌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在解答中,既教会学生知识,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西方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人们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表现欲会大大增加,思维会更加活跃。老师从课堂的独裁者变成课堂的参与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三、小组互动,形成自学模式

(1)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是有限制的。有人说:你的思想,我的思想交汇在一起,便形成许许多多的思想,你的灵感,我的灵感,就汇集成许许多多的灵感。打造小组模式,让整个班级融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互相监督、互相比较中提高自己,形成竞争习惯,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同时,各个小组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请教、相互学习,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体,有利于提高班级荣誉感、形成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2)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大家都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可以针对性讲解,是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影响更加深刻。学生在相互争辩中,练习了口才也激发了自己的表现欲,此时感觉上课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因为学生的思维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老师想的更加全面,也可以弥补老师的漏洞,让老师明白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哪个地方,可以教学相长,教室、讲台成为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此时此刻。学生的各种潜能可能被淋漓尽致的挖掘出来,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3)学生的资质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慢。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可能会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可以形成多对一互帮模式,既可以省去学生请家教的金钱时间,又可以培养同学感情,增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有些差生在优秀学生的帮助下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提高自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学生在相互帮助下,提高竞争意识。而且小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组会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学习状况重新分配,在小组中会形成一种模式。学前模式、预习模式、课堂模式、课后模式,在此模式下真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戏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五、创造力的激发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命脉,如果没有了创造力整个民族将是灰暗无光的。因此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是任何人都不容忽视的。因为我国长久自古以来的硬试教育,整个教育模式缺乏创造力,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有老师学生,提高整个学生的创造力是紧要任务。

(1)课堂作业的改革,改变传统的课本问题方式,将更多的答案设置变得更灵活化,不只是一个标准答案,将每个题设置成不同方式的答案形式,不只是答案对了就可以,必须想出多种解题方案。将更多地课本作业改成实践作业,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实践中激发灵感,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的途径。真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家长的,学习不只是应付而是人生的乐趣。

(2)考试的改革,将平时的基本考试尽量简化,使学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研究新的知识,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成为多类型人才。可以设置多类型的智力考试,并计入学分,设置奖项,让这种智力考试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事,让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爆棚。

总之,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留白”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动态生成的理念,要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留白”和“生成”。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生命历程,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师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共同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余绪富.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成功(教育),2012(06)

[2]刘鲁波,李喜凤,孟凡伟.做一个高效的阅读者[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上一篇:国企绩效工资改革方案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