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2022-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学习完这篇课文,那位温柔恬雅的蔡老师就好像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果那位老师不温柔不懂得体谅别人的话,作者和他的同学就一定不会那么依恋蔡老师,那么爱蔡老师。

蔡老师可真是多才多艺啊,她可以教同学们跳舞,还可以把诗当做歌来唱,我很敬佩她。因为她可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很有创新意识。没人把一个男孩扮成女孩来跳舞,更没人把诗改编成歌来唱,如果蔡老师什么都不会,大家也不会连她拿笔的姿势都要学,把她当成偶像。

蔡老师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十分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一次,作者的同伴说了打击作者的话,蔡老师就来关心他,抚慰作者幼小的心灵。她知道孩子的心灵是最容易创伤的,因为她切身体会了孩子们的感受,才能弥补作者心灵创伤的伤口。

我们一定要学会宽容,明事理。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当我翻开《我的老师》的第一页时,看到的是“我妈妈是老师的故事”。那里有这么一段话,“每天每当我和小妹睁开眼睛时,妈妈早已走了,晚上我们睡下妈妈才回来,她已经精疲力尽了,但还在批改作业。”

老师是一颗蜡烛,把光和热送到我们心里;老师是熊熊的火焰,把我们的心点燃。啊!老师,每当您站在讲台前,您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

我的老师姓武,她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眼睛,讲起语文来像讲故事,讲起数学来是那么明白。

老师您是一个园丁,我们是一棵棵小树,您是多么勤劳,每天给我们浇水。

每个星期那么长,就有星期日能休息一天,可您却忙碌着批改作业。您曾经说过,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成绩,我们一定要把答满分的卷纸拿给您看。

天的深情,地的厚爱,全刻在我们的心灵里,我们感谢您——老师!

第2篇:《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当我翻开《我的老师》的第一页时,看到的是“我妈妈是老师的故事”。那里有这么一段话,“每天每当我和小妹睁开眼睛时,妈妈早已走了,晚上我们睡下妈妈才回来,她已经精疲力尽了,但还在批改作业。”

老师是一颗蜡烛,把光和热送到我们心里;老师是熊熊的火焰,把我们的心点燃。啊!老师,每当您站在讲台前,您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

我的老师姓武,她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眼睛,讲起语文来像讲故事,讲起数学来是那么明白。

老师您是一个园丁,我们是一棵棵小树,您是多么勤劳,每天给我们浇水。

每个星期那么长,就有星期日能休息一天,可您却忙碌着批改作业。您曾经说过,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成绩,我们一定要把答满分的卷纸拿给您看。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老师是灯塔,照亮前方;老师是大地,哺育万物;老师是雨露,滋润幼苗。今天,我读了《我的老师》,对老师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章中的蔡老师是个温柔漂亮的人。“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落在石板边上。”由此可见,蔡老师是多么爱自己的学生啊!我的数学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课上,她如果看到有人搞小动作,就会连走带跑地往他身边去,举起巴掌刚要打,却又笑着说:“下次不能再犯了啊!”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却不失老师的威严,又渗透着老师对我们的爱,我们沐浴着她的爱,快乐、健康、茁壮地成长着。因为她爱我们,我们也依恋着她。

文中的“我”梦游还想着去看老师,这表现了一个孩子对温柔又不失威严的老师的依恋。在放假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想起我的语文老师,甚至每天都会回想起那些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我们六年级不准上体育课,语文老师就每个礼拜给我们上一节,那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笑话,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在我们的笑声中,老师又给我们讲起了知识,让我们边玩边学,学得轻松。

老师,您对我的恩情我终身难忘,我将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

《我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感触,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面充满了作者对老师浓厚的敬意。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在学校,老师犹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一棵大树,而我们就是小苗。大树将自己的营养全都给了小苗,让小苗成为苍天大树。老师你犹如火光,将我们个个点亮了,但是自己却熄灭了。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尊敬的职业了,我敬仰世界上每一位老师,因为他们是伟大的。老师,您犹如一座山,这一座山为周围的景物都给予了最好。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实在太多太多了,老师将青春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在老师付出的背后是多少心血和汗水埃每到了我们舒舒服服睡大觉的时候,老师此时此刻就正在灯光下改作业。老师这么拼命地给我们上课,得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老师拼尽了努力去为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校甚至有些学生不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为了我们真是辛苦了。在这里我对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你。”是你让一个无知的小孩成了一个知识也挺丰富的学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你为成长的路上付出了许多,让我人生这一条路上有了许多精彩。让我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老师是我的第二个父母,在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老师,您是第一个伸出双手为我解决困难的,您对我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第3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读书笔记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写的是梁实秋在清华学校读书时的一位国文老师。他学识渊博,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很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不拘小节的“老学究”的形象。文章一开头就写他吸溜着的鼻涕和脏兮兮的大褂,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科举出身,和很多有名的作家有交情,可见他学术成就之高。只可惜清华当时并不重视中文课程,学生大都对他也是爱搭不理,纵然他一肚子的能耐也没处使,一定很郁闷吧。我又一次为我们曾经的崇洋媚外而哀叹。不过想来我们对不用考试的美术音乐的老师不也这样吗,上课写作业吃东西看小说,老师看着大概很难受吧,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还有一点给我留下很省印象的是他给梁实秋批作文的情节。几千字被大墨杠子刷得所剩无几,固然心里委屈,不过这样一来糟粕全无,留下的都是精华,文章变得虎虎有生气了。有这样的文学功力实在让人敬佩。

读着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那也是一位认真负责,有真才实学的好老师。看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令他难忘的好老师啊。

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论是鲁迅还是梁实秋,他们都是怀着一颗敬佩尊重的心去欣赏看待他们的恩师,深受他们人格的影响,并带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现在有些人的榜样太遥远,都是些歌星球星之类,疏不知我们身边的老是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读书笔记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难忘的老师.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给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

梁实秋先生用简洁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相貌古怪,不休边幅的国文老师

第4篇:我的读书笔记

初读《林清玄 散文自选集》

林清玄信佛,他的文章也富有禅意。虽然我不太信佛,可很佩服这本书中词句的精彩,语言描写的细腻。

下面是我在看这本书时摘抄的一些精彩句子及对对应的看法。

“该走的路,我走过了;该行的道,我行过了;该爱的人,我爱过了;该打的仗,我打过了。”我思:这句话富于哲理。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作者的思想是多么的豁达。不过理论上,当人经历过这么些磨难,我们的确也将看破一切世界纷争。

“在阳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他的颜色。当阳光隐去,在黑暗里,事物会失去了颜色。”我思:人何尝不也这样。“钱”“权”不过人世间浮云耳,为名为利的活着,是多么意见不值得的一件事。即使你拥有显赫的地位以及万贯的财富,如果你缺少救济帮助别人的心,你的精神是空虚的。换言之,你是多么的精神匮乏。我想说的是,无论一个人穷与富,始终保留一颗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心吧!

“生活在两度空间的蚂蚁,平坦与艰苦的路对它并没有区别,平地与高山对它而言都是平等的。”我思:这是多么不简单的道理呀。有些事看似简单,然却蕴含深度,就像作者所说的蚂蚁。缺少生活发现的我们,常常会嘲笑蚂蚁不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我们又何知。对于蚂蚁,它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平面,始终看不到空间,你叫它们如何分辨是高山还是平地。或许这就是学习者的通病,不循事物的实质,只一味记着别人得出的结论。真不该啊!

这里就只简单提这本书中的几句吧。我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有一天,大家也会去慢慢寻找它的其他真谛吧。

初读高尔基之《童年》

中学就知道高尔基有三本著名的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寒假初读了其中的一部《童年》,另外两部以后再抽出时间阅读了。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有些悲惨。他自幼丧父,跟着母亲和外祖母、外祖父家一起住。他的外祖父脾气非常急躁,视财如命。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遭到痛打。他的舅舅们“继承”了其外祖父的“品性”,常常为了钱和阿廖沙的父亲争吵。而爱阿廖沙的外祖母,却在家中地位卑微,不能真正庇佑到主人公。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人公的命运确切悲惨,在他所处的那个世界似乎亲情一文不值,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利益至上的悲惨世界。“冷漠”是伤人的毒药,它慢慢吞噬着可怜的小阿廖沙。可笑的一个地方是,其祖父因为吝啬,不愿支付其他人的生活开支而提出与外祖母分居。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外祖父的吝啬是到了一种多么骇人的程度。这不得不赞赏一下高尔基的文学功底深厚,通过各种语言动作描写,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逼真的描绘出来并展现在读者面前。

阿廖沙还有一个很要好的伙伴,曾经一起去为了生活一起去海边偷东西。可惜的是,他的朋友也被别人打死,成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朋友之死的事情不得不也给经历万苦的小主人公的心中留下了另一块伤疤。

一篇以“真情”为线索的文章或作品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即使文章作品的语言朴实。这本小说就是如此,自身情感的渗入,使得作者对角色的爱慕憎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也是一部励志性小说。

初读《初读梁启超全集》

受《恰同学少年》中毛润之的影响,开始翻阅起来梁启超的文章。他的文章多数是与国家命运、社会现象有关。说理严谨,条理清晰。不管他所言之正确与否,看其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的道理。

如其中的一篇《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思:在《恰同学少年》中毛润之学杨昌济晨起沐浴晨诵,当读到这篇《少年中国说》时,他的同学闻着毛润之的读书声,也来到旁边跟着朗诵起来。就这篇文章就足以证明他写的文章生命力之宏博。。。。。。

另外一篇《论不变法之害》:“一食而求永饱者而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

梁启超利用打比方的方法阐述不变法的危害。“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我思:他的作品里这种字字警醒的做法比比皆是。若撇开爱国的情感,他的文章则会略显空洞,也怪不得《恰同学少年》里袁吉六如此憎恨梁启超的文章。

中国近代为救国图存,涌现出许多派别的爱国志士,梁启超的“保留”思想虽不符合历史进步的规律,可是他把自己的急切救国,强国之心赋予文中,可谓字字催人上进!

陈平原之《老北大的故事》

读这本书的直接原因就是“老北大”三个字,在我心中,它是那么的具有吸引力。当然,也正因为它,自己内心也时常的忧伤。

北大,现在一说起来就令无数还正为高考的学子们着迷,更何况是当年名师云集的老北大呢?这本书是在江西理工大学本部附近的旧书店找到的。看样子它是遭到了遗弃,别人对它不闻不理。所以,它被我发现,不得不说是我与它的缘分。神往北大,神往北大的浓厚文学气氛,神往北大云集的名师,只可惜生不逢时,才疏学浅。叹现在那么博学并且一心专研于学术的老老教授已无几人。看得到的是,现在许多教授利用炒作宣传自己,有些不惜放弃专研学术的机会,盲目在某某讲坛开课,滑天下之大稽!

我前些年为高考拼尽全力,连续三次高考,最后才进入江西理工大学。大家都说,“既来之,则安之”,我也这么认为的。不管以后怎样,希望自己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圆满的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健身、书法、舞蹈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并提升。如此,何患四年之大学匆匆而过?“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将会是我的大学四年一定铭记于心并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身处江西理工大学也好,心往浙江大学也好,不管如何,都必须好好珍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的机会,“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的黄金时期就在于大学这四年,好好努力吧!

初读茅盾之《子夜》

这是上大学后看的第二本长篇小说。人们看小说总是有一种无法克服得毛

病,那就是人们通常是循着故事的情节,从前面第一章开始翻起,然后囫囵吞枣的翻到最后一章最后一页,读起来还蛮津津有味的。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未能得其真正要点。我就是。虽然看完这本书后有故事的梗概,可毕竟是未经过细细品味其中的一番滋味,说一些想法不免有些武断,因而前面我把我的读书笔记称作是“初读”是实有原因的。

从阶级利益上来看,主角吴荪甫是代表民族工业资本家,而他的对手赵伯韬则代表买办资本家。故事的背景,当时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吴荪甫不仅面对工人阶级的“反剥削,反压迫”运动,而且还要抵制外国帝国主义与买办资本家联合的赵氏企业。

学过历史都知道,中国近代的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大,其无法匹敌于外国资本主义垄断企业,而且随着中国近代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力量不断加强,所以最后的故事结局也理所当然,吴氏企业被吞并。他的悲剧也正代表着中国近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剧。

从全书来看,作者以主人公的角度身份抨击中国共产党雏形阶段时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剥削运动。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有几个疑问始终不得其解。矛盾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呀?他是否就是民族资本家的一员?这样的作品怎会为中共所接受?

毕竟是初读,想法有些肤浅,但这些也算是我的真实想法了。

第5篇:我的读书笔记

——读《窗边的小豆豆》

琅琊小学吴琛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考,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我花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将这本书翻了一遍。可是翻完一遍之后,我总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于是才仔仔细细再看了一遍。

说实在话,我很是羡慕小豆豆的,她非常幸运。她碰到了一个好老师——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听六岁的小豆豆连续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最可贵的是他在聆听小豆豆的谈话中始终面带微笑,并对小豆豆话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多么爱护他的学生啊!在小林校长的身上,我知道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作为老师,教育不能统一化,必须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学会“倾听”,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

巴学园最妙之处是倡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用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即所谓是“爱人,爱己”。小林校长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书中描写了高桥同学是一位身患残疾的学生,校长不但没有歧视他,而且在运动会上安排的比赛项目都便于高桥同学取得第一名,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那因身体残废而产生的害羞心理,此外校长还采取了一些尽可能的措施,比如让孩子们不穿游泳衣一起跳入游泳池,其目的也全是为了使高桥同学呀,泰明同学呀,以及其他身体上有残疾的孩子们能消除自卑感和“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由于校长的这一番苦心,那些生理缺陷的孩子都没有了自卑感。

小林校长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残疾学生竟如此关爱,让我们回到现实,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学生呢?我们的学生身体健全,头脑聪明,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真正的向小林校长那样为学生考虑,小豆豆可以把校长当做好朋友。然而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的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好朋友呢?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

书中的小豆豆,身上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不少缺点,大家对小豆豆的抱怨和担心的声音,已经传到小林校长的耳朵。可是每当小林校长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一个大人仔细听这句话,就会发现,“真是”这个词中,含有非常深的意义,遗憾的是,小豆豆明白这一层意思,是在经过了几十年之后。不过当时的小豆豆虽然还不能理解小林校长话中真正的含义,但她的心中,已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每当小豆豆要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她都会想到这句话,正是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从小林校长身的教育理念上使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中未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

知的事情,教师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一个孩子的所为,而应积极地鼓励他,正确地引导他,从而使其进步。也许你给他的欣赏、嘉奖正是他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这句话对教师而言,无疑可作为职业的信条之一。面对缺少社会锤炼而略显稚嫩、心灵纯洁的学生,给以适度的热情和信任,能使“爱抚、温存的翅膀”飞得更高!

书中小林校长,看到小豆豆在便池里找钱包时,不但没批评还像好朋友似的嘱咐她,“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一般来说,大人们要是看到了小豆豆在做的事,会说“干什么蠢事呢”或者“太危险了,快停下”。或者也会有态度截我不同的大人说“我来帮你吧”。但是,小林校长只说了一句话“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正是校长这种信任,才使小豆豆完完整整的不仅把小山放回原处,还把小山渗到地面的脏水也都放回了便池。虽没找到钱包但也挺心满足意的,因为她自己干了这么多的活。实际上在小豆豆的满足中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对她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把她当做了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正是这种尊重和信任,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美]戴维·威斯格特)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信任,前提是你自己必须信任别人。信任身边的人是交际的最起码要求,是一切可能性前提,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要管理好整个班集体,让学生感受到被信任,那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当学生跟我说“老师,这一期的黑板报让我来负责好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相信我吧?”我点头。尽管我对他的能力很了解,并且也知道有比他能力更强的学生在,但我相信,孩子能从这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锻炼能力。

从小林校长和小豆豆的妈妈二人身上使我想到了作为一位老师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应该怎样耐心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怎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怎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等问题,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从爱护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同时重要的是我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孩子同样需要大人的尊重和理解。

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我们知道: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才会愿意接受她的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做为老师,又何必板着面孔,让学生一见就生畏惧呢?做老师,和孩子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和忧伤,时刻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巴学园”——每一个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建立一个这样的乐园呢?

《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师之路,同时也希望能像小林先生一样在学生的心理种下爱和欢乐的种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及早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发扬光大,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个性的人。

第6篇:我的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 书名:作者:

出版社:出版年月:千字数: 这本书的类别(在□内打√)

□寓言童话 □文学故事 □历史地理 □人物故事 □体育运动 □科幻故事 □科学知识 □学习方法 □少儿丛书 □其它种类

45、读到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给你印象深刻的话,摘抄下来:

6

7、想到的问题:

我读书我快乐【姓名,年月日】

上一篇:镇机关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未来的汽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