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钟村是广东省“中国龙狮文化之乡”,舞龙舞狮历史悠久,学校作为钟村的“中心小学”,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传承钟村地区的优秀文化。从2008年开始,以“寻找岭南文化的足迹”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然后以武术、龙狮作为突破口,开设了舞龙舞狮、武术的校本课程,成立了龙狮社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篇1:

借助大众传媒影响力创新学校教育活动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且已经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而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大众传媒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必须要借助其影响力,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更为崇尚个性与自由。大众传媒这只“无形的手”通过直观性、趣味性、通俗性的艺术娱乐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深刻地改变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为学校提供大量新信息,成为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大到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至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还有中学生感兴趣的、有能力接受的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等,大众传播媒介都能提供。这些信息开拓了中学生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对他们理解、掌握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有意义的。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可以充实、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促进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中学生在接触大众传媒的过程中,也能逐步形成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也有影响。

加速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青少年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准则,并使之内化为个人行为方式的过程。大众传播媒介的增多,为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他们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化过程加速的明显表现是,中学生越发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社会意义以及对自己个性全面发展的渴求,表现在与同辈人交往的日益加强,包括发展了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

促使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 大众传媒有助于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青年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代青少年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他们不再惧怕权威,而是把个体的自由与发展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

利用传媒手段,创新学校教育活动

“创意”是各种工作以及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的教育活动同样离不开合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巧妙的构想。随着大众传媒对当代青少年影响力的逐步增加,如何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特色教育活动,就成为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利用媒体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青少年好奇心重,求知欲、探索欲强,对大众传媒的热点事件关注度较高。同时,由于日常生活的直接经验较少,他们往往靠大众传媒提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参考框架”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现实,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大众媒体给了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如果我们不去引导,学生就可能接受不良信息的引导而形成错误的判断。因此,学校一定要发挥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青团的各种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利用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形成对这些事件的正确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

利用媒体流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 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的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性和多种选择性,使学生审美呈现个性化特征,表现为对服装、发型等的追新求异。我们鼓励学生成立时尚社团,让他们利用从大众媒体了解到的最新时尚信息,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展示他们的个性。于是,校园电视台多了一个“校园服装秀”的栏目,给学生一个展示他们个性的渠道,他们能给我们创造出无限精彩。

利用媒体节目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近年来,我们利用媒体上广为流传的节目形式,陆续开发了“古城春晚”“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模拟世界杯足球赛”“古城好声音”等文体活动,借助媒体的影响力为活动造势,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些活动都是同学们等着盼着参加的,活动效果也能保证。

未成年人的年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然而由于传播信息的渠道增多,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鱼龙混杂,容易使青少年受到负面的影响。学校要在传媒方式和内容不能有所改变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去学习和欣赏有益的传媒文化。而如何利用大眾传媒带来的新环境,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所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工读学校)

作者:王峥

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篇2:

“真人教育”创新学校教育行动

钟村是广东省 “中国龙狮文化之乡”,舞龙舞狮历史悠久,学校作为钟村的“中心小学”,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传承钟村地区的优秀文化。从2008年开始,以“寻找岭南文化的足迹”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然后以武术、龙狮作为突破口,开设了舞龙舞狮、武术的校本课程,成立了龙狮社团。学校的小虎队多次登上了国内多地的演出舞台,龙狮文化也成为了学校一张靓丽的特色文化名片。2009年,我校结合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对学校自身的历史积淀和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冷静而纵深的思考,通过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指导、全体教师研讨后,从学校现有的特色项目中,挖掘龙狮文化的精神内涵,寻求与龙狮文化相结合的最佳教育途径和方法,从“真诚、合作、勇敢、拼搏”视角去审视龙狮文化,梳理出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赋予学校教育更丰厚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确立了“用本真教育培养时代真人”的办学理念,以“真”为核心文化,构建了“真人教育”这一品牌。

一、“真人教育”理念体系

“真人教育”,指通过本真教育培养时代真人。而所谓本真教育,就是对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超越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源,皈依教育本质,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与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智开导的教育。

“真人教育”之“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事物的本源上去理解,强调“本体真”,即“真人”具有真品格,坚持本色的自我、真实的自我;二是从“真”与“假、伪”的对立上去理解,强调“外在真”,即“真人”致力于求真,不懈追求真知识、真本领。因此,“真人教育”的内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真人教育”是从儿童主体的真实性出发,促进主体真实发展的教育,主张开放的育人途径,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孩子的自由人格,还孩子以天性。其二,“真人教育”是教人求真的教育,主张传道真知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际中,从社会实践中追求真理,以科学精神探寻真知识,掌握真本领,解决实际问题。总的来说,“真人教育”从“本体真”与“外在真”两方面对“真人”做出了具体要求,旨在培养具有真品格、真知识、真本领的内外兼修的时代“真人”。

二、“真人教育”创生行动

1. 基于“真人教育”的课程建设行动

我校致力于课程的整合与改革,构建“至诚至真·砺励真人”大课程观。

“真人教育”课程坚守“诚”与“真”的目标,以课程为载体进行文化熏陶、活动磨炼、实践体验、探究学习、综合打造,落实“四敢四善”的具体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真、善、美”品质、“知、行、意”合一的“真人学子”。

我们依据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要求,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建构“真人教育”的《学科文化拓展课程》《励真校园环境课程》《龙狮精武文化课程》《至真至诚创新课程》四个系列共16个课程板块,约33门课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研发与实施。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我们建构起学校“真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真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学生在这里能够体验到文武双修、德艺双馨的教育,有利于实现“和而不同,群生共长”的教育愿景。

2. 基于“真人教育”的课堂改进行动

学校以“真教真研,互助互动”为课堂理念,“真研”中的“真”指精、细、深,“研”指研学生,研教材,研背景;强调教学前,教师以及年级备课组要对学生的学情、个性特点、学习氛围、学习教材、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真教”中的“真”是指减、简、兼,“教”是指自教,互教,导教;强调教学时,教师要减少自己的讲课时间,简化教学内容,兼容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转变学习与教学理念,让导学成为常态。“互助”是指补充,融合,支撑,强调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考试课程与非考试课程的融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补充,生本课程与师本课程的共生。“互动”是指灵活、动态、弹性,强调在课程实施时,要考虑到时间弹性、形式灵活、模式动态的课程实施模式。

在课堂改革中,学校倡导“和而不同”,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和”是共性,“不同”是个性,教师引导学生立足于“和”——小组合作,着眼于“不同”——良性竞争,你追我赶、共同成长,养成考学善思的学风;而教师则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点”,采用不同的后教策略,发挥画龙点睛的教风,提高课学质量。基于此,学校逐渐构建了“三导四学·智慧课堂”研学后教课堂改革模式,推进真实、朴实、扎实的“本真课堂”。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课堂改革中,各学科围绕不同主题开展课堂改革,如语文科组的《小学语文阳光课堂实践研究》、数学科组的《小学数学学科问题解决“后教策略”的案例研究》等。

3. 基于“真人教育”的德育创新行动

“真人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校德育,以“至真至诚,互助互动”为行动导向,致力于培养学生要做天性纯真、率性明朗的真人,乐做品行真诚、崇善尚美的真人,爱做探求真知、追求真理的真人,愿做知行统一、内外兼修的真人,即培养“四敢四善时代真人”。

我们以广州市阳光评价实验学校、番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为契机,通过四大品牌活动(“心之感恩”校园活动、“诚信伴我行”体验月活动、“尚善尚美”系列活动、真人宣誓系列活动)、五大节日活动(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辩论节,艺术节)、“真情·真艺·真知”小真人评选活动、龙狮特色活动,构建了富有生长气息的、人文气息的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真正让德育走向人本,走向心灵,走向温馨,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彰显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基于“真人教育”的文化建设行动

我们学校植入了钟村具有悠久历史的龙狮文化,以龙狮文化为载体建构学校文化,强化学校的本真教育特色,教会学生敢为人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通过一个物象化的龙狮文化校园环境,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特色建设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确立了“项目引领,整体优化”的发展思路,制订了《“真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分三期进行。学校在2014至2015年,进行了两期的“真人教育,龙狮文化”的物象化的环境建设,打造“一动一静”“两园一廊”,“两园”指的是“双馨园”“沁心苑”,“一廊”指的是“励志廊”,建设“真人教育”展览橱窗、“书韵飘香角” “龙狮馆”等物象,使校园充满真文化和龙狮文化气息。往后第三期运动区和第四期专用场室的文化升级改造建设,将会更充分地展现我校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魅力价值。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我校开设家长学堂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家长特长,引进有特长的家长为孩子开设社团活动,开展书香家庭等系列亲子活动,促进亲子关系。通过家校合作,走进社区,联合各种力量推动真人教育文化的发展,形成和谐共融的教育大格局。

作者:陈钢

创新学校教育论文 篇3:

科技创新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主要阵地是课堂。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如创设情境,好奇求知;关注个体,因材施教;转变观念,师生协作;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批判吸收,鼓励质疑。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飞速地改变着面貌,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努力塑造各自在21世纪的形象。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教育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为此,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现在,我们要说“少年创新则国创新”。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最主要的阵地是课堂。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总结出来,请大家指正。

一、创设情境,好奇求知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从情感上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望。

情境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变换讲授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灵活处理课堂内容,创设愉悦的、生动的、求知的课堂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学习内容,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探索科学世界的好奇心。

二、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受到的熏陶也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的品质和风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来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展现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差异,各自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阐述创新想法时,教师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让学生把话讲完,甚至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可能根本从未涉足,教师万不可扼杀这个想法,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一些相关书籍,找到答案,或者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来获得结果,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三、转变观念,师生协作

新课程改革浪潮下,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转变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传授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探求者;教学过程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过程。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全面发展。要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改变课堂机械、沉闷的状态,让课堂充满生机,通过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付出的努力,哪怕仅仅获得很小的成功,也要看到,并认可、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进取,让他们收获成就感、荣誉感和快乐感,体验到自身价值,激发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总结道: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强+55%的面部表情。教师要重视“身态语”的作用,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个微妙的评价,都是一次情感总动员,让学生振奋。

四、理论实践,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育过程,学生动手能力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位教师给两个同学出了一道思考题:从零点开始到晚上12点,时针跟分针重合多少次?其中的一位中国学生听完题目后迅速拿出了纸和笔比划着,而另一位美国学生听完题目后想了想拿出了手上的表旋转着。这个故事反映出两个民族思维形态的差异。一种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另一种重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人的思维形式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形象思維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五、批判吸收,鼓励质疑

真理具有相对性,知识具有局限性。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今天。让学生以审视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大胆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是,这种质疑不是对前人简单粗暴的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生发出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真理的需求,进而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更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进而发挥自己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

我们要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发掘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提高心理素质、拓展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都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做合格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作者:孙鹏

上一篇:医院调研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考察情况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