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法律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医学法律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医学院教育中,对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特点,一般遵循阶段性、类别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等,本文依据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内容,通过研究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的法律素质教育,论述了进行科学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第一篇:医学法律论文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医学专业学生法律知识体系教育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制度,还使之内化为一种素质、意识,从而指导他们的实践行为。因此,完善法律知识体系是做好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对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现状作出简要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完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医学专业;法律知识体系;构建现状;完善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法制中国建设成为了重头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医疗卫生作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相关法制建设也推上了新的日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核心任务不仅仅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批遵纪守法的公民。新时期,完善医学专业学生法律知识体系教育成为了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1 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现状

知识教育在整个法律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法律知识教育体系应法治社会建设需求,传导了一系列引导性思想信息,具有十分强烈的时代特性。但是,在现实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当中存在不少问题,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具体而言,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缺乏更新。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法制建设逐步涉及到各个领域。然而,当前医学院校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设了基础课,却未开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卫生法学”、“医事法学”等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医疗卫生领域法律知识的需求。此外,观念引导、能力培养等教育目标未能很好地体现到法律教育知识体系当中。法律知识体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制,同时还注重学生公民素质培养,以引导其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制度。因此,重新规划布局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2 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的完善策略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完善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宪法知识教育体系

宪法作为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是我国治国的根本大法。因此,宪法应作为基础性法律知识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基本的公民素质。在此过程中,医学院校应该普及宪法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教导他们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医学院校还应该注重意识教育,积极传播宪法精神,包括改革开发、国家统一、人人平等以及民族团结等,弘扬时代主旋律,保证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医学院校还需着重强调宪法意识培养,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讲解,形成学生对宪法正确的态度和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内化为一种行为本能,使之自发遵守,并成为社会监督的有力“武器”。对于一名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首先作为自然人生活在现代社会主义制度下,其一言一行都将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监督,只有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未来才可能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

2.2 医学知识教育体系

常规上讲,医疗卫生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卫生法理论基础及卫生法律制度两个部分。其中,卫生法理论基础又包括卫生法概念、特征、对象以及原则等。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在基本法律知识讲解与渗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相关法律制度对医务工作者义务与责任设定的原因,以培养其良好的卫生法制观念。从某種意义上而言,生命健康是每一位公民最为宝贵的权利,同时也是医学服务的初衷和归宿。因此,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深刻意识到未来从事职业的崇高性,并从法律的角度审视本职工作,进而督促自己严格遵守医疗管理制度,成为人们生命健康权利的有力维护者。此外,医学专业法律知识教育课堂,还应注重学生权利意识培养,既要教会他们正确行使权利,又要引导其自主维护患者权利。在权利与义务的转换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制意识将得到有效提升,最终成为和谐社会主義社会的构建者。

2.3 管理知识教育体系

除了上述宪法知识、医学知识体系教育之外,医学专业学生还需掌握一定的卫生行政管理能力,这也是其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简单来讲,卫生行政管理法律知识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在内的法律制度。此类法律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立法目的、原则等,潜移默化中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法治观,督导其发扬法制精神、捍卫公民权利。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医学专业学生可能无法从课堂上完善汲取全面知识。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发挥医学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如建设图书馆、发展互联网等。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学习实效,又能教育先进性。

结语:总而言之,完善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此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此项事业,从不同角度、层面剖析当前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完善建议或意见,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同时,提高医学专业学生法制意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瑶,医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探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2(02):58-59.

[2]黄冠华,闫旭龙,王丛,王增帅,杨晓敏.临床医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03):362-365.

[3]郭霞,吴静,刘明.法律知识教育在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实习中的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16(03):480-482.

[4]盛丽娟,孙欣,彭德珍,汪健健,徐莉莉,赵丽萍.新入职护士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与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05):75-77.

作者简介

李晨紫(1990-),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于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担任学生专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作者:李晨紫

第二篇:医学生法律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医患纠纷严重,而医学类院校对法律素质教育重视度不够,法律类课程设置偏少,学生法律素养不足。必须通过转变思维,了解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等来提高医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医学生 法律教育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普法教育做的越来越好,大众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或者是专门的法律知识讲堂,但对于医学生来讲,仅仅这些普法教育远远不够。医务工作者不仅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还要熟悉医疗范围内的法律问题,避免医患关系的紧张。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会依法规范自身执业行为是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因此,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承担起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

传统医学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教授。在此思维模式下,教师把教育重心放在“病”上,关于“病”的一切知识,如何发现,如何查病、治病,有何表现等等,而学生也都是基于学会看病的目的在学习。此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见病灶,不见病人。学生眼里只有疾病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治疗,而忽视了患者作为人的存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不注重保护患者隐私等,也缺乏足够的关怀与尊重。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该掌握相当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判断医学院校学生是否达到医学教育标准的衡量因素之一。

一、目前我国医学生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人文教育

目前来看,各医学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医疗技能,对人文素养关注较少,尤其是法律素养方面。从笔者所教的班级来看,临床、护理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是英语、计算机和思想政治,并没有专门的法律类课程,其它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基本类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卫生法学》课是目前医学类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承担法律教育的责任。但前者一般由辅导员讲授,侧重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法律知识甚少。而《卫生法学》因涵盖的法律知识甚广而缺乏相应深度,在整体大环境都偏重于医疗技术知识传授的情况下,后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分别有33人和32人,对于教学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通常能回答出的只有2~3人,还有少数人只是模棱两可,知道一点,但又说不出所以然。如,问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利义务等问题,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学生以李时珍、华佗、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等来比喻。这种施舍感,感觉高人一等,凌驾于患者之上,他们并不明白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是平等的民事关系,是权利义务对等的医疗服务关系。多数学生反映没学过、不感兴趣、平时没有注意,或者老师讲课时没听。通过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可知,他们对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熟悉,而且表现出无所谓、不重要的态度。如对执业医师、护士管理、医疗损害、母婴保健、药品管理等法律制度,只是了解浅层的知识,对实践中如何适用和执行则一无所知,也无继续学习的动力。

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生的学业较重,课程多且内容繁杂,还有各种实验,时间安排比较满,往往无暇顾及其他“不重要”的课程,尤其是选修课。课堂上问及法律问题,学生答不上来就说这些知识不重要,考前突击背诵一下,能过就行,对自己要求不高,反正这门课也不参与奖学金评定。这种现象与学校重专业知识轻人文学科密不可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从观念及行动上倡导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人文课程,行动力不足,学习观念也较为落后。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宣传,但这仅仅是普法教育的一部分,并不会让医学生们注意到要与自己的专业结合,也不会激发他们主動学习的动力。

2.授课模式过于固化

从我校的学生培养方案来看,医疗专业知识的学习排在首位,但执业素质及执业法规方面的学习安排极少。课时量方面,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美国达20%~25%,而我国医学院校的比例平均值仅为7%~8%[1],相去甚远。而且,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法律类课程基本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集中安排,属于公共基础教育,后续学年并未安排相应课程,时间上没有连续性。

内容上,法律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脱节,缺乏协调性和交叉性。发达国家医学院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医学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课程内容上以医学与人文学科相交叉的课程为核心,表现出横向的关联性[2]。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交叉学科并没有系统化和体系化,还处于各自为教的阶段。学生自己并不能把各个学科联系起来理解,往往应付了事。而且,卫生法学内容繁杂,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和各种医疗制度,因内容众多,更趋向于一种法律汇编教材。这种法规的罗列缺乏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课程设置上,首先,此类课程往往是选修课,从划分模式上来看,学生就会认为课程内容不重要,心理上就不会重视。而且选修课也通常是大课,几个班或者几个专业的学生同时上课,授课效果不理想。其次,受课程时限的限制,老师讲的粗浅,着重于大的知识框架,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也听的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加之,学生往往认为社会离自己较远,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不会引起重视。再次,社会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仍旧处于普法教育的阶段,并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解决目前法律教育问题的办法

1.了解法律教育的意义

法律知识并非只是浮于表面,或只了解其常识即可。很多同学认为只要自己不干违法的事情即可,没必要专门学习法律知识,又不会以此为业。加之,医学生学业较重,往往会主动忽略这方面的学习。而不在学校培养方案内的课程,很难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所以我们需要转变思维,了解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医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在社会以及学校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能适应未来医疗工作的医事法律知识、意识、思维和能力等各项素质的总和[3]。法律素质教育是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成为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前提,也是医学生未来执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保证。随着法治改革的推进,医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科研行为,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恰当处理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医生的切身利益和患者的合法权益都需要法律来维护,频繁发生的各类医患纠纷也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

2.合理安排法制类课程,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不仅需要优化相关课程,还应提高其重视度,重点是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医学类院校应从整体上作安排,加强法制类课程和相关知识普及,在大环境的熏陶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学教学、实验和研究活动都要在法律的框架里进行,师与生都应当知法、守法,尤其是与医疗行为有关的法律,如医事主体权利义务、医事行为、医患关系、医患冲突与医疗纠纷处理等。现代社会医学发展迅速,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出现,有些甚至牵扯到伦理道德问题,如代孕、冷冻卵子、试管婴儿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医学技术问题,如何从法律、伦理等方面处理也非常重要。没有相关法律课程的支撑,学生很难自己挖掘学习并深刻理解。制定法律教育大纲并合理安排相关课程的学习尤其重要。

首先,医学院校需要增加法律类课程的比重,使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除低年级的法律公共基础教育外,还需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开设相关课程,如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侵权行为,民法中的权力义务等等。关于此类课程的开设,可以聘请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或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甚至可以聘请法官、检察官参与。这不仅可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各行业人员站在不同角度给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和处理医療纠纷。鲜活的案例,说服力要高于填鸭式的灌输,也会让学生学有所用。

法律是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的学科,而与医学类相关的法律就更注重实践了。所以在高年级实习阶段,除带队老师讲解实习操作规则、义务,以及违反规则带来的后果及法律责任外,应及时开设小型讲座或讨论课,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和讨论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运用法律思维的能力。

其次,增加法律类课程比重,意味着对授课教师的需求及质量的增加。作为知识的领军人物,老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和学生认知。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医学院校缺乏法律专业出身的老师,尤其是懂医学的法律老师。本身这两个学科就难结合,同时修过两个专业的老师极少,为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医学类院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投入。医事法学老师和医学专业课老师需要互相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学习和教学经验,互通互助。对医事法学老师要设定专门培训,可以与法学院校和司法机构合作,培训老师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定期讲座,邀请专门从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律师或者法医鉴定人员参与。

现代医学模式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强调关注社会因素和患者心理因素,也就是人性化关怀[4]。在这点上,法律教育可以与其它人文课程如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相结合,以医患关系或医疗纠纷处理为出发点来授课。法律并非只是条条框框,如何在法条内嵌入人情、道德和心理因素,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知法守法的前提下,如何沟通,排解患者心理压力,并获取其信任,使其接受预定医疗方案等尤其重要。调查显示,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5],所以,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明白,如何快速通过语言和行动建立信任关系非常必要。走后门、拉关系、塞红包,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并不是建立关系的法宝。“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突出了“人”的特点,说明医者不再是高高在上,与“病”斗争,而是平等的与“人”交流,医疗关系是权利义务对等的合同关系。医事法教师,应重点讲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让学生们明白医生与患者是平等对立的关系,并不高人一等,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正当权益,履行自己义务同时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关注患者精神需求。

再次,优化陈旧的教学模式。心理上的不重视使得学生本身对法律类课程就提不起兴趣,而枯燥的法条又容易让人瞌睡,所以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法律教学容易陷入注重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实际应用的现象。与法学生相区别,医学生更强调法律知识的思考和运用,应避免过多的理论引导。对于法学院校的模拟法庭、模拟案例、案例讨论等课程,医学类院校可以借鉴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一个充满深意的医疗小故事,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增加他们课后搜索资料解决问题的动力。再加上适当的课堂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如何在规范内操作,违反规范或者法律规定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及后果。此种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平时应多搜集相关案例,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普及法律知识。

医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同时进行,加强法律教育不仅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新形势下,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务工作者必须调整思维,顺应时代要求,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来适应社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需要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良好的法律素养。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医学生防范于未然,有助于缓解目前医疗纠纷频发的状况,也有利于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周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8-10.

[2]朱健,康玉唐.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3):90-93.

[3]李喜,范利国,姬翠梅.医学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00-103.

[4]杨京华,刘泽英.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73-75.

[5]刘万路,赵世鸿.地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5):105-107.

作者简介:许光亚(1982.5-),男,江苏徐州,成都大学 医学院(护理学院)解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研究方向:医事法学,法医损伤与死亡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许光亚 李斌 王婷

第三篇: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在医学院教育中,对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特点,一般遵循阶段性、类别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等,本文依据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内容,通过研究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的法律素质教育,论述了进行科学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教育 医疗纠纷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所以在大学当中必须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要有法律的保障和制约,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严格的法律素质教育。广大医学院的学生不但是将来的医务人员,而且也属于人民大众中的一员,尤其在现阶段,各种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关于医疗法律也越来越完善,所以必须对现有医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

1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康”基因

国家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对国家法治建设进行了确切的规定,急需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与国家法治建设相适应。依据我国关于医学本科教育的要求,在医学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人文素质,不但重视医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求一定要具备坚实的人文素养。

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当中,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各界法治化发展。广大医学生不但担负着人文精神的传承,而且必须承担科学技术的传播。在我国医疗发展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医疗纠纷、商业贿赂,要求国家医疗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所以要求必须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对于广大医疗工作人员来讲,具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在医学高等教育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运用能力,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有着下面这些特征:(1)阶段性。在医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学生的实习时间较长,大多情况下要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所以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侧重于法律知识的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法律实践相结合。(2)类别性。从我国的医学系统看,主要分为中医部分和西医部分,对于中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方面着手,而对于西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不但要重视引进西方先进的人文理念,而且要注重利用中华文化传统。(3)层次性。在对医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中,要同时重视国家法律、卫生法律和学生法规的教育;要同时重视学校纪律、学校规定、国家政策的教育;要同时重视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理念的培养。(4)多样性。对于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不只包括思想品德课教育,并且应该重视卫生法学课,在课程教育中包涵的法律知识,利用学校举行的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可以利用班级制度等方法进行教育。

总之,通过研究当前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一些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通过研究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得出当前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为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

2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病因”诊断

(1)基础课效用不足。对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课进行改革,只是一种手段,目前亟需解决的就是要切实发挥法律基础课的作用,从而促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2)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中,同时存在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综合类医学院校。这三类院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综合类院校的法律素质教育领先于其他两类院校。在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当中虽然也开设了一定数量的法律课和法学课,但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效果不强,并且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也没有法律知识活动,缺少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参与。(3)学生工作者在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缺位。我国范围内,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也叫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并且人员也只是具有极少的法律知识,因此对于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学生欠缺法律素质自我教育。在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中,虽然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充足的外部教育环境,但依然决定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医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过程中都是理科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科的特点,本身也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且当前也缺乏主动研究各种医疗纠纷的意识,所以学校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收到的效果甚微。

根据上面的论述,在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在研究中要重视考察问题的全面,不能片面地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方剂”调处

(1)医学理论教育层面。在法律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医学信仰,特别是中医学生,学生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促进法律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要求从事医学各科教育的教师都要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律知识的教育。(2)法律理论教育层面。在医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将两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身边的法律知识入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研究卫生法律教育新方法,使医学教育的多门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卫生法律信仰;将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分阶段进行,在教育中可以利用专家讲座的形式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3)学生工作层面。提升学生工作者法律素质,加强法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贯通与融合;突出与学生有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讲解与教育;注重班级制度建设,突出班级制度的制定、实施的程序价值,加强各项奖惩措施的公平、公开、公正,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4)学生活动层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招收法学生,这就为医学生与法学生在学生活动中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总之,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既要认清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一般特点,也要突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特性,而且必须将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置于国家法治建设的潮流中,进而根据学校特点建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相对合理的思路。

本课题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批准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主持人:葛松松 项目编号:2013SY04

参考文献

[1] 韩玮,谷昊,赵晋明.当前时期下应该如何加强和培养医学生道德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0).

[2] 何显力,赵华栋,包国强,吴涛,乔庆,南菁.医学生临床实习中道德素质教育浅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2).

[3] 高锦飚,蔡宝昌.强化整体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华章,2009(23).

作者:葛松松 叶姣云 吕志令

第四篇:探究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

摘要:优秀的卫生法学教育可以推动医学生医学法律素养及水平的提升,经过系统课程的教学能够快速增加学生意识法律知识,有效加强学生的医事法律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医事法律道德程度,但是医学生医事法律意识的加强不应该只依赖卫生法学课程教育,话应该构建相关的长效机制。因此,本文主要对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医学生;法律素质

【分类号】R-4;G642.3

医事法律素质,指的是社会个体存在的人,在医事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和运用以及意识等这些方面的素质水平。意识法律素质对于医学生做好医学时间发展能力,还有处理一环之间关系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部分医学院校重点是使用卫生法学课程教育的方式,推动在校生养成相应的医事法律素质,但是在医学院校,就算是设置了相关的医事法律课程,大部分都是由选修课的模式存在,课程体系总体规划不是很完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随时可能发生改变,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课程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下面将进一步探索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于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

一、使用卫生法学课程形成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医事法律素质具体指的是充实或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与个人,占据和使用医事法律法规知识和依照法律处理各种类型的医疗关系,解决医患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素质。而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律标准的一准核心法律运用学科,医事法律是以我国编制并且执行的整改医疗服务活动当中多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章制度的统一称呼。卫生法学和意识法律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卫生法律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意识法律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对于医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医学生临床实践以及服务和行为更加规范,提升总体素养,还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避免服务过程的冲突和误会产生,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推动医疗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卫生法学课程对于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

(一)积累丰富的意识法律知识

卫生法学课程和学生平时自己零散的学习对比,能够发现,卫生法学课程这种集中的上课方式,学习的效率更高,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多的医事法律理论以及有关法条内筒,有效加强学生意识法律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运用的水平。

(二)强化学生解决医事法律冲突的真实能力

医生与病人属于医疗关系当中两个重要的主体,病人源于多个行业和职业以及层次,构造十分复杂,同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医生在执业的时候,要求医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应对和分析,以及处理医患冲突的能力,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刚好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卫生法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以及研究讨论,开展辩论赛,还有角色扮演这些方法,使医学生对于意识法律和其含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将法律和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的具体操作能力。

(三)加强医学生法律及道德水平

医生不仅要拥有十分精湛的医技,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法律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操守。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医学生学习地医事法律关系到义务工作人员的道德标准内功,教师还要针对实际情况,把医生和忽视这些必须拥有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行为规范,服务礼仪这些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医学生在对医学有关法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享受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进而采取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服务精神进行医疗事业,不断强化医疗行业总体的服务水平。

三、卫生法学课程提升学生意识法律素质面临的困境

目前,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生意识法律素质提升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但是还面临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学校没有给予卫生法学课程应有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置这一课程,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卫生法学课程,但是大部分都是选修课,并且课程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课时不够充足,教材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讲解的内容和实际衔接的不是很好。其次,课程编制的缺乏科学性,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部分学校意识法律相关的教师资源紧缺,设置的意识法律课程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有些甚至存在反感情绪。最后,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部分教师不具備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之后,还是采取以往理论灌输的方式,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情况,不具备较强的教学时效性。所以,一定要提高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到,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要求教师一定要对这门课程教学方式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卫生法学课程,当前已经成为了加强学生意识法律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模式,所以,不仅要给予卫生法学课程构建方面应有的重视,还要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条件的前提下,顺应其发展,对于卫生法学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慢慢建立起医学法律理论和实践二者结合的教学内容系统。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部分医学院校重点是使用卫生法学课程教育的方式,推动在校生养成相应的医事法律素质,但是在医学院校,就算是设置了相关的医事法律课程,大部分都是由选修课的模式存在,课程体系总体规划不是很完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随时可能发生改变,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课程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必须要重视卫生法律法规课程,采取有效的方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敏,杨丽,岳远雷,孙玲,陈珊. 卫生法学课程教育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127-128.

[2]杨丽,岳远雷,赵敏. 武汉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 医学与法学,2013,05:63-67.

[3]张睿,付康. 论卫生法学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J]. 法制博览,2015,31:298.

[4]孙鹏.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

[5]马莉丽. 医学类大学生医德观偏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李倩

第五篇:医学生法律意识形成构建研究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中尖锐的医患矛盾,培养具有强烈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型医学人才刻不容缓。如何有效构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数据中了解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再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对构建医学生法律意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提升医学生法律意识开辟出新的途径,为培养新世纪综合型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意识;法制教育

一、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笔者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医学生对一般医学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医学院校法律教育的相关问题。共收到问卷517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00份,问卷有效率为96.7%。调查对象都是医学生共有500人,男生173人,女生327人。其中护理专业48人占总人数的9.6%,临床专业122人占总人数的24.4%,其他专业330人占到了总人数的66%;先用Epidata3.0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经过统计分析,医学生法律意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医学生法律知识不足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掌握的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医事法律知识却严重不足,仍然有大部分医学生对于自己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不是很明确。但是除了这些方面的欠缺,笔者认为还应该看到这一调查结果呈现出的另一方面,目前参与调查学生中有90%对相关法律有学习的热情,他们愿意更多的了解与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这是在暴露出的问题中凸显的有利一面。

(二)医学生法律能力欠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仍有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在遭遇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时,不能依法处置相关证据,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证据意识淡薄。当法律的正义与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时,保存自我成了第一选择,而不是维护法律正义。这些明确展现出了在校医学生的法律能力出现了极大欠缺的问题。

(三)医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医患关系中,医学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患者权益至上的服务意识,对医患纠纷的发生范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表明了医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够,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导致部分医学生能基本辨别是非,但态度不坚定,对今后职业中对价值的判定有可能产生巨大影响。

(四)医学生法律教育未受重视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主要从课堂和网络中获得法律知识,但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法律教育更多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落后的传统的法学理论教育,缺少与医学相关的法律实践教学,不能充分的给医学生展现出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医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模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法律教育未受到正真的重视。

二、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障患者权益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医患合同关系的形成于患者就医时,因此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并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医務人员身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若是法律意识不高,就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在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再培养法律意识就比较困难,因为此时作为医务人员的医学生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同时要兼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自身法律意识的提升无暇顾及。要让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就必须在医学生在校期间大力培养法律意识。

(二)有利于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部分患者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于患者在进入医院得到治疗之后却发生正常死亡的现象难以相信,又或是在医院或相关医务人员那里没有得到自己能够理解的答复时,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对有关的医务工作者大打出手或采取极端的手段,严重威胁到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安全。于是具有深厚的法律意识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在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就成为医务人员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最主要部分,随着医疗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患纠纷也越来越普遍和复杂,处置不好则会增加医疗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给医疗卫生机构的名誉带来严重影响;因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医务人员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化,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的发展。

三、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构建

要改变当前医学生法律意识的严峻现状,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构建,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新理念

1.学校教育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主渠道

医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法律学习来获得法律知识和逐渐形成法律意识。医学院校应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教育新理念。注重在校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中来,从而在思想上逐渐改变医学院校只重视医学知识学习,而不重视人文教育特别是法律教育的情况。

2.社会教育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方式

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会不知不觉受到社会教育的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虽然社会中舆论导向和公众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影响存在于医学生法律思想的内部尚未显露出来。但通过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让医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了解社会大众对医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作用。大力在社会公众中宣传法律知识,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水平从而对医学生法律意识产生积极影响。

3.自我教育是医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要求

医学生要切实认识到法律知识在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在自己的思想中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等理念。积极主动接受法律教育,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医学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律事务,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会处理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二)构建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式

在实践方面可以从改革法律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法律教学水平、多方面教育相互结合、采用多种途径等多种教育方式着手,对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构建。

1.改革医学院校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毫不夸张的说,每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严重缺乏人文知识已经成为医学生知识体系的常态。这主要由于大部分医学生在高中时期主要学习理科知识,较少涉及文科知识。在被以教授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录取之后,就进入医学院校学习,造成医学生集中学习人文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机会和时间有限。要注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目前的法律课程设置,将法律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前后内容的衔接递进。

2.提高教师法律专业水平。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他们是引路人,其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法律教育过程也不能背离这个规律。笔者认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原有师资队伍需要整体提升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开展再培育工作,缺医补医、缺法补法,将他们打造成融医明法、内外兼修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第二,引进新人才,加大与医法教育领先高校联系,跨区域调动人才,优势互补。通过以上教师人才的开源,达到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带领医学生走进法律世界,最终完成整体法律意识的构建工作。

3.多方面教育相互结合。从医院方面来看,教学医院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扮演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首先,加强管理。医院在不与上位法冲突的前提下,制定出临床实习生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其次,做好岗前培训。在临床实习轮转之前,组织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和院内各科室的具体管理规章。最后,强化带教老师法律教学意识。带教老师要在加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寓法于教,展示法律知识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运用的。总之,通过实习期间的法律实践,使医学生的在学校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得到具体运用和掌握,让法律意识得到升华。

4.采取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打破医学院校传统法律教育的困局,让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首先,在法律课堂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医学生对医患纠纷案例进行实际模拟;其次,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如开展模拟法庭,让医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医患双方的看法;再次采用法律教育与网络相结合;另外还可以开展培训讲座,邀请知名法学专家进行讲学,让学生感知真实的法律工作,让学生明白法律系统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

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达成的。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法律教育只是一个阶段,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综合作用,才能使医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0.

[2]李喜.淺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02):35-36.

[3]阎辉,李志远,马利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3(03):272-274.

作者:匡万兴 周君 刘玉 唐义红

上一篇:艺术发展论文下一篇:医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