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全面深化改革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乡镇全面深化改革

抓住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有利时机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管理

摘 要:基于国民经济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同比提升的大背景下,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色,在加强乡镇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积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从根本上对乡镇地区的行政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继而深化乡镇地区的干部人事制度,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除此之外,结合我国最新的思想政治领导,贯彻十九大以来的各项会议精神,将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带放在工作的首位,继而为实现为人们服务的目标保驾护航。

关键词: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工作任务

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分支,其不仅决定着乡镇地区的行政质量与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镇地区的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改革方案,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提高镇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积极探索简约高效、运转顺畅、上下贯通的基层治理体系“张家港模式”,为张家港市加快实现“三标杆一率先”总目标,将长三角一体化的格局融入其中,进而为长久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一、现阶段乡镇地区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特点

(一)职能分散

考虑到乡镇群众的利益,乡镇行政管理必须以此作为管理区域经济产出来源,即乡镇行政管理的功能特征的出发点。另外,基于乡镇行政单位中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其主要是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继而在不同职能上设置了不同的岗位,这些职位的职能各不相同,但行政單位内的职能是分散的。与此同时,项目团队的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人力和财力,所以工作将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降低工作效率。

(二)人力资源庞大

现代乡镇行政单位大多认为,要做好乡镇行政工作,必须实现能效管理全覆盖。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扩大我们的人力资源,上述功能离散化的分析内容可以证实这一特征。在这种承认的情况下,将在这些市政行政单位内设立几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和数额,这在理论上将使能源效率管理得到充分的覆盖。此外,大量的人力资源可能产生其他不利影响,如:大量的人力资源制度可能使市政当局和市政当局的行政工作难以灵活管理。由于本单位内部的晋升机制和庞大的人力资源体系,部门内部管理人员众多,经常因分歧而耽误决策[1]。

二、我国乡镇地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机关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

由于乡镇机关的职责分布不明确,加之其工作的范围较广,所需要管辖的事务较多。因此,当事情涉及经济发展,又涉及到社会治安问题时,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虽然现阶段很多权限已经下放到了乡镇部门,但是,多工作还是需要乡镇部门向上级请示后再予处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乡镇部门权力小但责任大,很多工作难以在职责范围内实现,价值权责匹配不明确,因此无法更好的执行工作。

(二)财政问题普遍存在

众所周知,乡镇地区的财政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因此,基于国家农业税费改革的背景,乡镇地区在这部分的税收也因此而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到了其总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基于国民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同步提升,乡镇居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愈来愈多。为此,乡镇部门还需要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乡镇财政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公共服务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确立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而来的。但是,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我国一些地区的乡镇机关未能很好的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在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下,乡镇机关的上级政府只注重面子工程而没有将公共服务事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终致使乡镇地区的公共服务职能也不能得到实现。

(四)人事管理体系不科学

首先是乡镇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在目前的人事制度管理体制下,一个人担任多个岗位,由于人手不足,部分工作无法完成,不利于行政体制的改革。其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就目前来说,很多乡镇干部的素质水平不高,加之其思想较为陈旧古板,继而无法更好地完成工作。最后,人才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城镇晋升制度的限制,部分人才由于长期缺乏晋升而选择离开,造成人才流失问题[2]。

三、全面深化乡镇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深化改革,健全人事管理体系

就目前来说,在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措施便是要明确乡镇机关的权利和责任,以避免权力小但责任重的问题发生。另外,上级机关应当把一些权力下放给乡镇机关,特别是应赋予乡镇当局在区域管理下的事务方面一定的权力,以便它们能够承担责任。同时,上级要优化审批程序,为乡镇政府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乡镇机关要有足够的人员配比,避免一人兼任几个职务。其次,要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引进人才、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干部整体受教育水平,鼓励干部加强学习,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最后,优化乡镇人员晋升机制,提高乡镇人员的流动性,必须有合理的人才晋升渠道,避免人才流失。

(二)构建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

首先,要重新组建职能机构。在组织规范上,镇党委、镇政府按副县级管理;在机构设置方面,调整行政机构结构,全面设立8-10个机构;在编制管理方面,全体人员应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在队伍建设中,由镇局选派若干单位,上级职能机关选派若干单位,由社会征募若干单位。其次,整合借调机构。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委托制度外,地方行政原则上适用于市级机构。具体来说,市级相关部门职责划转以厘清的镇职责边界为依据,全面纳入镇相关职能机构职责中。

(三)推进集中审批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

首先,要完善审批服务一平台。强化市高效政务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将地方行政和公共服务任务结合起来,在市、镇、村(社区)建立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其次,我们必须成为政府服务网络的一部分,通过建立社区服务网络互联的城镇和村庄(社区)的体系,创建为企业和公民办事的网络服务圈,并确保全面覆盖靠近村级服务点的网站和在线服务。最后,必须建立统一的执法机构。整合现阶段可利用的一切力量和资源,并纳入现有办事处来执法,形成一个统一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使相对集中的方式,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权力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执政权力监督和检查相关的行政处罚体系,将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到底。

(四)建立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

一是做好干部分配工作。结合工作需要和权力分散,在组织设置的范围内赋予乡镇部门灵活的决策权;第二,选择和加强领导班子。在指标规定的范围内,表现突出的乡镇党政职务可以晋升为上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并继续兼任;三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为落实公开招聘、岗位管理等优惠政策,可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范围内适当提高绩效奖金分配比例和分配基数。四是大力推进乡镇政府的购买服务权利,即在财务范围内,政府可以独立进行服务采购。

(五)探索改革财政管理模式

首先是将财政责任与支出责任结合起来,为了促使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继而要给予乡镇政府充分的财政权力;第二,创造税收优惠。第三,加强财政支持。推进村镇基本保险服务网点建设,完善保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为乡镇地区新设立的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补贴。

(六)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方式

要想从根本上发挥乡镇地区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就需要完善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建立黨建问责制,加强乡镇地区党委的政治、思想、组织以及作风、纪律建设。与此同时,要在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基层党组织方面作出重大努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作为支撑服务平台,乡镇机关应统筹推进决策的透明度、执行方面的透明度、事务管理方面的透明度,并要注重对服务与结果进行公开,以方便公众获得各种政府有用的信息。

(七)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创新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契机,为了深化新时代的乡镇地区干部人事管理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基层政府部门的革新发展。如:支持部分乡镇与开发区试行区镇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支持试点镇发展新型社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让社区居民居家享受便捷服务;支持试点城镇探索员工招聘和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允许试点乡镇部门结合实际设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职能机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推进乡镇地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不仅仅是促进党政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还与乡镇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对于我国乡镇地区行政部门的现代化治理有着极为明显的警示作用。因此,要从长远角度来对其工作中的关系进行稳定发展,继而在此基础上,加强干部人才资源的引进,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社会的稳定、持续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宁军纲.论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J].农技服务,2017(14):156.

[2]焦晶.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路径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208-209.

作者:李华

第2篇: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考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覆盖到全国各市县,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性制度。但作为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中最底层的乡镇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度却相对缓慢。2014年,随着财政部下发《关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陆续贯彻执行,辖区内部分乡镇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努力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缩短了财政资金管理链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乡财乡管”和“乡财县管”。由于不同管理体制下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也相应选择不同的模式。将乡镇视同县级预算单位或按一级财政实施改革。我省由于农业税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较少,辖区内乡镇金库先后被撤销,绝大多数地区并不具备独立的乡镇金库,且大部分实行了乡财县管。

乡镇集中支付改革前,政府和财政所及其预算单位开立有多个账户,改革后按照国库单一账户原则,规范乡镇财政账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乡镇参照预算单位,在代理银行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及乡镇代管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及核算财政代管的预算单位资金、村级资金及保证金。原在各商业银行开设的其他账户均予撤销,乡镇所有预算资金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进行拨付使用。建立起对乡镇资金支付运用的监测平台,对每笔财政资金的流动实行预算、计划、支付业务流程的全控制。

科目使用的准确、细化,既可以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挤占挪用,又为下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后,各乡镇用款必须通过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的审核确认才能支付,实现财政监督窗口前移,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同时国库作为资金集中管理部门,乡财政所作为乡镇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行使各自的职能,对乡镇财政资金共同监管,并形成相互监督作用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改革前,各支出股室以年度预算、追加预算为依据,编制预算指标控制数,并根据预算单位上报的分月用款计划,进行指标开单,指标信息经各支出股市负责人审核后发送预算股和国库股;支出时,各支出股室打印拨款通知书,经股室负责人和经办人签章后送达国库股,由国库股开具预算拨款凭证,并送达人民银行办理资金拨付。改革后,由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提出直接(授权)支付申请,经乡财政所审核原始凭证同意后,登录支付系统进行审核,打印直接支付凭证,经国库部门签章后交人行或代理银行进行支付。支出流程的改变,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下拨、分散支付、流进环节多和多户头存放等问题,拨款到账时间由原来的2—3天,变为现在的即拨即到。

资金集中存放,强化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未支出的大量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乡镇账户上,原来分散在各账户上的资金统一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平台核算,大量资金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统一调度和管理,人行国库部门财政预算存款余额也有了显著提高,财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沉淀的财政资金,集中财力、最大限度地将可支配财力用在刀刃上,财政资金统筹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从根本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有利于财政资金的集中优化配置。

改革前,各乡镇按月申报用款计划,可能与乡镇实际资金的使用情况不一致,造成计划与实际不相符。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通过规范支付流程,并紧密联系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乡镇的每筆资金流向都明晰掌握,大大强化了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有效提高基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该纠错的事项及时与单位沟通,该拒付的事项严格执行,确保了预算支出的合规性。

由于改革前乡镇(街)原来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资金由单位自行管理。改革后,单位使用资金受到乡财所和国库部门共同监管,原来不规范的支出行为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已无法运行。部分乡镇对改革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乡镇对单位资金无法自已支配,影响了乡镇的财务管理权和资金使用权。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随意性较大。如对预算收入的安排是按照上年实际执行数,加上一定增量测算,实际执行起来往往与预算编制相差较远,常常一边执行一边调整预算。预算编制的不科学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难度,乡镇用款的计划性不够,资金使用的进度把控不严,年初预算不到位,年末决算不正确,直接影响乡镇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虽然财政国库改革试点方案中确定零星开支应采用授权支付处理,但在我省实地调查中发现,乡镇预算单位的公务卡办卡效率、使用率普遍不高,造成了乡镇集中支付大多使用直接支付处理。

各地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网络平台、指标系统、部门预算系统分属不同的供应商,如需技术支持时,需要与各方沟通,协调起来比较麻烦,影响业务处理效率。

一是农村电信部门运行维护机制滞后,如果发生网络故障,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从而造成用户无法登录服务器,业务无法进行。二是后备电力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用电旺季或发电淡季,一旦农村电力供应出现困难,代理银行、乡财政所的设备便难以保障正常运行。

我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帮助乡镇对国库集中支付意义和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和矛盾,化解分歧,争取早日规范实施乡镇财政资金支付,确保乡镇财政运行安全和高效,促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深入细化预算编制,确保在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有明晰的预算作为参考依据。最终达到强化预算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审核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均衡性。

在强化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资金准入把关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业务辅导和人员培训,提升代理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建议财政、国库、银行各方以省级为单位推进以减少浪费为目的的改革,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强化技术支持管理,为基层财政日常工作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作者:蒋晓燕

第3篇: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滨州市结合本地乡镇(街道办)工作实际,在广泛对乡镇办事处机构和人员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开展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滨州市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探讨改革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为今后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基层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乡镇机构改革基本情况

(一)改革前乡镇(街道办)情况。改革前滨州市下辖86个乡镇(街道办),其中,乡镇70个,街道办16个。中央核定乡镇(街道办)一级行政编制3444名,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总量控制在3500名以内;行政在职人员2285人,事业在职人员4738人;90%的乡镇(街道办)按照内设4个行政机构、6个事业机构进行设置,共设行政机构382个,事业机构571个。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标准和要求。2002年省、市对乡镇办机构设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规定了行政机构4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不超过6个。随着社会发展,为民服务范围的拓宽,2010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山东省乡镇分类办法和机构编制核定标准》,依据乡镇现有人口、财政总收入、行政区域面积等指标量化成分值后,按照分值细化为三大类型八个档次,并依据类型和档次核定乡镇(街道办)的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

(三)改革后乡镇(街道办)情况。滨州市现辖92个乡镇(街道办)。其中,乡镇63个、街道办29个。全市92个乡镇(街道办)中一类乡镇21个(其中,乡镇7个、街道办14个),仅占全市乡镇(街道办)总数的23%;二类乡镇69个(其中,乡镇55个、街道办14个),占全市乡镇(街道办)总数的75%;三类乡镇2个(其中,乡镇、街道办各1个),占全市乡镇(街道办)总数的2%。

截至2011年4月底,全市各县区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全部印发完毕,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正式进入贯彻落实阶段。通过改革,全市乡镇(街道办)行政机构由382个调整为389个(主要原因是撤镇设办,仅201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有6个乡镇规划调整设置为10个街道办事处),事业机构由571个减为481个。行政编制在保持总额3408名(省编办批复同意从原3444名中跨层级调整36名行政编制到县区级)不变的前提下,由核定3330名调整为3352名,实有在职2345人,空编1007名;事业编制由3394名调整为3436名,超编1000余人;领导职数由967名减至755名。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量化改革任务,突出做好“五个一”(即“一案一表一卷一谈一纲”)。“一案”是指根据改革要求,拟定了《滨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对改革原则、方式、范围及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说明;“一表”是根据乡镇改革内容、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和乡镇工作实际设计起草了《滨州市乡镇机构改革量化评分表》,对县区和乡镇贯彻落实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进行细化和量化,用实际工作表作风、用工作实效显水平、用评估分值分高低;“一卷”是根据乡镇基层工作实际设计了《实地评估调查问卷》,分改革前、改革中和改革后三个阶段实地了解机构运转情况,反映基层需求。“一谈”是摆脱原来集中座谈“话不附题,赞誉不断,成效不见”的尴尬境地,进而采取从乡镇机构编制实名制手册中选取6名同志分别进行座谈,切实消除座谈对象顾虑,倾听基层改革心声。“一纲”是为做好信息收集,突出改革效果,相应设计了《乡镇改革座谈提纲》确保座谈取得实效。

(二)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为民服务谈改革。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机构限额的界定使乡镇(街道办)机构的综合设置成为必然。一是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全市92个乡镇(街道办)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邹平县韩店镇等部分乡镇还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逐步建立起了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二是涉农等机构设置综合高效。全市乡镇(街道办)均统一设置了农业综合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切实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惠及群众。三是选人用人公平择优,确保工作有序高效。为加强监督,在竞争上岗过程中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人员全程参与。通过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组织考核、成绩公示等程序严格选拔任用。这种凭党性用干部,以竞争任干部,靠群众选干部的作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从根本上确保了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连续和高效。

(三)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方案落实不走样。一是领导重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改革初期,针对工作难度大,改革无法提速等问题,建立了乡镇机构改革进度通报制度;改革中期,为克服改革“等、靠、拖”和“重形式”等问题,及时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会,沟通做法,现场教学,确保改革结合实际,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后期,为确保改革落实到位,制定了严格细致的乡镇机构改革跟踪落实工作方案。二是实地评估深入细致、解读改革话民生。打破“听汇报、问情况,来去匆匆,没发现”的检查“怪圈”。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和发现改革的优势与不足,机构综合设置的利与弊,群众的盼望与所需。三是查找问题不打折扣,落实整改不走样。对改革过程中发现的机构名称不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入驻业务单一、事业站所编制人员细化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事业单位未完成法人登记或变更、人员超编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办理时限。

三、乡镇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滨州市乡镇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乡镇政府的职能与深化农村改革、与实现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与当前农村工作形式的变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乡镇政府机构职能不够清晰。由于市县政府任务及其指标的主要评价、考核方式采取“一票否决制”,将乡镇政府和其主要负责人的政绩、升迁与之挂钩,乡镇政府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应付各项评比检查中,而不能很好地履行乡镇一级政府的主要职责。特别是,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并没有相关行政监管和执法的权力。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加之有关部门在乡镇的工作机构都纷纷上收,实行垂直管理或条管为主,乡镇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责权不对等。特别是在进行经济发达镇试点工作过程中,这种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乡镇(街道办)建制设置不合理。目前,滨州市乡镇存在个数多、规模小,乡镇区划面积、人口数量差距较大的问题。据调查,全市大的乡镇区划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如马山子镇641.11平方公里,滨海镇589.26平方公里,而小的乡镇区划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如市西街道办事处,相差20多倍;人口多的乡镇达13.26万人,如魏桥镇,而人口少的乡镇只有1.5万人,如下河乡,相差近10倍。由于乡镇建制设置不合理,在乡镇配备的领导职数和机构编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无形中给人口多、面积大的乡镇带来了管理难度。

(三)管理体制不顺畅,工作机制有待创新。一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乡镇的学校、卫生院、林业站、水利站、土地管理所等事业单位均实行县(区)工作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的体制。但由于这些事业单位的人权、财权、物权均被上划到县(区)工作部门,乡镇对这些部门管不着,指挥不动,造成各部门之间工作难协调,相互推诱扯皮,政令不畅,效率低下。二是上级对乡镇的评比检查过多、过滥。应付检查似乎成了乡镇的中心工作,各乡镇普遍存在疲于应付各项检查的情况,不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群众的农业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上。同时也加重了乡镇的财政负担。三是一些上级业务部门没有转变观念,任何事务都要求乡镇一级去落实和完成,使乡镇政府成了一个“婆婆政府”、“万能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职能没有明确定位,机构的精简也就失去了科学的依据,只能是就机构论机构、就精简人员而精简人员。如此,在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的驱动下,改革成果很快就会被蚕食,旧机构不断膨胀,新机构不断增加。由此可见,乡镇改革仅仅在机构精简上做文章是不够的,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从根本上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定位,切实转变乡镇机构的职能。

(一)明确职能定位,促进乡镇机构职能转变。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要切实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须准确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一项富民、利民工程,需要一代人乃至若干代人的艰辛努力才能完成。滨州市冬枣产业的形成、魏桥棉纺织业的崛起、盟威活塞打入国际市场,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要彻底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首要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新理念、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履行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的职能。其次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二是转换乡镇干部思想观念,以干部思想观念的提升推动乡镇职能的转变。转变乡镇职能,关键是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乡镇干部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就很难改变,乡镇职能也就不会发生质的转变。乡镇干部还应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政府,实现由“权力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

三是改革政绩考核制度,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乡镇政绩考核制度,关键是规范上级部门对乡镇的考核。今后,应严格控制上级部门对乡镇的各类检查验收、达标评比活动,重点清理规范上级部门对乡镇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凡涉及到对乡镇政绩的考核,上一级党委、政府应做出统一安排部署,取消上级部门下达乡镇不合理的“一票否决”硬指标,真正使乡镇从被动应付各种评比检查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到为农民办实事、搞服务上来。

四是理顺县、乡、村关系,以规范的县乡村事权、财权、用人权、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赋予乡镇相应的财权、用人权,分清主次、明确责任。县级政府要将直接涉及农业农村经济、技术和生产等方面的微观和具体事务赋予乡镇政府,避免“权在县上,钱在县上,责在乡镇,事在站所”,使乡镇政府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促进农民增收。

(二)科学设置、调整乡镇(街道办)建制和规模。一是对县城驻地及部分城郊结合部的乡镇可以撤销改为城市街道办事处,作为县(区)委、政府的派出机构。第一,乡镇党委改为办事处党工委,乡镇政府改为县(区)级政府办事处,不再设人大、政协。办事处设主任l名,可由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兼任。办事处不设上下对口机构,核定办事处机关行政编制在15-20名,部分规模较大的街道可适当增加一些编制,但不得超过30名。截至目前,经省政府批准,滨州市已有西董镇等17个乡镇撤镇设办,街道办事处个数增加到29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31.5%。第二,办事处不再有独立的财政收支预算,其开支全部纳入县一级管理,由县级政府安排人事与财政,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第三,区分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活动,对公益性机构加强财政保障,经营性机构可转为经济实体,不断提高事业站所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公益服务能力。

二是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可在对现有乡镇政权架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组织民政、规划等部门进行调研、论证,调整乡镇规模,进行合理撒并。根据乡镇发展特点,滨州市乡镇规模建议以区划面积70-100平方公里、人口以3-5万为宜。通过乡镇合并,有利于理顺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编制,使乡镇机构更加精干高效。

(三)完善制度,改进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监督查处制度和奖惩制度。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加强和改进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扩大和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支持、帮助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事业单位,乡镇党委、政府履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责与权限,上级业务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的职责与权限。切实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看见的管不住,管住的看不见”的状况,真正实现人力、财力、技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农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滨州市编办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 管理体制研究

作者:宋国栋

第4篇: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

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建设成果。

1、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饬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制定并出台《霞寨镇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建立镇纪委、监察室巡查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后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当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至少利用3个晚上下村了解村情。

2、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镇已在27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

一是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修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要求各窗口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必要性和服务群众的严肃性,转变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工作时间离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和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制定《窗口部门执法服务职能工作制度》,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队伍。

四是强化考评落实。制定《部门绩效评定细则》,将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行绩效情况月登记和考评累积制,进一部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年终将对照考评细则兑现奖惩。

3、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规范发文和召开会议制度》,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节约会议精神;完善《“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实行“派餐单”制度,严格公车管理,减少经费支出。

(二)深化农村产业结构改革。

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结构优化。不断打造碧初文人名片,大力弘扬榜眼精神,提升乡村文化游;建设高寨富美乡村,推介特色蜜柚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名镇,推动农业观光游。国庆长假以来,高寨富美乡村共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极大促进当地群众创业激情,创收近20万元。

二、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通过不断的探索发展,不仅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经验:一是根据霞寨镇实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霞寨镇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对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定岗定责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二是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巩固和加强现有效益,不断深挖周碧初、榜眼府、高寨美丽乡村等文化资源,做大做响宣传文化品牌。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探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大胆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存在一定程度色求稳怕担风险保守理念;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力度还不大,对蜜柚的依赖性还比较高;三是真正探索的内容不够深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四、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突出深化改革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服务,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2、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难题,转变单一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摒弃腐朽观念,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改革,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在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不断激发活力。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20XX年,我乡按照县“1+18”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共安福县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意见》、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和各改革专项、专责小组《工作计划》,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下发的其他相关文件精神,以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县委的工作部署,启动实施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乡20XX年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周祖华同志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站、所、办成员为小组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分赴各村督查、指导该项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自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在改革工作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按照改革要求各负其责,逐条抓好落实,从上到下一条线地进行贯彻落实。全乡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议5次,确保了该项活动深入人心。二是多次对乡、村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加深党员干部对相关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彼此间交流经验和教训。为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整体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建立了乡直单位、部门联动机制,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整合乡镇站所办、卫生学校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各站所办联合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强各部门相关成员信息沟通,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不仅方便了群众到政府办事,提高了行政效能,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

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制。一是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站将计生、土管等审批下放至村级为民服务站,代办村级权限业务,目前已在三个中心村建立了为民服务站;二是建立了代办联络员队伍,每个村派驻一名代办联络员,蹲村代办相关事项;三是建立了重点企业代办员制度,对辖区的重点企业派驻代办员,帮扶相关事项。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改革发展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我乡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创新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目前,乡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这既不利于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也不利于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无法形成有序交流的机制。

二是经济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从纵向上看,近几年来我乡是大力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从横向上看,我们与部分乡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优势也正被赶超。目前我乡还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尤其缺乏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同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快发展的难度也很大。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细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及责任制执行情况专题报告等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四位一体”的决策机制。研究制定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20XX年,我乡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剖析根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实施流程再造,并与网上审批相对接,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

我们要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种工作新局面。

第5篇:我国全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九亿农民得实惠

--我国全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2009年04月14日 11:39 定海新闻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经过5年多的试点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目前正向全国范围内推开。

5年来,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还有哪些期盼和要求?如何巩固已有成果,实现乡镇机构改革的宏伟蓝图?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推开

2004年3月,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率先在黑龙江、吉林、安徽、湖北四省‚破冰试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严格控制乡镇人员编制,二是鼓励地方积极试点,探索积累改革经验。之后,各地相继开展试点,并加大工作力度,探

-1- 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乡镇机构改革在探索中积极推进,不断深化。

截至2008年底,全国试点乡镇总数约1.8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安徽、湖北、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浙江、重庆8个省份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试点。四川、青海和江西的试点乡镇已经达到乡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乡镇机构改革,时机已经成熟。

中央编办会同地方和有关部门通过开座谈会、专题调研、挂职蹲点、典型解剖、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试点情况,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意见》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数易其稿,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集思广益,先后共征求了地方55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省级240名、市级260名、县级1600名、乡级3400名)的意见。

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乡镇一级差异性很大,《意见》既着眼于乡镇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改革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又为地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留有空间,明确充分尊重各地实际,主要依靠地方和基层来推进这项改革,并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社

-2- 会稳定。同时,《意见》还对推进职能转变、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工作提出了要求。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明显

2005年9月14日,江西省瑞金市黄柏乡‚和谐110‛接到瑞兰村村民钟经和的电话,称其邻居钟明原在叶坪乡松树园松源砖厂打工,因身体不适,辞工回家看病,但仍有1个半月的工资未付,问了几次砖厂老板,工资都未拿到手,请求乡政府帮忙。

黄柏乡‚和谐110‛接到情况后,立即与叶坪乡‚和谐110‛取得联系,并很快得到反馈。而后,在叶坪乡的精心安排下,综治办干部与他们一起到砖厂,收讨工资,终于砖厂欠钟明的1个半月工资如数付清,钟经和感慨地说:‚‘和谐110’,真是农民的贴心人。‛

据了解,黄柏乡曾是瑞金市有名的‚老大难‛乡,上访总量居高不下。自从建立‚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后,在短期内扭转了‚落后乡‛面貌,一些信访老户问题得到解决,

-3- 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信访和治安案件大幅下降,乡党委、政府的威信也重新树立起来。

‚和谐110服务热线‛、‚群众事情代办制‛、‚一站式服务‛……近年来,乡镇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有的地方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为农服务质量,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了步伐。

与此同时,各地按照中央精神,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设立‚12310‛电话受理举报等制度和办法,制止了乡镇长期以来乱进人现象,乡镇人员编制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改革过程中,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管理农民‛逐步向‚服务农民‛转变,群众对干部和基层组织也产生了极大信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得到了加强。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一名村干部说:‚过去干部躲着群众走,有了事时,干部急出汗,群众冷眼看。现在干部替群众跑腿儿,群众支持干部干事儿,有了群众支持,俺越干越有劲儿。‛

-4-

以农民利益为根本点乡镇机构改革任重道远

‚尽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坦言。

首先,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乡镇机构改革发展还不平衡,有的省份已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改革试点,有的省份只是选择了少数乡镇在试点探索。一些地方还有畏难思想,改革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各地对乡镇评比考核可以说名目繁多,几乎县里所有科局对乡镇都有评比考核项目。有信访稳定方面的,有经济发展方面的,有农林生产方面的,有组织建设方面的,具体项目多达数十种,一些项目还实行‚一票否决‛。一些乡镇干部坦言,现在乡镇财力比较弱,但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总之一句话,权力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

《意见》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一些乡

-5- 镇干部反映,现在‚干什么‛已经明确了,但是‚如何干‛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乡镇到底该干哪些具体事,各方面认识不一致、不明确,比较茫然。尤其是县级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依旧,乡镇整天围绕上面的‚指挥棒‛转,难以有精力和时间干好应该干的事情。‚下改上不改,改了也白改‛。有些乡镇领导还反映,现在‚有钱有权‛的部门和单位都上收了,肢解了基层政府的职能,权力与责任不对等。

针对目前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中央编办负责人表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将注意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有效衔接,将《意见》精神落到实处。特别是要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乡镇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探索为农服务的有效形式,改革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提高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使乡镇职能转变取得实效。

同时,为给乡镇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的环境,今年,中央编办将会同中央组织部、监察部等部门对清理规范涉及乡镇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和‚一票否决‛事项以及对乡镇的考核由县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同时抽查各地乡镇机构编制严控情况。

-6-

第6篇: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

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建设成果。

1、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饬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制定并出台《霞寨镇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建立镇纪委、监察室巡查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后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当年度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至少利用 3 个晚上下村了解村情。

2、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镇已在 27 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

一是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修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要求各窗口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必要性和服务群众的严肃性,转变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工作时间离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和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制定《窗口部门执法服务职能工作制度》,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承

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队伍。

四是强化考评落实。制定《部门绩效评定细则》,将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行绩效情况月登记和考评累积制,进一部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年终将对照考评细则兑现奖惩。

3、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规范发文和召开会议制度》,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节约会议精神;完善《“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实行“派餐单”制度,严格公车管理,减少经费支出。

(二)深化农村产业结构改革。

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结构优化。不断打造碧初文人名片,大力弘扬榜眼精神,提升乡村文化游;建设高寨富美乡村,推介特色蜜柚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名镇,推动农业观光游。国庆长假以来,高寨富美乡村共吸引游客约 5 万人次,极大促进当地群众创业激情,创收近 20 万元。

二、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通过不断的探索发展,不仅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经验:一是根据霞寨镇实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霞寨镇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对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定岗定责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二是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巩固和加强现有效益,不断深挖周碧初、榜眼府、高寨美丽乡村等文化资源,做大做响宣传文化品牌。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探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大胆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存在一定程度色求稳怕担风险保守理念;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力度还不大,对蜜柚的依赖性还比较高;三是真正探索的内容不够深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四、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突出深化改革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服务,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2、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难题,转变单一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摒弃腐朽观念,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改革,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在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不断激发活力。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20XX 年,我乡按照县“1+18”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共安福县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意见》、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和各改革专项、专责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下发的其他相关文件精神,以____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县委的工作部署,启动实施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乡 20XX 年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 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周祖华同志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站、所、办成员为小组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分赴各村督查、指导该项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自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在改革工作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按照改革要求各负其责,逐条抓好落实,从上到下一条线地进行贯彻落实。全乡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议 5 次,确保了该项活动深入人心。二是多次对乡、村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加深党员干部对相关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彼此间交流经验和教训。为改

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整体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建立了乡直单位、部门联动机制,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整合乡镇站所办、卫生学校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各站所办联合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强各部门相关成员信息沟通,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不仅方便了群众到政府办事,提高了行政效能,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

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制。一是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站将计生、土管等审批下放至村级为民服务站,代办村级权限业务,目前已在三个中心村建立了为民服务站;二是建立了代办联络员队伍,每个村派驻一名代办联络员,蹲村代办相关事项;三是建立了重点企业代办员制度,对辖区的重点企业派驻代办员,帮扶相关事项。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改革发展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我乡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创新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目前,乡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这既不利于开展工作、完成任务,

也不利于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无法形成有序交流的机制。

二是经济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从纵向上看,近几年来我乡是大力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从横向上看,我们与部分乡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优势也正被赶超。目前我乡还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尤其缺乏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同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快发展的难度也很大。

三、20XX 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细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及责任制执行情况专题报告等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四位一体”的决策机制。研究制定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20XX年,我乡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剖析根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实施流程再造,并与网上审批相对接,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

我们要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种工作新局面。

第 4 篇:林业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林业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委发〔2014〕15 号)和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意见〉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委办发〔2014〕37 号)文件精神,县林业局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认真开展学习研究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深化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局成立了以局长蒲俊担任组长,副局长白洪、龙海洋、总工程师张强任副组长,办公室、监察室、林政资源股、产业股、造林股、森防站、绿委办、防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林政资源股主要负责抓好深化改革日常工作。并成立了由总工程师张强为组长,局其余五位高级工程师为成员的重大生态影响评价小组,负责协调配合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执行重大生态影响评价。

二、高度重视,落实任务

局党组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将深化改革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安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对县委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并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涉及林业部门的工作,逐个分解到相关科股室进行实施。要求按时完成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县委改革办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重在落实,并及时向县委改革办上报创新改革工作开展情况信息。

三、组织实施,创先争优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责任分工,2014 年度,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 年我县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已完成林农确权登记 20 余万户。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一是组织乡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检查,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错。全年为漏登的林农办理林权证 1268起,为错登的林农纠错 420 起,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调解林权纠纷 6 起。今年 5 月,我局在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会议中被评为筹备、组织和服务先进单位,县目标办给予了 0.5 的年度目标考核加分。二是积极支持业主使用林权证抵押贷款 2000 余万元;三是在省林业厅印发新的《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于今年 8 月 1 号生效以后,我局及时

向螺湖国际养老社区和龙凤峡侏罗纪地质公园通报了林权管理新政策,并引导他们率先在其开发建设区域,租赁林农公益林,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公益林性质、不违法国家林业政策法规的情况下,挖掘利用森林观赏效应,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既实现了自身发展目标,又加强了公益林管护,也增加了林农收入,有效地激发林农的造林护林积极性。形成多赢格局。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守森林资源利用保护红线。一是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限额指标。今年我县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共 42047 立方米,全县全年共采伐林木 39200 立方米,其中,公益林采伐 1700 立方米,商品林采伐 37500 立方米,未超过年采伐限额,确保了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二是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拉盗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办理各类林业违法案件 34 件,其中刑事案件 2 件,林业行政案件 32 件,共刑事拘留 1 人,起诉 1 人,网上追逃 2 人,收缴木材 50 余立方米,罚款 10 余万元,收缴作案工具 40余件,取缔非法加工场地 3 处。三是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今年我局分两次全面开展了违法占用林地的清理工作,加强了林地的监督管理。按照“提前介入,依法加快”的办法,对逾期不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者,发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查处毁损林地行为。严格按照林地征占用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对接相关职能

部门,督促和指导各业主依法征占用林地,严格林地勘验,并依法审核报批。今年,我县排查非法占用林地 25 宗,涉及面积 9.6 公顷,除移交森林公安立案查处 5 宗外,其他全部实施行政处罚和责令限期恢复还林,收缴罚款 3 万余元。督促市县重点工程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8 宗,涉及面积 255亩,收取植被恢复费 151 万元。通过依法审批,实现依法占用,为我县涉林工程依法启动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测报准确率达 97.2%,成灾率控制在 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任务达 100%。五是森林防火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按照《省森林防火条例》要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做好重点林区、风景区森林防火工作,完善各种巡山护林制度,组建专业扑火队伍,并率先在金华山道观进行森林防火“六有”标准建设。全年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将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了 0.1‰以下。今年 12 月 1 日,我县的森林防火工作代表全市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通过上述工作,有效保证了我县的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严守了森林资源利用保护红线。

3.加强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开展生态破坏修复工程。一是抓好春季、秋季大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今年全县共营造林 3 万亩,植树 200 余万株,建设太湖湿地公园 75.48 万平方米。二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

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等活动,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对城区内各节点、广场及道路绿地、行道树的绿化严抓细管,按要求对花、草、树木定期修枝整形、提干疏枝。对城区苗木进行了全面施肥两次,共计 26 万余平方,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城区苗木生长茂盛,绿地整齐美观。新建绿地 82.5 亩,补栽补植树木 8.2 万余株,草坪 5000平方米。完成通道绿化补植 32 公里,完成江河补植 9.5 公里、塘库补植 10 余亩。近期,我局还将组织绿委成员单位在河东片区开展涪江生态修复工程冬季大造林。三是改变木质原料林建设方式。将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落实土地造林,改为统一落实土地,由木材经营加工业主集中造林,便于造林质量监督管理,统一落实人员管护,保证造林效果。全年将在青岗、曹碑集中投入 30 万元,成片营造木质原料林 1000亩以上,可预期收益 240 万元。全年森林面积增加 1.07 万亩,森林蓄积增加 1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41.51%。通过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净化污水、降低噪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4.加强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我县采取以林业项目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基地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从而带动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一是《县

核桃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市林业局审批,实施单位太阳湖公司正积极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目前已完成“平灵一号”、“平灵二号”本土优质核桃品种的申报工作;二是以金皇乐爽鹿业有限公司为野生梅花鹿驯养繁殖基地,开发了青岗、大英两处养殖分厂。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野生动物专用标识产品贴签正式启用,全省仅此一家。精制鹿血酒包装获得国家级设计优秀奖,圣鹿尚品鹿胎胶囊的研发也正式启动。三是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今年我局在开展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了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写的指导和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工作,积极为我县林业合作社发展做好分类指导,大力开展林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凤来镇居家沟村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50 万元。瞿河乡牛心村鑫清泉核桃合作社被评为市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50 万元。

5.完善森林资源动态补偿机制。一是大力宣传林农参加森林保险,并积极配合协调保险部门做好森林保险工作。2014 年,全县 20 余万林农全部参加了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达 52.8 万亩,保险公司提前支付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十万元用于生物防治,尽可能减少林农因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严格贯彻国家惠民政策,将森林管护资金以一折(卡)通形式补助给

林农,2014 年,我县实施天保管护面积为 33.58 万亩,兑现林农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495.305 万元。

6.积极利用林业项目进园区,促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利用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全县共发展青花椒面积 8400 亩、补助资金为 300 万元,规划用于种植210万元,基础设施补助90万元。规划机耕道建设11.25公里,标准为 8 万元每公里。其中威迈农业有限公司在万林乡发展青花椒 3400 亩,生产便道 4.5 公里;丁乙公司在沱牌证、万林乡发展青花椒 5000 亩,生产便道 6.75 公里,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补植补造。二是在瞿河高家沟村实施育林基金城乡绿化项目,省级投资 100 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招标资金 59.52534 万元,分别在瞿河乡高家沟村、老城村、牛心村实施。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三是在广兴塔子山到双溪建成良种核桃示范基地 2000 亩。四是在沱牌镇开展森林抚育 1000 亩,金鹤乡开展森林抚育 1000 亩,荒山造林 620 亩。

7.实现林业废弃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引导新尺度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节能、环保、生态、绿色”理念,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政策,利用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林业“三剩物”即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周边丰富的秸秆原料资源,投资 5138 万元,在金华镇实施“年产 10 万吨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

4000 万元,今年十月已经正式投产,推动了我县森林资源综合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8.推进新的化工原料林品种发展,打造新的林产品,促进林企合作共嬴。引进省恒美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我县青岗镇车家沟村流转土地打造皂角树、菩提树(学名无患子)种植示范基地,建成种植示范基地 1000 亩。以提取皂角树、菩提树的果实富含的药用、保健、油脂等成分,开发高价值的洗洁、皮肤保健、美容、生物质油料产品,预计生产规模达到 10 万吨,实现税利 3000 万元。既推进了我县闲置土地的利用,又提高了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地方绿化投入减少,致使一些乡镇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抓的力度不大,造林效果不理想。

2.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日趋隐蔽,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任务艰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难度大。

3.我县林业产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特色基地少,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生产装备、工艺落后,林业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脚步缓慢。

4.投入不足。国家对林业投入政策缺乏持续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投资少,特别是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几乎没有项目扶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明年,我局将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发展。

1.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和林业产权经营试点示范,进一步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规范组建林业合作社,有序流转林地,规模经营森林资源,提高林业效益。

2.积极搭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为林业产权交易创造条件,加速森林资源向效益的转化。

3.积极推进林业产权融资,促进森林资源向资本转化,增加林业再投资能力。

4.大力扶持龙头业主兴建林业特色种、养基地,兴办林产品开发企业,做长产业链,提高林业收益。

5.全面推行木材经营加工者投资森林管护和原料林基地建设,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者转化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者,以短养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7篇: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关于全面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体制

深化改革

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关于全面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要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广东省财政厅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方案》,明确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和途径。作为最基层的财政单位,如何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全面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瓶颈问题,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适应全省财政改革新形势新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以近2年来XXXX工作情况为实例,谈谈对乡镇财政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近年来XX财政改革的亮点

(一)强化统筹收入支出,运作管理更顺畅。 坚持千方百计做好收入全镇财税工作,全力以赴投入收入征管,进一步完善领导分区分片分村抓收入制度,乡镇联动配合,不断推动落实涉税信息上报机制;按照公平税负原则,加大存量税源监控力度,加强抓点、扩面、挖潜“三手齐下”严抓税收征缴。特别在取消农业税后,我镇财税收入一度跌到增幅“谷底”的时候,县委县政府连续召开多场财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财税征管工作,综合施策,采取一揽子财政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了财税收入工作,有效确保了全镇收支平衡。坚持厉行节约,加强预算管理,从严从源管控

一般性支出,确保了近两年全镇全年“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在收支矛盾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预算统筹管理,统筹有限资金,重点改善民生,保障了一大批县委县政府项目建设投产。树立预算法定权威意识,夯实加快支出进度责任,加强结余结转资金清理,盘活乡镇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统筹调度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扭转了取消农业税以来财税收入一路下行的不利局面,收支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的缓解改善,县委县政府预定重大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适应新常态。 坚持把顶层设计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在调节利益分配、支撑发展大局的基础性作用。结合XX镇改造升级的形势任务,把握时机,探索推进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坚持建立统一完整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公共财政预算所有科目细化到“项”级,转移支付列至具体项目,对涉及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的大额项目进一步细化编制;深化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完善财政预决算批复和公开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公开内容,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透明镇政府“钱柜”。深化集中支付改革,完善规范拨款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支出绩效评价导向功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支持城镇重点公共设施向社会购买服务,推动政府公共资金逐步向社会组织让渡,创新公共

2 资金公平配臵新机制。

(三)突出抓好群众利益,保障惠民齐突破。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全县民生类支出两年同比增长10%以上,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以上。一是支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镇教育经费支出3.85亿元,增长15.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74%,保障教育经费“连年增长”。二是支持加强底线民生保障。建立健全底线民生长效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我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全镇拨付各项底线民生资金逐年增长,资金总量为XX县全县第一。三是支持稳定扩大劳动就业。支持健全完善社会就业保障政策,加强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四)着力加强财务监管,财政秩序更规范。 强化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制,落实行政决策集体讨论研究和重大决策法律咨询论证机制,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突出抓好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罚、及时督促整改,及时堵塞漏洞。不断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凭证资料管理,配套完善监督措施,加强业务流程衔接性和监督制衡力,提高资金拨付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抓好整治镇政府“小金库”、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党政领导多占办公用房等专项行动,把开展专项整治和严肃财政纪律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财政监督从源头整治和预防“四风”问题的

3 职能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乡镇财政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在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收钱”的职能淡化,“管钱”的职能强化,“发钱”的职能凸显,其工作任务和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财政在全面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收入职能明显减弱。取消农业税后,多数地方乡镇财政固定税收收入大幅减少,仅剩下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两个税种,税源有限,涵养和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不高。乡镇非税收入中,社会抚养费占较大比重,有的占到80%左右,而乡镇要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需依靠村(乡)级组织的协助,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奖励,扣除征收成本后乡镇自留结余较少。由于乡镇税务所按片设臵,征管人员少,加之税务人员经费实行垂直管理,增加了乡镇财政所的协调难度。

(二)科学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过去的传统手工记账的核算方式到现在的计算机网络财政管理系统,财会精细化管理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操作规范不够精细,信息不能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项目设施不够合理,硬件配臵标准较低,财政信息丢失或涉密的风险性较高;财政管理工作关口没有歉意,有的还是被动地核算记账,尤其是“村账乡代理”,大多数村级单

4 位没有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加强,财务公开制度常态化、透明化缺失。

(三)财政监督管理严重滞后。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化,会计核算、补贴资金发放、民生民本支出、项目资金的管理职能均需要逐步加强,但财政监管职能的弱化已成为“众矢之的”,转变迫在眉睫。由于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对民生支队投入加大,上级下达资金不断增多,但分属财政、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资金分散、多头管理,乡镇财政“看得见、摸不着”的现象普遍。项目资金检查一般由本部门组织,存在只重工期,应付上级,不闻不问、不查不告等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应派员全程参与,但技术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多数沦为“看客”,事后跟踪问效,由于人手不足,评审工作全面细致开展较难。

(四)预算管理职能严重削弱。县财政统揽了乡镇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发放、组织财政收入、代为编制预算、专项资金项目储备申报和分配下达等业务,乡镇财政只承担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资申报、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报账核算和涉农专项资金的兑现落实等具体业务,收支管理工作单纯、业务局限性强、范围狭窄,缺乏统筹调控余地。乡镇财政实际上仅相当于县财政的一个预算单位,成为县财政的报账单位和“出纳员”。

(五)队伍建设问题制约发展。当前乡镇财政所队伍建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教支持较少,缺乏专业指导。省、市两级财政部门没有专门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大多是由预

5 算、综改等科室负责业务部署和工作指导,极少数县财政局成立了乡财科。总体上看,乡镇一级(对上挂县,对下挂村)监管什么和如何监管,财政工作如何开展,缺乏上级财政明确的指导和支持。二是干部人数不足,队伍人心不稳。许多乡镇财政所人员较少、分布均匀,与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匹配,部分财政所只有

2、3名工作人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乡镇财政干部中,行政、事业、聘用人员并存,长期混编混岗,身份模糊,造成人心浮动,不利于工作。三是缺乏业务培训,整体素质不高。乡镇财政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

一、老化,有些还不会使用计算机,长期得不到财政政策和业务知识等正规培训,形成基层财政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的局面。

(六)机制不全影响改革深入。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上移到县财政后,乡镇财政只能维持保工资、保运转,没有财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一些经济发达镇缺乏统筹城乡发展的财力基础,对县区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强,与县区经济发展的形势不完全适应,财政保障能力较弱,急需进一步完善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乡镇财政的工作指导。

(七)基础建设滞后亟需解决。从总体情况看,乡镇财政办公用房条件较差,工作经费紧张,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以XX多镇财政所为例,与乡镇政府机关合署办公占多数,无独立办公场所,虽已全面实行电算化,但硬件设施落后。据调查,有的财政所7个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办公室,个别财政所还有租用民房办公的,办公桌

6 椅、电脑设备大都多年没有更换,一些边远山区根本没有配备现代化办公设施,且绝大多数乡镇财政所尚未配备公务用车,相关财政工作极难展开。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对策

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乡镇财政所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对准焦距、抓住要害、找准穴位,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才能真正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应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乡镇财政指导统筹。1985年4月和1991年12月,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乡镇财政的性质、职责、任务、收支范围、管理体制。今年来,财政部围绕发挥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干部培训等相继出台了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趁着广东省率先开展财税改革的东风,抓紧抓快出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对深化乡镇财政改革的重要性、职能定位、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干部培训、硬件建设等提出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指导,为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机构统

一、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发展经济,壮大乡镇一级财政实力,是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铺开财税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一定要更新理财观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体制提出的要求,大力培植财源。一是调整思路。加快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力度,重新构造适应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财源结构,把乡镇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财源优势。

7 二是务实基础。要因地制宜,着力做大做强农业和工业,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共同致富,促进财政增收。三是壮大财源。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其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

(三)加快乡镇机构体制改革。要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格局,全方位下放人、财、物、事到乡镇,使乡镇真正成为一级实体政府。对具有经营收费性质的乡镇“站所”实行市场化运作,强化财政来源。适当合并现有的乡村学校,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对教师队伍在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整顿和压缩,以便开源节流。要按照政企分开,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裁撤、合并乡镇机构。要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区分不同类型,实行有所区别的乡镇财政体制。

(四)加大乡镇财政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坚决贯彻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精神,坚持依法治税,以税聚财,强化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一级金库,真正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金库。二是强化预算管理。各乡镇财政所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决算制度,坚决转变过去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乱支滥用、随意开增支口子和提高支出标准的不利局面,逐步使乡镇预算管理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三是完善零户统管。坚持

8 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原则,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支出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财务的监管,建立工资直达专户,实行乡镇干部、教师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账户。

(五)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对乡镇财政所的办公、人员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科学合理再分配。有条件乡镇可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级次式审核,柜组式作业,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对惠民政策咨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管理、一站式办结”,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要按照现行的财政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制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办理流程、公示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各项财政业务的管理。

(六)加大乡镇财政基础建设。要加大投入资金力度,重点解决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不足、交通工具缺乏、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为乡镇财政工作的开展创造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要将乡镇财政所的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部省财政补助、市县加大投入”的办法,奖补结合,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尽快完成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改造任务。要将县财政局垂直管理的乡镇财政所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局的部门预算,一律集中支付、集中核算、集中管理。

(七)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按照创先争优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素质、打造

9 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财政队伍。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明确乡镇财政人员的交流方式,要在县乡财政间建立人员交流的有效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合理流动的乡镇财政人员队伍。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经济待遇,把乡镇财政人员纳入乡镇岗位津贴的发放范围。二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围绕乡镇财政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和师资力量,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轮训,形成省级培训师资、市级培训骨干、县级培训基层人员的培训格局。三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创先争优”为标准,重点围绕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环境创造、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开展评选“人民满意基层财政所”和“优秀乡镇财政干部”活动,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路,实现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广大乡镇群众服务。

第8篇: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与新举措

班级:网络1111学号:2011811020姓名:沈元超 论文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改革;十八大;意义;新举措;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全面深化改革。

总书记近日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改革的新谋划新举措,都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眼于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谋划的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新举措,针对的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因为抓住了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改革氛围越来越浓,改革共识越来越强,改革举措越来越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还有具体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并相应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谋划新举措,必须是宏观思考和微观探索、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的有机统一。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3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4、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

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6、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7、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8、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9、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10、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2、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

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

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参考文献:

[1]范玉刚.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3,12:18-21.

[2]翁淮南,刘文韬,张纪.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前景——10位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J]. 党

建,2013,12:40-47.

[3]范玉刚. 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J]. 求知,2014,01:10-13.

第9篇:全面深化改革

篇一: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之

三、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2年12月31日)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 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____________ *这是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的说明* (2013年11月9日)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 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4月20日,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顺应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抓住了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普遍表示赞成。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议题确定后,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刘云山[3]、张高丽[4]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市领导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文件起草组成立以来,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从反馈情况看,各方面一致认为,全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各方面一致认为,全会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共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整理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作出重要修改。

二、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重点问题

中央政治局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围绕这些重大课题,我们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二是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三是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四是坚持积极稳妥,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五是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这里,我想就全会决定涉及的几个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介绍一下中央的考虑。

第一,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 篇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要论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站在时代高度,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理论的系统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下述十个论点。

1. 改革地位论:

两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和关键性意义。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正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经验教训,实现了改革开放这一次伟大觉醒,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才让中国人空前之近地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曙光。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更决定着民族复兴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的基础性意义,他曾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则强调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进一步提升了改革开放对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意义。

2. 改革时态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论述,将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的长期性认识发展为持久性认识。强调改革的持久性,既是对历史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奋斗的期许,它是对国内外围绕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的疑虑作出“永远不会变”的肯定回答,是对社会上的种种模糊认识作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不会停滞”的郑重表态。这一论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展示了党中央深谋远虑、责任担当和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勾画出了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壮阔前景。 3. 改革定力论:

明确政治定位。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同志关于明确改革政治定位和保持战略定力的论述,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推进改革指明了政治遵循。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战略定力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一是“两个死路一条”的论断,即不实行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二是“两个保持”的要求,即“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三是“两个防止”的警示,即“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4. 改革任务论:

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两个半程”的论述具有深邃的历史和战略眼光,阐明了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改革新的历史任务和长远战略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新的历史任务的论述,一是提出了制度现代化任务,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过去讲的现代化,主要内涵是“四个现代化”。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制度现代化任务,这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升华,标注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高度。二是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任务,即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用30年的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从主观上看,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基础;从客观上看, 这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的必然要求。把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任务,表明我们党对改革任务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5. 改革目标论: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阐明了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和总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根本方向与根本路径的有机统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的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改革的根本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三足鼎立”的格局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形成,这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下一步要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只有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妥善应对和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持续上升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着时代的内涵和要求。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照搬,而是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要求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治理体系”不是独立体系,而是党的执政体系、国家管理制度体系、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

6. 改革特征论:

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

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从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全面深化改革相对于前35年改革的几个阶段性特征。一是“统筹”,即不是单个领域体制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深度革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和改进。二是“系统”,即不是各个领域体制改革的单向推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的系统推进。三是“集成”,即不是止步于改进体制机制,而是要着眼于制度聚合与集成,形成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和制度文明。

7. 改革方法论:

尊重改革规律。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这些论述,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方法论的论述十分丰富,包括强调在总体方法上注重改革“三性”,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在思想方法上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在推进方法上要处理好政策“五大关系”,即把握好“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

8. 改革推进论:

有序推进“五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五要”新思维,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优先顺序、推进时机等基本原则,对于确保正确、准确、有序、稳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要”新思维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改革推进理论。一方面,明确了改革推进的方向性、稳妥性、有序性、耦合性、严肃性。改革不仅要注重思想方法、设计方法、操作方法,还要注重推进方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转换的必然要求。“五要”新思维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聚焦点、时间点、立足点、关联点,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指引、力度掌控、顺序理清、重点把握、能动性发挥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部门协调、高层推动的改革推进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自上而下设计和推进落实的过程。正确、准确推进改革,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改革要求的体现;协调推进改革,是实现改革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是改革的基本遵循。这五个方面,既注重发挥部门和地方改革的创造性、积极性,又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性、原则性,构成一套缜密的改革推进体系。

9. 改革动力论:

党的领导与改革合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这一论述深刻阐明,只有在加强党的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动力,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这既说明领导力度是空前的,也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新的改革领导体制。当今中国正在加速转型,在经济多元、利益多样的前提下,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聚合众力、融合众智,就将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动力。

10. 改革担当论: 篇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3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需要攻克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痼疾。中央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一个形象而又准确的重大判断。 如今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呈现错综复杂、多样多发的特点,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比如,在经济领域,不论从世界发展态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要求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而在战略转型中,我们往往遇到了诸如压产能与保就业、调结构与稳增长等看似两难的课题。在社会领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利益主体与诉求的多元化带来了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对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方式提出了考验。如有的群众不仅要求解决切身利益诉求,而且关注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凡此种种,无不需要我们不断拿出新的谋划、新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并以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在深化改革中研究新谋划、制定新举措,我们同样要权衡考量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寻找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加强对利弊得失的研判把握。在形势大好的时候,要多看到不利因素,把坏的方面估计充分。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多看到有利的因素,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推动利害双方的相互转变,扩大优势、推进深化,从而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测试题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