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之数据通信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言:数据通信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的通信方式,针对不同的传输媒介,可以将数据通信分为有限数据和无线数据两种,在通信的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之中,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广泛应用,最终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技术革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信设备之数据通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信设备之数据通信论文 篇1:

航空雷达数据总线技术研究

摘要:雷达数据总线是雷达设备内部以及雷达设备与雷达通信设备之间的公共信息传输通道。它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在雷达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总线技术。系统结构可以大大简化。通过提高系统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来降低系统成本。在航空雷达数据总线上。串行总线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它具有连接性低、界面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雷达设备与雷达通信设备之间的公路。

关键词:雷电总线;航空;数据总线技术;信息通路

前言

雷达是现代信息战争中最重要的信息采集设备。随着无线电领域新技术的出现和传播,我国在目标环境和电磁环境中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后,为了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生存和有效,雷达不仅必须将其硬件平台数字化,而且还必须使用软件定义其功能。总线技术是软件雷达的关键技术。雷达体系结构基于标准总线和通用总线接口,因此研究雷达总线技术很重要。

一、总线技术分析

提供不同的总线技术来解决不同的问题,通常只适用于某些领域。理想的软件雷达总线需要大量的寻址空间、高吞吐量和卓越的实时处理能力。最好不要要求延长总线长度以方便升级的扩展和维护。软件雷达的实时特性由它对具体雷达事件的响应时间决定,与软件雷达系统的内部总线长度无关。但是,由于雷达收发的电磁信号的传输速度,增加总线长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反应时间增加。有许多因素影响公共通路的性能。一般来说,汇流排的效能是以下列几个因素来衡量:1)最大频宽:2)数据传输的最大粒度;3)时钟同步模式;4)可扩展性;5)拓扑等。

VME和PCI是并行总线,而PCI-E和串行I/o是串行总线。如表所示,PCI-E和串行I/o性能明显优于VME和PCI,VME和PCI并行总线性能受到负载增加的严重影响,而PCI-E和串行I/o性能受到负载增加的影响,因为它们是点对点传输。 它有自己的专用传输通道,不会影响性能,因此对于开放系统和可扩展软件雷达。

二、雷达内总线

1.RS-232C总线

RS-232C总线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1969年制定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用于数据传输速率介于0到20,000 bps之间的通信。此标准中的串行通信接口问题。例如,信号线的功能和电气特性得到明确界定。通讯设备制造商生产符合Rs-232标准的通讯设备。因此,它被广泛用作计算机串行通信接口的标准。在串行通信中,根据数据流采用不同的分段、同步和同步方法。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异步串行通信广泛应用于雷达内部总线。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传输字符出现在数据流中的相对时间是任意和随机的,以确保异步通信的准确性。您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同步接收方与发送方之间随机传输的字符。此方法以字符数据格式设置开始位和结束位。发件人先发送一个开始位,然后发送一个或多个结束位,最后发送一个或多个结束位。当接收器检测到开始位时,它知道字符已经到达并且必须接收它。检测到停止位时,字符结束。此通信模式使用开始和结束位来同步字符。这称为开始和结束数据格式。

2.RS-422A总线

RS-422标准的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电气特性”,是一种常见的接口总线。采用均衡传输技术,在传输速度、传输距离、抗干扰性能等方面优于RS-232C。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0。传输距离现在为120米。您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传输速率来增加通信距离,例如,以mbit速度,距离可达1200米。100米长的扭矩上通常可用的最大传输速度是LMB/ s,差分计算是相同速度下传输距离长度的主要原因,这是RS-232的根本区别。RS - 422中电气特性和逻辑电平的定义基于两条输电线路之间的电位差。

3.3RS-485总线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迫切需要一辆能够在多个地点和远距离进行通信的公共通路。基于RS-422标准。EIA开发了RS-485总线标准,支持多点、长距离和高接收灵敏度。它允许在简单扭矩上进行双向多点通讯。它的噪音消除能力、数据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和可靠性与其他标准相比是前所未有的。这辆公共通路被广泛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平凡化。RS - 485标准仅定义接口的电气特性。它不是电缆或连接器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级通信协议。

三、雷达外总线

1.ARINC429总线

ARINC429总线是美国航空无线电公司(ARINC)制定的与航空电源系统通信的航空工业标准。ARINC429是在飞机电子系统之间传输数字数据的标准格式。它没有考虑到不同供应商的航空和电力系统之间接口的复杂性,有效解决了旧的ARINC419规格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为系统互连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并确保了电子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标准化和标准化。

2.MIL-STD-1553B总线

MIL-STD-1553B总线的全名是飞机上的多路复用控制数据總线。这是一种集中式的定时串行总线,其特点是分布式处理、毛巾控制和实时响应。其可靠性机制包括错误预防、容错、错误侦测和定位、错误隔离、错误修正、系统监控和系统还原。使用双冗馀系统。两条传输通道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故障隔离。因此这辆公共通路性能很好该网络广泛用于航空、空间、导航和其他武器装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雷达内部总线是指雷达设备内部分机之间使用的总线。它主要有三种形式:RS-232C、RS-422A和RS-485。雷达外总线是雷达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的总线,主要包括ARINC429、MIL-STD-1553B等。只了解各种总线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了解雷达的通信和工作特点。

参考文献

[1]刘迎欢.ARRINC429协议和与之对应的俄罗斯标准的比较[J].航空电子技术,2002,33(1):12-15.

作者:刘军 周正 韦冠廷

通信设备之数据通信论文 篇2:

据通信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探析

引言:数据通信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的通信方式,针对不同的传输媒介,可以将数据通信分为有限数据和无线数据两种,在通信的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之中,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广泛应用,最终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技术革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和使用范围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要归结于内部的电路交换。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其实是指相互通信的终端或者计算机在通信的过程中使用相同的物理链路,同时,排斥其它的终端和计算机在相同的时刻对上述链路的数据通信进行共享。电路交换技术运用到一些数据通信设备中,比如公用电话亭,电话网,宽带网等的网络交换中,电路交换具备专用性的特点,可以满足这些设备网络运用而且需求,电路交换具备良好的均衡性和实时性高的特点,在通信过程中,受干扰的可能性和影响度可以比较好地进行控制,因此,在通信设备接通的效率上,以及通信过程的工作效率上,相对来说,都比传统的电话网或者宽带网等具有更大的优势,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在距离方面的要求以及适合用户长时间地使用。

就拿通信交换方式中的文交换来说,它是通过预先在通信设备中存储使用者的文,首先在输出电路之中产生了空闲的现象,然后再由它是通过向交换机和终端上发送预先存储在设备中的使用者的文,最终实现数据通信。文交换使得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它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仅在各类速率和各种协议中,而且在各类代码的终端中,都可以采用文交换的方式来实现数据通信。但是,因为文交换的信息延迟性比较长,所以文交换的适用范围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所以说,对于一些数据信息比较大的,或者网络速度相对较慢的设备中,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送过程。不管是文交换还是分组交换,因为交换方式的可选性很多,而且他们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所以,数据信息的输送过程可以再任何情况下,顺利地进展下去,而且随着交换方式的进步和发展,他们的适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也就是数据通信将会更加方便和快捷。

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技术伴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近几年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数据通信指的是针对通信协议,使用数据传输的相关技术,在功能单元之中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能够实现终端之间、终端和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数字电路的运用和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革新,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数字电路在数据通信中的运用,可以为专用网以及图文系统等等提供便捷的信息传送渠道,而且,还能实现学校,家庭办公或者政府办事处的区域联网,它通过使用DNN可以将企业的各部门或者公司部门之间的多个终端连接起来,实现局域网的统一建设和管理。数据通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让我们看到了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建设,数据通信将会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数据传输模式,数据通信的基础设备建设在不断地开展,在城市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很多农村的电网,电话网或者宽带网的建设以及逐渐完善起来,这位数据通信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另外,局域网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数据通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将会逐渐地在全国各地普遍起来,无线通信技术推动整个数据通信的发展是必然的,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数字电路能够为专用网、寻呼系统、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电视会议和ISDN等提供高效的数据通道,同时,能够向大客户提供租用线,最终实现银行、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公安局等用户的局域联网,可以使用 DNN将部门和企业之中的多个终端进行连接,最终在局域网内部实现指挥和调度的统一。电子数据的交换业务将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是无纸贸易的一种,使用电子的凭证取代了以往的纸面凭证,转变以往点对点的联系方式,使用了点对多点的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了电子化商务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真转发业务指的是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传真网络,使用计算机的转发和存储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交换业务的核心指的是传真交换机。可视图文技术指的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服务体系,在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帧中继技术在局域网和高速主机的网入口中使用,是将通信网络向ATM之中过短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前景。首先,应该建设帧中继的公共网络,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帧中继等服务,同时,将其接口在交换机上进行安装,降低向用户提供具有较低成本的服务,在局域网的桥接器、路由器和控制器上安装帧中继的接口,使用寻址功能,降低治理工作和配置局域网工作的难度,最终实现了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链接,提高城域网的连接速度。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和发展前景大的优势,有助于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数据通信能够适用于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之中。固定式应用是在公共数据网之中,使用无线通信方式接入的固定部分,移动式应用多运用于勘探部门、施工部门、设计部门、船队、运输车和快递公司,使用移动数据,实现业务调度、数据访问、通知联络和数据发送,上述方式在中国的刑警和巡警等部门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个人应用是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外地办公的过程中,使用无线数据的终端进行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查询数据库和查证数据库等工作。另外,在卫星定位以及汽车导航等方面,数据通信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以及移动数据的传输越来越普遍,将会进一步优化信息共享过程,以及对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的提高方面也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交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通信的应用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增大,涌现了更多的新业务,网络开始向综合使用、数字传输、宽带和高速的方向发展,为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相吻合,应该不断推动数据通信的发展,随着系统规模和网络规模的发展,多种类型的系统和网络应该不断加强联系,随着协议标准的不断增加,协议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数据通信不断向综合业务的方向发展,在通信的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之中,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广泛应用,最终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技术革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宏杰.浅析数据通信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J].民营科技,2010,02:43.

[2]刘建平.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适用范围及应用[N].科学导报,2006,05,15006.

(作者单位:海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作者:符传经

通信设备之数据通信论文 篇3:

数据通信系统简述

摘 要:了解与掌握数据通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通信在当今世界意义重大。目前,数据通信不仅用于商业领域,在家庭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有:目录查询、文件传输、语音信箱、电子信箱、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报及遥测遥控等。数据通信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协议和标准及数据通信的发展作简述。

关键词: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系统 协议 标准

计算机的发明,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使得以数据为主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的出现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快速的获取最新信息,这也促使数据通信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美国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和发展数据通信,欧洲、日本

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开始发展数据通信,在这些发达国家,数据通信发展迅速,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数据通信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却发展很快,中国公用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等网络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数据通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一词含义非常广泛,人们几乎每天都要碰到它,例如各种实验数据、各类统计报表等。数据通常用数字或字母(符号)来表示,是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因此可以说,数据是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或字母(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涉及事物的表示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例如,约定用负电压表示二进制数字“1”,用正电压表示二进制数字“0”,这里数字“0”和“1”就是数据。

现代通信技术借助于电子电气设备及光等媒介,在两点之间以符号和字符形式进行信息交换、传送信息,因此数据通信就是将数据用电信号或光信号表示,并通过传输媒体正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为此需要通过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而信道并不是完全理想的,存在传输失真和噪声干扰等,可能使数据信号发生差错,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差错控制。同时,为了使整个数据通信过程按一定的规则有序进行,通信双方必须建立共同遵守的规则协议和约定,并具有执行协议的功能,这样才能实现有意义的数据通信。

通俗地讲,数据通信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实际上是参与的几方共享信息,这种共享可以使局部的也可以是远程的。因此可以说,数据通信是指依照通信协议,在两个设备之间利用传输媒体进行的数据交换,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实现基础,它是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高校通信方式,也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内容。数据通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处理。数据传输是数据通信的基础,而数据处理则使数据的远距离交换得以实现。

2、数据通信系统

2.1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是指能够完成数据通信任务的完整系统。作为通信系统,必须解决下面的一系列问题,包括:

(1)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可以将发送端产生的信号传输给通信信道并进行传输,而且在接收端能对数据做出正确解释。

(2)同步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传输系统和接收设备之间必须同步,必须确定何时信号开始,何时信号结束等。

(3)传输系统利用率传输系统利用率用来衡量有效地使用传输设备的程度。在通信系统中,传输设备通常由很多通信设备共享,因此要有效地分配传输介质的容量,协调传输服务的要求,比如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和拥塞控制技术等。

(4)交换管理指在两个实体通信期间的各种协调管理。

(5)差错检测在通信系统中,要对数据流量进行控制,对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检测和校验。

(6)寻址和路由指决定信号到达目的地的路径,用以保证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7)恢复指在系统由某种原因被中断后,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恢复。

(8)报文格式由两个对话实体进行协商,使报文格式一致。

(9)网络安全保证准确并且安全地将数据从发送端传送至接收端。

(10)网络管理对复杂的通信系统进行配置、监控和故障处理等管理。

2.2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以简单地用3个术语概括:发送器(又称信源)、传输媒介(又称信道)和接收器(又称信宿)。有时,在只有两种通信状态的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也可以互换,即某一通信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具体地说,一个通信系统是由7个部分组成的:

(1)发送方的数据终端设备(DTE)用来发送数据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工作站等终端设备。

(2)发送方的数据电路通信设备(DCE)用来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可以是调制解调器(使用模拟信道)或数据业务单元(使用数字信道)。

(3)接收方的数据电路通信设备用来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可以是调制解调器(使用模拟信道)或数据业务单元(使用数字信道)。

(4)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是数据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的物理路径,它可以是有线的(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也可以是无线的(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5)接收方的数据终端设备用来接收数据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工作站等终端设备。

(6)消息消息是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数据),可以是文本、数字、图像、声音、视频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

(7)协议协议是数据通信规则的集合,如果没有协议,两台通信设备即使连着也无法通信。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DTE可以是系统中的信源、信宿,或同时作为信源和信宿。它利用DCE和数据传输信道发送或接收数据。

3、协议和标准

3.1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发生在不同系统的两个实体之间,每个实体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应用程序、文件传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电子邮件等软件。一个系统就是一个物理对象,该物理对象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例如包括计算机和终端等。但并不是任意两个实体之间都可以随意发送信息,其前提条件就是,在通信时两个实体应该执行同样的协议。所谓协议,就是指在数据通信时彼此共同遵守的规则的集合,或者,协议实际上是指實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如果没有协议,两个设备固然可以连接,但是不能通信,这就像一个讲德语的人听不懂另一个讲日语的人虽说的话一样。协议定义了什么是通信,如何通信以及何时通信等问题。

3.2标准概述

标准是网络通信发展的基础,标准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如果没有标准,则会造成网络互操作能力差、资源浪费、开发风险大、开发周期加长等问题。

目前有两类标准。一类是因为广泛使用而得到发展的标准,称为事实标准,事实标准在生产中逐渐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第二种标准是由那些得到国家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正式认证并采纳的标准,称为认证标准。

总结:数据通信领域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应用业务不断涌现,特别是网络互连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移动式数据通信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现代网络技术向高速、宽带、数字传输与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信息社会中有着广泛的1应用。随着新的技术和新的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它会成为未来“高速信息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周昕.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德慧 魏铭 王明月

上一篇:质量总结报告(3篇集合)下一篇:公司宣传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