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通信设备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通信系统已经开始采用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通信设施。在保障使用的基础上,通信设备维护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相关概述,具体探讨了光纤通信设备容易发生的故障,并且分析了相关的维护方法和措施。

第一篇:通信设备论文

铁路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的维护保养

摘要:我国铁路正在迅猛的发展,铁路建设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铁路技术已经达到顶尖。铁路通信作为铁路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铁路发挥其正常的作用以外,还要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的高效,铁路通信技术不单是靠一种技术和一种手段就可以建设,他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密切配合。由于铁路运输至关重要,铁路通讯就对通信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导致对于通讯设备有了大量的要求、对于设备的效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铁路通信的搭建,离不开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只有这两者发挥作用,运行好,才能使铁路通信发挥力量。

关键词:铁路通信;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维护保养

引言

铁路通信指在铁路发挥正常作用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在指挥列车的运行,指挥铁库运输、组织铁路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铁路通信需要以安全的原则进行铺设,坚持服务人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导向发挥其作用。。《铁路通信维护规则》作为我国的通信的行业准则,自2010年施行以来,已经远远落后了设备维护的总体要求,我们要借鉴铁路通信维护规则》的具体要求,创新的进行借鉴,取长补短顺应时代的革新。以下会通过几个方面的探析,寻求铁路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的维护保养的方式方法。纵观几代的发展,铁路通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背景下都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现阶段的维护方法要仔细论证,顺应时代的变化,能够在多种设备和多种系统下一以贯之。

1通信设备的存放与使用

1.1通信设备机房的环境管理

机房作为存放通信设备的唯一地方,要使通信设备发挥其最高效力,就要对于其存放做好管理,机房主要是保持一定温度、适度、做好防火、防尘、以及电源方面的管理1.1.1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通信设备电子原价较为精密,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过高,会使得通信设备烧毁、散热不畅,使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产生漂移,影响电路的正常运作。所以通信设备在长期的运行期间,要始终保持其温度的可控,主要是18℃-25℃之间。适度对于设备的影响也较为突出,如果空气过于潮湿,会使某些金属元件报废或者生锈,引起特殊元件和电路的损伤。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则会产生静电效应,影响通信设备的安全,根据维护标准,机房的相对空气湿度应该保持在40%到60%之间。

1.1.2设备间防尘要求

因为电子设备的相关材料的要求,金属元件有时候可能因为粉尘的原因导致电路的损坏,空气中如果大量的存在粉尘,就会在无形中损坏很多的精密元件,粉尘的增加,附着在电子元件和外壳上,直接导致了散热功能的失常,从而导致设备的损坏。同时,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电火,就会发生爆炸,出现安全的隐患。

1.1.3消防功能的配备

通信设备间所有的材料均应该使用防火材料,消防的登记要达到国家标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根据楼体的建造,同时要配有消防通道、设备转移设备、传感器的使用,并且在醒目的位置配备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切不可使用水来进行救灾。水直接会导致电路的短路,不但造成二次危险,更会造成设备的二次损坏。

1.1.4备份电源的使用

备份电源在断电的情况下应该自动投入运营。因为突然的断电,就会导致通信设备的失常,通信设备一旦出现瘫痪,就会导致整个铁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正在运行的车辆,就会因为无法联系车站导致乘客生命安全受到伤害。所以配套电源,应该有智能化高度的集成,各种动力设备应该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的隔离隔离性能,就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2铁路通信设备维护的问题分析

2.1安全管理体系缺失

长期以来安全问题都是铁路建设和发展阶段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铁路要为之不断努力的主要方向。若铁路系统在运行期间存有安全隐患,且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必将会加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实践来看,不少铁路都未将安全管理视作企业发展的基本依仗,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并未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违规操作、消极怠工等的现象层出不穷,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健康发展。另外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和环节也缺乏合理的处理,如铁路通信系统设备运行操作票的项目繁琐,导致办票环节存在一定的疏漏。

2.2设备检修模式不当

设备是保证铁路通信系统持续稳步运行的基本前提,开展对设备的有效检修和维护非常有必要。在系统运行中,一旦设备出现运行故障需及时找出故障点,判断故障原因及类型,据此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并解决故障。但目前来看,由于很多铁路并未高度重视设备的检修工作,实施检修的频率较低,难以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将会大大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且会影响到整体铁路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若检修模式不能高度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3铁路通信设备的维修以及保养

3.1通信传输电缆线路的检查

电缆线路的检查,不应该采用抽查的方式,应该全部使用全线巡查,主要检查电缆是否有接近地面的现象。沿线的居民是否出现挖土栽树的现象,是否出现一些排泄物腐蚀电缆。并且注重巡查在电缆铺设的路线中是否有施工的现象。

3.2运行时状态的检查

已经运行的线路,要充分考虑他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所以对于电压、电流、电阻都要认真的核查。在相关固定中,测量出的电压不能超过电缆额定电压的15%,测量出的电流不能超过设计的规定数值,在不同的温度下测量电阻。

3.3通信设备传输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通信传输电缆在常见的问题中,主要会出现短路、受潮和短线等主要故障,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有收到外界损伤的原因,所以电缆发生故障时,故障的地方难以推断,所以就需要精准的检查方式,平时用500v或者1000v搖表来区别故障的原因。而关于信号的传递和发送,在安全系统正常维护的基础上,要深入内部原因,找寻思路,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及时上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4加大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铁路通信设备的管理维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内容,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人员数量的需求也更高,所以铁路要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配线模板、光缆、光路路由等是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管理工作所要侧重的内容,故而要在这几个重点环节适当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促进实际工作高效化、规范化的开展。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展开专业的培训,确保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水平能得到持续性的提升。

结束语

铁路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一份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以醉半满的姿态做好铁路通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细节处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洋.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防雷相关标准的差异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20,48(3):5-7.

[2]董小康,周玚,张帅.铁路通信设备中铁路通信电源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9):100-101.

[3]赵春和.铁路线路改线引起的通信机房搬迁及过渡方案的讨论[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9,16(5):38-41.

[4]解建军.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分析与防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7):147-148.

作者:宋磊

第二篇:铁路通信设备中铁路通信电源的应用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对通信电源的概念、作用及现状进行了论述,随后分析了铁路通信电源的维护方法,最后针对铁路通信电源在铁路通信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铁路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通信设备;铁路通信电源;应用

1通信电源的概念

铁路系统通信电源设备及其相关设施,包含自备油机发电机组、交流市电引入线路、交流配电设备、蓄电池组、整流设备及高低压局内变电站设备等,除此之外许多通信设备中还配备着相应的板上电源。我国常用的通信电源为直流供电电源和交流供电电源两种,其中,无线寻呼和卫星地球站设备属于交流供电通信电源,用作传输、交换、微信通信、光信及移动通信等作用的通信电源为直流供电通信电源。蓄电池能够有效保证直流不间断电源和交流不间断电源的持续不间断供应。

电源系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要求其具备集中监控管理的作用。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极大发展,铁路展开集中监控管理成为了铁路通信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要求各种电源设备符合智能化、标准化要求,并满足开放式通信协议。在电源系统发生障碍时,通过遥信、遥测、远程集中维护等手段,由系统向维护人员自动发出寻呼信息。因此,要合理设置三遥点,并依据可靠性、实用性的原则,宜简勿繁。同时电源系统还需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若铁路通信电源系统无法输出规定电流,或者存在电压超出允许波动范围、杂音电压持续10s以上高于允许值,均判定为系统故障。若交流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或波形畸变超出规定范围达60s以上,则判定为故障。为此,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的专网应尽量从2个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电输入,并设置自动倒换装置。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并合理配置设备备份。任何新技术、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试运行前,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要大力推广分散式供电,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2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也是专网通信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业务不断引入的要求。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故障修复时间,不仅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实时分析,并对故障时间进行预测并将其排除,还需要积极提高铁路电源系统技术维护水平,并采取集中维护方式,远程遥信、遥测维护等。

2铁路通信电源的现状

铁路通信电压的供电设备是单独设置的,其电源设施主要包括直流变换器、蓄电池组、柴油发电机组整流器、交流市电引入线路、高压低压变电站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系统共同组成。上述系统为铁路通信的电源室、传送室和铁路站点通信机械室等通信系统提供了电源的输送,保障了铁路通信电源的运行顺利。铁路通信电源的交流电源共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从铁路的配电所、铁路的变电站、铁路专用电源或地方电源进行传输的交流供电,而另外一部分是由自备的发电电源提供的。在铁路的通信传输室中,都配有固定的发电机进行供电,铁路站点的通信机械室则是四个机械式配备一台发电机。

3铁路通信电源的维护方法

维护铁路通信电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

首先,对于正常使用状态的高频开关电源,主要需要对主机进行日常防尘和定期除尘工作。尤其是对于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若是主机沉积了大量灰尘,会严重影响主机器件的散热性能。因此,应当每季度彻底展开一次除尘工作,并在除尘过程中,对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是否存在松动和接触不良的现象进行检查。

其次,應当注重蓄电池的维护工作。蓄电池在工作中常常处于浮充状态,因此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放电工作。在放电工作开展前,需要均衡充电蓄电池组,实现全组电池电量均衡。在放电过程中,当其中任意电池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则应当立即停止放电,排除落后电池再继续进行放电工作。核对性放电的目的是发现落后电池并对其进行处理,而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通过核对性放电试验,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对电池组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解,需要在每组电池中设置8只甚至更多的标示电池,并定期对其进行测量和记录。在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清洁,按时检测电池两端的温度和电压,检测连接条压降、电池外观是否存在渗漏和变形现象,连接处是否存在松动、腐蚀现象,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若是电池组存在上述现象,需要立即进行修复或者更换,但必须保证电池容量、性能以及厂家等与原有电池保持一致,防止影响整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对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产生不利影响。

再次,若电源系统发生故障,需要及时查明故障原因,分清楚故障的位置,以有针对性的展开维修。虽然,开关电源系统主机能够进行故障自检,但仍然需要对维修故障点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检测,防止由于自检部分发生故障,导致其检测的故障内容存在错误[1]。

最后,对主机出现击穿、熔断器熔断或烧毁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启动,否则会接连发生相同的故障。做好故障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另外,还需要做好电源系统的故障预防。

4铁路通信电源在铁路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科技和通信水平的极大发展,光缆数字通信系统和数字分插设备在我国铁路通信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我国当下铁路交通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具有数量庞大的铁路中间站,且许多中间站分散在我国各地的偏远地区,因此供电效果较差,导致铁路通信存在频繁停电的现象。同时,由于铁路通信电源维修技术较为落后,导致上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必须尽早将铁路通信电源中的交流供电改造成知动闭塞电源,并设置好备用的电力贯通线,才能提升铁路通信电源交流供电可靠性,并实现交流供电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对铁路中间站的电源柜的研发,从而尽早实现电源柜对通信设备的供电。

通常情况下,铁路中间站的电源柜不仅包括直流配电单元和交流配电单元,同时还包括高频开关整流模块和阀控式密封蓄电池,这些设备在通信电源柜中的集成才能有效保证铁路通信设备的正常供电[2]。由于铁路通信过程中,两次交流停电的时间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值守,当出现交流停电情况后,维修人员必须尽早赶到故障现场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蓄电池组的低电压预告值进行合理的设定,设置能自动发出可闻可见警告信号的模式,以便及时排除故障。根据多年实践,铁路中间站电源柜能够有效满足铁路中间站通信设备的基本需求,并且在入网检测投入使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保证我国铁路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铁路通信设备中通信电源的应用,对于保证铁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对铁路通信电源的维修和管理,重点分析铁路供电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铁路通信电源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铁路相关部门还应当制定相应的铁路通信电源定期检修和更换计划,从而对铁路通信电源进行检修并及时更换,从而保证铁路通信电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从而有效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志国.铁路通信设备中铁路通信电源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8(10):121+116.

[2]王跃.铁路通信电源在铁路通信设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5(09):47.

作者:廖云保

第三篇:光纤通信设备维护方法分析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通信系统已经开始采用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通信设施。在保障使用的基础上,通信设备维护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相关概述,具体探讨了光纤通信设备容易发生的故障,并且分析了相关的维护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光发射机 光分路器 光接收机

一、 光纤通信系统概述

光纤通信系统是利用光作为载波,以经过拉制的高纯度光导纤维作为媒介,在光电变换的条件下,达到光信息交流和传递目的的一种通信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系统特有的高效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已经将信息化传递方式推向新的高潮。在这一系统中,信息技术负责将各类信息数字化,光纤通信技术则负责信息的传输工作。其中,光纤通信系统分为基本光纤通信系统和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两种。

(1) 基本光纤通信系统。基本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源、发送端、信道和接收机等部分。数据源就是全部的新号源,是信源编码对数据、图像和语音等方面的呈现。发送机是光发送机,将所有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和语音信息的相关编码转变成光纤网络传输中的光信息信号。光纤网络信息系统中的信道也是光学信道,它包括基本光纤和中继放大器等设施。最后的接收机是光学接收机,这种接收机能够将所接收到的光学信息转变成电信号,得到最初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和语音信息。(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与传统模拟通信不同,有着高灵敏度、高传播效率和较好品质的传输质量等特点。所以,很多距离长和容量大的光纤通信系统都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理论是光脉冲的二进制“0”、“1”码,通过控制光源实现。各种光脉冲码连续不断变化形成脉冲编码调制,从而实现数字光纤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

二、 光纤通信设备基本构成

(1)光发信机;(2)光收信机;(3)光纤或光缆;(4)中继器;(5)光纤连接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

三、 光纤通信设备问题

(1) 光发射机。光发射机问题主要包括:是否有光功率输出,射频输入是否正常,射频检测是否正常,各光节点有无光功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射频信号输出等。(2) 光分路器。光分路器问题主要包括:兰盘测出数据是否准确、PC平头和APC斜头是否匹配、光分路器是否插损、内部粘胶是否脱落变形引起纤移位等。(3) 光接收机。光接收机问题主要包括:是否存在供电故障、电平、星座图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放电管误动作等。

四、 光纤通信设备相关维护检测

(1)光纤通信设备日常维护检测。借助网络管理可以分析故障警告类型,区分原发警告和相关警告。设备日常相关维护除了分析警告,还要关注设备性能,特别是误码以及指针调整次数、配置运行数据备份等。(2)光纤通信设备网络维护。借助网络管理查询设备所提供的相关详细数据,对告警较大的设备故障点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处理,并对其下属站点安排一定的技术援助。(3)光纤通信设备网元维护。借助相关通信设备以及告警提示灯等情况定位故障。

五、相关维护方法

(1)数据分析法。借助SDH设备网络管理的相关告警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检测到全网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萌芽。但是在告警性能数据分析中,一定要注意正确设置各网元当前时间,否则由于时间错误导致告警出错或不上报。(2)传输设备换回法。设备维护中被广泛采用的是自环,这种方法可以将设备故障定位到单站或者单盘。设备外自环和内自环可以层层分离出设备外部或者内部的故障点,但使用时切忌使设备系统过载,可以考虑使用衰减器。(3)仪表测试法。传输故障可以通过各类仪表检测出来,如误码表、万能表、OTDR等。(4)物件替换法。顾名思义,物件替换法就是将被怀疑故障物件替换为新的良好固件,从而判断光纤、电缆、单盘之内的故障。(5)配置参数修改法。在对原有配置数据备份之后,可以通过修改配置参数的方式将网元故障中的交叉盘、单板数据等故障有效排除在外,此种方法操作复杂,对维护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

六、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科学的维护方法进行日常维护、通过先进的故障指引系统以及熟练的维修技术进行设备故障处理,是保证光纤通信网络良好运行的关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切实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坤. 自动化驼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 北京: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1)

[2] 孙建国. 光纤通信技术[J]. 北京: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2)

[3] 郝丹,闫柏旭. 光纤通信概述[J]. 北京:中国科技信息. 2011(07)

作者:李瑞娇 赵若楠

第四篇:通信设备异常分析及维护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目前通信设备主要采用光纤传输,光纤通信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常用信息传播系统,具有众多优点。本文对通信设备的异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护的意见。

【关键词】 通信设备 异常 维护措施 光纤

对光传输设备进行异常分析并掌握相应的的维护措施对信息传输的不间断性至关重要,而在光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及维护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这里以光传输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方法为基本要点,以此找到问题的根源,运用有效的维修方法排除故障。

一、通信设备异常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电光转换器、光纤中继器、光电转换器、光缆几部分。就经常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分析。(1)对于光发射机来说,这一部分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型主要为传输信号丢失和失真。主要原因是光发射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光输出曲线出现上下移动,上下移动的曲线会直接导致光输出丢失或者失真。(2)对于分路器来说,平时没有搬移或动过分路器的端口,基本不会发生故障,若搬移或动过端口,就会使端口接触耦合不好或尾纤头沾染灰尘,导致光功率下降而使接收功率下降针。对分路器的这种故障,应使用专用清洁剂清洗尾纤头,或者使端口接触良好。(3)对于光接收机来说,故障主要发生在尾纤接头部分和电源部分,这是接收机分散在各处并且工作环境远不如前端机房造成的。同时我们还要保证接头接触牢靠或清除尾纤头的灰尘。在拔插后纤头沾染灰尘,这会造成输入光功率下降,输出电平降低,进而整个光节点的电平降低,信号的载噪比下降,影响收视质量。(4)因为光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能力大,设备温度高。因此温度也是影响设备性能的因素。设备加强通风促进散热。

二、故障定位的原则和常用方法

1、故障定位的基本原则。故障定位关键是:将故障点准确地定位到单站,可总结为四点:(1)先网络,后网元。首先要尽可能准确的定位出哪个站的问题;(2)先高级,后低级。在分析告警是,应首先分析高级别的告警,如紧急告警、主要告警,然后再分析低级别的告警;(3)先外部,后传输。在定位故障时,应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光纤断,对接设备故障或电源问题等;(4)先高速,后低速。从告警信号流中可以看出,高速信号的告警常常会引起低速信号的告警,因此在故障定位时,应排除高速部分的故障。

2、观察分析法。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在设备和网管上将出现相应的告警信息,通过观察设备上的告警灯的情况,能够及时找到故障。同时网管上讲记录非常丰富的告警事件和性能数据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初步判断出故障类型和找到故障点的位置。

3、等效部件代换方案。等效部件代换方案就是在传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将一个工作有问题的物体替换为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体,替换后观察设备工作状况,如果设备正常故障就是这个被替换的设备。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定位故障的效果、排除设备故障。

三、光传输设备维护措施

(1)保持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维护过程中适宜的环境对设备运行好坏至关重要,如:温度、湿度等保证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的重要前提。(2)在进行通信传输设备维护时,减少动机械设备的次数。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才能够搬动设备。这是因为乱动或者搬移传输设备可能会造成很多的端口运行效率下降,移动设备甚至会一起不必要的故障。(3)检查设备和处理故障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带电插拔机盘和防静电。插拔机盘一定要先关断电源,工作时要养成戴防静电手套的习惯。(4)故障处理一般是换盘而不提倡修盘,因为一般盘中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要修盘必须有专用器件和专用仪表,并且修复比较困难,因此,建议维护时只确定故障机盘,换上备盘后,将坏盘送回厂家维修。(5)软件技术在通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备很多功能要靠软件来实现,不掌握相关技术就不可能掌握现代通信技术;(6)光线路、光接口板上未用的关口一定要用防尘帽盖住。这样既可以预防维护人员无意中直视光口损伤眼睛,又能起到对光口防尘的作用,避免灰尘进入光口后,影响发光口得输出光功率和收光口得接收灵敏度。

四、结语

在现代通信设备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要经常、细致地维护检修,采取恰当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只有准确及时判断和解决故障,才能为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给用户。维护人员只有不断提高其维护水平,才能保障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超等. 光传输设备故障浅略分析. 科技信息,2009,11:714

[2] 张国战. 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91),2009,(8)

作者:赵庚

第五篇:通信设备雷电防护探讨

摘 要 防雷器的作用是阻断或降低雷电流,从而达到保护通信/电力系统中各种电路板、连接线、及相关器件免受雷电损坏的一种电器。防雷器的种类主要有避雷针、天馈防雷器、电源防雷器、信号防雷、控制系统防雷。信号防雷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信号线入室、线路和信号设备段保护,例如通信用,用户线引入机房中的保安器。

关键词 防雷器;电磁感应;屏蔽;电位

避雷針主要用于局站机房、外线、配电室等的一级防护。天馈防雷器主要用于无线基站天馈系统的雷电防护。防雷器件所能防护的基本都是感应雷。防护雷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设备屏蔽/保护接地。对于机房设备进行多级屏蔽,使设备内部电磁场尽量少或完全没有外泄,是对设备最好的防雷方法。对于外引入线防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间歇屏蔽层接地;地埋线引入室;引入线加装防雷器。

防雷学在电相关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通常提到雷多数是防护,但将来有很大可能会利用雷电。

雷电产生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形成集聚电能的云;云中电荷分布不均匀。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在风与温度的影响下,造成不同雷云的相互碰撞,产生集聚电流形成雷电。雷电分类: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球形雷。雷电具有统计特性:①雷电易于发生在南方、山地、内地、潮湿、暴雨天气。绝大多数雷电发生在云内,不与地面设施发生电流。少数发生在雷云与大地之间或雷云与高点建筑物之间;②90%左右的雷是负极性的。雷电实例:2004年8月3日中铁十八局唐古拉山段,一处山顶无线电基站天线塔被雷直击。导致天线塔大部分融化、机房起火。格尔木铁通公司一处用户架空电缆被雷击中,感应电沿电缆流入机房,造成机房保安器尽数烧损,部分设备器件被击穿。综上所述提高对雷防范是有一定必要的。

1 防雷基本原则

1)分两部分雷电系统防护:①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屏蔽、地线装置、避雷针;②内部防雷包括合理布线、等电位防护、屏蔽、过压保护器。

2)雷的分布与防护:①雷电放电分部有一定规律,不同地理位置雷的数量不同;不同季节雷的种类也是不同的,经多年统计记录,可以得出相应的规律;②防雷装置不能阻止直击雷对设备损坏,避雷针可以影响直击雷对设备损伤程度;③防雷器件不能完全抑制所有感应雷形成的过电压和过电流;④对于发生概率为10%左右的高频雷击其防护的费用急剧上升,就是说我们能防护的雷是占90%的低频雷。

3)多级防护原则:在线路入室到电源,到设备,到模块进行多级防护,使雷电电压逐级降低。达到对不同通信机房,设备进行不同程度雷电防护。

2 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设计

2.1 通信局站楼体的接地系统设计

其中同一机房的防雷引地线功能: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必须与统一的防雷体链接,尽量达到等电位(能源部分与信号部分电位差不能超过1 V)。联合接地主要包括:保安器、金属隔离层、ODF/DDF配线架、设备机架、电池组、静电防护地面等。

图1

2.2 移动基站防雷

图2

铁塔高度要高于天线高度,达到避雷针的效果。机房建于塔下30度角范围内,由塔对机房进行避雷防护。馈线入室后经过保安器防雷。

2.3 局内布线

1)进局的能源电缆:进入通信局站的能源电缆如果是铠装电缆,入室两米内必须去除钢铠。铠装层与屏蔽层两端接地或入室金属管两端接地。如非铠装电缆入室,在引入设备前必须安装防雷器。

2)进局光/电缆的防雷:光/电缆应通过地埋进入通信机房;进入通信局站的光/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光缆加强芯接地、穿金属管;光/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两端接地;信号电缆进入室内后应在设备的对应接口处加装信号避雷器保护,信号避雷器的保护接地线应尽量短/粗。

2.4 室外光电缆避雷

尽量采用地埋线路、架空线路每隔一段引一根地线,逐级降低雷电压。

图3

2.5 接地电阻要求

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一般与自来水管、天然去管、大楼联合接地体链接,一般都在0.3欧姆左右。无线通信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欧姆。但一般由于引线比较长,易于造成接地效果差。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以适当加大。

3 接地设计

设备房被雷电击中的主要途径:

1)光电缆被雷击中,雷电流经光电缆→机房→防雷器最后感应到设备。

2)雷击中能源线,雷电流经变压器→供电线→通信机房→防雷保险最后到通信设备。

3)直接击中机房避雷针→感应到设备。

4)地电位升高反击通信设备。①接地线应选用铜芯导线或钢板,选用电阻小、熔点高、耐腐蚀的导体;②接地线不可以与其他导线线平行走线或相互多处交叉;③接地线不得从户外架空引入,必须全程埋地或墙壁走线;④保护地线应选用颜色鲜明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⑤通信设备到用户接地排的距离小于30 m,越短越好,无线基站可以适当加长。但要加粗引线;⑥接地端子必须经过防锈、防腐处理,其连接应焊接或双眼夹板加固;⑦保护地线上严禁接头,严禁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4 雷电防护常见问题

1)屏蔽不彻底,有电磁泄漏。

2)接地体链接不牢靠,松动或脱焊/焊点不饱满。

3)接地电阻不达标,接地阻值过大。

4)使用引地线过细。

5)信号避雷器距离要被保护的设备太远。

6)信号线与电力线交汇不保护。

参考文献

[1]林建民,宁波.防雷装置设计与安装[M].气象出版社出版,2010.

[2]重庆市防雷中心.雷电防护知识读本[M].气象出版社,2011.

[3]田洪.静电及静电防护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

[4]肖稳安,张小青.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6.

作者:陈河 王艳涛

上一篇:西部金融论文下一篇:铁道运输毕业论文